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民网络应用行为及心理成因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种类繁多的的网络虚拟社群中,大学生网民无论从上网人数还是年龄、文化层次上,都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创新能力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渴望受到尊重和认同,与此同时还面临着学习、就业、社会责任等多种压力。网络的发展使得象牙塔中的学子有机会接触海量信息,但在网络虚拟环境中,如果把握不好,社会经验和思辨能力不够成熟的他们很容易迷失在网络中。从心理层面系统剖析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行为成因,对于正确引导他们有效利用互联网有着重要意义。
     作为实证研究,样本的选取多采用细化后的网民群体,本文通过发送纸面问卷、通信问卷的方式,以“大学生网民网络应用行为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为依托,以大学生网民为基点,通过对网民定义、大学生网民现状、大学生网民与整体网民在主要网络应用方面的差异以及大学生网民的群体特征等问题的分析,探讨大学生网民网络应用行为产生的心理诱因以及不合理的网络应用行为对于大学生网民产生的不良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引导策略。
     全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首先对大学生网民的概念作了界定,从而为后面调查统计的开展明确方向;第二章以“大学生网民网络应用行为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为依托,分析大学生网民的网络现状和群体特征;第三章从心理学和传播学的角度归纳了大学生网民具体网络应用行为的心理诱因;第四章总结分析不合理的网络应用对大学生网民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引导策略和研究展望。
Among a wide variety of virtual communities in the Internet, college students in terms of number of Internet users, age, or education level, are a special group. There are innovative, easy to accept new things, eager to be respected and recognized, while also face learning, employment,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other pressures.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makes the students in the ivory tower of have access to vast amounts of information, but in the virtual environment, if mishandled, they would be easily get lost in the network because of lacking of social experience and critical mature thinking skills. Analyze the reason of their action in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guiding them to use the Internet properly and effectively.
     As empirical research, we usually choose a more refined group as sample.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college netizens through sending questionnaires and electronic questionnaires about " Questionnaire about Behavior of College Netizens". By giving the definition of college netizens, analyzing the status and the way the major use of network applications,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netizens, to discuss the contributing factor of college netizens’Internet behaviour in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and some negative psychology which may cause impact of college students .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sections. The first chapter defines the concept of college netizens, so as to find a clear direction to carry out survey; the second chapter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e questionnairs,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tatus of college netizens nowadays in China; The third chapter summarizes the psychological reason of the specific network application behavior from psychological point of view causes; Chapter four makes relevant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n college students caused by negative psychology, and makes some guidance strategy and prospects.
引文
①《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0年4月
    ②覃征等著《网络应用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
    ①方建移章洁《大众传媒心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
    ②李元来《试析虚拟社区中的人际互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①《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7年1月
    ②《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07年6月
    ①《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07年7月1日
    ①《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1年1月
    ①王泉朱岩岩《解构主义》,外国文学,2004年第3期.
    ②陈瑾燕《解构方法与媒介传达的关系研究》,江南大学学位论文,2008年
    ①彭兰《现阶段中国网民典型特征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6期
    ①喻国明《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0》,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年4月第一版
    ②赵会民《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河北法学》,2010年10月第28卷第10期
    ①彭兰《现阶段中国网民典型特征研究》,《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6期
    ①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1989年.
    ②孟昭兰《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370页.
    ①陈力丹白贵《解读受众:观点、方法与市场》,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①刘京林《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1页
    ②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林方主编,华夏出版社,1987年5月
    ①刘京林《大众传播心理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114页
    ②李雪《大学生从众心理成因及调控》,《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年1期
    ①张珂《论大学生网民的从众心理》,《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4月.
    ②罗辉辉孙飞《情绪宣泄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科协论坛》,2010年第9期.
    ①喻国明《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0》,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年4月.
    ②崔丽娟《社会心理学:解读社会诠释生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第141页
    ①中国之声《新闻纵横》2010年12月31日消息
     ①《上网成瘾说明你生活有欠缺》,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2008年11月20日
     ①王晴《“6小时”成为网瘾临界点》,京华时报,2008年11月24日.
    ①马廷龙《青少年文学“网瘾”现象之思考》,《教育与职业》,2006年1月.
    ②侯友《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与生活事件、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7年
    ③黄慧《网络成瘾症的诊断研究》,《卫生职业教育》, 2006年5期
    ①王振《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交特点的关系》,山东师范大学, 2009
    ②沈明泓《对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色情文化的心理分析》,《中国性科学》,2010年4月.
    ①葛幼康《浅析大学生网络购物心理及营销对策》,《福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①葛幼康《浅析大学生网络购物心理及营销对策》,《福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①高婷《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交焦虑关系的调查研究》,《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2月第21卷第1期
    ②谢光绎《论“网络宣泄”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8月第4期
    ①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438页
    [1]刘京林.大众传播心理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2]方建移章洁.大众传媒心理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
    [3]覃征.网络应用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
    [4]喻国明.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0[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年4月第一版.
    [5]彭兰.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6]崔丽娟才源源.社会心理学:解读社会诠释生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2月.
    [7]刘京林.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
    [8]叶皓.正确应对网络事件——政府新闻学网络案例[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10月.
    [9]杜俊飞.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第三辑[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
    [10]王天意.网络舆论引导与和谐论坛建设[M].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第一版.
    [11]董天策.网络新闻传播学第三版[M].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9年2月.
    [12]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
    [13]李普曼.舆论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12]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M].林方主编,华夏出版社,1987年5月
    [14]戴维·麦尔斯.社会心理学[M].张智勇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
    [1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1]王文韬.我国网络政治参与问题浅析[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0, 24.
    [2]宋志国.浅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涵义及产生的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 2009.
    [3]方艳兰.从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浅析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行为[J].中国校外教育2010.10.
    [4]张珂.论大学生网民的从众心理[J].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4月.
    [5]罗辉辉孙飞.情绪宣泄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科协论坛,2010年第9期下.
    [6]黄小熳.博客共享性的传播心理学分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4月第10卷第2期.
    [7]清泉.隐身族:低调背后的自我张扬[J].软件工程师,2009.1.
    [8]马廷龙.青少年文学“网瘾”现象之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1.
    [9]王泉朱岩岩.解构主义[J].外国文学,2004年第3期.
    [10]赵会民.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J].河北法学, 2010年10月,第28卷第10期.
    [11]张传香.网络社会与网络人际传播[J].新闻战线,2008.
    [12]匡文波.网络受众的定量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1.
    [13]贺刚.大学生网上购物行为研究[J].中国品牌与防伪,2010年07期.
    [14]高婷.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交焦虑关系的调查研究[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15]郑培钢李晓丹.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第12期.
    [16]贾建闯.信息时代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思考[J].科技信息,2010年第19期.
    [17]谢光绎.论“网络宣泄”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8月第4期.
    [1]冷水.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
    [2]陈晓强.网络发展与大学生网民群体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2002.4
    [3]刘富珉.网络传播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及对策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3
    [4]侯友.大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及其与生活事件、人格特质的相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6月.
    [1]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1年1月.
    [2]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07年7月.
    [3] 2009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0年4月
    [1]陈力丹白贵.解读受众:观点、方法与市场[C].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