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诗与思·真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梁宗岱是现代文学史上极具个性的诗论家之一。他在三十年代以象征主义为核心所进行的诗学理论建构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新诗现代化的进程。他是以诗人身份从事理论建构的。他始终以个人的阅读经验和生命体验为基础,致力于探究诗歌、生命与真的关系,尤其在诗歌本体论上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为生命诗学的建构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文拟从上述认识出发,以梁宗岱的《诗与真·诗与真二集》及其他散见的批评文章为对象,以发现梁宗岱诗学理论的基本面貌与个性,而更大的目的在于从生命诗学的角度探索梁宗岱的诗学价值。
     全文共共五个部分,包括引言、正文三章及结语。引论部分在对梁宗岱诗学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研究角度,即从生命、诗、真的关系入手,探讨梁宗岱的生命诗学。
     第一章探讨梁宗岱的纯诗理论,主要从其理论资源、纯诗理论的特点进行分析,指出梁宗岱纯诗理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独立的文体意识、音乐境界、可以实践的理论形态三个方面;第二章主要讨论梁宗岱对象征主义诗学理论的超越,主要从梁宗岱关于象征的阐释入手,探讨了他对中国早期象征主义诗学理论的超越,主要表现为对象征内涵的独特理解、象征特点的表述及关于象征的审美感受三个方面,从而指出其象征主义的本体论意义;第三章主要从生命诗学的角度探讨其“契合”说、宇宙意识、崇高等关键词;结语部分从生命·诗与思·真的关系角度分析梁宗岱生命诗学的内涵,本文认为在梁宗岱那里,自然既是存在的一种方式,也是生命获得启示的源泉,而诗也是生命的一种形式,生命和诗的本质即在于“大和谐”。此在(生命)正是以“象征”(生命与真的感应契合)的方式通过诗(生命自足的完美形式)与思(生命的存在方式)的对话而达到对真(彼岸)的接近,从而达到“大和谐”。所以,梁宗岱的诗论既是一种理论形态,又是一种言说着的生命形态(诗人通过言说而获得对存在意义的确认)。
Liang Zongdai is a distinguished poetry theorist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His construction of symbolic poetry theory in the 1930s gives great impetus to the modern development of new poetry (free verse written in the vernacular) in China. His conception of theory is based on his own poetry writing experiece. In light of his own reading experience and lived experience, he devotes himself to probing into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oetry, life and truth. He particulary conducts valuable exploration of poetry ontology, which proves to be a breakthrough contribution to life poetics.
     Based on a study of Liang Zongdai's Poetry and Truth and Poetry and Truth (volume II), the paper attempts to bring into light the general features of Liang Zongdai's poetics, and further offers an evaluation of Liang Zongdai's poe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poetics.
     The paper consists of introdution, body text (three chapters) and conclusion. In the part of introduction, a survey of studies on Liang Zongdai's poetics is made, and the method and target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made clear.
     The first chapter elaborates on Liang Zongdai's theory of pure poetry. Based on a study of the sources of the theor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ure poetry, the chapter points out that Liang Zongdai's theory of pure poetry is marked by self-contained style consciousness, cadence attainment and theoretical practicalness. The second chapter focuses on Liang Zongdai's breakthrough contribution to symbolic poetics. An analysis of Liang Zongdai's interpretation of symbolism and further studies show that Liang Zongdai's breakthrough contribution to symbolic poetics is manifested in his uniqu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symbolism, his formulation of symbolic features and aesthetic feeling. The chapter thereby brings into light the ont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Liang Zongdai's symbolism. The third chaper approaches the notions of "correspondance", cosmic consciousness and sublim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poetics. In the part of conclusion, a study of the connotatioin of Liang Zongdai's life poetics is conducted in the light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life-poetry and thinking-truth. I am convinced that for Liang Zongdai, nature is a source of life illumination as well as a state of existence, and poetry is a mode of life, while life and poetry is essentially in "great harmony". Dasein (life) approaches thuth (the other realm) and thereby reaches "great harmony" by way of the dialogue between poetry (a self-contained and perfect state of life) and thinking (a state of existence) in the form of "symbolism" (an induction conrrespondence between life and truth). It follows that Liang Zongdai's poetics is a modality of life in dialogue (an identificantion with existence by way of dialogue on the part of the poet) as well as a kind of theory.
