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曾国藩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智慧与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研究曾国藩德育思想,挖掘其当代价值,使之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优良德育元素的内在要求,也是贯彻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当前,随着曾国藩研究热的持续升温,国内关于曾国藩研究的著述和期刊论文可谓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然而,仅有少量学者对曾国藩德育思想的某些方面进行过相关探讨,并没有系统揭示曾国藩德育思想的全部内容,截至目前为止,还未发现有国内外学者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着手研究曾国藩德育思想的成果,因此,给本文留下了一定的研究空间。本文从修身德育思想、家庭德育思想、为学德育思想等六个方面对曾国藩德育思想的来源、思想体系以及当代价值进行比较系统的、深入的探究。
     修身德育思想是曾国藩在吸纳湖湘文化的育人之长和理学观念之精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而得出的产物。他立志高远、静心慎独、清廉简朴以及持之以恒的风格在当代仍然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其当代价值主要表现为:立志高远,铸修身之基;静心慎独,求内心自律;清廉简朴,淡泊名利权色;持之以恒,成修身之道。
     家庭德育思想是曾国藩从儒学家庭观念、传统家训思想以及传世曾氏家风中总结出的家庭教育范式。其当代价值主要表现为:孝悌为本,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勤俭治家,勤俭节约,习劳养廉;睦邻和家,与邻为善,以和为贵;为国持家,齐家治国心怀天下。
     为学德育思想是曾国藩治学的心得与体会,其的核心就是做读书明理的君子。其当代价值主要表现为:明理与教化的人本价值、经世与服务的社会价值、发展与规制的生态价值、贵恒与至善的求知价值。
     军队德育思想是曾国藩在深受“忠君勤王”为主的封建伦理思想的影响下,在中西方迥异治军思想的对比和借鉴的基础上形成的,凭此统帅军队的一大法宝。其当代价值主要表现为:思想治军,用先进思想武装头脑;和谐治军,营造和谐军营氛围;激励治军,创造科学激励机制。
     为官德育思想来源于守信中庸的“消息盈虚”之道、传世家风的“孝悌俭朴”之教、良师益友的“金兰结契”之情,是曾国藩为官数载的心得与体会。其当代价值主要表现为:清廉为本,养心寡欲;勤勉做事,诲人不倦;功成身退,天地之道;忠诚恕忍,达己达人。
     育人德育思想是曾国藩深受以诚识人的儒学思想的影响和投机钻营的识才背景的警醒下,归纳总结出的识别、使用和教育人才的经验。其当代价值主要表现为:继承修身为本的育人理念,培养新一代有高尚追求的人才队伍;“四法”育人,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根据不同人物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坚持正面教育及时奖励提拔。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Zeng Guofan i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figures. His wisdom and ideas deeply influenced several generations of Chinese people. It has a very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research his ideas about moral education and tap its contemporary value for ideological study and contemporary political education. It is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s to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moral elements of the fine traditional of Chinese culture. It is our urgent need to implement Marxism's theory on the people's overall development and build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t the present stage, with the heat of researching Zeng Guofan continues to heat up, the monograph and Journal articles are dazzling and colorful in China. However, only a few scholars have researched his moral education ideas on some aspects. They have not revealed the entire contents of it systematically. So far, we have not found that any scholars have studied his fruits of moral education id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angle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Therefore, there is some space for us to research. In this paper, I researched his source of moral education ideas, ideology and contemporary values deeply and systematically from six aspects including self-cultivation moral education ideas, family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ideas and his scholarship moral education ideas etc.
     His self-cultivation moral education ideas came from the collision and fusion among China and western culture on the base of drawing the length of education and the essence of Neo-Confucianism. His style is still a great asset nowadays which include aspire to lofty, meditation maintenance, clean and simple, perseverance. Its mainly contemporary value include:aspire to lofty, lay the foundation of self-cultivation; cautious and self-seed oneself inner; to be clean and simple, estrange fame, fortune and right; to be persistent, achieve the goals.
     His moral education ideas about family education is a family educational paradigm which was summarized from Confucian family values, traditional home training ideas and his family tradition handed down. Its mainly contemporary value include:make filial piety as a fundament of family, establish a good relationship among family members; practice thrifty and labor family management; establish a precious good-neighborly relationship; regulate the family to contribute to the country harboring the world.
