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与新山水画图式风格的形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新中国的山水画改造运动既承续了清末民初以来中国画革新的历史潮流,又浸淫在特定的时代文化背景之中。现实主义的独尊、大规模的普及性美术运动以及思想批判、改造运动等,都对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新中国山水画改造在“为谁画”、“画什么”、“怎么画”等问题上形成了新的时代规范和思想基础。它促使山水画家走出象牙之塔,走向社会和自然,进行对景写生,以创作匹配时代精神的新山水画。写生成为山水画改造革新的基本途径与手段,极大地改变了明清以降山水画重笔墨、轻造化和基本借助程式化手段以结景造境的创作方式,增强了山水画家对于自然造化的感悟力和对于语言图式的创造性,发展了相对停滞的技法语言,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图式革命,更从根本上变革了传统山水闲逸适性的文化观念。
     在写生过程中,山水画坛形成了京津、江南、西北、岭南等几个重要的地域群体。两个新兴的地域山水画派——新金陵画派、长安画派也随之迅速崛起。而且围绕写生与创新,还先后发生了关于中国画接受遗产问题、笔墨与创新关系问题的持续论争,这些论争对后来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写生方法上,山水画家们在观物即景的方式、对自然规律和特点的把握、对大自然的重新发现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开拓。而且,中西写生观念和方法进一步融合,写生方式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另外,山水画家还在表现方法上做到了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创新性与继承性和借鉴性的统一,在对山川景物和笔墨语言关系的认识与把握、山水画意境的锤炼与营造等方面也有深刻的拓新与发展,这一切对新山水画图式风格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和影响。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山水画中出现了多种经典题材,形成了鲜明的时代意境。与此相应,山水画的语言图式风格也发生了深刻的时代嬗变,这主要体现在状物写形中的笔墨风格嬗变、色彩的新变与象征性运用、构图和透视的探索与新变等几个方面,山水画的审美趣味也不断趋向宏大、阳刚、明朗、浑厚,山水画成功地实现了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图式的转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新山水画中存在的泛意识形态化思维模式以及它所延续的二十世纪前期以降以科学主义改造中国画的艺术观念,无疑使山水画在某种程度上付出了丧失意境营造与笔墨表现的沉重代价。这些问题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中国画发展之中,惟视绘画为文化、学术之公器与正确审视绘画之民族特性者才能真切感受到这种深刻的“文化焦虑”。
New China's reform movement in landscape painting not only inherited the historic styl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reforms since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but was also immersed in the culture context of that particular era. Sole respect for realism, large-scale popular art movements, ideological criticism as well as the reform movement and others, all had resulted in a continuous and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ndscape painting. New China's transformation in landscape painting had established a new era norms and ideological foundation relating to issues like "To whom paint?", "What to paint?" and "How to sketch?", which motivated the landscape painters to go out of the ivory tower and go into the society and into the wild for painting from nature so as to create the new landscape paintings that keep up with the zeitgeist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Sketching from nature thus became the fundamental approach and means of reforming and innovating the landscape painting. It greatly changed the creative ways that landscape painting adopt in treating brush-and-ink seriously and looking down upon nature and its means of artistic conception procedure by combining scenery with situations since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As a result, it correspondently strengthened the landscape paint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and the creativity of the linguistic scheme. In return, a relative standstill technical skill language of the time was developed, which brought about a brand-new visual schematic revolution, resulting in a complete change of the culture concept of the leisure and suitability in the traditional landscape painting.
     In the process of painting, the landscape painting altar was formed in several important geographical locations such as Beijing-Tianjin group, Jiangnan group, Northwest group and Lingnan group. Two new style involving New Jin Ling painting school and New Chang An painting school, which represent the regional landscape painting, were also emerged rapidly. As regards to the painting and innovation, successive debates involving the issues of whether to accept the heritage of the Chinese painting,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ush-and-ink and innovations, were conducted. These arguments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the landscape painting. As regards to the method of sketch, landscape painters had made aggressive explorations and experiments in the area like object-scenery observations, the manipulation of the nature law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discovery of the nature. And a diversity situation of the painting from nature was presented with the further integration of the concept and method of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sketch. Moreover, the landscape painters achieved ways of expression unity in the aspect of objectivity and subjectivity, in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artistic quality, in creativity and inheritance as well as the reference. New explorations and developments were also made in such field as the awareness and the treatment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mountain and river scenery and that of the brush-and-ink, the refinement and the building of the images of the landscape painting. All these contributed to the decisive role and the impact it made on the schemata style of the new landscape painting.
     In the fifties and sixti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landscape painting presented a variety of classic themes, thus forming a distinctiv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the age. Accordingly, the landscape of the linguistic schemata style had undergone a profound evolution of the times, which wa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tilting of the brush-and-ink style of writing-shaped evolution, the new change and symbolic use of the color, exploration and new changes of composition and perspective, etc. The 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the landscape constantly tended to be ambitious, masculine, bright and vigorous, which made the landscape painting successfully achiev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classical to modern schema. However, it is undeniable that the new landscape painting that exist in pan-ideological mode of thinking, as well as its continuation of the early twentieth-century de-science-ism, transform the artistic idea of the Chinese painting. Undoubtedly, the landscape painting had paid heavy price of de-conceptualization and the lack of the brush-and-ink performance to a certain extent. These issues have been extended to today's progress of the Chinese painting, but only those people who take the painting as a cultural, academic public tool and examine the national identity of painting rightly can really feel the deep "cultural anxiety" in their mind.
引文
①叶浅予.刮目看山水[J].美术.1961(2):3.
    ②钱松喦.壮游万里话丹青[A]//傅抱石等.壮游万里话丹青[C].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62:25-26.原载《文汇报》1961年3月4日。
    ③李可染.谈学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23.
    ④华君武.山水画推陈出新的样板——看钱松喦同志画的感想[J].文艺报.1964(5):31.
    ①郎绍君.序·生动的画史纪实——读黄名芊《笔墨江山写生实录》[A]//黄名芋.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2.
    ②Ellen Johnston Laing:The Winking owl—Art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M].加里弗尼亚大学出版社.1988年.
    ③Julia Andrews:painters and political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49-1979[M].伯克利加
    利弗尼亚大学出版社.密歇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1994年.
    ① Michael Sullivan:Art and Artist of Twentieth-century China[M].加里弗尼亚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①何金铭.“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代序)[A]//梁鑫喆.长安画派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①马鸿增.新金陵画派五十年(1953-2002)·鸿增自序[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②马鸿增.新金陵画派五十年(1953-2002)·鸿增自序[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③屈健.“长安画派”研究·提要[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7.
    ①关山月美术馆编.《激情岁月:毛泽东诗意·革命圣地作品专题展》前言[A].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
    ②关山月美术馆编.《建设新中国:20世纪50至60年代中期中国画专题展》前言[A].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5.
    ③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内容简介(封底)[A].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①王璜生、闵力生(主编).《于无画处笔生花:石鲁的时代与艺术》之内容简介[A].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②王璜生、闵力生(主编).《文章天下事:石鲁手稿》之内容简介[A].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①郭味蕖.花鸟画的推陈出新[A].//郭昧蕖艺术文集(下)[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895.
    ①引自笔者的硕士论文《<退遂斋诗钞>校注·倪鸿诗歌研究(代前言)》[D]。
    ②水天中.中国画论争50年(1900-1950)[A]//20世纪中国画:“传统的延续与演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42.
    ③康有为.欧洲十一国游记·意大利游记·公园中画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88.
    ①康有为.万木草堂藏画目[A]//郎绍君、水天中.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卷)[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21-25.
    ②康有为.万木草堂藏画目[A]//郎绍君、水天中.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卷)[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21.
    ③康有为.万木草堂藏画目[A]//郎绍君、水天中.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卷)[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23-24.
    ④康有为.万木草堂藏画目[A]//郎绍君、水天中.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卷)[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22.
    ⑤康有为.万木草堂藏画目[A]//郎绍君、水天中.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卷)[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21.
    ①康有为.万木草堂藏画目[A]//郎绍君、水天中.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卷)[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25.
    ②吕澂.美术革命[A]//郎绍君、水天中.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卷)[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26.
    ③吕澂.美术革命[A]//郎绍君、水天中.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卷)[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27.
    ④陈独秀.美术革命[A]//郎绍君、水天中.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卷)[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 30.
    ①陈独秀.美术革命[A]//郎绍君、水天中.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卷)[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29-30.
    ②陈独秀.美术革命[A]//郎绍君、水天中.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卷)[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 30.
    ①水天中.中国画论争50年(1900-1950)[A]//20世纪中国画:“传统的延续与演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46.
    ②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上的演说[A]//郎绍君、水天中.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卷)[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36-37.
    ③转引自曹玉林.当代中国画体格转型[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30-33.
    ④如1919年,金城发表于《绘学杂志》的《金拱北讲演录》中说:“平心思之,工笔固未足以尽画之全能,而实足奉为常轨;写意虽亦画之别派,而不足视为正宗。能工笔者,学写意而不难。专写意者,求工笔则匪易。后人不察,动以写意矜人,谓能尊崇高古。而画之一道,遂失其堂堂正正之师。”“古之画者,以造化为师;后世以画为师。师造化者,非真山真水真人真物不画;师画则不然,剿袭摹仿,不察其是否确为是山水是人是物也。画之末流,至是极矣。”参见郎绍君、水天中.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卷)[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45.
    ①鲁迅.忽然想到[N]//《京报》副刊,1925-4-18/22.
    ②严复.论世变之亟[A]//何兹全,瞿林东.中国文化的基本文献[C].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867.
    ③水天中.中国画论争50年(1900-1950)[A]//20世纪中国画:“传统的延续与演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41-42.
    ④鲁迅.拟播布美术意见书[A]//郎绍君、水天中.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卷)[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12.
    ⑤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A]//郎绍君、水天中.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卷)[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18.
    ①阮荣春、胡光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56.
    ②徐悲鸿.中国画改良论[A]//郎绍君、水天中.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卷)[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 38-41.
    ①刘海粟.画学上必要之点[A]//郎绍君、水天中.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卷)[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35.
    ②刘海粟.画学上必要之点[A]//郎绍君、水天中.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卷)[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35.
    ③刘海粟.画学上必要之点[A]//郎绍君、水天中.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卷)[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35.
    ④刘海粟.画学上必要之点[A]//郎绍君、水天中.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卷)[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34.
    ⑤陈师曾.对于普通教授图画科意见[J]//绘学杂志.1920(1):10.
    ⑥关于陈、蔡短暂合作的问题,情况较为复杂。朱青生、史耐德(德)认为两者合作是“主动误取,,的结果。参见朱青生、史耐德.主动误取——关于中国绘画西化过程中的一个史实的研究》[A]//曹意强、范景中(编).二十世纪中国绘画:“传统的延续与演进”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80-91.
    ①林风眠.东西艺术之前途[A]//谷流、彭飞编著.林风眠谈艺录[C].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40-41.该文原载《东方杂志》1926第23卷第10号。
    ②林风眠.东西艺术之前途[A]//谷流、彭飞编著.林风眠谈艺录[C].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40-41.该文原发表于《东方杂志》1926第23卷第10号。
    ③倪贻德.新的国画[A]//转引自林木.二十世纪中国画研究·现代部分[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6-7.
    ④倪贻德.新的国画[A]//转引自林木.二十世纪中国画研究·现代部分[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6-7.
    ⑤倪贻德.新的国画[A]//转引自林木.二十世纪中国画研究·现代部分[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6-7.
    ⑥倪贻德.新的国画[A]//转引自林木.二十世纪中国画研究·现代部分[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6-7.
    ⑦倪贻德.新的国画[A]//转引自林木.二十世纪中国画研究·现代部分[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6-7.
    ①丰子恺.谈中国画[A]//丰子恺谈艺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②任真汉.关于中国画的改进[A]//转引自林木.二十世纪中国画研究·现代部分[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5-6.
    ③林风眠.我们所希望的国画前途[A]//谷流、彭飞编著.林风眠谈艺录[C].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40-41.该文原发表于1933年1月《前途》创刊号。
    ④宗白华.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A]//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35.原载《文艺丛刊》1936年第一期。.
    ①洪毅然.抗战绘画的“民族形式”之创造[J].战时后方画报,1941-1-3,第14期。
    ②杨邨人.西洋画中国化运动的进军——介绍吴作人先生的画展[N].中央日报,1944-5-25,第3版。
    ③高剑父.我的现代绘画观[A]//二十世纪中国画讨论集[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93.
    ④高剑父.我的现代绘画观[A]//二十世纪中国画讨论集[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93.
    ⑤徐悲鸿.新中国画建立之步骤[A]//徐悲鸿艺术文集[C].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509.原载1947年10月16日《世界日报》。
    ⑥徐悲鸿.当前中国之艺术问题[J].天津:益世报·艺术旬刊,1947-11-28.
    ①俞剑华.现代中国画坛的状况[A]//俞剑华美术论文集[C].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86:64-65.
    ①林木.现代中国画史上的岭南派及广东画坛[A]//岭南画派研究[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27-28.
    ①关山月.人生有限,艺海无涯——继往开来初探[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67.
    ②关山月.重睹丹青忆我师[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186.
    ③李伟铭.黎雄才、高剑父艺术异同论——兼论近代日本画对岭南画派的影响[A]//李伟铭.图像与历史——20世纪中国美术论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7.
    ①转引自:陈见东.存我、独行和禅——清代“京江画派”代表人物张崟的绘画思想[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04):96.
    ②阮荣春、胡光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57.
    ③庞元济.金拱北遗墨·序言[A]//何延喆、何厚今.陈少梅[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98.
    ④金城.画学讲义[A]//何延喆、刘家晶.刘子久[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125.
    ⑤这一时期出版的中国美术史著作主要有:陈师曾《中国绘画史》(1925)、滕固《中国美术小史》(1926)、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1929)、傅抱石《中国绘画变迁史纲》(1929年撰成,1931年出版)、滕固《唐宋绘画史》(1933)、秦仲文《中国绘画学史》(1934)、俞剑华《中国绘画史》(1937)以及郭虚中译、日本人中村不折《中国绘画史》(1937)等。
    ①史树青(编),刘丹青(撰).现代书画投资·吴湖帆卷[Z].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9.
    ①俞剑华.七十五年来的国画[N].申报.1934-9-21.
    ②(宋)郭熙.林泉高致[A]//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C].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40.
    ③黄宾虹的艺术得不到时人的普遍赞同,他曾预言:“我的画须待三、五十年后方有识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宾虹艺术热持续不断,终于应验了他的预言,也印证了一代大师的艺术魅力。
    ①(南陈)姚最.续画品[A]//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C].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36.
    ②(唐)张璪语,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265.
    ③(五代)荆浩.笔法记[A]//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C].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38.
    ④(南宋)李澄叟.画山水诀[A]//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C].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44.
    ⑤(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A]//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C].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50.
    ⑥(元)黄公望.写山水诀[A]//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C].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49.
    ⑦(明)王履.重为华山图序.
    ⑧(明)沈颢.画麈[A]//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C].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54.
    ⑨(明)董其昌.画旨[A]//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C].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53.
    ⑩(清)龚贤语,见周二学《乙角编》(乙册)[A]//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C].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55.
    11笪重光.画筌[A]//潘运告(编著).清人论画[C].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266-270.
    ①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上的演说[J].北京大学月刊/绘学杂志.1919-10-25.
    ②俞剑华.中国山水画之写生[J].国画月刊.上海:中国画会月刊社,1934年第1卷第4期.
    ③(明)唐志契.绘事微言[A].转引自俞剑华(编).中国画论类编[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④高剑父.我的现代绘画观[A]//二十世纪中国画讨论集[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93.
    ①胡佩衡画集·胡佩衡先生生平[Z].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
    ②胡佩衡.中国山水画气韵的研究[A]//郎绍君、水天中.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卷)[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107-108.原载《绘学杂志》第2期(1921年1月)。
    ③转引自叶子.山高水长:黄宾虹山水画艺术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65.
    ④王伯敏(编).黄宾虹画语录[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
    ①史树青(主编)、邓锋(撰).现代书画投资·张大千[Z].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9-10.
    ②转引自史树青(主编)、邓锋(撰).现代书画投资·张大千[Z].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11.
    ③张大千.画说[A]//顾森、李树声.百年中国美术经典(第一卷)[C].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
    ①陆俨少(著),舒士俊(导读).山水画的变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24.
