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事诉讼中诉讼风险的规制与防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和谐司法要求下的民事诉讼程序,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笔者以敏锐的视角提出,诉讼风险已然降临于法院系统内部,形式各异的诉讼风险是困扰着审判实践的疑难杂症。然而,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事诉讼风险,如何认定诉讼风险,最终如何规制与防范则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本论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与论述,论文内容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本文通过司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与真实写照,将当今法院面临的诉讼风险的现实状况进行一番解读,提出了本文撰写目的的缘起。笔者通过对诉讼风险的现状和诉讼风险产生的根源分析,给诉讼风险下了定义:一切能够影响法院审判程序顺利进行,损害法院司法公信力,以及非诚信诉讼导致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危险因素。
     其次,笔者通过对诉讼风险的类型分析及与之相关的理论考察,进一步得出诉讼风险的认定标准。笔者认为诉讼风险因素的判断标准需要结合诉讼行为有无不当,有无违背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内容,是否给司法公信力造成损害,是否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等情节进行综合考量来认定。诉讼风险本身是较为抽象的概念,要将其具体化,是有一定难度的,但是笔者通过诉讼风险与民事诉讼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关系,与既判力及禁止权利滥用等民事诉讼基本理论的关系着手分析,提出较为合理的判定标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最后,本文揭示了诉讼风险存在的现实危害性,提出防范与规制的必要性及具体规制措施。笔者通过对国外相关理论的比较分析,针对我国目前诉讼风险,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规制与防范措施。笔者针对立法上的空白,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法律规制设想,不仅从民事诉讼基本原则和具体程序性的规制方面设置,还涉及了实体法的救济措施。此外,针对诉讼风险的防范措施也较为全面充分。文章最后还对尚未构成诉讼风险的现实问题提出笔者的担忧,以示众人。
     在我国民事诉讼领域对法院内部的诉讼风险的研究,尚未系统化,具体化,局限于对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及滥用诉权等方面的考察。本文旨在从司法实践出发,将法院目前面临的诉讼风险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认定,并希望通过自己不成熟的认定与设想,能为法院系统今后规制与防范诉讼风险有所裨益。
     本文选题来源于审判实践,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从典型案例入手,引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提出规制与防范问题的办法。本文主要的分析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法学、实证分析法学等。
Civil proceedings are now facing the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in the background of harmonious justic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viewpoint that litigation risks have come into the interior system of the court. A great variety of litigation risks are the main problem that has being puzzled the judicature. This thesis will explain such questions as what the litigation risk indeed mean, how to define it and what we can do to regulate and control it.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ose parts:
     First, the author illustrates the litigation risks our courts are facing with some representative cases, and then explain the reason for writing the thesis. By analyzing the condition and the cause of the litigation risk, the thesis defines it as: all factors that can influence the judgment, and damage the credibility of justice or some non well-meaning lawsuits that infringe upon others’rights and interests.
     Second, on the base of studying the type of the litigation risk and the related theories, the author advances that we should define the litigation risk comprehensively. The following factors can be taken into account: the rationality of the action in the litigation,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civil litigation, credibility of the justice, and others’rights and interests. It is actually difficult to reification the litigation risk because it is an abstract concept. However, in this thesis, by expounding the relation of litigation risks, good faith doctrine, res judicata and the non-misuse of the rights, the author put forward some reasonable criterion, which can be of som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Last, in respect that the litigation risk has much damage, the concrete measure to prevent it has been brought forward. On the reference of the relative theories in other countries, the author comes up with the regulative measures that adapt to our own situation. The detailed and comprehensive measures involved the basic principles, proceeding control and relief steps substantially, which supply the gap of the current legislation.
     In the field of civil proceedings, the study on the litigation risk is not systemic and concrete except some scattered research on the abuse of litigant rights. This thesis is coming from the judgment practice, combin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use the comparative and pragmatic method. With regard to the content, the author start with typical cases, then elicits and analyzes the issue, and lastly provides with regulating measures.