     His moral education about scholarship ideas came from his experience and understanding. Its core is to be a reading-sensible gentleman, its mainly contemporary value include:sensible and enlightened human values; practical and serving social values; development and regulated ecological values; constant and perfect knowledge values.
     His military moral education ideas were formed on the base of the contrast and re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feudal ethics "loyalist loyalty". By it, he was able to command the army perfectly. It's mainly contemporary value include:command army with ideas, equip army with advanced ideas; command army with harmony means, create a harmonious atmosphere in the barracks; command army with encourage means, create scientific incentives mechanism.
     His politics moral education ideas came from experience. He had been in the government for many years. It also came from objective laws of development of things; filial piety handed down in family tradition and friendship between his teachers and friends. It's mainly contemporary value include:clean and nourish the heart desires; work diligently, teach tirelessly; retire after mission is accomplished; improve each other.
     Moral education ideas of educating people came from his experience to identify, use and educate talents which affected deeply by the ideas of knowing talent by honest in Confucianism in the context of speculative market skills was all around. It's mainly contemporary value include:inherited concept see self-cultivating as a center, train a new generation who has noble pursuit; educate people by "four means", cultivate more and more talents to construct socialist society; educate individualized, adhere to positive encouragement principle.
引文
①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5页。
    ①《曾国藩家书·上册》,改革出版社1996年版,第48页。
    ②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70页。
    ①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69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04页。
    ①户华为:《湖湘文化及其特征与历史定位》,《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①《曾国藩全集·日记》(咸丰十年九月二十四日)。
    ②曾国藩全集家书,岳麓出版社1986年版,第833—844页。
    ①曾宪森:《试论曾国藩理学思想渊源问题》,《曾国藩研究导报》,2007年第15期。
    ①《曾国藩文集》(第3卷),北京九州图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666页。
    ①《曾国藩全集·日记》(第2卷),岳麓出版社1995年版,第1369页。
    ②史林,迟云飞:《曾国藩大传》,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第884页。
    ①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中),北京市中国书店1979年版,第1037页。
    ②庄练:《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上),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34,37页。
    ③《曾国藩家书·家书》(第1卷),岳麓出版社1991年版,第84页。
    ④《曾国藩家书·家书》(第2卷),岳麓出版社1991年版,第1247页。
    ⑤《曾国藩全集·书信》(第5卷),岳麓出版社1991年版,第3472页。
    ⑥《曾国藩全集·诗文》,岳麓出版社1991年版,第364页。
    ①《曾国藩全集·家书》,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致澄温沅季弟,第46-47页。
    ②《曾国藩全集·家书》,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第34页。
    ③《曾国藩全集·日记》(第1卷),岳麓出版社1991年版,第527页。
    ①王淑珍:《浅析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渊源》,《许昌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①《曾国藩家书·上册》,改革出版社1996年版,第48页。
    ②《曾国藩日记》,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第130页。
    ①《曾国藩全集·家书》(第2卷),岳麓出版社1985年版,第1066页。
    ②《曾国藩家书·上册》,改革出版社1996年版,第94页。
    ①《曾国藩全集·家书》(第1卷),岳麓出版社1995年版,第67页。
    ②《曾国藩全集·家书》(第2卷),岳麓出版社1995年版,第187页。
    ③《曾国藩全集·家书》(第2卷),岳麓出版社1995年版,第837页。
    ①《曾国藩全集·家书》(第2卷),岳麓出版社1995年版,第324页。
    ②《曾国藩全集·日记》(第3卷),岳麓出版社1995年版,第1663页。
    ①《曾国藩全集·诗文》,岳麓出版社1995年版,第141页。
    ②《曾国藩全集·家书》(第2卷),岳麓出版社1995年版,第324页。
    ①《曾国藩全集·家书》(第2卷),岳麓出版社1995年版,第1370页。
    ②《曾国藩全集·家书》(第2卷),岳麓出版社1995年版,第1317页。
    ①孙翔:《论曾国藩的勤俭持家之道》,《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0期。
    ①孙翔:《论曾国藩的勤俭持家之道》,《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0期。
    ①《曾国藩全集·家书》(第1卷),岳麓出版社1986年版,第275页。
    ②《曾国藩全集·家书》(第1卷),岳麓出版社1986年版,第52页。
    ③《曾国藩全集·家书》(第1卷),岳麓出版社1986年版,第59页。
    ④《曾国藩全集·家书》(第2卷),岳麓出版社1986年版,第1264页。
    ⑤孙翔:《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
    ①侯体鸿:《曾国藩家庭伦理研究》,《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
    ②周俊武:《曾国藩的家庭教化伦理思想探析》,《伦理学研究》,2009年。