引文
①瓦雷里著,卢岚译:《陶潜诗选》序,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版。
    ②江枫译:《不够知己》(Imperfect Understanding),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版,第157页。
    ③李长之:《诗与真》书评,载《益世报》,1935年5月22日,天津。
    ④李长之:评梁宗岱《屈原》,见《宗岱的世界》评说卷,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95-299页。
    ①钱谷融:《世纪的回响》丛书序,见李振声:《梁宗岱批评》,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
    ①王一川:《序:倾听象征诗心的深层颤动》,见陈太胜:《梁宗岱与中国象征主义诗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①爱伦·坡:《爱伦·坡爱伦坡精品集》,曹明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705页。
    ②同上,684页。
    ③同上,665页。
    ①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集》,郭宏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82页。
    ② "CorresPondances"的中文译名按照吴晓东的整理至少有八种:“通感”(陈敬容)、“契合”(梁宗岱)、“感应”(钱春绮)、“契合”(卞之琳)、“交响”(穆木天)、“对称”(颜元叔)。此外还有“交感”、“相应”等。参见吴晓东著《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版,第145页。本文采用梁宗岱的译法。
    ①波特莱尔:《契合》,梁宗岱译,转引自《一切的峰顶》,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12月版,47-48页。
    ②马泰·卡林内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顾爱彬、李瑞华译,北京,商务印刷馆,2002年第65页。
    ①兰波:《致保尔·德梅尔》,见《兰波诗全集》,葛雷、梁栋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原书版权页上无出版年限),第280页。
    ②马拉美:《自传》,见《马拉美诗全集》,葛雷、梁栋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原书版权页上无出版年限),第379页。
    ③马拉美:《谈文学运动—答儒勒·于莱问》,见《象征主义·意象派》,黄晋凯等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42页。
    ①法瓦雷里:《纯诗(一)》,《瓦雷里诗歌全集》,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04-310页。
    ②法瓦雷里: 《论文学技巧》, 《象征主义·意象派》,黄晋凯等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78页。
    ③同①
    ①梁宗岱:《谈诗》,引自《梁宗岱批评文丛》,李振声编,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79页。
    ①瓦雷里:《关于<海滨墓园>的创作》,转引自陈太胜:《西方文论研究专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42页。
    ②梁宗岱:《梁宗岱文集》评论卷,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318页。
    ③同上20页。
    ④同上296页。
    ①同上20页。
    ②梁宗岱:《梁宗岱文集》评论卷,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342页。
    ③谭桂林:《论中国现代新诗韵律的诗学探索》,《福建论坛》,2006年第8期。
    ④同①,23页。
    ⑤同上,169页。
    ⑥同上169页。
    ①梁宗岱:《梁宗岱文集》评论卷,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88页。
    ②同上
    ③同上,87-88页。
    ④杨匡汉,刘福春:《西方现代诗论》,广州,花城出版社,1988年版,216页。
    ①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112页。
    ②同上,113页。
    ③同上。
    ①阿瑟·西蒙斯《音箱与评论:法国作家(节选)》,《象征主义·意象派》,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97页。
    ②《符号互动学历史发展年表》(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Timeline of Symboli interactionism)引自美国科罗拉多洲立大学教育在线(http://socsci.colorado.edu)原文为:Symbol,something that stands for something else;involves complex social systems of meaning.
    ③同上,原文为:We can think of a tree even if none is visible;we have learned to think of the object symbolically.
