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政策过程:概念化、审议、实施与评价——国际经验与本土案例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系统的课程变革引发了政府和国家对课程改革的广泛参与和投入,各国政府纷纷从国家层面提出相应的课程改革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课程改革的研究报告、课程改革方案、相关法律和政策文件。然而,受到课程研究历史发展和学科规范的双重制约,课程政策研究一直是课程研究领域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虽然各国课程改革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是人们对于课程改革政策是如何发生发展的,政策过程运作遵循何种工作流程和工作机制、哪些因素影响政策过程的建构、如何理解政策过程的内部结构和权力关系等一系列居于改革实践核心的政策问题却鲜有深入地探讨,有关课程改革政策过程的基础性研究极度匮乏。这不仅反映了课程研究领域理论研究的空缺,也显示出了政策实践的随意性和经验主义,更进一步加剧了政策过程的非公开性和不明晰的黑箱状态,极大地制约着课程改革政策实践进程。
     研究通过系统的文献研究、理论分析、比较研究和案例分析,深入课程改革政策过程的内部流程和机制,从整合性的视角(连贯综合地看待课程改革政策从问题概念化、到政策审议、实施和评价的一系列过程)拓展有关课程改革政策过程的一般认识,考察课程改革政策在现象形态(行动准则和指南)、本体特质(权力和利益关系的政治博弈过程)和实践特征(实践中的变更性和发展性)等层面上的不同表现,以颠覆传统的课程改革政策观,将改革政策过程看作是在具体情境中的生成和发展过程。
     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国际经验的跨文化比较确立了关于政策过程分析的一般理论框架,并运用这一阶段分析框架分析我国文化背景、政治传统和制度条件下课程改革政策运作的一般流程和运作形态。为了实质性地探究我国课程改革的政策过程,研究深入各个关键的政策过程阶段,依照事实分析、价值分析、规范分析的三条线索对课程改革政策过程的机构流程、组织形态(工作方式、权力关系等)、文化特征、潜在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意在深刻挖掘我国课程改革政策过程的意义内涵。最后,为了回归对于改革政策过程的整体性认识,研究对改革政策过程的综合性特征进行再抽象,将我国课程改革政策过程理解为一个再情境化的过程、一个赋权增能的过程和一个话语斗争的过程。
     总而言之,研究依托改革政策过程的理论分析框架,对我国本土课程改革政策过程进行了重新的经验分析和意义建构,深入解析政策过程在我国特殊政策场境下的运作特征和问题。研究不仅为课程政策过程的理论研究积累了中国经验和知识,也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我国课程改革政策实践的可能设想,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The third world wide systematic curriculum reform has attracted extensive involvement and investment of national government in distinctive countries. A series of research reports, reform plans, laws and policy documents which are related to curriculum reform are issued by government in different countries. Though great attention has been focused in the administrative level on curriculum policy, the academic research in the field still remains as one of the weakest area in curriculum research. Many of the core questions in curriculum policy practice are not fully discussed, such as what is curriculum reform policy, how is the process organized, what are the basic procedures and working mechanisms of curriculum reform policy process, what factors might influence the construction of policy process, etc. The lack of fundamental theoretical research in curriculum policy process not only indicates the empiricism in policy operation, but also intensifies the vagueness and ineditus of its practice, leaving the process unrevealed as a "black box".
     Based on the theory analysis, document analysis, comparison research and case study, the research explores into the internal procedures and mechanisms of curriculum reform policy process. The research tries to reconstruct the basic notion toward curriculum reform policy and its process by considering curriculum reform policy and its process in a holistic (combining the stages of conceptualization, deliberation,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policy process in an integrated way), multi-dimensional (understanding curriculum reform policy as combination of its phenomenal form, ontological characteristic and practice feature), and developmental(policy process of curriculum reform are emergent and ever-changing according to its situated condition) way, subverting the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 toward curriculum reform policy and its process.
     The research builds a general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analysis of policy process based on the theory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on national curriculum reform after 20C80S, and introduces the framework to China's new curriculum reform policy operation, analyzing its logical procedures and ope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under China's local cultural background, political tradition and institutional condition. In order to deepe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policy process,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different stages of policy process(namely conceptualization,deliberation,implementation,and evaluation), exploring the process in three different dimensions as factual analysis(behavioral analysis), value analysis and normative analysis, discussing the institutional procedure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power relationship, political, societal and cultural features and potential problems. The last chapter of the research returns to the wholesome exploration of the process in a holistic way rather than focuses on differentiated phases, constructing the internal meaning of policy process as a re-situational process, empowering and capacity building process and courses conflicting process.
     All in all, the research explores into China's local curriculum reform policy experience by applying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framework to add new knowledge and meaning, as well as to extend the original framework. Based on the descriptive and interpretive analysis, the research also identifi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otential problems of policy process in China's particular policy situation, and presents future possibilities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China's policy process on curriculum reform, signifying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meaning of the research.
引文
[1]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M.Weber)就采取这种立场,并将其称为“理解社会学”。参考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1 雷劳伦斯·阿瑟·克雷明著、单中惠、马晓斌译:《学校的变革》,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94页
    2 屠莉娅:《一个理想主义教育家对教育改革的现实解读——沃特.沃纳教授访谈录》,全球教育展望,2008(9):11
    3 迈克尔.富兰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译:《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序
    4 姬秉新、苟正斐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与趋势》,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页
    5 黄甫全:《简析课程论的主要任务、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课程·教材·教法,1997(12):2
    6 斯蒂芬.鲍尔著,王玉秋、孙益译:《政治与教育政策制定:政策社会学探索》,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引论,第1页
    7 吕立杰著:《国家课程设计过程研究:以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设计为个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6页
    8 斯蒂芬.鲍尔著,王玉秋、孙益译:《政治与教育政策制定:政策社会学探索》,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
    9 Denis O'Sulivan,(1993).The Concept of policy paradigm:elaboration and illumination.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hought.,27(3):247
    10 Seamas O.Buachalla.(1988).Education Policy in Twentieth Century Ireland.Wolfhound Press:314
    11 胡东芳:《课程政策:一个亟待关注的课程研究领域》,集美大学学报,2001(9):21
    12 Sandra Taylor,Fazal Rizvi,Bob Lingard,Miriam Henry(1997).Educational Policy and the Politics of Change.London;New York:Routledge:5
    13 胡东芳:《课程政策:一个亟待关注的课程研究领域》,集美大学学报,2001(9):21
    14 胡东芳:《论课程政策的定义、本质与载体》,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1):50
    15 吕立杰:《课程政策制定过程的特征与本质》,课程教材教法,2007(8):3
    16 Sandra Taylor,Fazal Rizvi,Bob Lingard,Miriam Henry(1997).Educational Policy and the Politics of Change.London;New York:Routledge:20
    17 靳玉乐、黄清:《课程研究方法论》,广西: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5页
    18 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70页
    19 靳玉乐、黄清:《课程研究方法论》,广西: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5页
    20 迈克尔·富兰著:《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7页
    21 米切尔.黑尧著、赵成根译:《现代国家的政策过程》,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第22页
    1 钱再见主编:《公共政策学新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2 王福生著:《政策学研究》,云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5页
    3 宋锦洲编著:《公共政策:概念、模型与应用》,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页
    4 钱再见主编:《公共政策学新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
    5 张金马主编:《政策科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1页
    6 郑敬高主编:《政策科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
    7 徐湘林:《中国政策科学的理论困境及其本土化出路》,公共管理学报,2004(1):2-27
    8 张金马主编:《政策科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4页
    9 迈克尔.豪利特,M.拉米什著,庞诗等译:《公共政策研究——政策循环与政策子系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31页
    10 托马斯.R.戴伊著:《理解公共政策》,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9页
    11 保罗.A.萨巴蒂尔著:《政策过程理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3页
    12 吴立明主编:《公共政策分析》,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0页
    13 杰弗里.维克斯著:《判断的艺术——政策制定研究》,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14 杰弗里.维克斯著:《判断的艺术——政策制定研究》,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
    15 林德金、陈洪、刘珠江编著:《政策研究方法论》,延边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5页
    16 参见保罗.A.萨巴蒂尔著:《政策过程理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26页,宁国良著:《公共利益的权威性分配》,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6页
    17 查尔斯.林德布洛姆、竺乾威、胡君芳译:《决策过程》,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第5页
    18 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著、曹沛霖等译:《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2月版,第287页
    19 保罗.A.萨巴蒂尔著:《政策过程理论》,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27页
    20 张骏生主编:《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0页
    21 刘复兴著:《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2-13页
    22 袁振国主编:《教育政策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8页
    23 刘复兴著:《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4页
    24 Stephen J.Ball(1990).Politics and policy making in education:Explorations in policy sociology.London;New York:Routledge:1
    25 筑波大学教育系研究会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195页
    26 袁振国主编:《教育政策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47-248页
    27 黄东明主编:《教育政策与法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页
    28 刘复兴著:《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4页
    29 Berkhout S J,Wielemans W.(1999).Toward understanding education policy:An integrative approach.Educational Policy.13(3):405
    30 孙绵涛著:《教育政策学》,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0页
    31 Berkhout S J,Wielemans W.(1999).Toward understanding education policy:An integrative approach.Educational Policy.13(3):420
    32 Jenny Ozga(2000).Policy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Settings:Contested terrain.Buckingham.Philadelphia:Open University Press:38
    33 卢乃桂、柯政:《教育政策研究的类别、特征和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07(2):28
    34 参见谢少华著:《权力下放与课程政策变革》,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8页
    35 汉.克里斯多佛、迈克尔.海尔(Ham Christopher,Michae Hill)著:《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过程》1985年(英文)版,第9;转引自袁振国主编:《教育政策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8页
    36 Jenny Ozga(2000).Policy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Settings:Contested terrain.Buckingham.Philadelphia:Open University Press:39