    ③张亚宁:《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试析》,《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④李文珊:《曾国落家庭教育思想的历史评析》,《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
    ①汪洋:《曾国藩孝悌伦理及其现实价值》,《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②《孝经·开宗明义章》。
    ③《孝经·开宗明义章》。
    ①戴素芳:《曾国藩家庭德教理念及其现代审视》,《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2期。
    ①李华东:《儒家为己之学的内涵及其教育学启示》,《现代大学教育》,2008年第5期。
    ②《曾国藩全集·家书》(第1卷),岳麓出版社1985年版,第291页。
    ①李和山:《曾国藩对姚鼐学术思想、古文理论的改造与创新》,《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第1期。
    ②《曾国藩全集·家书》(第2卷),岳麓出版社1995年版,第324页。
    ③《曾国藩全集·家书》(第1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94页。
    ④《曾国藩全集·家书》(第1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94页。
    ①《曾国藩全集·家书》(第2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1193页。
    ②《曾国藩全集·家书》(第1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99页。
    ①《曾国藩全集·家书》(第1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105页。
    ②《曾国藩全集·家书》(第1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87页。
    ③《曾国藩全集·家书》(第1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92页。
    ④《曾国藩全集·家书》(第1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92页。
    ①《曾国藩全集·家书》(第1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92页。
    ②《曾国藩全集·家书》(第1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92页。
    ③《曾国藩全集·家书》(第2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826页
    ④钟叔河:《曾国藩教子书》,岳麓书社2002年版,第14页。
    ⑤《曾国藩全集·家书》(第1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42页。
    ⑥《曾国藩全集·家书》(第1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42页。
    ①《曾国藩全集·家书》(第1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39页。
    ②《曾国藩全集·家书》(第1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67页。
    ①《曾国藩全集·家书》(第1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96-97页。
    ①庄子:《老子·庄子·列子》中的《养生主》,岳麓书社1989年版,第11页。
    ②《曾国藩全书》(第4卷),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年版,第51页。
    ③《曾国藩全集·家书》(第1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47页。
    ①《曾国藩全集·家书》(第1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47-48页。
    ②《曾国藩全书》(第4卷),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年版,第51页。
    ③《曾国藩全集·家书》(第2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1317-1318页。
    ①曾国藩:《曾国藩全书》(第4卷),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年版,第53页。
    ①何贻煜:《曾国藩评传》,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版,第83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1页。
    ①《曾国藩全集·家书》(第1卷),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29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8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73页。
    ①杨孝志:《生态哲学视野下的道德教育》,《思想教育研究》,2006年第1期。
    ②许丽英:《曾国藩文论浅札》,《学海》,2007年第5期。
    ③李韬等:《关于德育的生态论思考》,《高等农业教育》,2000年第7期。
    ①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14页。
    ②《曾国藩原著,曾国藩最有影响的家书》,中国戏曲出版社2008年版,第89页。
    ③《曾国藩原著,曾国藩最有影响的家书》,中国戏曲出版社2008年版,第11页。
    ①《曾国藩原著,曾国藩最有影响的家书》,中国戏曲出版社2008年版,第19页。
    ②《曾国藩全集》,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409页。
    ①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79页。
    ②《曾国藩全集·书信·答刘蓉》,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22页。
    ③[英]霍布豪斯:《自由主义》,朱曾汶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1页。
    ①《大学》。
    ②[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5页。
    ①《论语·为政》。
    ②《论语·述而》。
    ①金业文,刘济良:《价值多元时代的学校德育改革思考:来自美国的启示》,《全球教育展望》,2009年第1期。
    ①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24页。
    ②《荀子·劝学篇》。
    ③老子:《道德经》。
    ④唐浩明:《曾国藩家书》(第1卷),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39页。
    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09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40页。
    ①钟叔河:《曾国藩家书三种合编》,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171,195页。
    ①李和山:《曾国藩对姚鼐学术思想、古文理论的改造与创新》,《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①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23页。
    ①匡翠芳,张云英:曾国藩治学伦理教育思想探析,《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②钟叔河:《曾国藩教子书》,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193页。
    ①《曾国藩全集》(第14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233页。
    ②《曾国藩全集·诗文》,岳麓书杜1986年版,第232页。
    ①论语·颜渊。
    ②《曾国藩全集·日记》(第1卷),岳麓书社1987年版,第391页。
    ③北塔:《曾国藩官学》,九州出版社2010年版,第109页。
