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性学及其文化意义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现代,人们普遍相信性被压抑,各种性解放运动也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但是福柯否定了性压抑假说,指出性经验是历史建构的理论;而性解放的口号建立在承认权力——知识结构中性话语的基础上,无疑会误入歧途。福柯在探索性话语的来源时,追溯到基督教以前古希腊罗马,令他惊喜的是,他不但发现了性艺术,还发现了把自我塑造成主体的历史事实。这对深陷权力——知识牢笼的现代人来讲,不啻是重要启示。古希腊罗马人通过性艺术中的自我修身实践来发明自己,并创造伦理的、美学的生存。福柯也让这种“原始的光辉”照在他自身的性爱实践活动上,他放纵自身极端疯狂的性实践,逾越各种法律规则、传统道德、风俗习惯、理性秩序,挑战各种性观念、性行为、性疾病,意欲在性爱中,把自己塑造成伦理主体,把生活提升为诗性的生存。福柯通过历史的考察与自身实践,给以性解放运动以启迪,也为束缚于近代西方思想及其社会制度的人们开导了一条美学的出路,它是根据现代生活条件而创造性地设计出来的新型的自由生活方式。本文首先说明了福柯对性科学的批判,然后探讨福柯对古希腊罗马性爱艺术的研究,从婚姻、同性恋两个角度表明福柯的伦理倾向,最后结合福柯的自身实践,尤其是同性恋和虐恋活动,说明福柯性学的价值,它对寻找真理,发明权力主体和知识主体之外的伦理主体,以及创造审美的生活方式具有极其深远的文化意义。
Nowadays, people believe that our sex was oppressed, and kinds of sex liberty movement has been taken place. But Michel Foucault denied oppression hypothesis, he put forward a theory that sex was made by history. When he was seeking the source of theory about sex, he did not only found the art of sex , but also found a body of ethics existed in ancient Greek and Roman. He also indulge himself in frenzied sexual activities, which go beyond of laws and rules、traditional morality、custom、reason, ignoring traditional sexual attitude and sexual diseases. Through these activities, he believed can help people get rid of the strong social control, and become the body of subject and body of ethics, finally outreach the aesthetics of existence.
引文
[1](美)詹姆斯?米勒.《福柯的生死爱欲》.高毅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版. 第 415 页
    
    [1] [2](法)福柯.《性经验史(增订版)》.余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年.第一版.第 2 页,第 101 页
    [3]塔姆辛?斯巴格.《福柯与酷儿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 3 月第 1 版. 第 30 页
     [1]瑞金斯.《福柯.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严锋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181 页
     [1] [2] (美)詹姆斯?米勒.《福柯的生死爱欲》.高毅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版.第 15 页;第 33 页.
     [1] 李银河.《福柯与性》.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第 41 页.
    [1] [2]高宣扬.《福柯的生存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第 1 版.第 484 页、第 488页
    [3](美)詹姆斯?米勒.《福柯的生死爱欲》.高毅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第 1 版.第 447 页
     [1](法)福柯著.性经验史(增订版).余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年.第 135 页
     [1](法)福柯著.《性经验史(增订版)》.余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年.第 2 页
    [1](法)福柯著.性经验史(增订版).余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年.第 228 页
     [1] [2](法)福柯著.性经验史(增订版)].余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年. 第 211 页
    [1](法)福柯著.性经验史(增订版).余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年.第 448 页
     [1] 瑞金斯.《福柯.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严锋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第141 页.
    [1] 万俊人主编;唐文明副主编.《20 世纪西方伦理学经典》.第四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 1 月第 1 版..第 705 页.
    [1] (英)索菲亚·孚卡.《后女权主义》.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年第 1 版.第 127 页.
    [2] (法)福柯. 《主体解释学(法兰西学院演讲系列)(1981-1982)》.佘碧平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90页
    [1]瑞金斯《.福柯.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严锋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120页.
    [2] 万俊人主编;唐文明副主编.《20 世纪西方伦理学经典》.第四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 1 月第 1 版.第 704 页.
     [1] 瑞金斯.《福柯.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严锋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 第12-13 页
    [2](美)詹姆斯?米勒.《福柯的生死爱欲》.高毅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版.第 153 页;
     [1](法)福柯著.性经验史(增订版).余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年.第 60 页
    [2]瑞金斯《.福柯.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严锋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133页.
    [1] [2] [3] 万俊人主编,唐文明副主编.《20 世纪西方伦理学经典》第四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 月第 1 版.第 739 页;第 696 页.
    [1] 李银河.《李银河说性》.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6 年 2 月第 1 版.第 138 页.
