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利性医疗机构组织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业历来都是一个较为特殊的领域,它属于由国家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公益事业,定位在非营利性上。但是由2000年4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来看,我国政府决定将现有的医疗机构进行分类管理,分为营利性医疗机构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两类,并且绝大多数省、市的分类核定工作将于2001年底完成。因此,如何引导营利性医疗机构走向法制化的轨道已成为我国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则是制定较为完备的营利性医疗机构组织法。本文紧密结合我国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现状和现行法律法规,对我国营利性医疗机构组织法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初步地探讨,以期能对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立法有一定的作用。全文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探讨了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界定、特点与法律形态。营利性医疗机构是指医疗服务所得收益可用于投资者经济回报的医疗机构,它具有营利性并兼具公益性的特点。根据近十多年来我国陆续出现的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样式,作者认为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法律形态可分为四类:股权制医疗机构、股份合作制医疗机构、独资医疗机构和合伙医疗机构。
     第二部分研讨了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设立。剖析了《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关于设立条件与设立程序的条款,认为其中部分条款已不能再适用于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设立,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作者认为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设立应当采取严格准则设立模式,设立程序应由“一次登记”制度向“双重登记”制度转变。对于设立条件,作者主张剔除现行立法中带有浓厚计划色彩的条款,并且较详细地研讨了各个不同法律形态的营利性医疗机构设立的特殊条件。
     第三部分讨论了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组织机构。由于不同法律形态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组织机构的组成与形式各有不同,作者对他们进行
    
    了分别地探讨,其中主要讨论了股权制和股份合作制医疗机构的组织
    机构。并建议股权制医疗机构(包括: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采取
     “三会并立”的组织机构设置模式,股份合作制医疗机构可选择采取
     “职工大会、股东大会合一模式”或“职工大会、股东大会并存模式
    等。
     第四部分论述了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变更与终止。在对《医疗机构
    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作者建议应当进一步完
    善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变更与终止的内容。关于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变
    更,作者主要讨论了组织形式变更和股权变更,并对因股权变更导致
     “一人法人”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情形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主张确认
     “一人法人”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合法地位.同时,还应当建立严格的
    法律防范措施,建构一道防止法人独立人格和有限责任被一人股东滥
    用之墙.关于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终止,作者主张允许营利性医疗机构
    自行解散与破产,统一营利性医疗机构清算机构的名称,建立简易破
    产程序以及允许债权人代表参与破产清算等。
     第五部分研讨了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立法问题。首先阐述了营利性
    医疗机构的立法目的和基本要求,接着构想了《营利性医疗机构条例》
    的立法框架,认为《营利性医疗机构条例》应当包括以下部分:总则,,
    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设立,营利性医疗机构的组织机构,营利性医疗机
    构的变更,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解散、清算,法律责任以及附则。
As a very special field in China, health care profession is previously unprofitable, which mostly depends on the financial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 However, the government now decides to classify the medical institutions into two sorts: profit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non-profit medical institutions. Since the profit medical institution is a newborn in China, it has become an urgent task for us to guide it along a legal track. And to make a complete constituent instrume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 legislation of the profit medical institution. This dissertation focuses on the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some issues of organic law of the profit medical institution in China, combined closely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gulations. It consists of five parts as following:
    Part one explores the definition, characters and legal states of the profit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the profit medical institution, the profit from the medical services can be shared among the investors. However, the profit medical institution is also for the public weal. According to the patterns emerging one after another in the recent decade, the author holds that the various legal states of the profit medical institution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types: stock-right system, shareholding co-operative system, partnership and sole proprietorship.
    Part two deliberates the creation of the profit medical institution.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clauses of the creation in Medical Institution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 and its detailed rules for implementation. The author holds that such clauses cannot be applied to the creation of the profit medical institution, and puts forward hers own standpoints. It is believed by the author that the creation of the profit medical
    
    
    
