美国董事信义义务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对公司治理的研究愈发显得重要。世纪之交美国安然、世通等公司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公司财务丑闻。为此,美国联邦政府于2002年7月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自此美国展开了新一轮的公司治理改革。此次改革对我国公司治理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美国公司董事信义义务概述,概述了信义义务的理论来源和信义义务的内涵。第二部分是美国公司董事信义义务改革论述。在该部分援引了较多的美国案例进行分析,这是本文的重点论述部分。此次美国董事信义义务改革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对公司董事的诚信义务进行了强化,把董事的诚信义务作为衡量董事是否善意行为的一个普遍标准。其次,关注到了公司董事的独立性的相关细则问题。对独立性的界定不再只是考虑对董事独立性的主导和控制方面而且更加关注对具体环境的分析上。最后是针对董事信息披露义务问题。最显著的改变就是对信息概念的界定更加精细化了。第三部分是美国公司董事信义义务改革对我国公司治理的借鉴。首先概述了我国公司董事信义义务的立法现状和缺陷,然后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浅见。即,在理论层面上建议将诚信义务纳入到董事信义义务内涵中,建立董事信义义务三元论体系;在制度层面上建议强化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和完善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y,it is critical to focus on the corporation governance.Turning of the Century, the corporate accounting scandals of Enron, WorldCom and other companies shocked the world. The federal government issued the Sarbanes-Oxley Act in July 2002. The U.S. launched a new round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reform since the. The reform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had a great reference for China.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n overview of U.S. director fiduciary duties, including the theoretical source of fiduciary duty and fiduciary duty implications. The second part is a discussion of the reform of the Directors fiduciary duties. This section cited many cases of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is the critical part of this article.This part includs the reason of the reform,the focus problems of the reform and the meaning of the reform.The focus problems of the reform is the critical part,which includs three sections.First,strength the good faith duty of the corporat directors and look it as a acommon standard measuring wether the directors act in good faith..Second,concern on relevant rules of the independence of directors. The definition of independence is no longer just considered for the control and dominant of director independence and more concerned on specific environmental analysis. The third respect is the disclosure duty of directors. The most significant change is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information which was more refined. The third part discuses the reference meaning of the reform of U.S.director fiduciary duties for China. First, introduce the legislative status and defects of fiduciary duties of company directors, and then put forward some own opinions.On the one hand,add the duty of good faith into the connotation of directors fiduciary duties, and create the ternary system of director fiduciary duties on the theoretical level.On the other hand, strengthen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 and improve the corporat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on the system level.
引文
①《布莱克法律词典》中的解释:“信义义务(fiduciary duty)是一种由受信人对受益人承担的具有最大诚信、忠诚、信任和正直的义务,如律师对其客户、公司管理人对股东等。该种义务要求义务人须具备绝对诚实、忠诚,、以及为受益人的最大利益奉献的高标准品质”.
    ②张开平:《英美公司董事法律制度研究》[M].法律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151.
    ③何宝玉.《英国信托法原理与判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1.
    ④莫里斯著:《法律的冲突》[M].李东来等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90年,422.
    ①张民安:《董事法律地位研究》,《现代法学》1998年第2期.
    ①Curtis Alva,Delaware and 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harters:History and Agency.15 Del.J,Corp.L.885,908(1990).转引自朱园:《美国公司治理最新发展及法理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06年.
    ①具体规定如下:撤销或限制董事对公司或公司股东,就由十违反作为董事的受托义务而发生的金钱损失承担个人责任的条款,但此类条款不能撤销或限制董事对下列事务的责任:1)董事由于违反了其对公司或公司股东应履行的忠诚义务而应承担的责任;2)董事由于非善意的行为或疏忽、或由十故意的不当行为、明知故犯行为而承担的责任:3)董事依据本法第174条之规定应承担的责任;或由十董事从中得到不正当个人利益的任何交易中董事应承担的责任。
    ②Nadelle Grossman:Director Compliance With Elusive Fiduciary Duties in a Climat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Reform, [J]. Fordham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2007 第 12 期,393.
    ①《美国公司示范法》第35条.
    ②李亚虹主编,《美国证券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35.
    ①Nadelle Grossman:《Director Compliance With Elusive Fiduciary Duties in a Climat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Reform》, [J]. Fordham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2007年第12期,393.
    ②Stone v. Ritter http://law.jnu.edu.cn/blaw/jxal/ShowArticle.asp?ArticleID=132 2011-01-09.
    ①苗壮:《美国公司法制度与判例》[M].北京:法律出版设,2007.1,344-359.
