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财政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和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实现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可靠保证,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既是长远大计又是当务之急。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越需要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各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任务更加迫切,这些都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使职业教育的社会需求更为强烈,从而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基于这样的形势与认识,本文专门就高等职业教育财政问题进行了研究,旨在从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出发,审视构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财政的思路与框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政策的研究意义与本文的研究方法,国内外研究的文献综述,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基本概念的界定和描述,及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部分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研究,包括世界范围内高等职业教育和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两方面内容。
     第三部分为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包括高等职业教育经济功能的理论基础综述和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具体分析。
     第四部分是高等职业教育产品属性研究及其成本分担理论的综述。包括对高等职业教育准公共产品属性的分析,高等职业教育成本概念界定以及高等职业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分析。
     第五部分是高等职业教育财政的国别研究,对美、德、澳、英、日五个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财政进行分析比较。
     第六部分为中职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财政政策比较和高等职业教育财政体制存在问题的分析。
     第七部分为基于中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财政体制构建的研究,首先综述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财政体制的变革,并在第五部分的基础上总结国外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政策对我国的借鉴意义,阐述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财政体制的构建思路和构建框架,最后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第八部分为本文的研究总结与展望。
After the rapid development during the past decades, nowaday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stands on a new historical starting poin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national and lifelong education system,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akes the responsibility of training high-quality, skilled and practical labor, which is not only the strategic priority of education, but also the basic project of economic-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 resources.
     Full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not only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realization of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urbanization, market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but also reliable guarantee to promot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national industries, and to advance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Besides, it is also a strategic choice for promoting employment, improving people's livelihood, and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it requests the improve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fter the shock of current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it becomes more urgent to adjust and upgrade the structure for all industries. Thus with new higher requirements imposed on skilled workers and professionals, the economy demands vocational education more strongly, which will provide both a precious historical opportunity and a broad spac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s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situation and understanding abov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inancial problem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aim is to examine the construction plan and framework for the finance of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main contents are as planned as follows:
     The first part is an introduction. It mainly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value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this paper. Then we review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s. Lastly, we state research plan and structural arrangements, define the basic concept, and give the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The second part reviews the histor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 development, including Chinese and the history of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third part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includes two sides:the economic function theor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empirical analysis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fourth part discusses the product attribut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cost sharing mechanism. We hold the opinion tha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quasi public product. With the confirm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 cost, we set out one framework for the bear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st.
     The fifth part gives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 finance. Five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considered, i.e., US, German, Australian, British and Japan.
     The sixth part firstly compares fiscal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those of middle vocational an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hen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fiscal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seventh part discusses the re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 fiscal system based on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China. We first summarize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 fiscal system, and conclude the experience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mentioned in Part five, and then propose the construction plan and framework. Besides we carry on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appraisal system of the financial expenditure of China'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last part is concluding remarks.
引文
[1]Laurence R.Veysey. The Emergence of the Ameriean Universit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65.
    [2]Blaug, M. An Introduction to Economics of Education. London:Penguin,1970,296.
    [3]H.WarrenButton. History of Edueation and Culture in Ameriean. Hall Uuglwood Clifffs, NewJersey,1983.
    [4]Josef A. Mestenhauser,Brender J.Ellingboe. Reform in the Higher Edueation Curriculum:Internalizing the Campus. The Oryx Press,1988.
    [5]James Gruthrie. Pieree School Finance and Edueation Policy:Enhaneing Educational Effieiency.Equality and Choice Englewood Cliffs, Newjerzey, PrentieeHall,1988.
    [6]Susan M.Drake. Creating Integrated Currieulum. CorwinPress,1998.
    [7]United Nations Edueational, Seientifie, and Culturalorganization, UNESCO statistical year book,1997. UNESCO Publishing&Bernan Press, Lanham, MD, USA,1998.
    [8]UNESCO.Reeommendation,Secon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eation,1999.
    [9]Sharpham J.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Australian 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M].Canberra:Australian Government Publishing Service.1997年,73-74.
    [10]John Stevenson. Australian Vocational Education [J].The Vocational Aspect of Education,1992,44(2):95-96.
    [11]Romer Paul M,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 Run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10,102-137
    [12]Lucas Rorbert E., On the Mechanic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Journal of Nonetary Leonomics,1988.2,4-12
    [13]J.M.Buchanan, Markets, States, and the Extent Morrals, American Economie Review.1978,68, PP.364-368.
