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出版业研究(1937-1947)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延安出版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事业的一部分,在我国现代新文化出版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对于延安出版业的系统研究,有助于了解延安出版业的光辉历程,明析其历史作用与历史贡献,对于新时期弘扬延安出版业形成的出版优良传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延安出版业发展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分为两个阶段对延安出版业进行宏观考察,同时在微观层面上研究了延安出版物稿酬、广告与出版人日常生活,并对延安出版业的历史作用与历史贡献进行了全面总结与阐述。
     就具体内容而言,论文的第一章重点讨论了延安出版业兴盛的历史背景。在日伪出版统制政策下,沦陷区出版业出现了严重的萎缩;国统区出版业则在国民党的严格统制下,进步出版事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摧残。而在抗战前期延安,中国共产党实行文化宽松政策,尊重、欢迎知识分子,奖励自由研究,延安呈现出活跃的文化氛围,聚集了大批知识分子,这是延安出版业兴盛的文化前提。
     论文的第二章主要论述了延安出版业发展的第一阶段——兴起与繁盛阶段(1937年1月-1941年1月)的基本情况。在中国共产党大的文化政策背景下,延安有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出版环境,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等出版管理机构的恢复与重建,标志着延安出版管理机构与管理制度的健全。在这一阶段兴起了创办报刊的小高潮,出版了许多影响较大的报刊。图书出版也随着出版机构的兴起而逐惭繁荣。发行与印刷工作的创立与发展也成为这一阶段延安出版业兴盛的表现。分析延安发行工作时,主要阐述了新华书店的创建和发行网点的建设等情况。印刷工作研究主要包括印刷业的创立、生产竞赛与技术革新以及印刷厂的分合、发展等。
     论文的第三章主要研究了延安出版业的调整与发展阶段(1941年1月-1947年3月)的基本情况。皖南事变后延安出版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迫使延安出版政策方针进行适当的调适。在这一阶段,延安的出版管理机构进行了整合,先后成立了中共中央出版局与中共中央宣传部发行科、出版科等。报刊进行了新的调整与整合,图书出版类型也有自己的突出特色。调整阶段的发行工作研究包括了延安各书店的创建、书店发行体制改革、书报下乡活动等。印刷工作研究主要阐述了印刷业的技术革新活动、赵占魁运动与佟玉新运动的开展以及印刷业的战略转移情况。
     论文的第四章重点考察了延安出版物的稿酬、广告与出版人的日常生活情况。对于稿酬的研究,主要就延安出版物稿酬存在与否的争论、稿酬的形式与类别、稿酬的标准与用途、稿酬的经济物价水平、稿酬的文化意义五个方面展开。在研究广告时,主要论述了延安出版物广告的历史发展过程,广告的登载手续、位置及价格,广告的内容、特色、发展特点及其作用。研究延安出版人的日常生活主要着力于出版人日常生活的概貌、工作条件与生产情况以及延安出版人的衣、食、住、行、娱的考察。
     论文的第五章主要研究延安出版业的历史作用与历史贡献。延安出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为其思想理论的发展和干部人才保障提供了条件,从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延安出版为边区革命事业和各根据地出版活动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它促使了边区文艺的繁荣、教育的发展、农业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初创,对各根据地、解放区出版活动提供了指导与帮助。延安出版为新中国出版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出版思想,为新中国出版事业奠定了理论基础;形成了优良的出版传统,为新中国出版事业积累了出版遗产;培养与锻炼了出版人才,为新中国出版事业提供了人才条件。
     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是论文的结语。这一部分对延安出版业与国统区出版业、苏区出版业进行了初步的比较,总结了延安出版业发展的历史特点,论述了延安出版业的历史地位。
Yan'an publishing industry is a part of new democratic cluture cause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hich writes a glorious page in our new culture of modern publishing history. The systemic research on Yan'an publishing industry contributes to learning the glorious history of Yan'an publishing industry, to understanding its role in history and historical contribution, to carrying forward the fine tradition of Yan'an publishing industry in the new era.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Yan'an publishing industry, this dissertation gives a macro exploration of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in Yan'an from the two development stages, at the same time, studies the remuneration and advertisement of Yan'an publications and the daily life of publishers at the micro-level, and comprehensively summarizes and elaborates the historical role and contribution of Yan'an publishing industry.
     On the specific contents, Chapter one mainly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prosperity of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in Yan'an. Under the publishing policies of Japan domination period,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had some serious shrinkage in the enemy-occupied area. In Kuomintang-controlled area, the progressive publishing industry had been devastated at a certain extent under the KMT's strict control. On the contrary, in the early of Anti-Japanese War,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mplemented liberal cultural policies, respected and welcomed intellectuals, rewarded freedom of research at Yan'an. Yan'an has shown active cultural atmosphere, gathering a large number of intellectuals, which is the cultural prerequisite of Yan'an's flourishing publishing industry.
     Chapter two mainly discusses the first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in Yan'an-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rise and prosperous stage (Jan.1937-Jan.1941).Under the major cultural policy background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Yan'an had a relatively free environment for the publication. The Publishing Management Agencies, such as the CPC Central Newspaper Committee, the Publishing and Issuing Department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so on, were rehabilitated and reconstructed, which symbolized Yan'an had sound publishing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At this stage, the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were founded and had a small upsurge in the press, and a number of influential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were published. With the rise of publishing agencies, the books publication became prosperous.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rinting and issuing were one of the aspects at this stage in Yan'an. At the analysis of Yan'an's issuing work, this part mainly expounds the creation of Xinhua Bookstores and the building of distribution branches. The main research on printing mainly includes the creation, production competi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the printing industry, as well as the division and merger of the printing factories.
     Chapter three mainly discuses the adjustment and development stage of the basic situation of Yan'an publishing industry (Jan.1941.1-Mar.1947).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publication in Yan'an has changed after South Anhui Incident, which forced appropriately adusting the publishing policy in Yan'an. At this satage, the publishing management agencies in Yan'an has integrated, and set up the CPC Central Publishing Bureau and the issued branch and the published branch of the CPC Central Propaganda Dapartment and so on. The newspaper publishing has a new adjustment and integration while the book publishing also has its own features. The work of study for distribution in the adusting stage included the creation of bookstore, issuing reform of bookstores, and books and periocals gone to contryside in Yan'an. The study of printing work pays focus attations on the printing industry'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ticites, development of Zhao Zhanhui movement and Tong Yuxin Movement as well as the situation of stragegic transfer in the printing industry.
     Chapter four focuses on the remuneration and advertisement of Yan'an publications, and Yan'an publishier'the daily life. On the remuneration research, there are five aspects, including the controvercy on the remuneration of Yan'an publichations exsiting or not, the forms and stypes, standards and useage, economic price levels,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the remuneration. In advertising aspects, it mainly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course, the bulishing procedure and loction and price, the content and features and developing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useage of the Yan'an publications. The study of Yan'an publisher's daily life focuse on their daily life's picture, the working and producting conditions as well as inspecting the publisher's clothing, food, shelter, transporation and entertainment.
     Chapter 5 focuses on the historical role and contribution of Yan'an publishing industry. Yan'an publishing industry has created a favorable public opinion environment for 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and provided conditions for its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and personnel security, which ha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for 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 Yan'an publishing industry has created the conditions for border region revolutionary caus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order-based publishing activities, resulted in the literary and artistic prosperity,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agriculture and health care sart-up in border region, offered guidance and assistance for bulishing activites in all kinds of bass and liberated areas. Yan'an publishing industry has laid a silid foundation for the publishing cause of the PRC. It has developed the publishing thinking of the CPC, laiding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PRC, and it has formed a fine publishing tradition accumulating heritage of the China publishing cause, training the publishing talent and offering human condition for the publishing cause of the PRC.
     The last part of the paper is its conclusion. This part preliminarily compares Yan'an publishing industry with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in Kuomingtang-controlled area and Soviet Union-controlled area, summarizes its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evelopment, and discusses its historical status.
引文
①张静庐辑注的8册史料为:《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二编,中华书局1953、1954年版;《中国现代出版史料》甲、乙、丙、丁编(上、下),中华书局1954-1959年版;《中国出版史料补编》,中华书局1957年版。此8册2003年被重新影印(张静庐辑注:《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料》(1-8),上海书店出版社影印,2003年12月版)。
    ②宋原放主编的史料集包括:宋原放、王有朋辑注:《中国出版史料》(古代部分),湖北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版;汪家熔辑注:《中国出版史料》(近代部分),湖北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版;陈江、吴道弘、方厚枢等辑注:《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5册,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版。
    ③宋应离、袁喜生、刘小敏编:《20世纪中国著名编辑出版家研究资料汇编》(1—10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①刘德军主编:《抗日战争研究述评》,济南: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313页。
    ①刘德军主编:《抗日战争研究述评》,济南: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314页。
    ②刘德军主编:《抗日战争研究述评》,济南: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31页。
    ③参见曾景宗:《1995年抗日战争史研究的进展》,《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1997年抗日战争研究述评》,《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1998年抗日战争研究述评》,《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1999年抗日战争研究综述》,《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2000年抗日战争研究述评》,柯惕:《2001年海内外中日关系史研究述评》,柯惕:《2002年海内外中日关系史研究述评》,柯惕:《2003年海内外中日关系史研究述评》等文章,以上文章均收录于杨青、王旸编:《近十年来抗日战争史研究述评选编(1995-2004)》,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
    ④吴永贵:《2000—2005年中国出版史研究综述》,载黄先蓉主编:《出版学研究进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90页。
    ⑤王建辉:《对中国近代出版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中华读书报》2001年10月24日。
    ⑥吴永贵:《2000—2005年中国出版史研究综述》,载黄先蓉主编:《出版学研究进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01页。
    ⑦刘兰肖:《2004年出版史研究概述》,《出版发行研究》2005年第3期。
    ⑧吴永贵:《2000—2005年中国出版史研究综述》,载黄先蓉主编:《出版学研究进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01页。
    ①刘兰肖:《2005年出版史研究概述》,《出版发行研究》2006年第2期。
    ①《以延安为中心的革命出版工作(1936-1947)》(一、二、三、四、五)分别发表在《出版发行研究》2001年第1期、第2期、第3期、第4期和第5期上。
    ①方厚枢:《也谈重视出版史的研究》,《出版发行研究》1999年第8期。
    ①叶再生:《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第1-4卷),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内容提要”第1页。
    ①方汉奇:《序》,载郑保卫主编:《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页。
    ①王春泉:《延安时期新闻事业对中国新闻史的意义》,《报刊之友》1997年第10期。
    ①朱鸿召:《只读<解放日报>》,《上海文学》2004年第2期。
    ①孙国林:《延安时期的稿费制度》,《中华读书报》2007年10月17日。
    ①宗合:《中国出版史研究的主要分歧》,《中国出版》1996年第7期;魏玉山:《出版史研究百年沿革》(三),《出版发行研究》2002年第7期。
    ②肖东发:《二十世纪中国出版史研究鸟瞰》,《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③肖东发:《二十世纪中国出版史研究鸟瞰》,《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④肖东发:《试论出版史的研究内容和研究任务》,《出版发行研究》2002年第2期。
    ⑤魏玉山:《出版史研究百年沿革》(三),《出版发行研究》2002年第7期。
    ①魏玉山:《出版史研究百年沿革》(一),《出版发行研究》2002年第3期。
    ②魏玉山:《出版史研究百年沿革》(三),《出版发行研究》2002年第7期。
    ③张竹兰:《中国共产党延安时代历史线索》,http://www.shengdi.net/ReadNews.asp?NewsID=736, 2006-05-20/2008-06-18.
    ①龚育之:《序一》,中共中央党史研究第一研究部编:《七大代表忆七大》(上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①龚育之:《序一》,中共中央党史研究第一研究部编:《七大代表忆七大》(上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①苏生:《黎明号角——关于中央中央出版发行部的片断回忆》,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45页。
    ②范永新:《练笔清凉山》,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268页。
    ①臧剑秋:《敌寇在沦陷区的出版发行》,《解放日报》1942年6月11日。
    ②臧剑秋:《敌寇在沦陷区的出版发行》,《解放日报》1942年6月11日。
    ③叶再生:《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第3卷),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1063页。
    ①汪伪《宣传部现行法规汇编》,载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六编,傀儡组织)(第3册),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中央文物供应社)1985年版,第516、519页。
    ②汪伪《宣传部组织法——民国三十年五月二十八日国民政府修正公布》第三条,转引自叶再生::《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第3卷),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1069页。
    ③臧剑秋:《敌寇在沦陷区的出版发行》,《解放日报》1942年6月11日。
    ④《南京文化出版界联谊》,《出版月报》第3、4期合刊,1943年12月。
    ⑤《南京文化出版界联谊》,《出版月报》第3、4期合刊,1943年12月。
    ⑥臧剑秋:《敌寇在沦陷区的出版发行》,《解放日报》1942年6月11日。
    ①伪华北临时政府《出版法》,载刘哲民编:《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第628-629页。
    ②伪维新政府《维新政府出版法》,载刘哲民编:《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第589页。
    ③汪伪《出版法》,载刘哲民编:《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第609页。
    ④汪伪《出版法》,载刘哲民编:《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第611页。
    ⑤汪伪《出版法》,载刘哲民编:《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第611页。
    ⑥汪伪《出版法》,载刘哲民编:《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第611页。
    ①郑明武:《汪伪政权的出版业统制》,载宋原放主编、吴道弘辑注:《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2卷),济南、武汉: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77页。
    ②汪伪《取缔不良民众读物暂行办法》,载刘哲民编:《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第620页。
    ③郑明武:《汪伪政权的出版业统制》,载宋原放主编、吴道弘辑注:《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2卷),济南、武汉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79页。
    ④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46页。
    ⑤参见伪维新政府《维新政府出版法》,载刘哲民编:《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第587页。
    ⑥参见汪伪《出版法》,载刘哲民编:《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第609页。
    ⑦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六编,傀儡组织)(第3册),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中央文物供应社)1985年版,第942页。
    ①汪伪《全国重要都市新闻检查暂行办法》,载刘哲民编:《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第599页。
    ②以上引文参见汪伪《全国重要都市新闻检查暂行办法》,载刘哲民编:《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第599-602页。
    ③余子道、曹振威、石源华、张云:《汪伪政权全史》(下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75页。
    ④杨瑾(王争):《抗日战争时期上海的革命报刊和进步报刊》,载张静庐辑注:《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丁编》(上卷),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07-308页。
    ⑤方汉奇等:《大公报百年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33页。
    ⑥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50页。
    ⑦余子道、曹振威、石源华、张云:《汪伪政权全史》(下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876页。
    ①曹冰严:《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统制中国出版事业的企图和暴行》,载张静庐辑注:《中国出版史料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403-404页。
    ②曹冰严:《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统制中国出版事业的企图和暴行》,载张静庐辑注:《中国出版史料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410页。
    ③曹冰严:《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统制中国出版事业的企图和暴行》,载张静庐辑注:《中国出版史料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413-414页。
    ①参见刘家林编著:《中国新闻通史》(下册),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25-329页;张劲主编:《中流砥柱——抗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0页;余子道、曹振威、石源华、张云:《汪伪政权全史》(下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18页。
    ②杨鸿烈:《国民政府还都后的“文化政策”》,《中日文化月刊》1994年第1卷第2期。
    ③杨瑾(王争):《抗日战争时期上海的革命报刊和进步报刊》,载张静庐辑注:《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丁编》(上卷),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11页。
    ④杨瑾(王争):《抗日战争时期上海的革命报刊和进步报刊》,载张静庐辑注:《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丁编》(上卷),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11页。
    ①赖光临:《中国新闻传播史》,台北:三民书局1983年版,第185页。
    ①徐伯昕:《国统区革命出版工作——1949年10月6日在全国新华书店出版工作会议第五次大会上的报告》,载宋应离、袁喜生、刘小敏编:《20世纪中国著名编辑出版家研究资料汇编》(第6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22页。
    ②杨寿清:《上海沦陷后两年来的出版界》,载宋原放主编、吴道弘辑注:《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2卷),济南、武汉: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38页。
    ③潄六:《消沉的出版界与文艺出版物的趋向》,《申报月刊》复刊第2卷第3号。
    ④杨寿清:《上海沦陷后两年来的出版界》,载宋原放主编、吴道弘辑注:《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2卷),济南、武汉: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38页。
    ①商务损失的详细情况,可参见王云五:《商务印书馆与新教育年谱》(上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73年版,第341-345页。