引文
1 [美]约翰·麦克斯·泰普雷登:《任何事情都要冒风险》,董晓利译,载于《现代领导》2005 年 6 期,第44 页。
    
    2 罗国兴:“诉讼风险转嫁法院现象不容忽视”,载《人民法院报》2005 年 6 月 1 日 B1 版。
    3 根据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6)沪一中民五(商)再初字第 1 号案件整理。
     4 吴兢:“尽最大可能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1月5日在第七次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上说”,载于《人民日报》2007 年 1 月 9 日第 10 版。
    5 李劼,高万泉:“滥用诉权现象日渐增多”,载《人民法院报》,2007 年 6 月 29 日 B3 版。
    6 [美] 罗斯柯·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 法律的任务》(中译本),沈宗灵,董世忠译,商务印书馆1984 年版,第 10 页。
    7 张胜先,伍浩鹏:《恶意诉讼的社会危害性及对策》,载郭登科主编《河北法学》第 20 卷第 5 期第 23 页。
    8 柴春元,刘金林著:《规制恶意民事诉讼净化私权行使空间—“虚假(恶意)民事诉讼”研讨会综述》,载《人民检察》2004 年第 1 期,第 46 页。
    9 付子堂:《转型时期的中国法律与社会论纲》,载《现代法学》,2003 年第 2 期,第 19 页。
     10 张晓薇;《论民事诉权滥用在我国出现的外在诱因》,载于《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年 第 3 期,第 71 页。
    11 徐静村,刘荣军:《纠纷解决与法》,载于《现代法学》,1999 年第 3 期第 6 页。
    12 刘岩,孙长智:《风险概念的历史考察和内涵解析》,载《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年 3期,第 28 页。
    13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3 年版,第 33 页。
    14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年 9 月版,第 1852 页。
    15 周涌 谢志坚:《民事诉讼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载《中国司法》2004 年第 11 期,第 65 页。
    16 陈桂明著:《程序理念与程序规则》,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15 页。
    17 陈刚著:《比较民事诉讼法(2001 年卷一 2002 年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 12 月版,第 14页。
    18 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专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 7 月版,第 68 页。
    19 常怡著:《比较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年 12 月版,第 151 页。
    20 汤维建 沈磊:《论诉权滥用及其法律规制》,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7 年第 2 期,第 23 页。
    21 汤维建:《恶意诉讼及其防治》,载陈光中主编《诉讼法理论与实践》(2002 年民事行政诉讼法学下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1 月版,第 331 页。
    22 《牛津法律大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年版,第 261-262 页。
    23 毕玉谦著:《民事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335 页。
    24 [德]汉斯-约阿希姆穆泽拉克著:《德国民事诉讼基础教程》,傅郁林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年 8 月版,第 95 页。
    25 常怡著:《比较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年 12 月版,第 209 页。
    26 廖永安著:《民事诉讼理论探索与程序整合》,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年 1 月版,第 116 页。
    27 郑金雄,廖桂金著,《厦门市的离婚案出现一个新情况----夫妻财产常被一方悄悄转移》,载于《人民法院报》2007 年 7 月 28 日第 3 版。
    28 王甲乙,杨建华,郑健才著:《民事诉讼法新论》,三民书局 1981 年版,第 111 页。
    29 常怡著:《比较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年 12 月版,第 212 页。
    30 李劼,高万泉著:《“和气官司”暗藏玄机—诉讼调解中的陷阱表现综述》,载《人民法院报》,2007 年 4月 19 日 B3 版。
     31 谭永玮,陈燕雯著,《张某诉某企业财产所有权纠纷案—公司停业转让时高管主张高额工资的法律依据》,载《2005 上海法院案例精选》,人民法院出版 2007 年版,第 51 页。
    32 参见中国法官协会调研组:《关于基层法院调解工作的调查报告》,转引自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专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 7 月版,第 299 页。
     33 蔡云:《当前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载 2005 年 5 月 15 日《中国法院网》,http://www.chinacourt.org/html/article/200504/18/158677.shtml(访问日期 2007 年 7 月 27 日)。
    
    34 张卫平主编:《民事诉讼法学教程》,法律出版社,1998 年版,第 79 页。
    35 王福华著:《民事诉讼基本结构》,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27-228 页。
