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以意逆志”说及其阐释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先秦时期“赋诗言志”时“断章取义”的现象,催生了孟子“以意逆志”说的产生,本文旨在总览东汉以来学者对该命题做出多种阐释的状况并探寻不同阐释之间的异同,提出对“以意逆志”说及其阐释的一些见解。
     全文共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
     绪论:简要评述“以意逆志”说及其阐释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学术界的研究现状。
     正文分四章:
     第一章,分析孟子提出“以意逆志”说的时代背景,对该命题中的语词含义进行基础探究,概括《孟子》引《诗》情况。
     第二章,对孟子“以意逆志”阐释和评价进行历史考查,重点关注东汉、宋代、明清和近代四个历史时期的相关论述。
     第三章,依据对“意”的理解不同,把各家的阐释分为己意逆志、古意逆志、会意逆志、诗意逆志四类。
     第四章,在对“以意逆志”阐释进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就《孟子》原文对其观点的体现、在解读诗歌以外作品方面的应用和西方文艺理论与此观点的关系等向更深层次挖掘。
     结语,对全文内容进行总结,提出一些在正文中不便安排的个人观点。
Because of many people doesn’t adhere to the will of author where they cite the poem from The Book of Odes. Mencius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Attain will from meaning’. Many scholars made their explanations of the theory thereafter. This thesis collected some significant explanations and studied on them, some conclusions have been taken sharp in the end of the thesis.
     This thesis is include there parts, preface, main body and the end.
     Preface, introduce the significance, method and status quo of the study.
     Chapter one, analysis of the background of Mencius put forward the theory and introduce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Mencius cite poem from The Book of Odes. Chapter two, summarize some scholars’explanation of the theory, pay more attention on explanations of scholars in East Hay Dynasty, Song Dynasty, Ming & Qing Dynasty and Modern Times especially.
     Chapter there, divide the explanations into four kinds: from readers’understanding, from ancient meaning, from meaning of writer & reader and from poem’s meaning.
     Chapter four, author’s collusion about the theory and it’s explanations.
     The end, generalizing the study on the Mencius’theory and other scholars’explanations.
引文
1谨按:孟子被尊为儒家“亚圣”后,《孟子》一书也成为儒家经典,长期以来对孟子或《孟子》的研究较多地从经学的角度入手,即使有一些从文学角度入手的研究也多是围绕孟子提出的“知人论世”观点展开,正如本文所引述朱自清等学者的观点,孟子提出的与文学关系最密切的命题并不是“知人论世”而是“以意逆志”,本文即是以“以意逆志”为中心而进行的研究。
    2 [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孟子·万章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注疏》,1997年版,第2735页。
    1《海南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版第3期(总第七卷第25期),第78-83页。
    2《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31卷第2期,第42-46页。
    3《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9卷第4期,第106-112页。
    4《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版第6期,第71-78页。
    5《孔子研究》,2004年版第3期,第24-34页。
    6《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71-75页。
    
    1《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卷第1期,第48-51页。
    2《四川教育学院学报》,第21卷第9期(2005年版9月出版),第55-57页。
    3《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7卷(2007年版第6期),第44-50页。
    1《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注疏》,1997年版,第1816页。
    2《左传·襄公二十九年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注疏》,1997年版,第2006至2008页。
    3《左传·襄公十六年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注疏》,1997年版,第1963页。
    4《论语·子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注疏》,1997年版,第2507页。
    1《论语·季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注疏》,1997年版,第2522页。
    2《论语·阳货》,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注疏》,1997年版,第2525页。
    3《论语·阳货》,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注疏》,1997年版,第2525页。
    4 [汉]班固《汉书·艺文志》,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1755-1756页。
    5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1《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注疏》,1997年版,第1997页。
    2朱自清《诗言志辨》,上海:开明书店,1947年版,第13页。
    3顾颉刚《古史辩》第三册下编,上海:朴社,1933年版,第330-331页。
    4《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注疏》,1997年版,第1990页。
    1《左传·襄公二十八年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注疏》,1997年版,第2000页。
    2《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注疏》,1997年版,第1816页。
    3朱自清《诗言志辨》,上海:开明书店,1947年版,第18页。
    4朱自清《诗言志辨》,上海:开明书店,1947年版,第18-19页。
    1[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孟子·万章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注疏》,1997年版,第2735页。
    1[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孟子·万章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注疏》,1997年版,第2663页。
    1 [宋]王应麟《玉海》卷四十二,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影印光绪九年浙江书局重锓本,1987年版,第793页。
    2 [汉]王充著,黄晖校释《论衡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385-386页。
    