    ②王云五:《商务印书馆与新教育年谱》(上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73年版,第330页。
    ③《申报》1932年2月5日。
    ④王云五:《商务印书馆与新教育年谱》(中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73年版,第640页。
    ⑤李家驹:《商务印书馆与近代知识文化的传播》,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85页。
    ⑥曹冰严:《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统制中国出版事业的企图和暴行》,载张静庐辑注:《中国出版史料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401-402页。
    ⑦汪家熔:《抗日战争时期的商务印书馆》(三),《编辑学刊》1995年第5期。
    ⑧[日]小川爱次郎:《日本援助中国出版界恢复的当务之急》(1942年3月),载上海档案馆编:《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上海罪行史料》(上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658页。
    ①汪家熔:《抗日战争时期的商务印书馆》,载《商务印书馆史及其他——汪家熔出版史研究文集》,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53页。
    ②《十年来之报告》,1948年3月28日中华书局股东常会,第2页,转引自王静:《抗战时期我国出版业遭遇的重创》,《出版科学》2008年第1期。
    ③《十年来之报告》,1948年3月28日中华书局股东常会,第2页,转引自王静:《抗战时期我国出版业遭遇的重创》,《出版科学》2008年第1期。
    ④汪家熔:《抗日战争时期的商务印书馆》,载《商务印书馆史及其他——汪家熔出版史研究文集》,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53页。
    ①杨寿清:《上海沦陷后两年来的出版界》,载宋原放主编、吴道弘辑注:《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2卷),济南、武汉: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38页。
    ②余子道、曹振威、石源华、张云:《汪伪政权全史》(下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967页。
    ③陶亢德、丘石木:《出版》,载《申报年鉴》(1944年),第1005页。
    ④吴永贵编著:《中国出版史》(下册·近现代卷),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06页。
    ⑤徐伯昕:《国统区革命出版工作——1949年10月6日在全国新华书店出版工作会议第五次大会上的报告》,载宋应离、袁喜生、刘小敏编:《20世纪中国著名编辑出版家研究资料汇编》(第6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22页。
    ⑥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1850-1949)》,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996年版,第826页。
    ①杨寿清:《上海沦陷后两年来的出版界》,载宋原放主编、吴道弘辑注:《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2卷),济南、武汉: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39页。
    ②顾执中:《战斗的新闻记者》,北京:新华出版社1985年版,第357页。
    ③详细情况可参见拙稿:《试论抗战时期出版界的抗争——以上海为例》,载湖南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编:《近代湖南与近代中国》(第1辑),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48-368页。又见拙稿:《试论沦陷期间上海出版界的抗争》,载胡春惠、彭明辉主编:《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变迁》,台北: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香港珠海学院2004年版,第487-500页。
    ④马光仁主编:《上海新闻史(1850-1949)》,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847页。
    ⑤杨瑾(王争):《抗日战争时期上海的革命报刊和进步报刊》,载张静庐辑注:《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丁编》(上卷),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10-311页。
    ①姚福申:《中国编辑史》(修订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07页。
    ②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重庆分会编著:《重庆抗战文化史》,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年版,第200页。
    ①《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会议通过陈果夫等关于确定文化建设原则纲领的提案》,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文化)(一),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3页。
    ②《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审查书籍刊物总报告》,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文化)(一),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644-645页。
    ③《国民政府公布的修正出版法》,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文化)(一),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74页。
    ④《内政部公布的修正出版法施行细则》,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文化)(一),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82页。
    ①《书店、印刷店管理规则》,载刘哲民编:《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第417页。
    ②《修正书店印刷店管理规则第十五条条文》,载刘哲民编:《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第421页。
    ③以上引文参见《非常时期报社通讯社杂志社登记管制暂行办法》,载刘哲民编:《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第499-502页。
    ④《新闻记者法》,载刘哲民编:《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第520页。
    ①《非常时期报社通讯社杂志社登记管制暂行办法》,载刘哲民编:《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第501页。
    ①以上引文参见《修正抗战期间图书杂志审查标准》,载刘哲民编:《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第247-248页。
    ②《战时图书杂志原稿审查办法》,载刘哲民编:《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第250页。
    ③《图书送审须知》,载刘哲民编:《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第260页。
    ④《战时出版品审查办法及禁载标准》,载刘哲民编:《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第279-280页。
    ①《战时新闻禁载标准》,载刘哲民编:《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第562页。
    ②徐伯昕:《国统区革命出版工作——1949年10月6日在全国新华书店出版工作会议第五次大会上的报告》,载宋应离、袁喜生、刘小敏编:《20世纪中国著名编辑出版家研究资料汇编》(第6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15页。
    ③徐伯昕:《国统区革命出版工作——1949年10月6日在全国新华书店出版工作会议第五次大会上的报告》,载 宋应离、袁喜生、刘小敏编:《20世纪中国著名编辑出版家研究资料汇编》(第6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15页。
    ①徐伯听:《国统区革命出版工作——1949年10月6日在全国新华书店出版工作会议第五次大会上的报告》,载宋应离、袁喜生、刘小敏编:(20世纪中国著名编辑出版家研究资料汇编》(第6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16页。
    ②赖光临:《中国新闻传播史》,台北:三民书局1983年版,第180页。
    ③张钊:《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图书审查机关简介》,《出版史料》1985年总第4期,第134页。
    ①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图书杂志原稿审查工作纲要》,转引自叶再生:《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第3卷),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436页。
    ②万灵、贡献:《国民党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载宋原放主编、吴道弘辑注:《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2卷),济南、武汉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05页。
    ③《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审查书籍刊物总报告》,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文化)(一),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645页。
    ④《国民党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书刊查禁理由提要》,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文化)(一),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586-596页。
    ①叶再生:《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第3卷),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437页。
    ②叶再生:《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第3卷),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447页。
    ③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实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五编,中共活动真相)(第1册),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中央文物供应社)1985年版,第528页。
    ①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实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五编,中共活动真相)(第1册),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中央文物供应社)1985年版,第528页。
    ②《战时新闻检查局一九四三年检扣(新华日报)稿件统计图表》,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文化)(一),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537-538页。
    ③《战时新闻检查局一九四四一至六月年检扣<新华日报>稿件报告书》,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文化)(一),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542-543页。
    ④根据张克明辑录:《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查禁书刊目录(1938.3-1945.8)(1-5)》,《出版史料》1985-1987年总第4-8期资料统计而成。
    ⑤《国民党“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查禁目录(1938年10月-1941年6月)》,载宋原放主编、吴道弘辑注:《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2卷),济南、武汉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08-159页。
    ①张召奎:《中国出版史概要》,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86-387页。
    ②张钊:《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图书审查机关简介》,《出版史料》1985年总第4期,第137页。
    ③郑振铎:《文化正被扼杀着》,载宋原放主编、吴道弘辑注:《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2卷),济南、武汉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66页。
    ④赵晓恩:《桂林文化供应社始末》,载宋原放主编、吴道弘辑注:《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2卷),济南、武汉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1页。
    ⑤徐伯昕:《国统区革命出版工作——1949年10月6日在全国新华书店出版工作会议第五次大会上的报告》,载宋应离、袁喜生、刘小敏编:《20世纪中国著名编辑出版家研究资料汇编》(第6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16页。
    ①徐伯昕:《国统区革命出版工作——1949年10月6日在全国新华书店出版工作会议第五次大会上的报告》,载宋应离、袁喜生、刘小敏编:《20世纪中国著名编辑出版家研究资料汇编》(第6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16-218页。
    ②徐伯昕:《国统区革命出版工作——1949年10月6日在全国新华书店出版工作会议第五次大会上的报告》,载宋应离、袁喜生、刘小敏编:《20世纪中国著名编辑出版家研究资料汇编》(第6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18页。
    ③张煜明编著:《中国出版史》,武汉:武汉出版社1994年版,第409页。
    ①吴永贵编著:《中国出版史》(下册·近现代卷),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11页。
    ②茅盾:《为民营出版业呼吁》,载宋原放主编、吴道弘辑注:《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2卷),济南、武汉: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70页。
    ③姜平:《国统区出版界的反检查斗争和“拒检运动”》,载宋原放主编、吴道弘辑注:《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2卷),济南、武汉: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89-93页。
    ①张钊:《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图书审查机关简介》,《出版史料》1985年总第4期,第134页。
    ②徐伯昕:《国统区革命出版工作——1949年10月6日在全国新华书店出版工作会议第五次大会上的报告》,载宋应离、袁喜生、刘小敏编:《20世纪中国著名编辑出版家研究资料汇编》(第6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19页。
    ③洛甫:《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解放》周刊(第103期)1940年4月10日。
    ④洛甫:《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解放》周刊(第103期)1940年4月10日。
    ⑤程鸿彬:《延安“文抗”研究》,载程光炜主编:《中国名校优秀硕士论文·中国人民大学卷》,济南:山东友谊 出版社2006年版,第45页。
    ①洛甫:《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解放》周刊(第103期)1940年4月10日。
    ②《边区文协代表大会的成就》,《新中华报》1940年1月17日。
    ③洛甫:《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解放》周刊(第103期)1940年4月10日。
    ④洛甫:《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解放》周刊(第103期)1940年4月10日。
    ⑤洛甫:《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解放》周刊(第103期)1940年4月10日。
    ⑥洛甫:《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解放》周刊(第103期)1940年4月10日。
    ⑦洛甫:《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解放》周刊(第103期)1940年4月10日。
    ⑦洛甫:《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解放》周刊(第103期)1940年4月10日
    ⑧洛甫:《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解放》周刊(第103期)1940年4月10日
    ①《奖励自自研究》,《解放日报》1941年6月7日。
    ②洛甫:《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解放》周刊(第103期)1940年4月10日。
    ③程鸿彬:《延安“文抗”研究》,载程光炜主编:《中国名校优秀硕士论文·中国人民大学卷》,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6年版,第46页。
    ④洛甫:《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解放》周刊(第103期)1940年4月10日。
    ①毛泽东:《大量吸收知识分子》,载《延安文艺丛书》编委会编:《延安文艺丛书·文艺理论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9页。
    ②毛泽东:《大量吸收知识分子》,载《延安文艺丛书》编委会编:《延安文艺丛书·文艺理论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9页。
    ③毛泽东:《大量吸收知识分子》,载《延安文艺丛书》编委会编:《延安文艺丛书·文艺理论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9-40页。
    ④毛泽东:《大量吸收知识分子》,载《延安文艺丛书》编委会编:《延安文艺丛书·文艺理论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1页。
    ①毛泽东:《大量吸收知识分子》,载《延安文艺丛书》编委会编:《延安文艺丛书·文艺理论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1页。
    ②陆定一:《大量吸收和正确对待专门家》(1941年7月25日),载《陆定一文集》编辑组:《陆定一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92页。
    ③武衡主编:《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第5辑),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5年版。
    ④《中央宣传部、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关于各抗日报据地文化人和文化团体的指示》,《共产党人》(第12期)1940年12月1日。
    ①《中央宣传部、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关于各抗日报据地文化人和文化团体的指示》,《共产党人》(第12期)1940年12月1日。
    ②《中央宣传部、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关于各抗日报据地文化人和文化团体的指示》,《共产党人》(第12期)1940年12月1日。
    ③《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载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编:《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1辑),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7页。
    ①《欢迎科学艺术人才》,《解放日报》1941年6月10日。
    ②《努力开展文艺运动》,《解放日报》1941年8月3日。
    ③李志民:《抗大抗大,越抗越大》(之三),载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中共党史资料》(第11辑),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第207页。
    ④《致艾思奇》(1937年),载《毛泽东书信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12页。
    ⑤《致艾思奇》(1938年1月12日),载《毛泽东书信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18页。
    ⑥《致萧三》(1939年6月17日),载《延安文艺丛书》编委会编:《延安文艺丛书·文艺理论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2页。
    ⑦胡乔木:《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载王海平、张军锋:《回想延安·1942》,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320页。
    ①《致萧军》(1941年8月2日),载《延安文艺丛书》编委会编:《延安文艺丛书·文艺理论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4页。
    ②张毓茂:《生当作人杰》,载《萧军纪念集》,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990年版,第191页。
    ③刘英:《刘英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5-127页。
    ④艾思奇:《抗战中的陕甘宁边区文化运动》,载《中国文化》(第1卷第2期)1940年4月15日。
    ①刘英:《刘英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5-127页。
    ②王培元:《延安鲁艺风云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2页。
    ③王培元:《延安鲁艺风云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2页。
    ①徐懋庸:《徐懋庸回忆录》,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21页。
    ②李志民:《抗大抗大,越抗越大》(之三),载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中共党史资料》(第11辑),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第216页。
    ③马嘶:《1937年中国知识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版,第59-60页。
    ④马嘶:《1937年中国知识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版,第17页。
    ⑤马嘶:《1937年中国知识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版,第36页。
    ①武衡:《延安时代科技史》,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477页。
    ②黄炎培:《八十年来》,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版,第134页。
    ①武衡:《延安时代科技史》,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478-479页。
    ②参见《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技术待遇问题的批答》(附《技术人员待遇标准》),载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6辑),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151-157页。
    ③参见《民国三十二年度陕甘宁边区技术干部优待办法》,载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7辑),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132-135页。
    ④《毛泽东同志号召发展工业打倒日寇》,《解放日报》1944年5月26日。
    ⑤《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载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编:《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1辑),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7页。
    ①《奖励自由研究》,《解放日报》1941年6月7日。
    ②《欢迎科学艺术人才》,《解放日报》1941年6月10日。
    ③《努力开展文艺运动》,《解放日报》1941年8月3日。
    ①马嘶:《1937年中国知识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版,第222页。
    ②马嘶:《1937年中国知识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版,第282页。
    ③刘煜主编:《圣地风云录——延安革命纪念馆陈列内容介绍》,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2年版,第87页。王云风主编:《延安大学校史》,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7-18页。
    ④毛泽东:《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1944年10月30日),载《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页。
    ①韦荌:《主席到蓝家坪看望作家们》,载王海平、张军锋:《回想延安·1942》,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296页。
    ②参见钟敬之、金紫光主编:《延安文艺丛书·文艺史料卷》(第16卷),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108页;朱鸿召:《延安文人》,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78页;方纪:《延安作家》,载《新的起点——回顾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新文学史料》1982年第2期。
    ③程鸿彬:《延安“文抗”研究》,载程光炜主编:《中国名校优秀硕士论文·中国人民大学卷》,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6年版,第58页。
    ①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史》,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5-56页。
    ②马国昌:《延安求学记》,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12-13页。
    ③艾思奇:《抗战以来陕甘宁边区文化运动的成绩和缺点》(1940年1月6日),载《中国文化》(第1卷第2期)1940年4月15日。
    ④艾思奇:《抗战以来陕甘宁边区文化运动的成绩和缺点》(1940年1月6日),载《中国文化》(第1卷第2期)1940年4月15日。
    ①胡乔木:《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载王海平、张军锋:《回想延安·1942》,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313页。
    ②朱鸿召:《延安文人》,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
    ③刘悦清:《延安知识分子群体的特征及其历史地位》,《浙江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
    ④艾思奇:《抗战中的陕甘宁边区文化运动》,载《中国文化》(第1卷第2期)1940年4月15日。
    ①叶澜:《文艺运动在延安》,《新中华报》1941年9月12日。
    ②雷烨:《谈延安文化工作的发展和现状》,《抗敌报》1939年1月16日、18日,转引自刘增杰等编:《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及各抗日民主根据地文学运动资料》(上),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7-29页。
    ③曾克:《延安是很自由,很活跃的》,载王海平、张军锋:《回想延安·1942》,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82页。
    ④曾克:《延安是很自由,很活跃的》,载王海平、张军锋:《回想延安·1942》,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82-183页。
    ⑤丁玲:《总序》,载《延安文艺丛书》编委会编:《延安文艺丛书·文艺理论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页。
    ①艾思奇:《抗战中的陕甘宁边区文化运动》,载《中国文化》(第1卷第2期)1940年4月15日。
    ①党中央进驻延安的时间本文采用1937年1月13日的观点。参见常紫钟、林理明主编:《延安时代新文化出版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2页;《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丛书编辑组:《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大事记》,载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资料》(第33辑),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第182页。
    ②本文为了表达的简练,在有些地方直接将“兴起与繁盛阶段”缩略为“兴盛阶段”。
    ①洛甫:《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解放》周刊(第103期)1940年4月10日。
    ②洛甫:《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解放》周刊(第103期)1940年4月10日。
