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遗产记录规范化初探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建筑遗产记录是对建筑遗产的构成、现状以及使用情况等信息的采集、分析、研究和评估。这项工作是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宣传和公众教育的基石,其规范化建设在建筑遗产各项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和巨大的现实价值。不仅国际宪章和文件对建筑遗产记录的有效管理、采集规范、及时公开的重要性反复强调,欧美遗产保护先进国家更是将其作为政府的重要任务不遗余力地加以建设,形成了殊途同归的记录执行和管理机制。而中国则在记录工作规范化的建设上刚刚起步,尚未达到《北京文件》“记录充足、确保质量、及时更新、公共查询”的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从建构管理技术体系和讨论实践操作问题两个层面对记录的规范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其一,在调查国内现状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在中国建筑遗产记录规范化建设中不仅要澄清管理与技术人员对于遗产记录的各种模糊认识,建立责权明确、利用高效的管理体系,更应构筑涵盖基本准则、实践指南、技术规范三级层次的技术体系。
     其二,对于遗产记录这样一个复杂的操作系统,建立评估框架、规范操作行为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本文第三章在较为详细地评析营造学社的田野调查方法的基础上,尝试为常态下集中测绘记录活动分级分类,就操作过程中的基础性问题进行初步分析。第四章则在论证了设计者不能常驻工地是保护工程记录缺失的主要原因后,从可操作的角度提出现阶段工程现场记录的技术策略和实施方法,编制适合施工人员使用的操作手册,以期初步解决当前工程记录的瓶颈问题,并就工程报告编撰的体例、内容进行了论述,提出今后管理与技术发展的方向。
Architectural heritage documentation is such a work that information on composing, conditions and uses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s are collected, analyzed, studied and evaluated. As this work is one of the basic tasks in architectural heritages' conservation, research, drumbeating and public education, its standardization system is of strategic importance and realistic value in this field. Not only have significance of effective managements, canonical techniques and timely opening of documentations been emphasized in international charters and documents in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again and again, but also many advanced countries in Europe and America have been trying their best to build up administrant and technical system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documentation as important responsibilities of their governments by using different ways. Nevertheless,this work just begins in China and has not reached the demands which are abundant recordings, good qualities, ceaseless update and full opening in the Beijing Document on the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Historic Buildings in East Asia . According to this status, the author discusses questions of standardization on recordings in two levels, one is administrant and technical system of documentations, the other is practical operation way on recordings.
     Firstly, based on investigation on domestic status quo and experiences abroad, this paper indicates that all kinds of ambiguous understanding on documentation should be clarified in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and suggests that standardization system of architectural heritage documentation in China should include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ought to be explicit between responsibility and authority, and effective in utilization, as well as technical system of three levels: basic principles, practice guides and technical standards.
     Secondly, for this complex practical system, it is very pivotal to build up the frame of evaluation and to regulate actions of practice. In the third chapter, based on analysis on the ways of architectural investigation implemented by the Society for the Research in Chinese Architecture, the author attempts to classify for measured survey and recordings in normal estate and analyzes primarily representative problems in the operation courses. In the fourth chapter, after demonstrating that the reasons of recording imperfection is designer's absence in the conservation projects, the author brings forward technical strategies and practical methods on spot recordings in the projects and compiles an operational handbook which is fit for construction personnel in order to solve elementarily bottle-neck problem in current conservation projects. Meanwhile, frames and contents on work reports are dissertated and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managements and techniques are put forward.
引文
1徐苹芳等专家建议督促古建筑等遗存调查修缮报告的编写出版,中国文物报,2007年4月18日
    2张十庆,日本之建筑史研究概观,建筑师,64:45
    3罗哲文,全国文物建筑保护维修理论研讨会发言,文物工作, 1993,1:20
    4 English Heritage, Understanding Historic Buildings: a Guide to Good Recording Practice.Swindon:English Heritage,2006,p2
    5 ICOMOS, Guide to Recording Historic Buildings, London: Butterworth Architecture,1990,p1
    6世界遗产委员会,关于真实性的奈良文件,1994年,第9条。文中论述:信息源包括所有使了解、认识文化遗产的性质、特点、意义和历史成为可能的实物、文字、口头和形象资料;包括形式与设计、材料与物质、使用与功能、传统与技术、位置与环境、精神与感受以及其它内在的、外部的因素。
    7世界遗产委员会,关于真实性的奈良文件,1994
    8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00,第2条
    9同上,第6条
    10《历史建筑测绘五校联展》编委会,上栋下宇---历史建筑测会五校联展,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序
    11雅典宪章,第一届国际历史纪念物建筑史与技师会议,雅典,1931
    12威尼斯宪章,又称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威尼斯,1964
    13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古迹遗址国际理事会第十二届大会,墨西哥,1999
    14关于真实性的奈良文献,世界遗产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奈良,1994
    15西安宣言——关于古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区域周边环境的保护,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西安,2005
    16北京文件——关于东亚地区文物建筑保护与修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召开的东亚地区文物建筑保护理念与实践国际研讨会,北京,2007年
    2王其亨,吴葱,白成军编著,古建筑测绘,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5
    3英国的行政区划分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部分,各行政区划有自己的议会,议会及其行政机构全面负责地方事务,其建筑遗产的管理也有各自的政策。行政区划中英格兰最大,共43个郡,遗产也最为丰富,因此选择英格兰作为分析的对象。
    4数据来源:朱晓明,当代英国建筑遗产保护,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33
    5 Parliament of UK.Ancient Monuments and Archaeological Areas Act 1979,1979,http://www.historic-scotland.gov.uk/ancient_monuments_and_archaeological_areas_act_1979.pdf Parliament of UK.Planning (Listed Buildings and Conservation Areas) Act 1990,1990, http://www.opsi.gov.uk/ACTS/acts1990/Ukpga_19900009_en_1.htm
    