    [14]J.5.Hammer, The Public Economics of Education, Public Economics Division Policy Research DePartment, The World Bank Press,1996.
    [15]Lingard, B., Knight.J., and Porter, P., eds., Sehooling Reform in Hard Times, London:Falmer Press,1993.
    [16]M.Bray, Counting the Full Cost:Parental and Community Financing of Education in East Asia, World Bank,1996.
    [17]M.L.Marlow., Public Finace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Dryden Press.1995.
    [18]Mincer, J., Schooling, Experience and Earnings, NewYork:Columbia UniversityPress,1974.
    [19]Oates, W.E., Fiscal Federalism, New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72.
    [20]Chris Zirkle.Perceptions of Vocational Educators and Human Resource/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s Regarding Skill Dimensions of School-to-Work Transition Programs Journal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Volume 15, Number 1,1998.
    [21]Peter E.Doolittle, William G.Camp.constructivism:the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Volume 16, Number 1,1999.
    [22]Theodore. W. Schultz. The Value of Education,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23]厉以宁,关于教育产品的性质和对教育的经营,教育发展研究,1990年第10期;
    [24]赖建华、李跟惠,浅谈全面质量管理,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年第3期;
    [25]肖明,全面质量管理和1509000两种教育质量管理方法的比较分析,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5年第2期;
    [26]赵中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一般要素初探,外国教育资料,1995年第2期;
    [27]杨金土等,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几个重要问题的基本认识,教育研究,1995年第6期;
    [28]董秀华,全面质量管理对高校管理传统观念的冲击和更新,上海高教研究,1996年第6期;
    [29]韩成玉,试论学校工作的全面质量管理,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
    [30]蒋翔,实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探讨教学改革,广西师院学报,1997年第3期;
    [31]王善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教育与经济,1997年第3期;
    [32]张丽娟,全面质量管理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应用,外国教育资料,1997年第4 期;
    [33]赵中建,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框架,外国教育资料,1997年第5期;
    [34]闵维方,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的决策依据,科学决策,1997年6月;
    [35]范先佐,论教育成本的分担与补偿,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1998年第1期;
    [36]庄子银,新增长理论简评,经济科学,1998年第2期;
    [37]王正东,电大教育引进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考,现代远距教育,1998年第4期;
    [38]吴元其、杜其秀,高教全面质量管理诌议,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39]黄家泉、吴开俊,日本高等职业教育财政初探,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1999年9月第13卷第3期;
    [40]王刚,高等教育不能完全产业化——公共产品理论的启示,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3期;
    [41]詹克波,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及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0年第3期;
    [42]刘永春,高职管理新观念,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43]王慧琴,企业TQM对高校管理的启示,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44]郎群秀,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教育经济学审视,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第19期;
    [45]邱梅生,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研究综述,江苏高教,2001年第1期;
    [46]杨德广,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多样化和质量保证,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
    [47]黎琳,高等学校教学全面质量体系的构建与运行,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1年第2期;
    [48]周承翠,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教学管理中的具体运用,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49]陈兴明,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证的比较分析,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50]王志刚、王仓民,关于构建教学质量保证若干问题的探讨,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51]薛岩松、赵跃强,在高等学校管理中引入“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探讨,天津 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52]雷涯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中国地质教育,2001年第4期;
    [53]刘军靴,论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过程,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1年第4期;
    [54]杨义青、许有森、徐毅,借鉴德国经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对策研究,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55]赵国杰、张彤,大学生教育高职质量测度的初步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56]邓须军、李玉凤,高校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探讨,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第5期;
    [57]葛劲松,高等教育实行成本收费改革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58]林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全面质量管理探析,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第6期;
    [59]卜范江,试论学校的全面质量管理,中国冶金教育,2001年第6期;
    [60]朱兴德,重点职业高中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版;
    [61]肖文俊,用公共产品理论分析高等教育投资问题,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0期;
    [62]D.布鲁斯.约翰斯通著,李红桃、沈红译,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的财政与政治,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第1期;
    [63]胡放、张幼放,试论加入WTO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挑战,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第1期;
    [64]赵居礼、张优智,关于高职高专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探讨,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65]江新华、李炎情,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应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培训与研究,2002年第2期;