    ①例如《萨班斯法案》箱403节 同管理层和主要股东有关的经济业务的披露(a)修订——《1934年证券交易法》第16节的标题及(a)小节更改为:“第16节 董事、官员和主要股东(a)披露要求——(1)要求报备的董事、官员和主要股东——超过10%权益证券(依据本法第12节注册。可豁免证券除外)的直接或间接受益人,或发行上述证劵的公司之董事、官员,均应按本小节规定向SEC报备(若该证劵在证券交易所注册,则也应向相应交易所报备)。(2)报备时间——(A)在上述权益证券在交易所注册之时或依据本法第12节(g)填报的登记表生效之日后须完成此条款要求的报备;(B)社成为上述证券受益人、董事和官员之后10日内,须完成此条款要求的报备;(C)若存在上述所有权转换或董事、官员买卖包括该证券的掉期合约(在美国金融服务法第206节(b)定义),须在交易执行后的第二个工作日之前,或在SEC确定上述日期不可行并规定的其他时间内,完成此条款要求的报备。(3)——备案表内容(A)涉及(2)段(A)、(B)条款情况的,备案表中应包括上述发行证券公司的全部权益证券的金额;(B)涉及(2)段(C)条款情况的,备案表应揭示报备人在报得日的所有权情况、所有权的变动情况和掉期合约的最新买卖情况。(4)电子化报备及可行性——在本法案颁布后一年内开始:(A)涉及(2)段(C)条款的备案表应采用电子化报备;(B)SEC应于报备日前在公开的互联网站点上公布所有的报备信息;(C)发行证券公司也应于报备当日在其公司网站(若公司拥有互联网站)上公布报备信息。”(b)生效日——本法案颁布30日后,本节所作修订生效。
    ②Emerging communication,http://law.jnu.cn/blaw/jxal/ShowArticle.asp?ArticleD=128,2011-01-09.
    ①Nadelle Grossman:《Director Compliance With Elusive Fiduciary Duties in a Climat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Reform》, [J]. Fordham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2007年第12期,393.
    ①Nadelle Grossman:《Director Compliance With Elusive Fiduciary Duties in a Climat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Reform》, [J]. Fordham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2007年第12期,393.
    ②同上.
    ③同上.
    ①In re Oracle Derivative Litig.,824 A.2d 917,921 (Del. Ch.2003).
    ②Zapata v. Maldonado案中,Zapata公司成立的特别法律委员会中止了该公司股东的派生诉讼,Maldonado对此产生质疑,继续诉讼。法院经过审查发现:该委员会的善意和独立性值得怀疑,诉讼委员会的成员们与董事会成员之间存在厉害关系。最后,法院认为应该把法官自己的判断置于董事的商业判断之上,即法院不仅要对诉讼委员会进行审查,还要对决策的适当性进行自己的商业判断。
    ①《公司法》第150条.
    ②《关十进一步促进境外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和深化改革的意见》(1999年3月26日)第三条意见.
    ③《到境外上市公司章程必备条款》(1994年)第118条.
    ④彭心倩:《从美国公司法信义义务变革看我国的制度完善》[c].《湖湘论坛》2007年6期.
    [1]赵旭东主编.公司法学,[M].高等教育出版,2008.
    [2]顾功耘主编.公司治理:国际经验与制度比较,[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梅慎实著:现代公司机关权力构造论[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4]苗壮.美国公司法制度与判例,[M]法律出版社,2007.
    [5]齐斌著.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法律监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6]张开平.英美公司董事法律制度研究,[M].法律出版社,1998.
    [7]赵旭东主编.新公司法制度设计,[M].法律出版社,2006.
    [8]赵志钢.公司治理法律问题研究,[M].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
    [9]何宝玉.英国信托法原理与判例,[M].法律出版社,2001.
    [10]汉密尔顿著.公司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1]虞政平编译.美国公司法规精选,[M].商务印书馆,2004.
    [12]罗伯特.韦尔林.公司治理案例,[M].上海—致格出版社,2008.
    [13]R.E.G佩林斯、A.杰弗里斯著.英国公司法,[M].上海翻译出版社公司,1984.
    [14]蔡祖国.美国公司法的最新发展及其影响:评萨班尼斯一奥克斯利法案,[J].载中国律师,2003年1月刊.
    [15]李茂年.美国公司改革法案述评,[J].载法商研究,2003年第2期,第136页.
    [16]谢增毅.董事会委员会与公司治理,[J].载《法学研究》,2005年第3期,第61页.
    [17]朱园.美国公司治理最新发展及法理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06.
    [18]覃宇翔.浅议证券法信息披露义务中的“重大性”标准,[J].载商业研究,2003.
    [19]任自力.美国公司董事诚信义务研究,[EB].民商法网,2008年4月24日.
    [20]常素云.董事与公司关系的法理分析,[J].《河能法学》,2002年第5期.
    [21]朱羿锟.论董事问责的诚信路径,[J].法学杂志,2007年第4期.
    [22]郝红、朱冠群.英美法系董事义务的构成,[J].司法论坛,2004年第5期.
    [23]朱羿锟、彭心倩.论董事诚信义务的法律地位,[J].法学杂志,2007年第4期.
    [24]彭心倩.从美国公司法信义义务变革看我国的制度完善,[J].湖湘论坛,2007年6月.
    [25]龙飞.论美国公司法上董事的义务,[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
    [26]夏曦.上市公司董事信义义务的法律分析,西南政法大学,2009.
    [27]Nadelle Grossman.Director Compliance With Elusive Fiduciary Duties in a Climate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Reform, [J]. Fordham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2007年第12期.
    [28]《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05年修订).
    [30]《特拉华州普通公司法》
    [31]《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32]《商业公司法》(修正版示范文本)
    [33]《证券法》
    [34]《上市公司治理准则》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