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标“新”小说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晚清小说中有这样一类现象:喜欢在作品题名中标一“新”字以示不同,如《新石头记》、《新飞艇》、《新上海》、《二十世纪新国民》等,数量不少,笔者名之为小说标“新”现象,其作品称之为标“新”小说。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主要任务是在尽可能全面地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对这一现象进行描述,对其成因进行探讨,并对其作品进行分类与分析。研究目的为试图填补晚清小说研究中的一块空白,并从这一角度对晚清小说进行观照,以期得到若干有价值的启示。
     根据这一任务,本文从总体上分为外部现象研究、内部作品研究和附录三大部分,具体分布如下:
     绪论部分主要解决正式研究前需要面对的有关问题,包括对小说标“新”现象的界定,易混概念的辨析,已有研究成果的综述等,并说明这一论题的研究价值,阐述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构想。
     第一章为关于这一现象的概述部分。首先在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数据统计,从而将这一现象在晚清阶段的发生与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并结合有代表性的作品和现象对这四个阶段逐一描述,对其中涉及到的重要问题放在章末集中探讨;然后再从小说传播的角度入手,评述这些小说的出版与刊载机构;最后对标“新”小说中有代表性的作家进行比较分析。
     第二章为对这一现象成因的探析,认为其成因来自当时诸种条件的合力,并将这种合力分解为一个总前提,即官方政策的松弛与默许,和五个基本点,包括社会前提——晚清社会现实与时代思潮、社会心理与社会舆论的相互作用;文学现实——“新小说”的诞生与盛行;文学传统——小说续书与仿作传统;主体因素——新式作家和读者群的互动;最大推动力——市场与传媒作用,以及两个促动因素,分别为新的小说理论批评与翻译文学的影响。然后再对这一现象繁荣与衰落的成因进行专门探讨,对不宜纳入正文的材料附于相关文末(下同)。
     以上两章为现象研究章,第三章则属于从现象研究到作品研究的过渡章,首先从总体上将标“新”小说分为整体和个体两大部分,然后对整体的标“新”小说即标“新”的小说报刊逐一分析,再对个体即狭义的标“新”小说进行探讨,先后从三种角度对这类小说加以划分,借此对其进行多方位观察,并最终探讨出一种较合理的分类方法,为接下来深入文本做好准备。附论中对分类时剥离出来的翻译小说的标“新”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四章主要针对这类小说的特点,围绕标“新”小说“新”在何处这一问题,以其中最主要的两类作品为对象,侧重分析其认识价值,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社会思潮、知识分子心态及生存状态等提供参考,兼及一些作品的艺术特色。
     第五章针对标“新”小说中的翻新作品进行专章讨论,由于第四章已集中解决了这些作品在思想与认识价值方面的问题,故本章将重点放在翻新小说的艺术与文化价值上,从创作动机与方法、艺术沿革、题材与人物、文化内涵等方面尽可能对这类作品进行全面、客观地解读。
     余论为总结部分,归纳了标“新”小说的几种定位和属性,简述了标“新”及翻新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兼及对今日文学与文化的启示意义。
     附录部分为以编年形式呈现的标“新”小说目录,在通行资料的基础上有较大程度的增补和完善,另附有民初标“新”小说与近代续书、仿作的编年目录以作参考。
Among the novels of Late-Qing dynasty, there were a special kind of works whose title would be marked with the word of "new", like NEW DREAMS OF RED CHAMBER, NEW AIRSHIP, NEW SHANGHAI, NEW CITIZENS OF TWENTITH CENTURY, etc. These are called marking "new" novels and are the study objects of this thesis. The main task is to describe this phenomenon based upon the researching materials, discuss its cause, classify and analyze the works. The purpose is to remedy the blank in the researching field of late Qing novels and get some valuable revelations from them.
     Based on this task,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study on the outer phenomenon, study on the inner works and appendix. More detailed contents are as follows:
     The Introduction is mainly to solve some problems which would be encountered in the following research, including the definition of marking "new" phenomenon, the discrimination of some confusing conceptions, the summary of the achievements already made, and to show the value and describe the method and idea of this thesis.
     Chapter One is an overview about this phenomenon.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four stages are divided in the period of late Qing, and descriptions to them are made combining with the typical works and facts. Some important problems are put into the last chapter to discuss. From the angle of novel circulation, the publishing and printing organizations are commented. And the representative writers of marking "new" novels are introduced and compared.
     Chapter Two discusses the cause of this phenomenon. The cause is from the joint forces of a great deal of conditions, which are analyzed as follows. The prerequisite: slack and connivance of official policies; Social conditions:interactions of reality, Zeitgeist, social psychology and public opinions; Literature conditions:new style novels were born and prevailed; Literature traditions:sequels and replicas; Main factors:interactions of new style writers and readers group; Greatest impetus:market and media; Two promoting factors:new novel theories and criticisms and literary translations. The reason of this phenomenon seeing ebb and flow is then discussed. Some datum which are not suitable to appear in this part are put to the appendix (the same blow).
     Chapter Three is a transition from phenomenon research to novel research. First, the marking "new" novels are classified as broad sense, which means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printing these novels, and narrow sense, which means the marking "new" novels. These kind of novels are investigated from different angles and given a reasonable way of classification for the further study. The Proviso discusses the marking problems of foreign novels.
     Chapter Four focuses on the topic of what is new about the marking "new" novels. Two most important categories of works are analyzed about their cognition values because they reflected the social life, thoughts, the mentality and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s at that time, and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some works are commented.
     Chapter Five focuses on the translation works among the marking "new" novels. As their cognition values have been discussed in Chapter Four, this chapter centers on the artistic and cultural values of these works, giving an overall and objective interpretation on the writing motives and methods, artistic history, subjects and characters,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so on.
     The epilogue sums up several kinds of properties of marking "new" novels, describes their influences on the later works and the revelations to today's culture and literature.
     The Appendix shows the marking "new" works in the form of chronological lists, which make some supplements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lists. And the chronological lists of the marking "new" novels, sequels and replicas during the early years of Republic of China are attached for reference.
引文
① 陈辽:《晚清的<新XXX>小说》,《内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关于这几种命名与论述,下文详论。
    ② 阿英:《晚清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76-178页。
    ③ 欧阳健:《晚清“翻新”小说综论》,《社会科学研究》1997第5期。
    ① 见谢仁敏:《晚清小说低潮研究——以宣统朝小说界为中心》《导论》部分所列,此处不必重复,华东师范大学2010届博士论文,第14页。
    ① 阿英:《晚清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8月北京新1版,第176-178页。
    ② 欧阳健:《晚清“翻新”小说综论》,《社会科学研究》1997年第5期。
    ③ “推翻转来”见西冷冬青《新水浒》第一回,彪蒙书室刊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初版;“反演”见陈景韩《新西游记·弁言》,《时报》光绪三十二年二月十四日(1906年3月8日)刊载。
    ①如高玉海著《明清小说续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王旭川著《中国小说续书研究》,学林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等,见下文研究现状。
    ②欧阳健《珍本明清小说集成》“翻新小说”卷《前言》,2006-10-16 20:20:04 于其博客“古代小说与人生体验”。http;//qianqizhai,hlog,he(?)un.com/6056287_d.html。
    ③杨联芬:《晚清至五四: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5页。
