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能源合作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能源是现代工业的血液,对一国的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世界重要石油进口大国的中日两国,冷战后由于两国关系的疏远,双方在能源领域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无论从经济层面还是政治层面来说,中日两国能源领域的恶性竞争都不符合双方的国家利益。因此,必须探索、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来帮助两国能源领域重新回归正常化。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两国能源竞争的根源,针对两国的分歧对症下药,为两国能源关系的正常化找到解决途径。在合作的必要性上,中日日两国在能源经济领域共同面临亚洲溢价的负担,中日日两国在东海和海外能源的竞争,也不符合中日两国的根本利益。同时,作为日本在亚洲最主要的投资国,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增长,广泛惠及了日本的经济,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复苏。在合作的可行性上,中日日两国在能源技术领域存在互补性,中日东海的争端只要两国本着务实的态度,也是具有可控性的。中日能源合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在宏观层面上,中国应该以发展、巩固自身的实力来促进中日能源合作;第二,在机制建设层面上,完善现有的中日日能源部长级对话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双边功能性能源合作组织,实现中日能源合作常态化;第三,在全球层面上,仿照中日东海油气争端解决模式,建立联合控股的能源开发企业,对一些地区的能源进行共同合作开发。
Energy is the lifeblood of modern industry and plays a vital role in a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world's major oil importers, China and Japan have been fighting with each other in a fierce battle for the energy due to the remote 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us both of them paid a heavy price, vicious competition in the field of energy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do not meet the national interests of both sides in terms of either economic level or political level. Therefore, a practical path must be found by exploring to normalize the field of energy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is thesis aims to analyze the roots of the energy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prescribe recipes for theirs dissent to find a solution to the normalization of energy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Concerning the necessity of cooperation, both of the two countries face the burden of the rising price from Asia in the field of energy economy. For the two countries, the competitions for energy on the East China Sea and overseas don't accord with their fundamental interests. Meanwhile, Japanese economy is benefiting widely from the continuously and stably growing economy of China who is the primary investor in Asia. Concerning the possibility of cooperation, there is complementary featur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energy technology fields, and as long as the two sides behave in a pragmatic manner, their dispute on the East China Sea can be under control. Therefore, the energy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 Japan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following ways:First, on the macro-level, China should promote the energy cooperation with Japan by developing and consolidating its strength. Second, on the level of institution constructions, both sides should perfect the existing dialogue mechanism for the ministers of energy sectors, and based on which they ought to establish the bilateral functional energy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s to realize the regularization of their energy cooperation. Third, on the global level, they may set up joint holding energy-exploiting enterprises to cooperate to exploit the energy in some areas, copying the mode of the solution of the dispute on the oil and gas field in the South China Sea.
引文
①[美]肯尼思·华尔兹着,信强译,苏长和校:《国际政治理论》,上海世纪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第77页。
    ②同上,第165页。
    ①刘江永:《当代日本对外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第91页。
    ①[美]海伦·米尔纳着、曲博译、王正毅校:《利益、制度与信息:国内政治与国际关系》,上海世纪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第250页。
    ①李昌新:《略论中日关系中的能源因素》,东南亚研究,2005年第5期,第11页。
    ②伍福佐:《中日能源竞争与合作之结构现实主义诠释》,《国际论坛》,2005年9月第7卷第5期,第19页。
    ③付丽颜:《亚洲溢价:中日能源的共同困境》,《日本学论坛》,2006年第1期,第36页。
    ④卢岩、王蕴:《东北亚能源合作与日本外交政策》,《当代亚太》,2005年第6期,第25页。
    ⑤李玉潭、陈志恒:《中日能源:从竞争走向合作——东北亚能源共同体探讨》,东北亚论坛,2004年11月第13卷第6期。
    ⑥庞中鹏:《日本能源外交研究》,中国社科院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
    ①孙霞:《权利与规范:东北亚能源安全合作》,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6月第一版,第2页。
    ②Jacob Townsend and Amy King:Sino-Japanese Competition for Central Asian Energy:"China's Game to Win", China and Eurasia Forum Quarterly, Volume 5, No.4 (2007) p.23-45.
    ③Hidetaka Yoshimatsu:"Sino-Japanese Relations and Cooperative Institutions in Energy", ICSEAD Seminar, February,2011, Working Paper Series Vol.2011-07.
    ④NETanaka:"Asia Energy Security".Asia-Pacific Review,, vol17, may,2003, p.20.