    ①金城:《忆中外记者参观团访问延安》,载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中共党史资料》(第27辑),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8年版,第89页。
    ②《关于文教工作的方向——李鼎铭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二次大会上的报告》,载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8辑),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461页。
    ③M.武道:《我从陕北归来》,载鲁登·爱泼斯坦等著:《外国记者眼中的延安及解放区》,齐文编译,[出版地不详]:历史资料供应社1946年版,第31页。
    ④艾思奇:《抗战中的陕甘宁边区文化运动》,载《中国文化》(第1卷第2期)1940年4月15日。
    ①朱鸿召:《只读<解放日报>》,《上海文学》2004年第2期,第79页。
    ②朱鸿召:《只读<解放日报>》,《上海文学》2004年第2期,第80页。
    ③丁玲:《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载王海平、张军锋:《回想延安·1942》,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347页。
    ④胡绩伟:《办一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报纸——回忆延安<边区群众报>》,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188页。
    ①胡绩伟:《胡绩伟自述》(第1册:1919-1953年),香港:香港卓越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第221页。另见胡绩伟:《青春岁月——胡绩伟自述》,郑州:河南人民出版杜1999年版,第174页。
    ②参见《延安文艺丛书》编委会编:《延安文艺丛书·文艺史料卷》(第16卷),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741页。
    ③郑育之:《<边区群众报>诞生前后》,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7页。同样的论述可参见胡绩伟:《胡绩伟自述》(第1册:1919-1953年),香港:香港卓越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第218页。
    ①艾思奇:《抗战中的陕甘宁边区文化运动》,载《中国文化》(第1卷第2期)1940年4月15日。
    ②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5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版,第272页。
    ①郑士德:《中国图书发行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679-680页。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4页。
    ①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1卷,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期),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45页。
    ②王凤超:《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的历史沿革》,《新闻与传播研究》1988年第1期。
    ③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7)》,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02页。
    ④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7)》,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302页。
    ⑤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2卷,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上),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72-73页。
    ①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2卷,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上),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73页。
    ②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2卷,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上),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73页。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59页。
    ①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2卷,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上),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74页。
    ②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2卷,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上),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74页。
    ③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2卷,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上),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81页。
    ④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2卷,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上),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74页。
    ⑤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2卷,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上),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86—87页。
    ⑥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2卷,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上),第85页。
    ①王健英:《中共中央机关历史演变考实》,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244页。
    ②严帆:《中央革命根据地新闻出版史》,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56-57页。
    ①严帆:《中央革命根据地新闻出版史》,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6-47页。
    ②王凤超:《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的历史沿革》,《新闻与传播研究》1988年第1期。
    ③赵生明:《党中央在保安的出版发行活动》,载新华书店总店编辑:《书店工作史料》(第4辑),北京:新华书店总店1982年版,第6页。
    ④王健英:《中共中央机关历史演变考实》,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355页。
    ①赵晓恩:《延安出版的光辉——<六十年出版风云散记>续编》,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7页。
    ②张培森主编:《张闻天年谱》(上卷),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第329页。
    ③曹国辉:《延安时期的出版工作》(二),《出版工作》1987年第2期。
    ④曹予庭:《延安时期中共中央的出版发行工作》,《党史文苑》1994年第4期。
    ⑤常紫钟、林理明主编:《延安时代新文化出版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6页。
    ①郑士德:《中国图书发行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680页。
    ①赵晓恩:《延安出版的光辉——<六十年出版风云散记>续编》,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7页。
    ②涂国林:《党中央进驻延安初期的书刊发行工作》,载新华书店总店编辑:《书店工作史料》(第2辑),北京:新华书店总店1982年版,第6页。另见王凤超:《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的历史沿革》,《新闻与传播研究》1988年第1期。
    ①孙萍、程成:《清凉山——传播马列主义思想的基地》,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46页。
    ②赵毅敏:《七大的往事永远在我心中》,载中共中央党史研究第一研究部编:《七大代表忆七大》(上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③赵毅敏:《七大的往事永远在我心中》,载中共中央党史研究第一研究部编:《七大代表忆七大》(上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④涂国林:《党中央进驻延安初期的书刊发行工作》,载新华书店总店编辑:《书店工作史料》(第2辑),北京:新华书店总店1982年版,第1页。
    ⑤孙萍、程成:《清凉山——传播马列主义思想的基地》,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47页。
    ①涂国林:《党中央进驻延安初期的书刊发行工作》,载新华书店总店编辑:《书店工作史料》(第2辑),北京:新华书店总店1982年版,第1-7页。
    ②郑士德:《中国图书发行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679-680页。
    ①祁媛:《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报刊发展概览》,《社科纵横》2006年第10期
    ②参见孙煜华:《中国共产党中央出版组织史初探》,载中国近代现代出版史编纂组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出版史学术讨论会文集》,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66—73页。拙文:《中共一大至三大时期中央出版组织机构考释》,《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3期,第134-139页。
    ③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3卷,抗日战争时期)(上),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38页。
    ①高华:《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67页。
    ②《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发行部的通知》(1939年3月22日),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88页。
    ③《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发行部的通知》(1939年3月22日),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88页。
    ①《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发行部的通知》(1939年3月22日),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88页。
    ②《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发行部的通知》(1939年3月22日),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88页。
    ③《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发行部的通知》(1939年3月22日),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88页。
    ④《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发行部的通知》(1939年3月22日),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88页。
    ⑤《中共中央关于宣传教育工作的指示》(1939年5月17日),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90页。
    ⑥《中共中央关于宣传教育工作的指示》(1939年5月17日),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92页。
    ①周保昌:《新华书店在延安初创时期》,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75页。
    ②梁云庵:《艰苦奋斗——回忆在中央出版发行部时的情况》,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404页。
    ③梁方庵:《中央发行部琐忆》,载新华书店总店编辑:《书店工作史料》(第4辑),北京:新华书店总店1982年版,第44页。(其中的梁方庵应是梁云庵之误)
    ④张凤翥:《艰苦·幸福·理想——回忆延安的联想》,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401页。
    ⑤孙萍、程成:《清凉山——传播马列主义思想的基地》,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47页。
    ⑥刘思让:《延安时期出版发行工作情况》,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86页。
    ①王林:《关于中央出版发行部历史的回忆》,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38-339页。
    ②王林:《关于中央出版发行部历史的回忆》,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39页。
    ③苏生:《黎明前的号角——关于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的片断回忆》,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43页。
    ④刘思让:《回忆延安时期的出版发行工作》,载新华书店总店编辑:《书店工作史料》(第1辑),北京:新华书店总店1979年版,第45页。
    ①刘思让:《回忆延安时期的出版发行工作》,载新华书店总店编辑:《书店工作史料》(第1辑),北京:新华书店总店1979年版,第45页。
    ②毛泽东:《论政策》,《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③王林:《关于中央出版发行部历史的回忆》,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38-339页。
    ④王林:《关于中央出版发行部历史的回忆》,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40页。
    ⑤晋察冀日报大事记编写组编:《<晋察冀日报>大事记》,北京: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第53-54页。
    ①刘思让:《回忆延安时期的出版发行工作》,载新华书店总店编辑:《书店工作史料》(第1辑),北京:新华书店总店1979年版,第45-46页。
    ①方克主编:《中共中央党刊史稿》(上卷),北京:红旗出版社1999年版,第17页。
    ①《中央宣传教育部关于加强党内策略教育的一些具体规定》,《共产党人》(第10期)1940年8月20日。
    ②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编:《解放区根据地图书目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24页。
    ①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编:《解放区根据地图书目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19、124页。
    ①张彦平编:《延安中央印刷厂编年纪事》,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01页。
    ①方克主编:《中共中央党刊史稿》(上卷),北京:红旗出版社1999年版,第372页。
    ①赵生明:《新华书店诞生在延安》,西安:华岳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261页。
    ②《解放》周刊(创刊号)1937年4月24日。
    ③《解放》周刊(第3期)1937年5月11日。
    ④《解放》周刊(第12期)1937年7月26日。
    ⑤《解放》周刊(第13期)1937年8月9日。
    ①曹国辉:《延安时期的出版工作概述》,载宋原放主编、吴道弘辑注:《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2卷),济南、武汉: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10页。
    ②《抗议解放周刊的查禁》,《解放》周刊(第21期)1937年10月30日。
    ③叶再生:《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第3卷),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818页。
    ④涂国林:《党中央进驻延安初期的书刊发行工作》,载新华书店总店编辑:《书店工作史料》(第2辑),北京:新华书店总店1982年版,第3页。
    ①《解放》周刊(第18期)1937年10月2日。
    ②《解放》周刊(第18期)1937年10月2日。
    ③郑士德:《浅论新华书店的优良传统》,载中国出版科研所科研办公室编:《近现代中国出版优良传统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380—381页。
    ④曹国辉:《延安时期的出版工作概述》,载宋原放主编、吴道弘辑注:《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2卷),济南、武汉: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10页。
    ⑤《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发行部的通知》(1939年3月22日),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88页。
    ①宋玉麟:《回忆延安新华书店》,《出版史料》1983年总第2期,第5页。
    ②郑士德:《浅论新华书店的优良传统》,载中国出版科研所科研办公室编:《近现代中国出版优良传统研究》,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382页。
    ③肖东发:《中国编辑出版史》,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455页。
    ①曹国辉:《延安时期的出版工作概述》,载宋原放主编、吴道弘辑注:《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2卷),济南、武汉: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11页。
    ②叶林:《三年来的新华书店》,《新中华报》1940年11月14日。
    ③叶林:《三年来的新华书店》,《新中华报》1940年11月14日。
    ①《关于新华书店成立时间的讨论》(包括了四篇文章,王林:《中央出版发行部简史》,宋玉麟笔录:《向叔保谈延安的书刊发行工作》,郑士德:《关于新华书店成立时间的考证》,周保昌:《“考证”的考证——关于新华书店正式成立日期的考辨》),《出版史料》1987年总第8期,第96-106页。
    ②郑士德还在新华书店总店编辑的《书店工作史料》(第3辑)(北京:新华书店总店1987年版)上以《关于新华书店成立日期的考证》为名发表了与此文大意相同的文章。
    ③郑士德:《关于新华书店成立时间的考证》,《出版史料》1987年总第8期,第100页。
    ①周保昌:《“考证”的考证——关于新华书店正式成立日期的考辨》),《出版史料》1987年总第8期,第105、106页。
    ②王林:《中央出版发行部简史》,《出版史料》1987年总第8期,第97页。另见王林:《关于中央出版发行部历史的回忆》,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39页。
    ③宋玉麟笔录:《向叔保谈延安的书刊发行工作》,《出版史料》1987年总第8期,第99页。
    ④宋玉麟:《回忆延安新华书店》,《出版史料》1983年总第2期,第5页。
    ⑤刘思让:《回忆延安时期的出版发行工作》,载新华书店总店编辑:《书店工作史料》(第1辑),北京:新华书店总店1979年版,第45页。
    ⑥常紫钟:《忆绥德西北抗敌书店》,载新华书店总店编辑:《书店工作史料》(第1辑),北京:新华书店总店1979年版,第59页。
    ⑦涂国林:《党中央进驻延安初期的书刊发行工作》(新华书店总店编辑:《书店工作史料》(第2辑),北京:新 华书店总店1982年版,第7页。
    ①另有认为新华书店成立于1942年5月1日的。“至一九四二年五月一日,正式用新华书店的名称。”(参见《新华书店发展简史》,载张静庐辑注:《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丙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57页。)因这种观点不具有代表性,没有列入本文的讨论范围。
    ①许光庭:《忆建立出版发行网点的经过》,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71-372页。
    ②周保昌:《新华书店在延安初创时期》,《出版史料》1983年总第2期,第3页。
    ③周保昌:《新华书店在延安初创时期》,《出版史料》1983年总第2期,第3页。
    ①肖东发:《中国编辑出版史》,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461页。
    ①曹国辉:《延安时期的出版工作概述》,载宋原放主编、吴道弘辑注:《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2卷),济南、武汉: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06页。
    ②乌兆彦:《为新中国印刷事业奋斗终生的祝志澄同志》,《广东印刷》1998年第6期。
    ③王钊:《中央印刷厂的创建初期》,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526-527页。
    ④武志善:《延安清凉山生活片断》,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463页。
    ①李长彬:《对延安中央印刷厂的回忆和怀念》,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419页。
    ②张彦平编:《延安中央印刷厂编年纪事》,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页。
    ③张彦平编:《延安中央印刷厂编年纪事》,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页。
    ④惠泽民:《我的老蔡师傅》,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444-445页。
    ①惠泽民:《我的老蔡师傅》,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449-450页。
    ②武志善:《延安清凉山生活片断》,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465-466页。
    ③李平:《回忆延安中央印刷厂的历史简况》,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411页。
    ④李平:《回忆延安中央印刷厂的历史简况》,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410页。
    ⑤李守培:《排版(边区群众报)回忆》,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363页。
    ①《重要启事》,《新中华报》1937年12月4日。
    ①延安4处印刷厂的介绍,可参见曹予庭:《毛泽东关心革命印刷事业》,《新闻出版交流》1994年第2期;曹国辉:《延安时期的印刷事业》,《新文化史料》1998年第6期。
    ②张彦平编:《延安中央印刷厂编年纪事》,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5页。
    ①张彦平编:《延安中央印刷厂编年纪事》,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2页。
    ②周永生:《拿实际工作来纪念十月革命》,《新中华报》1938年10月10日。
    ③《新中华报》1938年10月25日。
    ①张彦平编:《延安中央印刷厂编年纪事》,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2页。
    ②正义:《研究技术与供献技术》,《新中华报》1938年10月20日。
    ③《熟练的技术工作者——访印刷厂的劳动英雄时长耕》,《新中华报》1939年4月28日。
    ④正义:《研究技术与供献技术》,《新中华报》1938年10月20日。
    ①樊允行:《我的回忆》,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460页。
    ①李庆宏:《青年印刷厂和中央印刷厂的回忆》,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349页。
    ②张彦平编:《延安中央印刷厂编年纪事》,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4页。
    ③裴汉君:《难忘的清凉山——1939—1945年延安中央印刷厂回忆》,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 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497-498页。
    ①李长彬:《对延安中央印刷厂的回忆和怀念》,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420页。
    ②张夫生:《幸福的回忆》,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539页。
    ①武志善:《延安清凉山生活片断》,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469-470页。
    ②肖东发:《中国编辑出版史》,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456页。
    ①本文在具体论述时,有时为了简练起见,缩称为调整阶段。
    ①杨奎松:《国民党走向皖南事变之经过》,《抗日战争研究》2002年第4期。
    ①房成祥、黄兆安:《陕甘宁边区革命史》,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65页。
    ②房成祥、黄兆安:《陕甘宁边区革命史》,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68页。
    ③高亮:《我们的纸厂》,《解放日报》1942年6月23日。
    ①黄正林:《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48页。
    ②《1939年度工矿事业报告》(1940年2月10日),载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3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16页。
    ③《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第1辑),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0年版,第164-165页。
    ④《印刷用纸的代销问题》(1944年4月),载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3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26页。
    ⑤张彦平编:《延安中央印刷厂编年纪事》,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58页。
    ⑥张彦平编:《延安中央印刷厂编年纪事》,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98页。
    ⑦《葭县峪口村五十三户设池造纸》,《解放日报》1943年9月10日
    ⑧张彦平编:《延安中央印刷厂编年纪事》,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97页。
    ①黄正林:《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95页。
    ②陈俊岐编著:《延安轶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87页。
    ③《本报重要启事》,《解放日报》1941年6月12日。
    ④《本报重要启事》,《解放日报》1941年6月12日。
    ⑤《新华书店启事》,《解放日报》1941年6月19日。
    ⑥《陕甘宁边区三十年经济建设计划》(1941年1月),载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8辑),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56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23页。
    ②《为达到经济上的完全自给自足而奋斗》(社论),《解放日报》1944年4月4日。
    ③《印刷用纸的供销问题》(1944年4月),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3编,工业交通),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26页。
    ④《印刷用纸的供销问题》(1944年4月),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3编,工业交通),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30页。
    ⑤《重要启事》,《解放日报》1944年2月25日。
    ①高自立:《为工业品的全面自给而奋斗》,《解放日报》1944年8月22日。
    ②《关于发展群众读报办报与通讯工作的决议》,《解放日报》1945年1月11日。
    ③《关于文教工作的方向——李鼎铭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第二次大会上的报告》,载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8辑),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464页。
    ④《陕甘宁边区国民教育概况》,载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8辑),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486页。
    ⑤《中共中央关于调整刊物问题的决定》(1941年3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96页。
    ①张彦平编:《延安中央印刷厂编年纪事》,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98-99页。
    ②常紫钟、林理明主编:《延安时代新文化出版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9页。
    ③房成祥、黄兆安:《陕甘宁边区革命史》,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69页。
    ④孟自成:《看看今天,想想过去——延安之行引起的回忆》,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86-87页。
