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中“人才悖论”现象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人才匮乏对于我国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而言一直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党中央和政府长期关注对民族地区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高校扩招、民族优惠政策等机会为这些地区培养了大批高素质、高学历的本地人才。然而随着这些人才的产生,出现了令人不解的现象:一方面,民族地区的人才匮乏问题至今仍未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另一方面,这些地区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行政事业单位人满为患的状况又摆在我们眼前。本文认为这是一种“人才悖论”现象,已经成为当前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
     本文试图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力图解读当前民族地区“人才悖论”现象,描述其真实状态,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通过对对毕业生就业时的理性选择、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结构、就业过程中政府与待就业群体的相互博弈、就业过程中社会网络的作用以及社会意识对毕业生择业观的影响等因素的分析与解释,得出民族地区出现“人才悖论”现象的原因:1、民族地区社会产业结构的失衡导致人才供需错位、就业矛盾突出;2、部分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3、基于个人的理性选择致使民族地区行政事业单位“人满为患”;4、就业过程中的博弈使得双方都在次优的层次上做出选择;5、传统社会意识影响毕业生的择业观。与此同时,落后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滞后的人才政策使民族地区地方政府背上沉重的负担。笔者发现民族地区人才已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的局面,归根结底,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滞后”是此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一问题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面对。
     本文也对民族地区“人才悖论”现象今后的发展趋势做出悲观的前景与乐观的前景的预测,这些前景彼此直接对立,但却代表了依据今天的发展趋势所做的符合逻辑的推断。
     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西部民族地区人才问题今后的开发做出一定的贡献,也希望能对以后对于此问题的研究者给予一定的帮助。
For a long time,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minority areas in China lags far behind other areas. Many reasons result in this phenomenon, apart from unpleasant geography and climate, one crucial factor cannot be neglected is the shortage of talents. To solve this problem, China has stepped up efforts to cultivate talents in minority areas by way of expanding college enrollment and ethnic preferential policies for minority areas in recent years. Through these measures, China has cultivated a large number of high-quality, highly educated local talents for these areas. However, there is a puzzling phenomenon in minority areas:on the one hand, the problem of lack of talents has not yet been satisfactorily resolved, on the other hand, college graduates face serious problem in finding jobs and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are overcrowding.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conduct a research on the "talent paradox" phenomenon in minority areas.
     This article is composed of five chapters, trying to explain the social causes of the talent paradox phenomenon. We use relevant sociological theories to analyze the college graduates'rational choice in the midst of employment,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structure of minority areas, the game between the employment groups and government in the course of employment, the role of social networks and social consciousness in the course of employment. Based on these analyses, we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causes of "talent paradox" phenomenon include:1. It is a rational choice for most graduates to find jobs in hometown;2. The imbalance of social industrial structure lead to the contradictions in employment;3. Majors of some colleges cannot meet the market needs;4.The game in the employment process leads to both sides making a choice in the sub-optimal levels;5. The traditional social consciousness, corrected influence graduates. At the same time, the backward social economic conditions of the lag of produce talent policy to make the national regions local government back of the heavy burden. The author found that national area talent has formed a vicious circle of the situation, in the final analysis, the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behind in race region is the profound reason. It is the whole society's responsibility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study makes both pessimistic and optimistic prediction on the "talent paradox" phenomenon of minority areas. It seems a paradoxical prediction, but it represents a logical inference made based on today's development trends.
     We sincerely hope that this study can make some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alents in minority areas and provide some help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es on this problem.