    ②高剑父于1939年重题1907年创作之《蟹爪水仙写生斗方》家:“此为写生之作,当日艺坛无此作风。”可见,高氏自诩开写生风气之先。其时,潘致中发表于《国画研究会特刊》的《抱残室写生杂记》一文,详细记述了自己从孩提时代起以写生入绘画之门,几十年来与画友坚持写生并组织国画写生队的经过,介绍了“忆写”、“速写”、“实写”种种写生趣闻,记录了以写生之法写国耻纪念画,以激发国人之爱国心的经历。该文成为研究民初画家写生的重要文献。参阅:黄大德.民国时期广东“新”“旧”画派之论争[A]//卢辅圣(主编).岭南画派研究(《朵云》第59集)[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64-65.
    ③高剑父.我的现代画(新国画)观[A]//顾森、李树声.百年中国美术经典(第一卷)[C].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
    ①参阅高剑父.画法与画材[A]//李伟铭(辑录),高励节、张立雄(校订).高剑父诗文初编[c].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②黄建诚、陈小庚.一代宗师黎雄才[A]//林雄(主编).岭南雄才:黎家山水及其宗师[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21-27.
    ③语出容庚《黎雄才小传》及王贵忱《黎雄才画集·序》。转引自李伟铭.黎雄才、高剑父艺术异同论——兼论近代日本画对岭南画派的影响[A]//李伟铭.图像与历史—— 20世纪中国美术论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92.
    ④关振东.一位革新者的脚印——关山月走过的艺术道路[A]//关山月美术馆(编).关山月研究[C].深圳:海天出版社,1997.63.
    ⑤关山月.我与国画[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32.
    ①转引自关山月美术馆(编).关山月研究[C].深圳:海天出版社,1997:219.
    ②郭沫若.题关山月画[A].转引自关山月美术馆(编).关山月研究[c].深圳:海天出版社,1997:219.
    ③关山月.我与国画[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28.
    ④关山月.我与国画[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33-34.
    ⑤转引自程征.赵望云[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4.
    ⑥程征.赵望云[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9.
    ⑦程征.赵望云[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4.
    ⑧程征.赵望云[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35/166.
    ①中国绘画史上以西北山川为题材的山水画应首推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该作描绘了秦岭终南山一带的景致。但之后,西北山川题材山水画几成绝响。
    ②刘勰.文心雕龙[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233.
    ③蔡若虹.关于国画改革问题——看了新国画预展以后[N].人民日报.1949-4-25;江丰.国画改造第一步[N].人民日报.1949-4-28.
    ④蔡若虹.关于国画改革问题——看了新国画预展以后[N].人民日报.1949-4-25.
    ①江丰.国画改造第一步[N].人民日报.1949-4-28.
    ②王朝闻.摆脱旧风格的束缚——致友人书之十[N].人民日报.1949-4-29.
    ③王朝闻.摆脱旧风格的束缚——致友人书之十[N].人民日报.1949-4-29.
    ④蔡若虹.关于国画改革问题——看了新国画预展以后[N].人民日报.1949-4-25.
    ⑤王朝闻.摆脱旧风格的束缚——致友人书之十[N].人民日报.1949-4-29.
    ⑥蔡若虹.关于国画改革问题——看了新国画预展以后[N].人民日报.1949-4-25.
    ⑦江丰.国画改造第一步[N].人民日报.1949-4-28.
    ⑧王朝闻.摆脱旧风格的束缚——致友人书之十[N].人民日报.1949-4-29.
    ①周恩来.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一九四九年七月六日)[A]//张炯(主编).中国新文艺大系1949-1966理论史料集[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21-22.
    ②《人民日报·北平新闻》,1949年10月号。1953年,在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的帮助下,制定了关于调整“北京新国画研究会”组织机构和工作计划的方案。全体会员对新方案展开了热烈讨论,并将“北京新国画研究会”更名为“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修改了研究会章程,选举了新的执行委员会。齐白石、何香凝、叶恭绰任名誉会长,陈半丁任会长,于非闇任副会长。
    ①徐悲鸿.漫谈山水画[J].新建设.1950-1(12):12-13。
    ②李可染.谈中国画的改造[J].人民美术(创刊号).1950(1):35.
    ③李可染.谈中国画的改造[J].人民美术(创刊号).1950(1):35.
    ④李可染.谈中国画的改造[J].人民美术(创刊号).1950(1):35.
    ⑤李可染.谈中国画的改造[J].人民美术(创刊号).1950(1):36.
    ⑥李可染.谈中国画的改造[J].人民美术(创刊号).1950(1):36-37.
    ⑦李可染.谈中国画的改造[J].人民美术(创刊号).1950(1):36.
    ①李可染.谈中国画的改造[J].人民美术(创刊号).1950(1):36-37.
    ②对于社会生活的强调,在李可染以后的创作尤其是山水画创作中似乎并没有一以贯之,他的山水画几乎是清一色的自然风景,这不但与他的初衷相矛盾,而且也与同时代的多数山水画家热衷于表现社会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是什么原因促使李可染形成这种题材选择,这是有待研究的问题。
    ③李可染.谈中国画的改造[J].人民美术(创刊号).1950(1):37-38.
    ④李桦.改造中国画的基本问题——从思想的改造开始进而创造新的内容与形式[J].人民美术(创刊号).1950(1):40-41.
    ⑤李桦.改造中国画的基本问题——从思想的改造开始进而创造新的内容与形式[J].人民美术(创刊号).1950(1):41.
    ⑥李桦.改造中国画的基本问题——从思想的改造开始进而创造新的内容与形式[J].人民美术(创刊 号).1950(1):41.
    ①洪毅然.论国画的改造与国画家的自觉[J].人民美术(创刊号).1950(1):42-43.
    ②徐悲鸿.漫谈山水画[J].新建设.1950-1(12):12。
    ③徐悲鸿.漫谈山水画[J].新建设.1950-1(12):13
    ④徐悲鸿.漫谈山水画[J].新建设.1950-1(12):13
    ⑤1949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发布《关于开展新年画工作的指示》,标志着新年画运动的开始。
    ①参见《人民日报》,1949-7-4.
    ②周恩来.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A]//中国新文艺大系(1949-1966)·理论史料集[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23.
    ①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在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关于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A]//中国新文艺大系(1949-1966)·理论史料集[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93.原载《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
    ②参见王庆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
    ③参见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在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关于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A]//中国新文艺大系(1949-1966)·理论史料集[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103页.原载《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
    ④参见王庆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
    ⑤郭沫若.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的总报告[A]//中国新文艺大系(1949-1966)·理论史料集[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92页.原载《人民日报》(1949-7-4)。
    ①参见《人民日报》,1949-7-20.
    ②参见《人民日报》,1949-7-23.
    ③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A]//毛泽东选集(一卷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817-818.
    ④李桦.改造中国画的基本问题——从思想的改造开始进而创造新的内容与形式[J].人民美术.1950(1):41.
    ⑤洪毅然.论国画的改造与国画家的自觉[J].人民美术.1950(1):42。
    ①参见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在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关于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报告[A]//中国新文艺大系(1949-1966)·理论史料集[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93-105.原载《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纪念文集》,大会宣传处编,1950年3月版。
    ①人民日报.1949-11-27.
    ①杭州国立艺专绘画系教学小组会议记略[J].人民美术,1950(1):64.
    ②陈叔亮.上海新年画运动记[J].人民美术,1950(2):54.
    ③建巷.一九五○年年画工作的几项统计[J].人民美术,1950(2):52.另据《人民美术》1950年3月号发表的《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颁发一九五零年新年画创作奖金》一文:根据不完全的统计,今年印制新年画的地区计有北京、天津、石家庄、沈阳、哈尔宾、内蒙、察哈尔、山西、山东、平原、大连、开封、洛阳、上海、杭州、无锡、泰州、南京、武汉、延安、西安、甘肃、青海、敦煌、广州及桂林等26处,共印制新年画420种,发行700余万份,参加画家达200余人。
    ① Dorothy Ross, "Grand Narrative in American Historical Writing:From Romance to Uncertainty",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100(1995), P653.
    ②杭州国立艺专绘画系教学小组会议记略[J].人民美术,1950(1):64.
    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
    ①傅抱石.政治挂了帅,笔墨就不同——从江苏省中国画展览会谈起[J].美术.1959(1):4.
    ②《人民美术》1950年4月号曾发表沈叔羊的《改造国画必须打破传统的“雅”“俗”观点》,文中很早就提出“雅”“俗”之间的“阶级意识畛域”。他认为,“雅”“俗”观念“是封建士大夫阶级意识形态的表现,特别是元明以来衰颓期的封建社会里士大夫的阶级意识形态的表现。他们的眼光不能往前看,只能往后看,不敢正视现实,只得耽于幻想,于是‘发思古之幽情’,或者‘寄烟霞以笑傲’,于是在艺术思想上就形成了这样的一种‘雅’‘俗’的观点。”参见:沈叔羊.改造国画必须打破传统的“雅”“俗”观点[J].人民美术,1950(4):43. 但是,如果追本溯源,类似的这种“雅俗”观念,其实早在民国时期就已萌芽并形成强大的思想意识洪流。关于“雅俗”问题的论述,可参见:林木.二十世纪中国画研究(现代部分)[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157-180.
    ③茅盾.茅盾全集(第2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46-47.
    ④参见周扬.为创作更多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而奋斗——一九五三年九月二十四日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A]//中国新文艺大系(1949-1966)理论史料集[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 117-132.原载《文艺报》,1953年第19号.
    ①转引自周勃.论现实主义及其在社会主义时代的发展[A]//中国新文艺大系(1949-1966)理论史料集[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639.
    ②周扬.为创作更多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而奋斗——一九五三年九月二十四日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A]//中国新文艺大系(1949-1966)理论史料集[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119.原载《文艺报》,1953年第19号.
    ③王逊.对目前国画创作的几点意见[J].美术,1954(8):35.
    ④中国美术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召开国画家黄山写生座谈会[J].美术,1954(7):14.
    ①伍世昭.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价值取向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44.
    ①北京画院(编).20世纪北京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319.
    ②郑工.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18751976)[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265.
    ①为表现新中国而努力——代发刊辞[J].美术.1950(1):15.
    ②王朝闻.迫切需要学《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50-2-5.
    ③关山月.我与国画[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36.
    ④蔡若虹.怀念潘天寿先生[A]//潘天寿纪念馆(编).潘天寿研究[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89:48.
    ①卓然.谈中国画的成就[J].美术研究.1959(3):2.
    ②美术创作全面大跃进大丰收(二)[J].美术.1959(12):12.
    ①大破大立,向党交心,红透专深[J].美术.1958(5):7.
    ②向党交心,烧尽资产阶级思想——记中央美术学院交心运动[J].美术.1958(5):8.
    ③李蒲星.武器与工具——中国革命美术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117.
    ④要有一支强大的工人阶级文艺队伍[N].人民日报.1957-11-13.
    ①与工农结合一革命美术家的必由之路[J].美术1958(1):3.
    ②1957年底,中国美协上海分会的创作人员和机关干部有90%报名要求上山下乡。张乐平、蔡振华、陈秋草等都表示愿到农村中锻炼、改造自己。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会的画家们举行了座谈会,提出响亮的行动口号:到农村中去,把自己改造成为又红又专、为工农喜爱的画家。老画家沈迈士、张聿光、王个簃、朱子侯、邓怀农、江寒汀、张石园和女画家李秋君、侯碧漪、陈佩秋等50人都报了名,决心到农村中去参加劳动,进行思想改造。(参见:上海美术界掀起上山下乡热潮[J].美术.1957(12):10.)1958年3月4日,赖少其、林风眠、关良、陈烟桥、吴大羽、邵克萍等一行11人到上海东郊同心合作社参加劳动锻炼,并准备在劳动间隙中进行创作,兼做小型展览和群众美术辅导工作。(参见:美术.1958(3):5.)3月7日,上海中国画院画家郑慕康、江寒汀、吴青霞等7人去上海北郊红旗农业社;3月8日,王个簃、唐云、程十发、李秋君、侯碧漪等9人到上海市公私合营久新、益丰两个搪瓷厂结合工艺美术设计进行劳动锻炼。(参见:上海中国画院国画家下厂下乡[J].美术.1958(4):30.)天津市美术工作者在党提出紧缩机构,下放干部的号召时,掀起了一股到农村中去,到农业劳动战线上去的热潮,纷纷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要求到劳动中去改造锻炼。美协干部、美术出版社编辑、美术系助教等18个美术工作者首批被批准下放农村。他们于11月22日起,陆续下放。(参见:天津美术工作者深入农村[J].美术.1957(12):10.)1957年底至1958年初,北京文艺单位分批抽派美术工作者到农村劳动锻炼。1957年12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18位教员下放到北京西郊的温泉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1月4日,一批画家、编辑来到河北遵化县。人民美术出版社的25位编辑下放到江苏高邮县。中央美院决定本年度下放的美术家有吴作人、叶浅予、王式廓、黄永玉、侯一民、刘勃舒等15人。中央美院华东分院由赵延年教授带领16位师生到达浙江平湖县新埭镇支援生产,开展宣传,创作以农业发展纲要为内容的大型壁画。中南美专迟轲、杨之光、尹国良、刘政德、陈隆田、程骅、马启坤、胡国良等21位教师和干部下放到湖北潜江周矶国营机械农场第四分场。(参见:武汉美术工作者下乡[J].美术.1958(4):30.)另外,湖北省群众艺术馆、武汉艺术师范学院、美协武汉分会、湖北人民出版社、湖北日报社等单位的美术工作者也纷纷下放。
    ①文化上山,面貌改观[J].美术.1958(6):7-8.
    ②钱松喦.画展感言[A]//钱松喦.顽石楼画语[M][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12.该文为1980年为李亚画展所写序言。
    ③胡一川.在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大会上的讲话[Z],1950年4月1日。手稿,未发表。
    ①郑工.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1875-1976)[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238.
    ②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45.
    ③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41.
    ①(北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王氏书画苑本)[A]//中国书画全书(一)[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498.
    ②引自笔者的硕士论文《<退遂斋诗钞>校注·倪鸿诗歌研究(代前言)》[D],有修改。
    ③中国美术家协会章程(1953年10月4日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扩大会议通过)[A]//中国美术年鉴1949-1989[C].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993:1373.
    ①《美术》编辑部.与工农结合——革命美术家的必由之路[J].美术.1958(1):4-5.
    ②转引自方增先.斥右派分子的“中国画不科学论”[J].美术研究.1957(4):25.
    ③徐悲鸿.漫谈山水画[J].新建设.1950-1(12):13
    ④如李桦发表在《人民美术》创刊号上谈中国画改造的文章,就以“改造中国画的基本问题——从思想的改造开始进而创造新的内容与形式”为题,观点十分鲜明。
    ⑤洪毅然.论国画的改造与国画家的自觉[J].美术.1950(创刊号):43.
    ⑥赵力、余丁(编著).中国油画文献[C].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855.
    ⑦傅抱石.政治挂了帅,笔墨就不同——从江苏省中国画展览会谈起[J].美术.1959(1):4-5.
    ⑧转引自梁鑫喆.长安画派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148.
    ⑨关山月.我与国画[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41.
    ①贾方舟.建国后的画坛体制与社会环境及其对中国画的影响[A]//曹意强、范景中(主编).20世纪中国画——“传统的延续与演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122.
    ②傅抱石.政治挂了帅,笔墨就不同——从江苏省中国画展览会谈起[J].美术.1959(1):4.
    ③转引自孙美兰.现代山水画之父李可染[A]//曹意强、范景中(主编).20世纪中国画——“传统的延续与演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215.
    ④转引自梁鑫喆.长安画派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148.
    ⑤转引自梁鑫喆.长安画派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149.
    ①关山月.我与国画[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41.
    ②周扬.关于美术工作的一些意见——周扬同志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上的讲话记要[J].美术.1955(7):16.
    ③邹跃进(编著).毛泽东时代美术(一九四二至一九七六)[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154.
    ④如董源的山水画,其点景人物多穿插一些踏歌、划船等人物活动或某种风俗情节;宋时,还出现了一些山水与风俗结合之作,主要以耕织、车载运输、牧童生活、踏歌、京师夜市等为题材,多描绘城乡社会生活。
    ①华君武.山水画推陈出新的样板——看钱松苗同志画的感想[J].文艺报.1964(5):31.
    ②周扬.关于美术工作的一些意见——周扬同志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上的讲话记要[J].美术.1955(7):16-18.
    ③王逊.对目前国画创作的几点意见——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第二届展览会观后[J].美术.1954(8):35.