    37 J.D.尼斯比特著:基于政策的研究(Policy oriented Research),选自胡森、波斯尔思韦特主编:《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七卷,贵州:贵州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34页
    38 参见黄东明主编:《教育政策与法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页
    39 斯图亚特.S.那格尔编著,林明等翻译:《政策研究百科全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7页
    40 W.L.博伊德(W.L.Boyd)、D.N.普兰克(D.N.Plank)著:教育政策研究:概述(Educational Policy Studies:Overview),选自T.胡森、T.N.波斯尔斯韦特主编:《教育大百科全书》第1卷:教育政策与规划,西南师范 大学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06年版,第421-422页
    41 Jenny Ozga(2000).Policy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Settings:Contested terrain.Buckingham.Philadelphia:Open University Press:39
    42 卢乃桂、柯政:《教育政策研究的类别、特征和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07(2):29
    43 斯图亚特.S.那格尔编著,林明等翻译:《政策研究百科全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442页
    44 钟启泉:《教育政治学的新方向:教育政策分析》,选自袁振国主编:《教育政策评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53页
    45 刘复兴:《论我国教育政策范式的转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第16页
    46 曾天山:《教育政策研究刍议》,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71
    47 钟启泉:《教育政治学的新方向:教育政策分析》,选自袁振国主编:《教育政策评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57页
    48 袁振国主编:《教育政策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
    49 涂端午、陈学飞:《西方教育政策研究探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5):50-51
    50 参见Sandra Taylor,Fazal Rizvi,Bob Lingard,Miriam Henry(1997).Educational Policy and the Politics of Change.London;New York:Routledge:38-42
    51 Bowe,R.,Ball,S.J.,& Gold,A.(1992).Reforming education and changing schools:Case studies in policy sociology.London;New York,NY:Routledge:1
    52 谢少华:《试论教育政策研究的分类及理论基础》,选资源振国主编:《教育政策评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97页
    53 参见Sandra Taylor,Fazal Rizvi,Bob Lingard,Miriam Henry(1997).Educational Policy and the Polittcs of Change.London;New York:Routledge:42-43
    54 参见Carolyn M.Shields(1995).Metaphor,Model,and Museum:Reflections on the Art of Educational Policy Making.Journal of Educational Thought,29(3):227-242,Israel Scheffler.(1984).On the Education of Policymakers.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54(2):152-165
    55 曾天山、金宝成:《我国教育政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选自袁振国主编:《中国教育政策评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60页
    56 曾天山、金宝成:《我国教育政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选自袁振国主编:《中国教育政策评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65页
    57 涂端午、陈学飞:《我国教育政策研究现状分析》,教育科学,2007(1):22
    58 吴遵民主编:《基础教育决策论:中国基础教育政策制定与决策机制的改革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59 胡东芳:《拓展教育研究,走向教育政策分析:全国首届“教育政策分析”高级研讨会综述》,教育发展研究,1999(9):39
    60 谈松华:《教育决策与政策研究》,选自袁振国主编:《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0年版,第4页
    61 卢乃桂、柯政:《教育政策研究的类别、特征和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07(2):31
    62 涂端午、陈学飞:《我国教育政策研究现状分析》,教育科学,2007(1):23
    63 埃德拉.施拉格:《政策过程的框架、理论和模型比较》,选自保罗.A.萨巴蒂尔著:《政策过程理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314页
    64 哈贝马斯著、郭官义、李黎译:《认知与兴趣》,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13页,转引自曾荣光:《教育政策研究:议论批判的视阈》,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4):21-22,包蔼黎:《从哈贝马斯的三种认识兴趣看课程的本质》,现代教育科学,2006(5):48-49
    65 陈学飞等:《理论导向的教育政策经验研究探析》,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4):40
    66 刘复兴著:《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3-44页
    67 Stephen J.Ball(1990).Politics and policy making in education:Explorations in policy sociology.London;New York:Routledge:43
    68 Richard Elmore,Gary Sykes.Curriculum Policy.Philip.W.Jackson(1992).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a project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Association.New York:Macmillan;Toronto:Collier Macmillan Canada;New York:Maxwell Macmillan International:185
    69 张红:《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价值取向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未出版),第7页
    70 丹尼尔.坦纳、劳雷尔.坦纳:《课程编制:从理论到实际》.Daniel Tanner and Laurel N.Tanner (1980).Curriculum Development:Theory into Practice,2nd Ed,.New York:Macmillan Co.Inc..转引自王伟廉编著:《课程研究领域的探索》,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16页
    71 K.Frey.Curriculum Politics Arieh Lewy(1999).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Dergamon Press:116-117
    72 孙传远:《当代美国课程研究之域——当代课程问题的检视》,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8):44
    73 钟启泉、李雁冰主编:《课程设计基础》,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总序
    74 靳玉乐、黄清著:《课程研究方法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5页
    75 陈永明、胡东芳等:《比较教育行政》,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2页
    76 胡森、波斯尔思韦特主编:《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二卷,课程改革(curriculum reform).贵州:贵州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655页
    77 胡森、波斯尔思韦特主编:《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二卷,课程改革(curriculum reform).贵州:贵州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657页
    78 Schaffarzick,J(1979).Value conflicts and Curriculum Issues:Lessons from Research and Experience,McCutchan,Berkeley,California:147.转引自沈兰:《课程权力再分配:校本课程政策解读》,教育发展研究,1999(9):36
    79 胡东芳:《我国课程改革政策制定的理论障碍及其消除》,教育发展研究,2007(9B):25
    80 艾伦.C.奥恩斯坦&费朗西斯.P.汉金斯著、柯森主译:《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29页
    81 钟启泉、张华主编:《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课程改革专题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82 钟启泉:《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比较教育研究,2005(12):20
    83 贾馥明总编、国立编译馆主编:《教育大辞书》(9).文景书局,2000年版,第851页
    84 李东生、王组键主编:《教育竞争与招生工作指南(上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21页
    85 何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演进与特征分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6(3):292
    86 胡东芳:《论课程政策的定义、本质与载体》.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1):1
    87 蒋建华:《走向政策范式的课程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1):91
    88 何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演进与特征分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6(3):291
    89 谢少华著:《权力下放与课程政策变革》,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3页
    90 谢少华:《澳大利亚课程政策变革述评》.比较教育研究,2001(10):23
    91 S.H.埃杰顿:课程政治和政策(curriculum politics andpolicies),选自T.胡森、T.N.波斯尔斯韦特主编:《教育大百科全书》第7卷:课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06年版,第55页
    92 A.S.休斯:课程政策(curriculum policy),选自胡森、波斯尔思韦特主编:《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二卷,贵州:贵州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650页
    93 S.H.埃杰顿:课程政治和政策(curriculum politics and policies),选自T.胡森、T.N.波斯尔斯韦特主编:《教育大百科全书》第7卷:课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06年版,第55页
    94 李东生、王组键主编:《教育竞争与招生工作指南(上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21
    95 Richard Elmore,Gary Sykes.Curriculum Policy.Philip.W.Jackson(1992).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a project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Association.New York:Macmillan;Toronto:Collier Macmillan Canada;New York:Maxwell Macmillan International:185
    96 吕立杰著:《国家课程设计过程研究:以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设计为个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6页
    97 参见胡东芳:《从国际比较的观点看课程政策的变化趋势:简论我国课程改革的政策取向》,教育发展研究,2002(5):58-59
    98 王伟廉编著:《课程研究领域的探索》,四川I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173、175页
    99 高天明、熊焰:《探悉课程政策周期的模式:以爱尔兰为例》,当代教育论坛,2008(8):111
    100 Richard Bowe.Stephen.J.Ball:Reforming Education and Changing Schools:Case Studies in Policy Sociology,London:Routledge:13
    101 艾伦.C.奥恩斯坦&费朗西斯.P.汉金斯著、柯森主译:《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09页
    102 George J.Posner(1992).Annalyzing the Curriculum.New York:McGraw-Hill,转引自艾伦.C.奥恩斯坦&费朗西斯.P.汉金斯著、柯森主译:《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85页
    103 Abraham Kaplan(1964).The Conduct of Inquiry.San Francisco:Chandler:295,转引自艾伦.C.奥恩斯坦&费朗西斯.P.汉金斯著、柯森主译:《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86页
    104 靳玉乐、黄清著:《课程研究方法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02-203页
    105 P.W.马斯格雷夫:课程:社会学的观点(curriculum:sociologicalperspectives),选自T.胡森、T.N.波斯尔斯韦特主编:《教育大百科全书第7卷》课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06年版,第119页
    106 S.H.埃杰顿:课程政治和政策(curriculum politics andpolicies),选自T.胡森、T.N.波斯尔斯韦特主编:《教育大百科全书》第7卷:课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06年版,第55-58页
    107 Richard Elmore,Gary Sykes.Curriculum Policy.Philip.W.Jackson(1992).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a project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Association.New York:Macmillan;Toronto:Collier Macmillan Canada;New York:Maxwell Macmillan International:208
    1 弗朗西斯.C.福勒著、许庆豫译:《教育政策学导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1页
    2 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86页
    3 Sandra Taylor,Fazal Rizvi,BobLingard and Mirian Henry(1997).Education Policy and the Politics of Change,Routledge:London and New York:35
    4 钱再见主编:《公共政策学新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17页
    5 参考吴立明主编:《公共政策分析》,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5页图2-2政策过程理论模型,弗朗西斯.C.福勒著、许庆豫译:《教育政策学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3页图1-1政策过程的图标说明
    6 吴遵民主编:《基础教育决策论:中国基础教育政策制定与决策机制的改革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页
    7 吕立杰:《课程政策制定过程的特征与本质》,课程.教材.教法,2007(8):3
    8 米切尔.黑尧著、赵成根译:《现代国家的政策过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
    9 弗朗西斯.C.福勒著、许庆豫译:《教育政策学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56页
    10 宁国良著:《公共利益的权威性分配》,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5页
    11 弗明西斯.C.福勒著、许庆豫译:《教育政策学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67页
    12 Howlett,M.&Ramesh.M.(2003).Studying Public Policy:Policy cycles and Policy Subsystems(2~(nd)Ed.).Don Mills,Ont.:Oxford University Press:5
    13 宋锦洲编著:《公共政策:概念、模型与应用》,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0页
    14 参考K.G.Banting(1979).Poverty,Politics and Policy.London:The Macmillan Press:140,转引自袁振国主编:《教育政策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93页图2-1问题认定逻辑结构图
    15 宁国良著:《公共利益的权威性分配》,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1页
    16 宁国良著:《公共利益的权威性分配》,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3页
    17 陈庆云编著:《公共政策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第150页
    18 Howlett,M.&Ramesh.M.(2003).Studying Public:Policy cycles and Policy Subsystems(2~(nd)Ed.).Don Mills,Ont.:Oxford University Press:141
    19 图示参考弗朗西斯.C.福勒著、许庆豫译:《教育政策学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68页图7-8各种政策议程的相互关系
    20 参考Kingdon,J A.(1995).Agendas,Alternatives,andPublic Policies(2~(nd)Ed.).New York:HarperCollins
