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勾栏形制复原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戏曲形成于宋元时期。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考》中已有论述:“今日流传之古剧,其最古者出于金、元之间。……又宋、元之际,始有南曲、北曲之分,此二者,亦皆综合宋代各种乐曲而为之者也。今欲溯其发达之迹,当分为三章论之:一、宋之滑稽戏;二、宋之杂戏小说;三、宋之乐曲是也。”
     中国最早的商业剧场——勾栏(又作构栏、勾阑、钩栏、构肆)产生于宋代。在古剧场的发展史中,它的出现具有跨时代的意义,标志着中国戏剧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进入商业市场。
     遗憾的是,在中国古剧场的浩瀚历史长河中,我们没有发现其形象资料遗传至今。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不易保存,因此找到宋代勾栏剧场实物几乎不可能。
     中国古代剧场研究第一人周贻白先生,他的著作《中国剧场史》第一次提出了勾栏在中国剧场史中的重要位置。古剧场研究学者廖奔先生在《中国古代剧场史》中抒发了这样的感慨,“我深深感到不能等待,一方面随着时代进步我们已经不能容忍这一研究领域的缺憾继续存在,另一方面由于古代建筑有一个保存问题,开展研究的时间越晚,所能见到的实物资料就越少,越给研究带来困难。”
     廖奔先生在《中国古代剧场史》的开篇序言中写道:“中国戏曲,作为世界上特有的戏剧样式之一,它的现代研究的开展却落后于欧洲和日本戏剧。本世纪以来,尽管对其历史和美学意义的开掘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但在某个研究方面仍存在着死角,例如:中国剧场样式的演化和变迁,仍然是一个触及未深的题目。”
     本文的着眼点是在了解、考察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一步,探索已经消失的剧场建筑,通过学习、研究、考察现有资源,复原宋代的戏曲演出场所——勾栏。结合《营造法式》、《清明上河图》等历史文字、图像资料与金、元时期的戏台文物资料,对勾栏中的戏台各局部构件、及院落规模及尺寸进行全方位的复原。
     并且对勾栏的演变进行探讨,通过现存的宗祠戏台、私家戏台、会馆戏台、旅社戏台及明清戏园的建筑形制特征及转化来探讨它们对勾栏形制的传承,以及它们各自的发展演变。得出结论,勾栏并未消失。
     复原勾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遗漏环节进行填补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但对后人具有极其重要、积极、深远的意义。
Chinese Opera was formed in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Mr. Wang Guowei in the "Opera from Song and Yuan Dynasty," have been addressed: "spread the ancient theater today, who for the most ancient gold time of yuan. ... ... "
     China's first commercial theater– Gou Lan was found in the Song Dynasty. In the ancient history of the theater, it has the appearance of the significance of cross-time, marking the Chinese drama has developed to a mature stage, into the commercial market.
     Unfortunately, we did not find the image of the genetic data of the vast theater in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so far. Chinese ancient buildings was made by wood, easily rot away, it is almost impossible to find a theatre kept from Song dynasty.
     The research of th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Theatre has been in an awkward position. Opera scholars focus on performance and aesthetics of opera, while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and scholars seem to have found no ancient Chinese Theatre - a unique architectural form in the entire 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building which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The first people who focas on ancient theater, Mr. Zhou Yibai wrote a book "History of the Chinese theater," although we recognized it as th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Theater Foundation work, but the book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structure and form of theater that only a small amount of discussion. The study of ancient theater scholar Mr. Liao Ben in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Theater" expressing such a feeling, "I deeply feel that can not wait, on one hand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imes we have tolerated this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defects continue to exist, on the other hand as a preservation of ancient architecture, the later research of the time, can see the less physical information, the more it difficult to study. "
     The past 20 years, the research on the works of ancient Chinese theater was actived, but most still remain in the study from text to text. Out of the door, into the field, fieldwork, close proximity to those who stage, they have not gone in before finishing it, describe, protect down, this is still very difficult.
     In the opening preamble of Mr. Liao Ben’s book "History of Ancient Chinese Theater",he wrote: "Chinese opera, as the world's unique style of theater, one of the launch of its modern research has lagged behind Europin and Japanese play. In this century, although its historical and aesthetic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has reached a certain degree, but in some studies, there are still weak, for example: the evolution of the Chinese theater styles and changes, is still not have a deep subject of a hit. "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to understand, examine the basis of existing resources, another step, to explore the theater building had disappeared, through study, research, study of existing resources, restoration the performance venues of Song Dynasty- Gou Lan.
     In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did the Gou Lan appear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opera landmark, it marks the true shape of Chinese opera. Sub-studio performances per opera, Opera has become the most popular art form, which is further matured after the Chinese opera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Recovery Gou Lan to fill the missing link o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a hard work, bu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ve,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future generations.
引文
1廖奔著《中国古代剧场史》第一章剧场变迁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1版2页
    1《尔雅注疏》卷四“释宫”引自薛林平著《中国传统剧场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1版23页
    1《山海经》卷十三海内东经巴蜀书社1992年版383页
    1《昭明文选》卷二赋甲萧统编李善注《西京赋》张衡著中华书局1977年版49页
    1廖奔著《中国古代剧场史》中州古籍出版社第二章第二节露台8-9页
    1司马迁(西汉)著邹强点校《史记》卷十孝文本纪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97页
    1梅尧臣(宋)《宛陵集·莫登楼》转引自廖奔《中国古代剧场史》第二章第二节露台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1版11页
    