    ④王逊.对目前国画创作的几点意见——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第二届展览会观后[J].美术.1954(8):35.
    ⑤贾方舟.建国后的画坛体制与社会环境及其对中国画的影响[A]//曹意强、范景中(主编).20世纪中国画——“传统的延续与演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126.
    ①李桦.改造中国画的基本问题——从思想的改造开始进而创造新的内容与形式[J].美术.1950(1):41.
    ②转引自蔡若虹.从个人与党的关系来看江丰是否反党——8月15日在第八次美术界反右派斗争座谈会上的发言[J].美术.1957(9):5.
    ③转引自潘天寿.谁说“中国画必然淘汰”?[J].美术研究.1957(4):22.
    ④周扬.关于美术工作的一些意见——周扬同志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上的讲话记要[J].美术.1955(7):16.
    ①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A]//毛泽东选集(一卷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817-818.
    ②李可染.谈中国画的改造[J].人民美术(创刊号).1950(1):36.
    ③钱松喦.新生活新笔墨——我对中国画推陈出新的一些体会[A]//钱松喦.顽石楼话语[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22.
    ④关山月.论中国画的继承问题[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102-103.
    ⑤钱松喦.新生活新笔墨——我对中国画推陈出新的一些体会[A]//钱松喦.顽石楼话语[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24.
    ⑥要有一支强大的工人阶级文艺队伍(社论)[N].人民日报,1957-11-13.
    ①《美术》编辑部.与工农结合——革命美术家的必由之路[J].美术.1958(1):4.
    ②关山月.教学相长辟新途——为建立中国画教学的新体系而写[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123.
    ③关山月.有关中国画创作实践的点滴体会[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146.
    ④周扬.关于美术工作的一些意见——周扬同志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上的讲话记要[J].美术.1955(7):18.
    ①转引自王伯敏.山水画技法述要·序[A]//王克文.山水画技法述要[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②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32.
    ①(清)石涛.画语录[A]//潘运告(主编).清人论画[c].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6.
    ②(清)石涛.画语录[A]//潘运告(主编).清人论画[c].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6.
    ③钱松喦.推陈出新,创作新国画[A]//钱松喦.顽石楼话语[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16.
    ④李可染.谈中国画的改造[J].人民美术(创刊号).1950(1):36.
    ⑤史怡公.检讨我自己并清算董其昌[J].人民美术(创刊号).1950(1):50.
    ①叶浅予.烧掉我的个人主义[J].美术研究.1958(2):5-6
    ②张仃.关于国画创作继承优良传统问题.[J].美术.1955(6):1 8.
    ③张仃.关于国画创作继承优良传统问题.[J].美术.1955(6):19.
    ④周扬.关于美术工作的一些意见——周扬同志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上的讲话记要[J].美术.1955(7):17-18.
    ⑤傅抱石.政治挂了帅,笔墨就不同——从江苏省中国画展览会谈起[J].美术.1959(1):4-5.
    ①徐悲鸿.新中国画建立之步骤[A]//徐悲鸿艺术文集[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509.原载1947年10月16日《世界日报》。
    ②全国素描教学座谈会在京闭幕[J].美术.1955(7):53.
    ③郑工.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1875-1976)[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262.
    ④转引自叶浅予.细叙沧桑记流年——叶浅予自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238.
    ⑤王朝闻、王琦等(主编).当代中国美术[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20.
    ⑥潘耀昌.从彩墨到国画——潘天寿在话语权转换中的作用[A]//卢炘(主编).浙派人物画文献集[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163。
    ①周扬.关于美术工作的一些意见——周扬同志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上的讲话记要[J].美术.1955(7):18.
    ②水天中.中国画革新论争的回顾(下篇)[A]//水天中.中国现代绘画论评[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42.
    ③转引自叶浅予.细叙沧桑记流年——叶浅予自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236.
    ④关于中国画“笔墨”与西方美术之“写实造型”的矛盾问题,近年来在美术创作界、理论界多有剖析、论述。郎绍君先生的观点较有代表性:“半个多世纪的画史表明,写实造型特别是光影素描造型有碍笔墨的充分 发挥——笔墨相对自由的书写性、水墨在宣纸上的渗透性及其控制、笔法及其丰富的力感与趣味等等,都与逼真的造型要求有矛盾。”参阅郎绍君.笔墨论稿[A]//守护与拓进——二十世纪中国画谈丛[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214.
    ①李可染.谈中国画的改造[J].美术.1950(1):36.
    ②李可染.谈学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34.
    ①郎绍君.序·生动的画史纪实——读黄名芊《笔墨江山写生实录》[A]//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2.
    ②郑工.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1875-1976)[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238.
    ③参见:叶浅予.细叙沧桑记流年——叶浅予自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231.关于当时中国画的处境,我们还可以参阅:邓野.江丰反党集团在华东美术分院干了些什么[J].美术.1957(9):16.
    ④艾青.谈中国画[J].文艺报.1953(15):7-9.
    ⑤艾青.谈中国画[J].文艺报.1953(15):8.
    ⑥艾青.谈中国画[J].文艺报.1953(15):8-9.
    ⑦发展国画艺术·编者按[J].文艺报.1956(11):11.
    ①王鲁湘.中国山水画为何走入写生状态[A]//王鲁湘.墨天无尽[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101.
    ②叶浅予.细叙沧桑记流年——叶浅予自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260-261.
    ③这是鲁迅关于美术价值功能的观点。参见:鲁迅.拟播布美术意见书[A]//郎绍君、水天中(编).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卷)[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12.
    ④转引自潘天寿.谁说“中国画必然淘汰”?[J].美术研究.1957(4):22.
    ⑤转引自蔡若虹.从个人与党的关系来看江丰是否反党——8月15日在第八次美术界反右派斗争座谈会上的发言[J].美术.1957(9):5.
    ①转引自叶浅予.细叙沧桑记流年——叶浅予自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231.
    ②转引自傅京生.张仃焦墨山水的文脉来源及其价值指向[A]//李兆忠(主编).大家谈张仃[C].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9:346.
    ③罗铭(1912-1998),笔名西甫,广东普宁人。20世纪30年代入上海美专学西画,后又入上海昌明艺术专科学校学国画,师承王一亭、黄宾虹、贺天健、潘天寿、王个簃、诸闻韵等名师。40年代后期,游东南亚各国及港台地区,后侨居马来西亚。1952年回国后任职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1954年,与李可染、张仃下江南写生,开山水画一代新风。50年代末,调西安美术学院任教。
    ④水墨画写生展览会[J].美术.1954(10):51。
    ⑤傅京生.张仃焦墨山水的文脉来源及其价值指向[A]//李兆忠(主编).大家谈张仃[C].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9:347.
    ⑥张仃年表[A]//李兆忠(主编).大家谈张仃[C].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9:457.
    ①蔡若虹.关于‘国画’创作的发展问题[J].美术.1955(6):15.
    ②石鲁.高举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旗帜,攀登无产阶级艺术的高峰[J].美术.1960(4):7
    ③钱松喦.《长城起点老龙头》创作记[A]//钱松喦.顽石楼画语[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67.
    ①参见李蒲星.武器与工具——中国革命美术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190.
    ②13人包括:江苏省国画院的傅抱石、钱松喦、亚明、魏紫熙、宋文治、余彤甫、丁士青、张晋,鲁迅美术学院青年教师王绪阳,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青年教师眭关荣,国画专业同学朱修立、邰启佑、黄名芊。
    ③江苏省国画院成立于1960年3月16日,傅抱石为院长。参见:江苏省中国画院正式成立[J].美术.1960(4):24.
    ④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54.
    ⑤江苏中国画家写生作品展在京举行[J].美术.1961(3):50.
    ⑥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262.
    ①林风眠.致全国艺术界书[A]//谷流、彭飞(编著).林风眠谈艺录[C].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45-65.
    ②欧阳惠林.江苏中国画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J].美术.1959(1):3.
    ①汪涤在《林风眠与新中国17年美术》一文中写道:“1950年杭州国立艺专被批判为‘形式主义的大本营’,作为旧时代艺术的代表成了改造的对象,延续国立艺专基本教育方针的林风眠画室也被批为‘新派画小集团’。1951年春季学期里,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全面开展了对‘新派画小集团’的批判,林风眠的弟子中不少被怀疑为坏分子,受到跟踪。林风眠的好友油画系主任吴大羽教授没有得到续聘,离开了杭州;苏天赐也被借调到苏州革命大学一去不复返。林风眠在这样的孤立环境中,一时间无法适应学校创作、教学上的要求而悄然辞职,离开了他最心爱的西子湖。而当年的学院大会报告中,则把这一批判的胜利说成是建国以来学校取得的主要成绩而大加赞赏。林风眠的离去表明,一种注重个性化的教育方针退出了中国美术教育舞台,从显学变为密学。”见汪涤.林风眠与新中国17年美术[A]//卢辅圣(主编).融会中西的探索(《朵云》第53集)[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120-121.
    ①阿诺德·豪泽.社会学方法:艺术史中的意识形态概念[A]//费兰西斯·费兰契娜等(编),张坚等(译),《现代艺术和现代主义》[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 375-376.
    ①洪毅然.关于国画创作中的两个问题[J].美术.1955(3):14.
    ①关山月.井冈山·序.井冈山[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
    ①中国书法杂志社(编).书法艺术[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7:359.
    ②郎绍君.笔墨论稿[A]//守护与拓进——二十世纪中国画谈丛[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213.
    ①黄均.一年来的北京新中国画研究会[A]//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50年[Z].内部资料,2000:67.准印证号:京准字2000-054.
    ①林木.二十世纪中国画研究(现代部分)[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577-596.
    ②何延喆、刘家晶.刘子久[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72.
    ③20世纪30年代,对“南北宗论”进行质疑的美术史论界代表人物主要是:滕固、童书业、启功、俞剑华等。相关论述参见:滕固《关于院体画和文人画之史的考察》(辅仁大学出版,1930年)、《唐宋绘画史》(神州国光社,1933年):童书业《中国山水画南北分宗说辨伪》(《考古社刊》,1936年第4期)、《中国山水画南北分宗说新考》(《齐鲁学报》,第2期);启功《山水画南北分宗说考》(《辅仁学志》,第7卷第1、2合期)。
    ④启功.山水画“南北宗”问题的批判[J].美术.1954(10):50.
    ⑤郑秉珊.山水画“南北宗”的创说及其影响[J].美术研究.1957(3):59-69.
    ⑥俞剑华.中国山水画的南北宗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①孙美兰.李可染年表[A]//孙美兰.李可染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135.
    ②孙美兰.李可染年表[A]//孙美兰.李可染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136.
    ③王鲁湘.大天才与“苦学派”——李可染的艺术成就与教育思想[A]//王鲁湘.墨天无尽[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76.
    ①郎绍君.李可染的山水画[A]//百年可染纪念文集[C].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07:317.
    ②徐悲鸿.新中国画建立之步骤[A]//徐悲鸿艺术文集[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509.原载1947年10月16日《世界日报》。
    ③孙美兰.李可染年表[A]//孙美兰.李可染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139-140.
    ④王琦.罗铭画集·序言[Z].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同时参阅:程征(主编).长安中国画坛论集(上)·罗铭年表[A].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490-491.
    ⑤曾辉.张仃艺术的历史分期[A]//李兆忠(主编).大家谈张仃[C].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9:166.
    ①武平梅.纪念宗其香[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转引自:马明宸.李斛的中国画变革及其成就[J].荣宝斋.2009(3):40.
    ②转引自马明宸.李斛的中国画变革及其成就[J].荣宝斋.2009(3):40.
    ③叶浅予.叶浅予自传:细叙沧桑记流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243.
    ④周扬.为创作更多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而反而奋斗——一九五三年九月二十四日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导上的报告[A]//中国新文艺大系(1949-1966)理论史料集[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117-132.原载《文艺报》1953年第19号。
    ⑤徐燕荪.北京国画家山水写生活动[J].美术.1954(7):46.
    ⑥人民日报.1953-9-17;光明日报.1953-10-11.
    ⑦转引自陈履生.1949-1966新中国美术图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111.
    ⑧徐燕荪.北京国画家山水写生活动[J].美术.1954(7):46.
    ⑨徐燕荪.北京国画家山水写生活动[J].美术.1954(7):46.
    ①徐燕荪.北京国画家山水写生活动[J].美术.1954(7):47.
    ②中国美术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召开国画家黄山写生座谈会[J].美术.1954(7):14.
    ③北京日报.1954-9-20;水墨画写生展览会[J].美术.1954(10):51.
    ④水墨画写生展览会[J].美术1954(10):51.
    ⑤王逊.对目前国画创作的几点意见[J].美术.1954(8):35.
    ①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举行第二届展览会[N].人民日报.1954-7-18.
    ②国画界的新收获[N].人民日报.1954-7-18.
    ③国画界的新收获[N].人民日报.1954-7-18.
    ④王逊.对目前国画创作的几点意见——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第二届展览会观后[J].美术.1954(8):35-36.
    ⑤王逊.对目前国画创作的几点意见——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第二届展览会观后[J].美术.1954(8):35.
    ①王逊.对目前国画创作的几点意见——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第二届展览会观后[J].美术.1954(8):36.
    ②王逊.对目前国画创作的几点意见——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第二届展览会观后[J].美术.1954(8):36.
    ③王逊.对目前国画创作的几点意见——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第二届展览会观后[J].美术.1954(8):37.
    ④王逊.对目前国画创作的几点意见——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第二届展览会观后[J].美术.1954(8):37.
    ⑤王逊.对目前国画创作的几点意见——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第二届展览会观后[J].美术.1954(8):37.
    ①美术.1955(1):37.
    ②邱石冥.关于国画创作接受遗产的意见[J].美术.1955(1):37-41.
    ③徐燕荪.对讨论国画创作接受遗产问题的我见[J].美术.1955(2):12-14.
    ①线天长、潘绍棠.对《关于国画创作接受遗产的意见》的商榷[J].美术.1955(2):9-11.
    ②洪毅然.关于国画创作中的两个问题[J].美术.1955(3):13.
    ③洪毅然.关于国画创作中的两个问题[J].美术.1955(3):13.
    ④秦仲文.国画创作问题的商讨[J].美术.1955(4):42-43.
    ①秦仲文.国画创作问题的商讨[J].美术.1955(4):42.
    ②秦仲文.国画创作问题的商讨[J].美术.1955(4):43.
    ③这些作者是:张伯扬(重庆)、爨音(广东)、洪毅然(兰州)、归冈和行百(北京)、刘海峰(天津)、阎丽川(天津)、王伯敏(杭州)、石息(云南)、胡佩衡(北京)、姚翁望(安徽)。
    ④对国画创作和接受遗产问题的意见[J].美术.1955(9):38.
    ⑤周扬.为创造更多的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而奋斗——一九五三年九月二十四日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A]//中国新文艺大系(1949-1966)理论史料集[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117-132.原载《文艺报》1953年第19号。
    ⑥中国绘画研究所成立于1953年6月,1954年更名为民族美术研究所。1954年4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文 化部任命黄宾虹为美术研究所第一任所长,王朝闻为副所长,并明确研究所三方面任务:第一,关于中国绘画史与绘画理论的研究;第二,关于中国绘画创作技术的研究;第三,组织画家开展创作活动。研究所聘任于非闇、王逊、冯超然、贺天健、吕凤子、陈半丁、邓以蜇、潘天寿、傅抱石、蒋兆和、李可染、胡蛮、常任侠等26人为研究员。此后,又有谭树桐、王树村、华夏、吴甲丰、陈志农、温廷宽、晨朋等人被聘为研究员。1957年文化部建立中国艺术科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划归艺术科学院领导,并改称“中国美术研究所”。
    ①1953年3月27日,中国美协理事艾青在“上海美术工作者政治讲习班”发表演讲,这次演讲后来以“谈中国画”为题发表在《文艺报》1953年第15号。(参见:艾青.谈中国画[J].文艺报.1953(15):7-9.)艾青的讲话发表以后,在国画界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文艺报》不久即收到各地国画家的一些来稿,对国画改革问题提出了若干不同的看法,并要求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但是,这批来稿直到两年多之后,才得以发表。(参见:发展国画艺术·编者按[J].文艺报.1956(11):11.
    ②文艺报.1956(13).
    ③蔡若虹.关于“国画”创作的发展问题[J].美术.1955(6):14:蔡若虹.蔡若虹文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133.
    ①周扬.关于美术工作的一些意见[J].美术.1955(7):15.