    institution should adopt the "strict criterion mode", and the former setup procedures should be changed into "dual registration" system. As for the conditions of the creation, the author advocates to get rid of the clauses which are originally bound to the planning policy, and discusses the special conditions of creation of the profit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different legal states thoroughly.
    Part three is an approach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fit medical institution. The structures of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fit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different legal states has different compositions and forms, therefore,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m respectively and emphasizes on the stock-right medical institution and share-holding co-operative medical institution.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he stock-right medical institutions, including the sino-foreign joint-founded and cooperative medical institutions, adopt "three-board-mode", while the share-holding co-operative medical institutions can choose "workers and stockholder in one conference mode" or "workers and stockholder conference co-existing mode", etc.
    Part four expounds the modification and termination of the profit medical institu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Medical Institution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 and its detailed rules for implementation, the author proposes that we should go further to improve the content of the modification and termination of the legislation of the profit medical institution. Regarding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profit medical institution, it mainly explores the modification of organic form and stock right, and discusses in detail about the fact that the legal person has only one shareholder, owing to the modification of stock right. The author advocates to affirm its legal status and to take strict legal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only one shareholder from abusing the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and limited liability of legal person. Regarding the termination of the profit medical institution,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permitting the profit medical institution to dissolve themselves and go bankrupt, unifying the name of the liquidation commission, establishing simple and easy bankrupt procedures and allowing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clai
引文
[1]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条。
    [2]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1条。
    [3]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9条。
    [4] 参见甘培忠著:《企业法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2页.
    [5] 参见樊民胜:《医院引进股份制机制改革的伦理思考》,载《医学与哲学》1999年第11期。
    [6] 参见“重庆市首家股份制医院诞生”,载《重庆日报》2001年2月19日。
    [7] 此称谓并不规范,但由于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常采用,所以在许多卫生管理期刊杂志上经常可见,其实就是指私人投资创办的股份制医疗机构.
    [8] 参见樊民胜:《医院引进股份制机制改革的伦理思考》,载《医学与哲学》1999年第11期。
    [9] 参见《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第2条。
    [10] 参见《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第8条.
    [11] 参见网址: http://www.seafront.com.cn/publ ications/fnl.htm。
    [12] 参见冯文:《对北京市涉外医疗服务的思考》,载《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8年第5期。
    [13] 参见“北京的中外合资医院”,载《北京青年报》2000年11月6日。
    [14] 参见王祥修:《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法律地位》,载《山东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
    [15] 参见赵丹丹等:《上海基层医疗机构实行股份合作制的现状》,载《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8年第10期。
    [16] 参见樊民胜:《医院引进股份制机制改革的伦理思考》,载《医学与哲学》1999年第11期。
    [17] 例如:1980年7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动经济联合的暂行规定》,正式确立了有关基本原则和政策;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把横向经济联合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1986年3月23日,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若干问题的规定》;同年3月4日,国家工商局、财政部还分别发布了有关联营的规章。
    [18] 《民法通则》第52条规定:“企业之间或者企业、事业单位之间联营,共同出资、不具备法人条件的,由联营各方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协议的约定,以各自所有或者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民事责任。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协议的约定负连带责任的,承担连带责任。”从中可以看
    
    出,法人联营成员对联营债务所承担的连带责任不是法定的,这与合伙的本质特征有显著不同。
    [19]引自《美国统一合伙法》,载《法学译丛》1989年第1期。
    [20]参见王利明等著:《民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352页.
    [21]参见方流芳:《关于合伙的几个问题》,载《法学研究》1987年第5期.
    [22]参见李毅斌:《我国〈合伙企业法〉的进步性兼对有关问题的商榷》,载《政法论丛》1997年第6期。
    [23]参见甘培忠著:《企业法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6页.
    [24]参见马俊驹主编:《现代企业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87页。
    [25]参见郭锋、王坚主编:《公司法修改纵横谈》,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50页。
    [26]注意:部分改建的股份制医疗机构同样会面临这一问题
    [27]参见甘培忠著:《企业法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0、82页.
    [28]参见甘培忠著:《企业法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23页.
    [29]曾华群著:《中外合资企业法律的理论与实务》,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2页。
    [30]参见唐建辉:《公司法与外商投资企业法矛盾探析》,载《山东法学》1998年第5期.
    [31]参见顾功耘主编:《公司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39页。
    [32]参见顾功耘:《股份合作企业立法的若干疑难问题研究(下)》,载《法学》1997年第9期。
    [33]参见甘培忠著:《企业法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06页。
    [34]阎天怀:《关于外商投资股权变更的几个法律问题》,载《国际经济合作》1998年第5期。
    [35]《股权变更规定》第二条称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是指“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的投资者或其在企业的出资(包括提供合作条件)份额(以下称为股权)发生变化”.
    [36]参见许诗明:《论一人法人》,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37]参见邹海林著:《破产程序和破产法实体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46页.
    [38]参见马俊驹主编:《现代企业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576页。
    [39]参见邹海林著:《破产程序和破产法实体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49
    
    页。
    [40]邹海林著:《破产程序和破产法实体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
    [41]李良品:《我国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载《山东经济战略研究》1999年第2期.
    [42]参见“重庆市首家股份制医院诞生”,载《重庆日报》2001年2月19日。
    
    
    [1]马俊驹主编:《现代企业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王保树主编:《中国商事法》,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年版。
    [3]王保树主编:《商事法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王建平主编:《企业法概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5]甘培忠著:《企业法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郭锋、王坚主编:《公司法修改纵横谈》,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7]顾功耘主编:《公司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杨汉平等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讲话》,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9]邹海林著:《破产程序和破产法实体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10]李步云主编:《立法法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1]周旺生主编:《立法学》,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2]王祥修:《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法律地位》,载《山东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
    [13]方流芳:《关于合伙的几个问题》,载《法学研究》1987年第5期.
    [14]李毅斌:《我国〈合伙企业法〉的进步性兼对有关问题的商榷》,载《政法论丛》1997年第6期。
    [15]唐建辉:《公司法与外商投资企业法矛盾探析》,载《山东法学》1998年第5期.
    [16]顾功耘:《股份合作企业立法的若干疑难问题研究》,载《法学》1997年第9期.
    [17]阎天怀:《关于外商投资股权变更的几个法律问题》,载《国际经济合作》1998年第5期。
    [18]许诗明:《论一人法人》,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19]李良品:《我国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载《山东经济战略研究》1999年第2期。
    [20]冯文:《对北京市涉外医疗服务的思考》,载《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8年第5期。
    [21]赵丹丹等:《上海基层医疗机构实行股份合作制的现状》,载《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8年第10期。
    [22]樊民胜:《医院引进股份制机制改革的伦理思考》,载《医学与哲学》1999年第11期.
    [23]赵怀峰等:《对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界定的探讨》,载《中国医院管理》2000年第8期。
    [24]朱朱:《试论营利非营利医院几个认识问题》,载《中国医院管理》2000年第10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