    1陈淳(宋)《上傅寺丞论淫戏》芳刊本《北溪先生全集》之《北溪先生各体文》卷二十七文
    2廖奔著《中国古代剧场史》第二章第三节舞亭类建筑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1版13页
    3冯俊杰著《戏曲与考古》第四章第一节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1版272-277页
    
    1冯俊杰著《山西神庙剧场考》第二章第二节中华书局2006年1版61-62页
    2敦煌曲《皇帝感辞》第一首转引自任半塘著《唐戏弄》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版962页
    1薛昭韫《幻影传》“李秀才”条转引自任半塘著《唐戏弄》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版962页
    2官署名,并非寺庙
    3赵璘(唐)《因话录》四
    4钱易《南部新书》戊黄寿成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
    5《资治通鉴》宣宗记
    6杨衒之(北魏)撰《洛阳伽蓝记校释》周祖谟校释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4月1版56页
    7任半塘著《唐戏弄》下册第六章设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版967页
    
    1柳宗元《柳宗元诗箋释》《浑鸿胪宅闻歌效白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版17页
    2魏征(唐)《隋书》第二册卷一三至卷二一中华书局1973年版381页
    
    1廖奔著《中国古代剧场史》第五章勾栏演剧第二节历时中州古籍出版社43页
    2《宋元方志丛刊》第四册中华书局1990年版3549页
    1孟元老(宋)著《东京梦华录(外四种)》卷五京瓦伎艺条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1版31页
    1孟元老(宋)著《东京梦华录(外四种)》东京梦华录序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1版3页
    1耐得翁(宋)著《都城纪胜》舟(船)条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1版88页
    1施耐庵罗贯中著《水浒传》卷九十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1版7印1231页
    1四水潜夫(宋)辑《武林旧事》卷七乾淳奉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1版431页
    
    1灌圃耐得翁(宋)著《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条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1版85页
    2灌圃耐得翁(宋)著《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条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1版85页
    3吴自牧(宋)著《梦梁录》卷二十《妓乐》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1版303-304页
    1吴自牧(宋)著《梦梁录》卷一元宵条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1版125页
    1灌圃耐得翁(宋)著《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条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1版86页
    2吴自牧(宋)著《梦梁录》卷五“明禋礼成登门放赦”条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1版161页
    3四水潜夫(宋)辑《武林旧事》卷三“观潮”条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1版358页
    4吴自牧(宋)著《梦粱录》卷三“宰执亲王南班百官人内上寿赐宴”条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1版137页
    1灌圃耐得翁(宋)著《都城记事》“市井”条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1版79页
    