    [66]劳凯声,社会转型与教育的重新定位,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第2期;
    [67]施晓光,西方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
    [68]杨明,国际高等教育资金配置模式新探,高等教育,2002年第2期;
    [69]朱丽亚、元同进,对我国教育产业化过程中有关问题的经济学分析,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70]刘泽乾,教学质量与学校质量管理,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年第6期;
    [71]常晓红,论高校全面质量管理,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
    [72]韩保君、韩小东、李丽,论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有效供给,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73]袁连生,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财政政策选择,教育与经济,2002年第2期;
    [74]熊志翔,全面质量管理与高教质量保障,高教探索,2002年第3期;
    [75]王旭,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辽宁高职学报,2002年第4期;
    [76]吴开俊,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变革探略,高教探索,2002年第4期;
    [77]南剑飞、赵丽丽、熊志坚、张鹏,试论全面质量管理与顾客完全满意的融合,质量管理,2002年第5期;
    [78]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国教育报,2002年9月;
    [79]胡亚群,试论在技校教学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职教论坛,2002年第20期;
    [80]袁连生,论教育的产品属性、学校的市场化运作及教育市场化,教育与经济,2003年第1期;
    [81]严薇、刘东燕、张国宾,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全面质量体系初探,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第4期;
    [82]周会娟、游春常,论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的模式选择,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6月第19卷第2期;
    [83]田象生、刘淑萍,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高等职业教育辩证关系浅析,鸡西大学学报,2003年11月第3卷第4期;
    [84]陈晓宇,中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2003年第1期;
    [85]张凤辉,高等教育市场化思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第1期;
    [86]黄亲国,高等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的探讨,现代教育科学,2003年第2期;
    [87]康宏,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理分析,理工高教研究,2003年第2期;
    [88]李艳娜,关于高职高专教育质量管理保障体系的探讨,山东电大学报,2003 年第2期;
    [89]陈永明,七国教育财政比较及其反思,教育与经济,2003年第3期;
    [90]宋秋蓉,世界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趋势,教育与经济,2003年第3期;
    [91]李乃富、张继国、王锦桥、常雪琴,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的若干原则,2003年第4期;
    [92]邱丽敏,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构建,宁波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93]王迎君,战后日本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特征,日本研究,2003年第4期;
    [94]张社字,国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分析,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3年第4期;
    [95]李德友,论教师教育中的全面质量管理,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96]田恩舜,试论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与补偿机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
    [97]樊建勇,浅滩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98]柴效武,高校学费制度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第8期;
    [99]李利,意大利职业教育的财政状况,职教论坛,2003年第9期;
    [100]黄国汀,浙江省技能人才资源现状及思考,中国培训,2003年第12期;
    [101]申家龙,社会学视野下的职业教育——内涵与特征,社会学视野下的职业教育——层次与体系,职业技术教育,2003第16期;
    [102]郭锦墉、汤永红,大众化高等教育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103]章克、杨建康,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给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启示,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第2期;
    [104]刘俊学,高等教育的全面质量管理与经营效率的评估,商海管理,2004年第3期;
    [105]王为民,借鉴国际经验改善我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现代经济探讨,2004年第3期;
    [106]吴雪萍,国外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版;
    [107]于海静,澳大利亚TAFE的研究及对中国高职的启示,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2004年5月;
    [108]张家友,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及其分担机制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6月;
    [109]卢宁,日本大学中的职业教育——就业体验制度,教育与职业,2004年第29期;
    [110]吕红、陈泽容,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制和投资政策,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10月第13卷第4期;
    [111]付雪凌,法国职业教育与培训财政研究.职教论坛,2004年第11期;
    [112]郭健、张建党,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启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第29期;
    [113]卢宁,谈日本企业职教发展及特点,教育与职业,2005年第7期;
    [114]和震,我国职业教育政策获重大突破,教育与职业,2005年第34期;
    [115]卢宁,高等教育的新课题——大学中的职业准备,教育与职业,2005年第27期;
    [116]李延平,21世纪初中国职业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第5期;
    [117]卢宁,论日本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及特点,教育与职业,2005年第30期;
    [118]刘春生、张宇、马振华,从社会学视角看高等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职教通讯,2005年第1期;
    [119]王虹,社会转型期的公共政策价值取向分析,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3期;
    [120]杨若凡、夏建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与职业技术教育,教育发展研究,2005第2期;
    [121]孙海涛,影响高校投资经济效益的问题及对策,经济师,2005第1期;
    [122]郑国强,论职业技术教育的科学发展理念,职教论坛,2005第1期;
    [123]刘大立,高等职业教育国际比较研究的文献述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124]解建立、吴红岁,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问题探析,高教探索,2005年第2期;
    [125]周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职业技术教 育.2005年第3期;
    [126]孙林、张秀玲,高职院校办学中发展特色与扩大规模的关系,职业教育研究,2005第3期;
    [127]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4)[R].教育部财务司和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统计司.2005年第6期;
    [128]匡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之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5年4月;
    [129]段安蜀,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态的调查,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第1期;