    1《御选唐宋文醇》(《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八总第1447册)卷二十三。
    2郭绍虞《宋诗话辑佚》,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93页。
    3 [宋]张载著,章锡琛点校《张载集》,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版,第256页。
    
    1 [宋]朱熹、吕祖谦编,江永集注《近思录集注》(同治八年江苏书局刊本)卷三。
    2 [宋]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三总第73册)。
    3 [宋]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725页。
    1 [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80页。
    2同上书,第1166页。
    3同上书,第1359页。
    4同上书,第2813页。
    5 [宋]章如愚《群书考索》(明正德十三年建阳刘氏慎独斋刻本)卷五。
    1 [宋]章如愚《群书考索续集》(明正德十三年建阳刘氏慎独斋刻本)卷六。
    2 [清]胡广《四书大全》(《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八总第205册)卷九。
    3 [宋]辅广《诗童子问》(《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三总第74册)卷首引孟子原文后。
    4同上书卷首。
    5 [宋]赵顺孙《四书纂疏—孟子纂疏》(《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八总第201册)卷九。
    6 [宋]李樗、黄櫄《毛诗集解》(《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三总第71册)卷七。
    1 [宋]王应麟著,[清]翁元圻注《翁注困学纪闻》,上海:中华书局1936年影印《四部备要》本,第213页。
    2 [宋]王应麟《汉艺文志考证》(《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十四总第675册)。
    3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41页。
    4 [清]朱彝尊《经义考》(光绪丁酉浙江书局本)卷一百十一。
    5 [元]虞集《道园学古录》卷三十一,上海:中华书局影印《四部备要》本,1930年版,第221页。
    6 [元]杨维桢《东维子集》(《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五总第1221册)卷十四。
    
    1 [金]王若虚著,胡传志、李定乾校注《滹南遗老集校注》,沈阳:辽海出版社,2006年版,第96页。
    2 [明]蔡清《四书蒙引》(《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八总第206册)卷十三。
    3 [明]季本《诗说解颐》(《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三总第79册)卷二。
    1 [明]章潢《图书编》(《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十一总第968册)卷十一。
    2 [明]王守仁著,吴光等编校《王阳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89页。
    3同上书第996页。
    4 [清]朱彝尊《经义考》(光绪丁酉浙江书局本)卷一百十九。
    5同上书卷二百三十一。
    6 [明]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明万历五年世经堂刻本)卷六十六。
    1 [清]严虞惇《读〈诗〉质疑》(《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三总第87册)卷首四。
    2 [清]王士禛《居易录》(《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十总第869册)卷二十六。
    3 [清]冯班《钝吟杂录》(《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十总第886册)卷五。
    4 [清]黄中松《诗疑辨证》(《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三总第88册)。
    5《国朝宫史》(《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十三总第632册)。
    6王国维《观堂集林》卷二十三,上海:上海古籍书店据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王国维遗书》影印本,1983年版,第23页。
    
    1朱自清《诗言志辨》,上海:开明书店,1947年版,第24页。
    2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
    1同上书第5-6页。
    2钱鍾书《管锥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6页。
    3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5页。
    4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8页。
    5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0页。
    6参见张少康《文赋集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8页。
    1张少康《文心与书画乐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第137页。
    1 [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孟子·万章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注疏》,1997年版,第2735页。
    2 [元]刘瑾《诗传通释》(《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三总第76册)。
    3 [宋]辅广《诗童子问》(《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三总第74册)卷首。
    4 [宋]朱鉴《诗传遗说》(《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三总第75册)卷一。
    1 [元]朱公迁《诗经疏义会通》(《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三总第77册)纲领。
    2 [明]蔡清《四书蒙引》(《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八总第206册)卷十三。
    3 [元]脱脱等《宋史》卷四百三十二儒林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2847页。
    4杨伯峻《孟子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216页。
    5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第一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94页。
    
    
    1 [清]黄宗羲编《明文海》卷二百三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379页。
    2 [清]惠士奇《春秋说》(《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五总第178册)卷五。
    3 [清]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卷五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清乾隆十年眷西堂刻本,1987年版,第570-571页。
    1 [清]吴淇《六朝选诗定论》(《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11册)卷一。
    1王国维《观堂集林》卷二十三,上海:上海古籍书店据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版《王国维遗书》影印本,1983年版,第23页。
    2 [清]吴淇《六朝选诗定论》(《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11册)卷一。
    1 [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孟子·万章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注疏》,1997年版,第2746页。
    2 [明]王思任《王季重十种》,上海:上海杂志公司,1936年版,第79页。
    3 [清]方苞《方望溪文集》卷一,北京:中国书店,1991年版,第6页。
    4 [清]顾镇《虞东学诗·诗说》(《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三总第89册)“以意逆志说”。
    5朱自清《诗言志辨》,上海:开明书店,1947年版,第24页。
    1 [宋]姚勉《雪坡集》(《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四总第1184册)卷三十七。
    
