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市场的农业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由前言和四章共五个部分组成。
    前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过程和论文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
    第一章主要探讨了农业产业化的内涵、特征、要素、必然性及其现实意义.文章从分别广义和狭义对农业产业化加以界定。指出它的基本特征是市场化、集约化和社会化。从微观经营层次而言,它的具体特征是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要素是:主导产业、市场、“龙头企业”、商品生产基地、利益分配机制。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作用主要是解决了分散、小规模的农户生产经营与市场的矛盾,从而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能够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第二章运用利益引力、分工与协作、规模经济、交易费用、比较效益、组织创新与制度变迁理论,论述了农业产业化的经济学意义。
    第三章概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组织形式及其基本类型,分析了它的运行机制,探讨了利益机制、激励约束机制、风险机制。重点论述了农业产业经营中的利益分配的方式,指出产业化经营的各环节,各主体最终都将获得“平均利润率”,分析了实施产业化经营的条件,探索实施产业化经营的途径。
    第四章介绍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政府应处理好的几个矛盾,并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引文
一、主要参考书目
    1.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2. 亚当·斯密:《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3. 陶维达:《农业发展经济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3、26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5. 陈昌贤:《中国农村再改革的途径选择——农业产业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6. 牛若峰、夏英:《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 彭星闾、肖春阳:《市场与农业产业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8. 冷晓月、王铁生、叶英斌:《农业产业化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版。
    9. 刘志金:《农业的第二次飞跃》,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版。
    10. 王东阳:《现代农业基础产业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年版。
    11. 腾锡尧、常承国:《农业产业化及其现代化发展》,中国农业发展出版社,1999年版。
    12. 陈吉元、袁建强、周文斌:《21世纪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3. 李纪恒:《农业产业化发展论》,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版。
    14. 李文学:《21世纪中国农村经济十大问题解析》,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年版。
    15. 苗长虹:《中国乡村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与制度选择》,中国环境出版社,2000年版。
    16. 丁长清、慈鸿飞:《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17. 徐祥临:《三农问题论剑》,海南出版社,2002年版。
    18. 陆学艺著:《“三农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9. 林丽琼、李郁芳、吴江:《中国经济热点问题》(下),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0. 刘思恭:《农业产业化理论与实践》,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1. 胡廷积:《农业产业化理论实践与展望》,中原农民出版社,1999年版。
    22. 林存吉:《农业产业化概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3.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4. 刘福垣:《市场经济在农村中的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宁波出版社,2001年版。
    25. 王玉利,亦新泉:《走向21世纪的中国农村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二、报刊杂志
    1. 林述舜:《规范农业合作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载于《新华文摘》,2002(9)。
    2. 康纲有:《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载《改革》,2002(16)。
    3. 陈锡文:《试析新阶段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载于《新华文摘》,2002(3)。
    4. 温铁军:《“三农问题”的症结在于两个基本矛盾》,《群言》2002年第6期。
    5. 牛若峰:《再论农业生产一体化经营》,载《农业经济问题》,1997(2)。
    6. 严瑞珍:《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经济现代化的必经由之路》,载于《经济研究》,1997(10)。
    7. 李惠安:《关于农业产业化的经营组织问题》,载于人大资料报刊中心,《农业经济导刊》,2002(3)。
    
    
    8. 尹成杰:《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载于《管理世界》(京),2002(4)。
    9. 张兴无:《农业产业化的必然选择》,载《理论前沿》,2002(3)。
    10. 罗辉:《如何推进入世后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载于《理论前沿》,2002(19)
    11. 黄任燕:《论农业产业化的环境建设》,载于《经济体制改革》,2002(1)。
    12. 生秀东:《劣市场、准市场与农业产业化》,载于人大复印资料中心,《农业经济导刊》,2002(2)。
    13. 陈卫平:《农业国际竞争力——一个理论分析框架》,载于《经济体制改革》,2002(4)。
    14. 冯子标:《论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制度》,载于《当代经济研究》,2002(5)。
    15. 谭崇台:《从发展经济学看我国农业问题》,载《当代经济研究》,2002.1
    