    ④《系辞上传》第八章,引自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384页。
    ⑤《系辞上传》第十二章,同上,396页。
    ⑥《系辞下传》第一章,同上,400页。
    ⑦《系辞下传》第三章,同上,406页。
    ①殷国明:《20世纪中西文艺理论交流史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70-371页。
    ②殷国明:《中西文学理论渊源比较——对“形象”的不同认识》,《文艺理论研究》,1990年第4期。
    ③《Chambers's Encyclopaedia》,London,1955,转引自殷国明:《20世纪中西文艺理论交流史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62页。
    ④查尔斯·查德威克:《象征主义》,周发祥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89年版,第3页。
    ①参见金丝燕:《文学接受与文化过滤——中国对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接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②《新青年》4卷5号,1918年5月。
    ③《新中国》1卷5期,1919年9月。
    ④《时事新报·学灯》,1920年1月6日;《小说月报》11卷2期,1920年2月10日。
    ①《新潮》1卷5期,1919年5月1日。
    ②谢六逸:《文学上的表象主义是什么?》,1920年6月《小说月报》11卷第5号、第6号。
    ③刘延陵:《法国诗之象征主义与自由诗》,1922年7月《诗》1卷4号。
    ④郭沫若:《批评与梦》,1923年5月《创造》季刊2卷1号。
    ①周作人:《<扬鞭集>序》,1926年6月7日《语丝》第82期。
    ②李金发:《序林英强的<凄凉之街>》,1933年8月《橄榄月刊》第35期。
    ③周作人:《三个文学家的纪念》,《晨报副刊》1921年11月14日。
    ④李欧梵:《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现代主义》,台湾《现代文学》第14期,1981年6月。
    ①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5年。
    ②朱寿桐主编:《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史》,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120页。
    ①梁宗岱:《象征主义》,转引自李振声主编:《梁宗岱批评文丛》,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54页。
    ②同上,第54-55页。
    ①梁宗岱:《象征主义》,转引自李振声主编:《梁宗岱批评文丛》,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56页。
    ②梁宗岱:《象征主义》,转引自李振声主编:《梁宗岱批评文丛》,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58页。
    ③同上。
    ①穆木天:《什么是象征主义》,《文学百题》,生活书店出版,1935年7月。
    ②梁宗岱:《象征主义》,转引自李振声主编:《梁宗岱批评文丛》,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61页。
    ③梁宗岱:《歌德与梵乐希》,转引自李振声主编:《梁宗岱批评文丛》,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122页。
    ④梁宗岱:《象征主义》,转引自李振声主编:《梁宗岱批评文丛》,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64页。
    ①梁宗岱:《象征主义》,转引自李振声主编:《梁宗岱批评文丛》,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63页。
    ②同上。
    ③梁宗岱:《象征主义》,转引自李振声主编:《梁宗岱批评文丛》,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65——67页。
    ①梁宗岱:《象征主义》,转引自李振声主编:《梁宗岱批评文丛》,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239页。
    ②廖四平:《“纯诗”说·“象征”说·“契合”说———梁宗岱的诗论》,《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③梁宗岱:《论画》,转引自李振声主编:《梁宗岱批评文丛》,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36页。
    ①梁宗岱:《象征主义》,转引自李振声主编:《梁宗岱批评文丛》,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59页。
    ②梁宗岱:《象征主义》,转引自李振声主编:《梁宗岱批评文丛》,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61页。
    ③同上
    ④同上。
    ①梁宗岱:《象征主义》,转引自李振声主编:《梁宗岱批评文丛》,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61页。
    ②梁宗岱:《象征主义》,转引自李振声主编:《梁宗岱批评文丛》,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56页。
    ③梁宗岱:《哥德与梵乐希》,转引自李振声主编:《梁宗岱批评文丛》,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123页。
    ①梁宗岱:《哥德与梵乐希》,转引自李振声主编:《梁宗岱批评文丛》,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124页。
    ②梁宗岱:《哥德与梵乐希》,转引自李振声主编:《梁宗岱批评文丛》,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124页。