    1 [宋]李邦直《宋文选》(《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八总第1346册)卷十八。
    2 [宋]辅广《诗童子问》(《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三总第74册)卷一。
    3 [明章潢《图书编》(《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十一总第968册)卷十一“说诗”条下。
    1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先秦两汉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116页。
    1钱鍾书《管锥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96-97页。
    2 [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毛诗解义序》(《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四总第1141册)卷五十一。
    3 [宋]施宿等撰《嘉泰会稽志》卷九,北京: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第七册,1990年版,第6878页。
    4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541页。
    1 [明]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明万历五年世经堂刻本)卷六十六。
    
    1 [清]范家相《诗渖》(《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三总第88册)卷一“说诗”条。
    2 [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孟子·梁惠王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注疏》,1997年版,第2670页。
    
    1 [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孟子·公孙丑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注疏》,1997年版,第2689页。
    2 [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孟子·滕文公上》,同上书第2706页。
    3 [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孟子·万章下》,同上书第2745页。
    
    
    1 [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孟子·梁惠王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注疏》,1997年版,第2676-2677页。
    2 [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孟子·尽心上》,同上书第2769页。
    
    1 [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孟子·滕文公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注疏》,1997年版,第2705页。
    2同上注。
    
    1 [宋]叶梦得《春秋考》(《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五总第149册)卷一。
    2 [宋]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三总第73册)。
    3 [宋]林之奇《尚书全解》(《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一总第55册)卷五。
    4 [清]孙奇逢《四书近指》(《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八总第208册)卷二十“不如无书章”下。
    5 [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十一总第593册)卷十八。
    6 [宋]吕祖谦编,齐治平点校《宋文鉴》卷八十三,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191页。
    1 [元]胡祗遹《紫山大全集》(《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五总第1196册)卷二十五。
    2 [清]张照梁诗正《石渠宝笈》(《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八总第824册)卷二十。
    3 [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八总第826册)。
    4 [宋]王洋《东牟集》(《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四总第1132册)。
    5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本,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11页。
    6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
    1[三国魏]王弼等注《周易正义·系辞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经注疏》,1997年版,第82页。
    1 [汉]扬雄著,汪荣宝撰,陈仲夫点校《法言义疏》,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59页。
    2 [三国魏]王弼注《老子》第四十三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浙江书局本影印,1989年版,第11页。
    3 [三国魏]王弼注《老子》第五十六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浙江书局本影印,1989年版,第14页。
    4 [三国魏]郭象注《庄子·齐物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浙江书局本影印,1989年版,第12页。
    5 [三国魏]郭象注《庄子·天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浙江书局本影印,1989年版,第76-77页。
    6 [三国魏]郭象注《庄子·外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浙江书局本影印,1989年版,第142页。
    7 [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17-143页。
    1 [德]马丁·海德格尔著,陈嘉映、王庆节合译,熊伟校,陈嘉映修订《存在与时间(修订译本)》,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176页。
    2胡经之、张首映主编:《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集(第一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52页。
    3 [德]H·R·姚斯、[美] R·C·霍拉勃著《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第26页。
    
    1 [德]狄尔泰《诠释学的起源》,引自洪汉鼎主编《理解与解释》,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第90页。
    2 [南朝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715页。
    1 [清]王夫之著,戴鸿森笺注《薑斋诗话笺注》卷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页。
    
    1郭绍虞、王文生《中国历代文论选》(四卷本第一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5页。
    2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三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3页。
    3 [金]王若虚著,胡传志、李定乾校注《滹南遗老集校注》,沈阳:辽海出版社,2006年版,第74页。
    