    1章渊(宋)《稿简赘笔·河市乐》条解释“河市”
    2西湖老人(宋)《西湖老人繁盛录》“盆种”条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1版105页
    3周南(宋)《山房集》中“刘先生传”转引自周华斌著《中国早期剧场轮》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17页
    1张唐英(宋)《蜀梼杌》转引自薛瑞兆《宋代露台考》戏曲研究第八辑1983年
    1《宋史》第二册脱脱等著中华书局2000年版1816页
    1《宋人轶事汇编》卷四《丁晋公谈录》丁传靖
    2彭乘《续墨客挥犀》卷五涵芬楼秘笈本第一集
    3《中国话本大系·宣和遗事等两种》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58-59页
    4岳珂《桯史》卷七吴企明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版81页
    
    1孟元老(宋)著《东京梦华录(外四种)》卷九“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58页
    2孟元老(宋)著《东京梦华录(外四种)》卷七“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45页
    1孟元老(宋)著《东京梦华录(外四种)》卷八“中元节”
    2周光培编《历代笔记小说集成·宋代笔记小说》第八册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引朱彧《萍洲可谈》卷三358页
    3潘永因编《宋碑类钞》下册书目文献出版社1957年版第47页
    4周华斌朱联群主编《中国剧场史论》《“瓦舍”、“勾栏”新解》篇康保成著245页
    1《三朝北盟会编》卷七十四引遗史
    
    1《东京梦华录(外四种)》卷六《元宵》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1版1印37-38页
    2《后村大全集》卷二二,南宋王栐《燕翼诒谋录》
    
    1《东京梦华录(外四种)》中《梦梁录》卷一“元宵”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1版1印125页
    2《东京梦华录(外四种)》中《梦梁录》卷六“除夜”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1版1印169页
    1庄绰《鸡肋篇》卷上中华书局1983年版20-21页
    
    1宋代洪迈《夷坚三志》壬卷第九“诸葛贲致语”条
    2《东京梦华录(外四种)》中《梦梁录》卷二十吴自牧著文化艺术出版社
    3《中国古代剧场史》廖奔著
    
    1互联网人教网主页:http://www.pep.com.cn/wenhua/xilou/text2-1.htm
    2薛林平《中国传统剧场建筑》第二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1版35页
    1杨建民《河南安阳金墓戏乐佣和舞台的考察——兼对元杂剧艺术形式之测》地方戏艺术1986.04
    2冯俊杰《戏剧与考古》第三章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1版261页
    1李百进编著《唐风建筑营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1版388-389页
    1薛林平《中国传统剧场建筑》第二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1版35页
    1梁思成著《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1版229页
    2梁思成著《梁思成全集》第七卷石作制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1版2印48页
    1图片来源于潘谷西何建中著《〈营造法式〉解读》第二章木架构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28页
    2《古代大木作静力初探》王天力著文物出版社1992年
    3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246页
    
    1薛林平著《中国传统剧场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70页
    2冯俊杰著《山西神庙剧场考》第二章第二节中华书局2006年1版65页
    3罗德胤著《中国古戏台建筑》第三章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1版30页
    1廖奔著《中国古代剧场史》第二章第四节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1版22页
    2陈多、叶长海编《中国历代剧论选注》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49页
    3根据《中国古戏台建筑》罗德胤著第三章金元舞亭中大额小节及作者实地考察整理而成
    
    1柴泽俊著《柴泽俊古建筑文集》中《平阳地区古代戏台研究》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263页
    2梁思成著《梁思成全集》营造法式卷第五阑额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133页
    
    1罗德胤著《中国古戏台建筑》第三章金元戏亭大额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1版32页
    2李百进著《唐风建筑营造》7-6粱架细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1版419页
    
    1《戏剧与考古》冯俊杰著第三章一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1版233页
    2潘谷西何建中著《〈营造法式〉解读》第二章木构架4-2-2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50页
    1罗德胤著《中国古戏台建筑》第三章金元舞亭大额上之斗拱与梁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33页
    1《营造法式》卷四造昂之制下昂条《梁思成全集》卷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92页
    