    6同上
    7邓玉宁,当前中国建筑遗产记录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8.12
    8《城镇与乡村规划法案》是英国政府为了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平衡而编制的土地使用规划体系,1947
    9 DOE/DNH.Planning Policy Guidance Note 15:Planning and the Historic Environment,1994,http://www.communities.gov.uk/index.asp?id=1144041
    10批准标准参见《规划政策指导条例15:规划和历史环境》(Planning Policy Guidance Note 15: Planning and Historic Environment)和《国家遗产法1983》(Historic Buildings Council for England 1983)
    11 RCHME. Recording England's past: A Review of National and Local Sites and Monuments Records in England, London: RCHME,1993
    14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7
    15 National Park Service.Recording Historic Structures and Sites for the Historic American Engineering Record,1985,http://www.cr.nps.gov/habshaer/haer/nutsbolts.htm#guide
    
    16参见邓玉宁,当前中国建筑遗产记录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8.14
    17贝弗莉·阿尔伯特著,英若聪摘译,重要建筑及遗址的文物保护档案问题,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5, 1:95
    18 HABS官方网站上详细公示了招聘职位、薪水和该年的测绘计划。http://www.cr.nps.gov/habs
    19参见http://memory.loc.gov/ammem/about/index.html
    20贝弗莉·阿尔伯特著,英若聪摘译,重要建筑及遗址的文物保护档案问题,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5,1:96
    21 Robert Pickard(ed.),Policy and Law in Heritage and Conversation, Spon Press,2001,p190~192
    22顾军苑利,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1
    23同上
    24以下法律规定内容来源于国家文物局法制处编制的《外国保护文化遗产法律文件选编》,紫禁城出版社,1995.36~94
    
    25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国外部分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介绍,内部资料,2008.76
    26 1975年,意大利保护国家考古、艺术和历史财产措施,(第71号)的第31条规定。
    27国家文物局法制处,外国保护文化遗产法律文件选编,紫禁城出版社,1995.86
    28同上.86~87,原文为“18名大学教授,其中8名从事考古学、历史艺术和建筑学专业,5名从事历史专业,5名从事文学和图书馆学专业。18名行政机关的科技人员的代表。”
    29参见意大利1939年(第1497号)法律规定
    30顾军苑利,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4
    31刘曙光,意大利文化遗产的登录编目与信息化管理,http://www.ggoto.com/haye/2007/195685.html,2009.6.23
    32 The Central Institute for Catalogue and Documentation (ICCD) http://www.euromedheritage.net/en/rmsu/about/iccd1.htm 2008.3.10
    33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国外部分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介绍,,内部资料,2008.77
    34数据来源:The Central Institute for Catalogue and Documentation (ICCD) http://www.euromedheritage.net/en/rmsu/about/iccd1.htm,2008.3.10
    35刘曙光,意大利文化遗产的登录编目与信息化管理, http://www.ggoto.com/haye/2007/195685.html,2009.6.23
    36同上
    37数据来源: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34~140
    38 Robert Pickard(ed.),Policy and Law in Heritage and Conversation, Spon Press,2001,p83~95
    
    43 Robert Pickard(ed.),Policy and Law in Heritage and Conversation, Spon Press,2001,p90
    44 Robert Pickard(ed.),Policy and Law in Heritage and Conversation, Spon Press,2001,p87~93
    45数据来源:王军,日本文化财的保护,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3
    46数据参见日本文化厅网站http://www.bunka.go.jp/new_fr5.html
    47数据来源于日本建筑学会副会长中川武先生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演讲,2009年4月7日
    48资料来源:王军,日本文化财的保护,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7.38
    52王军,日本文化财的保护,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7.85
    53参见日本文化厅网站http://www.bunka.go.jp/bunkazai/houkoku/index.html http://www.bunka.go.jp/bunkazai/hojo/hojokin.html;
    54详见本文第四章的日本保护工程的记录介绍
    55张十庆日本建筑史研究概观,建筑师,64:45
    56顾军苑利,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33
    57 2008年的文化财分科会由上智大学校长、京都桔大学校长、国立新美术馆馆长、神奈川大学教授、东京国际大学教授五人组成。信息来源:http://www.bunka.go.jp/bunkashingikai/about/meibo.html
    58表中未经注明的法国、意大利、英国的教育与培训内容均取自policy and law in heritage conservation相关章节,Robert Pickard,Spon press, New York 2001
    59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国外部分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介绍(内部资料),2008.112
    60高辉,罗马第三建筑大学的课程设置,来源传统建筑文化氛围中的建筑教育——意大利建筑教育特色,建筑学报,2000,2:42
    62文化部外联局,《法国鼓励民间组织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作用》,《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工作会议参考资料》(三),2003.64
    63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网站, http://www.cca.gov.tw,
    64王军,日本文化财的保护,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7.43
    65顾军苑利,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68
    1温玉清,20世纪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历史、观念与方法——中国建筑史学史初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论文,2006.23
    2恩斯特·鲍希曼1911年在柏林出版的著作,是以浙江定海普陀山为题材的考察报告。
    3恩斯特·鲍希曼1925年在柏林出版的著作,是两卷中国建筑的图集,建筑部分为20项,其中有全景有细部,资料十分丰富。
    4沈虹译,寻访1906~1909:西人眼中的晚清建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003~004
    5 The walls and gates of Peking : researches and impressions by Osvald Sirén,1924由伦敦John Lane出版社出版。
    6参见西域文化网, http://www.xiyuren.com/forum/view_390.html,2008.6
    7伊东忠太著,陈清泉补译,中国建筑史,商务印书馆,1998.7~8
    