    1 [清]顾镇《虞东学诗·诗说》(《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三总第89册)“以意逆志说”。
    2朱自清《诗言志辨》上海:开明书店,1947年版,第78页。
    3 [古希腊]亚里斯多德著,罗念生译《诗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99页。
    4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三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42页。
    5 [清]卢文弨《抱经堂文集》(《四部丛刊》初编集部)卷三《校本韩诗外传序》。
    1.《十三经注疏》影印清阮元刻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2. [三国魏]王弼注《老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浙江书局本影印,1989年版。
    3.高明《帛书老子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版。
    4. [三国魏]郭象注《庄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浙江书局本影印,1989年版。
    5. [清]王先谦《庄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6. [清]郭庆藩《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
    7. [汉]扬雄著,汪荣宝撰,陈仲夫点校《法言义疏》,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8. [汉]王充著,黄晖校释《论衡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
    9. [汉]许慎著,[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10. [三国吴]陆玑撰,[明]毛晋广要《陆氏诗疏广要》(《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三总第70册)。
    11.[南朝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12.[宋]林之奇《尚书全解》(《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一总第55册)。
    13.[宋]李樗黄櫄《毛诗集解》(《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三总第71册)。
    14.[宋]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三总第73册)。
    15.[宋]辅广《诗童子问》(《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三总第74册)。
    16.[宋]严粲《诗缉》(《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三总第75册)。
    17.[宋]朱鉴《诗传遗说》(《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三总第75册)。
    18.[宋]叶梦得《春秋考》(《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五总第149册)。
    19.[宋]蔡模《孟子集疏》(《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八总第200册)。
    20.[宋]赵顺孙《四书纂疏—孟子纂疏》(《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八总第201册)。
    21.[宋]罗愿《尔雅翼》(《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十总第222册)。
    22.[宋]朱熹《伊洛渊源录》(《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七总第448册)。
    23.[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十一总第593册)。
    24.[宋]张载著,章锡琛点校《张载集》,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版
    25.[宋]朱熹、吕祖谦编,江永集注《近思录集注》(同治八年江苏书局刊本)
    26.[宋]黎靖德编,王星贤点校《朱子语类》,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27.[宋]王应麟《汉艺文志考证》(《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十四总第675册)。
    28.[宋]王应麟著,[清]翁元圻注《翁注困学纪闻》,上海:中华书局影印《四部备要》本,1936年版。
    29.[宋]王应麟《玉海》,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影印光绪九年浙江书局重锓本,1987年版。
    30.[宋]章如愚《群书考索》(明正德十三年建阳刘氏慎独斋刻本)。
    31.[宋]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32.[宋]黄庭坚《山谷集诗注》(《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三总第1114册)。
    33.[宋]王洋《东牟集》(《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四总第1132册)。
    34.[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四总第1141册)。
    35.[宋]朱熹《晦庵集》(《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四总第1143册)。
    36.[宋]姚勉《雪坡集》(《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四总第1184册)。
    37.《宋文选》(《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八总第1346册)。
    38.[宋]吕祖谦编,齐治平点校《宋文鉴》,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
    39.[宋]胡仔《渔隐丛话》(《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九总第1480册)。
    40.[宋]魏庆之《诗人玉屑》(《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九总第1481册)。
    41.[宋]何谿汶《竹庄诗话》(《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九总第1481册)。
    42.[宋]施宿等《嘉泰会稽志》,北京: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1990年版。
    43.[金]王若虚著,胡传志、李定乾校注《滹南遗老集校注》,沈阳:辽海出版社,2006年版。
    44.[元]刘瑾《诗传通释》(《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三总第76册)。
    45.[元]朱公迁《诗经疏义会通》(《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三总第77册)。
    46.[元]胡炳义《四书通—孟子通》(《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八总第203册)。
    47.[元]朱公迁《四书通旨》(《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八总第204册)。
    48.[元]脱脱等《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
    49.[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50.[元]胡祗遹《紫山大全集》(《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五总第1196册)。
    51.[元]虞集《道园学古录》,上海:中华书局影印《四部备要》本,1930年版。
    52.[元]杨维桢《东维子集》(《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五总第1221册)。
    53.[明]胡广《诗传大全》(《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三总第78册)。
    54.[明]季本《诗说解颐》(《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三总第79册)。
    55.[明]胡广《四书大全—孟子集注大全》(《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八总第205册)。
    56.[明]蔡清《四书蒙引》(《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八总第206册)。
    57.[明]陈士元《孟子杂记》(《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八总第207册)。
    58.[明]邱濬《大学衍义补》(《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一总第712册)。
    59.[明]张照、梁诗正《石渠宝笈》(《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八总第824册)。
    60.[明]陶宗仪《说郛》(《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十总第876册)。
    61.[明]唐顺之《荆川稗编》(《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十一总第953册)。