    ⑤高新民、张树军:《延安整风实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66-267页。
    ①叶再生:《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第3卷),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777-778页。
    ②《中央宣传部关于充实和健全各级宣传部门的组织及工作的决定》(1940年10月14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9-1940)》(12),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507页。
    ①《中央宣传部关于充实和健全各级宣传部门的组织及工作的决定》(1940年10月14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9-1940)》(12),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507-508页。
    ②《中央宣传部关于充实和健全各级宣传部门的组织及工作的决定》(1940年10月14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9-1940)》(12),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508页。
    ③《中共中央关于统一各根据地内对外宣传的指示》,《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98页。
    ④《中共中央关于根据地统一对外宣传的第二次指示》,《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20页。
    ⑤《中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1942年3月16日),《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26页。
    ⑥《中央书记处关于统一延安出版工作的通知》(1942年4月15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1-1942)》(13),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70页。
    ①《中央书记处关于统一延安出版工作的通知》(1942年4月15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1-1942)》(13),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70页。
    ②《中央书记处关于统一延安出版工作的通知》((1942年4月15日),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1—1942)》(13),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70页。
    ③叶再生:《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第3卷),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780页。
    ④《中宣部关于各抗日根据地报纸杂志的指示》(1941年7月4日),《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14页。
    ①《中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1942年3月16日),《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26页。
    ②《中共中央西北局关于<解放日报>工作问题的决定》(1942年9月9日中共中央西北局通过),《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33页。
    ③《中宣部对各地出版报纸刊物的指示》(1942年12月10日),《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28页。
    ④《中央书记处关于报纸通讯社工作的指示》(1942年10月28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1-1942)》(13),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53-454页。
    ①《中央宣传部宣传要点——欧战局势、日本政策估计、加强调查研究工作》(1941年8月16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1-1942)》(13),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89-190页。
    ②张志清等:《延安整风前后》,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99页。
    ③《解放日报》1942年2月10日。
    ①常紫钟、林理明主编:《延安时代新文化出版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9页。
    ②常紫钟、林理明主编:《延安时代新文化出版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9-20页。曹国辉:《延安时期的出版工作概述》,载宋原放主编、吴道弘辑注:《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2卷),济南、武汉: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90-291页。
    ③张志清等:《延安整风前后》,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115页。
    ④王首道:《回忆毛泽东同志延安时期对干部的培育和关怀》,《人民日报》1978年12月16日。
    ⑤张志清等:《延安整风前后》,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115-116页。
    ①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第2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786-789页。
    ②曹国辉:《延安时期的出版工作概述》,载宋原放主编、吴道弘辑注:《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2卷),济南、武汉: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91页。
    ③曹国辉:《延安时期的出版工作概述》,载宋原放主编、吴道弘辑注:《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2卷),济南、武汉: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91页。
    ①《征求意见》,《解放日报》1944年2月25日。
    ②曹国辉:《延安时期的出版工作概述》,载宋原放主编、吴道弘辑注:《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2卷),济南、武汉: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91页。
    ③铁竹伟:《廖承志传》,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36页。
    ①胡绩伟:《青春岁月》,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38页。
    ②《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提案》(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编写组编:《陕甘宁边区的精兵简政:资料选辑》,北京:求实出版社1982年版,第7-8页。
    ③《中央、军委关于一九四二年中心任务的指示》(1941年12月28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1-1942)》(13),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72页。
    ①刘思让:《延安时期出版发行工作情况》,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86页。
    ②《中央书记处关于统一延安出版工作的通知》(1942年4月15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1-1942)》(13),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70页。
    ③《中央书记处关于统一延安出版工作的通知》(1942年4月15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1-1942)》(13),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70页。
    ④《中央书记处关于统一延安出版工作的通知》(1942年4月15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1-1942)》(13),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70页。
    ①叶再生:《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第3卷),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781页。
    ②叶再生:《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第3卷),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781-782页。
    ③《中央书记处关于统一延安出版工作的通知》(1942年4月15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1-1942)》(13),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70页。
    ④常紫钟、林理明主编:《延安时代新文化出版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8-19页。
    ①《征求意见》,《解放日报》1944年2月25日。
    ②张仲实任出版科副科长,主管马恩列斯经典著作的翻译和出版,即延安解放社的编辑出版工作。参见张仲实:《我的经历》,载张积玉、王钜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翻译家张仲实》,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8页。
    ①叶再生:《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第3卷),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777-778页。
    ②郑育之:《<边区群众报>诞生前后》,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7页。
    ①《中央宣传部关于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提纲》(1941年6月20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1-1942)》(13),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26页。
    ②《中央宣传部关于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提纲》(1941年6月20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1-1942)》(13),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36页。
    ③《中央宣传部关于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提纲》(1941年6月20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1-1942)》(13),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139页。
    ④《中宣部关于各抗日根据地报纸杂志的指示》(1941年7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14页。
    ⑤《中宣部关于各抗日根据地报纸杂志的指示》(1941年7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17页。
    ①常紫钟、林理明主编:《延安时代新文化出版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66页。
    ②王敬主编:《延安<解放日报>史》,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88-89页。
    ③叶再生:《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第3卷),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778页。
    ④《中央宣传部关于充实和健全各级宣传部门的组织及工作的决定》(1940年10月14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9-1940)》(12),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507-508页。
    ⑤《中央宣传部关于充实和健全各级宣传部门的组织及工作的决定》(1940年10月14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9-1940)》(12),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508页。
    ①《征稿启事》,《解放日报》1941年5月22日。
    ②《中央书记处关于统一延安出版工作的通知》(1942年4月15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1-1942)》(13),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70页。
    ③《中央书记处关于统一延安出版工作的通知》(1942年4月15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1-1942)》(13),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370页。
    ④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3卷,抗日战争时期)(上),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36—37页。
    ①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3卷,抗日战争时期)(上),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38页。
    ②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3卷,抗日战争时期)(上),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40页。
    ③《中共中央关于宣传教育工作的指示》(1939九年5月1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90页。
    ①叶再生:《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第3卷),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782页。
    ②叶再生:《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第3卷),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781页。
    ③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3卷,抗日战争时期)(上),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第50页。
    ①常紫钟、林理明主编:《延安时代新文化出版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2页。
    ①《中共中央关于出版(解放日报)等问题的通知》(1941年5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97页。
    ②《延安(解放日报)发刊词》(1941年5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31页。
    ③王敬等主编:《延安<解放日报>史》,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20-23页。
    ④王敬等主编:《延安<解放日报>史》,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20页。
    ①《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给<解放日报>写稿与供给党务广播材料的决议》(1942年1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18页。
    ②张志清等:《延安整风前后》,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115页。
    ③王敬等主编:《延安<解放日报>史》,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30页。
    ④张志清等:《延安整风前后》,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第115-116页。
    ①《致读者》(1941年4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51页。
    ②《致读者》(1941年4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52页。
    ③《中央书记处关于报纸通讯社工作的指示》(1942年10月28日),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1-1942)》(13),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53-454页。
    ④王敬等主编:《延安<解放日报>史》,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51-52页。
    ⑤《本报创刊一千期》(1944年2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67页。
    ⑥王敬等主编:《延安<解放日报>史》,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52页。
    ①张彦平编:《延安中央印刷厂编年纪事》,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79页。
    ①胡绩伟:《青春岁月》,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60页。
    ②常紫钟、林理明主编:《延安时代新文化出版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3页。
    ③常紫钟、林理明主编:《延安时代新文化出版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3页。
    ④李维汉:《中央干部教育与延安干部教育》,载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中共党史资料》(第13辑),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版,第24页;李维汉:《回忆与研究》(上),中共党史出版社1986年版,第444页。
    ⑤张彦平编:《延安中央印刷厂编年纪事》,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9-10页。
    ⑥曹国辉:《延安时期的出版工作概述》,载宋原放主编、吴道弘辑注:《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2卷),济南、武汉: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10页
    ⑦方克主编:《中共中央党刊史稿》(上卷),北京:红旗出版社1999年版,第373页。
    ⑧方克主编:《中共中央党刊史稿》(上卷),北京:红旗出版社1999年版,第37页。
    ⑨赵晓恩:《延安出版的光辉——<六十年出版风云散记>续编》,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72页。
    ①张彦平编:《延安中央印刷厂编年纪事》,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89页。
    ②原载惊秋:《陕甘宁边区新文化运动的现状》,《新华日报》三十年——1941年1月7日、8日。转载自:时事问题研究会编:《抗战中的中国文化教育》,延安:抗战书店1940年版,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1957年翻印,第307-308页。
    ③叶林:《三年来的新华书店》,《新中华报》1940年11月14日。
    ①张彦平编:《延安中央印刷厂编年纪事》,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04页。
    ②赵晓恩:《延安出版的光辉——<六十年出版风云散记>续编》,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页。
    ③曹国辉:《延安时期的出版工作概述》,载宋原放主编、吴道弘辑注:《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2卷),济南、武汉: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04页
    ①《解放日报》1945年11月22日。
    ②高信成:《中国图书发行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82页。
    ③宋玉麟:《回忆延安新华书店》,《出版史料》1983年总第2期,第7页。
    ①肖东发:《中国编辑出版史》,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460页。
    ②曹国辉:《延安时期的出版工作概述》,载宋原放主编、吴道弘辑注:《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2卷),济南、武汉: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14页。
    ①冯森龄:《在清凉山的前后》,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180页。
    ②赵生明:《新华书店诞生在延安》,西安:华岳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56页。
    ③《新中华报》1941年5月15日。
    ④《八路军军政杂志社紧要启事》,《解放日报》1941年5月22日;《八路军军政杂志社启事》,《八路军军政杂志》(第3卷第5期)1941年5月25日。
    ①《为求书报推销合理化、新华书店改变发行制度、取消赠送实行购买制》,《新中华报》1941年4月6日。
    ②《为求书报推销合理化、新华书店改变发行制度、取消赠送实行购买制》,《新中华报》1941年4月6日。
    ①郑士德:《浅论新华书店的优良传统》,载中国出版科研所科研办公室编:《近现代中国出版优良传统研究》,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386页。
    ②张良:《书报下乡》,《解放日报》1943年3月31日。
    ③张良:《书报下乡》,《解放日报》1943年3月31日。
    ④曹国辉:《延安时期的出版工作概述》,载宋原放主编、吴道弘辑注:《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2卷),济南、武汉: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12-313页。
    ⑤《解放日报》1944年8月14日,
    ①《推广通俗书籍!八折优待读者!七折优待工农!六折优待批销!》,《解放日报》1946年8月24日。
    ②赵生明:《新华书店诞生在延安》,西安:华岳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121页。
    ①赵生明:《新华书店诞生在延安》,西安:华岳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123-124页。
    ②肖东发:《中国编辑出版史》,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461页。
    ③《解放合作社开张启事》,《解放日报》1944年2月23日。
    ④《解放合作社开张启事》,《解放日报》1944年2月23日。
    ⑤《新书预告》,《解放日报》1944年3月7日、1944年3月8日、1944年3月9日。
    ⑥《推广通俗书籍!八折优待读者!七折优待工农!六折优待批销!》,《解放日报》1946年8月24日。
    ①雷达天:《土油墨诞生记》,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442—443页。沈泉:《在延安清凉山的奋斗岁月》,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454—455页。石夫:《我们印刷厂的工作和生活》,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485页。张彦生编:《延安中央印刷厂编年纪事》,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19页。
    ①曹国兴:《一切为了革命事业》,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346页。
    ②曹国兴:《万佛洞里的切书机》,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553页。李长彬:《对延安中央印刷厂的回忆和怀念》,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424页。石夫:《我们印刷厂的工作和生活》,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486页。贾夫:《我们的刻字部》,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562页。张彦平编:《延安中央印刷厂编年纪事》,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42、183页。
    ①张彦平编:《延安中央印刷厂编年纪事》,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41—142页。李长彬:《对延安中央印刷厂的回忆和怀念》,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424—425页。
    ②李长彬:《对延安中央印刷厂的回忆和怀念》,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425页。
    ①刘力夫:《清凉山纪事》,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506—508页。张彦平编:《延安中央印刷厂编年纪事》,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10、140、168页。
    ②《留政印厂产量倍增》,《解放日报》1944年5月14日。
    ①曹国辉:《延安时期的出版工作概述》,载宋原放主编、吴道弘辑注:《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2卷),济南、武汉: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08页。
    ②石夫:《我们印刷厂的工作和生活》,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484-485页。
    ①原载惊秋:《陕甘宁边区新文化运动的现状》,《新华日报》三十年——1941年1月7日、8日。转载自:时事问题研究会编:《抗战中的中国文化教育》,延安:抗战书店1940年版,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1957年翻印,第307页。
    ②张彦平编:《延安中央印刷厂编年纪事》,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98页。
    ①张彦平编:《延安中央印刷厂编年纪事》,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88页。
    ①其中1943年公私全部造纸产量为8139令,公营纸厂的产量为5671.397令。
    ②西北局调查研究室:《边区经济情况简述》1948年2月19日,载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3编,工业交通),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14页。
    ③西北局调查研究室:《边区经济情况简述》1948年2月19日,载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3编,工业交通),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14页。
    ①李长彬:《对延安中央印刷厂的回忆和怀念》,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423页。
    ①张彦平编:《延安中央印刷厂编年纪事》,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58页。
    ②崔田夫:《一年来赵占魁运动总结》,《解放日报》1944年2月7日。
    ③《中央印刷厂管理合理化,成本减低,效能提高》,《解放日报》1944年5月21日。
    ④《中央印刷厂管理合理化,成本减低,效能提高》,《解放日报》1944年5月21日。
    ①《中央印刷厂管理合理化,成本减低,效能提高》,《解放日报》1944年5月21日。
    ②张彦平编:《延安中央印刷厂编年纪事》,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81页。李长彬,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421页。
    ③张彦平编:《延安中央印刷厂编年纪事》,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82页。
    ①《解放日报》1944年11月21日。李长彬:《对延安中央印刷厂的回忆和怀念》,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422页。
    ②李长彬:《对延安中央印刷厂的回忆和怀念》,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423页。
    ③《留政印厂产量倍增》,《解放日报》1944年5月14日。
    ①李庆宏:《青年印刷厂和中央印刷厂的回忆》,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350页。
    ②曹国兴:《一切为了革命事业》,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③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345页。
    ①李庆宏:《青年印刷厂和中央印刷厂的回忆》,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350页。
    ②曹国辉:《延安时期的出版工作概述》,载宋原放主编、吴道弘辑注:《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2卷),济南、武汉: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06-307页。
    ③常紫钟、林理明主编:《延安时代新文化出版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99-500页。
    ①原载惊秋:《陕甘宁边区新文化运动的现状》,《新华日报》三十年——1941年1月7日、8日。转载自:时事 问题研究会编:《抗战中的中国文化教育》,延安:抗战书店1940年版,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1957年翻印,第307页。
    ①《韬奋书店紧要启事》,《解放日报》1946年8月19日。
    ①汤林弟:《中国近代稿酬制度的产生》,《编辑学刊》2004年第2期,第53页。
    ①阎纲:《作家与稿费》,《文史博览》2004年10期,第60页。
    ②朱鸿召:《延安日常生活的历史(1937-1947)》,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2页。