    ① Webster's Ninth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 p.412.
    ②[日]《国语大辞典》,第291页。
    ③ Longman Advanced American Dictionar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p.261
    ④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上海世纪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第31页。
    ①亚洲溢价(Asia Premium)是20世纪90年代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在研究全球石油价格时发现的一种现象。当时中东地区在同一时间出口的相同质量的原油,出售给亚洲各国的离岸价格普遍高于给欧美等国的离岸价格。据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测算,1991年至2002年平均溢价0.97美元/桶,如果从1997年算起,则平均溢价1.16美元/桶。
    ②具体可参见张建华:《亚洲地区中东原油溢价问题探讨》,《国际石油经济》,2005年第一期,第146页。
    ①丁敏:《油价高启与政府的中小企业对策》,《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发展报(2009)》,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第83-84页。
    ②笔者根据20005年石油的市场价格结合2004年对比,将差价乘以进口总量后计算所得。
    ③路透社:《中石化集团获得政府补贴,以弥补油价高启造成的损失》,2008年1月28日。http://cn.reuters.com/article/idCNnCN028491620080128
    ①详细过程见张伯玉:《日本政党制度政治生态分析》,《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第73页。
    ②本文关于阿扎德干油气出的各种数据资料均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参赞处网站。详见http:.//ir.mofcom.gov.cn/aarticle/jmxw/201106/20110607586020.html
    ①参见2007年7月15日《瞭望东方周刊》:《日本石油政策:见缝插针多资源减风险》一文记者对时任日本经济产业省能源局官员对片山和之关于日本对伊朗油出开采问题的讲话原文。
    ①日本首相访华的具体内容与发表的文件可参加新华网日本首相访华专题http://www.xinhuanet.com/world/ftfh/
    ②美军在日本主要驻扎在嘉手纳与普天间两个军事基地中。这里集中了美军在东亚海军陆战队、海军航空兵的精华。但是,美军在冲绳的驻扎,严重影响了日本冲绳民众的利益,一些美军士兵在当地还犯下了强奸、抢劫的罪行。冲绳民众对美军的长期驻扎怒气冲天,一直要求日本政府将美军基地迁移出去。
    ①详见刘江永:《钓鱼岛风波后有美国的影子》,《中国评论》香港中国评论出版社,2011年第6期,第20页。
    ①为了提高重化工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日本大量引进国外技术对自身工业进行改造,并以年均递增20%以上的速度对重化工业设备进行投资,推动企业设备的更新改造,使重化工业化率由1955年的44.7%提高到1965年的56.5%和1970年的62.6%,迅速达到并超过了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促成钢铁、合成纤维、石油化学、电子、汽车等一批新兴工业部门的相继建立与发展。1955年1972年,日本重化工业增长10倍,在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从58.5%上升到89%,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均跃居世界前列。具休数据可参见王硕:《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的重化工业因素》,《郑州航空工业学报》,2011年第6期,第53页。
    ①付瑞红:《日本能源安全的国内体制保障与启示》,《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第44页。
    ②日本通商产业政策史编纂委员会:《日本通商产业政策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第13页。
    ①何一鸣:《日本的能源战略体系》,《现代日本经济》,2004年第1期,第52页。
    ②[美]丹尼尔·耶金:《石油风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第413页。
    ①采储率是指按照当前额开采水平,一国的石油储量所能开采的年限。
    ②[日]野村证券:《2010年亚洲石油产业报告》,2010年版,第2页
    ①具体内容可参见新华网:《电荒油荒为何频频重演》,2011年4月28日。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20110428jrht/
    ②中国广播网:《摆脱对外依赖,中国急需能源多元化》,2009年9月17日。http://www.cnr.cn/fortune/special/200503/t20050307_504043941.html
    ③ See BP Statistical Review: "Energy Outlook 2030",p.71.
    ④ See BP Statistical Review: "Energy Outlook 2030",p.71.