    [2] (美)詹姆斯?米勒.《福柯的生死爱欲》.高毅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版.第 353 页
    [1](美)米勒.《福柯的生死爱欲》.高毅 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年第 1 版. 第 28页;
     [1] [2](美)米勒 著《.福柯的生死爱欲》.高毅 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年第 1 版. 第28 页;第 407 页
     [1]李银河.《李银河说性》.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6 年 2 月第 1 版,第 78 页
     [1] 塔姆辛?斯巴格.福柯与酷儿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 3 月第 1 版.第 2 页
     [1] 高宣扬.《福柯的生存美学的基本意义》.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年2月第16卷第1期.第23页
     [1] [2] 瑞金斯.《福柯.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严锋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 第 12-13 页
     [1]尼采.《快乐的知识》.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年版,第 198 页.
    [1] 汪民安.《福柯与哈贝马斯之争》.外国文学.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03 年第 1 期
     [1] [2] 汪民安.《福柯与哈贝马斯之争》.外国文学.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03 年第 1 期
    [1](法)福柯.《性经验史(增订版)》余碧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年.
    [2](美)詹姆斯?米勒.《福柯的生死爱欲》.高毅 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版.
    [3] (美)布莱恩·雷诺. 《福柯十讲》. 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 2004 年版.
    [4] (法)福柯. 《主体解释学(法兰西学院演讲系列)(1981-1982)》.佘碧平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法)福柯. 《疯瘫与文明》. 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
    [6] (法)福柯. 《规训与惩罚》. 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版
    [7] (法)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莫伟民译.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年版.
    [8]瑞金斯.《福柯.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严锋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 年版.
    [9] 艾利森·利·布朗.《福柯》.北京:中华书局,2002 年 8 月第 1 版.
    [10] 高宜扬.《福柯的生存美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 9 月版.
    [11] 汪民安. 《福柯的界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
    [12] 李银河.《福柯与性: 解读福柯<性史>》.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
    [13](英〕路易丝·麦克尼.《福柯》.贾提译.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
    [14] 刘北成.《福柯思想肖像》.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5] 汪民安等编.《福柯的面孔》.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年版.
    [16] 李晓林.《审美主义:从尼采到福柯》.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年版.
    [17] (德〕尼采.《快乐的知识》.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年版.
    [18] (德〕尼采.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尹溟译.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3 年版.
    [19] (德〕尼采. 《尼采生存哲学》. 杨恒达等译.九洲图书出版社,2003 年版.
    [20] (德〕尼采. 《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重读经典》:尼采后期思想文集. 张念东,凌素心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5 年版.
    [21] (德〕弗里德里希·尼采《.瞧,这个人》. 黄敬甫,李柳明译. 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 年版.
    [22] 刘小枫,倪为国选编.《尼采在西方》.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年 12 月第 1 版.
    [23] 杨大春,尚杰主编.《当代法国哲学诸论题》.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年 3 月第 1 版.
    [24] 汪民安;陈永国,马海良主编.《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从福柯到赛义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年版.
    [25] 黄华.《权力,身体与自我——福柯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6] 余虹.《艺术与归家:尼采·海德格尔·福柯》.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27] 李银河.《性·婚姻:东方与西方——当代性文化丛书》.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8] 汪民安编.《后身体:文化、权力和生命政治学——话语行动译丛》.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年版.
    [29] 柏拉图.《斐多:柏拉图对话录》.杨绛译.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 年 06 月
    [30] 宋希仁.《西方伦理学思想史》. 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 年 04 月
    [31]李银河.《性文化研究报告》.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年 8 月第一版
    [32]李银河.《李银河说性》.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6 年 2 月第一版
    [33]塔姆辛?斯巴格.福柯与酷儿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 3 月第 1 版.
    [1]杨大春:《反思的现代性与技术理性的解构— 海德格尔和福柯论现代技术问题》,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 年,第 2 期.
    [2] 高宣扬.《福柯的生存美学的基本意义》.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年2月第16卷第1期.
    [3] 莫伟民.《从尼采的“上帝之死“到福柯的”人之死》.哲学研究.1994 年,第 3 期.
    [4] 杨大春.《身体经验与自我关怀— 福柯生存哲学研究》.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8月,第4期.
    [5] 杨大春.《别一种主体— 论福柯晚期思想的旨意》.浙江社会科学.2002 年,第 3 期。
    [6] 田光远,《论福柯晚期伦理学中的“生存美学”思想》.社会科学家.2004年5月,第3期。
    [7] 余虹.《主体化的艺术— 福柯的伦理谱系学与生存美学》.新疆大学学报. (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
    [8] 张仁香.《主体价值论: 从康德到福柯与马克思》.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5 年,第 6 期
    [9] 余虹.《主体化的艺术--福柯的伦理谱系学与生存美学》.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年,第 6 期
    [10] 田光远. 《论福柯晚期伦理学中的"生存美学"思想》. 社会科学家 2004 年,03 期
    [11] 何成洲. 《"自我的教化":田纳西·威廉斯和福柯》. 南京社会科学 2005 年,第 8 期
    [12] 汪民安.《福柯与哈贝马斯之争》.外国文学.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03 年第 1 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