    1 张跃庆、张念宏主编:《经济大辞海》,海洋出版社1992年版,P369。
    2 陶维达:《发展经济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59-360页。
    3 陈卫平:《农业国际竞争力——一个理论分析框架》,载于《经济体制改革》,2002年第4期。
    4 参见冷晓月编著:《农业产业化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第44页。
    5 陶维达:《农业发展经济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47页。
    6 见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若干重大问题决定》。
    7 王东阳:《现代农业基础产业化》,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15。
    8 姜奇平:《农业产业化诞生的来龙去脉》,《农民日报》1997.6.5。
    9 《农业产业化迅猛发展》,载于《人民日报》,2002年10月21日第十一版。
    10 陈吉元:《中国农业形势及其进一步改革与发展》,载于《中国经济专家新思想年集2001》,谢伏瞻主编,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版。
    11 牛若峰:《再论农业生产一体化经营》,载《农业经济问题》,1997(2)。
    12 “龙头企业”:这是个宽泛概念,指具有引导生产,开拓市场、深化加工,科技创新提供服务功能的公司、企业、合作社,“产学研”联合体、专业市场等。
    13 参考苗长虹:《中国乡村可持续发展:理论分析与制度选择》,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4页。
    14 李惠安:《关于农业产业化的经营组织问题》,载《中国乡镇企业》(京),2001(10)
    15 冯子标:《论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制度》,载于《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第5期。
    16 《中国统计年鉴(1999)》第268页。
    17 陆学艺著:《“三农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51页。
    18 温铁军:《“三农问题”的症结在于两个基本矛盾》,《群言》2002年第6期。
    19 谭崇台:《从发展经济学看我国农业问题》,载《当代经济研究》,2002.1
    20 陆学艺著:《“三农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366页。
    2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82页。
    22 亚当·斯密:《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5页。
    23 同上,第11页。
    24 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卷,第97页。
    2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362页,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26 《列宁选集》第一卷第161页。
    27 徐新吾:《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第四章第六节。
    28 李文学:《21世纪中国农村经济十大问题》,中国农业出版社,第85页。
    2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86-687页。
    30 陈吉元:《中国农业形势及其进一步改革与发展》,《中国经济专家思想年集(2001)》,谢伏瞻主编,中国发展出版2002年版,第245页。
    31 注:第一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2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5页。
    33 樊纲:《市场机制与经济效率》,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4页。
    34 生秀东:《劣市场、准市场与农业产业化》,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2(2)。
    35 马克思:“剩余价值论”,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I) 人民出版社社1973年7月版第116。
    36 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是根据制度变迁的主体不同划分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是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而实现的,其主体是国家或政府。诱致性制度变迁是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或者新制度安排的创造,它是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由制度不均衡引致的获利机会时,所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制度变迁。
    37 国际合作社联盟的6条基本原则是入社自由、民主管理资本、报酬适度、盈余返还社员、合作社教育、合作社间的合作。
    38 参考:牛若峰、夏英:《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8页。
    39 返租倒包:“龙头”企业把农户的土地或水面先租赁过来再承包给农户,让农户按自己的要求进行生产。
    40 冷晓月:《农业产业化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第141-142。
    41 冷晓月:《农业产业化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版,第147页。
    42 张兴无:《农业产业化的必然选择》,载《理论前沿》,2002年第23期。
    43 尹成杰:《对农业产业化的思考》,《管理世界》,2002,第4期。
    44、45、46牛若峰:《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特点和方向》,《中国农村经济》,2002年第5期,第7页,第5页。第26页。
    47 林成吉:《农业产业化概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79页。
    
    
    48 严瑞珍:《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经济现代化的必经由之路》,载于《经济研究》,1997(10)
    49 迈耶:《农民经济学的先驱理论》,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页。
    50 许经勇:《中国农村三次历史性变革》,载《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林丽琼主编,第342页。
    51 徐临洋:《三农问题论剑》,经济科学出版社第174页。
    52 农业部产业化办公室:《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的成交及其分析》,《农村经济文摘》,2000.2。
    53 赵兰香:《中国小城镇建设的战略意义及对策》,载于《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林丽琼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81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