    ②孙美兰.李可染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142.
    ③孙美兰.李可染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75.
    ④方方.罗铭访闽粤侨乡写生画集·序[Z].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
    ⑤王琦.罗铭画集·序言[Z].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⑥该随感共五篇:《桂林山水》、《阳朔道中》、《阳朔风景》、《湘漓分界》、《毛主席的故居》,皆形式活泼,长短随意,生动地记录了那个年代山水画家旅行写生的情景和心路历程;发表的相关作品包括《桂林老君洞和甲山》、《兴坪风景一角》、《过兴坪五里(阳朔附近)》、《韶山村毛主席故居》等,皆以写实性笔墨描绘了湘桂一带的优美风景。
    ①北京中国画院年表资料.
    ②北京中国画院年表资料.
    ③画家·学者郭味蕖纪年[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169-209.
    ④潘絮兹.新的时代、新的花朵——试谈建国十年来的中国画[J].美术研究.1959(2):7.
    ⑤人民美术的重大发展——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在京开幕[J].美术.1955(4):11.
    ⑥人民美术的重大发展——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在京开幕[J].美术.1955(4):11.
    ①为争取我国美术的进一步繁荣和提高[N].人民日报.1955-5-3;《美术》1955年5月号转载。
    ②北京日报.1955-10-23.
    ③转引自北京画院(编).20世纪北京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243.
    ④易波.良好的开端——记国画写生问题座谈会[J],美术.1956(1):56.
    ⑤易波.良好的开端——记国画写生问题座谈会[J].美术.1956(1):56.
    ⑥絮兹.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举办第三届展览会[J].美术.1956(4):28.
    ①絜兹.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举办第三届展览会[J].美术.1956(4):28.
    ②徐燕荪.谈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第三届画展所接触到的几个问题[J].美术.1956(7):10.
    ③据《人民日报》(1956-7-10)报道:第二届全国国画展共收到作品3500幅;而据参加该展览评选工作的胡佩衡说,约3600件,参见胡佩衡.第二届全国国画展评选工作中的感想[J].美术.1956(7):9.
    ④胡佩衡.第二届全国国画展评选工作中的感想[J].美术.1956(7):9.
    ⑤胡佩衡.第二届全国国画展评选工作中的感想[J].美术.1956(7):9-10.
    ⑥胡佩衡.第二届全国国画展评选工作中的感想[J].美术.1956(7):10.
    ⑦于非闇.国画创作在前进中[J].美术.1956(7):7.
    ⑧惠孝同.第二届全国国画展览会作品观感[J].美术.1956(7):8.
    ①邓以蛰.关于国画(二)——技法与传统[A].转引自郑工.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1875-1976)[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334.
    ②绘画界的大喜讯:北京中国画院成立[J].美术.1957(6):15.
    ③画家·学者郭味蕖纪年[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131.
    ④董义方.试论国画的特点[J].美术.1957(3):4.
    ①中国美术家协会(编).美术家通讯[J].1957(8):14.
    ②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举行四届画展[J].美术.1958(6):19.
    ③要厚今薄古,古为今用——记北京中国画院大辩论[J].美术.1958(6):25.
    ④首都第五届中国画展览会[J].美术.1959(7):44.
    ⑤首都第五届中国画展览会[J].美术.1959(7):44.
    ①老舍.迎春画展[J].美术.1961(2):6.
    ①叶浅予.刮目看山水[J].美术.1961(2):3.
    ②孙美兰.李可染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253.
    ③孙美兰.李可染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143.
    ④这次写生,主要由李可染设想策划,张仃支持在后,他们在《新观察》杂志预付的一百元稿费支助下踏上写生之旅,此时从国外归来的罗铭也加入了写生队伍。参阅王鲁湘.中国山水画为何走入写生状态[A]//墨天无尽[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107.
    ①张仃.我与中国画[A]//张仃谈艺录[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44.
    ②张仃.李可染艺术的师承与创新[A]//张仃谈艺录[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108.
    ③王鲁湘.中国山水画为何走入写生状态[A]//王鲁湘.墨天无尽[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107.
    ④李可染.谈中国画的改造[J].美术.1950(1):36.
    ①张仃.关于国画创作继承优良传统问题[J].美术.1955(6):18.
    ②张仃.李可染艺术的师承与创新[A]//张仃谈艺录[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108.
    ③张仃.李可染艺术的师承与创新[A]//张仃谈艺录[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108-109.
    ①张仃.中国画的创新——李可染对水墨山水历史性的贡献[A]//张仃谈艺录[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103.
    ②据王鲁湘记述,张仃在20世纪50年代也是拜过齐白石为师的,但因为他是中共党员,又是中国美协和中央美院领导,不可能公开正式拜师,但他经常与李可染联袂去齐白石家,替老人磨墨理纸。参见:王鲁湘.中国山水画为何走入写生状态[A]//王鲁湘.墨天无尽[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110.
    ③转引自王鲁湘.中国山水画为何走入写生状态[M]//王鲁湘.墨天无尽[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110.
    ④吴冠中.魂和胆——李可染绘画的独创性[A]//百年可染纪念文集[C].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07:301.
    ⑤傅京生.张仃焦墨山水的文脉来源及其价值指向[A]//李兆忠(主编).大家谈张仃[C].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9:347.
    ⑥王鲁湘.中国山水画为何走入写生状态『A]//王鲁湘.墨天无尽[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111.
    ⑦王鲁湘.中国山水画为何走入写生状态[A]//王鲁湘.墨天无尽[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111.
    ⑧转引自王鲁湘.中国山水画为何走入写生状态[A]//王鲁湘.墨天无尽[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111.
    ⑨转引自王鲁湘.中国山水画为何走入写生状态[A]//王鲁湘.墨天无尽[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111.
    ①转引自王鲁湘.中国山水画为何走入写生状态[A]//王鲁湘.墨天无尽[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111.
    ②孙美兰.李可染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142.
    ③黄润华.忆昔随师学画时[A]//百年可染纪念文集[C].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07:61-62.
    ①孙美兰.李可染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85.此段话语为1979年3月29日,李可染与孙美兰谈个人风格演变时所说。
    ①孙美兰.李可染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143.
    ②王鲁湘.墨天无尽[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175.
    ①李可染.谈“澄怀观道”[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20.
    ②李可染.谈“澄怀观道”[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18.
    ③李可染.谈学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37.
    ①李可染.颐和园写生谈[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47.
    ②李可染.谈学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39.
    ③李可染.谈学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37.
    ④李可染.谈学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36.
    ⑤李可染.谈学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36.
    ⑥李可染.谈学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38.
    ⑦李可染.谈学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38.
    ⑧李可染.漫谈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79-80.又见:李可染.中国画的特点——1958.3.21在中国画系讲课[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23-125.
    ⑨李可染.漫谈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78.
    ⑩李可染.颐和园写生谈[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49.
    11李可染.漫谈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76-77.
    ①李可染.颐和园写生谈[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49.
    ②李可染.颐和园写生谈[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49.
    ③吴冠中.魂和胆——李可染绘画的独创性[A]//百年可染纪念文集[C].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07:301-302.
    ④桂林写生教学笔录[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61.
    ⑤李可染.生活传统修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86.
    ①郎绍君.二十世纪国画家[A]//郎绍君.守护与拓进——二十世纪中国画谈丛[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91.
    ②1962年,陆俨少应潘天寿邀,任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科兼课教师,每学期去两个月:1965年,因高教部取消高校兼课制,遂不再去浙江美院兼课,兼课历时三年;1979年,被聘为浙江美术学院山水画研究生指导教师;1980年秋,正式调浙江美术学院,并迁居杭州。参阅:舒士俊.陆俨少·年表简编[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218-255.
    ①徐邦达语.转引自史亦金.应野平山水画笔墨风格探[A]//舒士俊(编).叩开中国画名家之门[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374.
    ②转引自史亦金.应野平山水画笔墨风格探[A]//舒士俊(编).叩开中国画名家之门[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374.
    ③郎绍君.二十世纪国画家[A]//郎绍君.守护与拓进——二十世纪中国画谈丛[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58.
    ④贺天健.答客问[A]//贺天健.学画山水过程自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165.原载1961年8月9日上海《文汇报》
    ⑤转引自舒士俊.陆俨少[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76.
    ①参见傅抱石.壬午重庆画展自序(节选)[A]//傅抱石.往往醉后[M][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206.
    ②马鸿增.钱松喦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48.
    ①史亦金.应野平山水画笔墨风格探[A]//舒士俊(编).叩开中国画名家之门[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374.
    ②徐建融.二十世纪的海派山水画[A]//卢辅圣、汤哲明(主编).二十世纪山水画研究文集[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393.
    ③转引自史亦金.应野平山水画笔墨风格探[A]//舒士俊(编).叩开中国画名家之门[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376.
    ④李可染.谈学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25.
    ⑤转引自史亦金.应野平山水画笔墨风格探[A]//舒士俊(编).叩开中国画名家之门[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 社,375.
    ①贺天健.学画山水过程自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43-44.
    ②贺天健.学画山水过程自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44.
    ③贺天健.学画山水过程自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75-76.
    ①贺天健.学画山水过程自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76.
    ②陆俨少.陆俨少自叙[M].杭州:西泠印社,2004:33.
    ①汪涤.林风眠与新中国17年美术[A]//卢辅圣(主编).朵云(第53集)[C].2000:119.
    ②杨秋林(编著).林风眠·林风眠的生平与艺术年谱详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12.
    ③周觉钧.怀念林风眠老师[M].转引自杨秋林(编著).林风眠·林风眠的生平与艺术年谱详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18.
    ④杨秋林(编著).林风眠·林风眠的生平与艺术年谱详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24.
    ⑤林风眠.老年欣逢盛世[N].文汇报.1959-9-8.
    ⑥郎绍君.林风眠的艺术历程[A]//郎绍君.守护与拓进——二十世纪中国画谈丛[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371/376.
    ⑦杨秋林(编著).林风眠·林风眠的生平与艺术年谱详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29.
    ⑧汪涤.林风眠与新中国17年美术[A]//卢辅圣(主编).朵云(第53集)[C].2000:127.
    ①林风眠.抒情·传神及其他[N].文汇报.1962-1-5.
    ②郎绍君.林风眠的艺术历程[A]//郎绍君.守护与拓进——二十世纪中国画谈丛[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375.
    ③参见邓野.江丰反党集团在华东美术分院干了些什么[J].美术.1957(9):16.
    ④高冠华曾说:“雁荡名山,先生自幼遍历。”参见:高冠华.雄伟阔大高古新奇——先师潘天寿先生的艺术成就之浅析[A]//四大家研究[C].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
    ⑤严善錞、黄专.潘天寿·潘天寿艺术活动年谱[M].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1999,158.
    ⑥王靖宪、李蒂(编).潘天寿书画集·潘天寿美术活动年表[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①以下材料出处除专门注明外,均辑自马鸿增《新金陵画派五十年》(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钱松曲研究》(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叶宗镐《傅抱石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为节省篇幅和免于繁琐,下文不再一一注出,特此说明。
    ②曹清.师造化的印记——论傅抱石先生的速写画稿[A]//南京博物院(编).傅抱石写生画稿[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7:465.
    ③曹清.师造化的印记——论傅抱石先生的速写画稿[A]//南京博物院(编).傅抱石写生画稿[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7:465.
    ①江苏省中国画展览会在京展出[J].美术.1959(1):8.
    ①陈光.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伟大的现实生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给江苏中国画院全体同志的一封信[J].美术.1959(1):2.
    ②曹清.师造化的印记——论傅抱石先生的速写画稿[A]//南京博物院(编).傅抱石写生画稿[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7:465.
    ③此处同参: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253.
    ①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5.
    ②江苏省国画院成立于1960年3月16日,傅抱石为院长。参见:江苏省中国画院正式成立[J].美术.1960(4):24.
    ③叶宗镐.傅抱石年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223.
    ①叶宗镐.傅抱石年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223.
    ②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6.
    ③今天,我们能得以了解“江苏国画工作团”当年写生情景的文献主要是两部著作和三篇文章。两部著作是:黄名芊的《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叶宗镐的《傅抱石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前著作者黄名芊亲自“参加了这次写生活动,并写了颇为详细的日记,他对日记作了整理,又根据亚明、魏紫熙等五位当年参与者回忆材料加以充实修正,终写成本书。她的出版,对当代山水画创作仍具有指导意义,也为美术史提供了生动具体的史料。”(本书封底);后著乃傅抱石之女婿叶宗镐积二十五年之功辑录而成,“书中记载了抱石先生的身世、生活、工作、一生的重大活动、经历,并收录了他的艺术作品和信件、著述。”(该著前言)该谱对这次写生情况进行了逐日辑录,尤其是对傅抱石的速写、创作作品题识的照录,对我们今天了解当年写生和创作的相关背景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三篇文章是:傅抱石的《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答友人的一封信》(《人民日报》1961年2月26日)、《江山如此多娇—一谈谈江苏国画工作团旅行写生的山水画》(《雨花》1961年第4期),钱松喦的《壮游万里话丹青》(《文汇报》1961年3月4日)。
    ④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5.
    ⑤亚明.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序[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
    ①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5.
    ②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1.
    ③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31-32.
    ④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82.
    ⑤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68.
    ①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62-64.
    ②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65.
    ③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65-66.
    ④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66-67.
    ①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54.
    ②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54.
    ③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99.
    ④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01.
    ①傅抱石.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答友人的一封信[N].人民日报.1961-2-26.
    ②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72-73.
    ③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23-24.
    ④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25.
    ①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61-162.
    ②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57.
    ③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60.
    ④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212.
    ⑤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219
    ⑥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213.
    ⑦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34.
    ①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34.
    ②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42.
    ③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223.
    ④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60.
    ⑤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85.
    ⑥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76.
    ⑦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60.
    ①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68-169.
    ①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96-197.
    ②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83.
    ③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20.
    ④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20.
    ①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50.
    ②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83.
    ③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25.
    ④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73.
    ⑤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50.
    ①傅抱石.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答友人的一封信[N].人民日报.1961-2-26.
    ①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10月版,P223-224。
    ②傅抱石.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答友人的一封信[N].人民日报.1961-2-26.
    ③傅抱石.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答友人的一封信[N].人民日报.1961-2-26.
    ①傅抱石.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答友人的一封信[N].人民日报.1961-2-26.
    ②江苏中国画家写生作品展在京举行[J].美术.1961(3):50;新华日报.1961-5-12(第2版).
    ③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254.
    ④郭沫若.参观《山河新貌》画展题[J].美术.1961(4):63.
    ⑤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260.
    ⑥叶浅予.刮目看山水[J].美术.1961(2):5.
    ⑦阿梅.画各家之山水——“山河新貌”画展的一些观感[J].美术.1961(3):69.
    ①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262.
    ②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262.
    ①石丹.石鲁[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10.
    ②王朝闻.探索再三[A]//石鲁回顾展·序.香港: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1987.
    ③石丹.石鲁·年表简编[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263.
    ①令狐彪.艺海耕耘六十秋——论罗铭教授的艺术成就[A]//程征(主编).长安中国画坛论集(上)[C].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483.
    ②丹纳(著)、傅雷(译).艺术哲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28.
    ①梁鑫喆.长安画派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88.
    ②转引自王鲁湘.精神家园的慷慨浩歌——赵望云简论[A]//梁鑫喆.长安画派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91.
    ③转引自王鲁湘.精神家园的慷慨浩歌——赵望云简论[A]//梁鑫喆.长安画派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91.
    ④转引自王鲁湘.精神家园的慷慨浩歌——赵望云简论[A]//梁鑫喆.长安画派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94.
    ⑤转引自王鲁湘.精神家园的慷慨浩歌——赵望云简论[A]//梁鑫喆.长安画派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94.
    ①赵望云.赵望云塞上写生集·自序[N].天津:大公报社,1934-10-12.转引自程征.赵望云[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94.
    ②转引自王鲁湘.精神家园的慷慨浩歌——赵望云简论[A]//梁鑫喆.长安画派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95.
    ③王鲁湘.精神家园的慷慨浩歌——赵望云简论[A]//梁鑫喆.长安画派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91-92.
    ④赵望云于1936年冬书写于泰山,见《晚成庐藏书画集锦》第十二集,《望云专集》。转引自程征.赵望云[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95-196.
    ⑤《晚成庐藏书画集锦》第十二集,《望云专集》。转引自程征.赵望云[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96.
    ①赵望云.为青年美术爱好者所题勉词,1972年春。转引自程征.赵望云[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98.