    ④温林:《曾国藩全集·批牍》,京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79页。
    ①《曾国藩全集》,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364页。
    ①王继平,李大剑:《曾国藩与近代中国》,岳麓书社2007年版,第342页。
    ②史林,迟云飞:《曾国藩大传》,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第115页。
    ①成晓军:《曾国藩的幕僚们》,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版,第268页。
    ②齐预生,夏于全:《曾国藩全书·冰鉴》,吉林摄影出版社2004年版。
    ①黎庶昌:《曾文正公年谱》,远方出版社2005年版。
    ②赵尔巽等:《清史稿·曾国藩传》,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435页。
    ①何贻焜:《曾国藩评传》,正中书局1947年版,第210页。
    ①《解放军报》,1994年3月15日。
    ②《曾国藩全集·家书》,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628页。
    ③《曾国藩全集·诗文》,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452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9年版,第196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9年版,第478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6页。
    ①《韩非子·二柄》。
    ②《资治通鉴》。
    ③《孙膑兵法》。
    ④《论语·为政》。
    ⑤《孟子·尽心》。
    ①《曾国藩全集·书信四》,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2683页。
    ②《曾国藩全集·书信三》,岳麓书社1994年版。
    ③《曾国藩全集·批犊》,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145页。
    ④《曾胡治兵语录》,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25页。
    ⑤《曾国藩全集·杂著》(第4卷),辽宁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第1763页。
    ①《曾国藩全集·批犊》,岳麓书社1994年版,第228页。
    ②《曾国藩全集·书信一》,岳麓书社1999年版,第176页。
    ③《曾国藩全集·书信一》,岳麓书社1999年版,第234页。
    ④《曾国藩全集·书信一》,岳麓书社1999年版,第378页。
    ①阿杰:《曾国藩为官处世兵法》,中国三峡出版社2010年版,第47页。
    ①《曾国藩最有影响力的家书》,中国戏剧出版社2002年版,第313页。
    ②《曾国藩全集·诗文》,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463页。
    ③《曾国藩全集·家书》(第1卷),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588页。
    ①陈霞村:《曾国藩家书》(上册),改革出版社1996年版,第39页。
    ①《曾国藩全集·诗文》,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358页。
    ②黎庶昌:《曾文正公年谱》(第1、4卷),海文出版社1985年版。
    ③《曾国藩全集·诗文》,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277-278页。
    ①《曾国藩全集·家书》(第2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187页。
    ②《曾国藩全集·家书》(第2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324页。
    ③《曾国藩全集·家书》(第2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1353,1354页。
    ①薛福成:《中国近百年史资料初编》,中华书局1938年版,第196页。
    ①《曾国藩全集·家书》(第1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114页。
    ②《曾国藩全集·家书》(第1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123页。
    ①《曾国藩全集·家书》(第2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864页。
    ②《曾国藩全集·家书》(第2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1147-1148页。
    ③《曾国藩全集·家书》(第1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183页。
    ④《曾国藩全集·家书》(第1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183页。
    ①聂云台:《保富法》,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年版,第23-24页。
    ②《曾国藩全集·家书》(第1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74页。
    ①《曾国藩全集·诗文》,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436页。
    ②《曾国藩全集·诗文》,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437页。
    ①《曾国藩全集·诗文》,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429页。
    ①《曾国藩全集·日记》(第2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739页。
    ①蔡锷:《曾胡兵法十三篇》,花城出版社1993年版,第14页。
    ①《曾国藩全集·书信》(第4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2785页。
    ②《曾国藩全集·诗文》(第1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432页。
    ③《曾国藩全集·家书》(第1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336页。
    ①《曾国藩全集·奏稿》(第1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6,10页。
    ②蔡锷:《曾胡治兵语录》,岳麓书社1987年版,第125页。
    ③《曾国藩全集·书信》(第2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833页。
    ①《曾国藩全集·诗文》(克勤小物),第386页。
    ②《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5页。
    ③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5页。
    ④蒋廷献:《中国近代史》,海南出版社1994年版,第53,54页。
    ①《曾国藩全集·家书》(第2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837-838页。
    ②《曾国藩全集·家书》(第2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1037页。
    ①林之满:《曾国落官场绝学》(第1卷),第48页。
    ②《曾国藩全集·家书》(第1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407页。
    ①《中庸》。
    ①《曾国藩全集·诗文》,岳麓书社1986年版,第181页。
    ②张静:《奏响一曲渴求人才的高歌——曾国藩<原才>析论》,《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2期。
    ①《曾国藩全集·家书》(第1卷),第421页。
    ①《曾国藩全集·日记》(第2卷),岳麓书社1995年版,第881页。
    ①《论语·雍也第六》。
    ②《论语·子路第十三》。