    8徐苏斌,日本对中国城市与建筑的研究,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4~60
    9同上.226~229
    15北平研究院,行政院新闻局印行,内部资料(国家图书馆藏),中华民国三十七年二月,1~2
    16同上注
    17温玉清、王其亨,中国营造学社成就与历史贡献述评,建筑创作,2007,6:127
    18对于实物考察,朱启钤早有相关认识和行为,如1929年11月10日为学社成立资金资助之事致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函(《社事纪要》,《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1卷第1册,1930年7月)中所述:“然个人旅行中之踏查辽金遗
    27傅熹年,一次记录和保存明清紫禁城宫殿资料的重要活动,载自马国馨主编,北京中轴线建筑实测图典,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
    28郭湖生,中国古建筑的调查与研究,原载山西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编,中国古建筑学术讲座文集,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年
    29《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第十一条:“一切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窟寺、石刻、雕塑等(包括建筑物的附属物),……上述文物保护单位需要拆除的时候,必须报经原公布机关批准,并且要在拆除以前作好全部实测、摄影、文字记录等工作。”
    30文化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暂行办法,1963
    31文化部.革命纪念建筑、历史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寺修缮暂行管理办法,1963
    33如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从1992年起开始使用计算机绘制建筑遗产测绘图,1996年在正式图纸绘制阶段已全面使用CAD图纸。
    34王其亨,吴葱,白成军,古建筑测绘,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6
    
    35同上,9
    36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437
    37罗哲文.中国古代建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465
    41来源:国家文物局发布《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年。http://kj.sach.gov.cn/law_detail.asp?t_id=236
    42参见《营造学社汇刊》第三卷、第四卷社事纪要
    43杨文概,紫禁城建筑档案简述,紫禁城建筑研究与保护:故宫博物院建院70周年回顾,紫禁城出版社,1995.317
    44同上.320~321
    45故宫修复测绘先行,中国测绘报,2006-05-30.
    
    46参见中国文物研究院藏与故宫相关的修缮工程图纸
    47参见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12/21/content_2363920.htm,2008.7.20
    48王林,中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比较,城市规划,2000,8:50
    49 Dallas,R.(ed). Measured Survey and Building Recording for Historic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Guide for practitioners 4, Edinburgh:Historic Scotland,2003.150
    
    50参见陈明达,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技术(战国至北宋),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2
    51傅熹年,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08
    
    53 http://www.hudong.com/wiki/%E7%BD%91%E7%BB%9C%E5%9E%8B%E7%BB%84%E7%BB%87%E7%BB%93%E6%9E%84。
    54李东进、秦勇主编,管理学原理,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172
    57同上.173
    58文化部官方网站,http://www.ccnt.gov.cn/whb/zyze/index.htm
    59国家文物局官方网站,http://www.sach.gov.cn/tabid/72/InfoID/34/frtid/127/Default.aspx
    60以上内容来源国家文物局官方网站,http://www.sach.gov.cn/tabid/72/InfoID/35/frtid/127/Default.aspx
    64 English Heritage, Understanding Historic Buildings: a Guide to Good Recording Practice.Swindon:English Heritage,2006.p1
    73张荣、刘畅、臧春雨,东大殿实测数据解读,故宫博物院院刊,2007,2: 50~51
    74王其亨、吴葱、白成军,古建筑测绘,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52
    75 ICOMOS. Guide to Recording Historic Buildings, London:Butterworth Architecture,1990.p42
    
    1按有限的几次观测的偶然误差求得的标准差称为中误差。中误差比值越小,精度越大。
    2相对误差是测量的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约定〕真值之比,再乘以100所得的数值,以百分数表示。
    3王其亨,吴葱,白成军著,古建筑测绘,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52
    5罗哲文,中国古代建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30~331
    
    7罗哲文,中国古代建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28-331
    8林源,古建筑测绘学,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5
    13朱启钤,中国营造学社缘起,营造学社汇刊1-1:1
    14朱启钤,中国营造学社开会演词,营造学社汇刊1-1;4
    15同上
    16林洙,建筑师梁思成,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7.23
    17林洙,叩开鲁班的大门—中国营造学社史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90
    18陈明达,关于营造法式的研究,建筑史论文集,11,1999.51
    19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9
    20梁思成,梁思成文集四,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5
    21林洙,叩开鲁班的大门—中国营造学社史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95~96
    22梁思成,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士殿,营造学社汇刊3-4,1
    23梁思成,正定调查纪略,营造学社汇刊4-2,纪游
    24同上
    25同上
    26林洙,叩开鲁班的大门—中国营造学社史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10
    27刘敦桢,中国木结构建筑造型略述,刘敦桢文集六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27
    28梁思成,正定调查纪略,营造学社汇刊4-2:18
    29陈明达著,王其亨、殷力欣增编,蓟县独乐寺,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4
    
    30梁思成,正定调查纪略,营造学社汇刊4-2:2
    31梁思成,刘敦桢著,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营造学社汇刊4-3、4:5
    
    32同上
    33刘敦桢,河北西部古建筑调查记,营造学社汇刊5-4
    34梁思成,曲阜孔庙之建筑及其修葺计划,营造学社会刊6-1:1~3
    
    35梁思成、刘敦桢,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营造学社汇刊4-3、4:6
    36梁思成,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士殿,营造学社汇刊3-4:24
    37梁思成、刘敦桢著,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营造学社汇刊4-3、4:4~5
    38同上
    39梁思成、刘敦桢,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营造学社汇刊4-3、4:26~27
    40梁思成著,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士殿,营造学社汇刊3-4:38~39
    41梁思成、刘敦桢著,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营造学社汇刊4-3、4:17
    42梁思成,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士殿,营造学社汇刊3-4:21
    43同上:23
    44同上:24
    45梁思成,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营造学社汇刊3-2:29
    46同上:53,39
    47梁思成,记五台山佛光寺建筑,营造学社汇刊7-2
    48梁思成、刘敦桢著,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营造学社汇刊4-3、4:113
    49梁思成,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营造学社汇刊3-2:78~79
    50梁思成、刘敦桢著,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营造学社汇刊4-3、4:52
    51梁思成、刘敦桢著,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营造学社汇刊4-3、4:73
    52梁思成,记五台山佛光寺建筑,营造学社汇刊7-2:53
    54也有例外,如以结构分析为主的《开封之铁塔》(汇刊3-4);更具散文特质的《平郊建筑杂录》(汇刊3-4)等以及全文一体的《明长陵》(汇刊4-2)。
    55梁思成,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营造学社汇刊3-2:绪言
    