    ②程征.赵望云[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49.
    ①梁鑫喆.长安画派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16.
    ②梁鑫喆.长安画派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21.
    ①转引自梁鑫喆.长安画派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21-23.
    ②叶坚.石鲁与“长安画派”[A]//程征(主编).长安中国画坛论集(上)[C].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54-55.
    ③新意新情——西安美协中国画研究室习作展座谈会纪录[J].美术.1961(6):21.
    ④“西安美协国画创作研究室习作展”座谈会上李琦的发言。新意新情——西安美协中国画研究室习作展座谈会纪录[J].美术.1961(6):21.
    ⑤“西安美协国画创作研究室习作展”座谈会上关松房的发言。新意新情——西安美协中国画研究室习作展座谈会纪录[J].美术.1961(6):22.
    ⑥“西安美协国画创作研究室习作展”座谈会上郁风的发言。新意新情——西安美协中国画研究室习作展座谈会纪录[J].美术.1961(6):23.
    ⑦“西安美协国画创作研究室习作展”座谈会上王朝闻的发言。新意新情——西安美协中国画研究室习作展座谈会纪录[J].美术.1961(6):25.
    ①“西安美协国画创作研究室习作展”座谈会上叶浅予的发言。新意新情——西安美协中国画研究室习作展座谈会纪录[J].美术.1961(6):21.
    ②“西安美协国画创作研究室习作展”座谈会上郁风的发言。新意新情——西安美协中国画研究室习作展座谈会纪录[J].美术.1961(6):23.
    ③卢辅圣、汤哲明.《二十世纪山水画(代序)》[A]//上海书画出版社(编).《二十世纪山水画研究文集》[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9.
    ④石鲁.学画录·笔墨章[A]//石丹.石鲁[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216.
    ①何海霞.中国山水画技法[J].画廊.2002(新4):9.
    ②周韶华.金碧青绿第一人——何海霞画集序[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③方济众.方济众谈艺录[J].中国书画.2006(9):49.
    ④刘爱民.方济众先生与长安画派[J].西北美术.1994(2):41.
    ①方济众.方济众谈艺录[J].中国书画.2006(9):49.
    ②艾里.三昧西域写风情——徐庶之新疆风光山水画[A]//程征(主编).长安中国画坛论集(上)[C].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517-518.
    ③徐庶之语.转引自王宁宇.漫指雪泥说飞鸿——徐庶之绘画艺术杂谈[A]//长安中国画坛论集(上)[C].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499-500.
    ④王宁宇.漫指雪泥说飞鸿——徐庶之绘画艺术杂谈[A]//程征(主编).长安中国画坛论集(上)[C].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507.
    ⑤黄独峰.写在《罗铭画集》前面[A]//罗铭画集[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①陈绶祥.方济众画谱·序[A].荣宝斋画谱·六十五[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1992.
    ②石丹.中国名画家全集——石鲁[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123.
    ③刘骁纯.在历史的转折点上.转引自王宁宇.论“长安画派”[A]//程征(主编).长安中国画坛论集(上)[C].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18.
    ④石鲁.创作杂谈——在西安创作草图观摩会上的发言[A].转引自石丹.石鲁[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67.
    ①石丹.石鲁[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67-68.
    ②石鲁.时代精神与艺术创作方法——美协西安分会常宁宫创作讨论会上的发言(1964年3月)。转引自石丹.石鲁[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74.
    ③王朝闻.探索再探索(《石鲁作品选集》序)[A].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
    ④石丹.石鲁·年表简编[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262.
    ⑤石丹.石鲁[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77.
    ①转引自石丹.石鲁[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77.
    ②石鲁.画词(原《学画录》)·观物章[A]//广东美术馆(编).文章天下事:石鲁手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327-332.
    ③笳咏.谈“长安画派”[A]//程征(主编).长安中国画坛论集(上)[C].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36.
    ④石丹.石鲁[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119.
    ①“西安美协国画创作研究室习作展”座谈会上石鲁的发言。新意新情——西安美协中国画研究室习作展座谈会纪录[J].美术.1961(6):28.
    ②此画原作在“文革”期间被撤下,现下落不明。参阅:广东美术馆(编).于无画处笔生花:石鲁的时代与艺术[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156.
    ③李江.生活变艺术的探索——记西安画家谈创作[A]//广东美术馆(编).于无画处笔生花:石鲁的时代与艺术[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157.
    ①转引自王朝闻.探索再探索——石鲁画集序[J].美术.1963(6):8.该诗的另一版本为:“漫漫寒宵万籁空,秋深灯火透穹窿。银钩铁画书天地,刺破东方一片红。”见徐奇.艺术与生活轨迹的切近与分离——石鲁研究[A]//舒士俊(编).叩开中国画名家之门[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241-242.
    ②转引自徐奇.艺术与生活轨迹的切近与分离——石鲁研究[A]//舒士俊(编).叩开中国画名家之门[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234.
    ①石鲁.石鲁艺术文集·“昨天·今天·明天”[A].转引自广东美术馆(编).于无画处笔生花:石鲁的时代与艺术[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198.
    ①石丹.石鲁[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110.
    ②来函照登[J].美术.1962(4):32.
    ③施立华.喝“倒采”[J].美术.1962(5):50.
    ①关于中国画的创新与笔墨问题来稿综述[J].美术.1963(1):33.
    ②关于中国画的创新与笔墨问题来稿综述[J].美术.1963(1):36.
    ③李恁.与孟兰亭先生商榷[J].美术.1963(1):38.
    ①周韶华、刘纲纪.略论中国画的笔墨与推陈出新[J].美术.1963(2):10.
    ②周韶华、刘纲纪.略论中国画的笔墨与推陈出新(续完)[J].美术.1963(3):34.
    ③周韶华、刘纲纪.略论中国画的笔墨与推陈出新(续完)[J].美术.1963(3):33.
    ④黄笃维.对中国画继承传统与革新的看法[J].美术.1963(3):38.
    ⑤周韶华.问《喝倒采》者[J].美术.1963(5):35.
    ①阎丽川.论“野、怪、乱、黑”——兼谈艺术评论问题[J].美术.1963(4):21.
    ②阎丽川.论“野、怪、乱、黑”——兼谈艺术评论问题[J].美术.1963(4):20.
    ③王朝闻.探索再探索—石鲁画集序[J].美术.1963(6):12.
    ④北京画院(编).20世纪北京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299.
    ①转引自石丹.石鲁[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130-132.令人难以意料的是,“文革”期间,这首打油诗曾几乎给石鲁带来灭顶之灾。
    ②石鲁.学画录·后记[J].文艺研究.1981(1):82.
    ③岭南地区尚有广东国画研究会及坚持传统画法的山水画家,他们多于解放前后离开大陆,如黄君璧去了台湾,黄般若、李研山、邓芬等定居香港,仍留居广州的传统型山水画家有卢振寰、卢子枢等。“岭南派”画家中,也有部分人员于解放前后移居香港,如赵少昂、何漆园等。
    ①郑春霆.岭南近代画人传略[A].香港:广雅社,1987.转引自李伟铭.黎雄才、高剑父艺术异同论——兼论近代日本画对岭南画派的影响[A]//李伟铭.图像与历史——20世纪中国美术论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80.
    ②李伟铭.黎雄才、高剑父艺术异同论——兼论近代日本画对岭南画派的影响[A]//李伟铭.图像与历史——20世纪中国美术论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80.
    ③李伟铭.黎雄才、高剑父艺术异同论——兼论近代日本画对岭南画派的影响[A]//李伟铭.图像与历史——20世纪中国美术论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79-81.
    ④张绰.黎雄才谈学画[N].光明日报.1961-8-2.
    ⑤李伟铭.黎雄才、高剑父艺术异同论——兼论近代日本画对岭南画派的影响[A]//李伟铭.图像与历史——20世纪中国美术论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81.
    ⑥李伟铭.高剑父及其新国画理论——《高剑父诗文初编》前言[A]//李伟铭.图像与历史——20世纪中国美术论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43.
    ①转引自李伟铭.黎雄才、高剑父艺术异同论——兼论近代日本画对岭南画派的影响[A]//李伟铭.图像与历史——20世纪中国美术论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85.
    ②当然,这也与高剑父在日期间,横山大观恰好赴美考察,日本美术院因资金匮乏而近于名存实亡等因素有关。参阅李伟铭.黎雄才、高剑父艺术异同论——兼论近代日本画对岭南画派的影响[A]//李伟铭.图像与历史——20世纪中国美术论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88.李伟铭原文参阅《现代日本美术》,第2卷《日本美术院·年表》,东京,小学馆,1979.
    ①关山月.有关中国画创作实践的点滴体会[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144.
    ②40年代末,广东美术批评家王益论曾撰文指出:“高剑父先生以古来稀的七十之龄仍然埋头于作育人才——中国折衷画派的开山祖的精神至可感佩。无论如何,将来的美术史家写到中国对日抗战复员后的艺术教育运动这一章,高老先生至少不免要被赞扬几句,所遗憾的是,至今还不见发表一套完整的理论用,和坐实所倡导的画派的的确确是新国画,使任何有客观头脑的人五体投地而无可置疑。为珍惜令名计,高老先生似宜卑视一切别有用心的阿谀之徒的肉麻的‘歌功颂德’,而以坦白真诚的态度来表白自己。”原文出处:王益论.绘画上的“派”——也算是一些问题的特别提供[N].大公报.1948-2-28. 此文撰于1948年,离高氏去世的1951年仅3年之遥,如此看来,高氏确乎缺乏系统的“新国画”理论,但我们仍可依据其论艺的吉光片羽及艺术实践,领略其艺术心灵的逻辑理路。
    ③转引自于风.关山月的艺术生涯[A]//岭南画学丛书编委会(编).关山月[C].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6:175.
    ④高剑父.我的现代绘画观[A].转引自李伟铭.关山月山水画的语言结构及其相关问题——关山月研究之一[A]//李伟铭.图像与历史——20世纪中国美术论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82.
    ⑤转引自李伟铭.高剑父及其新国画理论——《高剑父诗文初编》前言[A]//李伟铭.图像与历史——20世纪中国美术论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41.
    ⑥转引自李伟铭.高剑父及其新国画理论——《高剑父诗文初编》前言[A]//李伟铭.图像与历史——20世纪中国美术论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42-143.
    ⑦关山月.有关中国画创作实践的点滴体会[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144.
    ⑧黄兆汉.高剑父画论述评[M].香港: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1972:12.
    ①关山月.我与国画[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27.
    ②朱光潜.给关山月的信[A]//关山月美术馆(编).关山月研究[C].深圳:海天出版社,1997:218.
    ③郭沫若.题关山月画[A]//关山月美术馆(编).关山月研究[C].深圳:海天出版社,1997:219.原文载重庆《新华日报》,1945-1-13.
    ④关山月.我与国画[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36.
    ⑤关山月.我与国画[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35-36.
    ①参阅:关山月.我与国画[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26-47;岭南画学丛书编委会(编).关山月·关山月年表[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6:255-263;关山月美术馆(编).人文关怀——关山月人物画学术专题展·关山月艺术年表[C].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140-152;关山月美术馆(编).建设新中国——20世纪50至60年代中期中国画专题展[C].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5.
    ②关山月.论中国画的继承问题[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102.
    ③关山月.论中国画的继承问题[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102-103.
    ①关山月.我与国画[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38.
    ②关山月.我所走过的艺术道路——在一个座谈会上的谈话[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19.
    ③参阅关山月.我与国画[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41-42.
    ④关山月.我与国画[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37.
    ⑤关山月.论中国画的继承问题[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104.
    ⑥关山月.我与国画[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45.
    ⑦关山月.教学相长辟新途——为建立中国画教学的新体系而写[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 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123.
    ①关山月.教学相长辟新途——为建立中国画教学的新体系而写[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124.
    ②潘絮兹.新的时代、新的花朵——试谈建国十年来的中国画[J].美术研究.1959(2):9.
    ③关山月.我与国画[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38-39.
    ①黄建诚、陈小庚.一代宗师黎雄才[A]//林雄(主编).岭南雄才:黎家山水及其宗师[C].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40-41.
    ②黄建诚、陈小庚.一代宗师黎雄才[A]//林雄(主编).岭南雄才:黎家山水及其宗师[C].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41.
    ①参阅《武汉防汛图》题跋。图见关山月美术馆(编).建设新中国——20世纪50至60年代中期中国画专题展[C].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5:145-148.
    ①林雄(主编).岭南雄才:黎家山水及其宗师·艺苑精言——黎雄才论画[C].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91.
    ②潘絮兹.让花儿开得更美更盛[J].美术.1956(8):14.
    ③容庚.颂斋书画小记[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994.
    ①(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A]//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C].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50.
    ①陆俨少(著),舒士俊(导读).山水画的变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24.
    ②陆俨少(著),舒士俊(导读).山水画的变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24-25.
    ③陆俨少.山水画刍议[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38.
    ④(五代)荆浩.笔法记[A]//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C].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38.
    ⑤(元)黄公望.写山水诀[A]//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C].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49.
    ⑥(明)沈颢.画麈[A]//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C].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54.
    ①张仃.中国画的创新——李可染对水墨山水历史性的贡献[A]//张仃谈艺录[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103.
    ②王鲁湘.中国山水画为何走入写生状态[A]//王鲁湘.墨天无尽[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107.
    ③王鲁湘.中国山水画为何走入写生状态[A]//王鲁湘.墨天无尽[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106-107.
    ①王鲁湘.中国山水画为何走入写生状态[A]//王鲁湘.墨天无尽[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107.
    ②万青屴.李可染的世界[M].台北:台湾羲之堂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00:94.
    ③李可染.颐和园写生谈(1959.5)[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47.
    ④南齐·谢赫.古画品录[M].转引自陈传席.六朝画论研究.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82.
    ①转引自徐奇.艺术与生活轨迹的切近与分离——石鲁研究[M]//舒士俊(编).叩开中国画名家之门.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231.
    ①艾中信.化生活为艺术的步步脚印——回忆石鲁断片[J].西北美术,1984(1):16.
    ②石丹.石鲁[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118-123.
    ①李世南.狂歌当哭——记石鲁[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7:147-148.
    ②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50.
    ①北宋·范宽语,见《宣和画谱》卷十一。转引自周积寅(编著).中国画论辑要[C].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41.
    ②傅抱石.谈山水画写生[A]//傅抱石.往往醉后[M][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124.
    ③李可染.颐和园写生谈[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47. “万物静观皆自得”,语出宋程颢《秋日偶成》:“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④参阅李可染.颐和园写生谈[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47.
    ⑤李可染.颐和园写生谈[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47.
    ⑥李可染.谈学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37.
    ⑦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A]//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76.
    ⑧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十章。
    ⑨语出《周易·系辞下》。
    ①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
    ②李可染.谈桂林写生——1980.3.10对山水研究班谈话[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72.
    ③语出庄子《庄子·养生主》。
    ④语出庄子《庄子·天道》。
    ⑤语出苏轼《送参寥师》:“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阅世走人间,观身卧云岭。咸酸杂众好,中有至味永。诗法不相妨,此语更当请。”
    ⑥语出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⑦语出明·吴宽《书画鉴影》。
    ⑧语出宋·米友仁《云山得意图卷》题款:“画之老境,于世海中一毛发事泊然无着染。每静室僧趺,忘怀万虑,与碧虚寥廓同其流。”
    ①语出明·李日华《紫桃轩杂缀》。
    ②语出明·李日华《紫桃轩杂缀》。
    ③语出清·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远尘章》。
    ④李可染.颐和园写生谈[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48.
    ⑤李可染.谈学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39.
    ⑥李可染.谈学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37.
    ⑦李可染.谈学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37.
    ⑧傅抱石.谈山水画写生[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124.
    ⑨傅抱石.谈山水画写生[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124.
    ⑩傅抱石.谈山水画写生[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125.
    ①傅抱石.谈山水画写生[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125.
    ②傅抱石.谈山水画写生[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125.
    ③傅抱石.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表现[M]//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121.
    ④傅抱石.谈山水画写生[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125.
    ⑤傅抱石.谈山水画写生[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126.
    ⑥傅抱石.谈山水画写生[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126.
    ⑦傅抱石.谈山水画写生[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126.
    ⑧傅抱石.谈山水画写生[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128.
    ①傅抱石.谈山水画写生[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127.
    ②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202-203.
    ③石鲁.画词(原《学画录》)·概言[A]//广东美术馆(编).文章天下事:石鲁手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326.