引文
1张圣华:“少数民族需要政策,更需要人才”,《中国人才》,2011年4月。
    2张千友、王兴华:“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3谢联瑞:“我国西部地区‘人才悖论’现象的实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04年。
    4刘思:“高校招生中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分析”,《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7。
    5刘思:“高校招生中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分析”,《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7。
    6马少云:“从高考看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中国民族教育》,2009年第3期。
    7黄明臻:“构建和谐社会中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8。
    8马少云:“从高考看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中国民族教育》,2009年第3期。
    9刘思:“高校招生中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分析”,《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7。
    10本文涉及的数据与文献资料,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甘南州政府、人社局、教育局和统计局,
    11甘南州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gn.gansu.gov.cn/
    11凤凰网http://www.51test.net/show/1929714.html
    12陈波,《逻辑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13谢联瑞:“我国西部地区‘人才悖论’现象的实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04年。
    14史策:《人才资源开发》,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15王通讯.:“科学人才观蕴涵的十个新观念”,《中国人才》,2004。
    16苏廷林:《人才资源学导论》,中国人事出版社,1994。
    17李顺宝:“积极开发少数民族人才资源推进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黑龙江民族从刊》,2004。
    18赵世明,“我国初步建立现代人才评测体系”,《党建研究内参》,2006年第1期。
    19罗洪铁,《中国西部人才一资源开发研究》,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
    20胡跃福,宋本江等,《西部人才政策措施实施效果的调查与评估研究》,研究出版社,2008。
    21伏绍宏,《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本开发与积累的理论与实践》,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22周文斌,《人力资源能力区域异质性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
    23杨红英,《少数民族发展中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一基于云南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教育开发》,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
    24鸣政、戴锡生,《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7月。
    25李中斌,《区域人才资源开发研究》,华龄出版社,2005年。
    26冯国庆、马菲:“构建农业院校大学生服务基层教育体系的研究与理论和实践”,《上海农业学报》,2006年第3期。
    27林玉英:“高校扩招条件下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问题浅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28胡映:“社会转型期民族地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浅析”,《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10月。
    29赵晓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特殊性及对策建议”,《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第3期。
    30陈成文、邝小军:“就业制度改革过程中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地位获得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第10期。
    31苗芊萍.王汉林:“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学透视”,《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12月。
    32任婷、周畅:“结构性失业与高教政策调整”,《煤炭高等教育》,2005年。
    33易忠:“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第11期。
    34彭拥军:“多学科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江苏高教》,2009年第5期。
    35韩长福:“博弈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运用分析”,《科技资讯》,2006年第16期。
    36吴慧平:“从博弈论看高校扩招与就业”,《理工高教研究》,2003年8月。
    37褚汉杰:“大学生就业博弈分析”,《三江论坛》,2011年4月。
    38王通讯:“1:198:解读“官民比”六个疑问”,《人民日报》,2005年5月30日。
    [1]张圣华:“少数民族需要政策,更需要人才”,《中国人才》[J],2011年4月.
    [2]张千友、王兴华:“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1年第4期.
    [3]谢联瑞:“我国西部地区‘人才悖论’现象的实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04年.
    [4]刘思:“高校招生中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分析”,《硕士学位论文》[J],东北师范大学,2007.
    [5]马少云:“从高考看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中国民族教育》[J],2009年第3期.
    [6]黄明臻:“构建和谐社会中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J],2008.
    [7]陈波,《逻辑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M],2000.
    [8]史策:《人才资源开发》,福建人民出版社[M],1996.
    [9]王通讯.:“科学人才观蕴涵的十个新观念”,《中国人才》[J],2004.
    [10]苏廷林:《人才资源学导论》,中国人事出版社[M],1994.
    [11]李顺宝:“积极开发少数民族人才资源推进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黑龙江民族从刊》[J],2004.
    [12]赵世明,“我国初步建立现代人才评测体系”,《党建研究内参》[J],2006年第1期.
    [13]罗洪铁,《中国西部人才一资源开发研究》[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7.
    [14]胡跃福、宋本江等,《西部人才政策措施实施效果的调查与评估研究》[M],研究出版社,2008.
    [15]伏绍宏,《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本开发与积累的理论与实践》[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16]周文斌,《人力资源能力区域异质性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
    [17]杨红英,《少数民族发展中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一基于云南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教育开发》[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
    [18]萧鸣政、戴锡生,《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7月.
    [19]李中斌,《区域人才资源开发研究》[M],华龄出版社,2005年.
    [20]冯国庆、马菲:“构建农业院校大学生服务基层教育体系的研究与理论和实践”,《上海农业学报》[J],2006年第3期.
    [21]林玉英:“高校扩招条件下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问题浅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J],2005年第1期.
    [22]胡映:“社会转型期民族地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浅析”,《教育与教学研究》[J],2010年10月.
    [23]赵晓芳:“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特殊性及对策建议”,《西北民族研究》[J],2009年第3期.
    [24]陈成文、邝小军:“就业制度改革过程中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地位获得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第10期。
    [25]苗芊萍、王汉林:“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学透视”,《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1999年12月.
    [26]任婷、周畅:“结构性失业与高教政策调整”,《煤炭高等教育》[J],2005年.
    [27]易忠:“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中国高教研究》[J],2000年第11期.
    [28]彭拥军:“多学科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江苏高教》[J],2009年第5期.
    [29]韩长福:“博弈论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运用分析”,《科技资讯》[J],2006年第16期.
    [30]吴慧平:“从博弈论看高校扩招与就业”,《理工高教研究》[J],2003年8月.
    [31]褚汉杰:“大学生就业博弈分析”,《三江论坛》[J],2011年4月.
    [32]王通讯:“1:198:解读“官民比”六个疑问”,《人民日报》[J],2005年5月30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