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白话短篇小说集的“人情”与“天理”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晚明白话短篇小说集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存在,其研究如果从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算起,至今已有七十余年历史,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关注的重点一直都放在“三言二拍”之上,比如谭正璧先生《三言二拍资料》、胡士莹先生《话本小说概论》等在本事源流、艺术分析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这种偏爱却使得其他小说集的研究相对滞后,比如《石点头》等还有一些研究,《弁而钗》等或是几成禁区或是得不到理性看待。近年来这种严重失衡的状况有了可喜的突破,但是由于受制于传统的经典意识和研究视角,不仅在单部作品的阐释上仍有不当之处,而且在将这些小说集视为一个整体加以考察的问题上,虽已有论者涉足但仍显不尽理想,往往是不基于同一考虑基础的单部作品论的松散综合,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没能找准一个统一的切入点,以便能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总括全体。本文认为,晚明白话短篇小说集的最突出特点就是对人的各种欲望的全力展示和在其中或隐或现的作者自身的道德体系这两者之间的矛盾统一,因此本文力图用“天理”和“人情”的关系这一线索贯穿这些白话短篇小说集,将之放置在同一视野内进行观察,以期能进行更接近文本原生态的单部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描述和解释晚明此类创作的总体状况。
     本文绪论略述目前研究情况并解释编排体例及题目中的重要名词,最后对将要讨论的小说集加以时间排序。正文部分共有8编10章,分论各部小说集,在1—7编中第1、6编分别讨论3部作品,第2、5编分别讨论2部作品,其余各编各讨论1部作品,最后1编为总结。
The collections of colloquial short
    story in the latter of the Ming Dynasty are the attracting
    literary phenomenon in the history of the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But the "San Yan Er Pai"( "三言二拍" ) has been the focus for a long time and another works can't gain enough attention. Especially, people haven't done well in the problem when looking the collections as the overall existence. This thesis tries to deeply analyze the works using the clue of the relation of human desire and morality, and to describe and explain the whole condition of such creations.
    The introduction precisely tells the present study, then explains the arranging and the important noun of the title, finally put the works in time order. There are 10 chapters in the 8 catalogue to investigate the works separately. In the catalogue 1-7, the No.l and No.6 both discusses 3 collections, and the No.2 and No.5 both discusses 2 collections, and each discusses 1 collection of the rest. The final catalogue is the summary.
引文
1、冯梦龙《全像古今小说》,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冯梦龙《警世通言》,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冯梦龙《醒世恒言》,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4、凌濛初《拍案惊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5、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6、古吴金木散人《鼓掌绝尘》,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7、天然痴叟《石点头》,台湾三民书局,1998年版
    8、陆人龙《型世言》,中华书局,1993年版
    9、醉竹居士《龙阳逸史》,“明清小说研究”网站电子版
    10、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1、醉西湖心月主人《弁而钗》、《宜春香质》,巴蜀书社,1995年《明代小说辑刊》版
    12、周清源《西湖二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3、鲁迅著,《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14、胡士莹著,《话本小说概论》,中华书局,1980年版
    15、谭正璧、谭寻著,《古本稀见小说汇考》,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版
    16、谭正璧编,《三言二拍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17、欧阳代发著,《话本小说史》,武汉出版社,1977年版
    18、陈大康著,《明代小说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19、石麟著,《话本小说通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0、王增斌著,《明清世态人情小说史稿》,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年版
    21、王恒展著,《中国小说发展史概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2、李忠明著,《十七世纪通俗小说编年史》,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3、曾祖荫等著,《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选注》,长江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24、李时人等著,《中国古代禁毁小说漫话》,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9年版
    25、苏涵著,《民族心灵的幻象:中国小说审美理想》,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版
    26、薛亮著,《明清稀见小说汇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27、陈益源著,《小说与艳情》,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
    28、吴士余著,《中国文化与小说思维》,三联书店,2000年版
    29、孙逊著,《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0、陈美林、李忠明著,《中国古代小说的主题与叙事结构》,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31、王日根著,《明清小说中的社会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32、石昌渝著,《中国小说源流论》,三联书店,1994年版
    33、陈美林、李忠明著,《小说与道德理想》,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34、林岗著,《明清之际小说评点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5、卜健著,《绛树两歌:中国小说文体与文学精神》,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版