    ④石鲁.画词(原《学画录》)·概言[A]//广东美术馆(编).文章天下事:石鲁手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326.
    ⑤石鲁.画词(原《学画录》)·概言[A]//广东美术馆(编).文章天下事:石鲁手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326.
    ⑥石鲁.画词(原《学画录》)·概言[A]//广东美术馆(编).文章天下事:石鲁手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328.
    ⑦石鲁.画词(原《学画录》)·概言[A]//广东美术馆(编).文章天下事:石鲁手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328-329.
    ①石鲁.画词(原《学画录》)·概言[A]//广东美术馆(编).文章天下事:石鲁手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329.
    ②石鲁.画词(原《学画录》)·观物章[A]//广东美术馆(编).文章天下事:石鲁手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331.
    ③转引自徐奇.艺术与生活轨迹的切近与分离——石鲁研究[A]//舒士俊(编).叩开中国画名家之门[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246.
    ①李世南.狂歌当哭——记石鲁[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7:147.
    ②李世南.狂歌当哭——记石鲁[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7:147.
    ③(明)董其昌.画旨[A]//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C].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53.
    ④陆俨少(著),舒士俊(导读).山水画的变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24-25.
    ①陆俨少(著),舒士俊(导读).山水画的变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24.
    ②陆俨少(著),舒士俊(导读).山水画的变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27.
    ③陆俨少(著),舒士俊(导读).山水画的变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27.
    ④语出郭熙《林泉高致》。
    ⑤陆俨少.山水画刍议[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38.
    ①关山月.我与国画[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44.
    ②关山月.有关中国画基本训练的几个问题[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110.
    ①关山月.人生有限,艺海无涯——继往开来初探[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70-71.
    ②陆俨少(著),舒士俊(导读).山水画的变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33.
    ③郭熙.林泉高致[A].转引自张同标.北派山水画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4-55.
    ①郭熙.林泉高致[A].转引自张同标.北派山水画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9-70.
    ②郭熙.林泉高致[A].转引自张同标.北派山水画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71.
    ③笪重光.画筌[A].转引自潘运告.清人论画[C].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266.
    ④语出刘勰《文心雕龙》。
    ⑤桂林写生教学笔录(1962.5-7)[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60.
    ⑥桂林写生教学笔录(1962.5-7)[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60-161.
    ⑦石鲁语。转引自石丹.石鲁[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214.
    ①傅抱石.谈山水画写生[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128-129.
    ②傅抱石.东北写生杂忆[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104.
    ③钱松喦.壮游万里话丹青[A]//钱松喦.顽石楼画语[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4.原载《文汇报》1961年3月4日。
    ①钱松喦.砚边点滴[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20-21.
    ②钱松喦.砚边点滴[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28.
    ③郭熙.林泉高致[A].转引自张同标.北派山水画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8.
    ④贺天健.学画山水过程自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88.
    ①宋·郭若虚(著).俞剑华(注释).图画见闻志[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152.
    ②傅抱石.傅抱石美术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60.
    ③钱松嵒.砚边点滴[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23-25.
    ①李可染.谈学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39.
    ②李行简、王超(整理).桂林写生教学笔录(1962.5-7)[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59.
    ③李行简、王超(整理).桂林写生教学笔录(1962.5-7)[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59.
    ④李行简、王超(整理).桂林写生教学笔录(1962.5-7)[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61.
    ⑤李可染.谈桂林写生——1980.3.10对山水研究班谈话[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70.
    ①李可染.谈桂林写生——1980.3.10对山水研究班谈话[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70-171.
    ②李可染.谈学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35.
    ③李可染.谈学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35.
    ④李可染.谈学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35.
    ①陆俨少.山水画刍议[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98.
    ①潘天寿.听天阁画谈随笔[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5.
    ②傅抱石.谈山水画写生『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131.
    ③贺天健.学画山水过程自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76.
    ④贺天健.学画山水过程自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77.
    ⑤贺天健.学画山水过程自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75-76.
    ⑥贺天健.学画山水过程自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76.
    ⑦贺天健.学画山水过程自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75.
    ①陆俨少(著),舒士俊(导读).山水画的变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24-25.
    ②陆俨少(著),舒士俊(导读).山水画的变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25.
    ③胡佩衡.中国山水画气韵的研究[A]//郎绍君、水天中.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卷)[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107-108.原载《绘学杂志》第2期(1921年1月)。
    ④胡佩衡.中国山水画气韵的研究[M]//郎绍君、水天中.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卷)[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107-108.原载《绘学杂志》第2期(1921年1月)。
    ⑤黄宾虹.宾虹话语录[A]//黄宾虹文集·书画编(下)[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44.
    ①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81.
    ②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82.
    ①曹清.师造化的印记——论傅换石写生的速写画稿[A]//南京博物院(编).傅抱石写生画稿[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7:464.
    ②沈佐尧.傅抱石的艺术[A]//傅抱石艺术研究会(编).傅抱石研究论文集(附集)[c].南京:内部刊行,1990:31.
    ③龚良.傅抱石写生画稿·序[A]//南京博物院(编).傅抱石写生画稿[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7:1.
    ④曹清.师造化的印记——论傅抱石写生的速写画稿[A]//南京博物院(编).傅抱石写生画稿[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7:464.
    ⑤傅抱石.谈山水画写生[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128.
    ⑥傅抱石.谈山水画写生[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128.
    ⑦傅抱石.谈山水画写生[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128.
    ⑧傅抱石.谈山水画写生[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129.
    ⑨傅拖石.谈山水画写生[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130.
    ⑩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82.
    ①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83.
    ②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49.
    ③刘汝醴.傅抱石速写后记.其原稿复印件载南京博物院(编).傅抱石写生画稿[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7:452.
    ④傅二石.傅抱石速写集·后记。转引自曹清.师造化的印记——论傅抱石写生的速写画稿[A]//南京博物院(编).傅抱石写生画稿[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7:470.
    ①刘汝醴.傅抱石速写后记.其原稿复印件载南京博物院(编).傅抱石写生画稿[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7:453.
    ①曹清.师造化的印记——论傅抱石写生的速写画稿[A]//南京博物院(编).傅抱石写生画稿[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7:466.
    ②陆俨少(著),舒士俊(导读).山水画的变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26.
    ③陆俨少(著),舒士俊(导读).山水画的变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26.
    ④陆俨少(著),舒士俊(导读).山水画的变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25.
    ⑤陆俨少(著),舒士俊(导读).山水画的变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26.
    ①李行简、王超(整理).桂林写生教学笔录(1962.5-7)[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58.
    ②李行简、王超(整理).桂林写生教学笔录(1962.5-7)[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59.
    ①石丹.石鲁[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9.
    ②关山月.有关中国画基本训练的几个问题[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111.
    ①关山月.有关中国画基本训练的几个问题[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11i.原载《人民日报》1961年11月22日.
    ②关山月.教学相长辟新途——为建立中国画教学的新体系而写[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124-125.
    ③关于这一点,笔者在就博士论文相关问题采访关山月的女儿关怡、女婿陈章绩先生时得到了证实。此据2009年7月17日广州采访录音,未经整理。
    ④关山月.教学相长辟新途——为建立中国功劳教学的新体系而写[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116.
    ⑤关山月.教学相长辟新途——为建立中国画教学的新体系而写[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117.
    ①关山月.教学相长辟新途——为建立中国画教学的新体系而写[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124.
    ②关山月.有关中国画基本训练的几个问题[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111-112.原载《人民日报》1961年11月22日.
    ③该文经孙美兰根据李可染在湖北省山水画学习班讲学记录以及平时谈话笔记综合整理,后经李可染本人审阅、修改。原文载《美术研究》1979年第1期。
    ①李可染.谈学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27-28.
    ①关山月.教学相长辟新途——为建立中国画教学的新体系而写[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116-117.
    ②郎绍君.李可染的山水写生[A]//郎绍君.自然的再发现[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75.
    ①李可染.谈学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38.
    ①李可染1989年在师牛堂的谈话。转引自郎绍君.李可染山水画的分期与特色[A]//郎绍君.自然的再发现[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64.
    ①李可染.中国画的特点——1958.3.21在中国画系讲课[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23.
    ②李可染.漫谈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79-80.原载《美术》1959年第5期。
    ③李可染.漫谈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80.原载《美术》1959年第5期。
    ④李可染.颐和园写生谈[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49.
    ⑤李可染.颐和园写生谈[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49.
    ⑥李可染.颐和园写生谈[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50.
    ⑦桂林写生教学笔录[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62.
    ⑧李可染.颐和园写生谈[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51.
    ⑨李可染.颐和园写生谈[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52.
    ⑩桂林写生教学笔录[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62.
    11李可染.颐和园写生谈[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52.
    12李可染.颐和园写生谈[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51.
    13李可染.颐和园写生谈[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52.
    ①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73.
    ②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73.
    ③如,万青屴在《李可染的世界》一文中评论李可染的《家家都在画屏中——富春江芦茨溪》时说:“这幅写生画的是富春江附近的芦茨溪。江南山水村落,一眼望去,美不胜收。但是要坐下来,以水墨淡彩,把眼前的景物记述到一尺多宽的宣纸上,这是数百年来可能第一次有人作此尝试,世间事物,以初次为难。”(参见:万青屴.李可染的世界[M].台北:台湾羲之堂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2000:94.)吴冠中在评价李可染的写生时也说:“李可染在写生中创作,他是中国传统画家将画室搬到大自然中的最早、最大胆的尝试者,他像油画家那样背着笨重的画具跋山涉水,五、六十年代间他的十余年艺术生活大都是这样在山林岩石间度过的,创作了一批我国山水画发展中划时代的珍贵作品。”(参见:吴冠中.魂和胆——李可染绘画的独创性[M]//百年可染纪念文集.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07:301-302.)
    ④艾中信.化生活为艺术的步步脚印——回忆石鲁断片[J].西北美术,1984(1):16.
    ⑤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50.
    ⑥李世南.狂歌当哭——记石鲁[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7:142.
    ①关于这一点,笔者在采访关山月的女儿关怡先生、女婿陈章绩先生,黎雄才当年的助手黎镇东先生、著名画家杨之光先生以及关山月美术馆研究人员陈俊宇先生时,他们都提到关山月、黎雄才直接以毛笔对景写生的事,而且关、黎的大量水墨写生画稿正在整理之中。此据2009年7月17日、18日广州采访录音,未经整理。
    ①陆俨少(著),舒士俊(导读).山水画的变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25.
    ②陆俨少.山水画刍议[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38.
    ①王夫之.古诗评选[A]//陈良运(主编).中国历代诗学论著选[C].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8:889.
    ②李可染.谈学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36.
    ③李可染.谈学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38.
    ④李可染.谈学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39.
    ①李可染.谈学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38.
    ②转引自孙美兰.李可染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254.
    ①李行简、王超(整理).桂林写生教学笔录(1962.5-7)[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62-163.
    ②王鲁湘.金铁烟云——李可染的艺术世界[A]//王鲁湘.墨天无尽[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23.
    ③亚明.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序[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
    ①钱松喦.壮游万里话丹青[A]//钱松喦.顽石楼画语[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4.原载《文汇报》1961年3月4日。
    ②傅抱石.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答友人的一封信[N].人民日报.1961-2-26.
    ③钱松喦.新生活,新笔墨——我对中国画推陈出新的一些体会[A]//钱松喦.顽石楼画语[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23.
    ①钱松喦.新生活新笔墨——我对中国画推陈出新的一些体会[A]//钱松喦.顽石楼话语[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23.
    ②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27.
    ③该作发表于1961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第4版。
    ④钱松喦.画社会主义的丰收田[J].美术.1964(3):22-23.
    ①钱松喦.创作《红岩》点滴[J].美术.1963(4):10-11.
    ②钱松喦.创作《红岩》点滴[J].美术.1963(4):10-11.
    ①“西安美协国画创作研究室习作展”座谈会上李琦的发言。新意新情——西安美协中国画研究室习作展座谈会纪录[J].美术.1961(6):21.
    ②“西安美协国画创作研究室习作展”座谈会上郁风的发言。新意新情——西安美协中国画研究室习作展座谈会纪录[J].美术.1961(6):24.
    ①“西安美协国画创作研究室习作展”座谈会上石鲁的发言。新意新情——西安美协中国画研究室习作展座谈会纪录[J].美术.1961(6):24.
    ①石鲁讲话笔录[A]//程征(主编).长安中国画坛论集(上)[C].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261.
    ②李可染.谈学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35.
    ③李行简、王超(整理).桂林写生教学笔录(1962.5-7)[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61.
    ④李行简、王超(整理).桂林写生教学笔录(1962.5-7)[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57-158.
    ①关山月.论中国画的继承问题[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104.
    ②关山月.我与国画[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45.
    ③关山月.我与国画[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45.
    ④关山月.论中国画的继承问题[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106.
    ⑤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65.
    ①黄名芋.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65.
    ②1957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③傅抱石.谈山水画写生[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134.
    ④傅抱石.谈山水画写生[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133.
    ⑤傅抱石.谈山水画写生[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133.
    ⑥傅抱石.谈山水画写生[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134.
    ⑦傅抱石.谈山水画写生[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134.
    ①李行简、王超(整理).桂林写生教学笔录(1962.5-7)[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64.
    ②李行简、王超(整理).桂林写生教学笔录(1962.5-7)[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61.
    ①李行简、王超(整理).桂林写生教学笔录(1962.5-7)[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65.
    ②李行简、王超(整理).桂林写生教学笔录(1962.5-7)[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65-166.
    ③李行简、王超(整理).桂林写生教学笔录(1962.5-7)[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66-167.
    ④李行简、王超(整理).桂林写生教学笔录(1962.5-7)[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67.
    ①石鲁.学画录[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48-49.
    ①李可染.漫谈山水画[J].美术.1959(5):15.
    ②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49.原载《人民日报》1959年6月2日。
    ③李可染.谈学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45.原载《美术研究》1979年第1期。
    ①李可染.漫谈山水画[J].美术.1959(5):15-16.
    ②李可染.漫谈山水画[J].美术.1959(5):16.
    ③李可染.漫谈山水画[J].美术.1959(5):16.
    ④李可染.漫谈山水画[J].美术.1959(5):16.
    ⑤李可染.漫谈山水画[J].美术.1959(5):16.
    ⑥李可染.谈学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47.原载《美术研究》1979年第1期。
    ⑦钱松喦.增补《砚边点滴》[A]//钱松喦.顽石楼画语[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99-100.
    ①贺天健.关于意境[J].美术.1959(5):19.
    ②关山月.中国画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为应邀赴国外讲学而写的提纲[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84-85.
    ③李可染.谈学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47.原载《美术研究》1979年第1期。
    ④石鲁.新与美——石鲁再谈美术创作问题[A].转引自梁鑫喆.长安画派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165.原载《思想战线》1959年第42期。
    ①傅抱石.谈山水画写生[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127-128.
    ②傅抱石.谈山水画写生[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127.
    ③转引自张国有.高深的意境华厚的墨色[A]//傅抱石艺术研究会(编).傅抱石研究论文集(附集)[C].南京:内部刊行,1990:150.
    ④钱松喦.增补《砚边点滴》[A]//钱松喦.顽石楼画语[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99-100.
    ①钱松喦.增补《砚边点滴》[A]//钱松喦.顽石楼画语[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100.
    ②李可染.漫谈山水画[J].美术.1959(5):17.
    ③李可染.漫谈山水画[J].美术.1959(5):17.
    ④转引自程明震.文心后素——文人画艺术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161.
    ⑤李可染.谈学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48-49.原载《美术研究》1979年第1期。
    ①吴孟复、郭因.中国画论(卷一)[C].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1995:463-464.
    ②笪重光.画筌[A].转引自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下)[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814.
    ①叶浅予.刮目看山水[J].美术.1961(2):3.
    ②转引自马鸿增.钱松喦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75.
    ①西方艺术事典·序[A].转引自关山月美术馆(编).激情岁月——毛泽东诗意·革命圣地作品专题展[C].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176.
    ②钱松喦.顽石楼画语[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99.
    ③刘小枫.拯救与逍遥[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11.
    ①邹跃进(编著).毛泽东时代美术(一九四二至一九七六)[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154.
    ①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550.
    ②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45.
    ③张同标.北派山水画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3-54.
    ④傅抱石.思想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答友人的一封信[N].人民日报.1961-2-26.
    ⑤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1.
    ①曹清.师造化的印记——论傅抱石先生的速写画稿[A]//南京博物院(编).傅抱石写生画稿[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7:466.