    ④[美]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宋伟杰译,第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①阿英:《晚清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8月北京新1版,第176-178页。
    ②陈辽:《晚清的<新XXX>小说》,《内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
    ① 欧阳健:《珍本清末民初小说集成(翻新小说卷)·前言》注③,见其博客“古代小说与人生体验”。http://qianqihai.blog.hexun.com/6056287_d.html,2006-10-16 20:20:04发表。
    ② 胡全章:《翻新小说:晚清小说新类型》,《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③ 吴泽泉《暧昧的现代性追求——晚清翻新小说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7届博士论文。
    ①吴泽泉《晚清翻新小说创作动因探析》,《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晚清翻新小说考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年第1期。
    ②因为标“新”小说中有许多同题之作,故本文提及这些作品时,对有同题之作者,在括号中注明其作者,以免混淆,对没有同题之作者则不必注明,或仅在首次提及时说明,下同。
    ①韩伟表:《中国近代小说研究史论》,齐鲁书社2006年12月第1版。
    ①李忠昌:《古代小说续书漫话》,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该书属于侯忠义、安平秋主编《古代小说评介丛书》第三辑“小说知识类”之一种。
    ②赵建忠:《红楼梦续书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①见范伯群主编《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新版下卷第五编第三章前两节,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205-212页。
    ① 陈大康:《明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4月北京第1版,第12页。
    ① 包天笑该年十月十一日(11月17日)曾在《时报》发表短篇小说《张天师》,这也是其第一篇创作小说,而直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包天笑方进入《时报》馆,担任外埠编辑。见沈庆会《包天笑及其小说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6届博士论文。
    ② “冷”(陈景韩):《<新水浒>题解·叙言》,《时报》光绪三十一年三月初十日(1905年4月14日)刊载。
    ①陈景韩索对见《时报》光绪三十一年四月十五日(1905年5月18日),后而两则选对分别见四月十七、二十二日。按《轰天雷》为当时的“新小说”,“小旋风”为当时北京名伶,《混江龙》为曲牌名。
    ②《南方报》光绪三十一年八月二十一日(1905年9月19日)开始连载,至翌年二月。作者署“老少年(吴沃尧)”。“小说”栏后标“第七种章回”。据上海图书馆缩微胶卷,该小说载至光绪三十二年二月十八日,为第二十回,但未结束,二十八日后又有一张夹页,署“上海南方报馆印行附送”,是第二十一回前半部的一段,无头无尾,应有缺失,暂视为连载至此。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改良小说社出版单行本时增至四十回结束。
    ①静啸斋主人:《新西游记》,小说进步社宣统元年(1909年)出版,八回,实即《西游补》,后海左书局亦曾以《改良新西游记》为名再版此书。
    ②磊砢山房主人:《新野叟曝言》,小说进步社宣统元年(1909年)出版,二十回,实即《蟫史》。
    ③陆士谔:《新野叟曝言》第九回,改良小说社宣统元年(1909年)出版,第七十四页,本文以下所引此书均出自此版,恕不一一注明。
    ④蹉跎子:《最新女界鬼蜮记》第三、四回,《中国近代孤本小说精品大系》(《新茶花》本——按此类从书一书中往往收录多种小说,此处仅取其中第一本以为标记,后文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版亦同,恕不一一注明),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52-561页。⑤谢仁敏:《晚清小说低潮研究——以宣统朝小说界为中心》第一章,华东师范大学2010届博士论文。标
    ① 见“改良小说社之开办缘由及收稿广告”,《申报》、《中外日报》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初十(1908年8月6日)、十一(7日)等广告。
    ②见《时报》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七日(1909年1月8日)广告:“改良小说社迁移麦家圈尚仁里口元记栈第五号交易新出各书。开年另登。”。
    ①见“上海改良小说社辛亥年新出版小说广告”,《申报》宣统三年二月初五日(1911年3月7日)刊载。
    ②见“改良小说社征求小说广告”,《时报》宣统元年五月初九日(1909年6月26日)刊载。
    ③见“改良小说社新年赠彩(一月为限)”等广告,《时报》宣统二年正月初六日(2月15日)刊载。
    ④见改良小说社“奉送夏令卫生新书”等广告,《时报》宣统二年六月初一日(1910年7月7日)刊载。
    ①“改良小说社之新小说有五大特色”广告,《时报》宣统元年八月初八日(1909年9月21日)刊载。
    ②参看谢仁敏:《晚清小说低潮研究——以宣统朝小说界为中心》第一章第四节,华东师范大学2010届博士论文。
    ①《时报》发刊词,光绪三十年四月廿九(1904年6月12日)《时报》创刊号。
    ②同上。
    ③如陈景韩《新西游记》的回目都是出版单行本时方标出的;包天笑译《销金窟》,文后有注:“此书回目拟俟译竣后再定”,可见此时尚未译完,见《时报》光绪三十二年五月十三日(1906年7月4日)。
    ④如陈景韩在光绪三十一年十月二十三日(1905年11月19日)《新蝶梦》“附言”中说:“前译《火里罪人》中有前后自相矛盾处,或不相关联处。如死美人身上之刀骨石、皮夹中之纸牌等类。有能摘发其差误者,请投函本馆。本馆俟此书校正印行后,当奉赠一册,以当雅贶。”包天笑也于光绪三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1907年5月19日)在所译《毒蛇牙》载后有“附言”:“《毒蛇牙》急就成篇,容有支离矛盾处,读者能赐书教止之尤幸。”
    ①《时报》在宣统三年(1911年)尚有《新索问》五月十四日(6月10日)、《新小热昏》九月十七日(11月7日)两种标“新”作品。但《新索问》虽标“医国小说”,却不属于现代意义上的小说文体,“索问”应为《黄帝内经》之《素问》,该作仿照《素问》的问答体,对当时中国社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开出“药方”;而《新小热昏》虽标“小说”,实为仿照曲艺“小热昏”的形式,类似讨伐满清的檄文,故此二者均不予考景。
    ②报癖:《论看<月月小说>的益处》,《月月小说》第十三号。案:关于这次风潮的具体原因及过程不详,学界有过一些考论,如郭浩帆《关于<月月小说>——<月月小说>及其与乐群书局、群学社之关系》,《出版史料》第二辑。
    ①《申报》馆于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1872年4月30日)成立,该年四月起就刊载《谈瀛小录》、《一睡七十年》等翻译小说。
    ① 《上海新艳史》曾在陆士谔《孽海花续编》第六十二回提及,田若虹女士考订为1911年出版;《新三角》亦见于田著,出版时间定为1908年,但不知为何书,此二者均未见具体考证过程,暂录于此,备考。见田若虹:《陆士谔小说考论》附录一、二、三,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①《续倭袍》封面题《新倭袍》,按《倭袍传》全名《绘图校正果报录》,是长篇弹词,则《续倭袍》很可能亦属弹词,但未见原本,不能确定,暂系于此。
    ①《最新女界鬼蜮记》题“新阳蹉跎子著”,据书首何樨仁《序》,称作者为“王君”,“为江左望族”,见蹉跎子《最新女界鬼蜮记》,《中国近代孤本小说》(《新茶花》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33页。“王君”或作“五君”,“五”疑“王”字之误,但未见原著,不能确定,见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编《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1158页,暂录以备考。
    ②《新(新)三笑》封而题《新新三笑》,标“言情小说”,里面为《新三笑》,日前仅见到首页,从体例看应为弹词或曲本,故不录。
    ③根据这儿本著作的署名等透露出的信息,“香梦词人”似乎应是“天公”即经天略,但还缺乏足够证据,暂且存疑。
    ④该书作者“抽丝主人”是否为吴趼人尚有争议,从各方举证看,是吴趼人的可能性偏大,此处新视为吴作。
    ①从现在资料看,并未有吴、陆会外语的记载,而译著上吴趼人仅有一部衍义的《电术奇谈》,其修改、扩充之多已很难算作严格的译作,而陆士谔亦仅有一部《英雄之肝胆》,非小说,具体翻译过程不详。
    ②陈年希:《陆士谔家世、生平及著述新考》,《明清小说研究》1989年第4期,此处及下文有关经历处亦参自此文。
    ③见《金刚钻》报副总编辑朱大可先生为陆士谔写的挽词,转引自田若虹《陆士谔小说考论》附录一《陆士谔年谱》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333页。
    ①《马贼》载于《时报》光绪三十年九月二十一日(1904年10月29日),此篇后有广告云:“本报昨承冷血君寄来小说《马贼》一篇,立意深远,用笔宛曲,读之甚有趣味。短篇小说本为近时东西各报流行之作,日本各日报、各杂志多有悬赏募集者。本馆现亦依用此法。如有人能以此种小说(题目、体裁、文笔不拘)投稿本馆,本报登用者,每篇赠洋三元至六元。投稿例如左:(一)不登用者概不退还。(二)投稿者须书明地方、姓名以便登用后奉赠奖金。(三)报上用名、用号或不用,听人自便,于稿上亦须写明。”
    ②见《火车客》后“附言”,《时报》光绪三十·年止月二十三日(1905年2月26日)刊载。
    ①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之《我与电影(下)》,2009年1月第1版,第550页。按包天笑回忆录中多有忆及陈景韩个性处,可以参看。
    ②见“看看看《新三国演义》”广告,《月月小说》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初二日(1908年1月5日)刊载。
    ①老上海(吴趼人):《(绘图海上)新繁华梦·例言》,汇通信记书局宣统元年六月印刷,同年七月发行。
    ②郑逸梅:《陆士谔行医趣闻》,《艺坛百影》,中州书画社,1982年,第132页,此处与下处均引自此书。
    ③江剑秋《鬼世界·序》,改良小说社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印行,陆士谔自己或李友琴的序、评中也经常有此类表达。
    ④见《金刚钻报》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元月三十日陆士谔“说小说”栏目,转引自田若虹《陆士谔小说考论》,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86页。
    ⑤田若虹女士认为《英雄之肝胆》为陆士谔所译(原著亦如是标注),但从现有资料看,未见陆士谔会外语的记载,有可能其与林纾类似,是在别人口译或草译的基础上加以润色而成,故暂且存疑。另,此处所列几种均非小说,可参看《新上海》第十九回和《鬼世界·序》等。
    ①如陈年希先生《从陆士谔小说中探寻陆士谔的小说创作》,《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等,这一方法在陆士谔相关研究中被普遍运用。另关于陆士谔的“植入式广告”等在谢仁敏《晚清小说低潮研究——以宣统朝小说界为中心》第五章第二节有所论述,华东师范大学2010届博士论文,此处不赘。
    ②陆士谔:《新三国》,改良小说社宣统元年(1909年)出版,本文以下所引该书均出自此版,恕不一一注明。
    ③陆士谔:《新水浒》,改良小说社宣统元年(1909年)七月出版,本文以下所引该书均出自此版,恕不一注明。
    ④陆士谔:《新孽海花》,改良小说社宣统元年(1909年)版,本文以下所引该书均出自此版,恕不一一注明。
    ①按该文曾发表于《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纳入论文后略有修改。
    ②据《新闻报》光绪二十年九月十七日(1894年10月15日)所刊《新闻报》馆“本馆图籍有售”广告,又有一种名为《新翻水浒》的书,具体情况不详。按清初“介石逸叟”曾有《翻水浒》(正名《宣和谱》)曲本,不知是否与此有关,暂系于此,待考。
    ③魏朝勇:《(新中国未来记)的历史观念及其政治伦理》,《浙江学刊》2006年第4期,该文认为求“新”是梁启超政治伦理的根本动因,此处受其启发。
    ④梁启超《新民说·论进步》,《饮冰室合集》6,《饮冰室专集》之四,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五十六页。
    ①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版,第57页。
    ②梁启超:《西学书日表》后序,《饮冰室合集》1,《饮冰室文集》之一,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一二六页。
    ③梁启超:《说动》,《饮冰室合集》6,《饮冰室文集》之三,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37-40页。
    ④梁启超:《新民说·释新民之义》,《饮冰室合集》6,《饮冰室专集》之四,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五-六页。
    ①梁启超《新民说·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饮冰室合集》6,《饮冰室专集》之四,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二-三页。
    ②梁启超:《新民说·论进步》,《饮冰室合集》6,《饮冰室专集》之四,中华书局1989年,第五七页。