    ③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第二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④梁宗岱:《象征主义》,转引自李振声主编:《梁宗岱批评文丛》,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6162页。
    ①梁宗岱:《论诗》,转引自李振声主编:《梁宗岱批评文丛》,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25页。
    ②梁宗岱:《保罗梵乐希先生》,转引自李振声主编:《梁宗岱批评文丛》,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15页。
    ③梁宗岱:《象征主义》,转引自李振声主编:《梁宗岱批评文丛》,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61页。
    ④梁宗岱:《论诗》,转引自李振声主编:《梁宗岱批评文丛》,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29页。
    ①梁宗岱:《李白与哥德》,转引自李振声主编:《梁宗岱批评文丛》,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96页。
    ②同上。
    ①王国维:《人间词话》之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页。
    ②庄子:《庄子·内篇·人世间》,孙通海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72页。
    ①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07页。
    ②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08页。
    ③庄子:《庄子·外篇·知北游》,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
    ④庄子:《庄子·外篇·刻意》,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
    ①王国维:《人间词话》之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
    ①《司空图的“诗味”说与瓦雷里的“纯诗”说》,见《中西比较诗学体系》第18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85页。
    ②梁宗岱:《诗与真》,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2页。
    ③王永生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史》,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33页
    ④刘西渭:《咀华二集·八月的乡村》,文化生活出版社,中华民国三十六年版,第36页。
    ①梁宗岱:《论崇高》,转引自李振声主编:《梁宗岱批评文丛》,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104-105页。
    ①梁宗岱:《论崇高》,转引自李振声主编:《梁宗岱批评文丛》,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106页。
    ②同上,108页。
    ①梁宗岱:《黄君壁的画》,见黄建华:《宗岱的世界·诗文》,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377页。
    ②同上。
    ①梁宗岱:《黄君壁的画》,见黄建华:《宗岱的世界·诗文》,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377页。
    ②梁宗岱:《黄君壁的画》,见黄建华:《宗岱的世界·诗文》,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377页。
    ①梁宗岱:《黄君壁的画》,见黄建华:《宗岱的世界·诗文》,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377页。
    ①梁宗岱:《黄君壁的画》,见黄建华:《宗岱的世界·诗文》,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377页。
    ②梁宗岱:《论崇高》,转引自李振声主编:《梁宗岱批评文丛》,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113页。
    ①梁宗岱:《诗与真》自序,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1934年7月25日。
    ②李怡,《意志化之路上的梁宗岱诗歌与诗论》,见黄建华:《宗岱的世界·评说》,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③段从学,《梁宗岱象征主义诗学的本体意识》,见黄建华:《宗岱的世界·评说》,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
    ④段从学,《梁宗岱象征主义诗学的本体意识》,见黄建华:《宗岱的世界·评说》,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
    ①梁宗岱:《保罗梵乐希先生》,转引自李振声主编:《梁宗岱批评文丛》,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13页。
    ②梁宗岱:《试论直觉与表现》,转引自李振声主编:《梁宗岱批评文丛》,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239页。
    ③同上,280页。
    ④同上,239页。
    ⑤同上,240页。
    ①梁宗岱:《屈原》,转引自李振声主编:《梁宗岱批评文丛》,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163页。
    ②梁宗岱:《屈原》,转引自李振声主编:《梁宗岱批评文丛》,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178页。
    ③查尔斯·查德威克:《象征主义》,花山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4页。
    ④同上,第3页。
