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居住形态的现状及演变——以西安市为例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城中村”是自90年代初期,在我国大中城市的建成区和边缘区形成的一类异质于现代城市和传统乡村的聚居区。目前,“城中村”发展的混乱、无序已经严重影响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正常运转,迫切需要对其进行改造。
     “城中村”问题首先暴露在我国沿海和南部开放城市,对“城中村”的研究涉及到城市规划、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等诸多领域,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人口特性、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本论文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主要研究“城中村”的居住形态,使对“城中村”的研究更加深入、系统。
     本论文的分析过程首先从“城中村”居住形态的现状入手,从空间形态和内部功能、人口构成、行政体制和管理机制三方面深入分析,并探寻其演变过程。分析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最后在分析现有“城中村”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的经验教训,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和建议。
"Urban village" is heterogeneous physical environment, which gradually formed in many urban fringes in China since the beginning of 90's. This compact community is different from modern city and traditional village. Its current evolutional trend is chaos and irregular, which is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so the demands of renovating the "urban village" are urgent.
    The study of "urban village" includes many parts, i.e. urban planning, sociology, economics and ecology. The most of existing research are focus on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economic structure, and the impact of urban expansion on agricultural land,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The thesis is the supplement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studying the living modality in "urban village".
    The thesis stars wit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iving modality in "urban village", including three aspects: modality and function of physical space,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administration system & mechanism management. Analyzing the course that affected on the transition of it.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and lesson about existing renovating and construction ways of "urban village",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 appropriat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引文
[1] 郭鸿懋 江曼琦 陆军等,城市空间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2
    [2] 沈建国,新世纪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探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6
    [3] 柯兰君 李汉林主编,都市里的村民——中国大城市的流动人口,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4] 王德,深圳市罗湖区“城中村”居民的居住意识分析,规划师,2001.05
    [5] 周一星 孟延春,中国大城市的郊区化趋势,城市规划汇刊,1998.3
    [6] 张建明,广州都市村庄形成演变机制分析——以天河区、海珠区为例,中山大学博士论文,1998.5
    [7] 金兆森 张晖 编,村镇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6
    [8] 刘殿华 等编,村镇建筑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7
    [9] 王放 著,中国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科学出版社,2000
    [10] 方可 著,当代北京旧城更新——调查·研究·探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6
    [11] 阳建强 吴明伟 编著,现代城市更新,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8
    [12] 卢为民 著,大都市郊区住区的组织与发展——以上海为例,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8
    [13] 顾朝林 陈田,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研究,地理学报,1993.7Vol.48No.4
    [14] 吴祖宜 吴未,中国乡村—城市转型基本模式的探讨,中国乡村—城市转型与协调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1996,广州中山大学
    [15] 西安统计年鉴1992,1994,1997,1998,1999,2000各年
    [16] 西安市长延堡村发展概况,长延堡村委会农村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2000.11
    [17] 西安市志 第一卷,第二卷,西安出版社,2000.9
    [18] 长延堡街道办事处关于加快全办旧村改造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西安市雁塔区长延堡街道办事处文件,长街办[2002]094号
    [19] 土地管理法汇编(内部资料),雁塔区土地管理局,2001.6
    [20] 顾朝林,论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方向,城市规划汇刊,1994.6
    [21] 敬东,“城市里的乡村”研究报告——经济发达地区城市中心区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对策,城市规划,1999.9
    [22] 丁凯,中国城市边缘区建设开发研究初论,同济大学硕士论文,1993.3
    
    
    [23] 张如彬,城市边缘区生态人聚环境环境研究——设计对策探讨,哈尔滨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1997.12
    [24] 田莉,“都市里的乡村”现象评析——兼论乡村—城市转型期的矛盾与协调发展,城市规划汇刊,1998.5
    [25] 张杰,论以社区为基础的城市小规模改造,城市规划汇刊,1999.3
    [26] 杜杰,都市里村庄的世纪抉择——关于深圳市罗湖区原农村城市化进程的调查报告,城市规划,1999.9
    [27] 房庆方 马向明 宋劲松,城中村——从广东看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政策问题,城市规划,1999.9
    [28] 吴国兵 刘均宇,中外城市郊区化的比较,城市规划,2000.8
    [29] 沈孔忠,城乡结合部农村社区转型与城乡协调发展,人文地理,Vol.14,No.4,1999.9
    [30] 顾朝林 陈田 丁金宏 虞蔚,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特性研究,地理学报,Vol.48,NO.4,
    [31] 赵民 朱志军,论城市化与流动人口,城市规划汇刊,1998.1
    [32] 朱翔,我国城市边缘区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规划汇刊,1998.6
    [33] 邱友良 陈田,外来人口聚集区土地利用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以北京市为例,城市规划,1999.4
    [34] 李旭,我国的居住形态及其变革下住宅设计理论研究,东南大学硕士论文,1992.5
    [35] 李予春,论市场机制作用下我国城市居住形态变迁,东南大学硕士论文,1996.3
    [36] 吴晓,城市中的“农村社区”——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与整合研究,城市规划,Vol.25,No.12,2001.12
    [37] 常辉,“城中村”的变迁机制与整治规划研究——以西安、广州为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2.6
    [38] 苏堤,西安城乡结合部住区空间环境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1.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