    ①梁启超:《五年来之教训》,《梁启超全集》第十卷,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2931页。
    ②新小说报社:《中国唯一之文学报<新小说>》,《新民丛报》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第十四号。
    ③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98页。
    ①陈大康:《<新小说>出版时间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②新小说报社:《中国唯一之文学报<新小说>》,《新民丛报》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第十四号。
    ③见余立新《<新中国未来记>第五回不是梁启超所作》(载于1997年第二期《古籍研究》),夏晓虹《谁是<新中国未来记>第五回的作者》,《中华读书报》2003年5月21日,余立新《再谈<新中国未来记>第五回作者是谁》(《中华读书报》2003年10月8日)等文。
    ④关于“小说界革命”的预前准备,可参看陈大康《“小说界革命”的预前准备》、《近代小说而临转折的关键八年》,见《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2008年第6期,此处不赘。
    ⑤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绪言》,《新小说》第一号,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十五日(1902年11月14日)刊载,本文下引该作均出自《新小说》杂志,恕不一一注明。
    ①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夏晓虹点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6页。
    ②第四回陈君道:“觉得这音乐和民族精神大有关系,心里想去研究他一番。”眉批云:“为后来制军歌,改良音乐伏脉。”或许梁启超曾与扪虱谈虎客(韩孔厂)谈起,故有此批语。
    ③此批针对该回陈君所说“俄罗斯是最容易抵抗的”这句话。
    ④孙宝瑄:《忘山庐日记》,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1897——1916)》附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72页。
    ①欧阳健:《晚清小说史》,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5页。
    ②李东芳:《留学生与民族回家的想像——从<新中国未来记>看梁启超小说观的现代性》,《浙江学刊》,2007年第1期,第68-75页。
    ①见《新中国未来记》第一回,平等阁(狄葆贤)于旁批“注意”二字,可见并非随意选定。后来民国政府首都设于此处,验证了其“预言”。
    ②案陆士谔《新中国》第三回原文作“内国博览会”,在宣统二十年开办。一般认为“内”即“萬”字之误,但也有持不同意见者,暂且存疑。
    ①李亚娟:《从介入到关怀:晚清小说政治功用性的演变1902——1911》,华东师范大学2009届博士论文第四章。
    ②梁启超:《告小说家》,《饮冰室合集》4,《饮冰室文集》之三十二,中华书局1989版,第六七页。
    ①张之洞:《劝学篇》华夏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62页。
    ①(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进微》“复案”部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版,第43页。
    ②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3页。
    ③《清德宗实录》卷四二八,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
    ①梁启超:《新民说·论自由》,《饮冰室合集》6,《饮冰室专集》之四,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四八页。
    ②萧然郁生:《新镜花缘》:《月月小说》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一月第十一号刊载,本文下引此书均出自《月月小说》,恕不一一注明。
    ①据陈大康:《中国近代小说编年》转引,见该书第46页光绪十一年乙酉正月初四日(1885年2月18日)、第50页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三月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②同上书,第4页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年)十月条。
    ③同上书第10页、第24页,清廷在咸丰元年(1851年)七月、同治十年(1871年)六月两次颁布的上谕中均有查禁一些小说的内容,结末均附加此类言语。
    ①见《中外日报》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901年2月4日)“英租界”栏所刊“请禁淫书”:“三品衔光禄寺署正沈宗畴等,以淫书为害,关系非轻,特于上海庆顺里内创立同善社,由同人集资专收刊售之淫书及板片,送文昌宫焚毁。”此社后来亦有活动,光绪三十年(1904年)中《时报》、《中外日报》等均有报道。
    ②见《中外日报》光绪二十七年六月十二日(1901年7月27日)“外埠新闻·南京”栏所载“淫书宜禁”事。
    ③见《中外日报》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十三日(1901年8月26日)“英租界”栏“查获淫书”及二十二日(9月4日)“英租界”栏刊载“犯禁罚洋”事,所引文出自后者。
    ④光绪三十年十一月初三日(1904年12月9日)清政府会同工部局查禁陈天华之《警世钟》,又逮捕发售该书的时中、启文、镜今、东大陆等书局执事。
    ⑤光绪三十一年四月初五日(1905年5月8日)清廷军机处查禁《革命军》、《新小说》、《新中国》等书刊。
    ⑥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闰五月清政府照会上海租界当局,以“劝动天下造反”、“大逆不道”罪名将章太炎等逮捕,随后封禁《苏报》馆。邹容激于义愤,自动投案,是为轰动一时的“《苏报》案”。
    ①如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10月,严复翻译的《社会通诠》出版时,张元济所在的商务印书馆跟他签订合捌,明确约定版权系稿主所有,这被学界认为是中国最早的著作权合同。而晚清小说单行本通行的版权页也大抵出现于此前后。
    ②关于这一过程参见陈大康《打破旧平衡的初始环节——论申报馆在近代小说史上的地位》,《文学遗产》2009年第2期,《近代小说发展的关键八年》,《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年第6期等文章。
    ①傅兰雅:《求著时新小说启》,《申报》光绪二十年五月初二日(1895年5月25日)刊载。
    ②《小说丛话》,《新小说》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六月第十五号《小说丛话》刊载,第一六八、一六九页。
    ③蛮:《小说小话》《小说林》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止月第·期刊载,第四页(只有该文自身的页码)。
    ④佚名:《中国小说大家施耐庵传》《新世界小说社报》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四月下旬第八期,第六、七页(该文自身页码)。
    ①西冷冬青:《新水浒》,彪蒙书室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初版,第一页,下引此书均出自此版,恕不一一注明。
    ②《小说丛话》,《新小说》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二月第十三号,第一六七页。案《新小说》杂志中未注明此为“侠人”所论,一直到“亦劣社会为恶小说之因乎?”处方注“曼殊”之名。此处据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18971916),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第1版,第92、93页所录暂定为侠人,待考。
    ③《小说从话》,《新小说》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六月第十五号《小说从话》刊载,第一六七页。
    ④周树奎:《神女再世奇缘》自序,《新小说》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五月第二十二号刊载,第一二五页。
    ⑤《<新小说>第一号》,《新民丛报》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第二十号刊载。
    ⑥觉我(徐念慈):《余之小说观》,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十一日(1908年3月13日)《小说林》第九期刊载。
    ⑦《<新世界小说社报>发刊辞》,《新世界小说社报》光绪三十二年五月廿五日(1906年7月16日)第一期刊载。
    ① 商务印书馆主人:《本馆编印<绣像小说>缘起》,《绣像小说》光绪二十九年(1903)第一期刊载。
    ⑤ 此处诸作据康有为《<日本书目志>识语》、《中国唯一之文学报<新小说>》、觉我《余之小说观》等文章所载,见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18971916),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2月第1版,第29、62、335等页。
    ③ 刘廷玑《在园杂志》卷三,第一八一“续书”条,张守谦点校,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一二四——五页。
    ④ 陆绍明:《<月月小说>发刊词》,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1907年1月1日)《月月小说》第一年第 三号刊载。
    ① 《小说丛话》中浴血生言,《新小说》光绪三十年(1904年)五月第八号刊载。
    ② 《济公传续集》撰人不洋,计一百二十卷一千二百回,见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编《中国通俗小说总日提要》,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版,第1213页,笔者曾见到该书的第三十二续。另郭小亭的原著《济公活佛传》原有初、二、三集,计二十八卷二百八十回,见同书第808页。
    ① “看看看《新三国演义》”广告,《月月小说》光绪三十三年(1906年)十二月登载。
    ② 老谈(谈善吾):《新开辟演义》,《民立报》宣统三年十月初九日(1911年11月29日)载。
    ① 觉我(徐念慈):《余之小说观》,《小说林》光绪三十四年三月二十七年(1908年4月2日)第十期载。
    ① 我佛山人(吴趼人):《咬文嚼字》,见《新笑林广记》,《新小说》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五月第二年第十号,总二十二号刊载。
    ② 陆士谔:《说小说》,见《金刚钻报》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元月三十日,转引自田若虹《陆士谔小说考论》,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86页。
    ③ “征词章小说者鉴”广告,《中外日报》光绪三十四年五十九日(1908年6月17日)刊载。
    ① 如《真因果》、《真桃花梦》、《最近官场秘密史》、《最新女界秘密史》、《二十世纪西游记》等。
    ② 《时报》光绪三十三年九月二十三日(1907年10月29日)广告中有“最旧传记小说《竹泉生异闻传》”,宣统元年七月初九(1909年8月24日)有“秘本旧小说出版”广告。
    ① 吴克岐辑:《忏玉楼从书提要》卷一,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第一三二页。
    ① 我佛山人(吴趼人):《新笑林广记》小序,《新小说》第十号,新小说社光绪三十年(1903年)七月二十五日补印发行。
    ② 如《时报》所载《<新水浒>之一节》、《<新水浒>之一斑》、《<新儒林>之一斑》等。
    ① 这一词汇借自“肥皂剧”,按“肥皂剧”(soap opera)一词从欧美国家传来,关于其具体指称也在不断变化,起初只是指代消闲短片,后来指电视连续剧,现在使用这一词语时多含贬义,有无聊、拖沓之意。对西方肥皂剧的特点,一般认为其侧重于连续剧(serial),这种电视剧通常各集之间都有关联,而且很会“拖戏”,有时候几个星期不看,剧情还能接得上。而几乎所有的肥皂剧都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结局,只有“开放式结局(open ending) ",即使有也是一种不稳定状态下的暂时平衡,往往一对矛盾的解决意味着多对新矛盾的开端,故只要观众需要,就可以继续拍摄续集。本文所谓的“肥皂小说”主要取这类小说内容和宗旨上的娱乐化、没有既定结构和必然结局、可长可短,可以一续再续等诸多特点。
    ① 谢仁敏:《晚清单行本小说出版情况统计表》表一,见其论文《晚清小说低潮研究——以宣统朝小说界为中心》附录五,华东师范大学2010届博士论文,第295页。
    ① 吴趼人:《<月月小说>序》,《月月小说》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十五日(1906年11月1日)刊载。
    ② 觉我(徐念慈):《<丁未年小说界发行书日调查表>引言》,《小说林》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十一日(1908年3月13日)第九号。
    ③ 觉我(徐念慈):《小说林》光绪三十四年二十七年日(1908年4月27日)第十号刊载。
    ④ 同上。
    ① 以上诸事参考了郭廷以编著《近代中国史事日志》下,中华书局1987年版。