    ①《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15、42、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963、1979、1980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5]毛泽东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邓小平文选(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8]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曾国藩.曾国藩家书[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4
    [2]曾国藩.曾国藩全集·日记一[M].长沙:岳麓书社,1987
    [3]曾国藩.曾国藩全集·日记二[M].长沙:岳麓书社,1988
    [4]曾国藩.曾国藩全集·日记三[M].长沙:岳麓书社,1989
    [5]曾国藩.曾国藩全集·书信一[M].长沙:岳麓书社,1990
    [6]曾国藩.曾国藩全集·书信二[M].长沙:岳麓书社,1991
    [7]曾国藩.曾国藩全集·书信三[M].长沙:岳麓书社,1992
    [8]曾国藩.曾国藩全集·书信四[M].长沙:岳麓书社,1992
    [9]曾国藩.曾国藩全集·书信五[M].长沙:岳麓书社,1992
    [10]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一[M].长沙:岳麓书社,1985
    [11]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二[M].长沙:岳麓书社,1985
    [12]曾国藩.曾国藩全集·诗文.[M].长沙:岳麓书社,1994
    [13]曾国藩.曾国藩全集·杂著[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7
    [14]曾国藩.曾国藩全集·批犊[M].长沙:岳麓书社,1994
    [15]温林.曾国藩全集·批牍[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1
    [16]曾国藩.曾国落全集·奏稿(第1卷)[M].长沙:岳麓书社,1995
    [17]曾国藩.曾国藩家书[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
    [18]曾国藩.曾国藩日记[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
    [19]曾国藩文集[M].北京:九州图书出版社,1997
    [20]曾国藩全书(第4卷)[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
    [21]钟叔河.曾国藩家书三种合编[M].长沙:北岳文艺出版社,1994
    [22]陈霞村.曾国藩家书[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6
    [23]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4]黎庶昌.曾文正公年谱[M].上海:海文出版社,1985
    [25]史林,迟云飞.曾国藩大传[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26]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M].北京:中国书店,1979
    [27]庄练.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8
    [28]钟叔河.曾国藩教子书[M].长沙:岳麓书社,2002
    [29]庄子.老子·庄子·列子[M].长沙:岳麓书社,1989
    [30]何贻煜.曾国藩评传[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3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8
    [32]曾国藩最有影响的家书[M].北京:中国戏曲出版社,2002
    [3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09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4]阿杰.曾国藩为官处世兵法[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10
    [35]蔡锷.曾胡治兵语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6]成晓军.曾国藩的幕僚们[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0
    [37]北塔.曾国藩官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
    [38]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9]曾国藩.曾国藩诗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40]王定安.曾文正公大事记[M].清同治刻本
    [41]梁启超.饮冰室文集·论私德[M]
    [42]王继平,李大剑.曾国藩与近代中国[M].长沙:岳麓书社,2007
    [43]史林,迟云飞.曾国藩大传[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44]齐预生,夏于全.曾国藩全书·冰鉴[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4
    [45]黎庶昌.曾文正公年谱[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5
    [46]赵尔巽等.清史稿·曾国藩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3
    [47]薛福成.中国近百年史资料初编[M].上海:中华书局,1938
    [48]聂云台.保富法[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7
    [49]蔡锷.曾胡兵法十三篇[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3
    [50]孟子·公孙丑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51]蒋廷献.中国近代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4
    [52]林之满.曾国落官场绝学[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
    [53]陈赞民等.冰鉴注评[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
    [54]王澧华.曾国藩诗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55]李锐.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5
    [56]张其昀.先总统蒋公全集[M].北京:中国文化大学出版,1984
    [57]严如平,郑则民.蒋介石传稿[M].北京:中华书局,1992
    [58]萧一山.曾国藩传[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1
    [59]李肖聃.湘学略[M].长沙:岳麓书社,1985
    [60]蒋廷黻.中国近代史[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6
    [61][清]王闿运[M].湘军志
    [62]长沙师范学校.徐特立文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63]萧一山.清代通史[M].台北:台湾中华书局,1980
    [64]杨坚.郭嵩焘诗文集[M].长沙:岳麓书社,1984
    [65]喻岳衡.左宗棠教子书[M].长沙:岳麓书社,2002
    [66]刘晴波.杨度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67]陈恭禄.中国近代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五年
    [68]王德亮.曾国藩之民族思想[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
    [69]黎庶昌.拙尊园丛稿[M].光绪乙未金陵状元阁印本
    [70]梁启超.饮冰室文集(石印本)[M].