    [130]邓尔玉,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提高高校教育质量,青海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131]李红,论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石油教育,2005年第4期;
    [132]刘平,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赣南师范学院院报,2005年第5期;
    [133]米靖,论当代职业教育教学观的转型,职教通讯,2005年第5期;
    [134]刘学民,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第6期;
    [135]陈烨,国外职业教育面面观,人民日报,2005年8月第1期;
    [136]学费改革需要重新布局——2005年学费新变元年,中国新闻周刊,2005年10月;
    [137]刘爱青,对职业教育政策的界定和划分,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第13期;
    [138]彭或华,对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分析,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年第1期;
    [139]杨思帆,近四年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热点问题综述,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
    [140]姜大源,德国职业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2期;
    [141]李孔珍,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发展解析,教育与职业,2006年第12期;
    [142]王超,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决策特征与制度安排——以2006年的三个5%为案例的研究,民办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
    [143]王世忠,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定位分析,教育前沿,2006年第5期;
    [144]孙琳,社会转型与职业教育政策调整,职教论坛,2006第21期;
    [145]张社字,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效度分析,教育与职业,2006第32期;
    [146]胡永,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得与失,黑龙江教育,2006年第5期;
    [147]张赓,国际高职产学合作教育的比较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2期;
    [148]刘诗能,我国职业教育两种主要价值取向及其现实中的统合,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34期;
    [149]颜育进、相宪伟,和谐本位社会中公共政策的价值冲突及其均衡,武警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150]熊琦,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刍议,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第4期;
    [151]王胜,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52]左家哺、彭蝶飞、屈中正、林仲桂,发达国家及地区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及启示,高等农业教育,2006年第2期;
    [153]肖宏伟,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研究,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4月;
    [154]黄日强、邓志军,英国职业教育的经费体制,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年第4期;
    [155]杨婷婷,多元视角下的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政策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56]李成立,高等教育财政的国际比较与我国的改革构想,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5月;
    [157]宫艳霞、王磊,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质量问题与对策,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158]谢作栩、樊明成,关于我国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高转移的发展战略研究(上),化工高等教育,2006年第2期;
    [159]谢作栩、樊明成,关于我国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高转移的发展战略研究(下),化工高等教育,2006年第3期;
    [160]王静,从公共产品理论视角分析高等教育产品,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5月;
    [161]刘天佑,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体制的思考——基于美国与日本高等教 育财政拨款体制的启示,江苏高教,2006年第5期;
    [162]谢仁业,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价值、问题及趋势,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7月;
    [163]陈篙、郭扬,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十年发展的成就与经验,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10月;
    [164]李萍,优化我国高等教育投资资源配置的思考,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10月;
    [165]武长河、蒋莉莉,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研究的缺陷,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10月;
    [166]陈斌,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因素的教育经济学剖析,职教论坛,2006年12月;
    [167]粱丽珍、张少华、陈志超,加强财务管理促进学校健康发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14期;
    [168]行水,两大论坛岁末聚焦中国职业教育:怎么看,怎么办,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36期;
    [169]陈宇,社会转型期价值冲突的表现形式,理论参考,2006年第5期;
    [170]易兰华,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研究,成人教育,2006年第12期;
    [171]胡秀锦、马树超,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与思考,职教论坛,2006年第12期;
    [172]张社字,职业教育地位“应然”与“实然”的冲突,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第5期;
    [173]董兴开,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8期;
    [174]卢乃桂、柯政,教育政策研究的类别、特征和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
    [175]李均,1996—200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评价,2007年第11期;
    [176]涂端午、陈学飞,我国教育政策研究现状分析,教育科学,2007年第2期;
    [177]刘福才,我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新《义务教育法》文本解读,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178]洪国慧,谈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4 期;
    [179]王应密,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取向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江苏高教,2007年第1期;
    [180]陈学军,教育政策研究的第三立场:面向政策利益相关者,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年第6期;
    [181]张英魁,影响教育政策执行的内部因素分析,教育评论,2007年第2期;
    [182]魏峰,内在性和外在性:教育政策的两种价值指向,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第7期;
    [183]程细平、黄畅,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和谐社会教育政策的价值追求,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年第4期;
    [184]冷士良,对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185]刘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32期;
    [186]牛家强,注重内涵建设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10期;