    ② 臞:《新中国之大纪念》,《神州日报》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初十(1908年12月3日)刊载,标“短篇”案溥仪于前一日(2日)登极。
    ① 《醉新年》(一名《小热昏》),《中报》宣统元年正月初四、初五两日(1909年1月25、26日)。
    ② [美]费正清 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第九章第三节,迈克尔·加斯特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2月第1版,第497页。
    ① (未题撰者):《著作者日少之原因》,《民吁日报》“上海春秋”栏,宣统元年九月十九日(1909年11月1日)。
    ① 该刊创、终刊时间及主编等信息为结合原件及谢仁敏《<新世界小说社报>出版时间、主编考辨》(《明清小说研究》2009年第4期)而定。
    ① 据陈大康《中国近代小说编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① 见陈大康《<新小说>出版时间辨》考证,《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② (未题撰者):《<新小说>第一号》,《新民从报》第二十号,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③ (未题撰者):《中国唯一之文学报<新小说>》,《新民丛报》第十四号,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④ 同上。
    ① “本社征文启”广告,《新小说》第一号,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十五日(1902年11月14日)。
    ② (未题撰者):《<新小说>第一号》中认为“故新小说之意境,与旧小说之体裁,往往不能相容。其难二也。”但相当一段时间内,实际表现出来的却多是这两者的“相容”,而且越是相容得好的,越是受到当时读者的广泛欢迎。在这一点上,“新小说”与梁启超倡导的新诗“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略同。
    ① (未题撰者):《<新小说>第一号》,《新民丛报》第二十号刊载,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② (未题撰者):《<新小说>第一号》,《新民从报》第二十号刊载,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③ 同上。
    ④ 《小说丛话》在该刊连载至光绪三十二年四月第二十号,单行本由新小说社于该年九月十九日发行初版。
    ⑤ 关于晚清小说的标示可参看陈大康《晚清小说的“标示”》,《明清小说研究》2004年第2期。
    ① 《小说丛话》定一言,《新小说》第十五号,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六月。
    ② 侠民:《<新新小说>叙例》,《大陆》第二年第五号,光绪三十年五月二十日(1904年7月3日)。
    ①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新小说》第一号,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十五日(11月14日)。
    ② 《新新小说》第三号“特白”,光绪三十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905年1月27日)。 ① 《新新小说》第八号“启事”,光绪三十一年七月初一日(1905年8月1日)。
    ② 《<新世界小说社报>发刊辞》,《新世界小说社报》第一号“论著”栏,光绪三十二年五月廿五(1906年7月16日),下引同此。
    ① 见《琴台客聚:广东戒烟新小说》,《香港文汇报》2009年12月13日载,原文误为一九零九年,http://paper.wenweipo.com/2009/12/13/0T0912130013. htm
    ② 同上。
    ① 同上。
    ② 此据《新小说丛》第一号前所附该社成员合影下之标注,顺序从右至左,从前排到后排,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1908年)发行。
    ① “世”:《小说风尚之进步以翻译说部为风气之先》,《中外小说林》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初十(1908年3月12日)刊载。
    ① 谢仁敏:《晚清小说低潮研究——以宣统朝小说界为中心》第一章,提到了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成为了大量小说期刊的“生死坎”,并详细分析了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华东师范大学2010届博士论文。
    ① (陈)啸庐:《新镜花缘》,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四月出版,新世界小说社印行,汇通书馆印刷,上海鸿文书局发行。本文以下所引均出自该版,恕不一一注明。
    ① 如《时报》宣统元年闰二月二十七日(1909年4月17日)刊载周树人所撰“《域外小说集》第一册”广告,《神州日报》同日载该书的“赠书志谢”,二十八日(4月18日)又刊载“《域外小说集》第一册”广告。
    ② 周作人:《域外小说集·序》,群益书社1921年版,其在文中回忆两兄弟在日留学时欲介绍外国新文学,意识到了做这一事业需要五项要素,第四、五项分别是资本和读者,但“第五样逆料不得”,此处儿条引文均出自此。
    ③ 周树人:《域外小说集·旧序》,同上。
    ④ 据周作人《域外小说集·序》所言,这本书在东京“计第一册卖去了二十一本,第二册是二十本,以后可再也没有人买了”,而在上海“是至今还没有详细知道。听说也不过卖出了二十册上下,以后再没有人买了”。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中提到该书“十年之中,只销了二十一册”,恐怕还是有些低估的。
    ① 我佛山人(吴趼人):《新石头记》,改良小说社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出版。本文下引此书均为此版,恕不一一注明。
    ① 陆士谔:《新水浒·序》:改良小说社宣统元年(1909年)七月版。本文下引此书均为此版,恕不一一注明。
    ② 此为李友琴《新野叟曝言·序》评《新水浒》之言,改良小说社宣统元年(1909年)出版。
    ③ 慧珠女士《新金瓶梅·序》,新新小说社宣统二年(1910年)九月版。
    ④ 阿英:《晚清小说史》第十二章开篇第一段,虽未标作者与版本,但晚清时题名《新三国》且完稿者仅有陆士谔之作(另一种《新三国志》署名“珠溪渔隐”,一般认为亦足陆士谔),故应指陆作。另,晚清几种《新三国(志)》无一可称为“讲史”之作。
    ① 此为李友琴《新野叟曝言·序》评《新三国》之言,改良小说社宣统元年(1909年)出版。
    ② 李友琴《新野叟曝言·序》中称“其《新水浒》、《新三国》、《鬼世界》诸作印行未及一载,叠版已经四次。”
    ① 据报癖(陶佑曾)《<扬子江小说报>发刊辞》中所言:“《小说世界日报》因易主而停刊……《小说世界》徒留鸿印”(《扬子江小说报》第一期)。阿英在《晚清文艺报刊述略》“《小说世界》”条引用报癖《中国小说调查表》的说法,记《小说世界日报》于光绪乙巳年(1905年)二月十五日发刊,“日一张,后改为半月刊《小说世界》,同年十月一日发行”,出版地在上海,见该书第32、46页,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另吴趼人《上海三十年艳迹·上海已佚各报》中亦载有《小说世界》,《我佛山人 短篇小说集》卢叔度辑,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第367页。
    ② 今见一则《致曾少卿书》的材料(载于何处暂时失于查考),即署“《小说世界》代表人 心青”。
    ③ 《短篇小说丛刻》初、二编,鸿文书局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八月、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八月初版发行,所录小说多为曾于报刊发表者。
    ④ “张勋之艳妾《小毛子传》初集已出”广告,《民立报》宣统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912年1月17日)。
    ⑤ 心青:《二十世纪女界文明灯弹词》阿英编《晚清文学从钞·说唱文学卷》,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七三、一七四页。
    ⑥ 《短篇小说丛刻》初编,鸿文书局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八月初版。
    ① (未题撰者):《小说管窥录》,阿英编《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卷四,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五0八—五0九页,案阿英疑为觉我(徐念慈)所撰,待考。
    ② 《时报》光绪三十三年四月初八日(1907年5月19日)刊载“爱情小说、社会小说《新茶花》出版”广告,后《时报》、《神州日报》、《南方报》等曾多次刊载该书广告,内容大体相同,见下文所述。
    ③ 笑侬(汪笑侬):《闻某君与武林林之事即成》,《大陆》光绪三十年(1904年)第八期“文苑”载,案此组诗有三首,后《新茶花》出版时又增一诗,改题《题茶花第二楼武林林小影》附于该书之前,顺序略变。也由此可知心青与汪笑侬有一定交谊,《新茶花》第十四回曾提到笑侬赠武林林诗的事,详情待考
    ④案从书中所述情节看,该县令戊戌变法失败前一直在任(第四回),而至少《辛丑条约》签订后已不在任(第十三回),从史实看,此时上海县令为黄承暄(署),在任期间为光绪十八年闰六月十一日(1892年8月3日)——光绪二十四年九月八日(1898年10月22日),见《近代上海大事记》后所附《上海县知县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符合小说描写,但其是否真与小说中项庆如的原型有何关系尚且待考,暂录于此。
    ① 心青:《新茶花》上编第一回,明明学社宣统元年(1909年)九月第三版。
    ② “艳情小说《新茶花》二集已出”广告,《时报》光绪三十四年正月十九日(1908年2月20日)刊载。
    ③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编《中国通俗小说总日提要》“《小毛子传》”条,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1249页。
    ④ 见《神州日报》宣统元年四月二十一日(1909年6月8日)所载“艳情小说《新茶花》上下集”广告,但至今未见有据此小说改编戏剧的记载,同名的戏剧为另一种,见下例广告所叙。
    ⑤ 见《神州日报》宣统二年二月初四日(1910年3月14日)、八月初四日(9月7日)该书广告。
    ⑥ 《新茶花》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由申江小说社出版上编,后于该年十二月由明明学社初版上下二集全编,目前所见明明学社宣统元年(1909年)九月已出至三版。
    ① 贤:《新桂花》:《上海》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十六日(1907年9月23日)。
    ② 朗:《七夕》:《中报》宣统元年七月初七日(1909年8月22日)。
    ③ 冷(陈景韩):《犬》,《时报》宣统二年正月初四日(1910年2月13日)。
    ④ 仅辛亥年正月就有三种,见第五章第一节。
    ⑤ 《新中国之大纪念》:《神州日报》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初十(1908年12月3日),作者署名为一个单字,但辨识不清。
    ⑥ 涤亚:《新三国志》:《时报》附送之《滑稽时报》宣统三年九月初七日(1911年10月28日)开始连载,至本月十四日(11月4日)。
    ① 关于《红楼梦》原本的大对称结构,自俞平伯先生便已提出,后周汝昌先生又发展了这一观点,提出“雪芹真书”应存在“春秋两扇面”的大对称结构章法,得到了一些学者的赞同,但也有不少人反对。本文认为,至少在构思上,《红楼梦》原本应该有这种考虑,只是还未及建构清楚,故此处以“大对称构思”论之。
    ① 佚名:《新列国志·序》,改良小说社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七月初版。
    ① 陆士谔:《新上海》,章全标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第275页,本文下引此书均出自该版,恕不一一注明。按毛纶《补天石》的构想是其在《第七才子书琵琶记·总论》中提出的,原文为:“予尝旷览古今事之可恨者正多,拟作雪恨传奇数种,综名之曰《补天石》。其一曰《汨罗江屈子还魂》,其二曰《博浪沙始皇中击》,其三曰《太子丹荡秦雪耻》,其四曰《丞相亮灭魏班师》,其五曰《邓伯道父子团圆》,其六曰《荀奉倩夫妻偕老》,其七曰《李陵重归故国》,其八曰《昭君复入汉关》,其九曰《南霁云诛杀贺兰》,其十曰《宋德昭勘问赵普》。诸如此类,皆足补古来人事之缺陷。予方蓄此意而未发,及读吾友悔庵先生所著《反恨赋》,多有先得我心者。可见天下慧心人,必不以予言为谬,异日当先出一二以呈教。”(据侯百朋编《<琵琶记>资料汇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278-279页)与《新上海》所述完全相同,但此书至今未曾见到,也未见有人论及,不知毛纶是否曾将此构想付诸实践。至清后期时,戏曲作家周乐清读到毛纶的这一构想,很感兴趣,们久求其曲本不得,后来于道光九年北上途中忆及此事,自做八种戏曲,统名为《补天石传奇》,这八种戏曲分别为《宴金台》、《定中原》、《河梁归》、《琵琶语》、《纽兰佩》、《碎金牌》、《沈如鼓》及《波弋香》,多为受毛纶所拟题目启发而来。陆士谔此处提及欲改演毛纶曲本,不知其是否确实见到毛著,待考。
    ② 转引自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编《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续封神传》”条,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1099页。