    ③常天禄:《米脂的通讯工作》,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282页。
    ①韦君宜:《延安出版工作零忆》,载《陕西出版史志资料选编》编辑部:《陕西出版史志资料选编》(第一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6-27页。
    ①原载惊秋:《陕甘宁边区新文化运动的现状》,《新华日报》三十年——1941年1月7日、8日。转载自:时事问题研究会编:《抗战中的中国文化教育》,延安:抗战书店1940年版,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1957年翻印,第314页。
    ②《本报启事》,《新中华报》1937年10月29日。
    ③《本报副刊征稿启事》,《新中华报》1938年7月20日。
    ④《编者告读者》,《中国青年》(第1卷第3期)1939年6月1日。
    ⑤《征稿简章》,《中国青年》(第2卷第1期)1939年11月5日。
    ⑥《本刊征稿条例》,《中国妇女》(第1卷第1期)1939年6月1日。
    ⑦《本刊征稿条例》,《八路军军政杂志》(第1卷第9期)1939年9月25日。
    ⑧《征稿条例》,《中国工人》(第1期)1940年2月7日。
    ⑨《本报启事(二)》,《解放日报》1941年5月16日。
    ⑩《本报启事》,《解放日报》1941年5月17日。
    ①《征求通讯稿件启事》,《解放日报》1941年12月22日。
    ②转引自孙国林:《延安时期的稿费制度》,《中华读书报》2007年10月17日。
    ③《本刊启事》,《新中华报》1937年6月3日。
    ④《本刊启事》,《新中华报》1937年6月8日。
    ⑤《代邮》,《共产党人》(第11期)1940年10月20日出版。
    ①《中国妇女》(第1卷第4期)1939年9月30日。
    ②《本报稿费通知》,《解放日报》1941年1月26日。
    ③陈伯达:《关于王实味——在中央研究院座谈会上的发言》,《解放日报》1942年6月15日。
    ④孙国林:《延安时期的稿费制度》,《中华读书报》2007年10月17日。
    ①朱鸿召:《延安日常生活的历史(1937—1947)》,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2-23页。
    ②朱鸿召:《延安日常生活的历史(1937—1947)》,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2-23页。
    ③转引自孙国林:《延安时期的稿费制度》,《中华读书报》2007年10月17日。
    ④《本报稿费通知》,《解放日报》1941年1月26日。
    ⑤《本刊编委会启事》,《共产党人》(第11期)1940年10月20日。
    ①《征求通讯员》,《中国工人》(第13期)1941年3月8日。
    ②孙国林在《延安时期的稿费制度》曾引用了一则奖励稿酬的材料:陕甘宁边区民众娱乐改进会(即民众剧团的前身)于1938年7月17日在《新中华报》刊登启事,“征求各地歌谣”,对于所送作品,“组织评判委员会,按成绩奖励”。(孙国林:《延安时期的稿费制度》,《中华读书报》2007年10月17日)不过,孙国林的引文有明显的错误,首先,1938年7月17日根本就没有出版《新中华报》,因为该报出版不定期,有时为三日,有时为五日,但是笔者查篇《新中华报》未发现该日期的报纸,该报446期为1938年7月15日出版,447期为1938年7月20日出版,按照常理推断,《新中华报》应该不可能在1938年7月17日有报纸出版。
    ③范永新:《练笔清凉山》,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268页。
    ④《“五四”奖金征文当选者共二十三件》,《解放日报》1941年6月9日。
    ⑤《解放日报》1941年6月10日。
    ⑥齐从容:《从(黄河大合唱)的“稿酬”所想到的》,《音乐世界》1994年10期,第11页。
    ①齐从容:《从<黄河大合唱>的“稿酬”所想到的》,《音乐世界》1994年10期,第11-12页。
    ②《新中华报》1937年3月9日。
    ③孙国林的《延安时期的稿费制度》(《中华读书报》2007年10月17日)所载为《新中华报》1937年5月10日,据查原稿有误,这则通知刊于《新中华报》1937年5月13日。
    ④《军委关于征集红军历史材料的通知》,《新中华报》1937年5月13日。
    ①《征文启事》,《新中华报》1937年7月13日。
    ②转引自孙国林:《延安时期的稿费制度》,《中华读书报》2007年10月17日。
    ③《征求团员及征稿》,《解放日报》1941年9月24日。
    ④《八路军军政杂志社征集抗战故事启事》,《八路军军政杂志》(第3卷第10期)1941年10月25日。
    ⑤转引自孙国林:《延安时期的稿费制度》,《中华读书报》2007年10月17日。
    ⑥《边区作曲者协会发征求歌词启事》,《解放日报》1943年3月15日。
    ①《悬奖征求编写冬学教本》,《解放日报》1944年5月17日。
    ②王培元:《延安鲁艺风云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7-28页。
    ③此处有误,原文为文学。
    ④孙国林:《延安时期的稿费制度》,《中华读书报》2007年10月17日。
    ①《征稿启事》,《解放日报》]941年5月22日。
    ②《征求外文稿件启事》,《解放日报》1941年12月11日。
    ③《<延安文艺>征稿》,《解放日报》1946年9月2日。
    ①《投稿简章》,《解放》周刊(创刊号)1937年4月24日。
    ②转引自孙国林:《延安时期的稿费制度》,《中华读书报》2007年10月17日。
    ③赵超构:《延安一月》,上海:上海书店1992年版,第166页。
    ④朱鸿召:《延安日常生活的历史(1937—1947)》,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3-24页。
    ①孟自然:《看看今天,想想过去——延安之行引起的回忆》,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87页。
    ②原载惊秋:《陕甘宁边区新文化运动的现状》,《新华日报》三十年——1941年1月7日、8日。转载自:时事问题研究会编:《抗战中的中国文化教育》,延安:抗战书店1940年版,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1957年翻印,第314页。
    ③朱鸿召:《延安日常生活的历史(1937-1947)》,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2-23页。
    ①《征求通讯稿件启事》,《解放日报》1941年12月22日。
    ②毛泽东:《致周扬》(1939年1月22日),载《毛泽东书信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38页。
    ③毛泽东:《反对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1941年9月10日),载《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4页。
    ①孙国林:《延安时期的稿费制度》,《中华读书报》2007年10月17日。
    ②王培元:《延安鲁艺风云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7页。
    ③王培元:《延安鲁艺风云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7—28页。
    ④王培元:《延安鲁艺风云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8页。
    ①朱鸿召编、陈学昭著:《延安访问记》,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0页。
    ②朱鸿召编、陈学昭著:《延安访问记》,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1-23页。
    ③朱鸿召编、陈学昭著:《延安访问记》,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1页。
    ④朱鸿召编、陈学昭著:《延安访问记》,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4页。
    ⑤朱鸿召编、陈学昭著:《延安访问记》,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5页。
    ⑥朱鸿召编、陈学昭著:《延安访问记》,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44页。
    ⑦朱鸿召编、陈学昭著:《延安访问记》,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82页。
    ⑧1938年初,1斗为50斤。1942年3月22日,边区政府建设厅就统一度量衡发布命令,规定自5月1日起,在边区使用度量衡的标准为:尺用2尺正裁尺;斗用30斤斗;秤用16两制秤。参见朱鸿召:《延安日常生活的历史(1937-1947)》,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4页。
    ①王培元:《延安鲁艺风云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7页。
    ②朱鸿召:《延安日常生活的历史(1937-1947)》,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2页。
    ③张蓓:《边区公营要厂历年来工资及工人生活概况》,《解放日报》1944年5月8日。
    ④陈明远:《文化人的经济生活》,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年版,第213页。
    ①马嘶:《1937年中国知识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版,第322页。
    ②陈明远:《文化人的经济生活》,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年版,第225页。
    ③朱德熙:《悼念王力师》,载北京大学校友联络处编:《笳吹弦诵情弥切——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五十周年纪念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年版,第103页。
    ④郭浩帆:《近代稿酬制度的形成及其意义》,《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第88页。
    ⑤郭浩帆:《近代稿酬制度的形成及其意义》,《山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第88页。
    ①陈定家:《中国稿酬制度的变迁及其对艺术生产的影响》,《江汉论坛》2001年第9期,第72页。
    ②陈定家:《中国稿酬制度的变迁及其对艺术生产的影响》,《江汉论坛》2001年第9期,第72页。
    ③原载1940年2月16日《文艺战线》第1卷第6号,载刘增杰等编:《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及各抗日民主根据地文学运动资料》(上),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84-485页。
    ④汤林弟:《中国近代稿酬制度的产生》,《编辑学刊》2004年第2期,第52页。
    ①清水公一:《广告理论与战略》,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②徐卫华:《新广告学》,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6页。
    ③徐卫华:《新广告学》,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7-12页。
    ④丁俊杰:《广告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①[日]佐藤卓己:《现代传媒史》,诸葛蔚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8页。
    ①黄炎培:《八十年来》,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版,第121页。
    ①《本刊启事》,《新中华报》1937年2月3日。
    ①《本刊启事》,《新中华报》1937年2月16日。
    ②《小电台》,《新中华报》1937年3月13日。
    ③《小电台》,《新中华报》1937年3月19日。
    ①《广告》,《新中华报》1937年4月9日。
    ②小电台的性质界定比较复杂,在《新中华报》的这一栏目中,有涉及广告的内容,也有部分消息的内容,有些内容还不能完全认定为是一种广告。
    ①《本报广告科启事》,《解放日报》1941年5月17日。
    ②《本报广告刊例》,《解放日报》1941年5月23日。
    ③《本报广告科启事》,《解放日报》1944年3月15日。
    ④《“广告栏”启事》,《解放日报》1946年4月24日。
    ①王敬主编:《延安<解放日报>史》,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12页。
    ②《本报广告科启事》,《解放日报》1941年5月17日。
    ③《解放日报社文化供应部承办本报广告启事》,《解放日报》1944年4月29日。
    ④《解放日报》1944年6月10日。
    ①《本报广告科启事》,《解放日报》1941年5月17日。
    ②王玉蓉、白贵:《延安<解放日报>广告作用初探》,《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年第4期,第12页。
    ①《本报广告科启事》,《解放日报》1941年5月17日。
    ②《本报广告刊例》,《解放日报》1941年5月23日。
    ③《本报广告科启事》,《解放日报》1944年3月15日。
    ④《“广告栏”启事》,《解放日报》1946年4月24日。
    ①《新中华报》1938年10月15日。
    ②《本报广告科启事》,《解放日报》1941年5月17日。
    ①《本报广告刊例》,《解放日报》1941年5月23日。
    ②《本报广告增价启事》,《解放日报》1941年12月31日。
    ③《广告刊例》,《解放日报》1942年7月9日。
    ④《解放日报》1942年12月29日。
    ⑤《本报广告科启事》,《解放日报》1944年3月15日。
    ①《解放日报社文化供应部承办本报广告启事》,《解放日报》1944年4月29日。
    ②《本报广告刊例》,《解放日报》1946年1月16日。
    ③《“广告栏”启事》,《解放日报》1946年4月24日。
    ④《本报广告刊例》,《解放日报》1947年1月7日。
    ①王玉蓉、白贵:《延安<解放日报>广告作用初探》,《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年第4期,第12页。
    ②王玉蓉、白贵:《延安<解放日报>广告作用初探》,《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年第4期,第12页。
    ①王玉蓉、白贵:《延安<解放日报>广告作用初探》,《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年第4期。
    ②《新中华报》1937年6月3日
    ①《新中华报》1937年6月26日
    ②《光华书店开幕预告》,《解放》周刊1937年7月12日
    ③《紧要启事》,《解放日报》1941年6月11日。
    ④《征求文献启事》,《解放日报》1941年5月29日。
    ①《解放日报》1941年5月24日。
    ②《解放日报》1941年5月30日。
    ③《解放日报》1941年7月6日。
    ④《解放日报》1941年6月25日。
    ①《解放》周刊1937年9月6日
    ①《解放》周刊1937年4月24日
    ②《解放》周刊1937年10月2日
    ①《解放》周刊1937年9月13日
    ①王玉蓉、白贵:《延安<解放日报>广告作用初探》,《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年第4期,第14页。
    ②王玉蓉、白贵:《延安<解放日报>广告作用初探》,《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年第4期,第13页。
    ①霍璞:《难忘延安清凉山的激情岁月》,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238页。
    ②杨申、彭世钦:《回忆延安的生活》,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96页。
    ③高向明:《忘不了你哟,清凉山!》,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177页。
    ④周保昌:《新华书店在延安初创时期》,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81页。
    ①周保昌:《新华书店在延安初创时期》,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81页。
    ②周保昌:《新华书店在延安初创时期》,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81页。
    ③周保昌:《新华书店在延安初创时期》,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81页。
    ①杨申、彭世钦:《回忆延安的生活》,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97页。
    ②杨申、彭世钦:《回忆延安的生活》,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97页。
    ③杨申、彭世钦:《回忆延安的生活》,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97页。
    ④杨申、彭世钦:《回忆延安的生活》,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96页。
    ⑤李奇:《对清凉山的美好回忆》,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83页。
    ①午人:《怀念清凉山》,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219页。
    ②乔迁:《峥嵘岁月》,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130页。
    ③张沛:《清凉山杂忆》,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151页。
    ④乔迁:《峥嵘岁月》,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130页。
    ⑤乔迁:《峥嵘岁月》,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 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130页。
    ①吕正庭:《难忘的一段经历》,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222页。
    ②高向明:《忘不了你哟,清凉山!》,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176页。
    ③霍璞:《难忘延安清凉山的激情岁月》,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238页。
    ④高向明:《忘不了你哟,清凉山!》,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176页。
    ⑤张沛:《清凉山杂忆》,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151页。
    ⑥苏生:《黎明号角——关于中央中央出版发行部的片断回忆》,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 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44-345页。
    ①苏生:《黎明号角——关于中央中央出版发行部的片断回忆》,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44—345页。
    ②刘思让:《回忆延安时期的出版发行工作》,载新华书店总店编辑:《书店工作史料》(第1辑),北京:新华书店总店1979年版,第47页。
    ③苏生:《黎明号角——关于中央中央出版发行部的片断回忆》,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44页。
    ①高向明:《忘不了你哟,清凉山!》,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177页。
    ②高向明:《忘不了你哟,清凉山!》,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177页。
    ③杨申、彭世钦:《回忆延安的生活》,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98页。
    ④杨申、彭世钦:《回忆延安的生活》,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98页。
    ⑤高向明:《忘不了你哟,清凉山!》,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177页。
    ①程海洲:《难忘的清凉山岁月》,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55页。
    ②程海洲:《难忘的清凉山岁月》,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55页。
    ③程海洲:《难忘的清凉山岁月》,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55页。
    ①程海洲:《难忘的清凉山岁月》,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55页。
    ②程海洲:《难忘的清凉山岁月》,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54页。
    ③程海洲:《难忘的清凉山岁月》,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55页。
    ④杨申、彭世钦:《回忆延安的生活》,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97页。
    ①[苏]彼得·弗拉基米洛夫:《延安日记》,吕文镜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第47页。
    ②韦君宜:《我对年轻人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79页。
    ③韦君宜:《我对年轻人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79页。
    ④韦君宜:《我对年轻人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79-180页。
    ⑤周保昌:《回忆新华书店在延安初创时期——纪念新华书店成立四十周年》,载新华书店总店编辑:《书店工作史料》(第1辑),北京:新华书店总店1979年版,第37-38页。
    ①刘思让:《回忆延安时期的出版发行工作》,载新华书店总店编辑:《书店工作史料》(第1辑),北京:新华书店总店1979年版,第47页。
    ②吕正庭:《难忘的一段经历》,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222页。
    ③韦君宜:《我对年轻人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80页。
    ④韦君宜:《我对年轻人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79页。
    ⑤杨申、彭世钦:《回忆延安的生活》,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98页。
    ⑥程海洲:《难忘的清凉山岁月》,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53页。
    ①程海洲:《难忘的清凉山岁月》,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53-354页。
    ②程海洲:《难忘的清凉山岁月》,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59页。
    ③程海洲:《难忘的清凉山岁月》,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59页。
    ④杨申、彭世钦:《回忆延安的生活》,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98页。
    ⑤霍璞:《难忘延安清凉山的激情岁月》,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 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238页。
    ①师哲口述,师秋朗笔录:《我的一生——师哲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22页。
    ②乔迁:《峥嵘岁月》,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131页。
    ③张沛:《清凉山杂忆》,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145页。
    ④张若平:《粗浅的回忆》,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92页。
    ①张若平:《粗浅的回忆》,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92页。
    ②M.武道:《我从陕北归来》,载鲁登·爱泼斯坦等著:《外国记者眼中的延安及解放区》,齐文编译,[出版地不详]:历史资料供应社1946年版,第26页。
    ③杨申、彭世钦:《回忆延安的生活》,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98页。
    ④孟自然:《看看今天,想想过去——延安之行引起的回忆》,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88页。
    ⑤张沛:《清凉山杂忆》,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145页。
    ①乔迁:《峥嵘岁月》,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130页。
    ②程海洲:《难忘的清凉山岁月》,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57-358页。
    ③程海洲:《难忘的清凉山岁月》,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55-356页。
    ①张沛:《清凉山杂忆》,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151页。
    ②张沛:《清凉山杂忆》,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151页。
    ③张沛:《清凉山杂忆》,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150页。
    ①乔迁:《峥嵘岁月》,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130页。
    ②吕正庭:《难忘的一段经历》,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222页。
    ③程海洲:《难忘的清凉山岁月》,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58页。
    ④程海洲:《难忘的清凉山岁月》,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58页。
    ⑤吕正庭:《难忘的一段经历》,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222页。
    ⑥韦君宜:《我对年轻人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07页。
    ⑦张沛:《清凉山杂忆》,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147-148页。
    ⑧高向明:《忘不了你哟,清凉山!》,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176页。
    ①高向明:《忘不了你哟,清凉山!》,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176页。
    ②刘卓云:《光生同志二三事》,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158页。
    ③刘思让:《回忆延安时期的出版发行工作》,载新华书店总店编辑:《书店工作史料》(第1辑),北京:新华书店总店1979年版,第47页。
    ④许光庭:《忆建立出版发行网点的经验丰富》,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71页。
    ①高向明:《忘不了你哟,清凉山!》,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177页。
    ②午人:《怀念清凉山》,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219页。
    ③杨申、彭世钦:《回忆延安的生活》,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96页。
    ①叶蠖生:《抗日战争初期的新华社》,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43页。
    ②孙萍、程成:《清凉山——传播马列主义思想的基地》,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48页。
    ③程海洲:《难忘的清凉山岁月》,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56页。
    ④程海洲:《难忘的清凉山岁月》,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56-357页。
    ①杨申、彭世钦:《回忆延安的生活》,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97页。
    ②程海洲:《难忘的清凉山岁月》,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356页。
    ①[日]佐藤卓己:《现代传媒史》,诸葛蔚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8页。
    ②常紫钟、林理明主编:《延安时代新文化出版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3页。
    ①赵晓恩:《延安出版的光辉——<六十年出版风云散记>续编》,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1-22、82页。
    ②曹国辉:《延安时期的出版工作概述》,载宋原放主编、吴道弘辑注:《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2卷),济南、武汉: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94页。
    ①《本刊的被扣》,《解放》周刊1937年7月19日。
    ②《本报对西安分销处被封内幕及交涉经过声明》,《解放》周刊1937年11月30日。
    ③李志民:《抗大抗大,越抗越大》(之三),载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中共党史资料》(第11辑),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4年版,第224页。
    ④《中共中央关于交涉<新华日报>继续单独出版给南方局的指示》(1939年5月17日),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89页。
    ⑤常紫钟、林理明主编:《延安时代新文化出版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90页。
    ⑥《抗议对大后方文化界的摧残压迫》,《新中华报》1941年3月27日·
    ①常紫钟、林理明主编:《延安时代新文化出版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5页。
    ②肖劲光:《陕甘宁边区的反摩擦斗争》,载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中共党史资料》(第20辑),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6年版,第59页。
    ③毛泽东:《运用舆论反击国民党进攻》,载《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105页。
    ④《特务机关破坏团结假造民意,竟敢提出“解散共产党交出边区”》,《解放日报》1943年7月8日。
    ⑤《质问国民党》,《解放日报》1943年7月12日。
    ①张希贤等编著:《毛泽东在延安——关于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组织人事、理论宣传和外交统战活动实录》,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50页。
    ②张希贤等编著:《毛泽东在延安——关于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组织人事、理论宣传和外交统战活动实录》,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50页。