    ①查尔斯·查德威克:《象征主义》,花山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4页。
    ②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见海德格尔:《林中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版,第59页。
    ③同上,第63页。
    ①梁宗岱:《象征主义》,转引自李振声主编:《梁宗岱批评文丛》,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61页。
    ②同上,第62页。
    ①梁宗岱:《象征主义》,转引自李振声主编:《梁宗岱批评文丛》,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63页。
    ②同上,第64页。
    1.《宗岱的世界》(五卷本) 黄建华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香港天汉图书公司,2003年。
    2.《梁宗岱文集》(四卷本) 马海甸、施康强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
    3.《梁宗岱》 黄建华赵守仁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
    4.《梁宗岱选集》 梁宗岱,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
    5.《诗与真续编》 梁宗岱,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
    6.《梁宗岱批评文集》 李振声编,珠海出版社,1998年。
    7.《我不愿树立雕像》蒙田,梁宗岱黄建华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6年。
    8.《一切的峰顶》 莎士比亚, 梁宗岱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
    9.《诗情画意梁宗岱散文随笔选集》梁宗岱,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
    10.《梁宗岱与中国象征主义诗学》 陈太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11.《梁宗岱穿越象征主义》 董强,文津出版社,2005年。
    12.《林中路》 海德格尔,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
    13.《诗·语言·思》海德格尔,彭富春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
    14.《荷尔德林诗的阐释》海德格尔,孙周兴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
    15.《人,诗意的安居》 海德格尔,郜元宝译,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
    16.《艺术家与死》 殷国明,花城出版社,1990年。
    17.《20世纪中西文艺理论交流史论》 殷国明,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
    18.《艺术与归家—尼采·海德格尔·福柯》 余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19.《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 本雅明,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
    20.《爱欲与文明》 马尔库塞,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
    21.《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 孙玉石,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22.《中国现代主义诗学》 吕周聚,人民出版社,2001年。
    23.《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 吴晓东,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
    24.《诗论》 朱光潜, 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年。
    25.《中国现代诗论》上篇, 杨匡汉 刘福春编,花城出版社,1985年。
    26.《自反性现代性》 吉登斯, 商务印书馆,2001年
    27.《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 刘小枫, 三联出版社,1998年。
    28.《拯救与逍遥》 刘小枫,三联出版社,2001年。
    29.《诗化哲学》 刘小枫,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30.《中国诗学》(增订本) 叶维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31.《中国现代主义诗学论稿》 许霆,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年。
    32.《象征主义》 查德威克,山花出版社,1985年。
    33.《京派文学批评研究》 黄键,三联书店,2002年。
    34.《中国新文学大系》史料部分。
    1.贺昌盛: 《象征:符号与隐喻——中国现代象征诗学研究》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02年。
    2.俞燕:《诗与真的不倦探索——试论梁宗岱的诗学和美学》安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
    3.富玲云:《诗与真的守望:梁宗岱诗性精神探微》 华东师大硕士论文,2003年。
    4.马嘉:《穿越历史时空的诗性与智慧——论梁宗岱的“纯诗”理论》浙江师大硕士论文,2004年。
    5.王丽平:《改变世界与改变语言:诗论家梁宗岱》 华东师大硕士论文,2005年。
    6.李春鹤:《梁宗岱的现代诗学理论》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6年。