    62.[明]章潢《图书编》(《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十一总第968册)。
    63.[明]焦竑《庄子翼》(《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十四总第1058册)。
    64.[明]王守仁著,吴光等编校《王阳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65.[明]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明万历五年世经堂刻本)。
    66.[明]高棅《唐诗品汇》(《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八总第1371册)。
    67.[明]茅坤编《唐宋八大家文钞》(《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八总第1383册)。
    68.[明]梅鼎祚《东汉文纪》(《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八总第1397册)。
    69.[明]贺复徵编《文章辨体汇选》(《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八总第1402册)。
    70.[明]胡震亨《唐音癸签》(《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九总第1482册)。
    71.[明]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四部丛刊》初编集部)。
    72.[明]王思任《王季重十种》,上海:上海杂志公司,1936年版。
    73.[清]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清乾隆十年眷西堂刻本,1987年版。
    74.[清]朱鹤龄《尚书埤传》(《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二总第66册)。
    75.[清]严虞惇《读诗质疑》(《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三总第87册)。
    76.[清]黄中松《诗疑辨证》(《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三总第88册)。
    77.[清]范家相《诗渖》(《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三总第88册)。
    78.[清]顾镇《虞东学诗》(《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三总第89册)。
    79.[清]惠士奇《春秋说》(《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五总第178册)。
    80.[清]沈廷芳《十三经注疏正字》(《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七总第192册)。
    81.[清]孙奇逢《四书近指》(《文渊阁四库全书》经部八总第208册)。
    82.[清]黄宗羲编《明文海》,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83.[清]朱彝尊《经义考》(光绪丁酉浙江书局本)。
    84.[清]孙承泽《庚子销夏记》(《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八总第826册)。
    85.[清]顾炎武著,[清]黄汝成集释,《日知录集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86.[清]王士 《居易录》(《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十总第869册)。
    87.[清]冯班《钝吟杂录》(《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十总第886册)。
    88.[清]方苞《方望溪文集》,北京:中国书店,1991年版。
    89.[清]吴淇《六朝选诗定论》(《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11册)。
    90.[清]王夫之著,戴鸿森笺注《 斋诗话笺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91.[清]卢文 《抱经堂文集》(《四部丛刊》初编集部)。
    92.[清]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四部丛刊》初编集部)。
    93.[清]焦循《孟子正义》(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简编本)。
    94.[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
    95.顾颉刚.古史辩(第三册)[M].上海:朴社,1933年版.
    96.郭绍虞.宋诗话辑佚[M].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97.郭绍虞,王文生.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98.侯外庐,赵纪彬,杜国庠.中国思想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99.洪汉鼎.理解与解释[C].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
    100.胡经之,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101.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M]第一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102.钱鍾书.管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103.佘正林,周晓琳.《诗经》的接受与影响[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104.王国维.观堂集林[M].上海:上海古籍书店据商务印书馆1940年版《王国维遗书》影印本, 1983年版.
    105.王庆节.解释学、海德格尔与儒道今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6.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107.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通史(先秦两汉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108.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109.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0.张少康.文赋集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1.张少康.文心与书画乐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2.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113.朱光潜.朱光潜全集[A].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114.朱自清.诗言志辨[M].上海:开明书店,1947年版.
    115.[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116.[德]H·R·姚斯,[美]R·C·霍拉勃著,周宁、金元浦译,滕守尧审校.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17.[德]马丁·海德格尔著,陈嘉映,王庆节合译,熊伟校,陈嘉映修订.存在与时间(修订译本)[M].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版.
    118.[古希腊]亚里斯多德著,罗念生译.诗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119.沈淑芳.论文学批评的主体性原则—孟子“以意逆志”说的现代诠释[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1994(3)(总第七卷第25期),78-83.
    120.杨志华.理解:重新返回孟子—对“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说的阐释[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第31卷第2期42-46.
    121.邓新华.“以意逆志”论—中国传统文学释义方式的现代审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9卷第4期106-112.
    122.周裕锴.“以意逆志”新释[J].文艺理论研究,2002(6),71-78.
    123.周光庆.孟子“以意逆志”说考论[J].孔子研究,2004(3),24-34.
    124.王向峰.间性理论的原生态—从孟子的“以意逆志”说起[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1-75.
    125.马大勇.人文化的社会—历史批评论纲—从“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说起[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卷第1期,48-51.
    126.杨红旗.“以意逆志”的含义与语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第21卷第9期,55-57.
    127.蔡宗齐.从“断章取义”到“以意逆志”—孟子复原式解释理论的产生与演变[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44-5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