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670/13.7-4型锅炉燃烧调整及燃烧器改造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电网容量的不断增长,各类机组都会参与调峰。本文以DG670/13.7-4型锅炉为例,深入的分析了锅炉调峰运行中存在的燃烧不稳、调峰能力差、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明确了没有设计调峰能力的锅炉在参与电网调峰运行所应采取的措施:燃烧调整与燃烧器改造。分析影响锅炉燃烧稳定性的因素,确定燃烧调整试验方案,通过试验确立燃烧调整优化方案。通过对不同燃烧器稳燃机理的分析,确立燃烧器选型原则,实施了燃烧器改造,并对燃烧器改造情况进行了鉴定与分析,再次对燃烧器改造后燃烧调整的方案进行优化,制定了燃烧器整改方案和实施计划。
     结合DCS改造,完成了早期投产的国产锅炉的燃烧管理系统的逻辑设计及优化工作,大大提高了机组的自动化水平。
     本文作为老机组改造比较成功的范例,可以为老机组的运行调试和改造提供参考。
With increasing of capacity of power grid, every unit may turn into peak load uni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oroughly problems that unstable combustion, low capacity of peak shaving,low-level automatization etc. occur in peak shaving operation by taking example for boiler MOD DG670/13.7-4. Steps are revealed that must be taken when boiler without designed capability of peak shaving takes part in peak shaving operation: one is combustion adjustment, the other one modification of burner. By analysis of factors that influence stability of boiler combustion, test project is validated. After combustion adjustment test, an optimized adjustment project is worked out. By analysis of mechanism of stable combustion of different burners, burners are modified according to principle of buner selection. After authentication and analysis of buner modification, combustion adjustment project is optimized again, burner modification scheme is validated.
    Using opportunity of upgrading of DCS, work are completed that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logic diagram of BMS of homemade boiler put into production early. Level of unit operation automatization is increased greatly, operation gets more economical.
    This study is a successful example of modificatiion of old unit, has reference to operation, regulation and modificatiion of old unit.
    Xu Wenbiao (power plant Thermal power engineering) Directed by prof. Sun Baomin
引文
[1] 中国电力报,2004年28期
    [2] 中国电力信息网,2003年中国电力经济指标
    [3] 中国能源网,燃料专题
    [4] 中国环保网,火电专题
    [5] 孙明,水平浓淡低阻燃烧器的研制,1998年华北电力大学硕士论文
    [6] 发展超临界机组,降低供电煤耗,甘肃电力网锅炉防磨防爆专题
    [7] 詹焕青等,偏置射流燃烧器的研制及工业应用,全国火电厂煤粉锅炉新型燃烧器论文集,1990
    [8] 傅维标等 大速差煤粉燃烧器的原理及应用前景 全国火电厂煤粉锅炉新型燃烧器论文集 1990
    [9] 秦裕琨等,浓缩煤粉燃烧技术的发展,燃烧科学与技术,1995,1(1):43-48
    [10] 秦裕琨等,旋流煤粉燃烧技术的发展,热能动力工程,1997,12(4):241-244
    [11] 孙绍增,水平浓缩煤粉燃烧过程的研究,哈工大博士学位论文,1995
    [12] 邢春礼,水平浓缩煤粉燃烧流动问题研究,哈工大博士学位论文,1995
    [13] 朱彤,直流燃烧器结构与运行参数对炉内空气动力场影响的研究,哈工大博士学位论文,1997
    [14] 马春元,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的试验研究,哈工大博士学位论文,1996
    [15] 李争起,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气固两相流动特性及应用研究,哈工大博士学位论文,1997
    [16] 孙锐,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流动特性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哈工大博士学位论文.1998