    ③张希贤等编著:《毛泽东在延安——关于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组织人事、理论宣传和外交统战活动买录》,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50-151页。
    ①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编:《解放区根据地图书目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51页。
    ①臧剑秋:《关于目前党的出版发行工作中的几个问题》,《共产党人》(第16期)1941年3月20日。
    ②毛泽东:《致何凯丰》(1942年9月15日),载《毛泽东书信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02页。
    ③毛泽东:《致何凯丰》(1943年4月22日),载《毛泽东书信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12页。
    ④据有些专家观点,《法兰西内战》是由吴黎平与张闻天合作翻译的,出版时张闻天用了刘云这一署名。参见常紫钟、林理明主编:《延安时代新文化出版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74页。
    ①即王实味。
    ②此书最早出版于1939年3月,1939年6月被纳入《马克思恩格斯丛书》第七种予以重版。参见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编:《解放区根据地图书目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页。
    ③此书在1939年3月曾由生活书店出版,著作者署名为王右铭、柯柏年译。参见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编:《解放区根据地图书目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9页。
    ④常紫钟、林理明主编:《延安时代新文化出版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76-77页。
    ①张仲实:《我的编译生涯》,载张积玉、王钜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翻译家张仲实》,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8页。
    ①《斯大林选集》第五卷的出版时间,《解放区根据地图书目录》依据实物确定的出版时间为1939年1月。参见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编:《解放区根据地图书目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7页。而在《延安时代新文化出版史》中,则认为出版于1939年3月。参见常紫钟、林理明主编:《延安时代新文化出版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85页。本文认为《解放区根据地图书目录》所依据的图书实物更为可信,因而持此观点。
    ①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编:《解放区根据地图书目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98页。
    ②宋金寿:《延安的最高学府——从马列学院到中央研究院》,载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资料》(第57辑),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版,第124-125页。
    ③常紫钟、林理明主编:《延安时代新文化出版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05页。
    ④在解放区,截止建国(1949年10月)前,此书可以查见的版本有30种。其中在延安出版的有三个版本,均为八路军军政杂志社出版,一种为1941年出版的32开本、36页的版本,一种为1941年出版的32开本、56页(折页)的雪莲纸本,此本注明了“非卖品”,一种为1943年出版的32开本、56页的八路军内部学习文件本。其他版本均为各地的翻印本,包括山东、渤海、华北、华东、华中、太岳、中原、苏北新华书店,以及香港正报社图书部、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哈尔滨东北书店、大连大众书店、太岳军区司令部、冀鲁豫书店等。参见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编:《解放区根据地图书目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50-51页。
    ⑤铁竹伟:《廖承志传》,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8页。
    ①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编:《解放区根据地图书目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98页。
    ①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7页。
    ②常紫钟、林理明主编:《延安时代新文化出版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53页。
    ③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69页。
    ④高华:《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05页。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管理部图书馆、《党的文献》编辑部编:《党的文献是怎样编辑出版的》,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3页。
    ②张仲实:《我的编译生涯》,载张积玉、王钜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翻译家张仲实》,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5-136页。
    ③胡永钦等:《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概述》,载张积玉、王钜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翻译家张仲实》,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7-308页。
    ④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编:《解放区根据地图书目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28-129页。
    ⑤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编:《解放区根据地图书目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28-132页。
    ①常紫钟、林理明主编:《延安时代新文化出版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66-169页。
    ①李维汉:《中央干部教育与延安干部教育》,载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中共党史资料》(第13辑),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版,第27-28页。
    ②陈东霞:《论<解放日报>在延安时期党内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社科纵横》2005年第1期。
    ①《中央宣传教育部关于加强党内策略教育的一些具体规定》,《共产党人》(第10期)1940年8月20日。
    ②罗迈:《我们要学习什么怎样学习》(1940年7月1日),《解放》周刊(第79期)1939年8月5日。
    ③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编:《解放区根据地图书目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41页。
    ④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编:《解放区根据地图书目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41页。
    ⑤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编:《解放区根据地图书目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41页。
    ⑥《朱德同志在延安在职干部学习周年总结大会上的讲话》(1940年7月1日),《解放》周刊(第110期)1940年7月1日。
    ⑦《朱德同志在延安在职干部学习周年总结大会上的讲话》(1940年7月1日),《解放》周刊(第110期)1940年7月1日。
    ⑧边区教育厅:《陕甘宁边区在职干部教育实施办法草案》(1942年2月),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编辑:《陕 甘宁边区教育资料》(在职干部教育部分),西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73-174页。
    ①《延安的在职干部教育》(1940年10月20日),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编辑:《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在职干部教育部分),西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90页。
    ②《延安的在职干部教育》(1940年10月20日),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编辑:《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在职干部教育部分),西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89-90页。
    ③《中共中央关于延安干部学校的决定》(1941年12月20日),《解放日报》1941年12月20日。
    ④常紫钟、林理明主编:《延安时代新文化出版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14页。
    ①李维汉:《中央干部教育与延安干部教育》,载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中共党史资料》(第13辑),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版,第10-11页。
    ②常紫钟、林理明主编:《延安时代新文化出版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15页。
    ③《业务教育和政治教育》(1942年3月10日),《解放日报》社论,1942年3月10日。
    ④《中共中央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决定》(1942年3月2日),《解放日报》1942年3月2日。
    ⑤李维汉:《中央干部教育与延安干部教育》,载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中共党史资料》(第13辑),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5年版,第28、30页。
    ①刘建国:《<讲话>原则长存》,载王志武主编:《延安文艺精华鉴赏》,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8页。
    ②曹国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第一个版本与尹达》,《出版史料》2004年第1期。
    ③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编:《解放区根据地图书目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7页。
    ①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编:《解放区根据地图书目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6-67页。
    ②《文艺问题》,延安解放社1943年10月出版,352页,32开,土纸本。本书系毛泽东于1942年5月2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扉页题写了书名:毛泽东同志在文艺座谈会的讲话(引文与结论)。参见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编:《解放区根据地图书目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8页。
    ③艾克恩编:《延安文艺回忆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21页。
    ④刘增杰主编:《中国解放区文学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63页。
    ⑤常紫钟、林理明主编:《延安时代新文化出版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58-359页。
    ⑥此书于1944年5月由解放社出版,32开,336页。1945年解放社重版了本书,32开,342页。参见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编:《解放区根据地图书目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64页。
    ⑦《致周扬》(1944年4月2日),载《毛泽东书信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28页。
    ①洛蔚:《激情岁月——一位新华社女记者的东北日记》,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第41页。
    ①苏一平、艾克恩:《陕甘宁边区文艺概观》,载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资料》(第30辑),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版,第148页。
    ①常紫钟、林理明主编:《延安时代新文化出版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87页。
    ①1943年10月由新华书店再版,32开,44页。参见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编:《解放区根据地图书目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38页。
    ①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编辑:《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社会教育部分,上、下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②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编辑:《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中等教育部分,上、中、下册),西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③王健民:《中国共产党史稿》(修订版)(第三编,延安时期)(第2卷),香港:中文图书供应社1974-1975年版,第313页。
    ④王健民:《中国共产党史稿》(修订版)(第三编,延安时期)(第2卷),香港:中文图书供应社1974-1975年版,第313页。
    ①常紫钟、林理明主编:《延安时代新文化出版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19页。
    ②常紫钟、林理明主编:《延安时代新文化出版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20页。
    ③常紫钟、林理明主编:《延安时代新文化出版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20页。
    ④常紫钟、林理明主编:《延安时代新文化出版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21页。
    ①《关于开展工厂文教工作的决议》,载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8辑),北京:档案出版社1988年版,第427页。
    ②赵晓恩:《延安出版的光辉——<六十年出版风云散记>续编》,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83页。
    ①后经作者整理刊载在1943年4月30日的《解放日报》。
    ①武衡:《延安时代科技史》,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141-142页。
    ②武衡:《延安时代科技史》,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72页。
    ①武衡:《延安时代科技史》,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113页。
    ②常紫钟、林理明主编:《延安时代新文化出版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90-294页。
    ③武衡:《延安时代科技史》,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353-357页。
    ①即《解放日报》1942年8月30日、10月30日、11月30日、12月30日的第四版上。
    ②武衡:《延安时代科技史》,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310、315页。
    ③武衡:《延安时代科技史》,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320页。
    ④武衡:《延安时代科技史》,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323-324页。
    ①武衡:《延安时代科技史》,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349-350页。
    ①常紫钟、林理明主编:《延安时代新文化出版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5页。
    ②晋察冀日报大事记编写组编:《(晋察冀日报)大事记》,北京: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第53-54页。
    ③常紫钟、林理明主编:《延安时代新文化出版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5页。
    ①洛蔚:《激情岁月——一位新华社女记者的东北日记》,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第43页。
    ②洛蔚:《激情岁月——一位新华社女记者的东北日记》,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第118页。
    ③洛蔚:《激情岁月——一位新华社女记者的东北日记》,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第120页。
    ①《朱德同志在延安在职干部学习周年总结大会上的讲话》(1940年7月1日),《解放》周刊(第110期)1940年7月1日。
    ①常紫钟、林理明主编:《延安时代新文化出版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7页。
    ①常紫钟、林理明主编:《延安时代新文化出版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5-16页。
    ②胡绩伟:《青春岁月》,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13-14页。
    ③曹国辉:《陕甘宁边区新华书店始末》,载新华书店总店编辑:《书店工作史料》(第3辑),北京:新华书店总店1987年版,第174页。
    ④《毛泽东年谱》1945年8月26日,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①洛蔚:《激情岁月——一位新华社女记者的东北日记》,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
    ②洛蔚:《激情岁月——一位新华社女记者的东北日记》,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第71页。
    ③洛蔚:《激情岁月——一位新华社女记者的东北日记》,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第56页。
    ④徐雪寒:《关于中国出版社》,载宋原放主编、吴道弘辑注:《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2卷),济南、武汉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0页。
    ⑤徐雪寒:《关于中国出版社》,载宋原放主编、吴道弘辑注:《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2卷),济南、武汉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8页。
    ①《中共中央关于交涉<新华日报>继续单独出版给南方局的指示》(1939年5月17日),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89页。
    ②方克主编:《中共中央党刊史稿》(上卷),北京:红旗出版社1999年版,第463页。
    ③徐雪寒:《关于中国出版社》,载宋原放主编、吴道弘辑注:《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2卷),济南、武汉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1页。
    ④蔡美彪:《前言》,《中国通史简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
    ⑤洪认清:《抗战时期的延安史学》,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4-15页。
    ①刘江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管理思想研究》(博士论文),苏州大学2006年,第65页。
    ②刘江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管理思想研究》(博士论文),苏州大学2006年,第66页。
    ③《致读者》(《解放日报》社论,1942年4月1日),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50页。
    ④《致读者》(《解放日报》社论,1942年4月1日),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51页。
    ①《致读者》(《解放日报》社论,1942年4月1日),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51页。
    ②《致读者》(《解放日报》社论,1942年4月1日),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51页。
    ③《党与党报》(《解放日报》社论,1942年9月22日),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55页。
    ④刘江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管理思想研究》(博士论文),苏州大学2006年,第66页。
    ⑤刘江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管理思想研究》(博士论文),苏州大学2006年,第66页。
    ⑥《党与党报》(《解放日报》社论,1942年9月22日),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55页。
    ⑦《党与党报》(《解放日报》社论,1942年9月22日),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56页。
    ⑧《党与党报》(《解放日报》社论,1942年9月22日),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57页。
    ⑨《本报创刊一千期》(延安《解放日报社论》,1944年2月16日),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67页。
    ①《中共中央关于出版(解放日报)等问题的通知》(1941年5月15日),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97页。
    ②毛泽东:《致何凯丰》(1942年9月15日),载《毛泽东书信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02页。
    ③毛泽东:《致何凯丰》(1942年9月15日),载《毛泽东书信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02页。
    ④毛泽东:《致何凯丰》(1945年2月12日),载《毛泽东书信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56页。
    ①赵从旻:《开拓、坚守党的出版阵地》,载中国出版科研所科研办公室:《近现代中国出版优良传统研究》,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233页。
    ①《中共中央关于交涉(新华日报)继续单独出版给南方局的指示》(1939年5月17日),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89页。
    ②毛泽东:《致陆定一》(1946年9月27日),载《毛泽东书信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75页。
    ①孙煜华:《试论中共中央历来重视对出版工作领导的传统》,载中国出版科研所科研办公室:《近现代中国出版优良传统研究》,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60-61页。
    ②郑清源:《毛泽东的编辑出版思想》,载中国出版科研所科研办公室:《近现代中国出版优良传统研究》,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96页。
    ①毛泽东:《致陆定一》(1946年9月27日),载《毛泽东书信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75页。
    ②郭德宏主编:《永恒的延安精神》,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前言,第5页。
    ③郭德宏主编:《永恒的延安精神》,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前言,第5页。
    ④郑士德:《浅论新华书店的优良传统》,载中国出版科研所科研办公室:《近现代中国出版优良传统研究》,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380页。
    ①张小平:《关于“新华精神”的讨论》,载中国出版科研所科研办公室:《近现代中国出版优良传统研究》,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374页。
    ②张小平:《关于“新华精神”的讨论》,载中国出版科研所科研办公室:《近现代中国出版优良传统研究》,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376页。
    ③《中宣部关于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提纲》(1941年6月20日),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03页。
    ④《中宣部关于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提纲》(1941年6月20日),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10页。
    ①《列宁全集》(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0页。
    ①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1-1925)》,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6-7页。
    ②马汉卿:《魂牵梦绕清凉山》,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265页。
    ①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解放日报》1943年9月1日。
    ②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解放日报》1943年9月1日。
    ③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解放日报》1943年9月1日。
    ④孙煜华:《试论中共中央历来重视对出版工作领导的传统》,载中国出版科研所科研办公室:《近现代中国出版优良传统研究》,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61页。
    ①胡绩伟:《青春岁月》,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18页。
    ②胡绩伟:《青春岁月》,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18页。
    ③郑士德:《浅论新华书店的优良传统》,载中国出版科研所科研办公室:《近现代中国出版优良传统研究》,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386页。
    ①刘思让:《回忆延安时期的出版发行工作》,载新华书店总店编辑:《书店工作史料》(第1辑),北京:新华书店总店1979年版,第47页。
    ①指毛泽东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的第一节。该文1938年5月发表于延安《解放》第40期,同年6月由延安解放社出版单行本,1952年收入《毛泽东选集》时,将节改为章。
    ②毛泽东:《致郭化若》(1938年5月12日),载《毛泽东书信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27页。
    ③涂国林:《党中央进驻延安初期的书刊发行工作》,载新华书店总店编辑:《书店工作史料》(第2辑),北京:新华书店总店1982年版,第5页。
    ④王钊:《中央印刷厂的创建初期》,载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526-527页。
    ①郑士德:《浅论新华书店的优良传统》,载中国出版科研所科研办公室:《近现代中国出版优良传统研究》,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382页。
    ①孙雁:《清凉山我的起步地》,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289页。
    ②张史杰:《在清凉山的日日夜夜》,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291-292页。
    ①薛文华:《我与<抗战报>》,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315页。
    ②薛文华:《我与<抗战报>》,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317页。
    ③薛文华:《我与<抗战报>》,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315页。
    ④雷阳,《关中报》最早编辑之一,1946年左右任《关中报》社长兼主编。
    ⑤张国宁:《终生难忘的马栏岁月》,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340页。
    ①张光:《建国前夕的一段经历》,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143页。
    ②吕正庭:《难忘的一段经历》,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209页。
    ③吕正庭:《难忘的一段经历》,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215页。
    ④吕正庭:《难忘的一段经历》,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216页。
    ①胡绩伟:《青春岁月》,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57页。