    [187]黄保德、康思琦、李桂霞,从外延扩张到内涵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6期;
    [188]刘志军,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第2期;
    [189]唐锡海、韦莉娜,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边际探微,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27期;
    [190]秦克铸,“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回归:新时期教师教育政策的重大调整,淄博师专学报,2007年第2期;
    [191]牛家强,注重内涵建设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10期;
    [192]黄保德、康思琦、李桂霞,从外延扩张到内涵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6期;
    [193]王大恒、王晓恒,论教育政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煤炭高等教育,2007年第11期;
    [194]张卫良,人才培养质量视野下的教育政策分析,现代大学教育,2007年第4 期;
    [195]余秀琴、金炳燮,中韩职业教育政策的若干比较研究,职教论坛,2007年第4期;
    [196]赵恒平、龙婷,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的文本分析,理论月刊,2007年第5期;
    [197]韦志国、郭根群,试论行业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推动作用,职教论坛,2007年1月;
    [198]方芳,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财政和财政制度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
    [199]杜娜,浅谈职业教育政策的几点价值取向,科教文汇,2007年第2期;
    [200]刘范一,有效利用社会资源:高等职业教育贴近社会贴近市场的必然选择,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第12期;
    [201]周大农,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质量文化建设,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202]周国平,改革开放以来(1978—2006)中国民办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回顾与思考,民办教育研究,2007年第5期;
    [203]余荣丽,教育公平:教育政策的首要价值追求,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9期;
    [204]邵泽斌、张乐天,教育政策:一个结构主义的分析视角,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第6期;
    [205]王保华、从春侠、黄永军、张虹,调查问卷分析——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中国教育报,2007年2月;
    [206]董志刚,高等教育成本分担问题研究,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3月;
    [207]翁嘉晨,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及其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7年3月第6卷第1期;
    [208]邓志军、黄日强,英国职业教育的经费,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教育学刊),2007年4月第22卷第4期;
    [209]李坪,公共财政视角下的高等职业教育融资对策,广东经济,2007年第4期;
    [210]杨富、文晓璋,论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四川省情,2007年 第8期;
    [211]谢虹,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体系研究,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14期;
    [212]张非非,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10月;
    [213]王明伦,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证分析,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25期;
    [214]彭锻炼,财政分权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6期;
    [215]李贞,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措施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
    [216]陈杰峰,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浅述,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年第1期;
    [217]马蔡深,公共财政视野中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发展,河北学刊,2008年第1期;
    [218]李晶,西部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协调关系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4月;
    [219]苟增强,区域经济建设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关系的理性解读,改革与战略,2008年第4期;
    [220]高生,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5月;
    [221]马娜,高等教育成本分担问题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6月;
    [222]王贤,论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促关系,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7月第17卷第7期;
    [223]邢娣凤,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发展与区域经济的互动,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第7期;
    [224]孙羽迪,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及国际比较[D],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8—10;
    [225]元剑,从教育产品的融合属性看政府投资教育的理论依据与政策选择,教学与管理,2008年10月20日;
    [226]朱锡平、陈英、唐英,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国际经验与中国选择,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9年3月第19卷第2期;
    [227]王计多、彭明辉,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当代教育论坛,2009年第8期;
    [228]国家教委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教育参考资料,第15、16期;
    [22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8月版;
    [23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5年2月版;
    [231]布鲁贝克著,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哲学,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232]陈学飞,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33]《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234]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中译本),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235]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236]德里克·搏克著,乔佳义编译,美国高等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237]吴玉琦,中国职业教育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版;
    [238]张念宏,中国教育百科全书,海洋出版社,1991年8月版;
    [239]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240]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41]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42]腾大春,美国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43][美]拉尔夫·泰勒著,施良方译,瞿保奎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44]王智新,当代日本教育管理,山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45]陈丽薇、吴敏红,高等教育中的全面质量,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1996年版;