    ① 樽本照雄编《中国近代小说发表数量一览表》,汪家熔辑注:《中国出版史料·近代部分》(第二卷),湖北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05-106页。
    ② 罗汉:《马嵬新恨·识语》,《民呼日报》宣统元年四月十二日(1909年5月30日)附刊之“图画”载。
    ① “笑”(包天笑):《新造人术·题记》,《小说时报》第六期(至迟为宣统二年八月初一日,即1910年9月4日出版)刊载。
    ② 陈景韩:《新蝶梦·弁言·告罪》,有正书局光绪三十二年二月初六日(1906年2月28日)出版。
    ③ 我佛山人(吴趼人)衍义:《电术奇谈》附记,《新小说》第十八号,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二月。
    ④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之《我与电影》(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第549页。
    ⑤ 如寅半生《读<迦因小传>两译本书后》,见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1897年—1916,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49页。
    ① 包天笑:《译小说的开始》,《钏影楼回忆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版,第174页。
    ① 《新上海》中梅伯是一位嫉恶如仇的人,如第五十九回写梅伯道:“我一见了鬼鬼祟祟的人,就是我七世冤仇似的,一刻都容留不下,恨不得把来一刀砍掉。”
    ① 见谢仁敏:《晚清小说低潮研究——以宣统朝小说为例》第五章第二节所论,华东师范大学2010届博士论文。
    ① 一琴一剑斋生:《新西游记·评话》,改良小说社宣统元年(1909年)冬月铅印本。
    ② 《时报》记者陈冷(陈景韩):《新西游记》第三回,有正书局宣统元年(1909年)五月版。本文下引此书均为该版,恕不一一注明。
    ① 大陆:《新封神传》,群学社光绪三十四年版,第二十回,本文下引此书均为该版,恕不一一注明。
    ① 陆士谔:《新鬼话连篇》,正题为《鬼世界》,广告中又做《鬼国史》,改良小说社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刊,本文以下所引均出自此版,恕不一一注明。
    ② 见“上海麦家圈庆云里改良小说社新小说出版广告”中“绘图《鬼国史》”条,《申报》光绪三十四年九月初二日(1908年9月26日)。
    ③ 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新1版,第二三0页。
    ④ 石牕山民:《新乾坤》,《月月小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八月第二十号。
    ① 柚斧(李涵秋):《新鼠史》,《月月小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第二十二号刊载六章,续载于第二十四号,计十二章,下文所引均出自《月月小说》。
    ② 原文中有大量的双行夹批,未注为何人所评,从语言看应为柚斧自作。
    ① (未题撰者):《新官场现形记》末页书目广告,据《中国近代小说大系》(新封神传卷)前“本卷说明”转引,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① 心冷血热人:《新官场现形记》(二集),该作不分回,此段见开篇处,《中国近代小说大系》(新封神传卷),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462页。
    ② 刘季平:《刘三遗稿》,李伟国、乔荣兴、刘永明编,该诗题为《三宿心梅寓庐,索题新撰<官场艳史>,时见新月初上也》,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页。
    ① 按该作虽为止而农现一字不识的“大新学家”元通人,但从实际描写看,通人“新党”的身份并不明显,相反通人所到之处,各类“新党”纷纷现形,其对新旧两党的评语是“旧党可怜,新党可恨”(该书第八回),故作者塑造这个“一字不识”却“无所不通”的“新党”形象实为对当时满口新名词的“新党”的一种对照和反讽。
    ② 一般认为孙中山先生1905年创立的中国同盟会是中国最早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政党,而直到1912年8月,同盟会方联合数个政党,在北京组成国民党,这是在政党团体中第一次明确采用“党”的名称,1914年7月国民党又被改组为中华革命党,1919年再改名为中国国民党。
    ① 南山:《题<新茶花>》诗,见《新茶花》初编后,明明学社宣统元年(1909年)九月三版。
    ② “看! 看! 新出小说《上海之维新党》现已出版”广告,《时报》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十八日(1905年12月14日)。
    ③ 详见李志梅《报人作家陈景韩及其小说研究》第一章第三节二之(三)所述,华东师范大学2005届博上论文。
    ① 阿英:《小说闲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10月新1版,《小说闲谈》(二)“《新孽镜》”条,第95-97页。
    ② (未题撰者):《小说管窥录》,阿英编《晚清文学从钞·小说戏曲研究卷》卷四,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五0八—五0九页。
    ③ 见《神州日报》光绪三十三年四月初九日(1907年5月20日)、《时报》光绪三十四年四月初二日(1908年5月1日)等《新茶花》广告。
    ①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新小说》第一号,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十五日(11月14日)。
    ① 如此前文康的《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所论:“殊不知有了英雄至性,才成就得儿女心肠;有了儿女真情,才做得出英雄事业。”
    ② 诞叟(钱锡宝):《梼杌萃编》第二十四回,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45页。
    ① 如《负曝闲谈》、《上海之维新党》中所描写的一干人。
    ① 梁启超:《政变原因答客难》结末一段,《饮冰室合集》6,《饮冰室专集》之一,《戊戌政变记》第三篇《政变前记》之第三章,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八六页。
    ② 梁启超:《新民说》第十一节《论进步》,同上《饮冰室专集》之四,第六0页。
    ③ 梁启超:《政变原因答客难》,同上,第八四页。
    ①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饮冰室合集》1,《饮冰室文集》之一,第二页,中华书局1989年版。
    ① 如《神州日报》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月初九(5月20日)、六月二十七日(8月5日)广告。
    ② 案此回笔者未见到原本,此据《中国近代孤本小说精品大系》(新茶花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9页。
    ① 刘颖白:《刘三遗稿》附录二《江南义上刘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1页。
    ① 孤山民:《新儒林外史》第一回回未总批,《中国白话报》光绪三十年六月二十日(1904年8月1日)第十七期刊载,下文所论均据此报。
    ② 蹉跎子:《最新女界鬼蜮记》第十回回末,《中国近代孤本小说精品大系》(《新茶花》本),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26页。
    ① 梁启超:《过渡时代论》之二《过渡时代之希望》,《饮冰室合集》1,《饮冰室文集》之六,第二七——二八页,中华书局1989年版。
    ① 如吴淳邦《陆士谔的<新上海>和<新中国>》,《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3期,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1页等。
    ① 碧荷馆主人:《新纪元》第一回,小说林社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二月初版,本文以下所引均出自此书,恕不一一注明。
    ① 陆士谔:《新中国》第一回,案小说中写道:“女士道:‘怎么你连年份都会忘记了,今年是宣统四十三年,庚寅岁呢。’”下文写《时事报》封面上的年月,“见明明写着‘大清宣统四十三年正月十五日,西历一千九百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七号,礼拜日”,但不管为1950还是1951,公历与农历日期、礼拜都是对不上的,小说家言,倒也不必苛求。见《新中国》,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8页,本文以下所引均出自此版,恕不一一注明。
    ② 当时其他小说也有这种描写,如东海觉我的《情天债》开篇定位于六十年后的1964年(甲辰),中国已成为“执着亚洲各国的牛耳”的“新兴帝国”(见该书“楔子”):《津报》刊载的《新中国》通过对青海具体地区的描绘,展现了中国维新后突飞猛进的变化,时间截止到2000年;《新纪元》则写中国至世纪末已征服世界;而南支那老骥氏的《新孽镜》则从立宪一百年的大纪念写起,比较模糊,是目前所见设计时间最长者,或因作者对当时局势实在失望而致(见该书内容)。
    ③ 吴趼人《新石头记》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由改良小说社出版,但《月月小说》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二月第六号《说小说》已载报癖(陶佑曾)评《新石头记》,其中提到该书凡四十回,可知此前已完成,但未能确定此时是否已全部发表。而此前在《南方报》连载时,光绪三十二年二月十八日(1906年3月12日)已至二十回,故此处暂且认为其完成时间为光绪三十二年至光绪三十三年二月(1906年-1907年)间。
    ① 吴趼人《新石头记》中提出“文明专制”的理想,但亦经由立宪达成,结末涉及现实想象时亦赞同立宪,“文明专制”属较高远理想,故此处仍以赞同立宪处理,详见下文所论。
    ① 王国伟:《论吴趼人批判现实表达理想的杰作(新石头记>——兼论吴趼人的“文明专制”思想》,《岱宗学刊》2001年第1期。
    ② 据梁启超《开明专制论》前的识语,陈天华遗书中有“欲救中国必用开明专制”之语,可见革命派亦有此主张,见《饮冰室合集》2,《饮冰室文集》之十七,第一三页。案此言见于陈天华临终前《致湖南留学生书》(1905年12月7日):“当今之弊,在于废弛,不在于专制。欲救中国,惟有开明专制。呜呼!我同胞其勿误解自由。自由者,总体之自由,非个人之自由也。”(见《陈君天华绝命书》,新化自治会光绪三十三年刊)
    ③ 同上《开明专制论》第六章《论适用开明专制之国与适用开明专制之时》,第三九页。
    ④ 同上第四章《述开明专制之学说》,第二六页。
    ① 陈啸庐:《新镜花缘》第一回,新世界小说社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四月印行。
    ① 此段中以上引文、观点悉见中凼老少年(吴趼人)《中国侦探案》弁言,广智书局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版。
    ② 吴趼人:《情变·楔子》,《舆论时事报》宣统二年五月十六日(1910年6月22日)刊载,该报从此日开始连载《情变》,标“奇情小说”。原拟写楔子一回,正文十回,但连载至同年九月间,作者不幸病故,仅刊出八回余。案这种观点在《中国侦探案·弁言》中已有“文言版”的表达:“吾怪夫今之崇拜外人者,外之矢橛为馨香,我国之芝兰为臭恶;外人之涕唾为精华,我国之血肉为糟粕:外人之贱役为神圣,我国之前哲为迂腐;任举一外人,皆尊严不可侵犯,我国之人,虽父师亦为赘疣。”
    ① 我佛山人(吴趼人):《上海游骖录》识语,《月月小说》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第一年第八号刊载。
    ① 《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旧大作对话录》荀春生、朱继征、陈国梁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9年第2版。
    ① 治逸:《新七侠五义·弁言》,改良小说社宣统元年(1909年)七月再版,本文下引均为此版,恕不一一注明。
    ① 《小说从话》,侠人语,《新小说》第十三号(1905年)。
    ② 《小说从话》,吴趼人转述,《新小说》第十九号(1905年)。
    ③ 我佛山人(吴趼人)衍义:《电术奇谈》,《新小说》光绪三十年(1904年)五月第八号开始连载,至第十八号毕。二十四回,标“写情小说”,题“日本菊池幽芳原著,东莞方庆周译述,我佛山人衍义,知新室主人评点”。
    ④ 《新魔术》:署“日本大洋天仙著,山阴金为、钱塘 吴梼同译”,《新世界小说社报》光绪三十二年五月廿五日(1906年7月16日)第一期开始连载,至第八期毕,共三十章,第七、八期标“科学小说”
    ① 如田兆元《让“封建迷信”一词作古》等文,见其博客《田兆元博客——蜥蜴残梦》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095ab7010005ep.html
    ① “新世界小说社”广告,《时报》光绪三十一年五月二十二日(1905年6月24日)刊。
    ② 《小说丛话》,“浴血生”所言,《新小说》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第五号,(总第十七号)刊载
    ③ (未题撰者):《论科学发达可以辟旧小说之荒谬思想》,《新世界小说社报》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第二期刊载。
    ④ 棠:《中国小说家向多托言鬼神最阻人群慧力之进步》,《中外小说林》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第一年第九期刊载。
    ⑤ 林纾:《吟边燕语·序》,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① 邱炜萲:《小说与民智关系》,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7页。