    36、石钟扬著,《性格的命运:中国古典小说审美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7、吴光正著,《中国古代小说的原型与母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38、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第2卷《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9、葛兆光著,《道教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0、葛兆光著,《禅宗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41、刘文英著,《儒家文明——传统与传统的超越》,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2、黄卓越著,《佛教与晚明文学思潮》,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43、周明初著,《晚明士人心态及文学个案》,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44、吴存存著,《明清社会性爱风气》,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45、美·包筠雅著,《功过格:明清社会的道德秩序》,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6、左东岭著,《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47、尹恭弘著,《小品高潮与晚明文化》,华文出版社,2001年版
    48、冯天瑜著,《明清文化史散论》,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9、陈宝良著,《悄悄散去的幕纱——明代文化历程新说》,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50、萧萐父、许苏民著,《明清启蒙学术流变》,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51、赵园著,《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2、英·霭理士著,《性心理学》,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53、康正果著,《重审风月鉴:性与中国古典文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4、傅衣凌主编,《明史新编》,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5、魏千志著,《明清史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56、黄仕忠著,《婚变、道德与文学:负心婚变母题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57、阿英著,《阿英文集》,三联书店,1981年版
    58、郑振铎著,《郑振铎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59、吴承学著,《晚明小品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60、李贽著,《续藏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60、朱国桢著,《仿洪小品》,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版
    1、刘勇强《文人精神的世俗载体——清初白话短篇小说集的新发展》,《文学遗产》,1998年第6期
    2、王毅《明代拟话本小说之文化理念与历史哲学的产生——拟话本作为平民社会伦理小说的成就》,《文学遗产》,1999年第5期
    3、曾中辉《浅论明代文学尊情观的发展脉络》,《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
    4、傅承州《文人创作与明代话本的文人化》,《求是学刊》,2001年第5期
    5、刘和惠《论晚明社会风尚》,《安徽史学》,1990年第3期
    6、孟彭兴《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与市民社会生活的嬗变》,《上海社会科学学术季刊》,1994年第2期
    7、吴仁安《明代江南社会风气初探》,《社会科学家》,1987年第2期
    8、王翔《明清商品经济与江南市民生活》,《苏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3期
    
    
    9、段汇丽《理学与〈三言〉、〈(二拍〉中的道德说教》,《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3期
    10、吴明东、葛卫东《功利观的萌发与市民道德观的升值——“三言二拍”思想新变阐释》,《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3期
    11、李涓《从〈三言〉、〈二拍〉看王学左派思潮对晚明文学的影响》,《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
    12、王宏图《欲望的凸现与调控——对“三言”、“二拍”的一种读解》,《中州学刊》,1998年第2期
    13、吴建国《〈三言〉、〈二拍〉与雅俗文化选择》,《中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2期
    14、温孟孚《理学的发展与“三言”中的人欲观》,《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4期
    15、戴四新《试论冯梦龙“三言”的道德教化作用》,《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16、陈浮《〈鼓掌绝尘〉的艺术特色》,《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期
    17、吴子凌《〈玉箫女再世玉环缘〉、〈伊勒的维纳斯像〉和〈海上夫人〉的结构主义解读》,《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4期
    18、张智华《论〈石点头〉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特征》,《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2期
    19、魏文哲《〈型世言〉:封建礼教的又一面镜子》,《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3期
    20、欧阳代发《〈型世言〉与明末拟话本的走向》,《社会科学研究》,1995年第4期
    21、王群英《〈型世言〉中的晚明世相》,《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22、胡莲玉《无爱的荒凉——〈型世言〉之女性世界》,《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23、朱成蓉《〈型世言〉的叙述与审美视角论》,《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
    24、张兵《〈型世言〉:话本小说的又一重大发现》,《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
    25、陈辽〈型世言〉研究三题〉,《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
    26、吴存存《〈龙阳逸史〉与晚明的小官阶层》,《中国文化》,1995年第2期
    27、吴建国《从〈欢喜冤家〉看晚明文人价值观念的变更》,《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第1期
    28、张璞、熊红梅《〈欢喜冤家〉若干问题研究》,《中国文学研究》,2002年第3期
    29、苗怀明《突破封建礼法的新追求——对〈欢喜冤家〉情爱观的现代解读》,《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第3期
    30、陈美林《拟话本〈西湖二集〉浅探》,《江海学刊》,1998年第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