    [246]沈学初,当代日本职业教育,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47]袁振国,教育政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48]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49]孙绵涛,教育政策学[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50]吕鑫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2月版;
    [251]陈列,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52]袁振国,教育政策学,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53]范先佐,教育经济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54]钱民辉,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55]孟广平主编,面向21世纪我的教育观职业技术教育卷,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56]袁振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57]薛喜民主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58]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59]胡宁生著.现代公共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60]刘家顺,王永青著.政策科学研究——政策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61]顾明远、梁忠义,世界教育大系,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262]陈国良,教育财政国际比较,北京:高等教出版社,2000年版;
    [263]崔玉平,美国教育财政的理论与实践,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年版;
    [264]李成智,公共政策,北京:团结出版社,2000年版;
    [265]史朝,教育财政,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66]魏新,教育财政学简明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67]英IB·霍尔姆斯、M·麦克莱恩著,张文军译,比较课程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68]袁连生,教育成本计量探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69]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版;
    [270]陈勃生,职业高等教育导论,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版;
    [271]朱九思,竞争与转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72]王世豪,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经济学思考,海峡两岸高等职业教育(技职教育)论文集,2001年版;
    [273]博克著,徐小洲等译,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74]弗兰克·F·范富格特,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75]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76][荷兰]弗兰斯·F.范富格特主编,王承绪等译,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77]姜惠,当代国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论,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版;
    [278]王英杰,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79]章达友,MBA教育质量控制系统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280]苏秦,高等教育TQM实践的途径,教育与培训,2003年版;
    [281]王端庆、于永华、毛国红、李加新、曹大问,国内外加强高校教学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新进展,2003年版;
    [282]陈烈强、黄欣,高教大众化下的高等职业教育,2003年版;
    [283]D.BruCe johnstone著,沈红、李红桃译,高等教育财政:问题与出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84]韩之俊,许前,质量管理,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85]刘复兴,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86]孟东军,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与学费政策研究,优秀博硕士论文库,2003年版;
    [287][美]欧内斯特·L.博耶著,涂艳国、方彤译,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88]袁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立体结构调整的研究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89]刘兰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研究,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版;
    [290]黄日强,邓志军,张翌鸣,战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研究,开明出版社,2004年9月版;
    [291]洪生伟,教育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中国计量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292]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版;
    [29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编,透视与借鉴一一国外著名高等学校调研报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94]吕炜,高等教育财政国际经验与我国道路选择,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95]王定华,走进美国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96]休伯特.K.兰佩萨德,全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97]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98]郑敬高主编,政策科学,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99]卓德保、徐济超,面向过程改进的诊断行质量评价,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4月版;
    [300]杭永宝,职业教育的经济发展贡献和成本收益问题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01]吴贻谷,高等教育若干问题研究,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02]陶学荣主编,公共政策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03]郭朝红著,影响教师政策的中介组织,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304]廖楚晖,教育财政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05]刘建发,教育财政投入的法制保障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版;
    [306]诸大建等著,政策分析新模式,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07]魏姝,政策中的制度逻辑——美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度基础,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08]王蓉、鲍威等,高等教育规模扩大过程中的财政体系,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309]史文利, 研究生教育经费改革带给我们什么影响,http://jyjjyj.e21.cn/e21sqlimg/xf_data/file/fff20080616100959_585257488.doc
    [3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修订,国际教育标准分类,www.unesco.org/;
    [311]1999年高职高专统计数字,www.tech.net.cn/;
    [312]戚业国, 高校培养成本应当实行“阳光核算”[EB/OL], http://news3.xinhuanet.eom/edu/;
    [313]王京,助学贷款新政策, 让穷孩子顺利上大学[EB/OL], http://www. people.eom.en/GB/jiaoyu;
    [314]信力建、孙红缨,集团化办学的经济运作模式浅探[EB/OL], http://www.21eedu. org/html/wz;
    [315]毛相麟,古巴教育是如何成为世界第一的——古巴教育发展模式的形成和特点[EB/OL], http://bbs. people.com. en/;
    1 李贞:《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措施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8期,第11页.