    21 参考Birkland,T.A.(2005).An introduction to thepolicyprocess:Theories,concepts,andmodels ofpublic policy,making/(2nd Ed.).Armonk,N.Y.:M.E.Sharpe:111图5.1不同水平的议程一图
    22 Birkland.T.A.(2005).An introduction to the policy process:Theories,concepts,and models of public policy making/(2nd Ed.).Armonk,N.Y.:M.E.Sharpe:112,其他相关内容参见第108-112页
    23 参考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92-208页
    24 刘复兴:《教育政策活动中的价值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版,2002(3):85
    25 参考Michael Hill(1997),The Policy Process:A Reader.(2nd Ed.).New York:Prentice Hall/Harvester Wheat sheaf:9
    26 王满船著:《公共政策制定:择优过程与机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31页
    27 宁国良著:《公共利益的权威性分配》,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版,第82页
    28 参考袁振国主编:《教育政策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81页 图6-1 执行技术程序解决的问题—图基础上修改而成
    29 参考袁振国:《深化教育政策研究加强两种文化交流》,选自中国教育评论(2001),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第4-5页
    30 宋锦洲编著:《公共政策:概念、模型与应用》,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2页
    31 宁国良著:《公共利益的权威性分配》,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4月版,第80、109页
    32 埃里希.弗洛姆著:《恶的本性》,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9年版,第125页
    33 黄东明主编:《教育政策与法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20页
    34 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著、曹沛霖等译:《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289页
    35 邓旭:《教育政策执行的四重路径》,江西教育科研,2007(5):6
    36 陈玉云:《教育政策变异之我见——关于政策执行与政策实现的讨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1):17
    37 迈克尔.豪利特,M.拉米什著,庞涛等译:《公共政策研究——政策循环与政策子系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291页
    38 S.S.南格尔(S.S.Nagel)著,林明等译:《政策研究百科全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70页
    39 N.Lichfield,et al.Evaluation in the Planning Process.Oxford.Pergam an Press,1975:4,转引自黄东明主编:《教育政策与法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74页
    40 吴志宏:《教育行政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11页
    41 袁振国主编:《教育政策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86页
    42 Charles O.Jones,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Public Policy(3rd.).Monterey,California:Brooks/Coles Publishing Company,1984:166,转引自宁国良著:《公共利益的权威性分配》,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38页
    43 托马斯.R.戴伊(Thomas R.Dye)著,鞠方安、吴忧译:《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78页
    44 胡春梅:《教育政策执行概念的分析》,辽宁教育研究,2005(1):46
    45 弗朗西斯.C.福勒著、许庆豫译:《教育政策学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68页
    46 Benjam in Levin著:《教育改革——从启动到成果》,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页
    47 迈克尔.富兰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译:《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1页
    48 张浚生:《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7-58页
    49 弗朗西斯.C.福勒著、许庆豫译:《教育政策学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60页
    50 吉纳.E.霍尔,雪莱.M.霍德著,吴晓玲译:《实施变革:模式、原则与困境》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
    51 王世忠:《关于教育政策执行的涵义、特征及其功能的探讨》,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1(1):66
    52 肖远军、李春玲:《政策评价概念探析》,理论探讨,1995(2):46
    53 弗朗西斯.C.福勒著、许庆豫译:《教育政策学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79页
    54 迈克尔.豪利特,M.拉米什著,庞诗等译:《公共政策研究——政策循环与政策子系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293页
    55 Howlett,M.&Ramesh.M.(2003).Studying Public:Policy cycles and Policy Subsystems(2~(nd)Ed.).Don Mills,Ont.:Oxford University Press:220
    56 王福生著:《政策学研究》,云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58页
    57 赵宗孝、刘淑红:《四R——构建后现代课程模式的标准》,教育探索,2004(5):27
    1 Sandra Taylor,Fazal Rizvi,BobLingard and Mirian Henry(1997).Education Policy and the Politics of Change,Routledge:London and New York:24
    2 Carolyn M.Shields(1995).Metaphor,Model,and Museum:Reflections on the Art of Educational Policy Making.Journal of Educational Thought,29(3):240
    3 钱再见主编:《公共政策学新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0页
    4 Denis O'Sulivan,(1993).The Concept of policy paradigm:elaboration and illumination.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hought..27(3):247
    5 参考沈兰:《课程权力再分配:校本课程政策解读》,教育发展研究,1999(9):35-36
    6 托马斯.R.戴伊著:《理解公共政策》,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32页
    7 刘复兴:《素质教育政策与〈美国2061计划〉——教育政策决策和实施程序的比较分析》,选自刘复兴著:《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28-229页
    8 谢少华:《澳大利亚课程改革政策变革述评》,比较教育研究,2001(10):24-25
    9 吴遵民主编:《基础教育决策论:中国基础教育政策制定与决策机制的改革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08页
    10 斯图亚特.S.那格尔:《政策研究百科全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10页
    11 托马斯.R.戴伊(Thomas R.Dye)著,鞠方安、吴忧译:《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6页
    12 姬秉新、苟正斐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与趋势》,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4-195页
    13 姬秉新、苟正斐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与趋势》,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0-201页
    14 张烨:《论教育政策过程与实施中的话语展现——以素质教育政策议题为例》,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3):29-30
    15 弗朗西斯.C.福勒著、许庆豫译:《教育政策学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61页
    16 王晓辉:《法国当前高中课程改革述评》,课程.教材.教法,1999(7):56
    17 高峡:《当前日本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及其特点》,课程.教材.教法,1999(6):52
    18 资料来源于笔者2008年对加拿大卑诗省教育部项目实施部门(Program Implementation Branch)专家顾问沃特.沃纳教授的访谈资料,以及卑诗省教育部网站的相关资料http://www.bced.gov.bc.ca/irp/,本章内有关加拿大卑诗省课程改革的资料均主要来自访谈资料及其教育部课程专业网站
    19 彭志国:《从理性、权力到官僚政治视角的转变》,理论探讨,2005(5):89
    20 托马斯.R.戴伊著:《理解公共政策》,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33页
    21 吕立杰、马云鹏:《基础教育新课程设计中的课程审议——一种实践理性的研究方式》,教育研究,2005(2):75
    22 参考钟启泉、张华主编:《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课程改革国别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13-314页
    23 张男星:《权力、理念、文化——俄罗斯现行课程改革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4页
    24 张男星:《权力、理念、文化——俄罗斯现行课程改革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5页
    25 陈振明:《政策科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58页
    26 吴遵民主编:《基础教育决策论:中国基础教育政策制定与决策机制的改革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80页
    27 迈克尔.富兰:《变革的力量——深度变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4页,转引自崔允漷:《课程改革政策执行:一种分析的框架》,教育发展研究,2005(10):3
    28 贾馥名总编、国立编译馆主编:《教育大辞书》,台北:文景书局,2000年版,第852页
    29 托马斯.R.戴伊著:《理解公共政策》,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39页
    30 参考王智新:《日本教育政策的决策机制》,选自袁振国主编:《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4年版,第307-308页
    31 参考黄东明主编:《教育政策与法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2-135页
    32 A.VKelly著、吕敏霞译、王斌华审校:《课程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第123页
    33 参考谢少华:《澳大利亚课程改革政策变革述评》,比较教育研究,2001(10):25
    34 参考于泽元:《课程变革与学校课程领导》,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7页
    35 钱再见主编:《公共政策学新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8页
    36 于泽元:《课程变革与学校课程领导》,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7-99页
    37 吴志宏:《教育行政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0页
    38 胡春梅:《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之四重特征》,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7):21
    1 宋锦洲编著:《公共政策:概念、模型与应用》,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9页
    2 参考Stephen J.Ball(2006).Education policy and social class:the selected works of Stephen J.Ball.London;New York:Routledge:15-19
    3 Israel Scheffler.(1984).On the Education of Policymakers.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54(2):162
    4 相关内容参考胡东芳:《新中国课程政策的历史回顾与理论思考》,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4)、吕达著:《课程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陈永明、胡东芳等:《比较教育行政》,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钟启泉、张华主编:《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课程改革专题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张红著:《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价值取向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等相关资料
    5 吴遵民主编:《基础教育决策论:中国基础教育政策制定与决策机制的改革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1页
    6 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中国教育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23页,转引自吴遵民主编:《基础教育决策论:中国基础教育政策制定与决策机制的改革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3页
    7 吕达著:《课程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497页
    8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著:《改革开放近30年我国公共教育政策变化述评》,选自《2007年中国教育绿皮书:中国教育政策年度分析报告》,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页
    9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著:《改革开放近30年我国公共教育政策变化述评》,选自《2007年中国教育绿皮书:中国教育政策年度分析报告》,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页
    10 吕立杰著:《国家课程设计过程研究:以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设计为个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01页
    11 马云鹏:《基础教育课程发展政策的反思》,选自袁振国主编:《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1》,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6页
    12 马云鹏:《基础教育课程发展政策的反思》,选自袁振国主编:《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1》,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5页
    13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摘要)》,http://www1.openedu.com.cn/suxin2/read.php?id=70
    1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http://www.c ycnet com/zuzhi/ywdd/files/014.htm
    15 相关内容参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部文件,教基[2001]17号,马云鹏:《基础教育课程发展政策的反思》,教育发展研究,2000(12):23-27,
    朱慕菊主编、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等资料
    16 坦纳等著,崔允漷等译:《学校课程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英文版序,第1页
    17 米切尔.黑尧著、赵成根译:《现代国家的政策过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第21页
    18 保罗.A.萨巴蒂尔著:《政策过程理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3-4页
    19 相关内容参考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朱幕菊主编、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教育部新课程实施与实施过程评价课题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就、问题与对策》,中国教育学刊,2003(12):32-37,教育部新课程实施与实施过程评价课题组:《课程改革实验区追踪评估的最新报告》,教育发展研究,2005(5):20-26,
    崔允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进展及问题》,全球教育展望,2006(1),教育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http://www.edu.cn/20040331/3102802.shtml等资料
    20 迈克尔.富兰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译:《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8、11页
    21 张男星:《权力、理念、文化:俄罗斯现行课程政策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前言,第14页
    22 坦纳等著,崔允漷等译:《学校课程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英文版序,第1页
    23 崔允漷:《新课程新在何处: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发展研究,2001(9):9
    24 参考刘力:《教育实验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二章相关内容
    25 朱幕菊主编、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页
    26 朱幕菊主编、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页