    [71]唐浩明.唐浩明评点梁启超辑曾国藩嘉言钞M].长沙:岳麓书社,2007
    [72]向新阳,朱孔彰.中兴将帅别传[M].长沙:岳麓书社,2008
    [73]曾文正公全集(传忠书局简版)[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11
    [74]范文澜.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M].新华书店晋察冀分店,1945
    [75]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再版)
    [76]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77]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8]刘新庚.思想政治教育新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
    [79]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80]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81]贺才乐.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82]李辽宁.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83]姜相志.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84]张蔚萍.新编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
    [85]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252-255
    [86]张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87]胡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88]陈秉公.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89]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
    [90]周长春.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91]陈继安.思想工作心理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
    [92]黄蓉生.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93]厚福.德育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94]贺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问题.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1][英]霍布豪斯.自由主义[M].朱曾汶译,商务印书馆,1996
    [2][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3][美]威廉·詹姆斯·黑尔.曾国藩传[M].王纪卿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
    [4][日]东野君译.曾国藩制人攻心之道[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5][日]东野君译.曾国藩能伸能屈做人之道[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6][日]东野君译.曾国藩外藏内敛百忍之道[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1]曾长秋.论曾国藩对湖湘文化的传承[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4):325-327
    [2]曾长秋.湖湘文化与近现代中国革命[J].湖湘文化,2000(05):62-64
    [3]曾长秋,郑涛.湖湘文化人才群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J].娄底师专学报,2003(01):88-91
    [4]姜铎.关于曾国藩的评价问题——从小说《曾国藩》读到曾国藩的一生[J].社会科学战线,1996(3):200-204
    [5]徐泰来.全面评价曾国藩——全国第一次曾国藩学术研讨会学术观点综述[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02):77-81
    [6]孙春芝.曾国藩办理天津教案中的忧伤——略论曾国藩对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的处置[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5):110-115
    [7]李凤君.曾国藩与“借师助剿”——曾国藩“汉奸”说之我见[J].学术交流,1999(03):230-231
    [8]王澧华.似花还似非花——曾国藩文献与曾国藩研究[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04):93-96
    [9]李韬,文晓红.关于德育的生态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0(07):21—23
    [10]李文珊.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历史评析[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04):91—97
    [11]张亚宁.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试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04):18—20
    [12]戴素芳.曾国藩家庭德教理念及其现代审视[J].广东社会科学,2004(02):71—75
    [13]户华为.湖湘文化及其特征与历史定位[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84—88
    [14]袁锴.曾国藩的道德教育观[J].求索,2005(05):101-102
    [15]张静.奏响一曲渴求人才的高歌——曾国藩《原才》析论[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4):38—40