    56梁思成,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士殿,营造学社汇刊3-4:纪行
    57梁思成,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营造学社汇刊4-3、4:纪行
    58梁思成著,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士殿,营造学社汇刊3-4:6~8
    59梁思成著,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营造学社汇刊7-1:12
    60梁思成著,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士殿,营造学社汇刊3-4:8~9
    61崔勇,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217
    62王贵祥,建筑历史研究方法论问题刍议,建筑史论文集(14),2001.223
    63温玉清,20世纪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历史、观念与方法——中国建筑史学史初探,天津大学博士论文,2007.47
    64祁英涛,怎样鉴定古建筑,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序
    65徐苏斌,日本对中国城市与建筑的研究,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55-57
    66梁思成,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营造学社汇刊3-2:7
    67梁思成,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士殿,营造学社汇刊3-4:20
    
    68梁思成,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士殿,营造学社汇刊3-4.32:41~42
    69梁思成,由天宁寺谈到建筑年代之鉴定问题,营造学社汇刊5-4:150
    70同上,第145页
    
    71傅熹年,傅熹年建筑史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438
    72梁思成,由天宁寺谈到建筑年代之鉴定问题,营造学社汇刊5-4:138
    73梁思成,由天宁寺谈到建筑年代之鉴定问题,营造学社汇刊5-4:138
    74梁思成,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营造学社汇刊3-2:32
    75梁思成,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士殿,营造学社汇刊3-4:18~19
    76王贵祥,建筑历史研究方法论问题刍议,建筑史论文集,2001, 14:221-222
    77梁思成,由天宁寺谈到建筑年代之鉴定问题,营造学社汇刊5-4:146
    78梁思成,由天宁寺谈到建筑年代之鉴定问题,营造学社汇刊5-4:149
    79梁思成,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营造学社汇刊3-2:46
    80王贵祥,建筑历史研究方法论问题刍议,建筑史论文集,2001,14: 225~226
    81刘敦桢,明长陵,营造学社汇刊4-2:57~58
    
    82梁思成,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营造学社汇刊3-2:33
    83梁思成、刘敦桢,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营造学社汇刊4-3.4:36
    84陈明达,陈明达古建筑与雕塑史论,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178
    85林洙,叩开鲁班的大门—中国营造学社史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86梁思成,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士殿,营造学社汇刊3-4:5
    87梁思成,记五台山佛光寺建筑,营造学社汇刊7-2:14
    88梁思成,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士殿,营造学社汇刊3-4:23
    89同上:24
    90同上:17
    91王其亨、吴葱、白成军著,古建筑测绘,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52
    92陈明达,陈明达古建筑与雕塑史论,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178~179
    93邓玉宁,当前中国建筑遗产记录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7.48
    94罗哲文主编,中国古代建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30
    95周克勤等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北京测绘, 2007, 01:43
    96沈阳,木结构勘查技术预研究报告,前言,未刊稿
    97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165-92),第3.1.3条
    98林源,古建筑测绘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5
    99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6
    100白成军,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研究,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7.78
    101张荣、刘畅、臧春雨,佛光寺东大殿实测数据解读,故宫博物院院刊, 2007,02:50-51
    
    107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96~99
    108清代各部院则例——工程做法(雍正朝),香港蝠池书院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109李浈编著,中国传统建筑形制与工艺,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110白成军,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研究,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7.75
    111宁津生,王正涛,测绘学科发展综述,测绘科学,2006,02:31
    112白成军,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研究,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7.69
    113罗哲文,中国古代建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89
    114同上
    115同上
    116中国文物研究所编,祁英涛古建论文集,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176
    117杨新,蓟县独乐寺,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24
    118罗哲文,中国古代建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91
    119杨新,蓟县独乐寺,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24
    120杨新,蓟县独乐寺,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24
    
    121林源,古建筑测绘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5
    122罗哲文,中国古代建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28
    123金奉建(韩),实测调查方法,韩国文化厅调查指导内部资料, 678
    124【韩】文化财厅,社稷坛正门实测调查报告,韩国文化财厅出品,1997年
    
    125李连友、王晓林主编,统计学原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89
    126同上,
    129 National Park Service, HABS/HAER Guidelines: HABS Historical Reports,2003.4-5
    1王贞富,第二级古迹台中火车站整备修复工程施工记录及工程报告书,台中:台中市文化局,2006.2-1
    2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00年,第28条
    3文化部,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2003年,第五条
    4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00年,第2条
    
    5木村勉,金出ミチル著,修復―まちの歴史ある建物を活かす技術,理工学社,东京,2001.62
    6参见《关于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若干重要问题的阐述》,6-2-3
    7晋鸿逵,序,西安长乐城楼修缮工程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4
    8日本建筑协会副会长,早稻田大学教授中川武先生提供的数据。座谈日期,2009年4月6日下午,天津大学建筑学院200室。参加人:吴葱教授、徐苏斌教授、青木信夫教授、温玉清博士等。
    9村上讱一,日本的民家重要文化财修理报告书集成,东洋书林,2000.4
    10法隆寺国宝保存委员会编撰发行的修理工事报告书包括《国宝建造物法隆寺国宝保存工事报告书,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东院礼堂及东院钟楼》(昭和12年);《第四册》;《第五册》;《第六册大讲堂·本文·附图》(昭和16年);《第七册东院南门及四脚门》(昭和17年);《第八册东院舍利殿及绘殿并传法堂》(昭和18年);《第九册》;《第十册》;《第11册》;《第2册圣灵院》(昭和30年);《第13册五重塔》(昭和30年);《第14册》。
    11木村勉,近代建筑解体新书,中央公论美术,1994.126
    