    7.高蔚:《纯诗及其中国化研究》 华东师大博士论文,2006年。
    8.王蕾:《兴会神到 神与物游——梁宗岱的象征主义诗论新探》 重庆师范学院硕士论文,2007年。
    1.陈敬容:《重读诗与真·诗与真二集》,《读书》,1985.12
    2.温儒敏:《梁宗岱的纯诗理论》,《诗探索》,1995.3
    3.姜涛:《论梁宗岱的诗学建构及批评方式》,《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
    4.阎玉清:《梁宗岱诗学的宇宙意识初探》,《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6
    5.李振声:《陶潜的白莲》,《书屋》1997.5
    6.杨思聪:《感应与契合:中西象征主义诗论比较》,《西南师大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6
    7.范劲:《中国现代新诗中宇宙意识的嬗变》,《求索》,2000.3
    8.许霆:《梁宗岱:纯诗理论的探索者》,《常熟高专学报》,2001.1
    9.廖四平:《“纯诗”说·“象征”说·“契合”说——梁宗岱诗论》,《江苏社会科学》,2001.2
    10.段美乔:《实践意义上的梁宗岱“纯诗理论”》,《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2
    11.林克:《存在的轮廓》,《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2
    12.陈太胜:《差异的建构——梁宗岱的新诗理论及启示》,《北京师大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3
    13.龙泉明:《中国现代诗学历史发展论》,《文学评论》,2002.1
    14.张路安,姜文振:《在“物我两忘”中追求“宇宙意识”——梁宗岱的象征主义诗学简评》,《邯郸师专学报》,2002.1
    15.段从学:《梁宗岱象征主义诗学的本体意识》,纪念梁宗岱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2003
    16.陈太胜:《梁宗岱的中国象征主义诗学建构与文化认同》,纪念梁宗岱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2003
    17.潘颂德:《梁宗岱的诗论》,纪念梁宗岱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2003
    18.富玲云:《论梁宗岱的纯诗观》,《学术研究》,2003.6
    19.夏中义,富玲云:《梁宗岱:诗论、诗艺术及诗性》,《中文自学指导》,2003.3
    20.曹万生:《30年代现代派对中西纯诗理论的引入极其变异》,《文学评论》, 2003.2
    21.王则蒿:《梁宗岱诗学理想的比较意识》,《五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4
    22.陈太胜:《从李长之到梁宗岱——兼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第二期》,《文艺争鸣》2004.1
    23.赵小琪:《梁宗岱初诗系统论》,《文艺研究》,2004.2
    24.许霆:《论现代诗学理论演进中的梁宗岱诗论》,《文艺理论研究》,2004.2
    25.李怡:《意志化之路上的梁宗岱诗歌与诗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4.3
    26.陈希:《好诗良药,长留德泽在天地间——梁宗岱研究回顾与展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3.4
    27.陈太胜:《中国文学经典的重建——梁宗岱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中国文化研究》,2004.4
    28.陈太胜:《梁宗岱的形式主义新诗理论》,《文艺理论研究》,2004.5
    29.陈太胜:《形式与语言:梁宗岱的新诗理论》,《诗探索》,2005.1
    30.陈希:《天鹅绝唱:论梁宗岱的文学史意义》,《文学评论》,2005.4
    31.陈太胜:《走向诗的本体:中国现代纯诗理论》,《社会科学》,2005.5
    32.李秀华:《坚挚的生命体验——试论梁宗岱对里尔克诗艺的把握》,《文艺博览》,2005理论22.24
    33.卞东文:《中西诗学对话的两种方式——以朱光潜梁宗岱与诗学观为中心》,《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1
    34.何与怀:《他以闷雷般的吼叫告别世界——怀念梁宗岱先生》,《中外诗歌研究》,2007.2
    353.栾慧:《中西比较诗学史上的梁宗岱》,《四川师大学报(社科版)》,2007.2
    34.张仁香:《论梁宗岱的审美批判性:慎思明辨与诗性体悟》,《学术研究》,2007.6
    36.高蔚:《寻找声、色、义同时启示的世界——梁宗岱的中国纯诗之路》,《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37.唐听:《论法国象征主义与梁宗岱诗学的形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38.柴华:《一桩被“遗忘”的诗学旧案:象征主义诗学观念建构中的“二梁之争”》,《东岳论丛》2008.4
    39.柴华:《论新诗现代化进程中梁实秋与梁宗岱的诗学分歧》,《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5
    40.侯春慧:《梁宗岱象征主义诗学核心诗论研究》,《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2
    41.文学武,黄文丽:《梁宗岱诗学与中国艺术精神》,《浙江学刊》,2010.1张仁香:《论梁宗岱早期诗歌创作对其诗论建构的意义》,《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
    42.孙军鸿:《梁宗岱象征主义诗论的现代性视阈》,《语文学刊》,2010.01
    43.欧阳文风:《通向感悟:梁宗岱对西方纯诗理论的醇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2
    44.文学武:《梁宗岱与中西诗学精神》,《社会科学辑刊》,2010.4
    45.齐光远:《阴柔与崇高:梁宗岱崇高论的异质性及美学意义》,《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