    ②马汉卿:《魂牵梦绕清凉山》,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267页。
    ③程远:《清凉山轶事》,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138页。
    ①张史杰:《在清凉山的日日夜夜》,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290页。
    ②胡采:《有关(大众习作)的一些情况》,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86页。
    ③田方:《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97页。
    ④高向明:《我在延安十一年》,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111、116页。
    ⑤马谦卿:《战时采访岁月》,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151-152页。
    ①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河北省新闻出版局编:《中国出版人名词典》,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415页。
    ②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河北省新闻出版局编:《中国出版人名词典》,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622页。
    ③洛蔚:《激情岁月——一位新华社女记者的东北日记》,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第56页。
    ④洛蔚:《激情岁月——一位新华社女记者的东北日记》,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第71页。
    ⑤曹国辉:《陕甘宁边区新华书店始末》,载新华书店总店编辑:《书店工作史料》(第3辑),北京:新华书店总店1987年版,第175页。
    ①田从贤:《忆西北印刷厂》,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365页。
    ②田从贤:《忆西北印刷厂》,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365页。
    ③田从贤:《忆西北印刷厂》,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367页。
    ④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第591-629页。
    ①胡绩伟:《青春岁月》,载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第18-22页。
    张静庐辑注:《中国现代出版史料》(甲编),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版。
    张静庐辑注:《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乙编),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版。
    张静庐辑注:《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丙编),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版。
    张静庐辑注:《中国现代出版史料》(丁编,上、下),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张静庐辑注:《中国出版史料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版。
    宋原放主编,陈江辑注:《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一卷,上、下册),济南、武汉: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宋原放主编,吴道弘辑注:《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第二卷),济南、武汉:山东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陕西出版史志资料选编》编辑部:《陕西出版史志资料选编》(第一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宋应离、袁喜生、刘小敏编:《20世纪中国著名编辑出版家研究资料汇编》(1-10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本文参考了以下内容:第4辑的汪原放,第6辑的张仲实、丁玲、徐伯昕,第7辑的黄洛峰,第8辑的胡乔木、何其芳,第9辑的韦君宜)
    新华书店总店编辑:《书店工作史料》(第1辑),北京:新华书店总店1979年版。
    新华书店总店编辑:《书店工作史料》(第2辑),北京:新华书店总店1982年版。
    新华书店总店编辑:《书店工作史料》(第3辑),北京:新华书店总店1987年版。
    新华书店总店编辑:《书店工作史料》(第4辑),北京:中国书店1990年版。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编:《解放区根据地图书目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年版。
    河北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史志编辑部编:《中国共产党晋察冀边区出版史资料选编》,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山东出版志资料》(第1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河北出版史志编辑部:《河北出版史志资料选辑》(第一辑,内部资料)1989年印行。
    四川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编:《抗日战争时期出版图书联合目录》,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重庆市图书馆编:《抗战时期出版图书书目(1937-1945)》(初稿),重庆:重庆市图书馆1957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中国报刊史研究室编:《延安文萃》(上、下),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中共湖南省委员会宣传部、湖南省南泥湾精神研究会编:《延安<解放日报>上的南泥湾》(上、下),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中、下),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
    张之华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文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复旦大学新闻学系编:《中国报刊研究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刘哲民编:《近现代出版新闻法规汇编》,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
    《出版史料》(辑刊,共32期),北京:学林出版社1982-1993年。
    《出版史料》(辑刊),北京:开明出版社2001-2008年。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编:《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1-4辑),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1985年版
    陕西省档案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合编:《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第1-15辑),北京:档案出版社1986-1991年版。
    西北五省区编纂领导小组、中央档案馆:《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文献卷》(上、下),北京:中央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
    西北五省区编纂领导小组、中央档案馆:《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回忆录卷》,北京:中央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版。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编辑:《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中等教育部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编辑:《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在职干部教育部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编辑:《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社会教育部分,上、下册),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陕西省档案馆:《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第1-9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武衡主编:《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第1-8辑),北京:中国学术出版1980-1989年出版。
    陕西省总工会工运史研究室选编:《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史料选编》(上、下册),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资料选辑)》(内部资料),北京:中央党校科研办公室1985年版。
    《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编写组编:《陕甘宁边区的精兵简政(资料选辑)》,北京:求实出版社1982年版
    陕西省高等院校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延安大学分会编:《陕甘宁边区自然辩证法研究资料》,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延安民主模式研究》课题组编:《延安民主模式研究资料选编》,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政协延安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延安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1-3辑),1984编印。
    《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编辑委员会编:《延安自然科学院史料》,北京:中国党史资料出版社、北京工业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
    《延安文艺丛书》编委会编:《延安文艺丛书·文艺理论卷》(第1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延安文艺丛书》编委会编:《延安文艺丛书·文艺史料卷》(第16卷),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刘增杰等编:《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及各抗日民主根据地文学运动资料》(上、中、下),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姜振昌编:《野百合花——四十年代延安解放区杂文选》,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6年版。
    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编:《万众瞩目清凉山——延安时期新闻出版文史资料》(第一辑,内部资料),西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1986年编印。
    陕西日报社、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西安联谊会编:《延安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者回忆录》(内部资料),西安:陕西日报社2006年编印。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编:《新华社回忆录》,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年版。
    丁济沧、 苏若望主编:《我们同党报一起成长——回忆延安岁月》,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
    胡绩伟:《青春岁月——胡绩伟自述》,郑州:河南人民出版杜1999年版。
    胡绩伟:《胡绩伟自述》(共4册,本文参考了第1册:1919-1953年),香港:香港卓越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
    胡绩伟《胡绩伟自选集》(共7册,本文参考了第6册:《宝塔山上的徘徊》),香港:香港卓越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
    韦君宜:《我对年轻人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韦君宜:《思痛录·露沙的路》,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版。
    艾克恩编:《延安文艺回忆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丁玲自述》,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
    胡乔木:《胡乔木谈新闻出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朱鸿召编选:《众说纷纭话延安》(走进延安丛书),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朱鸿召编、陈学昭著:《延安访问记》(走进延安丛书),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黄炎培:《延安归来》,上海:上海书店1996年版。
    洛蔚:《激情岁月——一位新华社女记者的东北日记》,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第一研究部编:《七大代表忆七大》(上、下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吴介民主编:《延安马列学院回忆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金城:《延安交际处回忆录》,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6年版。
    《延安中央研究院回忆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王培元:《延安鲁艺风云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师哲口述,师秋朗笔录:《我的一生——师哲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师哲口述,师秋朗整理:《毛泽东的翻译——师哲眼中的高层人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刘英:《刘英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毛泽东选集》(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毛泽东文集》(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毛泽东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毛泽东书信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
    新华通讯社编:《毛泽东论新闻宣传》,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
    张闻天选集编辑组:《张闻天文集》(第1-4卷),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3-1995年版。
    《张闻天选集》编辑组编辑:《张闻天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张培森主编:《张闻天研究文集》(第1—3集),北京:中国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1993、1997年版。
    吴葆朴等编:《博古文选·年谱》,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
    《陆定一文集》编辑组:《陆定一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张仲实文集》(上、下),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年版。
    辛安亭著、湖南教育出版社编:《辛安亭论教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张积玉、王钜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翻译家张仲实》,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黎辛,朱鸿召主编:《博古,39岁的辉煌与悲壮》,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版。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6-1938)》(11),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9-1940)》(12),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1-1942)》(13),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3-1944)》(14),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5)》(15),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6-1947)》(16),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2卷,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上、下),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3卷,抗日战争时期)(上、下),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
    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第4卷,解放战争时期)(上、下),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一编,文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1998年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文化)(一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三编,文化)(一、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实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五编,中共活动真相)(第1—4册),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中央文物供应社)1985年版。
    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中共党史资料》(辑刊),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
    1.《新中华报》(影印本,共2册,1939年2月至1941年5月),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年8月北京印刷。1939年2月7日出版第1号,1941年5月15日停刊,共出230号。
    2.《解放日报》(影印本,共12册,1941年5月至1947年3月),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年7月北京印刷。第1册(1941年)、第2册(1942年)、第3册(1942年)、第4册(1943年)、第5册(1943年)、第6册(1944年)、第7册(1944年)、第8册(1945年)、第9册(1945年)、第10册(1946年)、第11册(1946年)、第12册(1947年)。
    3.《解放》周刊(影印本,共7册,1937年4月至1941年5月),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年5月北京印刷。第一集(第一期至第二○期)、第二集(第二一期至第四○期)、第三集(第四一期至第五九期)、第四集(第六○期至第八○期)、第五集(第八一期至第一○○期)、第六集(第一○一期至第一二○期)、第七集(第一二一期至第一三四期)。
    4.《八路军军政杂志》(影印本,共10册,1939年1月至1942年4月),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7月北京印刷。第一卷(上,第一期至第四期)、第一卷(中,第五期至第八期)、第一卷(下,第九期至第十二期)、第二卷(上,第一期至第四期)、第二卷(中,第五期至第 八期)、第三卷(下,第九期至第十二期)、第四卷(第一期至第三期)。
    5.《共产党人》(影印本,共2册,1939年至1941年),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年5月北京印刷。第一集(第一期至第九期)、第二集(第十期至第十九期)。
    6.《中国工人》(影印本,共1册,1940年2月至1941年3月),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1月北京印刷。创刊号至第13期。
    7.《中国妇女》(影印本,共1册,1939年6月至1941年3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印刷。1册:第1卷1-12期,第2卷1-10期。
    8.《中国青年》(影印本,共3册,1939年4月至1941年3月),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6月北京印刷。第一卷(第一期至第十期)、第二卷(第一期至第十二期)、第三卷(第一期至第王期)。
    9.《中国文化》(影印本,共1册,1940年2月至1941年8月),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年5月北京印刷。1册:第1卷1-6期,第2卷1-6期,第3卷1-3期。
    常紫钟、林理明主编:《延安时代新文化出版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赵晓恩:《延安出版的光辉——<六十年出版风云散记>续编》,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2年版。
    赵生明:《新华书店诞生在延安》,西安:华岳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郑士德主编:《新华书店五十春秋》,北京:新华书店总店出版1987年版。
    王敬等主编:《延安<解放日报>史》,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张彦平编:《延安中央印刷厂编年纪事》,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郑士德:《中国图书发行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高信成:《中国图书发行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刘国钧:《中国的印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张树栋、庞多益、郑如斯等:《简明中华印刷通史》,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张秀民:《中国印刷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范慕韩主编:《中国印刷近代史》(初稿),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95年版。
    叶再生:《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第1-4卷),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年版。
    吴永贵编著:《中国出版史》(下册·近现代卷),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李瑞良编著:《中国出版编年史》(上、下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宋原放、李白坚:《中国出版史》,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1年版。
    张煜明编著:《中国出版史》,武汉:武汉出版社1994年版。
    张召奎:《中国出版史概要》,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吉少甫主编:《中国出版简史》,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年版。
    方厚枢:《中国出版史话》,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刘俐娜:《出版史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肖东发:《中国编辑出版史》,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肖东发、方厚枢主编:《中国编辑出版史》(下),沈阳:辽海出版社2003年版。
    黄镇伟编著:《中国编辑出版史》,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姚福申:《中国编辑史》(修订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申非:《编辑史概要》,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年版。
    余敏主编:《出版学》,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2年版。
    张志强主编:《现代出版学》,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袁亮:《出版学概论》,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彭建炎:《出版学概论》,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叶再生:《编辑出版学概论》,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罗紫初:《出版学原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王波:《论出版学与编辑学的兴起及二者关系》(图书馆学硕士论文),北京大学1998年6月。
    边春光、宋原放主编:《出版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
    许力以主编:《中国出版百科全书》,太原:书海出版社1997年版。
    方克主编:《中共中央党刊史稿》(上、下卷),北京:红旗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新闻界》,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
    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第1-3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郑保卫主编:《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丁淦林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梁家禄:《中国新闻业史》,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复旦大学新闻系新闻史教研室编著:《简明中国新闻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李龙牧:《中国新闻事业史稿》,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885年版。
    刘家林编著:《中国新闻通史》(上、下册),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赖光临:《中国新闻传播史》,台北:三民书局1983年版。
    宋应离主编:《中国期刊发展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来新夏主编:《中国近代图书事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李朝先、殷克强:《中国图书馆史》,贵州:贵州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谢灼华主编:《中国图书与图书馆史》,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王酉梅:《中国图书馆发展史》,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李朝先等:《中国图书馆史》,贵州:贵州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重庆分会编著:《重庆抗战文化史》,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年版。
    唐正芒等:《中国西部抗战文化史》,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年版。
    肖效钦、钟兴锦主编:《抗日战争文化史(1937-1945)》,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版。
    史全生主编:《中华民国文化史》,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屈义华、荀昌荣主编:《中国书文化》,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徐卫华:《新广告学》,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马嘶:《1937年中国知识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版。
    董纯才、张腾霄、皇甫束玉主编:《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第2卷),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戴知贤、李良志主编:《抗战时期的文化教育》,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年版。
    延安时事问题研究会编:《抗战中的中国文化教育》(抗战的中国丛刊之五),抗战书店1940年版,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翻印1957年。
    延安时事问题研究会编:《抗战中的中国政治》(抗战的中国丛刊之三),抗战书店1940年版,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翻印1957年。
    延安时事问题研究会编:《九一八以来国内政治形势的演变》(抗战的中国丛刊之一),抗战书店1940年版,中国现代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翻印1957年。
    陈明远:《文化人的经济生活》,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年版。
    张志强:《20世纪中国的出版研究》,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杨青、王旸编:《近十年来抗日战争史研究述评选编(1995-2004)》,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
    刘德军主编:《抗日战争研究述评》,济南:齐鲁书社2005年版。