    12木村勉、金出ミチル著,黄士娟译,修复——活化社区历史建筑之技术,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2006.93
    13木村勉、金出ミチル著,黄士娟译,修复——活化社区历史建筑之技术,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2006.152
    14文化庁文化财部,文化财?す叵捣罴氦绀Δ护ぃ?006年
    24实绩报告书的内容:(1)补助事业及文化财名称(2)补助事业之实施期间(3)补助事业的实施办法(4)补助事业的交付决定额及其精算额(5)附加资料:经费收支、实施式样书、实施计划图、经过及证明成果的文件和照片资料等,参见日本文化厅文化财部建造物课编写的《文化财建造物保存修理补助事业实务手册》,2004年颁布。
    25参见黄玉雨,台湾古迹修复施工记录之研究,中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2-11
    26村上讱一,日本的民家重要文化财修理报告书集成,东洋书林,2000.5
    27村上訒一编,日本民间重要文化财修理报告书集成,东洋书林,全本共10册62个民家建筑。
    28国宝、重要文化财大全,东京,每日新闻社1998~2000年陆续出版21册,涉及书画、雕刻、建筑以及器物等内容。
    29三浦定幸,日本古城建筑图典,台湾商周出版社,2008
    30天沼俊一,日本建筑史图录,东京堂出版,1997
    31木村勉,金出ミチル着,修复―まちの歴史ある建物を活かす技术,东京:理工学社,2001.145
    32村上讱一,日本的民家重要文化财修理报告书集成,东洋书林,2000.6
    33木村勉,金出ミチル著,修復―まちの歴史ある建物を活かす技術,东京:理工学社,2001.26
    34 Japanese Government Team for Safeguarding Angkor, Report on the R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work the Prasat Suor Prat Tower, , Tokyo, 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center,2005.p13
    
    36木村勉,金出ミチル著,修復―まちの歴史ある建物を活かす技術,东京:理工学社,2001.83
    37同上.96
    
    38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研究所都市计画室,彭湖天后宫修复工程工作报告书暨修复研究,彭湖县政府,1986.9
    39中原大学建筑研究所,古迹管理三办法草案报告书,内政部委托,2000.5~6,48
    
    40黄玉雨,台湾古迹修复施工记录之研究,中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2-18~2-19
    41中国台湾地区内政部,古迹修复工程采购办法,2001年
    42赵文杰,古迹修复工程行政程序之探讨,“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1994.121
    43中国台湾地区内政部,古迹修复工程采购办法,民国91年12月16日修正,第3条
    44漳化县政府,鹿港龙山寺修复工程施工记录工程设计及工作报告书,民国七十九年.16
    
    45万俐,台湾古建筑维修的原则与技术,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2,11:62
    46古迹修复工程采购办法,中国台湾地区内政部,民国91年12月16日修正,第7条
    47文化资产保存法,中国台湾地区内政部,民国94年02月05日修正
    48财团法人成大研究发展基金会,国定古迹原台南州厅修复与再利用工程工作报告书,2003.1
    
    55梁思成,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营造学社汇刊3-2:89~90
    56梁思成,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营造学社汇刊3-2绪言
    57王其亨老师2007年中国文物保护培训班上的讲话。
    58梁思成,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营造学社汇刊3-2:90
    59营造学社汇刊,第五卷第四期,本社纪事,其余信息在第六卷第三期、第四期本社纪事中也有相关内容。说明1935年至1938年间营造学社参与旧都文整会的修缮工程的事实。
    60梁思成,梁思成文集四,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308
    61陈天成,文整会修缮个案研究,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8.19
    62北平市工务局关于订购测量仪器给市政府的呈和检送礼和洋行承办水平仪等的合同及请拨付款项与文物整理实施事务处的往来函等,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17-1-811
    63中国文物研究所,中国文物研究所70年,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207
    64事务处委托工务局代办工程报销办法,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17-1-1138-3
    65同上
    66齐康记述,杨廷宝谈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68
    67北平市政府陶履谦专员关于旧都文物整理计划实施之意见和工务局数月代办文物整理情况的呈及市政府代的指令,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号J17-1-1075
    68单士元,明代营造史料,中国营造学社汇刊5-3:135
    69图纸现藏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70余鸣谦,向百分跃进,历史建筑,1958,1-2:25
    71俞同奎(1876-1962年),化学教育家,中国化学教育的开拓者,并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修整事业做出突出的贡献。英国利物浦大学攻读化学,并获得硕士学位。1910年,俞同奎回国后到京师大学堂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俞同奎任文化部北京文物管理委员会秘书。1956年改任文化部古代建筑修整所所长,从事文物古迹的维修与保护工作。
    72俞同奎,略谈我国古建筑的保存问题,文物参考资料,1952,12:59
    73李全庆,在参加正定隆兴寺慈氏阁修复工程中的几点体会,历史建筑,1958,1-2:87
    74图纸现藏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图纸编号703625~703720。
    75金荣、王仲杰、李惠岩座谈,山西芮城县永乐宫彩画及临摹工作,历史建筑,1959,1:63~64
    76陆鸿年,摹绘永乐宫元代壁画的一些体会,文物,1963,08.47
    77原文为:“据柴老讲,当年他用手中的相机至少拍摄了五万张永乐宫的照片。这些记录着建筑和壁画原样的照片,大多在后来的复原重建过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参考作用。十分可惜的是,这批浸注了多年心血的资料在“文革”中散失殆尽。”神宫搬迁记,HTTP://www.cctv.com/program/chongfang/topic/history/c16693/02/
    