    2 姚健儿:《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5期,第21页。
    2 胡秀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特征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10期,第22页。
    3 杨会良:《当代中国教育财政发展史》,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1—2页。
    4 朱静颖,我国职业教育财政投资体制研究,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 E.科恩著,王玉昆等译:《教育经济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6 [英]M.布劳格著,韩云译:《教育经济学导论》,春秋出版社,1989年版。
    7 [英]M.马歇尔著:《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8 朱静颖,我国职业教育财政投资体制研究,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9 尹小宇,美国社区学院经费来源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牛征,关于中国教育投资研究的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6(17):第5-8页。
    11 刘春生,牛征等: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及投资策略研究[J].教育研究,2002(6):85。
    12 黄蔚,职教改革呼唤企业行业的参与[J],教育发展研究2005(9):78。
    13 邱乐路,马渝华等:建立多层次、开放性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探讨[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第1页。
    14 米靖,论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J],职业技术教育2004(19):25。
    15 李振波:《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基本规律的探索》,《职业技术教育》1999年第5期。
    16 马树超:《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条件保障的思考》,《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第1期。
    17 吕鑫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2月版。
    18 张念宏,中国教育百科全书,海洋出版社,1991年8月版。
    19 《教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20 陈勃生,职业高等教育导论,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版。
    21 杨金土等,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几个重要问题的基本认识,教育研究,1995年第6期。
    23 匡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之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5年4月。
    27 杨会良:《当代中国教育财政发展史》,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15—17页。
    29 匡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之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30 匡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之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31 匡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之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32 匡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之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33 匡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之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34 匡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之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35 匡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之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36 匡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之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37 匡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之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38 庞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及其价值取向,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41 庞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及其价值取向,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42 中国国家教委党组、中共国家计委党组、中共国家经委党组、中共劳动人事部党组.关于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情况的报告[R].1986-10-3。
    52 庞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演变及其价值取向,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53 谢广山,世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下的中国高职教育发展,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54 吕汝健,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浅析,宁夏教育,2006年第11期。
    55 彭志武,人力资本理论与高等职业教育流变,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31期。
    56 邓小平,《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1985年5月。
    57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8 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9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0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1 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教育》,1978年Z1期。
    62 孙山,以邓小平教育经济思想为指导适度优先发展西部地区职业技术教育,文教资料,2009年1月。
    63 王贤,知识经济背景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经济附加值理论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24期。
    64 杨富、文晓璋,论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四川省情,2007年第8期。
    65 刘宏煊,《祟教育以培国本--毛泽东教育观》57-58页,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丛书,1993年5月。
    66 高等职业教育经济功能与规模效益的实证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67 高等职业教育经济功能与规模效益的实证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68 苗向阳,从区域经济学角度认识高职教育,职业时空,2009年第03期。
    69 苗向阳,从区域经济学角度认识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研究,2009年1月。
    70 王明伦,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证分析,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25期。
    71 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72 谢练高、丁孝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学海,2001年第01期.
    73 谢练高、丁孝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学海,2001年第01期.
    74 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及其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01期。
    75 翁嘉晨,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及其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3月。
    76 翁嘉晨,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及其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3月。
    77 王贤,知识经济背景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经济附加值理论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8期。
    79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证分析,王明伦,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25期·
    81 教育的产品属性辨析,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06期。
    82 教育的产品属性辨析,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06期。
    83 教育的产品属性辨析,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06期。
    84 教育的产品属性辨析,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06期。
    85 教育的产品属性辨析,河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06期。
    86 顾远飞,高等职业教育的弱公共性特征及其发展政策研究,教育与职业,2008年1月第2期。
    87 吴立武,《高等教育产品属性及其财政职能定位》,《江苏高教》,2006年第5期。
    88 杨会良:《当代中国教育财政发展史》,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63—64页。
    89 吴立武,《高等教育产品属性及其财政职能定位》,《江苏高教》,2006年第5期。
    90 我国高校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研究,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91 范先佐,论教育成本的分担与补偿,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1998年第1期。
    92 范先佐,论教育成本的分担与补偿,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1998年第1期。
    93 范先佐,论教育成本的分担与补偿,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1998年第1期.