    27 钟启泉:《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比较教育研究,2005(12):19
    28 相关内容参考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28页
    29 钟启泉:《开发新时代的学校课程:关于我国课程改革政策与策略的若干思考》,全球教育展望,2001(1):14
    30 Cuban.(1988)A Fundamental Puzzle of School Reform.Phi Delta Kappan:69,341-344
    31 欧用生、杨慧文:《新世纪的课程改革:两岸的观点》,吴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年版,第86页,转引自胡定荣著:《课程改革的文化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3-184页
    32 斯蒂芬.鲍尔著,王玉秋、孙益译:《政治与教育政策制定:政策社会学探索》,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引论,第78页
    33 弗朗西斯.C.福勒著、许庆豫译:《教育政策学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51页
    34 叶澜:《时代精神与新教育理想的构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跨世纪思考之一》,选自钟启泉等主编:《解读中国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页
    35 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9页
    3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5页
    37 俞金吾:《理性在现代性现象中的四个向度——从马尔库赛的“单向度的人”说起》,求是学刊,2004(7):12-15
    38 佐藤学著、钟启泉译:《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3页
    39 郑敬高主编:《政策科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1页
    40 毛寿龙著:《政治社会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21页,转引自胡定荣著:《课程改革的文化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6页
    41 吴遵民主编:《基础教育决策论:中国基础教育政策制定与决策机制的改革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00页
    42 参考师泽生、王英:《改革开放30年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概览(上)》,探索,2008(5):57-61;赵希宏:《30年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与经验》,理论研究,2008(3):3
    43 张涛:《改革开放30年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成就分析》,社会主义研究,2008(4):17
    44 参考吴志宏:《教育行政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61-63页
    45 高本娟:《论传统政治文化与当前政治改革》,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0):36
    46 张涛:《改革开放30年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成就分析》,社会主义研究,2008(4):20
    47 弗朗西斯.C.福勒著、许庆豫译:《教育政策学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86页
    48 王福生著:《政策学研究》,重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45页
    49 Donald F.Kettl.The Global Public Management Revolution:A Report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ance,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Washington,D.C:1-3,转引自阮思余:《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核心内容》,现代管理科学,2008(4)
    50 参考梁漱溟著:《中国文化要义》,北京: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第77-94页
    51 黄卫平、陈文:《当代中国政治发展问题研究: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现状及其成因浅析》,社会科学研究,2008(2):3
    52 钱再见主编:《公共政策学新编(公共管理专业系列教材)》,上海:环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1页
    53 郑敬高主编:《政策科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2页
    54 吴立明主编:《公共政策分析》,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5页
    55 哈贝马斯、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21页
    56 刘复兴著:《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61页
    57 劳凯生:《社会转型与教育的重新定位》,比较教育研究,2002(2):3
    58 劳凯生:《传统与变革: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看教育》,选自钟启泉等主编:《解读中国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2页
    59 劳凯生:《传统与变革: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看教育》,选自钟启泉等主编:《解读中国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2页
    60 曹大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与建构新文化的路径走向》,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2):22
    61 毛祖桓著:《从方法论看教育学的发展》,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113页
    62 弗朗西斯.C.福勒著、许庆豫译:《教育政策学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09页
    63 钟启泉:《寻求课程范式的转型:中国大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与问题》,比较教育研究,2003(1):7
    64 邵泽斌、张乐天:《教育政策:一个结构主义的分析视角》,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6):18
    65 参考张烨:《论教育政策过程与实施中的话语展现:以素质教育政策议题为例》,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3):25-30;吴遵民主编:《基础教育决策论:中国基础教育政策制定与决策机制的改革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1-193页;康宁:《试论素质教育的政策导向》,选自袁振国主编:《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1》,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0-27页
    66 参考吕立杰著:《国家课程设计过程研究:以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设计为个案》,北京:教育科学出 版社,2008年版,第83-85页
    67 参考靳玉乐、黄清著:《课程研究方法论》,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09-313页;吕立杰著:《国家课程设计过程研究:以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设计为个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6-89页
    68 参考于泽元著:《课程变革与学校课程领导》,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32页种关于古德兰德对课程变革认识的三个层面的划分.
    69 屠莉娅:《课程研究的学科化与国际化:一个领域的智力突破及其可能的未来》,全球教育展望,2008(12):11
    70 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页
    71 参考顾明远著:《论教育的传统与变革》,选自顾明远著:《教育:传统与变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8-12页
    1 斯蒂芬.鲍尔著,王玉秋、孙益译:《政治与教育政策制定:政策社会学探索》,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40页
    2 黄忠敬:《我国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之探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21
    3 Denis O'Sulivan,(1993).The Concept of policy paradigm:elaboration and illumination.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hought.,27(3):247
    4 金一鸣、唐玉光主编:《中国素质教育政策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67页
    5 王钢成、张军:《从理想到实践:国家素质教育政策的演进》,当代教育科学,2004(20):44
    6 金一鸣、唐玉光主编:《中国素质教育政策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64页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3/18/content_2713789.htm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素质教育大事记》,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24/info16624.htm
    9 王钢成、张军:《从理想到实践:国家素质教育政策的演进》,当代教育科学,2004(20):45
    10 李岚清等:《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奠基工程》,人民日报,1996年4月12日,转载自http://www.jledu.com.cn/jyjxyj/view_content.asp?id=11&seq=5&c_seq=168
    11 李海生:《素质教育理论研究综述》,上海教育科研,1997(6):10
    12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通知(1997年10月29日,教办(1997)[29号]),http://law.chinalawinfo.com/newlaw2002/SLC/slc.asp?db=ch1&gid=31489
    13 参考康仲德、陈铁义:《汨罗春潮逐浪高——汨罗经验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人民教育,1997(2):22-23
    14 参考唐仲扬、胡宏文、梁友君、龚鹏飞、刘心洋等:《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的探索——湖南汨罗市中小学教育改革12年写真》,人民教育,1997(2):8-32;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大力推广汨罗经验 推行素质教育》,http://www.mlcn.cn/lcfq/szjy/sz.jy/200604/477.html等材料
    15 宋锦洲编著:《公共政策:概念、模型与应用》,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6页
    16 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1993年2月13日颁布,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1994年7月3日颁布,http://www.edu.cn/20010823/207371.shtml
    17 参考吕立杰著:《国家课程设计过程研究:以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设计为个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04-105页
    18 参考崔允漷:《新课程新在何处: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发展研究,2001(9):5
    19 参考吕立杰著:《国家课程设计过程研究:以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设计为个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06-107页
    20 柳斌:《加强领导、扎扎实实地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教材.教法,1997(11):1-5
    21 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摘要)》,http://wwwl.openedu.com.cn/suxin2/read.php?id=70
    22 参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http://www.c ycnet.com/zuzhi/ywdd/files/014.htm
    23 兰秉浩、刁田丁主编:《政策学》,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年版,第82页
    24 黄忠敬:《我国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之探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22
    25 黄明东主编:《教育政策与法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页
    26 Birklan,T.A(2005).An Introduction to the Policy Process:Theories,Concepts,and Models of Public Policy,(2nd Ed.).Armon.k,N.Y.:M.E.Sharpe:225-226
    27 张小明:《内部输入:解读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制定的输入机制》,宁夏社会科学,2000(5):23
    28 托马斯.R.戴伊(Thomas R.Dye)著,鞠方安、吴忧译:《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9页
    29 张小明:《内部输入:解读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制定的输入机制》,宁夏社会科学,2000(5):23
    30 孙绵涛等著:《教育政策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政策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7-68页
    31 孙绵涛等著:《教育政策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政策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9页
    32 杰弗里.维克斯著:《判断的艺术——政策制定研究》,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第79页
    33 陈永明、胡东芳等:《比较教育行政》,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8页
    34 屠莉娅:《一个理想主义教育家对教育改革的现实解读——沃特.沃纳(Walter Werner)教授访谈录》,全球教育展望,2008(9):4
    35 波尔.达林著、刘承辉译:《教育改革的限度》,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年版,第78页
    1 中国教育报:《叱咤百年教育录(三):1978-2000迎来春天、走向辉煌》,http://www.jyb.cn/gb/jybzt/today/xsjtk/31.htm
    2 参考朱文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是怎样制定诞生的?》,http://www.edu.cn/20010823/207374.shtml
    3 参考张华等著:《课程流派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 参考钟启泉、张华主编:《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课程改革专题研究、课程改革国别研究、学科课程改革研究三卷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汪霞著:《课程改革与发展得比较研究》苏州: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专辑,http://www.siedu.cn/xxzb/1999-6.htm
    6 参考教育部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怎样制定的》,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2(7):10
    7 参考教育部课程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咨询座谈会纪要(2000年7月29日),转引自吕立杰著:《国家课程设计过程研究:以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设计为个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13页,以下的纲要第一稿、第五稿、第九稿、第十五稿的相关内容同样选自该书的相应部分
    8 姬秉新、苟正斐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与趋势》,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26-127页
    9 Arthur K.Ellis(2004).Exemplars of Curriculum Theory,Eye On Education,N.Y:71
    10 《展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国际文化出版社,1995年版,第61页,转引自黄书光主编:《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历史反思与前瞻》,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94页
    11 毛祖桓著:《从方法论看教育学的发展》,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113页
    12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2004年2月18日,http://www.china.com.cn/zhibo/2004-02/17/content_8784572.htm
    13 周长祜:《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启动》,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0(5):4
    14 徐国英、朱长华:《对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的几点思考》,中学语文,2000(5):22
    15 参考吕立杰著:《国家课程设计过程研究:以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设计为个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2-152页
    16 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小组:《关于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的初步设想》,课程.教材.教法,1999(5):17-21
    17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工作小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研讨会纪要》,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0(1-2):5-6