    78罗哲文,中国古代建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573~574
    79祁英涛,中国古代建筑的保护与维修,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349
    80郭万祥,清孝陵大碑楼,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前言
    81杨新,蓟县独乐寺,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年,序二
    82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函——配合建设工程进行保存古迹古物计划草案,文物参考资料,1951,10:3~4
    83《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第十一条:“一切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纪念建筑物,古建筑、石窟寺、石刻、雕塑等(包括建筑物的附属物),……上述文物保护单位需要拆除的时候,必须报经原公布机关批准,并且要在拆除以前作好全部实测、摄影、文字记录等工作。”
    84文化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管理暂行办法,1963
    85文化部.革命纪念建筑、历史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寺修缮暂行管理办法,1963
    86 1986年,《纪念建筑、古建筑、石窟寺等修缮工程管理办法》,第七条,第八条
    
    89陈明达,古建筑修理中的几个问题,文物参考资料,1953,10:80
    90祁英涛,古建筑、古园林研究工作浅议,古建园林技术,1983,1:7,63
    91该报告载于《中国营造学社会刊》第三卷第四期
    92该报告载于《营造学社会刊》第六卷第一期
    93张德勤,在全国文物建筑保护维修理论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文物工作,1993,1:1~2
    94张柏在全国文物建筑保护维修理论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文物工作,1993,1:3
    95罗哲文,回顾与展望,文物工作,1993,1:8
    
    96同上.16
    97同上.35
    98国家文物局,不可移动文物保护30年,http://www.sach.gov.cn/tabid/787/InfoID/16017
    99国家文物局,不可移动文物保护30年,http://www.sach.gov.cn/tabid/787/InfoID/16017/Default.aspx?
    100木村勉、金出ミチル著,黄士娟译,修复——活化社区历史建筑之技术,台北: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出版,2006.26
    101柴泽俊等编著,太原晋祠圣母殿修缮工程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序
    108黄玉雨,台湾古迹修复施工记录之研究,中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4-18
    
    110木村勉,金出ミチル著,修復―まちの歴史ある建物を活かす技術,东京:理工学社,2001.83
    111杨新蓟县独乐寺,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年,后记
    
    113梁思成,中国建筑与中国建筑师,文物参考资料,1953,10:66
    114杜仙洲,一桩值得回忆的往事,中国文物研究所70年,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289
    115姜怀英,刘占俊,青海塔尔寺修缮工程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14
    
    116李诫【宋】,自序,剳子,营造法式,北京:中国书店,2008.16~17
    117朱启钤,重刊营造法式后序,营造法式,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18朱启钤,营造学社的缘起,营造学社汇刊1-1
    119齐康记述,杨廷宝谈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65~68
    120马炳坚,努力搞好古建筑硬科学研究,古建园林技术,1999,4:25~27
    
    121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133
    122梁思成,曲阜孔庙之建筑及其修葺计划,营造学社汇刊6-1:2
    123余鸣谦漫忆文整会,中国文物研究所70年,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288
    124同上.288
    125罗哲文,罗哲文古建筑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309~310
    126世界上最早的照片,1827年夏法国陆军退役军官尼瑟佛尔·尼埃普斯,拍摄了一张楼顶上有一个鸽子窝的照片。
    1丁涛主编,行政管理学,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176
    4祁英涛,中国古代建筑的保护与维修,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7
    7祁英涛,中国古代建筑的保护与维修,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350~351
    1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规范编制组,古建筑木结构的荷载,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4,1: 8~9
    2描述参见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石质文物保护工程勘察技术规范研究课题组的《石质文物保护工程勘察技术规范研究的工作报告》,2004年
    3描述参见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木质文物保护工程勘察技术规范研究课题组的《木质文物保护工程勘察技术规范研究的工作报告》,2007年
    1木村勉,金出ミチル著,黄士娟、孙悦译,修復―活化社区历史建筑之技术,“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2006.152~153
    4祁英涛,中国古代建筑的保护与维修,北京:文物出版社, 1986.16
    5杨新,蓟县独乐寺,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32
    10 Japanese Government Team for Safeguarding Angkor, Report on the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Work the Prasat Suor Prat Tower,2005.p60~70
    11王贞富台中文化局第二级古迹台中火车站整体修复工程施工记录及工作报告书,2006.2-2
    
    12漳化县政府,鹿港龙山寺修复工程施工记录工程及工作报告书,民国七十五年,56
    13王贞富,第二级古迹台中火车站整体修复工程施工记录及工作报告书,台中:台中文化局,2006.3-1
    资料来源:台中文化局第二级古迹台中火车站整体修复工程施工记录及工作报告书,2006.3-21
    16王贞富,第二级古迹台中火车站整备修复工程施工记录及工程报告书,台中:台中市文化局,2006年,第3-88页
    17王贞富,第二级古迹台中火车站整体修复工程施工记录及工作报告书,台中:台中文化局,2006.5-1
     18李浈,中国传统建筑形制与工艺,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序
    21王其亨,样式雷:华夏建筑意匠的传世绝响(未刊稿),参见温玉清,中国建筑史学史初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论文,2006.64
    22朱启钤中国营造学社开会演词,营造学社汇刊1-1
    23李乾朗,台湾古建筑图解事典,台北:远流出版公司,2003
    24余鸣谦,漫忆文整会,参见温玉清,中国建筑史学史初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博士论文,2006.347
    