    ⑤侯云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人民网,2005年11月。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4/49155/3878548.html
    ①侯云春:《2009年国家能源局的八大任务》,《电气技术》,2009年3月第3期,第18页。
    ②新华社:《中方愿同日方共同加强能源合作》新华网,2007年3月1日。
    ③新华社:《中日关于推动环境能源领域合作的联合公报》,新华网,2007年12月28日。http://news.163.com/07/1228/17/40QMFDAR000120GU.html
    ①《新快报》:《东海蕴藏石油250亿吨战略意义重大成中日必争》2005年4月15日。http://finance.sina.com.cn/g/20050415/12161521650.shtml
    ②冯昭奎:《中国对日外交的五个视点》,《瞭望新闻周刊》2004年第40期,第27页。
    ①新自由制度主义就认为,在国际关系中,利益完全趋同和利益完全冲突的现象毕竟属于少数,大多数相互关系是既有利益冲突又有利益趋同的互动关系。国际关系的主流是非零和博弈,是行为体希望取得最优,但却又是非均衡的博弈情形。所以,国际关系的实质是合作而不是冲突,其核心问题就是怎样在无政府状态下限制国家间的冲突,突出国家之间的利益趋同,以便社国际关系的博弈中达到帕累托最优解。详见秦亚青:《权利·制度·文化——国际关系理论与方法研究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第100页。
    ②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第326页。
    ①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年报Global Trade Atlas第73、77页数据整理。
    ②所谓的石油进口多元化是指运用不同的形将从世界各地购买的原油、获取的份额油以及从世界现货或期货市场上经过交易得来的石油安全运回国内使用。通过这一项战略的实施可以使石油进口国减少对某一国家或特定地区的石油的过度依赖,从而保证一国的石油安全供给,防止其石油供给地因为短期内的突发性事件(如自然灾害、战争等)或与石油原产国产生政治、经济纠纷而导致本国石油中断所带来的风险。
    ③[日]《日本和中国在海外石油开发上展开较量》,《日本经济新闻》,2003年7月20日。转引自徐万胜:《日本政治与对外关系》,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第220页。
    ①相对获益是结构现实主义提出的影响国际合作的一个重要变量,它的基本观点是:国际体系中大国之间的竞争关系是国际事务的常态,因为国际社会是处于无政府状态的,缺乏能够强制执行各项协议的国际权威。在这样一个自助的国际体系中,每个国家都以安全为最高目标,为了获得和确保自身安全,国家必须考虑合作中可能产生的相对获益以及通过事务领域之间联系性的规律,相对获益可能导致国家之间相对实力变化的问题。国家由于担心合作中产生的相对获益会有利于伙伴国的相对实力的增长,因而不愿意与对方进行合作,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具有不安全感的国家不仅不与伙伴国进行合作,反而与伙伴国进行激烈的竞争。
    ②吴怀中:《日本‘东亚共同体’战略解析:以日本‘东亚共同体评议会’报告中心》,《日本学刊》,2006年第3期,第65—74页。
    ①吴寄南、陈鸿斌:《中日关系“瓶颈”论》,时事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106页。
    ②1955年体制是指1955年11月,日本自民党和民主党合并为自由民主党即自民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在议 会中形成稳定多数,之后连续执政长达38年,而其他党则长期处于在野状态,对自民党保持一定的制约能力。
    ①1994年,当时的日本社会党终于取得了与当时强大的自民党联合执政的地位,但所付出的代价是自身的同质化即不断修改执政纲领使其适应与自民党联合执政的需要,以至于失去了自身进步的色彩。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背景与日共自身的影响,日本共产党在国会中对保守势力所发挥的制约作用也在不断的衰落。
    ②张伯玉:《日本政党制度:政治生态分析》,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一版,第359页。
    ③中日钓鱼岛撞船时间发生与2010年9月7日上午。当时,一艘载有约15名船员的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被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冲撞。而后又与追踪的另两艘日本巡逻船中的一艘发生碰撞。随后日方登船检查,并强行非法扣留中国船长詹其雄,并威胁对其进行起诉,使其在18天后方得返回。
    ①野田佳彦当选首相后,美国媒体就对此冷嘲热讽。纽约时报在2011年9月6日的社论中就指出:历届的日本首相平庸无为,只关注与国内的选票,对外拿不出丝毫的诚意解决当今日本在东亚和世界所面临的问题。评论还认为,介于日本首相的频繁更换,或许“在他来美国之前就已经下台了”,建议终止美国与日本之间将要举行的首脑会谈。See New York Times:"Japan' s Latest Prime Minister & YOSHIHIKO NODA, JAPAN'S NEW PRIME MINISTER".2010.09.04.