    18 孟叶:《新课标教材出版:格局明朗、变数增多》,http://www.sinobook.com.cn/press/newsdetail.cfm?iCntno=1379
    19 参考臧爱珍撰稿、朱慕菊审稿:《教材建设:中小学教材管理体制改革》,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00/info6900.htm
    20 哈罗德.J.莱维特著、张文芝等译:《管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147,转引自吴志宏:《教育行政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44页
    21 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著、曹沛霖等译:《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2月版,第308页
    22 费尔南多.雷默斯、诺埃尔.麦金:《教育研究成果在制定教育政策和管理决策过程中的应用》,张力主编:《教育政策的信息基础:中国、新加坡、美国教育指标系统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11页
    23 费尔南多.雷默斯、诺埃尔.麦金:《教育研究成果在制定教育政策和管理决策过程中的应用》,张力主编:《教育政策的信息基础:中国、新加坡、美国教育指标系统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11页
    24 参考石中英著:《教育学的文化性格》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97页
    25 参考余英时著:《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新版序言
    26 D.E.米切尔、J.E.特赖曼著:《教育机构中的权威与权力》,选自T.胡森、T.N.波斯尔斯韦特主编:《教育大百科全书第1卷》教育管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06年版,第154-156页
    27 王满船著:《公共政策制定:择优过程与机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268页
    28 钟启泉:《开发新时代的学校课程:关于我国课程改革政策与策略的若干思考》,全球教育展望,2001(1):15
    29 郑振宇:《西方公共决策程序比较》,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3),转引自王满船著:《公共政策制定:择优过程与机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274页
    30 参考教育部:《教育部司局机构设置》,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54/infoi215409633434154.htm
    31 钟启泉:《开发新时代的学校课程:关于我国课程改革政策与策略的若干思考》,全球教育展望,2001(1):15
    32 2Robertson,D.B.(1984).Program Implementation versus Program Design:Which Accounts for Policy“Failure”,Policy Studies Review,.3(3-4):391-405,转引自柯政:《课程政策的执行与设计》,教育发展研究,2005(10):8
    1 张骏生主编:《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2 白月桥著:《素质教育的课程构建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09页
    3 王湛:《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开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局面》,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1年7月30日)选自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朱慕菊主审:《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代序,第1-15页
    4 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试验推广工作的意见》的通知,2001年10月17日,http://www.ncct.gov.cn/zcwj/ShowArticle.asp?ArticleID=59
    5 参考义务市教育局:《关于设立义务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指导小组等机构的通知》,义乌课改动态,2002(11),http://ywec.net
    6 参考《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进展顺利》,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02(8):13-15
    7 马云鹏:《新课程实施的特征与推进对策》,第六届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10月,北京
    8 波尔.达林著、刘承辉译:《教育改革的限度》,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年版,第42页
    9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进展顺利》,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02(8):13-15
    10 教育部新课程实施与实施过程评价课题组:《课程改革实验区追踪评估的最新报告》,教育发展研究,2005(5):22
    11 彭志国:《从理性、权力到官僚政治视角的转变》,理论探讨,2005(5):89
    12 马云鹏:《新课程实施的特征与推进对策》,第六届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10月,北京
    13 教育部:《大力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为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供高质量师资——新闻发布会背景材料之三》,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96/info12096.htm
    14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工作评估团:《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评估报告》,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2(7):91-95
    15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2004年2月18日,http://www.china.com.cn/zhibo/2004-02/17/content_8784572.htm
    16 教育部:《关于开展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实验情况调研和修订工作的通知》教基司函[2003]30号,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39/info739.htm
    17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全面展开》,语文建设,2003(9)
    18 参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工作研讨会》,数学通报,2004(3):2-6
    19 朱汉国:《坚持课改精神、完善课程标准——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的若干说明》,历史教学,2004(4):38-41
    20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53/info1223455673534853.htm
    21 乔玉全撰稿、朱慕菊、杨进、郑增仪审稿:《教学与课程改革》,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65/info25 165.htm
    22 课程教材中心办公室编:《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工作简报》,2005(1)
    23 参考肖娟群、覃红霞:《让新课程高考成为高考改革“领头羊”》,中国教育报,2007年12月5日第5版
    24 参考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2007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工作汇报》,http://blog.handsbrain.com/waiyu/entry/313832
    25 参考赵小雅:《深化改革,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义务教育课标修订答记者问》,中国教育报,2007年4月11日第1版
    26 参考王晓珊:《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初步完成》,21世纪英语教育周刊电子版,2008年9月8日No.134,http://www.21 stcentury.com.cn/story/46874.html
    27 教育部网站:《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周济部长在教育部2009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00/info1234920639844900.htm
    28 Michael Fullan(2007).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4~(th)Ed).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65
    29 Michael Fullan(2007).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4~(th)Ed).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101
    30 J.D.尼斯比特著:基于政策的研究(Policy oriented Research),选自胡森、波斯尔思韦特主编:《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七卷,贵州:贵州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31页
    31 刘志军:《课程评价的现状、问题与展望》,课程·教材·教法,2007(1):4
    32 J.D.尼斯比特著:基于政策的研究(Policy oriented Research),选自胡森、波斯尔思韦特主编:《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七卷,贵州:贵州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31、234页
    33 艾伦.C.奥恩斯坦&费朗西斯.P.汉金斯著,柯森主译:《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48页
    34 Norman E.Grounlund and Robert L.Linn.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Teaching.(6~(th)Ed)New York:MacMillan,1990,转引自艾伦.C.奥恩斯坦&费朗西斯.P.汉金斯著,柯森主译:《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48页
    35 “新课程实施与实施过程评价”课题组:《课程改革实验区追踪评估的最新报告》,教育发展研究,2005(5):18
    36 “新课程实施与实施过程评价”课题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就、问题与对策——部分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问卷调查分析》,中国教育学刊,2003(12):39
    37 Vinayagum Chinapah,Gary Miron(1990):Evaluating Education Programmes and Projects:holistic and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29
    38 Michael W.Apple(2005):Education,Markets,andan Audit Culture,Critical Quarterly,vol47 No.1-2:14,15
    39 Edward A.Brainard(1996):A hands-on Guide to School Program Evaluation,Phi Delta Kappa Educational Foundation:1
    40 萧宗六、贺乐凡主编:《中国教育行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3页,转引自吴志宏:《教育行政学》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2000年版,第144页
    41 程介明等:《教育行政》,香港公开进修学院出版社,1997年版,第4页,转引自吴志宏:《教育行政学》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2000年版,第144页
    42 D.N.普兰克、W.L.博伊德著:《政治与教育治理》,选自T.胡森、T.N.波斯尔斯韦特主编:《教育大百科全书》第1卷:教育管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06年版,第126页
    43 王宇华:《综合实践活动:理想、现实与走势——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访谈》,网络科技时代,2006(2):4-5
    44 张骏生主编:《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96页
    45 王明宾:《美国教育政策执行研究述评》,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1997(4):16-19
    46 吴志宏:《教育行政学》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2000年版,第66-67页
    47 周彬:《教育政策过程中的个体选择》,选自袁振国主编:《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1年版,第344页
    48 黄宗显:《教改十年的省思与展望》,教育研究月刊,2003(10):115
    49 W.L.博伊德、C.L.克莱科著:《地方教育当局、学校董事会与学校委员会》,选自T.胡森、T.N.波斯尔斯韦特主编:《教育大百科全书第1卷》教育管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06年版,第110页
    50 迈克尔.富兰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译:《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8页
    51 W.L.博伊德、D.N.普兰克著:《教育政策研究:概述》,选自T.胡森、T.N.波斯尔斯韦特主编:《教育大百科全书》第1卷:教育政策与规划,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06年版,第423页
    52 Hargreaves,Andy(2001).Emotional geographies ofteaching.Teachers CollegeRecord,Vol.103,No.6:1056-1088
    53 迈克尔.富兰著:《变革的力量——深度变革》,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63-64页
    54 钟启泉:《开发新时代的学校课程:关于我国课程改革政策与策略的若干思考》,全球教育展望,2001(1):14-15
    55 钟启泉:《开发新时代的学校课程:关于我国课程改革政策与策略的若干思考》,全球教育展望,2001(1):14-15
    56 骆玲芳、崔允漷主编:《学校课程规划与实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
    57 教育部新课程实施与实施过程评价课题组:《课程改革实验区追踪评估的最新报告》,教育发展研究,2005(5):22
    58 崔允漷:《课程改革政策执行:一种分析的框架》,教育发展研究,2005(10):5
    59 弗朗西斯.C.福勒著、许庆豫译:《教育政策学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62页
    60 D.N.威尔逊、S.奎兹著:《教育设施的规划与政策:宏观层面》,选自T.胡森、T.N.波斯尔斯韦特主编:《教育大百科全书第1卷》教育政策与规划,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06年版,第428页
    61 参考J.P.法雷利著:《教育规划:历史》,选自T.胡森、T.N.波斯尔斯韦特主编:《教育大百科全书第1卷》教育政策与规划,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06年版,第431-443页
    62 邓旭:《教育政策执行的四重路径》,江西教育科研,2007(5):7
    63 参考马云鹏:《新课程实施的特征与推进对策》,第六届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10月,北京,吕立杰著:《国家课程设计过程研究:以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设计为个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8-150页
    64 参考Michael Fullan(2007).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4~(th)Ed).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101
    65 钱再见主编:《公共政策学新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91页
    66 陈玉云:《教育政策变异之我见——关于政策执行与政策实现的讨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1):16
    67 杨润勇:《关于教育政策执行过程的管理问题研究——以素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为例》,当代教育科学,2007(5-6):36
    68 Michael Fullan(2007).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4~(th)Ed).NewYork:TeachersCollegePress:105
    69 迈克尔.富兰著:《变革的力量》续集,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81页
    70 R.Evans(1996).The Human Side of School Change,San Francisco:Jossey-Bass:64
    71 A.Hargreaves(Ed.)(1997).Rethinking Education Change with Heart and MindAlexandar.VA.ASCD:8
    72 Michael W.Apple:Education,Markets,and an Audit Culture.Critical Ouarterly,2005,vol47 No.1-2:14
    73 刘志军:《课程评价的现状、问题与展望》,课程·教材·教法,2007(1):10
    74 Walter Werner:Evaluation:Sense-making of School Programs,Curriculum Praxis Occasional Paper No.11Department of Secondary Education,Faculty of Education,University of Alberta,1983:9
    75 Blaine R.Worthen,James R.Sanders,Jody L.Fitzpatriek:Program evaluation:Alternative Approaches and Practical Guidelines.New York,Longman.1997:105
    76 刘志军:《课程评价的现状、问题与展望》,课程·教材·教法,2007(1):8
    77 王伟廉编著:《课程研究领域的探索》,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175页
    1 托马斯.R.戴伊著:《理解公共政策》,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14页
    2 刘复兴:《教育政策价值分析的三维模式》,教育研究,2002(4):18
    3 黄忠敬:《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历史、特点与趋势》,课程·教材·教法,2003(5):26
    4 杰弗里.维克斯著:《判断的艺术——政策制定研究》,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第4页