    25王贞富,第二级古迹台中火车站整备修复工程施工记录及工程报告书,台中:台中市文化局,2006.2-5
    26张玉瑜,实践中的营造智慧——福建传统大木匠师技艺抢救性研究,东南大学博士论文2004.15
    27李乾朗,台湾古建筑图解事典,台北:远流出版公司,2003.142
    28张玉瑜,实践中的营造智慧——福建传统大木匠师技艺抢救性研究,东南大学博士论文2004.28
    29李乾朗,台湾古建筑图解事典,台北:远流出版公司,2003.148
    30张玉瑜,实践中的营造智慧——福建传统大木匠师技艺抢救性研究,东南大学博士论文, 2004.12
    31李浈,中国早期木构建筑的制材工具及相关技术初探,自然科学史研究,2001年,3:236
    32漳化县政府,鹿港龙山寺修复工程施工记录工程设计及工作报告书,1994.82
    
    5木村勉,金出ミチル著,修復―まちの歴史ある建物を活かす技術,理工学社,东京,2001.62
    6参见《关于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若干重要问题的阐述》,6-2-3
    [1]EH. Understanding Historic Buildings: a Guide to Good Recording Practice, Swindon : English Heritage,2006
    [2]ICOMOS. Guide to Recording Historic Buildings, London:Butterworth Architecture,1990
    [3]EH. Metric Survey Specification for English Heritage, Swindon : English Heritage,2000
    [4]Dallas,R.(ed). Measured Survey and Building Recording for Historic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 Guide for practitioners , Edinburgh:Historic Scotland,2003
    [5]Peter Swallow,Sophie Jackson,Jonathan Godfrey,Ross W.A.Dallas,Andrew Westman,David Watt.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Historic Buildings,Donhead: Shaftesbury,2004
    [6]RCHME,Recording Archaeological Field Monuments: A Descriptive Specification,1999
    [7]National Park Service.Recording Historic Structures and Sites for the Historic American Engineering Record,1985
    [8] Robert Pickard(ed.), Policy and Law in Heritage and Conversation, Londond:Spon Press,2001
    [9]National Park Service.Secretary of the Interior’s Standards & Guidelines for Architectural & Engineering Documentation as published in the Federal Register,2001
    [10]National Park Service.HABS/HAER Guidelines: HABS Historical Reports,2000
    [11]Jack.E.Boucher ,HABS/HAER Photographs: Specifications and Guideline,National Park Service.2001
    [12]Japanese Government Team for Safeguarding Angkor, Report on the R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work the Prasat Suor Prat Tower, , Tokyo, Japa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center,2005
    [13]村上讱一,日本的民家重要文化财修理报告书集成,东洋书林,2000
    [14]木村勉,金出ミチル,修復―まちの歴史ある建物を活かす技術,东京:理工学社,2001
    [15]木村勉,近代建筑解体新书,东京:中央公论美术出版,1994
    [16]天沼俊一,日本建筑史图录,东京:东京堂出版,1996
    [17]太田博太郎,日本建筑史基础资料集成,东京:中央公论美术出版,1998
    [18]文化财建造物保存技术协会,文化财建造物传统技法集成,东洋书林,2000
    [19]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史料第52册,地域文化财的保存修复方法,2000
    [20]伊东忠太,支那山西云岗的石窟寺,国家图书馆藏手稿
    [21]韩文化财厅,社稷坛正门调查报告(非公开出版),1997年
    [1]费慰梅(美)著,成寒译.林徽因与梁思成—一对探索中国建筑的伴侣,台北:时报文化出版, 2000
    [2]J·柯克·欧文著,秦丽译,西方古建古迹保护理念与实践,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3]伊东忠太著,陈清泉补译,中国建筑史,商务印书馆,1998
    [4]沈虹译,寻访1906~1909:西人眼中的晚清建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5]伯希和【法】著,耿昇、唐健宾译,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6]斯文·赫定著,大陆桥翻译社译,亚洲腹地旅行记,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3
    [7]木村勉、金出ミチル著,黄士娟译,修复—活化社区历史建筑之技术,“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2006
    [1](宋)李诫撰,邹其昌点校,营造法式,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清代各部院则例工程做法(雍正朝),香港:蝠池书院出版有限公司,2004
    [3]姚承祖著,张至刚增编刘敦桢校阅,营造法原,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59
    [4]王世襄,清代匠作则例汇编1.2,郑州:大象出版社,2000
    [5]李乾朗,台湾古建筑图解事典,台北:远流出版公司,2003
    [6]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史学集刊,香港:明文化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5
    [7]中国文物研究所编,祁英涛古建论文集,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
    [8]罗哲文,中国古代建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9]崔勇,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10]王其亨、吴葱、白成军著,古建筑测绘,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1]傅熹年,傅熹年建筑史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12]梁思成,梁思成文集四,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3]张良皋,匠学七说,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4]潘谷西、何建中,营造法式解读,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15]李连友、王晓林主编,统计学原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4
    [16]张松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宪章与国内法规选编,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17]张松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18]朱晓明,当代英国建筑遗产保护,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19]顾军苑利,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0]王军,日本文化财的保护,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
    [21]林源,古建筑测绘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2]陈明达著,王其亨、殷力欣增编,蓟县独乐寺,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23]陈明达,陈明达古建筑与雕塑史论,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24]徐苏斌,日本对中国城市与建筑的研究,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25]林洙,叩开鲁班的大门—中国营造学社史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26]张光直,考古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27]林洙,建筑师梁思成,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7
    [28]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29]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创作》杂志社,北京中轴线建筑实测图典,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0]山西古建筑保护研究所,中国古建筑学术讲座文集,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
    [31]梁思成,中国建筑艺术图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32]刘叙杰,刘敦桢建筑史论著选集1927~1997,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33]张艳华,在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之间—上海城市建筑遗产(CBH)保护与再利用,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34]赵仁童,想起唐朝—建筑时报中国建筑文化文萃,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35]建筑文化考察组主编,田野新考察报告,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
    [36]卢绳,卢绳与中国古建筑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