    ②参见畅广元(主编).文学文化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105.
    ①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23-25.
    ①[美]迈斯纳(著).张宁、陈铭康等(译).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主义与乌托邦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10.
    ①张耕云.生命的栖居与超越——中国古典画论之审美心理阐释[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265.
    ①钱松喦.画社会主义的丰收田[A]//钱松喦.顽石楼画语[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135.
    ②人民日报.1958-5-1.
    ①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三十周年纪念美术展览会将在“八一”举行[J].美术.1957(1).
    ②也可归入毛泽东诗意山水画一类。毛泽东诗词常描绘某一具体的革命历史事件,依据其诗词意境创作山水画,在题材内容上即具有了兼类性。题材内容的分类只是为阐释之便而权设,其实分出纯粹的每一品类,既不可能,也无必要。
    ③石鲁.学画录[J].荣宝斋.2004(5):270.
    ④石鲁讲话笔录[A]//程征(主编).长安中国画坛论集(上)[C].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254.
    ①石丹.石鲁[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9.
    ①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42.
    ②钱松喦.创作《红岩》点滴[J].美术.1963(4):10.
    ③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82.
    ④吉之.赞《红岩》[J].美术.1963(4):12.
    ⑤吉之.赞《红岩》[J].美术.1963(4):12.
    ①关山月美术馆(编).激情岁月——毛泽东诗意·革命圣地作品专题展[C].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57.
    ②李可染.谈“澄怀观道”[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18.
    ①贺天健.中国画的皴法美[A]//贺天健.学画山水过程自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168.原载1961年《新建设》杂志。
    ②清·恽寿平《南田画跋》[A]//周积寅(编著).中国画论辑要[C].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227.
    ③李可染.谈“澄怀观道”[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20.
    ①(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①新华日报.1959-9-27.
    ②傅抱石.北京作画记[A]//傅抱石等.壮游万里话丹青[C].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62:19.
    ①傅抱石、关山月.万方歌舞声中谈谈我们创作“江山如此多娇”的点滴体会[J].美术.1959(10):14.
    ②傅抱石、关山月.万方歌舞声中谈谈我们创作“江山如此多娇”的点滴体会[J].美术.1959(10):14;傅抱石.北京作画记[A]//傅抱石等.壮游万里话丹青[C].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62:19.
    ③傅二石.傅抱石的毛泽东诗意画[A]//傅抱石纪念馆(编).其命唯新——傅抱石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269.
    ④徐天敏.傅抱石先生的诗意画[A]//傅抱石艺术研究会.傅抱石研究论文集[C].1990:118.
    ⑤傅二石.傅抱石的毛泽东诗意画[A]//傅抱石纪念馆(编).其命唯新——傅抱石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269.
    ①徐天敏.傅抱石先生的诗意画[A]//傅抱石艺术研究会.傅抱石研究论文集[C].1990:118.
    ②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和文物出版社同时出版了《毛泽东诗词三十七首》。
    ③傅二石.傅抱石的毛泽东诗意画[A]//傅抱石纪念馆(编).其命唯新——傅抱石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269.
    ④孙美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J].美术.1963(6):29.
    ⑥此据陈履生研究。参见陈履生.新中国美术图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168-169.
    ⑥此据陈履生研究。参见陈履生.新中国美术图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168-169.
    ①贺天健.中国画的皴法美[A]//贺天健.学画山水过程自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168.原载1961年《新建设》杂志。
    ①傅抱石.壬午重庆画展自序(节选)[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200.
    ②傅抱石.谈山水画写生[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134.
    ③叶宗镐.傅抱石年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39.
    ④夏普.抱石皴纵论[A]//傅抱石纪念馆(编).其命唯新——傅抱石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201-206.
    ①傅抱石.壬午重庆画展自序(节选)[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202.
    ②傅抱石.壬午重庆画展自序(节选)[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201.
    ①傅抱石.壬午重庆画展自序(节选)[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202.
    ②傅抱石.壬午重庆画展自序(节选)[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200-201.
    ③何怀硕.解衣般礴,纵横排奡——论傅抱石[A]//傅抱石纪念馆(编).其命唯新——傅抱石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6.
    ①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222.
    ②叶宗镐.傅抱石先生的篆刻艺术[A]//傅抱石纪念馆(编).其命唯新——傅抱石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248.
    ③傅抱石.壬午重庆画展自序(节选)[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200.
    ④傅抱石.中国绘画变迁史纲[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10.
    ①夏普.抱石皴纵论[A]//傅抱石纪念馆(编).其命唯新——傅抱石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220-221.
    ②叶宗镐(编选).傅抱石美术文集[M].江苏美术出版社,1986.
    ③张国有.高深的意境,华厚的墨色[A]//傅抱石研究论文集[C].南京:傅抱石艺术研究会,1990:151.
    ①傅抱石.中南海作画记[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4.
    ②傅抱石.中南海作画记[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3.
    ③傅抱石.中南海作画记[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4.
    ④陈传席.吞吐宇宙的艺术——傅抱石研究[A]//陈传席.陈传席文集(4)[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1:1143.
    ①“西安美协国画创作研究室习作展”座谈会上叶浅予的发言。新意新情——西安美协中国画研究室习作展座谈会纪录[J].美术.1961(6):22.
    ①石鲁.学画录·笔墨章[A].转引自石丹.石鲁[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210-211.
    ②石鲁.学画录·笔墨章[A].转引自石丹.石鲁[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165.
    ①秦仲文.秦仲文山水画集·自述[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63.
    ②秦仲文.秦仲文山水画集·自述[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63.
    ③赵枫川.吴镜汀作品选集·前言[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
    ①陆俨少(著),舒士俊(导读).山水画的变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19.
    ②陆俨少(著),舒士俊(导读).山水画的变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19-20.
    ①陆俨少(著),舒士俊(导读).山水画的变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12.
    ②马鸿增.钱松喦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19.
    ③钱松喦.砚边点滴[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23-25.
    ①钱松喦.砚边点滴[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25.
    ①秦仲文.贺天健画展观后漫记[J].美术.1959(9):16.
    ①关于关山月山水画的语言结构的创新问题,李伟铭先生曾有过这样一段评述:“尽管关山月并不吝言艺术的个性化特质,但他无疑更倾向于从某种明确的社会政治共同体的立场来议论艺术的创新问题。不难发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是关氏关于艺术的言论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语;关氏自撰联‘常新未著一家说,最好还从万众师’,应该说也正是这位高氏的弟子坦率的自我写照。虽然,我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我已经完整地揭示了关氏的艺术观念,但我相信这至少在一种比较恰切的意义上,接近关氏的艺术心理状态,即关氏不希望在艺术进化的历程中,被看成一个主动的,或者像许多现代艺术家乐于选择的说法,‘-意孤行’的——个人主义者。这种耐人寻味的心理状态,也可以用他的另一个自撰联来描述,关山月说:‘法度随时变,江山教我图’——即在现代艺术的发展图景中,他完全处于一个被动的位置,他的选择完全源自变动的外部世界的启示,是生气勃勃的现实世界的变化、发展,使其不得不然,而非个人内心灵机一动的自我表现。”参见李伟铭.关山月山水画的语言结构及其相关问题——关山月研究之一[A]//李伟铭.图像与历史——20世纪中国美术论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83.
    ①周韶华.金碧青绿第一人——何海霞画集序[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①傅抱石.谈山水画写生[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133.
    ①石丹.石鲁[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77.
    ②“西安美协国画创作研究室习作展”座谈会上石鲁的发言。新意新情——西安美协中国画研究室习作展座谈会纪录[J].美术.1961(6):28.
    ③石鲁.谈感受·石鲁札记[A].转引自石丹.石鲁[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83.
    ④转引自梁鑫喆.长安画派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197-198.
    ①陆俨少(著),舒士俊(导读).山水画的变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39.
    ①李可染.谈学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38.
    ①李可染.谈学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35.
    ①李可染.谈学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44.
    ②舒士俊.陆俨少·年表简编[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24.
    ③舒士俊.陆俨少·年表简编[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30.
    ④陆俨少(著),舒士俊(导读).山水画的变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36.
    ⑤陆俨少(著),舒士俊(导读).山水画的变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36.
    ⑥陆俨少(著),舒士俊(导读).山水画的变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37.
    ⑦陆俨少(著),舒士俊(导读).山水画的变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36.
    ①李可染.谈学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37.
    ②陆俨少.山水画刍议[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98.
    ③李可染.谈学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37.
    ④陆俨少(著),舒士俊(导读).山水画的变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66.
    ⑤陆俨少(著),舒士俊(导读).山水画的变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69.
    ①转引自李蒲星.武器与工具——中国革命美术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180.
    ①徐燕荪.进一步发扬国画的优良传统[N].人民日报.1956-7-19
    ①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68.
    ①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68.
    ①林雄(主编).岭南雄才:黎家山水及其宗师·艺苑精言——黎雄才论画[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85.
    ②转引自徐改.钱松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35.
    ③钱松喦.画社会主义的丰收田[J].美术.1964(3):23.
    ①王靖宪.喜看钱松岳的新山水[J].美术.1964(3):18.
    ①钱松岔.创作《红岩》点滴[J].美术.1963(4):10-11.
    ②吉之.赞《红岩》[J].美术.1963(4):13.
    ③转引自梁鑫喆.长安画派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214.
    ④李松.中国现代山水画中的杰作——《万山红遍》[J].画廊.2001(总79):56.
    ①(传)北宋·李成撰《山水诀》[A]//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C].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421.
    ②(南朝)宗炳《画山水序》。
    ③(南朝)王微《叙画》。
    ①(南朝)王微《叙画》。
    ②李可染.谈学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50.
    ①(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转引自傅抱石.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表现[A]//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120.
    ②李可染.颐和园写生谈[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50.
    ③黄润华.忆昔随师学画时[A]//百年可染纪念文集[C].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07:62.
    ④转引自孙美兰.李可染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129.
    ①李可染.谈学山水画[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48.
    ②李可染.颐和园写生谈[A]//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50.
    ①关山月.难忘的友谊,难得的同行——在南京傅抱石逝世二十周年纪念会上的发言[A]//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177.
    ①林木.二十世纪中国画研究·现代部分[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
    ②曹玉林.当代中国画体格转型[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①陈少明、单世联、张永义.近代中国思想史略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215.
    ①[美]约瑟夫·列文森(著),郑大华、任菁(译).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21-122.
    ①郎绍君.二十世纪山水画的“承”与“变”[A]//上海书画出版社(编).二十世纪山水画研究文集[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26.
    [1]郎绍君.论现代中国美术[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7.
    [2]郎绍君.现代中国画论集[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995.
    [3]郎绍君.守护与拓进——二十世纪中国画谈丛[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
    [4]郎绍君、水天中.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上、下)[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
    [5]郑工.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1875-1976)[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2.
    [6]陈履生.新中国美术图史(1949-1966)》[M].北京:中国青年美术出版社,2000.
    [7]邹跃进.新中国美术史1949-2000[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8]邹跃进.毛泽东时代美术(1942-1976)[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
    [9]刘树勇.新中国美术文献博物馆1949-1999》[C].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0]易英.从英雄颂歌到平凡世界——中国现代美术思潮[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1]关山月美术馆.激情岁月——毛泽东诗意·革命圣地作品专题展[C].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
    [12]关山月美术馆.建设新中国——20世纪50至60年代中期中国画专题展[C].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5.
    [13]黄名芊.笔墨江山——傅抱石率团写生实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14]马鸿增.新金陵画派五十年(1953-2002)[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15]梁鑫喆.长安画派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16]马鸿增.钱松岩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
    [17]马鸿增.马鸿增美术论文集[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
    [18]孙美兰.李可染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1.
    [19]李松、李珠(主编).李可染艺术研究丛书(9册).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
    (1)中国画研究院编.李可染论艺术[M]
    (2)徐悲鸿等著文,刘士忠编.论李可染艺术[C]
    (3)孙美兰著.传统今朝[M]
    (4)李松著.李家山水[M]
    (5)郎绍君著.自然的再发现[M]
    (6)王鲁湘著.墨天无尽[M]
    (7)赵力忠编.东方既白[C]
    (8)黄永玉等著文,赵力忠编.回忆与怀念[C]
    (9)万青屴等著文,陈凌、陈筱君编.海天回响[C]
    [20]邵琦、孙海燕.二十世纪中国画讨论集[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
    [21]曹意强、范景中(主编).20世纪中国画——“传统的延续与演进”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22](美)梁庄爱伦.眨眼的猫头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术[M].加里弗尼亚大学出版社,1988. (Ellen Johnston Laing:The Winking owl-Art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英)苏立文.二十世纪中国的美术和美术家[M].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96.(Michael Sullivan:Art and Artist of Twentieth-century China)
    [23]安雅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画家和政治(1949-1979)[M].伯克利加利弗尼亚大学出版社、密歇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1994.(Julia Andrews:painters and political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49-1979)
    [24]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年鉴1949-1989[C].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993.
    [25]林雄.岭南雄才——黎家山水及其宗师[C].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
    [26]钱松喦.顽石楼画语[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27]陆俨少(著)、舒士俊(导读),山水画的变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28]石楠.亚明传[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29]傅抱石.往往醉后[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6.
    [30]傅抱石.中国绘画变迁史纲[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31]傅抱石.中国绘画理论[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2]关山月.乡心无限[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
    [33]傅抱石艺术研究会.南京:傅抱石研究论文集[C].1990.
    [34]上海书画出版社.二十世纪山水画研究文集[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35]潘天寿.听天阁画谈随笔[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
    [36]傅抱石纪念馆.其命唯新——傅抱石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
    [37]吕澎、孔令伟.回忆与陈述[C].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38]吕澎.20世纪中国艺术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9]中国画研究院.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
    [40]温肇桐.美术理论书目(1949-1979)[M].上好: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41]傅抱石等.壮游万里话丹青[C].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62.
    [42]张望.美术评论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58.
    [43]陈伯萍(编).蔡若虹文集[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
    [44]20世纪中国艺术史文集编委会.艺术的历史与问题[C].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
    [45]北京画院.20世纪北京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46]顾森、李树生(主编).百年中国美术经典[C].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
    [47]水天中.中国现代绘画评论[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
    [48]林木.20世纪中国画研究·现代部分[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
    [49]林风眠与20世纪中国美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下)[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
    [50]沈鹏、陈履生编.美术论集》[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0.
    [51]张少侠、李小山.中国现代绘画史[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6.
    [52]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史[M].天津:百花出版社,2004.
    [53]潘耀昌.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54]蔡若虹.蔡若虹文集[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
    [55]江丰.江丰美术论集[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56]艾中信.徐悲鸿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
    [57]徐悲鸿.徐悲鸿艺术文集[C].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
    [58]卢忻.潘天寿[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
    [59]叶浅予.叶浅予自传——细叙沧桑记流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60]包玉娥.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61]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C].北京:新华出版社,1982.
    [62]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3]中共党史大事年表[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64]毛泽东论文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65]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
    [66]高凯.新中国的历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67]叶坚.石鲁艺术文集[C].太原:山西美术出版社,2003.
    [68]《岭南画学丛书》编委会编.关山月[C].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6.
    [69]《岭南画学丛书》编委会编.黎雄才[C],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1996.
    [70]钱松喦.砚边点滴——国画技法经验谈[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71]叶宗镐.傅抱石美术文集[C].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6.
    [72]吴继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美术运动[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2003.
    [73]鲁虹.新中国美术经典[C].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4.
    [74]李伟铭.图像与历史——20世纪中国美术论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5]陈传席.傅抱石[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76]严善錞、黄专.二十世纪中国画家研究丛书——潘天寿[M].天津:天津杨柳青画社,1999.
    [7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78]周扬.周扬文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79]张毅.石鲁传[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80]徐改.钱松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81]梅墨生.李可染[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82]石楠.艺术叛徒刘海粟[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4.
    [83]方闻.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84]徐善.傅抱石山水画技法解析[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
    [85]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六十五年[C].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3.
    [86]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六十五年(续编)[C].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3.
    [87]潘天寿研究[C].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
    [88]四大家研究[C].杭州:浙江美术出版社,1992.
    [89]杨成寅、林文霞.潘天寿[M].杭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90]潘公凯.潘天寿绘画技法简析[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5.
    [91]潘公凯.潘天寿评传[M].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86.
    [92]邓白.潘天寿评传[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
    [93]傅抱石.傅抱石美术文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94]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传统的延续与演进[C].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2.