    [16]孙翔.曾国藩家庭伦理思想的现代价值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1—62
    [17]杨孝志.生态哲学视野下的道德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6(01):21—23
    [18]朱钟颐,刘艳雄.曾国藩创建理想和谐家族社会思想[J].求索,2006(05):226-228
    [19]宗楠.曾国藩以和治军思想初探[J].军事历史研究,2006(02):83-86
    [20]舒英.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探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82-84
    [21]曾宪森.试论曾国藩理学思想渊源问题[J].曾国藩研究导报,2007(15)
    [22]王淑珍.浅析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渊源[J].许昌学院学报,2007(06):101—103
    [23]匡翠芳,张云英.曾国藩家庭伦理教育思想研究述评[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5):56—57
    [24]李和山.曾国藩对姚鼐学术思想、古文理论的改造与创新[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69—71
    [25]许丽英.曾国藩文论浅札[J].学海,2007(05):184—188
    [26]罗建清.弘扬井冈山精神、促进人民军队发展[J].军事历史研究.2007(04):50—55
    [27]柳春蕊.曾国藩士大夫之学及其内在逻辑[J].齐鲁学刊,2007(06):34-40
    [28]朱汉民,吴国荣.以学术为治术——曾国藩的礼治思想及其经世实践[J].中国文化研究,2007(01):182-186
    [29]黄顺力.曾国藩治军方略刍议[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18-25
    [30]杨曼英.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刍论[J].中国成人教育,2007(12):115-116
    [31谢放.曾国藩自强观之再考察[J].广东社会科学,2008(03):116-124
    [32]孙翔.论曾国藩的勤俭持家之道[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34—36
    [33]李华东.儒家为己之学的内涵及其教育学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08(05): 77—80
    [34]匡翠芳,张云英.曾国藩治学伦理教育思想探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1—3
    [35]汪洋.曾国藩孝悌伦理及其现实价值[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287—293
    [36]周俊武.曾国藩的家庭教化伦理思想探析[J].伦理学研究,2009(06):89—92
    [37]金业文,刘济良.价值多元时代的学校德育改革思考:来自美国的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9(01):51—54
    [38]蒋立文,赫坚.曾国藩与中国近代军阀[J].长白学刊,2009(02):135-138
    [39]王运宏,何慧.浅析曾国藩对档案人才的利用[J].兰台世界,2009(11):34-35
    [40]朱德林.论曾国藩的为官之道[J].领导科学,2009(26):51-52
    [41]梁世和.曾国藩思想的大本大原[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51-57
    [42]周俊武.曾国藩的家庭教化伦理思想探析[J].伦理学研究,2009(06):89-92
    [43]武道房.曾国藩礼学观念及其思想史意义[J].江海学刊,2009(06):158-165
    [44]曾琦云.曾国藩思想源流新探[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135-139
    [45]李傲雪.曾国藩人才思想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变化探微[J].前沿,2010(08):129-131
    [46]徐雷,章启辉.曾国藩论“人身之气”[J].中国文学研究,2010(02):124-125
    [47]孙翔,雒季.孝俭立德人我和谐——和谐视域下的曾国藩家庭伦理[J].甘肃社会科学,2010(04):124-126
    [48]汤新明.曾国藩用人[J].中国人才,2010(17):47-48
    [49]徐雷.曾国藩理学思想中“理”与“势、欲、气”的关系[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142-145
    [50]李志茗.从倡节义到兴文教——曾国藩幕府刻书考论[J].社会科学,2010(10):137-144
    [51]徐雷.曾国藩的修心工夫[J].学术论坛,2010(10):178-189
    [52]彭昊.论曾国藩对道家战争观的吸收[J].求索,2010(10):143-144
    [53]徐雷.曾国藩的心物观[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23-28
    [54]李宗茂.耕、读、勤、俭——曾国藩家族的生活方式[J].消费经济,2010(06):28-30
    [55]余龙生.曾国藩的“理治”思想探论[J].江淮论坛,2011(05):80-85
    [56]徐世中.《曾国藩全集》未刊书信一封及其文献价值[J].中国图书评论,2011 (2):34-37
    [57]曹凤祥.曾国藩与金陵书局(连载之二十五)[J].出版发行研究,2011(02):72-75
    [58]佚名.曾国藩的人才培养之道[J].中国人才,2011(09):42-43
    [59]彭昊.论曾国藩以“静”治军[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03):115-118
    [60]李晓蕾.曾国藩教育思想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6):91-94
    [61]周玉柳.曾国藩俯近式识人法及启示[J].领导科学,2011(15):42-43
    [62]周玉柳.曾国藩驾驭强势人才的艺术[J].领导科学,2011(19):24-25
    [63]林凤.浅析《颜氏家训》与《曾国藩家书》教育思想的异同[J].现代教育科学,2011(08):42-4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