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创新之关联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现代建筑创新的方法有很多种,然而我们的建筑师只有将人类传统文化与先
    进科学技术紧密结合,才能具有深厚的创新基础,才能在实践与理论中持续不断
    的创新。
     本文从文化、传统、继承与创新的概念与内涵入手,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
    近现代中国在建筑创作中弘扬传统的思想历程、西方传统对我国当代建筑创新的
    影响与作用等问题进行论述和分析,并试着对中国现代建筑创作同中、外传统文
    化的关联方式、当代中外“继承与创新” 的比较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最后,对
    未来“继承与创新”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展望。
     其间穿插着对中、外当代建筑文化、建筑实践以及部分相关典型建筑师、建
    筑实例进行分析、消化和整理,分辨其优缺点,从哲学、审美、文化、社会心理
    及建筑空间、形式等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创新之关联
    问题进行探讨,力求能够将建筑对人类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情况进行较系统的
    总结和重新梳理,从理论上以及实践上对继承与创新的内涵问题进行重新阐释,
    寻找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创新问题的解决道路,探索一条继承传统文化和建
    筑创新之路,从而对当代建筑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做出贡献。
There were many kinds of the methods about modern architecture innovation.
    But our architects must combine human traditional culture with advantage technology
    so that we can possess the profound innovative basis and innovate incessantly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his article began with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culture, tradition,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The correlative mode between invention of Chinese
    modern architecture and foreign traditional culture as well as the comparison about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were researched by
    means of illustration and analysis abou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mental course in
    architecture invention of modern china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and effect coming
    from west traditional. Finally, the approaches and methods about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in the future were explored primarily.
     There were analysis, assimilation and modification about modern architecture
    culture of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architecture practice, part of typical architects
    and architectural instances in the article, meanwhile,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ere distinguished. The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odern architecture innovation were studied from all the aspects, levels and points of
    view of philosophy, taste, culture society psychology, architecture space and form.
    The connotation on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human
    traditional culture was summed and modified again. The connotation on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was explained again from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rchitecture innovation has been found. The new
    way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rchitecture has been explored. So this article
    contributed a lot to modern architecture theory and practice.
引文
一、专(译)著
    [1]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年 8
     月第一版
    [2]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年 9 月第二版
    [3] 杨深,建筑七千年,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0 年 7 月第一版
    [4] 陈保胜,中国建筑四十年,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2 年 1 月第一版
    [5] 聂振斌、滕守尧、张建刚,艺术化生存——中西审美文化比较,四川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年 12 月第一版
    [6] 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年 9 月第一版
    [7] 赵鑫珊,建筑:不可抗拒的艺术——天·地·人·建筑,天津:百花文艺出
     版社,2002 年 1 月第一版
    [8] [英] 阿诺德?汤因比 著, 刘北成,郭小凌 译,历史研究,上海:上海人民
     出版社,2000 年 9 月第一版.
    [9] 彭一刚,创意与表现,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年 9 月第一版
    [10] 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 23 页
    [11] 吴焕加,20 世纪西方建筑史,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年 12 月第
     一版
    [12] [意] L?本奈沃洛著,邹德侬、巴竹师、高军译,西方现代建筑史,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年 9 月第一版
    [13] 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年 12 月第一
     版
    [14] 赵巍岩,当代建筑美学意义,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年 8 月第一版
    [15] [英]鲍桑葵 著,张今 译,美学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 6
     月第一版
    [16] 李泽厚,美学四讲,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年 10 月第一版
    [17] 聂振斌,王国维美学思想,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 年 3 月第 2 版
    [18] [美]凯文·林奇 著,方益萍、何晓军 译,城市意象,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1 年 4 月第一版
    [19] 赵鑫珊,建筑是首哲理诗,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年 10 月第一版
    [20] 梁思成,凝动的音乐,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年 4 月第一版
     105
    
    
    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创新之关联研究·参考文献
    [21] 吴良镛,世纪之交的凝思:建筑学的未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2] 肯尼斯?弗兰姆普敦 著,原山等 译,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年版
    [23] 张法,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年 2 月版
    [24] 张广智,张广勇. 史学,文化中的文化—文化视野中的西方史学,杭州:浙
     江人民出版社,1990 年 4 月第一版
    [25] 吴耀东,日本现代建筑,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年 6 月第一版
    [26] 邱秀文 等编译,矶崎新,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年 4 月第一
     版
    [27] 荆其敏,西方现代建筑和建筑师,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
     一版
    [28] 杨明勋、马双松编著,最著名的建筑师最辉煌的建筑,北京:中国经济出
     版社,1992 年 8 月第一版
    [29] 崔世昌,现代建筑与民族文化,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 月第一
     版
    [30] 龚德顺、邹德侬、窦以德,中国现代建筑史纲(1949—1985),天津:天津
     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年 5 月第一版
    [31] [美]布伦特·C·布罗林 著,建筑与文脉——新老建筑的配合,北京: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年 9 月第一版
    [32] 朱封鳌 编著,普陀山观音文化胜迹游访,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
     年 3 月第一版
    [33] 郑光复,建筑的革命,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版
    [34] 杨永生、顾孟潮,20 世纪中国建筑,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年
     6 月版
    二、论文集
    [1] 邹德侬,中国现代建筑论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
    [2] 张复合 主编,建筑史论文集第 14 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年 4 月
     第一版
    [3] 二十届国际建筑师协会北京大会科学委员会,面向 21 世纪的建筑学——北京
     宪章、分题报告、部分论文,北京,1999。
    三、连续出版物
    《建筑学报》
     106
    
    
    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创新之关联研究·参考文献
    《世界建筑》
    《建筑师》
    《新建筑》
    《华中建筑》
    《山西建筑》
    等期刊的相关各期。
    四、毕业论文
    [1]李宝丰,地区主义建筑理论探析,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02 年 1 月
    [2]魏广龙,当代景观的审美转型,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03 年 6 月
    五、其它
    [1] 辞源(合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年 7 月第一版
    [2] 北京宾馆建筑编辑委员会,北京宾馆建筑,北京:中国城市与建筑编辑委员
     会北京发行部,1993 年 5 月版
    [3] 建筑 园林 城市规划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 园林 城市规划卷,
     北京·上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年 5 月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