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篇文言小说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明代的中篇文言小说以表现青年男女的情欲生活及作者的女
    性道德现为主要内容,作者们构建了一个人欲与天理交织的世界,
    使作品充盈着强烈的肉欲和卫道的气息。明代的中篇文言小说因
    其对人的世俗生活和世俗情感的关注和细致描写,而成为中国小
    说史上较早的一批世情小说,其精神启示了后来的作品。
     受世俗文化的巨大冲击,明代的中篇文言小说在叙事体制方
    面体现出鲜明的话本化倾向。其叙述人形象、场景的设置和诗文
    的羼入,都明显具有话本化的特征。因此,明代的中篇文言小说是
    中国文言与白话两大小说系统急剧交汇的产物。
Mainly expressing young people’s sexual passion and author’s view-
     points of female morals, the medium-length novels of classical Chinese
     of Ming Dynasty carefully construct a world controlled by sexual desires
     and traditional morals. Having elaborately depicted human secular life
     and feelings, the medium-length novels of Ming Dynasty should be re-
     garded as rather earlier novels about affairs of human lif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novels, and their spirit of caring for the secular world have also
     enlightened following authors.
    
     Having strongly been influenced by the secular culture, the narra-
     tive mechanism of the medium-length novels demonstrates distinctive
     tendency of imitating Chinese vernacular novels. In these novels, the
     narrative person、scenes and quoted poems all posse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ernacular novels. Therefore, the medium-length novels of classical
     Chinese of Ming Dynasty are products of the blending of classical Chinese
     novels and the vernacular novels.
引文
[1] [8] [美]P·韩南《中国白话小说史》,尹慧珉译,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24页、102页。
    [2][3]刘禾《语际书写——现代思想史写作批判纲要》,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245页、220页。
    [4]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154页。
    [5][美]珀西·卢伯克《小说技巧》,方土人译,见《小说美学经典三种》,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版,第191页。
    [6]盛时彦《姑妄听之·跋》引纪昀语,见《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八,天津古籍书店1980年版。
    [7][美]亨利·詹姆斯《小说的艺术》,见《西方文论选》,伍蠡甫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511页。
    [9]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二,见《笔记小说大观》第6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第110页。
    [10]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卷六,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11]该组数据参阅了陈大康先生的论文:《论元明中篇传奇小说》,《文学遗产》1998年第3期。
    [12]见顾炎武《日知录文余》(卷四·禁小说)所引正统七年国子监祭酒李时勉之言。
    [13]程毅中《宋元小说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360页。
    [14]白话语体成熟的时间,学术界粗略地限定在明清时期。齐裕馄的《明代小说史》认为是在明代中期以后。但据现存文献判断,白话作为书面语言被广泛而熟练地运用,应在明代后期。
    
    
    1.吴敬所编《国色天香》,古本小说集成丛书影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2.赤心子汇辑《绣谷春容》,同上。
    3.林近阳增编《燕居笔记》,同上。
    4.余象斗汇刊《万锦情林》,同上。
    5.何大抡编《燕居笔记》,同上。
    6.《中国孤本小说集》,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年版。
    7.鲁迅编《唐宋传奇集》,《鲁迅全集》卷十,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8.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9.刘斧撰辑《青琐高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10.瞿佑《剪灯新话》(外二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11.洪楩编《清平山堂话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12.《熊龙峰刊行小说四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13.冯梦龙“三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50年版。
    14.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香港太平书局1998年版。
    15.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6.袁行霈、侯忠义《中国文言小说书目》,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17.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8.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19.侯忠义、刘世林《中国文言小说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0.胡士莹《话本小说概论》,中华书局1980年版。
    21.[美]P·韩南《中国白话小说史》(尹慧珉译),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22.[美]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导论》,安徽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23.陈平原《小说史: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4.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5.石昌渝《中国小说源流论》,三联书店1994年版。
    26.程毅中《宋元小说研究》,江苏古藉出版社1998年版。
    27.齐裕馄《明代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28.谭正璧、谭寻《古本稀见小说汇考》,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29.陈益源《从〈娇红记〉到〈红楼梦〉》,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30.黄霖主编《中国文学史·明代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1.《明史》,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年版。
    32.《剑桥中国明代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33.吴晗《吴晗选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4.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
    35.王阳明《传习录》,见《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36.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卷四),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37.赵士林《心学与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38.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9.[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陶铁柱译),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
    40.[美]埃·弗洛姆《爱的艺术》,安徽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41.[美]赫伯特·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42.[美]韦勒克、沃沦《文学理论》(刘象愚等译),三联书店1984年版。
    43.[法]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王文融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44.[以]里蒙-凯南《叙事虚构作品》(姚锦清等译),三联书店1982年版。
    45.[美]韦恩·布思《小说修辞学》(付礼军译),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6.[英]伊恩·瓦特《小说的兴起》(高原、董红钧译),三联书店1992年版。
    47.[俄]巴赫金《小说理论》(白春仁、晓河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