    [95]水天中.中国现代绘画评论[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
    [96]水天中.穿越四季[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97]水天中.历史、艺术与人[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
    [98]刘曦林.中国画与20世纪中国[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
    [99]何怀硕.近代中国美术论集(6卷)[C].2000.
    [100]沈鹏、陈履生(编).美术论集·四——中国画讨论集[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101]王亚夫、章恒忠(编).中国美术界大事记[C].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102]朱朴.现代美术家丛书·林风眠[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8.
    [103]柯文辉.艺术大师刘海粟传[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86.
    [104]艺术摇篮·浙江美术学院六十年[C].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88.
    [105]杨明生(主编).中国现代画家传[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
    [106]许志浩.中国美术期刊漫录[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
    [107]许志浩.中国美术社团漫录[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
    [108]王伯敏、李树声.中国美术通史(第7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
    [109]陈池瑜.中国现代美术学史[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110]傅抱石(著)、南京博物院(编).傅抱石著述手稿[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7.
    [111]傅抱石(绘)、南京博物院(编).傅抱石写生画稿[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7.
    [112]广东美术馆(编).于无画处笔生花:石鲁的时代与艺术[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113]广东美术馆(编).文章天下事:石鲁手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114]李可染.可染论画[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115]潘天寿.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116]程征(主编).长安中国画坛论集(上)[C].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117]舒士俊(编).叩开中国画名家之门[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
    [118]王春雪、王勇(主编).百年可染纪念文集[C].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07.
    [119]李兆忠(主编).大家谈张仃[C].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9.
    [120]车鹏飞(编).陆俨少画语[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
    [121]谷流、彭飞(编).林风眠谈艺录[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
    [122]陆俨少.山水画刍议[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123]胡佩衡.我怎样画山水画[M].北京:北京朝花美术出版社,1959.
    [124]贺天健.学画山水过程自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
    [125]张春记.吴湖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126]林木.20世纪中国画研究(现代部分)[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
    [127]张仃.张仃山水[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5.
    [128]剑武、李梅(编).张仃画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
    [129]陈传席.傅抱石[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130]石果.石鲁画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
    [131]傅抱石.傅抱石美术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32]刘墨(编著).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传统的延续与演进[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2.
    [133]罗琳(主编).罗铭画事文丛[C].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134]余彤甫.怎样画山水[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
    [135]广东美术馆.“毛泽东时代美术”研讨会论文集[C].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
    [136]斯舜威.百年画坛钩沉[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8.
    [137]刘瑞宽.中国美术的现代化:美术期刊与美展活动的分析(1911-1937)[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138]王中秀.黄宾虹年谱[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139]叶子.山高水长——黄宾虹山水画艺术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140]陈传席.六朝画论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141]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142]周积寅(编著).中国画论辑要[C].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
    [143]蒲星.武器与工具——中国革命美术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144]郭怡孮.画家·学者郭味蕖纪年[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145]张炯(主编).中国新文艺大系1949-1966理论史料集[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
    [146]康有为.欧洲十一国游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47]阮荣春、胡光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148]社会转型与美术演进:纪念中国美术馆建馆4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149]叶宗镐.傅抱石年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50]陈瑞林.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历史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51]潘耀昌(编).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
    [152]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M].上海:东方出版社,2008.
    [153]邵彦.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54]卢辅圣(主编).中国美术史学研究(《朵云》第67集)[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
    [155]卢辅圣(主编).岭南画派研究(《朵云》第59集)[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
    [156]卢辅圣(主编).中国画研究方法论(《朵云》第52集)[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
    [147]卢辅圣(主编).关于笔墨的论争(《朵云》第54集)[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1.
    [158]卢辅圣(主编).融会中西的探索(《朵云》第53集)[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
    [159]吴良忠、陈寒川.美术版本过眼录(1949-1965)[C].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
    [160]吴良忠.美术版本过眼录(1949-1965)续编[C].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
    [161]吴良忠.美术版本过眼录(1949-1965)(第三集)[C].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162]伍世昭.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批评价值取向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163]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学院出版社,2006.
    [164]张耕云.生命的栖居与超越——中国古典画论之审美心理阐释[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165]冯晓林.中国传统绘画批评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M].学苑音像出版社,2002.
    [166]王克文.南画山水技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
    [167]王克文.山水画审美与技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
    [168]赵力、余丁(编著).中国油画文献[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169]周阳高.树法·皴法·章法:经典山水画法[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2.
    [170][美]约瑟夫·列文森(著),郑大华、任菁(译).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7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7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173]曹玉林.当代中国画体格转型[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174]陈滞冬.中国书画与文人意识[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
    [175]汤哲明.中国山水画通鉴·江山多娇[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1]梁江.与时代与民族休戚相关——百年美术思潮回望[A]//社会转型与美术演进:纪念中国美术馆建馆4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2]郎绍君.四家的“融合”——谈徐悲鸿、林风眠、张大千、李可染对中国画的改造[J].朵云,1988(4).
    [3]邓福星.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J].美术观察,1998(2).
    [4]郑工.论社会主义美术对民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美术观察,2002(3).
    [5]郑工.在文化整体互动关系中研究中国现当代美术[J].美术观察,2001(5).
    [6]林木.毛泽东文艺为人民服务思想与二十世纪文艺的大众化思潮[J].美术,2002(4).
    [7]宗贤.大众化美术思潮与中国画变革[J].贵州大学学报,2002(2).
    [8]卢忻.潘天寿绘画与时代是否合拍[J].美术研究,2003(3).
    [9]郭沫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J].红旗,1958(8).
    [10]蔡若虹.为创造最新最美的艺术而奋斗[J].美术,1960(8—9).
    [11]葛路.我对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结合的理解[J].美术,1959(2).
    [12]傅抱石.政治挂了帅,笔墨就不同——从江苏省中国画展览会谈起[J].美术,1959(1).
    [13]石坚.关于三结合[J].美术,1965(2).
    [14]王琦.坚持美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十五周年[J].美术研究,1959(3).
    [15]冯湘一.群众化,还是化群众[J].美术,1964(5).
    [16]俞剑华.读艾青同志“谈中国画”[J].文艺报,1956(11).
    [17]李桦.改造中国画的基本问题[J].人民美术,1950(1).
    [18]钱松喦.创作《红岩》点滴[J].美术,1963(4).
    [19]阎丽川.论“野、怪、乱、黑”[J].美术,1963(4).
    [20]促进社会主义美术事业大繁荣—周扬同志在上海与美术家座谈[J].美术,1958(3).
    [21]徐燕荪.北京国画家山水写生活动[J].美术,1954(7).
    [22]朱丹.沿着国画创作的道路前进[J].美术,1956(5).
    [23]顾平.对美术史社会历史学研究方法的反思[J].美术观察,2001(3).
    [24]朱德华.情境逻辑分析美术史方法论浅议[J].美术观察,2001(3).
    [25]张光年.艺术典型与社会本质[J].文艺报,1956(8).
    [26]邱石冥.关于国画问题[J].文艺报,1956(12).
    [27]张伯驹.谈文人画[J].文艺报,1956(12).
    [28]秦仲文.读艾青“谈中国画”和看中国画展后[J].文艺报,1956(12).
    [29]刘桐良.国画杂谈[J].文艺报,1956(12).
    [30]卢平.略谈山水花鸟画[J].美术,1960(4).
    [31]李惩.与孟兰亭先生商榷[J].美术,1963(1).
    [32]周韶华,刘纲纪.略论中国画的笔墨与推陈出新[J].美术,1963(3).
    [33]王朝闻.探索再探索——石鲁画集序[J].美术,1963(6).
    [34]深入生活,加强反映社会主义时代——美协分会工作会议报导[J].美术,1964(1).
    [35]庆祝国庆十周年美术工作的初步规划[J].美术家通讯,1958(11).
    [36]老舍.迎春画展[J].美术,1961(2).
    [37]沈鹏.写景写人写情[J].美术,1962(4).
    [38]常书鸿,瀚海新歌[J].美术,1964(1).
    [39]徐彦.“出题目分任务统筹安排”好处多[J].美术,1964(4).
    [40]王朝闻.精确描写不等于现实主义[J].人民美术,1950(3).
    [41]蔡若虹.开辟美术创作的广阔道路[J].美术,1954(1).
    [42]王朝闻.论世界观与创作的取材和构思[J].美术,1955(4).
    [43]高居翰.中国绘画中的政治主题[J].造型艺术(人大复印资料),2006(2).
    [44]邓福星.20世纪中国画的写实派[J].美术研究,1997(4).
    [45]邹建林.趣味之辨——从新年画看民间审美观念在“毛泽东时代美术”中的渗透和转换[J].文艺研究,2005(9).
    [46]薛永年.百年山水画之变论纲[J].新美术,2006(4).
    [47]黄专.山水画走向现代的三步[J].新美术,2006(4).
    [48]光辉的十年[J].美术研究,1959(4).
    [49]卓然.谈中国画的成就[J].美术研究,1959(3).
    [50]潘絜兹.新的时代新的花朵一试谈建国十年来的中国画[J].美术研究,1959(2).
    [51]潘天寿.谁说中国画必然淘汰?[J].美术研究,1957(4).
    [52]方增先.斥右派分子的中国画不科学论[J].美术研究,1957(4).
    [53]张望.延安美术活动回顾[J].美术研究,1959(4).
    [54]黄润华,王邦彦.掀起国画反映现实生活的高潮[J].美术研究,1958(3).
    [55]原魁英.孙美兰,伶景韩.回顾美术战线上的思想斗争[J].美术研究,1959(2).
    [56]冯湘一.新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J].美术研究,1959(1).
    [57]傅抱石,关山月.万方歌舞声中谈谈我们创作“江山如此多娇”的点滴体会[J].美术,1959(10).
    [58]邵洛羊.略谈贺天健的山水画[J].美术,1959(9).
    [59]秦仲文.贺天健画展观后记[J].美术,1959(9).
    [60]贺天健.突破障碍方能前进[J].美术,1959(9).
    [61]张仃.可染的艺术[J].美术,1959(9).
    [62]李可染.漫谈山水画[J].美术,1959(5).
    [63]张文俊.学习中国画创作的体会[J].美术,1959(1).
    [64]蔡若虹.为创造最新最美的艺术而奋斗[J].美术,1960(8—9).
    [65]王朝闻.必须坚持政治标准第一[J].美术,1960(3).
    [66]王朝闻.英雄的颂歌[J].美术,1960(3).
    [67]王朝闻.工农兵美术,好![J].美术,1958(12).
    [68]葛路.谈世界观与创作的关系的几个问题[J].美术,1958(1).
    [69]叶浅予.刮目看山水[J].美术,1961(2).
    [70]秦仲文.观吴镜汀画展后书[J].美术,1963(2).
    [71]王靖宪.喜看钱松岩的新山水[J].美术,1964(3).
    [72]钱松喦.画社会主义的丰收田[J].美术,1964(3).
    [73]屈健.论石鲁早期绘画艺术创作的现实主义风格[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1).
    [74]陈雨光、陈旭.中国画的近代演绎:五四情结与红色经典[J].成都大学学报,2004(3).
    [75]邹跃进.作为美术史研究对象的“毛泽东时代美术”及其中心观念[J].文艺研究,2005(9).
    [76]尚辉.从笔墨个性走向图式个性——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的演变历程及价值观念的重构[J].国画家,2002(3).
    [77]周晓风.当代意识形态与新中国文艺政策[J].文艺研究,2003(2).
    [78]李安源.“圣人出,黄河清”——论“山水现实主义”与新金陵画派[J].齐鲁艺苑,2006(1).水天中.中国画革新论争的回顾[A]//顾森、李树生主编,百年中国美术经典[C].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
    [79]水天中.中国画论争五十年[A]//20世纪中国画》,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
    [80]刘曦林.百年中国画的四次大论争[N].中国艺术报,2003(10-403)
    [81]刘曦林.中国画前途的论争[A]//中国画与现代中国[C].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997.
    [82]水天中.“中国画”名称的产生和变化[J].美术,1986(3).
    [83]蔡若虹.关于国画改革问题——看了新国画预展以后[N].人民日报,1949-冬-22.
    [84]毛泽东.同音乐工作者谈话[N].人民日报,1979-09-09.
    [85][英]沙利文.回顾与展望:1949年以来中国的美术——为华盛顿亚洲学会中国委员会而作 [J].编译参考,1981(3).
    [86]艾中信.化生活为艺术的步步脚印——回忆石鲁断片[J].西北美术,1984(1).
    [1]胡佩衡.桂林写生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
    [2]胡佩衡.胡佩衡桂林写生画选[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
    [3]胡佩衡.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胡佩衡[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4]方济众.方济众画集[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
    [5]方济众.方济众画集[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
    [6]方济众.方济众画辑[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
    [7]黎雄才.黎雄才旅行写生[M].北京:北京朝花美术出版社,1963.
    [8]黎雄才.黎雄才旅桂写生画选[M].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出版社,1964.
    [9]三门峡工地写生[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
    [10]关山月.关山月画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
    [11]关山月.井冈山[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
    [12]贺天健.贺天健山水画[M].北京:北京朝花美术出版社,1962.
    [13]贺天健.贺天健山水画册[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1960.
    [14]贺天健.贺天健画集[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15]秦仲文.秦仲文山水画集[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1963.
    [16]秦仲文.秦仲文作品选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17]秦仲文.秦仲文画选[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18]吴镜汀等作.国画写生小辑[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
    [19]吴镜汀.吴镜汀作品选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
    [20]佟刚、王跟党(编).吴镜汀书画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
    [21]亚明.亚明画集[M].南京:金陵书画社,1982.
    [22]中国埃及友好协会.赵望云、石鲁埃及写生画选集[M].西安:长安美术出版社,1957.
    [23]罗铭.罗铭访闽粤侨乡写生画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
    [24]罗铭.罗铭画集[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25]罗琳主编.罗铭国画精选[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26]石鲁.石鲁作品选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
    [27]水乡(新国画选辑之七)[M].天津:天津美术出版社,1959.
    [28]赵望云.祁连山区写生画选[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63.
    [29]赵望云.赵望云画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30]李可染.李可染水墨山水写生画选[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
    [31]傅抱石、关山月.傅抱石、关山月东北写生画选[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64.
    [32]傅抱石.傅抱石东北写生画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64.
    [33]傅抱石.傅抱石浙江写生画选[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
    [34]傅抱石.傅抱石山水册[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2.
    [35]傅抱石等作.山河新貌[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62.
    [36]中国埃及友好协会(编).赵望云石鲁埃及写生画选集[M].西安:长安美术出版社,1957.
    [37]郎绍君(主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5-6)·山水(上、下)[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38]杜滋龄主编.李可染书画全集(山水卷)[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39]全国国画展览会筹委会一九五三年全国国画展览会纪念画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54.
    [40]十年中国绘画选集(1949-1959)[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
    [41]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共6册)[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
    [1]蔡青.新中国“十七年”中国画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
    [2]张伟平.民族绘画之路——“新浙派”历史渊源与特征[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
    [3]黄戈.踪迹大化,其命唯新——傅抱石绘画思想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7.
    [4]屈健.“长安画派”研究·提要[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7.
    [5]蒋文博.毛泽东时代中国山水画的图像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6]葛玉君.建国十七年中国画论争探析[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6.
    [7]王洁.建国后十七年文学与政治文化之关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3.
    [8]王江鹏.中国山水画写生传统与现代之比较[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5.
    [9]杨晓利.新国画的成就与历史的契机——对赵望云、钱松喦、关山月的绘画成就及其相关时代背景之研究[D]
    [10]卜登科.李可染山水画“墨法”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
    [11]《美术》:(1950;1954-1965电子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12]《美术研究》:(1957-1960电子版),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华东院合办.
    [13]《文艺报》:(1949-1965各期),中国文学艺术家联合会文艺报.
    [14]《美术座谈》:(1950年创刊号;1951-1952年NO.5-7;1950-1953年NO.2-8),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编委会.
    [15]《中国画》:(1957年创刊号;1958年NO.2-3;1959年NO.1-12;1960年NO.1-6),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画编辑委员会.
    [16]《画廊》:2001年10月特刊(总第79期,李可染专辑);2002年8月新4期(总第83期,何海霞专刊);2003年第5期(总第90期,陆俨少专辑),岭南美术出版社画廊杂志.
    [17]笔者采访杨之光、鸥洋、关怡、陈章绩、黎镇东、陈俊宇等人的录音及笔记.
    [18]《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目录》:(1950-1957;1958-1962;1971-1973),人民美术出版社.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