    ②以2008年的福田康夫访华为例,中日两国政府刚于5月8日达成《中日两国政府关于加强交流与合作的联合新闻公报》,双方在能源领域确定的继续举行部长级双边会谈、联手对付高油价,探讨能源互惠合作、启动节能减排技术与环保技术合作等措施,可是随后福田康夫就就于9月下台,新上任的麻生内阁忙于应付各种国内问题,之前所达成的各项协议也不了了之。参见中央政府网站:《中日两国政府关于加强交流合作的新闻公报》第二十五——第二十九条。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网站:http://www.gov.cn/jrzg/2008-05/08/content_964974.htm
    ①有效合作机制的缺乏,是导致中日两国能源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基欧汉就认为:理性选择的假设下,由于国际机制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尤其是能够减少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从而对政府具有重大价值。机制的存在,能使每一个政府更好的与J其对方是否采取可预见的合作政策。详见《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第114页。
    ②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孙霞在《权力与规范:东北亚能源安全合作》一书中就认为,东北亚主导型能源安全合作模式的发展路线是:避免能源冲突——建立能源安全机制——形成地区能源共同体但笔者认为现阶段中日两国在东亚形成能源安全共同休的条件还没有成熟,因此,必须将重点放在中日两国能源关系的协调上。可参见《权力与规范:东北亚能源安全合作》第249页。
    ①胡宗山:《国际政治学基础》,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第156页。
    ②鲁尼·本尼迪克特就对日本民族的性格作了深刻而精辟的论述:“如同日本人生活中的通例一样,他们的最终失败使他们放弃了此前所采取的方针。日本人这种独特的伦理观,使他们能够自行涤除积垢。”详见《菊与刀》,商务印书馆,1990年第一版,第206-218页。
    ③永田广志:《日本哲学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90年第一版,第2页。
    ①[美]基欧汉:《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上海世纪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52页。
    [1][美]肯尼思·华尔兹著,信强译,苏长和校:国际政治理论,上海:世纪出版社,2006
    [2][美]罗伯特·基欧汉著,苏长和、信强、何曜译: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上海:世纪出版社,2006
    [3][美]罗伯特·吉尔平著,杨光宇等译: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上海:世纪出版社,2006
    [4][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着,阎学通、陈寒溪等译: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
    [5][美]海伦·米尔纳着、曲博译、王正毅校:利益、制度与信息:国内政治与国际关系,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10年
    [6][美]约翰·米尔斯海默,王义桅、唐小松译:大国政治的悲剧。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7][美]丹尼尔·耶金:石油风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8]徐万胜:日本政治与对外关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0]方连庆、刘金质:战后国际关系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主编,1999
    [11]刘江永:当代日本对外关系,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
    [12]胡宗山:国际政治学基础,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3]孙执中:荣衰论: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4]秦亚青:权力·制度·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5]孙霞:权力与规范:东北亚能源安全合作,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
    [16]周敏凯:国际政治学新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17]刘天纯:日本对华政策与中日关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8]吴寄南、陈鸿斌:中日关系“瓶颈”论,北京:时事出版社,2004
    [19]刘昌黎:现代日本经济概论,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1]何一鸣:日本的能源战略体系,现代日本经济,2004,(1)
    [2]舒先林:《中日石油博弈与竞争下的合作》,《东北亚论坛》,2004年(1)
    [3]李昌新:略论中日关系中的能源因素,东南亚研究,2005,(5)
    [4]伍福佐:中日能源竞争与合作之结构现实主义诠释,国际论坛,2006,(1)
    [5]付丽颜:亚洲溢价:中日能源的共同困境,日本学论坛,2006年(1)
    [6]卢岩、王蕴:东北亚能源合作与日1本外交政策,当代亚太,2005(6)
    [7]李玉潭、陈志恒:中日能源:从竞争走向合作——东北亚能源共同体探讨,东北亚论坛,2004(11)
    [8]黄大慧: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深层原因解析,日本学论坛,2005年(4).
    [9]王硕:日本重化工业发展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的作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院报,2011,(12)
    [1]BP Statistical Review:Energy Outlook 2030
    [2]EA:Global Trade Atlas
    [3]Jacob Townsend and Amy King:Sino-Japanese Competition for Central Asian Energy:China's Game to Win, China and Eurasia Forum Quarterly
    [4]Hidetaka Yoshimatsu:Sino-Japanese Relations and Cooperative Institutions in Energy, ICSEAD Seminar, February,2011, Working Paper Series
    [5]Asia-Pacific Review,may,2003
    [6]JETRO Japanese Trade and Investment Statistics Reports,2010.
    [7]Hidetaka Yoshimatsu:Sino-Japanese Relations and Cooperative Institutions in Energy.MEIT Press 200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