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科技传播的叙事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综观中国国内的电视科技传播,可以看出,其中大多数栏目运作理念陈旧,传播效果差。而CCTV科技节目运用故事化叙事策略,极大地改善了科技传播的旧有面目,受到了观众的欢迎。鉴于其制作水平、收视率、传播效果的相对高水准,本文试图用叙事分析、符号学、传播学、语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去关照分析这个在国内具有典型性的节目样式,希望揭示出在电视文化的语境下,中国科技话语的生成和发展过程。通过对节目叙事结构、话语、符号、风格及技巧的分析,我们得出:CCTV科技节目中科学/迷信二元对立的结构模式仍然反映着支配我们中国人几千年的道德取向——中国文化中崇尚憎恶分明的道德评判的传统以及中国意识形态即马克思主义。在文本各个层次上,笔者也看到了中国社会的各种刻板印象。另外,CCTV科技节目将叙述的重点落在与科技知识无关的一些具有戏剧性的情节上,它已经泛娱乐化。科技节目实质已经演变成借科学之名,行娱乐之实的电视大众化娱乐节目。这种科技叙事所再现的科技形象已经被电视场牢牢控制,从而部分地丧失了自律性,换言之,科技已经成了电视商业逻辑的赚钱工具而缺乏自主性。
With reference to narrative analyses , semiology , communication and discourse linguistics theory, the thesis tries to analysis CCTV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unication programmes, due to its first class in china. We want to reveal the generate process of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mage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television culture. In this text, through to analysis its narrative frame , discourse, symbols, styles and narrative techniques , we can sense Chinese ideology—Marxism and Chinese ethical culture, which both hav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harply ethical evaluate as not right or false model. Moreover, we can see some stereotypes. In the CCTV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am ,we can see its narrates are not emphasis on some which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technical knowledge, but the theatrical plot, which proved science has already exuded the entertainment. Here the scientific image that reappeared in the text is firmly controlled by the television, thus partially has lost the autonomy.
引文
* 具体研究见黄匡宇著《电视新闻语言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版
    1 《经济观察:中国离创新型国家到底有多远》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macro/gnbd/dszl/zh/200511/29/t20051129_5358550.shtml
    2 中国科普研究所 《2006中国科普报告》。http://special.cpst.net.cn/20061215/2006_12/166406268.html
    3 张国飞、张腾岳做客新浪网http://www.cctv.com/
    4 [英]安德斯·汉森(Andens Hansen)等著,崔宝国,金兼斌,童菲 译,《大众传播研究方法》,新华出版社,2004版,P164
    5 [英]马克·柯里 著,宁一中 译,《后现代叙事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版,P4
    6 [美]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等编撰,李彬 译注,《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第二版)》,新华出版社2004版,P178
    7 [英]利萨·泰勒 安德鲁·威利斯 著,吴靖 黄佩 译,《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版,P70—71
    8 冯-代伊克 著 《话语心理社会》,中华书局1993版P1-2
    9 胡壮麟 著,《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版P2
    10 [英]诺曼·费尔克拉夫 著,殷晓蓉 译,《话语与社会变迁》华夏出版社2003版P3
    11 [美]约翰·费斯克(John Fiske)等编撰,李彬 译注,《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第二版)》,新华出版社2004版,P84
    12 话语分析20年http://www.66wen.com/04jyx/jiaoyu/jiaoyuxue/20051027/993_6.html
    13 冯-代伊克 著 《话语 心理 社会》,中华书局1993版P4
    14 黄匡宇 著,《电视新闻语言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版;P105
    15 [美]阿瑟·阿萨·伯杰 著,姚媛 译,《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版,P126-127
    16 张闳,《现代国家声音系统的生产与消费》,媒介批评,第一辑,P6
    17 何纯,《新闻叙事学》,岳麓书社2006版,P176
    18 同上P176
    19 [荷]米克·巴尔 著,谭君强 译,《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版,P93
    20 节目单选自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http://discovery.cctv.com/index.shtml
    21 [美]杰姆逊(Fredric Jameson)唐小兵 译,《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版,P107
    22 [美]阿瑟·阿萨·伯杰 著,姚媛 译,《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版,P95
    23 曾庆香,《试论新闻话语》,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2003年博士论文,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4 韦尔伯·施拉姆 中国人大新闻系 译,《报刊的四种理论》,新华出版社1980版,P128
    25 [法]布尔迪厄 著,许钧 译,《关于电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译序P14
    26 田松,《关于科学精神的随想》,选自刘华杰主编《“无用”的科学》,福建教育出版社,P108
    27 [荷]米克·巴尔 著,谭君强 译,《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版,P120
    28 同上,P133
    1、[荷]米克·巴尔 著,谭君强译,《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版
    2、[法]皮埃尔·布尔迪厄 著,许钧 译,《关于电视》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英]安德斯·汉森(Andens Hansen)等著,崔宝国,金兼斌,童菲 译,《大众传播研究方法》,新华出版社
    4、[美]阿瑟·阿萨·伯杰 著,姚媛 译,《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版
    5、[美]杰姆逊(Fredric Jameson)唐小兵译,《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版
    6、[英]利萨·泰勒 安德鲁·威利斯 著,吴靖 黄佩 译,《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版
    7、[英]诺曼·费尔克拉夫 著,殷晓蓉 译,《话语与社会变迁》华夏出版社2003版
    8、何纯,《新闻叙事学》,岳麓书社2006版
    9、黄匡宇著,《电视新闻语言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版
    10、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http://discovery.cctv.com/index.shtml
    11、曾庆香,《试论新闻话语》,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2003年博士论文,
    12、陈向阳,《电视新闻话语分析举隅》,暨南大学2001年硕士毕业论文,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3、[荷]范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华夏出版社2003版
    14、[英]马克·柯里 著,宁一中 译,《后现代叙事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版
    15、黄匡宇 主编,《广播电视学概论》(第二版),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版
    16、江涛著,《科学的价值合理性》,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