    94 范先佐,论教育成本的分担与补偿,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1998年第1期。
    95 袁连生,教育成本计量探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6 袁肖宏伟,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研究,西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4月。
    97 我国高等教育学费的历史沿革,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98 高桂娟、陈慧,我国高等教育学费的历史沿革,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月第1期第24卷。
    99 皮江红,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本及其分担探析,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5年第5期。
    101 李蜀湘,高职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主体定位问题探讨,商业时代,2009年第14期。
    102 李坪,公共财政视角下的高等职业教育融资对策,广东经济,2007年第4期。
    103 李坪,公共财政视角下的高等职业教育融资对策,广东经济,2007年第4期。
    104 白玮,美国高等职业教育印象及思考,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105 佚名,美国高等职业教育法制化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106 佚名,美国高等职业教育法制化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107 柳艳鸿:《美国职业教育的法制化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02期。
    108 美国社区学院经费来源研究,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109 尹小宇,美国社区学院经费来源研究,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5月。
    110 唐永泽,德国高等职业教育考察报告,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3月第7卷第1期。
    111 汪全胜,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社区服务模式探讨,继续教育研究,2009年第10期。
    112 钱胡风,高等职业教育学费问题研究,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13 于海静,澳大利亚TAFE的研究及对中国高职的启示,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5月。
    114 崔秋灏,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管理及其借鉴,北京成人教育,2001年第7期。
    115 吕红、陈泽容,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制和投资政策,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10月第13卷第4期。
    116 邓志军,黄日强,巩英国职业教育的经费,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4期。
    117 李厚俭,英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管理与特点,辽宁高等职业教育学报,2008年第10卷第7期。
    118 李厚俭,英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管理与特点,辽宁高等职业教育学报,2008年第10卷第7期。
    119 邓志军,黄日强,英国职业教育的经费,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04期。
    120 邓志军,黄日强,英国职业教育的经费,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04期。
    121 卢燕宁,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借鉴研究,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9月第17卷第3期。
    122 梁丽华,战后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地位,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4月。
    123 沈学初,当代日本职业教育,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24 黄家泉,吴开俊,日本高等职业教育财政初探,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1999年3期。
    125 黄家泉、吴开俊,日本高等职业教育财政初探,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1999年9月第13卷第3期。
    126 黄家泉、吴开俊,日本高等职业教育财政初探,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1999年9月第13卷第3期。
    127 刘天佐,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体制的思考——基于美国与日本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体制的启示,江苏高教,2006年第5期。
    128 刘大立,高等职业教育国际比较研究的文献述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高等职业教育,2005年第2期.
    129 牛征,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研究,职教论坛,2006年10月。
    130 陈尚,唐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现状及对策,职业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131 陈尚,唐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现状及对策,职业教育研究,2008年10期。
    132 财政部副部长廖晓军,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年第18期。
    135 于洪姣,《免费中等职业教育与财政保障措施),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年第6期第24卷总第217期。
    136 于洪姣,《免费中等职业教育与财政保障措施》,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9年第6期第24卷总第217期。
    137 张博文,高等职业教育的分层定位与分类发展探讨,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25期第29卷总551期。
    138 董平,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高教育学生素质结构异同的比较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第9期。
    139 杨扬、陈敬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现状分析、预测及建议,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第11期总第175期。
    140 周梦,我国家庭普通高等教育支出与国家助学贷款浅析,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年第02期。
    14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年10月。
    142 孙佳炎:《阻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政策因素剖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1).
    143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44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2年7月。
    145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年10月。
    146 刘天佐,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拔款体制的思考---基于美国与日本高等教育财政拔款体制的启示,江苏高教,2006年5期。
    147 按规定,对缴纳三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企业和个人按三税的3%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
    148 王震,王新:《财政方向关于我国职业教育财政政策及其改革问题的报告》,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15期。
    149 谢虹,《高等职业教育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体系研究》,载《职业与教育》,2007年5月第14期。
    153 韦进,教育财政政策的优化选择—以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为例,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17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