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与重构:乡镇政府治理与乡村权力嵌入互动的实证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手段,选取广昌县北门村215位村民作为受访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整理分析数据深刻探讨乡镇政府治理与村民自治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乡村政治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与乡镇政府权力的互动过程中,不断体现着冲突和妥协,重塑着乡村新的权力和利益结构,体现着农村基层政权变动与公共权力、公民权利和民生公共品三个变量有着强相关关系,以此解释和说明农村基层政权变动的内在逻辑,讨论农村基层政权在现代国家构建的背景下的运行实践和活动规律,建构农村基层政权新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升现代国家构建所着力解决的均衡性问题和路径选择问题。
Based on empirical research, the selection of main methods fo Guangchang county Beimen village 215 villagers as respondents questionnaire analysis data, through deep into the township government governance and villagers'autonomy, and puts forward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rural politics has its own development, with the objective law of the township government power in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on, embodies the conflict and reshape the country compromise, new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structure. Think of rural grassroots regime change and the public power and civil rights and public relation with strong three variables, and explained grass-roots power changing inner logic, discussed in the modern countries grass-roots powe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structing the practice and activities, and construct the new rural grassroots political theoretical framework. On the basis of modern country building, the problem and resolve path choice.
引文
[1]保罗·A·萨巴蒂尔编,彭宗超,钟开斌等译.政策过程理论.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2]徐勇.流动中的乡村治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1
    [3]曲福田.农业政策学.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2.
    [4]徐勇.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2.
    [5]吴毅.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6]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7]黄宗智.中国乡村研究(第一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9.
    [8]黄宗智.中国乡村研究(第二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2.
    [9]程样国,韩艺.国际新公共管理浪潮与行政改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0]奥尔森,《国家兴衰探源——经济增长、滞涨与社会僵化》吕应中等译,商务印书馆出版,1993
    [11]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2]金太军,施从美.乡村关系与村民自治.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7.
    [13]杨伟民.社会政策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4]杜润生.杜润生自述: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8.
    [15]李培林.中国社会分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9.
    [16]马戎.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7]刘建荣.新时期农村道德建设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8]郑欣.乡村治理中的博弈生存.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4.
    [19]詹成付.乡村政治若干问题研究.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
    [20]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治理的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1]肖唐镖.中国乡村报告:政府治理行为与乡村建设.学林出版社,2005.
    [22]项继权.集体经济背景下的乡村治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3]陈浙闵.村民自治的理论与实践.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1]王培刚,余丹.中国乡村治理反思、困境与对策研究.理论与改革,2005.01.
    [2]唐正繁.中国乡村治理研究.科学社会主义,2004.05.
    [3]宋宝安,赵定东.乡村治理宗族组织与国家权力互动关系的历史考察.长白学刊,2003.03.
    [4]廖晓明.《论我国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保障中的主导地位》.南昌大学学报,2005.1.
    [5]曲福田,冯淑,俞红.土地价格及其分配关系与农地非农化经济机制研究.中国农村经济,2001.12期.
    [6]张明琼.我国乡村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与优化.江西社会科学,2005.01.
    [7]赵树凯.乡村治理:组织和冲突.战略与管理,2003.06.
    [8]赖海榕.乡村治理的国际比较——德国、匈牙利和印度经验对中国的启示.中国政府创新网,2005.12.
    [9]贺雪峰.乡村治理研究的三大主题.社会科学战线,2005.01.
    [10]徐理响.乡村政治文化:历史变迁与时代选择.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05
    [11]王宏飞,王玲.论农村家族文化的负面影响及对策.辽宁行政学院学报,1999.08.
    [12]李达轩.对我国农村传统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考.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5.
    [13]黄爱军.新公共管理与我国的乡村治理.中国农村经济,2005.02.
    [14]贺振华.转型时期的农村治理及宗族:一个合作博弈的框架.中国农村观察,2006.1.
    [15]南刚志,季丽新.乡村治理中的能人政治模式.行政论坛,2003.07.
    [16]贺雪峰,董磊明.中国乡村治理:结构与类型.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3.
    [17]李秀义.对建立绩效型乡村治理模式的思考.兰州学刊,2005.1.
    [18]宋圭武.自治公社: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一种选择.甘肃农业,2005.4.
    [19]王培刚.国际乡村治理模式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问题研究. 中国软科学,2005.06.
    [20]陈双鹏.基层组织与乡村治理.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4.
    [21]张富良.从治理主体角度透视乡村治理危机.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4.2.
    [1](澳)欧文.E.休斯著,《公共管理导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2](美)吴量福著,《运作、决策、信息与应急管理—美国地方政府管理实例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
    [3](美)塞缪尔.亨廷顿著,《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北京:京华出版社,2000年.
    [4](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5](美)斯蒂芬.P.罗斯著,《组织行为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6](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著,《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
    [7](英)约翰·希克斯:《经济史理论》,厉以平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
    [8](美)戴维·奥斯本、彼德·普拉斯特里克,《摒弃官僚制:政治再造的五项战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9](美)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0](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11](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12](瑞士)简-埃里克·莱恩,《公共部门——概念、模式和方法(第三版)》,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