    36 田平安主编:《民事诉讼法·原则制度篇》,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11 月版,第 247 页。
    37 田平安主编:《民事诉讼法·原则制度篇》,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11 月版,第 247-248 页。
    38 [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王亚新,刘荣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年版,第 141页。
    
    39 [美] 伯尔曼著:《法律和宗教》,三联书店 1991 版,第 8 页。
    40 常怡著:《比较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年 12 月版,第 229 页。
    41 汤维建 沈磊:《论诉权滥用及其法律规制》,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7 年第 2 期,第 25 页。
    42 陈桂明,仕春:《程序安定论———以民事诉讼为对象的分析》,载于《政法论坛》,1999年第5期。
    43 史尚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713 页。
    44 李宜琛著:《民法总则》,国立编译馆 1980 年版,第 236 页。
    45 黄越钦:《权利滥用与恶意抗辩权》,载郑玉波编:《民法总则论文选辑》,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84 年版,第 914 页。
    46 廖永安著:《民事诉讼理论探索与程序整合》,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 年 1 月版,第 95 页。
    47 乐岚:《论诉权滥用》,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 年总 24 卷第 8 期,第 233 页。
    48 [日]林屋礼二,《民事诉讼上的权利滥用与诚实信用原则的关系》,载铃林忠一,三月章篇:《新民事诉讼实务讲座》,日本评论社 1982 年版,第 188 页,转引自田平安主编:《民事诉讼法·原则制度篇》,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11 月版,第 276 页。
    49 田平安主编:《民事诉讼法·原则制度篇》,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11 月版,第 276 页。
    50 [日]兼子一,竹下守夫著:《民事诉讼法》,白绿泽,法律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7 页。
     51 夏勇主编,《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615 页。
     52 肖建国著:《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5 月版,第 153-170 页。
    53 江伟,邵明,陈刚著:《民事诉权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348 页。
    54 黄松有:“解读和谐主义诉讼模式-----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答本报记者问”,载于 2007 年 9 月 9日人民法院报,法周刊。
     55 田平安主编:《民事诉讼法·原则制度篇》,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11 月版,第 211 页。
    56 张晓薇:《滥用诉讼权利之比较研究》,载于《比较法研究》2004 年第 4 期,第 124 页。
    57 徐爱国:《英美法中“滥用法律诉讼”的侵权责任》,载《法学家》2002 年第 2 期。
    58 张晓薇:《滥用诉讼权利之比较研究》,载于《比较法研究》2004 年第 4 期,第 125 页。
    59 [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王亚新、刘荣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147页。
    60 布克汉斯·希斯:“滥用诉讼权利:关于德国与奥地利的报告”(Burkhard Hess :Abuse of Procedure in Germany and Austria), 载于米歇尔·塔鲁夫主编:《滥用诉讼权利:程序公正的比较标准》(Abuse of Procedural Rights Comparative Standards of Procedural Fairness, by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p.172)。
    61 布克汉斯·希斯:“滥用诉讼权利:关于德国与奥地利的报告”(Burkhard Hess :Abuse of Procedure in Germany and Austria), 载于米歇尔·塔鲁夫主编:《滥用诉讼权利:程序公正的比较标准》(Abuse of Procedural Rights Comparative Standards of Procedural Fairness, by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p.172)。
    62 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专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 7 月版,第 309 页。
    63 黄荣坚,许宗力等编著:《月旦简明六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 年 9 月版,第肆-32 页。
    64 [英]阿德里安 A·S·朱克曼主编:《危机中的民事司法-民事诉讼程序的比较视角》,傅郁林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8 月版,第 6 页。
    65 柴春元、刘金林:《规制恶意民事诉讼,净化私权行使空间――虚假(恶意)民事诉讼研讨会综述》,载《人民检察》,2004 年第 1 期,第 46-47 页。
    66 [英]阿德里安 A·S·朱克曼主编:《危机中的民事司法-民事诉讼程序的比较视角》,傅郁林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8 月版,第 437 页。