    ② 海天独啸子:《空中飞艇·弁言》,商务印书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八月初版。
    ③ 萧然郁生:《乌托邦游记》第三回,《月月小说》光绪三十二年十月十五日(1906年11月30日)第一年第二号刊载。
    ① 小说中写此人为松江府上海县百了村农家子弟,但现在尚未查到有关资料,不过从小说中描写看应是写实,待考。
    ① 冷(陈景韩):《催醒术》,《小说时报》宣统元年九月初一(10月14日)第一期刊载。
    ② 见西冷冬青《新水浒》第六回“孙二娘兴办女学堂”所论,彪蒙书室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初版。
    ① 1898年初,德军进占即墨城,驻扎在文庙和西关质库,期间发生了“即果文庙事件”,当年3月22日,孔孟子孙17人和山东省举人103人在北京向都察院呈递公文,诉曰“正月初一德人率多数,闯入即墨县文庙,破坏圣像四体,抉取先贤仲子双眼,肆意践踏。……远近士庶,闻此皆愤懑”,祈求总理衙门与德国交涉。消息在北京传开后,“公车大为愤激”,梁启超集合麦孟华等11人向都察院呈递上书,称事件是“欲灭我圣教”,“开教之盛哀,国之存亡,皆在此举”,在上书活动中署名的举人超过2000人,各省亦纷纷响应。后经交涉,德军首领以赔礼道歉了事。
    ① 见小说第二回及《中国唯一之文学报<新小说>》(《新民从报》第十四号)所预告。
    ② 案此为眉批,批语下方的情节为孔觉民演说近世史时,说到“我们今日得拥这般的国势,享这般的光荣,有三件事是必要致谢的。”以下分别列举人民的爱国心、民间志上的奋斗、前皇让权于民的英明举措三个方面。
    ① 宋鲁郑:《百年预言看新中国六十年》,《欧洲时报》2009年10月1日。
    ① 这儿种观点参见燕南生《<新评水浒传>叙》(保定直隶官书局,1908年)、《小说从话》(定一《新小说》第十五号1905年)、蛮《小说小话》(《小说林》第一期1907年)、谢亭亭长《新水浒序》(彪蒙书室刊西冷冬青本1907年)、佚名《中国小说大家施耐庵传》(《新世界小说报》第八期1907年)、天僇生《中国三大小说家论赞》(《月月小说》第二年第二期1908年)等文。
    ② 西冷冬青:《新水浒》第一回,彪蒙书室刊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初版。
    ③ 此处所举几例见《<新水浒>题解》、中华学社《新水浒》三编、陆士谔《新水浒》等。
    ④ 陆士谔《新水浒》之宗旨在此,故于书中反复提及。
    ① 案“刀余生”是陈景韩《刀余生传》中的主人公,为一侠客,见《新新小说》光绪三十年(1904年)第一期。
    ② 此处所引均为《<新水浒>题解》所载,见《时报》光绪三十一年三月十二日(4月16日)至二小三日(5月26日)“小说余话”栏
    ③ 案《题解》后最早出现的是“笑(包天笑)”的《<新水浒>之一斑》,但为短篇小说,仅有一回“黑旋风大闹火车站”,意义不大,故此处不加讨论,见《时报》光绪三十二年六月十六日(1906年8月5日)所载。
    ① 西冷冬青:“《新水浒》乙集目录”,见其《新水浒》文末,彪蒙书室刊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初版。
    ① “《新水浒》初、二编出版”广告,《时报》、《神州日报》光绪三十四年八月十四日(1908年9月9日)同日刊载,内容相同。
    ② “真本《新水浒》三编出版”广告,《时报》宣统元年九月十四日(1909年10月27日)刊载。
    ③ 阿英:《晚清小戏曲说目》,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年版,第98页。
    ① 西冷冬青:《新水浒》第一回,彪蒙书室刊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初版。
    ① 吴双热:《新东游记》,转引自范伯群《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新版下卷第232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① 笔者目前仅见天悔生《(茶余酒后录中之)新聊斋》第二期,其中全部作品均散见于补留生《改良新聊斋》甲乙集,因天悔生所著第一册未见,不敢确定其中作品是否也恰好与补留生本剩下的全然相同,但相同的可能性很大。出于天悔生之作最早出现,故本文以下所引均以其作为准。
    ② 今见两版内容全同,茂苑省非子与古盐补留生的序文亦相同,唯字体不同。现尚未知茂苑省非子、古盐补留生及天悔生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下引用时,涉及三者均有的作品时,以所见最早出现者为准。
    ① 天悔生:《诸葛子瑜之驴》,《(茶余酒后录中之)新聊斋》第二期,醉经堂书庄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夏月出版。
    ② 茂苑省非子:《新学界上人劝嫖学界上人书》,《改良新聊斋》卷下,振亚书社发行,业东书局印刷,宣统元年(1909年)闰二月出版。
    ③ 天悔生:《要钱面目之管太守》,《(茶余酒后录中之)新聊斋》第二期,醉经堂书庄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夏月出版。
    ④ “扦手”也叫“扦子手”,指旧时关卡上的检查员,因常用扦子查验货物,故名。
    ⑤ 西芬草堂主:《新聊斋》初集,署“小说进步社编”,小说进步社宣统元年(1909年)三月出版。
    ① 天悔生:《哑驴》,《茶余酒后录中之新聊斋》第二册,醉经堂书庄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夏月出版。
    ② 天悔生:《宋汀、卢俊义当征兵》,《茶余酒后录中之新聊斋》第二册,醉经堂书庄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夏月出版。
    ③ 汉魂:《新聊斋·黄生》:《复报》光绪三十二年四月十五日(1906年5月8日)第一期刊载。
    ④ 茂苑省非子:《义和团之奇女子》,《改良新聊斋》卷上,振亚书社发行,亚东书局印刷,宣统元年(1909年)闰二月出版。
    ⑤ 秋星:《女侠翠云娘传》,《香艳从书》第“集,宣统二年(1910年)出版。
    ⑥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二日(1900年8月16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义和团运动宣告失败,此作必在此后完成,而下限光绪二十八年二月十五日(1902年3月24日)为《新民从报》第肆号出版时间,现暂未确定《平等阁笔记》完成时间,故先将时间放宽至此时。
    ⑦ 天悔生:《半截新学》,《茶余酒后录中之新聊斋》第二册,醉经堂书庄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夏月出版。
    ① 天悔生:《乌龟心中亦有路矿图》,,《茶余酒后录中之新聊斋》第二册,醉经堂书庄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夏月出版。
    ② 天悔生:《诸葛子瑜之驴》文末评语,《<茶余酒后录中之>新聊斋》第二期,醉经堂书庄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夏月出版。
    ① 茂苑省非子:《茶余酒后著<新聊斋>之缘起》,《改良新聊斋》卷上,振业书社发行,亚东书局印刷,宣统元年(1909年)闰二月出版。
    ② “说小说”栏“报癖(陶佑曾)”之《新石头记》,《月月小说》光绪三十三年二月二十六日(1907年4月8日)第一年第六号。
    ① 《荡寇志》亦从此回接续,除便于翻转外,很大原因亦在于当时流传的主要是金圣叹删节本。
    ① 李友琴的《新水浒总评》中说:“士谔长十小说,其出版者有《鬼世界》、《新三国》、《精禽填海记》三种,并此而四矣。”改良小说社宣统元年(1909年)七月出版。
    ① 汪笑侬:《哭祖庙》(李万春藏本),《京剧传统剧本汇编》第7卷,北京市艺术研究所编纂,北京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第113——115页。
    ① 酉阳野史编次:《三国志后传·引》,孔祥义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① 周大荒:《反三国演义》,该小说始作于1919年,1924年起在《民德报》连载,题《反三国志》,1930年结集由上海卿云书局出版,题《反三国演义》,共六十回。
    ① 见《新茶花》书前《题茶花第二楼武林林小影》,该组诗共四首,署“冷笑汪僢未定草”,即汪笑侬所作,其中后三首已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登载于《大陆》第八期,前见文所注。明明学社宣统元年(1909年)九月三版。
    ① 孔尚任:《桃花扇》试一齣《先声》,王季思、苏寰中、杨德平合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一页。
    ① 侗生:《小说丛话》,《小说月报》宣统三年(1911年)第二卷第三号刊载。
    ② 见“上海麦家圈庆云里改良小说社新小说出版广告”,其中有此一种,《申报》光绪三十四年九月初二日(1908年9月26日)刊载。
    ① 天虚我生(陈栩):《新泪珠缘》,《月月小说》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七月第十九号刊载,此处所引几回分别见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四号四期。
    ① 该文系于《春秋》“鲁隐公元年”“夏五月”,根据《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所记郑庄公出生时间,则此时其已36岁。
    ② 此点现有争议,如刘义峰《<尚书·盘庚>三篇次序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第1期)主张顺序应为中、下、上,本文暂仍以原来的顺序处理。
    ③ 李绂:《秋山论文》,王水照《历代文话》第四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四00四页。
    ④ 刘熙载:《艺概注稿》上册,袁金琥校注,卷一《文概》第二九0条,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一九0页。
    ① 心冷血热人:《新官场现形记》结末一段,《中国近代小说大系》(新封神传卷),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596页。
    ① 见陈平原著《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第五章第一部分所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0-144页。
    ② 见余英时《<红楼梦>的两个世界》所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③ 案西冷冬青的《新水浒》(?)编十四回未完,此处根据中华学社版《新水浒》第三编回目确定,见前文所论。而即使其作者另有其人,至少也是试图将西本初编与后两编连为一体的。
    ①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编《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新石头记》条认为谐“吾不悔”,个人认为并不合适,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944页。
    ① 案觉我(徐念慈)的《新法螺先生谭》是受包天笑所译《法螺先生谭》、《法螺先生续谭》启发而来,而这两部书是出日本岩谷小波从德人《敏豪生奇遇记》改译过来的。后者见[日]武田雅哉王国安译《东海觉我徐念慈<新法螺先生谭)小考——中国科学幻想小说史杂记》所考,《复旦学报》(社科版)1986年第6期。
    ② 《法华经》王彬译注,中华书局2010年5月第一版,第40页。
    ① 光绪三十二年八月初三日(1906年9月20日),清廷谕令政务处,着定十年以内,将洋土药之害一律革除净尽,政务处立即制订了《禁烟章程十条》,于同年十月十五日(11月30日)奏请颁布施行。
    ① 《广益从报》光绪三十四年六月二十九日(1908年7月27日)第一百七十六号也曾刊载《支那之新鬼剧》,不题撰人,与《神州日报》该月(六月初一至廿四日)所载同题,虽登于“小说“栏,但属于杂文,故本文附录不录。但其表现手法显然与陆作及《神州日报》之作一脉相承,故此处略提以作参考。
    ② 1926年6月,刘复(半农)将此书标点重印,鲁迅曾为作题记(后收入《集外集拾遗》)。
    ① 钱锤书:《管锥编》(四),“一七一全宋文卷三四”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第2版,第2036-2037页。
    ② 钱锺书:《管锥编》(二),《太平广记》“二一卷五0”条“增订三”,同上第1018页。
    ③ 煮梦(李小白):《新西游记》卷二,改良小说社宣统二年(1910年)二月初版。
    ① 侠恨:《新桃源》,《晋阳公报》宣统二年三月廿九日(1910年5月8日)载。
    ① 《西游补》中虽有从取经路上穿越至“未来世界”——南宋时代的描写,但对于明末的作者而言,这只是一种写作技巧,其实仍只在历史中进行穿越。至于书中一些含蓄影射现实之处,也显然与翻新小说直接的“古→今”穿越有所不同,故仍应以“古——古”模式视之。
    ② 吴趼人《新石头记》第五回写贾宝玉看到“今天”的报纸,时间是“大清光绪二十七年二月十二日”,“心中暗想道:惭愧!我今天才知道日子了。”可后文十二至十六回又写义和团兴起与失败,前后时间错乱。
    ① 滑稽小说严格来讲不应算作题材,而只是作品的风格倾向,但考虑到这也是晚清小说的新类型,故暂且列出作为参考。
    ① 吴趼人《近十年之怪现状》宣统元年三月初一(1909年4月20日)《中外日报》刊载吴趼人《近十年之怪现状·自序》中所言。
    ① 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见《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第一册卷之三,中华书局1975年影印版。
    ② 同上。
    ③ 同上。
    ① 该作笔者一直未能寻见,此处据阿英《小说闲谈》、吴克岐辑《忏玉楼丛书提要》等介绍而来。
    ①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新小说》第一号,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十五日(11月14日)刊载。