    1罗德胤著《中国古戏台建筑》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1版34页
    2冯俊杰著《山西神庙剧场考》2-2-4中华书局2006年1版76页
    1罗德胤著《中国古戏台建筑》第二章四种结构方式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1版35页
    1潘谷西何建中著表格引自《〈营造法式〉解读》第五章瓦作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57页
    1潘谷西何建中著《〈营造法式〉解读》表格引自第五章瓦作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59页
    1廖奔著《中国古代剧场史》第五章第一节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1版40页
    2廖奔著《中国古代剧场史》第五章第一节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1版41页
    3吴晟著《瓦舍文化与宋元戏剧》第二章两宋都城的繁盛与瓦舍的创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1版29页
    4孟元老(宋)著《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1版
    1张连著《中国戏曲舞台美术史论》第二章第一节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1版60页
    2廖奔著《中国古代剧场史》第五章第五节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1版48页
    3李纯著《前年遗韵话“勾栏”》转引自周华斌朱联群主编《中国剧场史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1版274-281页
    
    1高琦华著《中国戏台》第一章第二节歌台酒楼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1版41-42页
    2周华斌著《京都古戏楼》序篇乐棚·勾栏海洋出版社1998年版16-17页
    1张岱《陶庵梦忆》《刘晖吉女戏》条转引自陈多叶长海选注《中国历代剧论选注》1987年1版251页
    
    1《太平广记·笔记小说大观》第二册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5年版160页
    2《宋史》卷154志第107舆服六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5639页
    1《嗓淡行院》转引自廖奔著《中国古代剧场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1版50页
    1《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中华书局1976年版143-170页
    1周贻白著《中国剧场史》第一章第四节后台沈夑元编《周贻白小说戏曲论集》齐鲁书社1986年1版486页
    1廖奔著《中国古代剧场史》第五章第二节历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1版43页
    2黄维若著《宋元明三代中国北方农村庙宇舞台的沿革》转引自周华斌朱联群主编《中国剧场史论》2003年1版362-363页
    3周华斌著《京都古戏楼》序篇海洋出版社1998年版17-18页
    1《云南涂氏族谱·祠堂碑记》
    1薛林平著《中国传统剧场建筑》第四章祠堂剧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1版279页
    1乾隆六年(1741)颜料会馆《建修戏台罩棚碑记》
    2清康熙十七年(1678)《重修庙宇碑记》
    3乾隆三十五年(1770)《建立罩棚碑序》
    4光绪八年《重修晋冀会馆碑记》
    1周华斌著《中国戏剧史论考》《伦敦的莎士比亚剧场和北京的平阳会馆戏楼》篇383页
    1杨永福著《恭王府花园游览》转引自李畅著《清代以来的北京剧场》第二章府邸、戏台及堂会45页
    