    67吴兢:“尽最大可能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1月5日在第七次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上说”,载于《人民日报》2007 年 1 月 9 日第 10 版。
     68 张晓薇:《滥用诉权行为的性质和法律规制》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5 年第 18 卷第 2 期第 97 页。
    69《法国新民事诉讼法典》,罗结珍译,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9 年 10 月版,第 9 页。
    70 吴在存“论诉讼欺诈及其规制”,载曹建明:《程序公正与诉讼制度改革》,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年版,第 473-474 页。
    71 类似制度在法国称为“任意参加制度”,在日本称为“诈害防止制度”,参见邱星美“论诈害案外人恶意诉讼之程序法规制”,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5 年第 3 期,第 102-108 页。
     72 张卫平:《论民事诉讼的契约化----完善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作业》,载于《中国法学家》2004 年第 3 期。
     73田平安主编:《民事诉讼法·原则制度篇》,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11 月版,第 111 页。
    74 关于程序的“作茧自缚”效应,参见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第 18-20 页。
    75 王肃元:《论我国纠纷解决制度中的资源配置效率》,载《中国法学》1998 年第 5 期,第 106 页。
    76 胡建萍著:《恶意诉讼的现状及其司法防范的调研报告》,载《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总第 23 期,第 207页。
    77 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程序权利何以被滥用——民事诉讼中滥用程序权利问题调查》,载《人民法院报》2007 年 2 月 4 日。
    78 德国联邦律师条例 43 条就明确规定,律师必须出于礼貌地开展业务,不得进行任何尖刻的辩驳或虚伪的或其它无理的发言,参见【德】博克哈德·汉斯著,张艳译“德国和奥地利的程序滥用制度”,载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法律出版社,第 6 卷,第 748 页。
    
    79 数据来自于上海法院信息网。某法院 2007 年 4 月份统计数据。
    80 邓炎昌、刘润青:《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49 页。
    81 [英]阿德里安 A·S·朱克曼主编:《危机中的民事司法-民事诉讼程序的比较视角》,傅郁林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8 月版,第 12 页。
    82 [德]卡尔·海因茨·施瓦布等:《宪法与民事诉讼》,载[德]米夏埃尔·施蒂尔纳编:《德国民事诉讼法学文萃》,赵秀举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59 页。
    83 [美]理查德 L·马库斯著,《诉讼超级大国的恐慌》,载阿德里安 A。S。朱克曼主编:《危机中的民事司法-民事诉讼程序的比较视角》,傅郁林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8 月版,第 68 页。
     84 [日]兼子一,竹下守夫著:《民事诉讼法》,白绿泽,法律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49 页。
    1、廖永安著:《民事诉讼理论探索与程序整合》,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5 年1 月版。
    2、[美] 罗斯柯·庞德著:《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 法律的任务》(中译本),沈宗灵,董世忠译,商务印书馆 1984 年版。
    3、王甲乙,杨建华,郑健才著:《民事诉讼法新论》,三民书局 1981 年版。
    4、陈桂明著:《程序理念与程序规则》,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9 年版。
    5、陈刚著:《比较民事诉讼法(2001 年卷一 2002 年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 12 月版。
    6、毕玉谦著:《民事证据法及其程序功能》,法律出版社 1997 年版。
    7、[德]汉斯-约阿希姆穆泽拉克著:《德国民事诉讼基础教程》,傅郁林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8 月版。
    8、常怡著:《比较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年 12 月版
    9、史尚宽著:《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10、邓炎昌、刘润青著:《语言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年版
    11、[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王亚新,刘荣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年版
    12、王福华著:《民事诉讼基本结构》,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2 年版
    13、[美] 伯尔曼著:《法律和宗教》,三联书店 1991 版
    14、李宜琛著:《民法总则》,国立编译馆 1980 年版
    15、[日]兼子一,竹下守夫著:《民事诉讼法》,白绿泽,法律出版社 1995年版
    16、肖建国著:《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5 月版。
    17、江伟,邵明,陈刚著:《民事诉权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