    5 Carolyn M.Shields(1995).Metaphor,Model,and Museum:Reflections on the Art of Educational Policy Making.Journal of Educational Thought,29(3):238
    6 Carolyn M.Shields(1995).Metaphor,Model,and Museum:Reflections on the Art of Educational Policy Making.Journal of Educational Thought,29(3):238
    7 Stephen J.Ball(2006).Education policy and social class:the selected works of Stephen J.Ball.London;New York:Routledge:16
    8 Stephen J.Ball(2006).Education policy and social class:the selected works of Stephen J.Ball.London;New York:Routledge:46
    9 Meredith I.Hong.(2006).New Direction in Education Policy Implementation:Confronting Complexit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63
    10 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92页
    11 迈克尔.富兰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译:《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74页
    12 Meredith I.Hong.(2006).New Direction in Education Policy Implementation:Confronting Complexit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53
    13 迈克尔·富兰著:《变革的力量——深度变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6页
    14 郭华著:《静悄悄的革命——日常教学生活的社会构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64页
    15 迈克尔.富兰著:《变革的力量——深度变革》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63-64页
    16 斯蒂芬.J鲍尔著、侯定凯译:《教育改革——批判和后结构主义的视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4页
    17 J.Eggleston(1977).The Sociology ofthe School Curriculum,PKP:23,转引自伍建全、王桂林:《课程政策取向的本质和特点》,教育探索,2006(4):21
    18 伍建全、王桂林:《课程政策取向的本质和特点》,教育探索,2006(4):21
    19 胡东芳:《课程政策:问题与思路》,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6):43
    20 参考卢乃桂:《课程改革、水平与教师: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的经验》,《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4辑:116
    21 张娜:《教育分权的限度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5(6),第69页
    22 R.Evans(1996).The Human Side of School Change,San Francisco:Jossey-Bass:32-34
    23 Bottery,M.(2000).Education,Policy and Ethic.London and New York:Continuum:67,转引自斯蒂芬.J.鲍尔著、侯定凯译:《教育改革——批判和后结构主义的视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8,译者序
    24 Richard Bowe,Stephen J.Ball,Anne Gold.(1992).Reforming Education and Changing Schools,Routledge:Londo n&New York:140
    25 Richard Bowe,Stephen J.Ball,Anne Gold.(1992).Reforming Education and Changing Schools,Routledge:Londo n&New York:141
    26 刘复兴:《教育政策活动中的价值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3):90
    27 保罗.A.萨巴蒂尔著:《政策过程理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132页
    28 保罗.A.萨巴蒂尔著:《政策过程理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132页
    29 斯蒂芬.J.鲍尔著、侯定凯译:《教育改革——批判和后结构主义的视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0页
    30 斯蒂芬.J.鲍尔著、侯定凯译:《教育改革——批判和后结构主义的视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4
    31 张行涛著:《必要的乌托邦——考选世界的社会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27页
    32 托马斯.R.戴伊著:《理解公共政策》,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第113页
    33 本杰明.莱文(Benjamin Levin)著:《教育改革——从启动到成果》,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页
    34 迈克尔.富兰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译:《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1页
    35 保罗.A.萨巴蒂尔著:《政策过程理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31页
    36 邓旭:《制度规约下的我国教育政策执行》,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26
    37 米切尔.黑尧著、赵成根译:《现代国家的政策过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第24页
    38 斯图亚特.S.那格尔编著,林明等翻译:《政策研究百科全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458页
    39 吕立杰:《课程政策制定过程的特征与本质》,课程·教材·教法,2007(8):7
    40 朱慕菊主编、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41 J.D.尼斯比特著:基于政策的研究(Policy oriented Research),选自胡森、波斯尔思韦特主编:《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七卷,贵州:贵州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36页
    42 罗伯特·克利特加德:《控制腐败》,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88年版,第33页,转引自胡东芳:《我国课程改革政策制定的理论障碍及其消除》,教育发展研究,2007(9B):28
    43 钟启泉:《开发新时代的学校课程:关于我国课程改革政策与策略的若干思考》,全球教育展望,2001(1):15
    44 瞿葆奎、钟启泉:《教育政策与教育科学》,教育研究,1980(5),转引自孙绵涛等著:《教育政策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政策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0页
    45 J.D.尼斯比特著:基于政策的研究(Policy oriented Research),选自胡森、波斯尔思韦特主编:《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七卷,贵州:贵州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37-238页
    46 Israel Scheftler.(1984).On the Education of Policymakers.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54(2):155
    47 参考单文经:《美国中小学历史课程标准争议始末(1987-1996)》,台湾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类),2005,50(1):1-25,转引自吕立杰:《课程政策制定过程的特征与本质》,课程·教材·教法,2007(8):5
    48 吴永军:《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论基础研究述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2):27
    49 宋锦洲;《公共政策:概念、模型与应用》,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4页
    50 吴康宁:《教育研究应研究什么样的“问题”——兼谈“真”问题的判断标准》,教育研究,2002(11):9
    51 托马斯.R.戴伊(Thomas R.Dye)著,鞠方安、吴忧译:《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4页
    52 钟启泉:《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比较教育研究,2005(12):23
    53 张烨:《论教育政策过程与实施中的话语展现——以素质教育政策议题为例》,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12):30
    54 Israel Scheffler.(1984).On the Education of Policymakers.HarvardEducational Review.54(2):162
    55 Israel Scheffler.(1984).On the Education of Policvmakers.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54(2):162
    56 迈克尔.富兰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译:《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北京:科学教育出出版社,2004年版,第11页
    57 Stephen J.Ball.(2006).Education policy and social class:the selected works of Stephen d.Ball.London;New York:Routledge:54
    1、A.V.Kelly著、吕敏霞译、王斌华审校:《课程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2、埃里希.弗洛姆著:《恶的本性》,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89年版
    3、艾伦.C.奥恩斯坦&费朗西斯.P.汉金斯著,柯森主译:《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白月桥著:《素质教育的课程构建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保罗.A.萨巴蒂尔著:《政策过程理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6、本杰明.莱文(Benjamin Levin)著:《教育改革——从启动到成果》,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7、波尔.达林著、刘承辉译:《教育改革的限度》,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年版
    8、查尔斯.林德布洛姆著、竺乾威、胡君芳译:《决策过程》,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版
    9、陈庆云编著:《公共政策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第150页
    10、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陈永明、胡东芳等:《比较教育行政》,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陈振明:《政策科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3、弗朗西斯.C.福勒著、许庆豫译:《教育政策学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14、顾明远著:《教育:传统与变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15、郭华著:《静悄悄的革命——日常教学生活的社会构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6、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编著:《2007年中国教育绿皮书:中国教育政策年度分析报告》,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7、哈贝马斯著、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18、哈贝马斯著、郭官义、李黎译:《认知与兴趣》,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19、哈罗德.J.莱维特著、张文芝等译:《管理心理学》,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0、胡定荣著:《课程改革的文化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1、胡森、T.N.波斯尔斯韦特主编:《教育大百科全书第七卷》课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06年版
    22、胡森、T.N.波斯尔斯韦特主编:《教育大百科全书第一卷》教育政策与规划,西南师范 大学出版社、海南出版社,2006年版
    23、胡森、波斯尔思韦特主编:《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二卷,贵州:贵州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4、胡森、波斯尔思韦特主编:《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七卷,贵州:贵州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5、黄东明主编:《教育政策与法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6、黄净著:《政策学基础知识》,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7、黄明东主编:《教育政策与法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8、黄书光主编:《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历史反思与前瞻》,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9、姬秉新、苟正斐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程与趋势》,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0、吉纳.E.霍尔,雪莱.M.霍德著,吴晓玲译:《实施变革:模式、原则与困境》,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1、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小G..宾厄姆.鲍威尔著、曹沛霖等译:《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32、贾馥明总编、国立编译馆主编:《教育大辞书》(9).文景书局,2000年版
    33、杰弗里.维克斯著:《判断的艺术——政策制定研究》,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34、金一鸣、唐玉光主编:《中国素质教育政策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5、靳玉乐、黄清著:《课程研究方法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6、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中国教育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37、科尼利尼斯菲·M.克温著:《规则制定——政府部门如何制定法规与政策生》,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8、拉雷·N·格斯顿著、朱子文译:《公共政策的制定--程序和原理》,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
    39、兰秉浩、刁田丁主编:《政策学》,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年版
    40、雷劳伦斯·阿瑟·克雷明著、单中惠、马晓斌译:《学校的变革》,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41、李东生、王组键主编:《教育竞争与招生工作指南(上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2、梁漱溟著:《中国文化要义》,北京: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
    43、林布隆(Lindblom,C.E.)著、朱国斌译:《政策制定过程》,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44、林德金、陈洪、刘珠江编著:《政策研究方法论》,延边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45、刘斌,王春福主编:《政策科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6、刘复兴著:《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7、刘力著:《教育实验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8、吕达著:《课程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9、吕立杰著:《国家课程设计过程研究:以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设计为个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50、罗伯特.克利特加德:《控制腐败》,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88年版
    51、骆玲芳、崔允漷主编:《学校课程规划与实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3、马斯.R.戴伊著:《理解公共政策》,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版
    54、迈克尔.富兰著:《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5、迈克尔.富兰著:《变革的力量》续集,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6、迈克尔.豪利特,M.拉米什著,庞诗等译:《公共政策研究——政策循环与政策子系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57、迈克尔·富兰著:《变革的力量——深度变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58、毛祖桓著:《从方法论看教育学的发展》,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59、米切尔.黑尧著、赵成根译:《现代国家的政策过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
    60、南格尔(S.S.Nagel)著,林明等译:《政策研究百科全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
    61、宁国良著:《公共利益的权威性分配》,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62、钱再见主编:《公共政策学新编(公共管理专业系列教材)》,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3、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64、石中英著:《教育学的文化性格》,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5、舒扬等编著:《政策学概论》,北京:求实出版社,1989年版