    熊复主编:《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出版史》,重庆:重庆出版社1999年版。
    范军:《中国出版文化史研究书录》,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周保昌:《东北解放区出版发行工作的回顾》,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山西省出版史志编纂委员会、内蒙古《晋绥边区出版史》编委会编:《晋绥边区出版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严帆:《中央革命根据地新闻出版史》,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1年版。
    《中国共产党江西出版史》编写组:《中国共产党江西出版史》,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河北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史志编委会、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史志编委会编:《中国共产党晋察冀边区出版史》,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陈其相、覃汉池、袁作兴:《毛泽东编辑思想与实践》,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袁亮:《毛泽东邓小平与中国出版》,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5年版。
    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部图书馆编:《毛泽东著作是怎样编辑出版的》,北京:中国青年出版2003年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管理部图书馆、《党的文献》编辑部编:《党的文献是怎样编辑出版的》,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施金炎主编:《毛泽东著作版本述录与考订》,海口: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5年版。
    刘金田、吴晓梅:《<毛泽东选集>出版的前前后后(1944.7—1991.7)》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3年版。
    黎辛、靳绍彤:《延安时期毛泽东的文艺理论与实践》,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郑德荣主编:《延安时期与毛泽东思想》,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郭涤等主编:《延安时期与毛泽东思想》,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房成祥主编:《毛泽东与延安整风运动》,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张希贤等编著:《毛泽东在延安——关于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组织人事、理论宣传和外交统战活动实录》,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陈清泉、宋广渭:《陆定一传》,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版。
    荒坪:《我的外公陆定一》,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程中原:《张闻天传》,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
    《回忆张闻天》编辑组:《回忆张闻天》,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李志英:《博古传》,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版。
    刘绮菲编:《悲怆人生——红色巨星大写真》,北京:团结出版社1993年版。
    铁竹伟:《廖承志传》,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石潇纯:《缘定今生辙——丁玲与她的编辑生涯》,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蒋祖林、李灵源编著:《文化人影记丛书·丁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雷云峰:《陕甘宁边区史》,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4年版。
    房成祥、黄兆安:《陕甘宁边区革命史》,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陕西省档案馆:《陕甘宁边区政府大事记》,北京:档案出版社1991年版。
    张俊南、张宪臣等编:《陕甘宁地区大事记》,西安:三秦出版社1986年版。
    薛幸福主编:《陕甘宁边区》,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0年版。
    中共盐池县党史办公室编:《陕甘宁边区概述》,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甘棠寿、王致中等主编:《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研究》,西安:三秦出版社1988年版。
    刘东社、刘金娥:《陕甘宁边区政府史话》,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编:《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北京:北京出版1995年版。
    宋多寿、李忠全主编:《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星光、张杨主编:《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稿》,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闫庆生、黄正林:《陕甘宁边区经济史研究:1937-1945》,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李智勇:《陕甘宁边区政权形态与社会发展:1937-1945》,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黄正林:《陕甘宁边区社会经济史(1937-1945)》,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萧军:《从临汾到延安》,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陈俊岐编著:《延安轶事》,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美]马克·赛尔登:《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魏晓明、冯崇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荣敬本、罗燕明、叶道猛:《论延安的民主模式、话语模式和体制的比较研究》,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美]卡萝尔·卡特:《延安使命:1944-1947美军观察组延安963天》,陈发兵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
    [苏]彼得·弗拉基米洛夫:《延安日记》,吕文镜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
    朱鸿召:《延安文人》(走进延安丛书),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年版。
    朱鸿召:《延安日常生活的历史(1937-1947)》,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武继忠等编:《延安抗大》,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蔡若虹:《赤脚天堂——延安回忆录》,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马国昌:《延安求学记》,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王海平、张军锋:《回想延安·1942》,南京: 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艾克恩主编:《延安城头望柳青——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学习文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版。
    陈永发:《延安的阴影》,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0年版。
    高华:《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吴安家:《中共延安时期整风运动之研究》,台北:国立政治大学1973年版
    延安中央党校整风运动编写组编:《延安中央党校的整风学习》(第1-2集),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8年版。
    高新民、张树军:《延安整风实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邓力群:《延安整风以后》,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
    张志清等:《延安整风前后》,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课题组编:《延安精神》,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黄宏主编:、《延安精神》,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郭德宏主编:《永恒的延安精神》,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郭必选等:《延安精神体系论纲》,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年版。
    艾克恩编纂:《延安文艺运动纪盛:1937.1-1948.3》,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版。
    郭林、张明胜主编:《延安文艺与先进文化建设研究》,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万国庆:《凝眸黄土地——延安文学史论》,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张鸿才:《延安文艺论稿》,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王志武主编:《延安文艺精华鉴赏》,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刘建勋:《延安文艺史论稿》,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蒋祖林、李灵源:《我的母亲丁玲》,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韩作黎主编:《延安教育研究》,郑州:文心出版社2003年版。
    王渝生主编:《革命圣地科技之光:延安时期的科学技术事业》,石家庄:河北科学 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武衡:《延安时代科技史》,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1988年版。
    洪认清:《抗战时期的延安史学》,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史》,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田亮:《抗战时期史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刘增杰:《中国解放区文学史》,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编:《中国抗日根据地发展史》,北京:北京出版1995年版。
    马洪武、王明生:《革命根据地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陈廉:《抗日根据地发展史略》,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
    田酉如:《中国抗日根据地发展史》,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年版。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中、下),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
    人民出版社编:《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概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1981重印)。
    鲁登·爱泼斯坦等著:《外国记者眼中的延安及解放区》,齐文编译,[出版地不详]:历史资料供应社1946年版。
    曲士培:《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高等教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王健民:《中国共产党史稿》(修订版)(第三编,延安时期)(第1-3卷),香港:中文图书供应社1974—1975年版。
    郑惠、张静如、梁志祥主编:《中国共产党通志》(上、中、下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1997年版。
    张劲主编:《中流砥柱——抗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中国共产党编年史》编委会:《中国共产党编年史》(1937-1943)(第3、4册),太原、北京:山西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
    梁怡、李向前主编:《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述评》,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
    余子道、曹振威、石源华、张云:《汪伪政权全史》(上、下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曹国辉:《延安时期的出版工作》(1-5)①,《出版工作》1987年第1-5期。
    赵晓恩:《以延安为中心的革命出版工作(1936-1947)》(1-5)②,《出版发行研究》2001年第1-5期。
    张志强、倪波:《延安革命根据地的编辑出版事业》(上、下)③,《新闻出版交流》2000年第4-5期。
    曹予庭:《延安时期中共中央的出版发行工作》,《党史文苑》1994年第4期。
    吴永贵、李雅:《以延安为中心的各根据地出版事业》,《出版发行研究》2007年第12期。
    袁桂莲:《红都延安的书刊是如何传播到全国各地的》,《党史博览》2003年第6期。
    《延安的红色书刊是怎样传送出去的》,http://beijing.qianlong.com/3825/2004/06/16 /83@2112532.htm,2004-06-16/2008-09-08。
    周保昌:《新华书店在延安初创时期》,《出版史料》1983年第12期。
    胡郑士德:《新华书店简史》,载程焕文编:《中国图书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文东:《红色发行机构——新华书店》,《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7月5日。
    曹国辉:《延安时期的印刷事业》,《新文化史料》1998年第6期。
    万启盈:《在困难条件下坚持出版的中央印刷厂》,载中国印刷年鉴编:《1981年中国印刷年鉴》,北京: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82年版。
    刘言《追忆延安清凉山》,《新闻大学》1998年第2期。
    孟庆春、王占波:《中国共产党出版史探赜:抗战时期》,《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 年第3期。
    贺圣鼐:《三十五年来中国之印刷术》,载程焕文编:《中国图书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李泽彰:《三十五年来中国之出版业》,载程焕文编:《中国图书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张竹兰:《中国共产党延安时代历史线索》,http://www.shengdi.net/ReadNews.asp?NewsID=736,2006-05-20/2008-06-18。
    刘江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管理思想研究》(博士论文),苏州大学2006年。
    王春泉:《延安时期新闻事业对中国新闻史的意义》,《报刊之友》1997年第10期。
    李文:《试论陕甘宁根据地新闻事业的群众性》,《新闻与传播研究》1993年第l期。
    李兴亮:《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新闻传播》(硕士论文),四川大学2002年。
    祁媛:《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报刊发展概览》,《社科纵横》2006年第10期。
    方晓红:《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报刊事业简论》,《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3期。
    万启盈:《抗日文化的星芒》,《出版史料》1988年第1期。
    张祖兰:《延安时期著名的中山图书馆》,《陕西图书馆》1989年第3期。
    呤集:《延安青年流通图书馆》,《陕西图书馆》1989年第3期。
    林述:《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地区的图书馆事业概况》,《图书馆学通讯》1959年第5期。
    孙国林:《延安时期的稿费制度》,《中华读书报》2007年10月17日。
    王凤超:《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的历史沿革》,《新闻与传播研究》1988年第1期。
    张献哲:《八路军军政杂志简介》,《中原文物》1985年第3期。
    吴月芽、张根福:《<八路军军政杂志>的出版宣传活动》,《出版史料》2004第3期。
    阴雨永:《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军政杂志>的宣传鼓动工作》,《东南传播》2007年第10期。
    《八路军抗战经验的参考材料——<八路军军政杂志>》,《新闻与写作》2007年第8期
    潘德利:《最早提出重视经济和技术工作的珍贵杂志——<八路军军政杂志>》,《党 史纵横》2001年第4期。
    张根福:《<八路军军政杂志>介绍》,《抗日战争研究》1995年第1期。
    路元:《八路军军政杂志关于敌军工作的宣传》,《新闻与传播研究》1983年第4期。
    唐凤纪:《万众瞩目清凉山——访延安(解放日报旧址)》,《新闻爱好者》1986年第2期。
    田坪:《清凉山的峥嵘岁月——记延安时期的<解放日报>》,《新闻爱好者》1995年第8期。
    朱鸿召:《只读<解放日报>》,《上海文学》2004年第2期。
    陈东霞:《论<解放日报>在延安时期党内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社科纵横》2005年第1期。
    王玉蓉、白贵:《延安<解放日报>广告作用初探》,《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年第4期。
    王玉蓉、白贵:《略论延安<解放日报>的广告特色》,《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黎辛:《延安<解放日报>副刊部的负责人与编辑》,《新文学史料》2000年第2期。
    黎辛:《我在延安<解放日报>经历的审干与“抢救运动”》,《纵横》2001年第10期。
    张祥涛、王新民:《延安时期毛泽东出版思想及其实践初探》,载袁亮主编:《毛泽东邓小平出版实践出版思想探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林理明:《略论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与延安时期的出版工作》,载袁亮主编:《毛泽东邓小平出版实践出版思想探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李永军:《毛泽东对延安(解放日报)的三大改造》,http://www.cnlu.net/disp.asp?id=36895,2006-07-04/2008-09-02
    黎辛:《毛泽东统率新闻大军抗击日本侵略者》,《传记文学》1995第9期。
    黎辛:《毛泽东与<解放日报>副刊》,《新文学史料》2002年第3期。
    黎辛:《毛泽东与延安<解放日报>》,《纵横》1998年第1期。
    周昭宜、傅德本:《略论毛泽东延安时期的报刊思想》,《出版发行研究》1995年第1期。
    王新民:《延安时期毛泽东办刊思想初探》,《中国出版》1994年第1期。
    刘金星:《毛泽东对报刊性质认识的五个发展阶段》,《毛泽东思想研究》1995年第3期。
    李莉、杜成会:《办报是党的一种重要工作方式——毛泽东新闻宣传思想学习札记》,《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何崇文:《毛泽东论新闻工作的传播功能和宣传作用》,《毛泽东思想研究》1994年第1期。
    杜贤荣:《毛泽东“政治家办报”思想的若干原理探析》,《毛泽东思想研究》1998年第5期。
    梁兴超:《毛泽东的新闻传播模式论》,《社会科学研究》1995年第1期。
    乌兆彦:《情暖清凉山——忆毛泽东关心印刷职工片断》,《广东印刷》1998年第5期。
    曹予庭:《毛泽东关心革命印刷事业》,《新闻出版交流》1994年第2期。
    李文:《毛泽东为新华书店三次题写店名》,《新文化史料》1994年第1期。
    乌兆彦:《为新中国印刷事业奋斗终生的祝志澄同志》,《广东印刷》1998年第6期。
    万启盈:《祝志澄——印刷界一功臣》,载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编:《1984—1986中国印刷年鉴》,北京: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1987年版。
    马阳虎:《延安<解放日报>首任总编辑——杨松》,《新闻采编》1998年第1期。
    盛沛林:《陆定一对无产阶级新闻学的贡献》,《新闻爱好者》1996年第10期。
    盛沛林:《论陆定一对无产阶级新闻学的杰出贡献》,《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
    王晓岚:《陆定一抗战时期的新闻思想研究》,《北京党史》2005年第5期。
    《张闻天的编辑活动和编辑思想》,《编辑学刊》1997年第1期。
    曹国辉:《张闻天与延安报刊》,《出版史料》2001年第1期。
    徐新平:《论张闻天新闻宣传思想》,《采·写·编》2004年第5期。
    吴文焘:《忆博古与<解放日报>》,《红岩春秋》1998年第3期。
    韩广富:《博古与(解放日报)》,《党史天地》1997年第3期。
    韩广富:《博古对民主革命时期党的新闻出版事业的贡献》,《呼兰师专学报》1996年第1期。
    陈家鹦:《博古呕心沥血主办<解放日报>》,《党史博采》2004年第12期。
    韩广富:《博古对党的新闻事业的贡献》,《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东流:《博古的“报纸文艺”观》,《瞭望》1993年第18期。
    任嘉尧:《博古的新闻观——纪念博古殉难四十周年》,《新闻大学》1985年第10期,
    敖绍平:《博古:中共新闻事业的开拓者》,《东南传播》2008年第4期。
    黎辛:《博古:中共新闻事业的开拓者》,《书屋》2006年第10期。
    林理明:《张仲实在革命出版事业中的历史性贡献》,《编辑学刊》1996年第1期。
    祁念曾:《张仲实的编辑思想与实践》,《新闻出版交流》2003年第6期。
    林理明:《愿光辉的出版思想发扬光大——纪念马克思主义出版家张仲实》,《出版发行研究》1994年第4期。
    李忠全:《张仲实学术思想研讨会综述》,《人文杂志》1994年第2期。
    张文涛:《教育家、出版家、通俗读物作家辛安亭》,《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4期。
    《我国著名教育家辛安亭先生著作目录》,《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2期。
    辛安亭:《编写教材必须注意联系实际——延安时期编写教材的经验》,《课程·教材·教法》1982年第1期。
    刘景乾:《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和改革的开拓者——我国著名教育家辛安亭传略》,《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2期。
    张文涛:《教育家、出版家、通俗读物作家辛安亭》,《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4期。
    陈家洋:《启蒙立场与编辑实践——丁玲在延安<解放日报>文艺栏的编辑活动》,《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黎辛:《丁玲,我的第一个上司》,《文艺理论与批评》1999年第2期。
    黎辛:《丁玲,我的第一个上司》(续),《文艺理论与批评》1999年第3期。
    黎辛:《丁玲和延安(解放日报)文艺栏》,《新文学史料》1994年第4期。
    姚明强:《丁玲一九四二年以前编辑过的刊物》,《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1期。
    白云祥:《作为编辑家的丁玲》,《南都学坛》1995年第2期。
    黄蓉:《丁玲文学编辑活动研究》(博士论文),复旦大学2005年9月。
    残石:《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出版之报纸、期刊目录初编》,《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81年第1期。
    河南师大中文系抗日根据地文艺运动史料编辑组:《抗日民主根据地文艺期刊目录选载》,《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4期。
    河南师大中文系抗日根据地文艺运动史料编辑组:《抗日民主根据地文艺期刊目录选载》(二),《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1期。
    曹桂芳:《延安时期的文艺团体和文艺刊物简介(四):延安时期的文艺刊物》,《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1期。
    《1942-1947年陕甘宁边区新华书店(总店)发行(出版)及经售部分书目》,《延安文艺研究》1987年第4期。
    饶钰馗《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出版之丛书目录》(初稿),《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80年第1期。
    倪波:《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出版之丛书的见闻》,《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80年第2期。
    赵长海:《延安时期的“时事问题丛书”研究》,《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第4期。
    雍桂良:《马列著作在延安的翻译出版及其传播》,《人文杂志》1983年第3期。
    胡永钦等:《马恩著作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概述》,载程焕文编:《中国图书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张允侯:《列宁著作在中国的出版和传播》,载程焕文编:《中国图书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雍桂良:《毛泽东同志著作的出版与传播》,载程焕文编:《中国图书论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张敏卿:《<论持久战>写作及出版的地点、时间新考》,《历史档案》2004年第2期。
    丁景唐:《关于延安出版的<一件小事>》,《鲁迅研究月刊》1997年第1期。
    曹国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第一个版本与尹达》,《出版史料》2004年第1期。
    金宏宇:《<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版本与修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第6期。
    朱鸿召:《延安的时间与食谱》,《文史博览》2004年第12期。
    朱鸿召:《延安的待遇与等级》,《文史博览》2004年第11期。
    朱鸿召:《延安时期的供给制生活》,《上海文学》1999年第3期。
    朱鸿召:《延安日常生活指数》,《上海文学》2002年第1期。
    孙国林:《延安时期的稿费制度》,《中华读书报》2007年10月17日。
    朱鸿召:《关于建立“延安学”的学理依据》,《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吴敏:《试论1940年代的延安文人与政治家》,《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米世同:《延安时期党对知识分子的关怀和培养》,《人文杂志》1984年第4期。
    赵子劫:《试论延安时期的文化观》,《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2期。
    雷甲平:《延安时期知识分子在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8期。
    雷甲平:《延安时期知识分子在陕甘宁抗日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段治文:《论抗战时期延安的思想文化变革》,《人文杂志》1995年第5期。
    刘辰:《“出版”概念与出版史》,《中国出版》1997年第3期。
    吴永贵:《2000—2005年中国出版史研究综述》,《出版科学》2006年第6期。
    吴永贵:《2000—2005年中国出版史研究综述》,载黄先蓉主编:《出版学研究进展》,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刘兰肖:《2005年出版史研究概述》,《出版发行研究》2006年第2期。
    刘兰肖:《2004年出版史研究概述》,《出版发行研究》2005年第3期。
    刘洪权:《20世纪后半期中国出版史理论研究综述》,《中国出版》2003年第2期。
    魏玉山:《出版史研究百年沿革》(一),《出版发行研究》2002年第3期。
    魏玉山:《出版史研究百年沿革》(二),《出版发行研究》2002年第4期。
    魏玉山:《出版史研究百年沿革》(三),《出版发行研究》2002年第7期。
    肖东发:《中国出版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出版科学》2002年第3期。
    吴道弘:《编辑史、出版史研究述评》,《出版科学》2002年第1期。
    王建辉:《对中国近代出版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中华读书报》2001年10月24日。
    汪家熔:《出版史研究二十年印象》,《编辑之友》2000年第3期。
    肖东发:《二十世纪中国出版史研究鸟瞰》,《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李咏梅:《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出版史研究综述》,《图书馆》1994年第1期。
    汪家熔:《出版史的分期标准》,载《商务印书馆史及其他——汪家熔出版史研究文集》,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
    张志强:620世纪上半叶的出版研究》,《编辑学刊》2001年第3期。
    肖东发:《试论出版史的研究内容和研究任务》,《出版发行研究》2002年第2期。
    宗合:《中国出版史研究的主要分歧》,《中国出版》1996年第7期。
    李新祥:《出版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及其理论体系的提出》,《出版科学》2004年第5期。
    李新祥:《出版传播内涵初探》,《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李新祥:《简论出版传播的起源与发展》,《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张志强:《“出版学”概念的历史考察》,《编辑学刊》2001年第2期。
    鲍明:《走进传播学:编辑学、出版学的战略选择》,《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7期。
    刘光裕:《关于出版概念》,《编辑学刊》1996年第3期。
    刘拥军:《21世纪出版产业型态——再论大出版概念》,《出版广角》2002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