    ① 见南帆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批评99个词》“陌生化”(沙立玲)一条,2003年9月第一版,第280页。
    ① 心青:《新茶花》第一回回目下“齐天乐”开篇词,明明学社宣统元年(1909年)九月第三版。
    ① 吴趼人:《恨海》王俊年校点,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10月第一版,第1-2页。
    ① 同上第67-68页。
    ① 我佛山人(吴趼人):《新笑林广记》前小序,《新小说》第十号,新小说社光绪三十年七月二上五日(1903年9月16日)补印发行。
    ② 臞:《新党锢传》(一),《神州日报》光绪三十四年八月二十七日(1908年9月22日)始载,该月二十八日续载,完。同作者:《新党锢传》(二),《神州日报》同年九月初五(9月29日)始载,该月初六日续载,完。案(一)、(二)故事不相联属,各自独立。
    ① 冷(陈景韩):《新西游记》“附言”,《时报》光绪三十三年十月初三日(1907年11月8日)刊载。
    ② 见“滑稽小说《新西游记》出版”广告,《时报》宣统元年七月十六日(1909年8月31日)。
    ③ 老上海(吴趼人):《海上新繁华梦·例言》,汇通信记书局印刷,宣统元年(1909年)七月发行。
    ④ 同上。
    ① 谷斯范先生建国后还曾出版《新桃花扇》一种,三小八回,为据原作重新编辑的历史小说,上海文化出版社、中华书局分别于1957年和1959年出版,1982年曾重印。
    ② 施耐庵原著、褚同庆重撰:《水浒新传》,花城出版社1985年版。
    ③ 石侠《新儒林外史》,作家出版社1997年版
    ④ 海诚《新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① 任翔:《82版<西游记>现搞笑外传 悟空八戒穿越北京》,《华西都市报》2010年12月29日刊载。
    ② 席绢:《交错爱恋的时光》,台湾万盛出版社1993年版。
    ① 汤哲声:《故事新编:中国现代小说的一种文体存在——兼论陆士谔<新水浒>、<新三国>、<新野叟曝言>》,《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1期。
    ② 此处引文见鲁迅《故事新编·序言》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③ 王中文著《水浒别传》,其中含《英雄泪》、《少水浒》、《忠义梦》、《将军舞》、《方腊反》五种,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
    ① 据陈大康先生考证,《新小说》有十三号的出版时间与实际不符,见其《<新小说>出版时间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故移于此,以下《新小说》所刊者亦同。
    ② 该作笔者未能寻见,据刘永文《晚清小说目录》著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41页。
    ③ 该作实为岩谷小波转译德人之著,见[日]武田雅哉 王国安译《东海觉我徐念慈(新法螺先生谭>小考——中国科学幻想小说史杂记》所考,《复旦学报》(社科版)1986年第6期。
    ① 《新茶花》最后一回(三十回)回末署“戊申杏春晦日购自沪江,即晚阅竣”,则应为光绪三十四年二月廿九日(1908年3月31日)完成,但据《时报》光绪三十四年正月十九日(1908年2月20日)“艳情小说《新茶花》二集已出”广告,其中·言“兹特怂恿著者钟君心青续著二集,赶印出书,以餍阅者之心”,附定价与寄售处,则此时已出,不知何者作假,待考。此条下编出版时间据陈大康先生《中国近代小说编年》著录。
    ① 此据江苏省社科院编《中国通俗小说总日提要》“《一字不识之新党》”条,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1032页。明清小说研究网编《明清小说丛刊》第一辑《一字不识之新党》“点校说明”,2009年8月。
    ② 该日报纸笔者未能找到,此处据刘永文《晚清小说目录》该条著录,第167页。
    ① 此条据樽本照雄《新编增补清末民初小说日录》,齐鲁书社2002年版,第798页。
    ② 案《中外日报》四月廿七日(5月26日)刊载“本馆特别广告”中说:“又,去岁本报所登《十五富豪传》,系从中卷刊起,其上卷先经被焚,故付缺如。因外间时有函来,以未窥全璧为憾,故特商诸译人,补译齐全,即于今日为始,按日刊登。并启。”廿九日(28日)“本馆特别广告”中又说:“启者:昨因《消极主义》撰人外出未归,《美国十五富豪传》译者又火约,故小说一门改登《东方朔》。此启。”
    ① 该书笔者未见,此据江苏省社科院编《中国通俗小说总日提要》“《续封神传》”条著录,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1099页。案此书书名页注明:“戊申六月初一出版”“每月出二期”,同作者的《新聊斋》封面注第一册在《茶余酒后录》内,应属于此一系列,详情待考。
    ① 该书未见,此据田若虹:《陆士谔小说考论》附录二、三,但田著亦未提供任何说明,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340页,390页
    ② 此条据阿英《晚清戏曲小说目·补遗》,《阿英全集》六,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23页。
    ① 因初集未见,尚不能确定,据陈大康《中国近代小说编年》,本年三月改良小说社有“治世之逸民”的《新笑林广记》初、二集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9页),不知与“治逸”是否为一人,暂系于此,待考。
    ② 案该书未见,而本年十月后改良小说社出版此作,不知小说进步社这一版是否有误,或虽有此书而非陆士谔之作,待考。此据陈大康《中国近代小说编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41页。
    ① 该书初编未见,现尚不敢确认“香梦词人”与“天梦”为一人,此处据陈大康《中国近代小说编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59页。
    ① 江苏省社科院编《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年版,第1187页。
    ① 该书未见,此时间据田若虹《陆士谔小说考论》,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358、392页。
    陈大康先生主持的“中国近代小说资料库”,内含期刊、日报、单行本等近代小说相关原始文献,此处恕不一一罗列。
    阿英:《晚清戏曲小说目》,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新一版
    袁行霈、侯忠义:《中国文言小说书目》,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新1版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编《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年版
    刘世德等:《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日]樽本照雄:《新编增补清末民初小说目录》,济南:齐鲁书社2002年版
    陈大康:《中国近代小说编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刘永文:《晚清小说目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阿英:《近代文学从钞·小说卷》,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阿英:《近代文学从钞·小说戏曲研究卷》,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晚清小说大系》,台北:广雅出版社1984年版
    魏绍昌等主编:《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史料索引集》1—2卷,上海:上海书店1996年版
    《中国近代小说大系》: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
    《中国近代孤本小说精品大系》: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吴克岐:《忏玉楼丛书提要》,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版
    陈大康:《中国近代小说史料》系列,《文学遗产》网络版
    《盛明杂剧》,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年据诵芬室本影印
    孙钟龄、袁于令:《醉乡记金锁记》,张树英、李复波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阿英:《晚清文艺报刊述略》,北京: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阿英:《晚清小说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新1版
    时萌:《晚清小说》,北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郭延礼:《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郭延礼《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颜廷亮:《晚清小说理论》,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版
    欧阳健:《晚清小说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欧阳健:《中国神怪小说通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王旭川、马国辉:《中国近代小说思想》,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陈平原:《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清末民初小说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袁进:《中国小说的近代变革》,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袁进《中国文学观念的近代变革》,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
    范伯群主编《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上下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杨联芬:《晚清至五四: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美]韩南著,徐侠译:《中国近代小说的兴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美]王德威著,宋伟杰译:《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高玉海:《明清小说续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王旭川:《中国小说续书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
    韩伟表:《中国近代小说研究史论》,济南:齐鲁书社2006年版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影印本
    张品兴主编《梁启超全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高瑞泉主编《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昌切:《清末民初的思想主脉》,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年版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上下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未题撰者):《<新小说>第一号》,《新民从报》第20号,1902年
    饮冰室主人(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绪言》,《新小说》1卷1号,1902年
    新小说报社:《中国唯一之文学报<新小说>》,《新民从报》14号,1902年
    平等阁主人(狄葆贤):《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总批,《新小说》1卷2号,1902年
    扪虱谈虎客(韩孔厂):《新中国未来记》第四回总批,《新小说》1卷3号,1903年
    侠民(龚子英):《新新小说·叙例》,《大陆报》2卷5号,1904年
    我佛山人(吴趼人):《新笑林广记·序》,《新小说》1卷10号,1904年
    新新小说社:《新新小说》特白,《新新小说》3号,1904年
    新新小说社:《新新小说》本报特白,《新新小说》7号,1905年
    老少年(吴趼人):《新石头记》第一回,《南方报》,1905年8月21日
    东海觉我(徐念慈):《新法螺先生谭》前小引,《新法螺》小说林社1905年版
    冷血(陈景韩):《白云塔·约言》,《时报》1905年4月13日
    冷(陈景韩):《<新水浒>题解·叙言》,《时报》1905年4月14日
    (未题撰者):《读新小说法》,《新世界小说社报》第6-7期,1907年
    天僇生(王钟麒):《论小说与改良社会之关系》,《月月小说》第1卷第9期,1907年
    报癖 (陶佑曾):《说小说·新石头记》,《月月小说》第1卷第6期,1907年
    谢亭亭长:《新水浒·序》,《新水浒》,新世界小说社1907年版
    黄恩煦:《新小说从序》,《新小说从》第1期,1908年
    觉我(徐念慈):《丁未年小说界发行书目调查表》及《引言》,《小说林》第9期,1908年
    佚名:《新列国志·序》,改良小说社1908年版