    [17] 李争起,径向浓淡旋流燃烧器气固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及其对燃烧的影响,中国电机工程学报,1999,19(5):18~23,43
    [18] 孙绍增等,单只水平浓缩煤粉燃烧器在1MW燃烧试验台上的试验研究,工程热物理学报,1994,15(3):345-348
    [19] 吴少华等,水平浓缩煤粉燃烧器关键技术的工业性试验研究,动力工程.1999,19(2):14-18
    [20] 马春元等.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分级燃烧特性及防结渣、防高温腐蚀性能研究.电站系统工程.1996,12(1):29-31,52
    [21] 李争起等,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的工业性试验研究,动力工程,1998,18(4):63-67,85
    [22] 张泽等,青岛发电厂300MW机组#2炉改造水冷壁防高温腐蚀试验、燃烧调
    
    整试验及低负荷试验报告,哈工大,山王大,青岛发电厂,1998.12
    [23] 王福元,670t/h褐煤锅炉空气动力场的研究,哈工大硕士论文,1998.6
    [24] 福建无烟煤的特性及在电站锅炉中的应用,陈朝柱,蒋昌盛
    [25] 何佩敖、赵仲琥、秦裕琨 煤粉燃烧器设计运行,机械工业出版社,1987
    [26] 徐秀清、范从振、曾瑞良、金茂庐,直流煤粉燃烧器的火焰稳定问题,《燃烧科学与技术》1995年第三期
    [27] 岑可法,锅炉燃烧试验研究方法及测量技术,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
    [28] 金维强,《大型锅炉运行》,上海电力学院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29] 钱任章,回流区射流分级着火燃烧机制研究及工业应用,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7,增刊(1)82—85
    [30] 岑可法、樊建人,燃烧流体力学,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
    [31] 池作和,燃用劣质煤电站锅炉低负荷稳燃、防结渣及减轻烟温偏差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6
    [32] 徐秀清、曾瑞良、任维等,集型燃烧器及多重富集型燃烧器的开发,《锅炉技术》,2002
    [33] 钱任章,回流区射流着火燃烧机制研究及工业应用,《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6年第三期
    [34] 靳世平、钱任章,开缝钝体燃烧器回热加热链着火分析,《燃烧科学与技术》2003年8月第九卷第四期
    [35] 《淮北发电厂DG670/13.7-4型锅炉运行规程》,2001版
    [36] 山西省电力局编,《发电厂集控运行(高级工)》,中国电力出版社,1997年版
    [37] 徐秀清、王云山、曾瑞良等,直流煤粉燃烧器出口《三高稳燃区》内煤粉的浓缩现象,《清华大学学报》2001年第三期
    [38] 钱任章、郑远平,用钝体稳定劣质煤火焰的机理探讨,《工程热物理学报》7(3),1988
    [39] 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风粉测量技术介绍,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2002.12
    [40] 宽调节双稳燃煤粉浓淡燃烧技术,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2002.8
    [41] 淮北发电厂#6机组DCS控制方案,2000.12
    [42] 淮北发电厂运行报表 2003年
    [43] 淮北发电厂煤质分析报表,2003年
    [44] 徐文彪,淮北发电厂灰渣含碳量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安徽电力》 2004年第一期
    [45] GF-9给粉机使用说明书
    
    
    [46] DG670/13.7-4型锅炉使用说明
    [47] 淮北发电厂#6炉低负荷稳燃试验报告,1997年
    [48] 淮北发电厂#6炉燃烧器改造鉴定试验报告,1998年
    [49] 淮北发电厂#6炉燃烧调整报告,2003年
    [50] 钱任章,淮北发电厂#6炉燃烧器改造方案,2003.7
    [51] 秦裕琨、李争起、孙锐等,低污染浓淡煤粉燃烧技术的研究,《燃烧科学与技术》2002年第三期
    [52] 张积秋、杜国华、付强,百叶窗式水平浓淡煤粉燃烧器在670t/h锅炉上稳燃与节油实践,《中国电力》2001年第一期
    [53] 滕生平,电厂锅炉NOx的形成与控制,《燃烧科学与技术》2002年第4期
    [54] 林正春、谢佳、张山鹰,水平浓淡燃烧技术及其在电站锅炉中的应用,《华东电力》2001年第一期
    [55] 冯兆兴,煤粉高效洁净燃烧及分配技术,国家电站燃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燃烧科学与技术》2001年第4期
    [56] 张忠孝、孙继德、张国军,双通道浓淡组合煤粉燃烧器,哈尔滨电站设备成套设计研究所,《燃烧技术》2000年第4期
    [57] 师昌绪、关德慧,能源材料技术进展,能源网
    [58] 苗迺金,李续军,大型超临界火电机组的技术与发展,《锅炉技术》2001年第4期
    [59] 陈听宽,超临界锅炉技术的发展,《东方锅炉》2002年第一期
    [60] 范从振,《锅炉原理》,水利电力出版社1995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