    [37]刘全义主编,中国古建筑定额与预算,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8
    [38]国家文物局编,文物保护工程管理法规选编,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39]张复合,建筑史论文集第二十辑,北京:机械工业部出版社,2004
    [40]齐康记述,杨廷宝谈建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41]于倬云主编,紫禁城建筑研究与保护:故宫博物院建院70周年回顾,北京:紫禁城出版社出版,1995
    [42]傅熹年,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建筑群布局及建筑设计方法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3]祁英涛,中国古代建筑的保护与维修,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44]中国文物研究所,中国文物研究所70年,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45]赵文杰,古迹修复工程行政程序之探讨,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1994
    [46]李浈编,中国传统建筑形制与工艺,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47]梁思成,梁思成全集第七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8]梁思成,梁思成文集第四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49]刘先觉主编,现代建筑理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50]国家文物局法制处编,外国保护文化遗产法律文件选编,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5
    [51]文化部文物保护科研所编,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52]罗哲文,罗哲文古建筑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53]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54]丁涛主编,行政管理学,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55]李东进、秦勇主编,管理学原理,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
    [1]白成军,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研究,硕士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7
    [2]邓玉宁,当前中国建筑遗产记录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硕士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7
    [3]宋雪,英国建筑遗产记录及其规范化研究,硕士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8
    [4]温玉清,20世纪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历史、观念与方法——中国建筑史学史初探,博士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6
    [5]黄玉雨,台湾古迹修复施工记录之研究,硕士论文,台湾:中原大学,2004
    [6]张玉瑜,实践中的营造智慧—福建传统大木匠师技艺抢救性研究,博士论文,南京:东南大学,2004
    [7]唐栩,甘青地区传统建筑工艺特色初探,硕士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4
    [8]陈天成,文整会修缮个案研究,硕士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8
    [1]王贞富,第二级古迹台中火车站整备修复工程施工记录及工程报告书,台中:台中市文化局,2006
    [2]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研究所都市计画室,彭湖天后宫修复工程工作报告书暨修复研究,彭湖:彭湖县政府,1986
    [3]汉光建筑师事务所,鹿港龙山寺修复工程施工记录工程设计及工作报告书,漳化:漳化县政府,1994
    [4]财团法人成大研究发展基金会,国定古迹原台南州厅修复与再利用工程工作报告书,台北:国立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筹备处,2003
    [5]柴泽俊李正云,朔州崇福寺弥陀殿修缮工程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
    [6]姜怀英王明星,西藏布达拉宫修缮工程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
    [7]姜怀英,刘占俊,青海塔尔寺修缮工程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
    [8]柴泽俊李在清,太原晋祠圣母殿修缮工程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0
    [9]李天顺胡富民,西安长乐门城楼工程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10]吴锐王亦平,海南丘浚故居修缮工程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11]颐和园管理处,颐和园排云殿、佛香阁、长廊大修实录,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12]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朝阳北塔—考古发掘与维修工程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13]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辽宁省惠宁寺迁建保护工程报告,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14]杨新,蓟县独乐寺,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15]郭万祥,清孝陵大碑楼,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梁思成发言记录,全国建筑历史学术讨论会1958年10月13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藏
    [2]北平研究院,中华民国三十七年二月,行政院新闻局印行,内部资料
    [3]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木质文物保护工程勘察技术规范研究课题组的《木质文物保护工程勘察技术规范研究的工作报告》,内部资料,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藏
    [4]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国外部分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介绍,2008年,内部资料
    [1]营造学社,营造学社汇刊,23册,1931~1945年其余文中出现文章见《文物参考资料》、《文物工作》、《文物》、《历史建筑》、《故宫博物院院刊》、《建筑师》、《建筑创作》、《建筑学报》、《建筑史论文集》等期刊。
    [1]雅典宪章(历史性纪念物修复宪章):第一届国际历史纪念物建筑史与技师会议,雅典,1931年
    [2]威尼斯宪章(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威尼斯,1964年
    [3]关于在国家一级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建议: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第十七届会议,巴黎,1972年
    [4]保护受到公共或私人工程危害文物建议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五届会议,巴黎,1968年
    [5]阿姆斯特丹宣言:欧洲建筑遗产大会,阿姆斯特丹,1975年
    [6]内罗毕会议(历史地区保护及其当代作用建议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九届会议,内罗毕,1976年
    [7]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ICOMOS第十二届大会,墨西哥,1999年
    [8]国际文化旅游宪章(重要文化古迹遗址旅游管理原则和指南):古迹遗址国际理事会ICOMOS第十二次大会采纳,墨西哥,1999年
    [9]关于真实性的奈良文献:世界遗产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奈良,1994年
    [10]关于产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国际产业遗产保护联合会,2003年
    [11]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承德,2000年
    [12]西安宣言——关于古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区域周边环境的保护: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西安,2005年
    [13]北京文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召开的东亚地区文物建筑保护理念与实践国际研讨会,北京,2007年
    [14]记录古迹、建筑群和遗址的准则:国际古迹理事会第11届大会,保加利亚,1996年
    [1]国际古遗址理事会ICOMOS:http://www.international.icomos.org/home.htm
    [2]英格兰遗产EH:http://www.english-heritage.org.uk/
    [3]英格兰文化体育事业部DCMS:http://www.culture.gov.uk/
    [4]美国国家公园局网站National Park Service http://www.cr.nps.gov/
    [5]美国国会图书馆网站http://www.loc.gov/index.html
    [6]日本文化厅网站http://www.bunka.go.jp/,http://www.toshodaiji.jp/
    [7]意大利ICCD网站http://www.iccd.beniculturali.it
    [8]英国旧日风光http://www.pastscape.org
    [9]档案利用http://www.a2a.pro.gov.uk
    [10]英格兰影像http://www. imagesofengland.org.uk
    [11]法国财产目录网站:http://www.culture.fr/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