    1《梦梁录》卷十三《铺席》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1版230页
    2《武林旧事》卷六《诸市》记载
    3《都城纪事》《市井》篇记载
    4《西湖游览志》卷十三
    1杨掌生(清)《梦华琐簿》转引自周华斌著《京都古戏楼》海洋出版社1998年1版2印116页
    2祁彪佳《祁忠敏公日记》崇祯五年五月二十日记转引自廖奔著《中国古代剧场史》77页
    3吴长元(清)《宸垣识略》卷九《外城东》转引自周华斌著《京都古戏楼》第三章査楼海洋出版社1998年1版2印66页
    4《亚谷丛书》转引自周华斌著《京东古戏楼》海洋出版社1998年1版2印152页
    1吴自牧《梦梁录》卷十六茶肆
    白寿彝顾问戴逸龚书铎主编《中国通史》全四册海燕出版社2002年7月3版
    北京市文化局编《北京的古典戏曲与戏楼》北京出版社2006年4月1版1印
    曹春平著《中国建筑理论钩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1版1印
    车文明著《中国神庙剧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6月1版
    车文明著《20世纪戏曲文物的发现与曲学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7月1版1印
    程民生著《宋代地域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1版
    程毅中辑注《宋元小说家话本集》齐鲁书社2000年2月1版
    崔乐泉著《忘忧清乐——古代游艺文化》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1版
    崔乐泉编著《图说中国古代百戏杂技》世界图书出版社2007年2月1版1印
    陈多叶长海选注《中国历代剧论选注》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7月1版1印
    陈琪张小平章望南著《徽州古戏台》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年9月1版1印
    陈志华文李玉祥摄影《楠溪江中游古村落》三联书店1999年10月1版2000年9月3印
    丁汝芹著《清代内廷演戏史话》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9月1版1印
    杜广沛收藏娄悦撰文《旧京老戏单》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2月1版1印
    东南大学建筑系婺源博物馆编著《徽州古建筑丛书豸峰》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1版1印
    冯俊杰著《戏剧与考古》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1月1版
    冯俊杰著《山西神庙剧场考》中华书局2006年12月1版1印
    冯骥才主编《古风老戏台》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12月1版1印
    傅晓航周华斌主编《场上案头一大家》知识出版社2000年8月1版1印
    傅伯星著《三乐篇》
    高崎华著《中国戏台》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1月1版
    郭冸溪著《中国民间游戏与竞技》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1月1版1印
    桂国强主编《上海城隍庙大观》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1版1印
    郭伟廷著《元杂剧的插科打诨艺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1月1版1印
    郭绍虞辑《宋诗话辑佚》中华书局1980年9月1版1印
    桂弟子译注《宣和书谱》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1版1印
    何薳(宋)撰《春渚记闻》中华书局1983年1月1版1997年12月2印
    何忠礼徐吉军著《南宋史稿》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4月1版1印
    黄华节著《中国古今民间百戏》台湾商务印书馆民国61年4月3版
    胡介中等编著《北京古建筑地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1版
    黄维若著《宋元明三代中国北方农村庙宇舞台的沿革》共四篇发表于《中华戏曲》
    洪迈(宋)著《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11月1版1印
    李百进编著《唐风建筑营造》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10月1版
    李畅著《清代以来的北京剧场》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9月1版1印
    李诫著《李明仲营造法式》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12月1版1印
    李乾朗著《穿墙透壁——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2009年10月1版一印
    李家瑞编《北平俗曲略》中国曲艺出版社1988年9月1版1印
    李秋香主编陈志华撰文《宗祠》三联书店2006年9月1版1印
    廖奔著《东西方戏剧的对峙与解构》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6月1版1印
    廖奔著《中国古代剧场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5月1版1印
    廖奔刘彦君著《中国戏曲发展史》共四册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1版1印
    林源编著《古建筑测绘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1月1版2006年10月5印
    刘大可编著《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6月1版2009年2月15印
    刘肃(唐)撰《大唐新语》中华书局1984年6月1版1997年12月3印
    梁思成著《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3月9次印刷
    梁思成主编《中国建筑艺术图集》上、下册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11月3次印刷
    梁思成著《梁思成全集【第七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4月1版2004年9月2印
    梁思成著《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图解》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1版1印
    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年6月2版2003年4月15印
    罗德胤著《中国古戏台建筑》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10月1版
    陆游(宋)撰《老学庵笔记》中华书局1979年11月1版1997年12月2印
    马炳坚编著《北京四合院建筑》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1版2008年1月5次印
    孟元老(宋)等著《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1月1版
    潘谷西何建中著《〈营造法式〉解读》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1版2007年11月3次印
    祁英涛著《怎样鉴定古建筑》文物出版社1981年6月1版1986年8月3印
    乔忠延著《山西古戏台——豪华落尽见真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1版1印
    齐如山著《齐如山回忆录》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1版1印