    66、斯蒂芬.J.鲍尔著、侯定凯译:《教育改革——批判和后结构主义的视角》,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7、斯蒂芬.鲍尔著,王玉秋、孙益译:《政治与教育政策制定:政策社会学探索》,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8、斯图(?)特.S.那格尔编著,林明等翻译:《政策研究百科全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
    69、宋锦洲编著:《公共政策:概念、模型与应用》,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0、孙绵涛等著:《教育政策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政策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1、孙绵涛著:《教育政策学》,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2、坦纳等著,崔允漷等译:《学校课程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73、托马斯.R.戴伊(Thomas R.Dye)著,鞠方安、吴忧译:《自上而下的政策制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4、汪霞著:《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比较研究》苏州: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75、王福生著:《政策学研究》,云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76、王满船著:《公共政策制定:择优过程与机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77、王伟廉编著:《课程研究领域的探索》,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78、吴立明主编:《公共政策分析》,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9、吴锡泓,金东日译:《政策学的主要理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0、吴志宏:《教育行政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81、吴遵民主编:《基础教育决策论:中国基础教育政策制定与决策机制的改革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2、谢少华著:《权力下放与课程政策变革》,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3、于泽元著:《课程变革与学校课程领导》,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4、余英时著:《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5、袁振国主编:《教育政策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6、袁振国主编:《教育政策评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87、袁振国主编:《中国教育政策评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88、袁振国主编:《中国教育政策评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89、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90、张红著:《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价值取向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未公开出版),2008年
    91、张华等著:《课程流派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92、张金马主编:《政策科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93、张骏生主编:《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4、张力主编:《教育政策的信息基础:中国、新加坡、美国教育指标系统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95、张男星:《权力、理念、文化——俄罗斯现行课程改革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96、张行涛著:《必要的乌托邦——考选世界的社会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97、张中伟著:《制定公共政策过程的科学化民主化问题研究》,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98、郑敬高主编:《政策科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99、郑念著:《政策研究——从理论到实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100、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朱慕菊主审:《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1、钟启泉、李雁冰主编:《课程设计基础》,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02、钟启泉、张华主编:《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课程改革专题研究、课程改革国别研究、学科课程改革研究》三卷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3、钟启泉等主编:《解读中国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钟启泉等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4、朱幕菊主编、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5、筑波大学教育系研究会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106、佐藤学著、钟启泉译:《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7、包蔼黎:《从哈贝马斯的三种认识兴趣看课程的本质》,现代教育科学,2006(5)
    108、曹大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与建构新文化的路径走向》,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2)
    109、陈学飞等:《理论导向的教育政策经验研究探析》,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4)
    110、陈玉云:《教育政策变异之我见——关于政策执行与政策实现的讨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1)
    111、崔允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义、进展及问题》,全球教育展望,2006(1)
    112、崔允漷:《课程改革政策执行:一种分析的框架》,教育发展研究,2005(1 0)
    113、崔允漷:《新课程新在何处: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育发展研究,2001(9)
    114、单文经:《美国中小学历史课程标准争议始末(1987-1996)》,台湾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类),2005,50(1)
    115、邓旭:《教育政策执行的四重路径》,江西教育科研,2007(5)
    116、邓旭:《制度规约下的我国教育政策执行》,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
    117、高本娟:《论传统政治文化与当前政治改革》,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10)
    118、高天明、熊焰:《探悉课程政策周期的模式:以爱尔兰为例》,当代教育论坛,2008(8)
    119、高峡:《当前日本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及其特点》,课程.教材.教法,1999(6)
    120、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工作评估团:《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评估报告》,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2(7)
    121、何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的演进与特征分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6(3)
    122、胡春梅:《教育政策执行概念的分析》,辽宁教育研究,2005(1)
    123、胡春梅:《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之四重特征》,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7)
    124、胡东芳:《从国际比较的观点看课程政策的变化趋势:简论我国课程改革的政策取向》,教育发展研究,2002(5)
    125、胡东芳:《课程政策:问题与思路》,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6)
    126、胡东芳:《课程政策:一个亟待关注的课程研究领域》,集美大学学报,2001(9)
    127、胡东芳:《论课程政策的定义、本质与载体》,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1)
    128、胡东芳:《拓展教育研究,走向教育政策分析:全国首届“教育政策分析”高级研讨会综述》,教育发展研究,1999(9)
    129、胡东芳:《我国课程改革政策制定的理论障碍及其消除》,教育发展研究,2007(9B)
    130、胡东芳:《新中国课程政策的历史回顾与理论思考》,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4)
    131、黄甫全:《简析课程论的主要任务、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课程·教材·教法,1997(12)
    132、黄卫平、陈文:《当代中国政治发展问题研究: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现状及其成因浅析》,社会科学研究,2008(2)
    133、黄忠敬:《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历史、特点与趋势》,课程·教材·教法,2003(5)
    134、黄忠敬:《我国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之探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3)
    135、黄宗显:《教改十年的省思与展望》,教育研究月刊,2003(10)
    136、蒋建华:《走向政策范式的课程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1)
    137、教育部北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怎样制定的,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02(7)
    138、教育部新课程实施与实施过程评价课题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就、问题与对策》,中国教育学刊,2003(12)
    139、教育部新课程实施与实施过程评价课题组:《课程改革实验区追踪评估的最新报告》,教育发展研究,2005(5)
    140、康仲德、陈铁义:《汨罗春潮逐浪高——汨罗经验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人民教育,1997(2)
    141、劳凯生:《社会转型与教育的重新定位》,比较教育研究,2002(2)
    142、李海生:《素质教育理论研究综述》,上海教育科研,1997(6)
    143、刘复兴:《教育政策活动中的价值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版,2002(3)
    144、刘复兴:《教育政策价值分析的三维模式》,教育研究,2002(4)
    145、刘复兴:《论我国教育政策范式的转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146、刘志军:《课程评价的现状、问题与展望》,课程·教材·教法,2007(1)
    147、柳斌:《加强领导、扎扎实实地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教材.教法,1997(11)
    148、卢乃桂、柯政:《教育政策研究的类别、特征和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07(2)
    149、卢乃桂:《课程改革、水平与教师: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的经验》,《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4辑
    150、吕达著:《课程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51、吕立杰、马云鹏:《基础教育新课程设计中的课程审议——一种实践理性的研究方式》,教育研究,2005(2)
    152、吕立杰:《课程政策制定过程的特征与本质》,课程·教材·教法,2007(8)
    153、马云鹏:《基础教育课程发展政策的反思》,教育发展研究,2000(12)
    154、马云鹏:《新课程实施的特征与推进对策》,第六届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10月,北京
    155、彭志国:《从理性、权力到官僚政治视角的转变》,理论探讨,2005(5)
    156、阮思余:《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核心内容》,现代管理科学,2008(4)
    157、邵泽斌、张乐天:《教育政策:一个结构主义的分析视角》,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6)
    158、沈兰:《课程权力再分配:校本课程政策解读》,教育发展研究,1999(9)
    159、师泽生、王英:《改革开放30年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概览(上)》,探索,2008(5)
    160、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小组:《关于我国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的初步设想》,课程.教材.教法,1999(5)
    161、孙传远:《当代美国课程研究之域——当代课程问题的检视》,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8)
    162、涂端午、陈学飞:《西方教育政策研究探析》,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5)
    163、屠莉娅:《课程研究的学科化与国际化:一个领域的智力突破及其可能的未来》,全球教育展望,2008(12)
    164、屠莉娅:《一个理想主义教育家对教育改革的现实解读——沃特.沃纳教授访谈录》,全球教育展望,2008(9)
    165、王钢成、张军:《从理想到实践:国家素质教育政策的演进》,当代教育科学,2004(20)
    166、王明宾:《美国教育政策执行研究述评》,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1997(4)
    167、王世忠:《关于教育政策执行的涵义、特征及其功能的探讨》,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1(1)
    168、王晓辉:《法国当前高中课程改革述评》,课程.教材.教法,1999(7)
    169、王宇华:《综合实践活动:理想、现实与走势——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访谈》,网 络科技时代,2006(2)
    170、吴康宁:《教育研究应研究什么样的“问题”——兼谈“真”问题的判断标准》,教育研究,2002(11)
    171、吴永军:《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论基础研究述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2)伍建全、王桂林:《课程政策取向的本质和特点》,教育探索,2006(4)
    172、肖娟群、覃红霞:《让新课程高考成为高考改革“领头羊”》,中国教育报,2007年12月5日第5版
    173、肖远军、李春玲:《政策评价概念探析》,理论探讨,1995(2)
    174、谢少华:《澳大利亚课程改革政策变革述评》,比较教育研究,2001(10)
    175、徐国英、朱长华:《对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的几点思考》,中学语文,2000(5)
    176、徐湘林:《中国政策科学的理论困境及其本土化出路》,公共管理学报,2004(1)
    177、杨润勇:《关于教育政策执行过程的管理问题研究——以素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为例》,当代教育科学,2007(5-6)
    178、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工作研讨会》,数学通报,2004(3)
    179、俞金吾:《理性在现代性现象中的四个向度——从马尔库赛的“单向度的人”说起》,求是学刊,2004(7)
    180、曾荣光:《教育政策研究:议论批判的视阈》,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4)
    181、曾荣光:《教育政策研究:议论批判的视阈》,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4)
    182、曾天山:《教育政策研究刍议》,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183、张娜:《教育分权的限度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5(6)
    184、张涛:《改革开放30年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成就分析》,社会主义研究,2008(4)
    185、张小明:《内部输入:解读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制定的输入机制》,宁夏社会科学,2000(5)
    186、张烨:《论教育政策过程与实施中的话语展现——以素质教育政策议题为例》,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3)
    187、赵希宏:《30年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与经验》,理论研究,2008(3)
    188、赵小雅:《深化改革,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义务教育课标修订答记者问》,中国教育报,2007年4月11日第1版
    189、赵宗孝、刘淑红:《四R——构建后现代课程模式的标准》,教育探索,2004(5)
    190、郑振宇:《西方公共决策程序比较》,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3)
    191、钟启泉:《开发新时代的学校课程:关于我国课程改革政策与策略的若干思考》,全球教育展望,2001(1)
    192、钟启泉:《寻求课程范式的转型:中国大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与问题》,比较教育研究,2003(1)
    193、钟启泉:《中国课程改革:挑战与反思》,比较教育研究,2005(12)
    194、周长祜:《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启动》,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0(5)
    195、朱汉国:《坚持课改精神、完善课程标准——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的若干说明》,历史教学,2004(4)
    196、 A.Hargreaves(Ed.)(1997).Rethinking Education Change with Heart and Mind.Alexandar.VA.ASCD
    197、 Arthur K.Ellis(2004).Exemplars of Curriculum Theory,Eye on Education,N.Y
    198、 Ball,S.J.(1990).Politics and policy making in education:Explorations in policy sociology.London;New York:Routledge.