    1、田平安主编:《民事诉讼法·原则制度篇》,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 年11 月版。
    2、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
    3、米歇尔·塔鲁夫主编:《滥用诉讼权利:程序公正的比较标准》(Abuse of Procedural Rights Comparative Standards of Procedural Fairness, by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p.172)
    4、[德]米夏埃尔·施蒂尔纳编:《德国民事诉讼法学文萃》,赵秀举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5、[英]阿德里安 A·S·朱克曼主编:《危机中的民事司法-民事诉讼程序的比较视角》,傅郁林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年 8 月版。
    6、曹建明主编:《程序公正与诉讼制度改革》,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 年版。
    7、陈光中主编:《诉讼法理论与实践》(2002 年民事行政诉讼法学下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11 月版。
    8、夏勇主编:《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年版。
    9、张卫平主编:《民事诉讼法学教程》,法律出版社,1998 年版。
    10、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专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 7 月版。
    1、王肃元:《论我国纠纷解决制度中的资源配置效率》,载《中国法学》199年第 5 期。
    2、胡建萍:《恶意诉讼的现状及其司法防范的调研报告》,载《民事审判指导与参考》总第 23 期,第 207 页。
    3、张晓薇:《滥用诉权行为的性质和法律规制》,载于《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5 年第 18 卷第 2 期。
    4、柴春元、刘金林:《规制恶意民事诉讼,净化私权行使空间――虚假(恶意)民事诉讼研讨会综述》,载《人民检察》,2004 年第 1 期。
    5、张晓薇:《滥用诉讼权利之比较研究》,载于《比较法研究》2004 年第 4期。
    6、徐爱国:《英美法中“滥用法律诉讼”的侵权责任》,载《法学家》2002年第 2 期。
    7、付子堂:《转型时期的中国法律与社会论纲》,载《现代法学》,2003 年第 2 期。
    8、张晓薇,《论民事诉权滥用在我国出现的外在诱因》,载于《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年第 3 期。
    9、徐静村,刘荣军,《纠纷解决与法》,载于《现代法学》,1999 年第 3 期。
    10、刘岩,孙长智:《风险概念的历史考察和内涵解析》,载《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年 3 期。
    11、周涌 谢志坚:《民事诉讼风险及其防范与控制》,载《中国司法》2004年第 11 期。
    12、邱星美:《论诈害案外人恶意诉讼之程序法规制》,载《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5 年第 3 期。
    13、汤维建 沈磊:《论诉权滥用及其法律规制》,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7 年第 2 期
    14、谭永玮,陈燕雯:《张某诉某企业财产所有权纠纷案—公司停业转让时高管主张高额工资的法律依据》,载《2005 上海法院案例精选》,人民法院出版2007 年版
    15、陈桂明,仕春:《程序安定论———以民事诉讼为对象的分析》,载于《政法论坛》,1999 年第 5 期
    16、乐岚:《论诉权滥用》,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总 24 卷第 8 期
    17、汤维建 沈磊:《论诉权滥用及其法律规制》,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7 年第 2 期。
    18、张胜先,伍浩鹏:《恶意诉讼的社会危害性及对策》,载郭登科主编《河北法学》第 20 卷第 5 期。
    19、张卫平:《论民事诉讼的契约化----完善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作业》,载于《中国法学家》2004 年第 3 期。
    1、黄越钦:《权利滥用与恶意抗辩权》,载郑玉波编:《民法总则论文选辑》,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84 年版。
    1、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程序权利何以被滥用——民事诉讼中滥用程序权利问题调,载《人民法院报》2007 年 2 月 4 日
    2、吴兢:“尽最大可能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1月5日在第七次全国民事审判工作会议上说”,载于《人民日报》2007 年 1 月 9日第 10 版。
    3、罗国兴:“诉讼风险转嫁法院现象不容忽视”,载《人民法院报》2005年 6 月 1 日 B1 版。
    4、李劼,高万泉:“滥用诉权现象日渐增多”,载《人民法院报》,2007 年6 月 29 日 B3 版。
    5、郑金雄,廖桂金:“厦门市的离婚案出现一个新情况----夫妻财产常被一方悄悄转移”,载于《人民法院报》2007 年 7 月 28 日第 3 版。
    6、李劼,高万泉:“‘和气官司’暗藏玄机—诉讼调解中的陷阱表现综述”,载《人民法院报》,2007 年 4 月 19 日 B3 版。
    7、黄松有:“解读和谐主义诉讼模式-----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答本报记者问”:载于 2007 年 9 月 9 日人民法院报,法周刊。
    1、蔡云:《当前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面临的问题和对策》,http://www.chinacourt.org/html/article/200504/18/158677.shtml(访问日期 2007 年 7 月 27 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