    齐如山著《梅兰芳游美记》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1版1印
    任重陈仪著《魏晋南北朝城市管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2月1版1印
    沈夑元著《周贻白小说戏曲论集》齐鲁书社1986年11月1版
    孙民纪著《优伶考述》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10月1版
    上海书画出版社编《清明上河》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年5月1版2008年12月3次印刷
    隋树森编《元曲选外编》共三册中华书局1980年3月1版3次印刷
    苏轼(宋)撰《东坡志林》中华书局1981年9月1版1997年12月2印
    《上栋下宇——历史建筑测绘五校联展》本书编委会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1版1印
    苏国荣著《戏曲美学》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1月1版1印
    施耐庵罗贯中著《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10月1版1995年11月7印
    陶宗仪(元)撰《南村辍耕录》中华书局1959年2月1版1997年11月3印
    王国维著《宋元戏曲史》岳麓书社1998年8月1版1印
    王贵祥等著《中国古代建筑基址规模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6月1版1印
    王季思主编《全元戏曲》共十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2月1版
    王謇撰《宋平江城坊考》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8月1版1印
    王宁著《宋元乐妓与戏剧》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年1月1版
    王其钧著《中国传统建筑屋顶》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年3月1版1印
    王其亨主编《古建筑测绘》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11月1版2007年8月2印
    王效清主编《中国古建筑术语词典》文物出版社2007年5月1版1印
    王世仁主编《宣南鸿雪图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8月1版2002年9月2印
    王卫民编《吴梅戏曲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5月1版1印
    王正强主编《秦腔词典》敦煌文艺书版社1995年10月1版1印
    午荣(明)汇编易金木译注《鲁班经》华文出版社2007年9月1印
    吴晟著《瓦舍文化与宋元戏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1版1印
    吴理人绘画林之撰文《钱塘里巷风情》2002年10月1版1印
    文化部文物保护科研所主编《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年8月1版2005年6月10次印刷
    温州市文化局编《南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书局2001年5月1版1印
    肖旻著《唐宋古建筑尺度规律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1版1印
    项永丹主编劳志鹏编著《武林街巷志》上、下两册杭州出版社2008年12月1版1印
    薛林平著《中国传统剧场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5月1版1印
    薛林平王季卿著《山西传统戏场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7月1版1印
    薛景石(元)著郑巨欣注释《梓人遗制图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1月1版1印
    谢涌涛高军著《绍兴古戏台》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5月1版1印
    徐培良应可军著《宁海古戏台》中华书局2007年11月1版1印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中国古典文学出版社1954年11月1版1印
    杨衒之(魏)撰周祖谟校释《洛阳伽蓝记校释》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4月1版1印
    叶长海著《中国戏剧学史稿》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10月1版1印
    叶长海著《曲学与戏剧学》学林出版社1999年11月1版1印
    叶绍翁(宋)撰《四朝见闻录》中华书局1989年2月1版1997年12月2印
    尹均科选编《侯仁之讲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年9月1版1印
    岳仁译注《宣和画谱》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1版1印
    臧晋叔编《元曲选》共四册中华书局1996年2月6次印刷
    赵倩公伟於飞编著《图说北京四合院》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年12月1版1印
    张道一郭廉夫主编《古代建筑雕刻纹饰戏文人物》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8月1版1印
    赵英勉主编《戏曲舞台设计》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9月1版1印
    赵彦衛(宋)撰《云丽漫钞》中华书局1996年8月1版1印
    张连编著《中国戏曲舞台美术史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9月1版1印
    张连著《中国戏曲舞美概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11月1版1印
    张劲著《两宋开封临安皇城宫苑研究》齐鲁书社2008年6月1版1印
    张驭寰著《中国古建筑分类图说》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6月1版1印
    周贻白著《中国戏剧史中国剧场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1版1印
    周华斌著《京都古戏楼》海洋出版社1998年5月2版
    周华斌朱联群主编《中国剧场史论(上、下卷)》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1月1版2003年5月1印
    周华斌著《中国戏剧史新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1月1版1印
    周华斌著《中国戏剧史论考》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年2月1版1印
    朱联群周华斌编《中国剧场史资料总目》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10月1版2003
    政协乐平市委员会编《中国乐平古戏台》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1版1印
    周宝珠著《〈清明上河图〉与清明上河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1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年8月1版1985年3月2印年1月1印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浙江民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5月2版2印
    周密(宋)撰《齐东野语》中华书局1983年11月1版1997年12月2印
    周密(宋)撰《癸辛杂识》中华书局1988年1月1版1997年12月2印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