    柚斧 (李涵秋):《新鼠史·弁言》,《月月小说》第2卷第10期,1908年
    菽园 (邱菽园):《新小说品》,《新小说丛》第1期,1908年
    李友琴:《新孽海花·序》,《新孽海花》,上海改良小说社1909年版
    孟叔任:《新三国·序》,《新三国》,改良小说社1909年版
    陆士谔:《新三国·开端》,《新三国》,改良小说社1909年版
    镜我生:《新西游记·序》,《新西游记》,小说进步社1910年版
    煮梦 (李小白):《新西游记·自叙》《新西游记》,小说进步社1910年版
    陆士谔:《新水浒·序》,《新水浒》,改良小说社1909年版
    李友琴:《新水浒·总评》,《新水浒》,改良小说社1909年版
    佚名:《新儿女英雄》 (楚伧) 评语,改良小说社1909年版
    碧荷馆主人:《新纪元》第一回,《新纪元》,小说林社1909年版
    李友琴:《新野叟曝言·序》及《总评》,《新野叟曝言》上册,改良小说社1909年版
    李友琴:《新上海·序》及评语,《新上海》第1册,上海改良小说社1910年版
    陆士谔:《新上海·自序》,《新上海》第1册,上海改良小说社1910年版
    阿英:《新石头记》(一),《小说闲谈》,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6月版
    阿英:《新石头记》(二),《小说闲谈》,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6月版
    杨世骥:《新石头记》,《文苑谈往》第1集,中华书局1945年4月版
    杨世骥:《新痴婆子传》,《文苑谈往》第1集,中华书局1945年4月版
    王鉴清:《陈天华<狮子吼>批驳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求索》,1983年第4期
    谢华:《梁启超的小说理论与<新中国未来记>》,《中国近代文学评林》第1辑,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李侃:《甲午冲击在思想文学领域引起的变化》,《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5期
    王立言:《新石头记·前言》,《新石头记》(作者校注本),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王杏根:《从输入外来“新名词”看近代文学“开放型”的特征》,《中国近代文学的特点、性质和分期》,中山大学出版社1986年10月版
    [日]武田雅哉作,王国安译:《东海觉我徐念慈<新法螺先生谭>小考——中国科学幻想小说史杂记》,《复旦学报》,1986年第6期
    郑永福:《<新中国未来记>与二十世纪初梁启超的思想》,《中州学刊》,1987年第1期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时间的转变——从“新小说”到“现代小说”》,《文艺研究》,1987年第3期
    陈平原:《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与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从“新小说”到“现代小说”》,《文艺研究》,1987年第5期
    SHU-YING TSAU著,谢碧霞译:《“新小说”的兴起》,《晚清小说研究》(林明德编),台湾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8年3月版
    夏志清:《新小说的提倡者:严复与梁启超》,《晚清小说研究》(林明德编),台湾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8年3月版
    陈平原:《“史传”、“诗骚”传统与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从“新小说”到“现代小说”》,《文学评论》,1988年第1期
    王伟康、吴平:《评吴趼人的<新石头记>》,《明清小说研究》,1989年第1期
    陈平原:《由俗入雅与回雅向俗:论清末民初小说思潮的演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从刊》,1989年第2期
    陈平原:《论“新小说”主题模式》,《文艺研究》,1989年第2期
    方晓红:《晚清小说与报刊媒体发展之关系研究》,《江海学刊》1990年第2期。
    欧阳健:《评蔡元培的<新年梦>和陆士谔的<新中国>》,《明清小说研究》,1990年第1期
    陈平原:《论“新小说”类型理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从刊》,1991年第2期
    欧阳健:《陆士谔的奇想之一:三国的改革——<新三国>析评》,《明清小说研究》,1989年第1期
    欧阳健:《晚清新小说的开山之作——重评<新中国未来记>》,《山东社会科学》,1989年第2期
    罗嘉慧:《论<新石头记>——兼谈吴趼人的社会思想》,《广东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
    李奇林:《并非“狗尾”、“蛇足”——寓言小说<新镜花缘>简论》,《明清小说研究》,1993年第1期
    刘德隆:《晚清知识分子心态的写照:<新纪元>平议》,《明清小说研究》,1994年第2期
    欧阳健:《对“中国女豪杰”的呼唤与想望》,《江苏社会科学》1995年第1期
    黎跃进:《近代“新小说”与日本启蒙文学》,《中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1期
    王学钧:《晚清“小说界革命”与小说市场》,《明清小说研究》1997年第3期
    欧阳健:《晚清新小说的生成和价值内涵》,《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第3期
    欧阳健:《“新民”题中应有之义——略论晚清小说的“新党”形象》,《保定师专学报》1999年第3期
    王锺陵:《20世纪初期的小说热及暴露性的社会写实观》,《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第1期
    刘海燕:《<新水浒>与清末民初的<水浒>批评》,《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高玉海:《晚清学者对小说续书的批评》,《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美]王德威:《贾宝玉坐潜水艇:晚清科幻小说新论》,《想象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三联书店[北京]2003年9月版
    李怡:《日本生存体验与清末“小说界革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余立新:《<新中国未来记>第五回不是梁启超所作》,《古籍研究》1997年第2期
    夏晓虹:《谁是<新中国未来记>第五回的作者》,《中华读书报》2003年5月21 日
    余立新:《再谈<新中国未来记>第五回作者是谁》,《中华读书报》2003年10月8日
    杨联芬:《“新”之启蒙与公众舆论——论晚清新小说的价值》,《明清小说研究》2003年第4期
    郭浩帆:《<新新小说>主编者新探》,《出版史料》2004年第2期
    庄逸云:《清末民初的“拟聊斋”》,《明清小说研究》2004年第1期
    王听、付建舟、王剑萍:《略谈清末民初的“新聊斋”》,《蒲松龄研究》2005年第3期
    陈辽:《晚清的<新XXX>小说》,《内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
    (日)中村忠行胡天民译:《<新中国未来记>论考——日本文艺对中国文艺学的影响之一例》,《明清小说研究》1994年第2期
    李奇林:《两部<新镜花缘>之优劣比较》,《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3期
    欧阳健:《传统文化对现代文明关系的介入和超越——<新石头记)新论》,《青海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
    欧阳健:《对社会经济改革的超前描摹——陆士谔(新水浒)析评》,《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1期
    赤真:《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的一部重要著作——读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
    欧阳健:《晚清“翻新”小说综论》,《社会科学研究》1997年第5期
    欧阳健:《晚清新小说的生成和价值内涵》,《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第3期
    王学钧:《晚清“小说界革命”与小说市场》,《明清小说研究》,1997年第3期
    王伟康:《晚清社会的折光理想世界的“蓝图”——吴趼人(新石头记>初探》,《南京经济区域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7年3、4期
    郭延礼:《传媒稿酬与近代作家的职业化》,《齐鲁学刊》1999年第6期
    [韩]南敏洙:《<新石头记)初探》,《东岳论从》1999年第1期
    袁进:《试论晚清小说读者的变化》,《明清小说袁进》,2000年第1期。
    田若虹:《陆士谔生平及著述年表》,《明清小说研究》2000年第2期
    高玉:《中国近代翻译文学的“古代性”》,《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汤哲声:《故事新编:中国现代小说的一种文体存在——兼论陆士谔<新水浒)<新三国><新野叟曝言>》,《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1期
    洪涛:《陆士谔(新水浒)与近代(水浒>新读:论时代错置问题》,《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1期
    王学均:《实录与评论:晚清陆士谔社会小说论》,《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1期
    王国伟:《论吴趼人批判现实表达理想的杰作(新石头记)兼论吴趼人的“文明专制”思想》,《岱宗学刊》2001年第1期
    [韩]吴淳邦:《陆士谔的<新上海>和<新中国>》,《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3期
    陈文新王同舟:《<新石头记>文化解读》,《红楼梦学刊》2001年第3期
    纪德君:《陆士谔社会小说的叙事艺术》,《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3期
    王学均:《文学报刊与中国文学的近代变革》,《文艺报》2001年10月23日第3版。
    叶辉:《从<新上海>窥探近代上海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心态》,《上海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李九华:《晚清文艺期刊与作家群的会集》,《宁夏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陈大康:《关于“晚清”小说的标示》,《明清小说研究》,2004年第2期
    魏文哲:《新镜花缘:反女权主义文本》,《明清小说研究》2004年第2期
    杨丹:《论吴趼人的<新石头记)》,华中师范大学2007届硕士论文
    魏朝勇:《(新中国未来记)的历史观念及其政治伦理》,《浙江学刊》2006年第4期
    赵焕冲:《<新中国未来记>中的异域形象》,《东南传播》2006年第2期
    王向阳易前良:《梁启超政治小说的国家主义诉求——以<新中国未来记>为例》,《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12期
    李东芳:《留学生与民族国家的想像——从<新中国未来记>看梁启超小说观的现代性》,《浙江学刊》2007年第1期
    罗义华:《论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的二重结构及其意义》,《中华文化论坛》2007年3月
    曾宪榕邵霞:《论<新中国未来记>在我国小说史上的意义》,《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陈大康:《“小说界革命”的预前准备》,《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曾文军:《民国时期戏谑租界巡捕的<新西游记>》,《文史月刊》2008年第10期
    张纯:《新文章游戏》,《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2期
    胡全章:《翻新小说:晚清小说新类型》,《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欧阳健:《珍本清末民初小说集成》“翻新小说”卷前言,其博客“古代小说与人生体验”http://qianqizhai.blog.hexun.com/6056287_d.html,2006-10-1620:20:04
    吴泽泉:《暧昧的现代性追求——晚清翻新小说研究》,首都师范大学2007届博士论文
    吴泽泉:《晚清翻新小说创作动因探析》,《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
    吴泽泉:《晚清翻新小说考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年第1期
    谢仁敏:《<新世界小说社报>出版时间、主编考辨》,《明清小说研究》2009年第4期
    李志梅:《报人作家陈景韩及其小说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5届博士学位论文
    沈庆会:《包天笑及其小说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6届博士学位论文
    韩伟表:《中国近代小说研究史论》,华东师范大学2006届博士学位论文
    李亚娟:《从介入到关怀:晚清小说政治功用性的演变19021911》,华东师范大学2009届博士论文
    谢仁敏:《晚清小说低潮研究——以宣统朝小说界为中心》,华东师范大学2010届博士学位论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