    199、 Ball,S.J.(2003).Class strategies and the education market:The middle classes and social advantage.London:RoutledgeFalmer.
    200、 Birklan,T.A(2005).An Introduction to the Policy Process:Theories,Concepts,and Models of Public Policy,(2nd Ed.).Armonk,N.Y.:M.E.Sharpe
    201、 Blaine R.Worthen,James R.Sanders,Jody L.Fitzpatrick:Program evaluation:Alternative Approaches and Practical Guidelines,.New York,Longman
    202、 Bowe,R.,Ball,S.J.,& Gold,A.(1992).Reforming education and changing schools:Case studies in policy sociology.London;New York,NY:Routledge
    203、 Bryce,H.J.(2005).Players in the public policy process:Nonprofits as social capital and agents.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204、 Cuban.(1988).A Fundamental Puzzle of School Reform.Phi Delta Kappan
    205、 David S.G.Carter,Marnie H.O'Neil.(1995).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educational reform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London.Washington.D.C:Falrner Press
    206、 Dodd,J.D.(2001).Capacity building,linking community experience to public policy.Halifax Health Canada:Population & Public Health Branch Atlantic Regional Office.
    207、 Edward A.Brainard(1996).A hands-on Guide to School Program Evaluation,Phi Delta Kappa Educational Foundation
    208、 Ellsworth,E.A.(1997).Teaching positions:Difference,pedagogy,and the power of address.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209、 Encyclopedia of policy studies(1983).New York:M.Dekker.
    210、 Franklin,B.M.,Bloch,M.N.,& Popkewitz,T.S.(2003).Educational partnerships and the state:The paradoxes of governing schools,children,and families(1st Ed.).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211、Gerston,L.N.(2004).Public policy making:Process and principles(2nd Ed.).Armonk,N.Y.:M.E.Sharpe.
    212、Glick,H.R.(1992).The right to die:Policy innovation and its consequences.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13、Howlett,M.&Ramesh.M.(2003).Studying Public Policy:Policy cycles and Policy Subsystems(2~(nd)Ed.).Don Mills,Ont.: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14、Jackson,Philip W.(Philip Wesley).(1992).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A project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New York;Toronto;New York:Macmillan;Collier Macmillan Canada;Maxwell Macmillan International.
    215、 Jenny Ozga(2000).Policy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Settings:Contested terrain.Buckingham.Philadelphia:Open University Press
    216、 Jordan,A.G.(1987).British politics and the policy process:An arena approach.London:Boston:Allen & Unwin.
    217、 Arieh Lewy(l 999).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Dergamon Press
    218、 Kathryn M.Borman,Peter W.Cookson,Alan R.Sadovnik,Joan Z.Spade.(1996).Implementing education reform:Sociological Perspectives on Educational Policy,Ablex Publishing Co.
    219、Kingdon,J.A.(1995).Agendas,Alternatives,and Public Policies(2~(nd)Ed.).New York:HarperCollins
    220、M.Frances Klein.(1991).The politics of curriculum decision-making:issues in centralizing the curriculum,Suny Press.
    221、 Meredith,H.I.(2006).New direction in education policy implementation:Confronting complexity,Suny press.
    222、Michael Fullan(2007).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4~(th)Ed).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223、Michael Hill(1997),The Policy Process:A Reader.(2nd Ed.).New York:Prentice Hall/Harvester Wheat sheaf
    224、Peck,E.(2006).Beyond delivery:Policy implementation as sense-making and settlement.Houndmills,Basingstoke,Hampshire;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225、Popkewitz,T.S.(2000).Educational knowledge:Chang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tate,civil society,and the educational community.Albany: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26、R.Evans(1996).The Human Side of School Change,San Francisco:Jossey-Bass
    227、Riley,D.D.(2006).Bureaucracy and the policy process:Keeping the promises.Lanham,Md.;Toronto:Rowman & Littlefield.
    228、Sandra Taylor,Fazal Rizvi,BobLingard and Mirian Henry(1997).Education Policy and the Politics of Change,Routledge:London and New York
    229、Scollon,R.(2008).Analyzing public discourse:Discourse analysis in the making of public policy.London;New York:Routledge.
    230、Seamas 0.Buachalla.(1988).Education Policy in Twentieth Century Ireland.Wolfhound Press
    231、Silver,H.(1990).Education,change,and the policy process.London;New York:Falmer Press.
    232、Stephen J.Ball(1990).Politics and policy making in education:Explorations in policy sociology.London;New York:Routledge
    233、Stephen J.Ball(2006).Education policy and social class:the selected works of Stephen J.Ball.London;New York:Routledge
    234、Taylor,S.(1997).Educational policy and the politics of change.London:New York:Routledge.
    235、The policy process:A reader(1991).(2nd Ed.).New York:Prentice Hall/Harvester Wheatsheaf.
    236、Theories of the policy process(2007).(2nd ed.).Boulder,Colo.:Westview Press.
    237、Veronica Donahue DiConti.(1996).Interest groups and education reform:the latest crusade to restructure the schools.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238、Walter Werner.(1983).Evaluation:Sense-making of School Programs,Curriculum Praxis Occasional Paper No.11 Faculty of Education,University of Alberta
    239、Alahiotis,S.(2006).Effective curriculum policy and cross-curricularity:Analysis of the new curriculum design of the hellenic pedagogical institute.Pedagogy,culture society,14(2)
    240、Antoniades,A.(2003).Epistemic communities,epistem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world politics.Global Society,17(1).
    241,Ball,S.J.,& Bowe,R.(1992).Subject department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curriculum policy:An overview of the issues.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24(2).
    242、Berkhout SJ,Wielemans W.(1999).Toward understanding education policy:An integrative approach.Educational Policy.13(3)
    243、Carolyn M.Shields(1995).Metaphor,Model,and Museum:Reflections on the Art of Educational Policy Making.Journal of Educational Thought,29(3)
    244、 Chisholm, L.(2005).The making of South Africa's national curriculum statement.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37(2)
    245、 David HartIey.(2007).Education policy and the 'inter'-regnum, Journal of Education Policy,22(6)
    246、 Denis O'Sulivan, (1993).The Concept of policy paradigm: elaboration and illumination.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hought, 27(3)
    247、 Doune Macdonald(2003).Curriculum change and the post-modern world: is the curriculum-reform movement an anachronism.Curriculum Studies, vol.35
    248、 Gene E.Hall.(1992).The local educational change process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 Curriculum Studies, 29(8)
    249、 Haas, P.M.(1992).Introduction: Epistemic communities and international policy coordination.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46(1)
    250、 Hargreaves, Andy (2001).Emotional geographies of teaching.Teachers CollegeRecord, 103,(6)
    251、 Israel Scheffler.(1984).On the Education of Policymakers.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54 (2)
    252、Leonard J.Waks.(2007).The concept of fundamental educational change, Educational Theoiy,57(3)
    253、 Marope M, Sack R.(2007).The pedagogy of education policy formulation: Working from policy assets, Perspectives in Education, 25(1)
    254、 Michael W.Apple (2005).Education, Markets, and an Audit Culture, Critical Quarterly, 47(1 -2)
    255、 Patton, C.(2006).New directions in education policy implementation: Confronting complexity.District Administration, 42(12)
    256、 Rosenmund, M.(2000).OP-ED approaches to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curricula and curriculum-making processes.Journ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32(5)
    257、 Susan Fuhrman, William H.Clune, Richard F.Elmore.(1988).Research on Education Reform: Lesson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y,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90(2)
    258、 Whitty, G., Rowe, G., & Aggleton, P.(1994).Discourse in cross-curricular contexts: Limits to empowerment.International Studies in Sociology of Education, 4(1)
    259、 Whitty, G., Rowe, G., & Aggleton, P.(1994).Subjects and themes in the secondary-school curriculum.Research Papers in Education, 9(2)
    260、 William Evans (2001).Investigation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Factors.Education, Vol.10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