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两湖族田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以大量的族谱、土改档案、地方志以及调查资料,详细论述近代两湖族田的来源、分布特点以及发展态势,并结合两湖地区近代的历史特点,分析农民运动对族田发展的影响,进而探讨在近代社会大变革下,族田对两湖乡村社会近代化的作用。
     在历史的长期发展中,两湖族田形成了以购买和捐助为主,辅以其他诸如祖遗、圈地、罚款等方式的多元化来源渠道,使近代两湖地区族田普遍存在,但是湘鄂两省不同的自然条件和文化环境,形成了两地族田分布的不同特点,湖南族田的分布总体上呈由东向西递减,而湖北族田缺乏规律性,分布不规则;近代是两湖族田发展的活跃期,至少在国民革命时期两湖农民运动之前,族田还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声势浩大的两湖农民运动可能是两湖地区族田发展的转折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两湖族田呈衰落状态;农民运动对两湖族田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但是太平天国和国民革命两次重大农民运动后两湖族田发展的轨迹并不相同,其中的原因在于两者对宗族打击的方式不同,后者通过破除宗法思想和没收族田两种方式,而前者的方式单一,无法从根本上动摇;在近代社会变革的背景下,族田也出现了一些近代因素,积极影响着两湖乡村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但是,从根本来说,族田仍然是维持传统宗法社会的经济基础,阻碍着两湖乡村社会的近代化。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origin,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lan field of modern Hunan and Hubei region base on a large number of genealogy, archives of agrarian reform, local chorography and the investigation data, and combining the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Hunan and Hubei region,analyses the effect of the peasant movement to development of clan field, and then discusses the role of clan field to countryside society modernization of Hunan and Hubei region in the great changes of modern China.
     In the history of long time development, the clan field of Hunan and Hubei region has formed the main sources by purchase and donations, and complementary with other such as heritage, enclosure and fine and so on. Such diversified sources caused the general existence of clan field in modern Hunan and Hubei region. But there wer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 of clan field distribution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natural conditions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between Hunan and Hubei provinces, the distribution of Hunan clan field in general was descending from the east to west,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Hubei was disproportion and lack of regularity. It was an active period for development of clan field in modern Hunan and Hubei region, the peasant movement in the 1920s may be the turning point for clan field, it declined after 1930s.The peasant movement impacted seriously the development of clan field, but there was different development track after peasant movement of Taiping heavenly kingdom and national revolution period, the reason for that was different way to strike clan, the latter striked the clan by breaking patriarchal thoughts and confiscate the clan field, and the former cannot undermine the clan by single patter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dern social change, the clan field appeared some modern factors, and influence positive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rural society of Hunan and Hubei region, but the clan field was the economic foundation to maintain their traditional patriarchal society, it hindered the modernization of rural society.
引文
1(民国)《醴陵县志》卷四《礼俗志·风俗》。
    2(光绪)《善化县志》,卷十六《风土·风俗》。
    3(同治)《安仁县志》,卷之四《风土志》。
    4(光绪)《永兴县志》,卷十八《风俗》。
    5(同治)《桂东县志》,卷九《风俗》。
    6(民国)《嘉禾县图志》,第四篇《礼俗》。
    7(同治)《永州府志》,卷五《风俗》。
    8(同治)《新修麻阳县志》,卷之五下《风俗志》。
    9(同治)《巴陵县志》,卷之十一《风土·风俗》。
    10(光绪)《华容县志》,卷一《地理·风十》。
    11(嘉庆)《湘潭县志》,卷三十六《风土上·风俗》。
    12(同治)《宁乡县志》,卷二十四《风俗(一)》。
    13李德复、陈金安主编,《湖北民俗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90页。
    14(光绪)《黄冈县志》,卷之二《地理志·风俗》。
    15(民国)《麻城县志前编》,卷一《疆域志·风俗》。
    16(民国)《英山县志》,卷一《地理志·风土》。
    17(同治)《通山县志》卷二《风土志·风俗》。
    18(同治)《通城县志》,卷六《风俗》。
    19(乾隆)《石首县志》,卷四《民政志·风俗》。
    1(光绪)《施南府志续编》,卷一《舆地志》。
    3(光绪)《湖北通志》,卷二十一《舆地志·风俗》。
    3(光绪)《巴东县志》,卷十《风十志·风俗》。
    5(同治)《宣恩县志》,卷之九《风土志》。
    6(同治)《郧县志》,卷二《舆地·风俗》。
    6(同治)《房县志》,卷十一《风俗》。
    7(同治)《襄阳县志》,卷之一《地理志·风俗》。
    8(同治)《枣阳县志》,卷十一《风俗》。
    9(湖南湘阴)《丁氏重修族谱》卷一《祠置田碑记》,嘉庆十七年(1812)木活字本,上海图书馆藏。
    10(光绪)《巴东县志》,卷十《风土志·风俗》。
    11(同治)《长阳县志》,第一卷《地理志·风俗》。
    12(光绪)《龙山县志》,卷十一,《风俗》。
    13柳铺泰:《国民革命时期公产、公堂问题——两湖与广东农民运动比较》,载《民国研究》第5辑,1999年,第8页。
    1中南区军政委土地委员会:《中南区五省农村阶级关系与特殊土地问题资料》,1950年,档案号:ZNB-73,湖北省档案馆藏,第58页。
    1根据柳镛泰的估计,湖北族田占公田的比例43%。——见柳镛泰:《国民革命时期公产、公堂问题——两湖与广东农民运动比较》,载《民国研究》第5辑,1999年,第8页。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4页。
    3林济:《长江中游宗族社会及其变迁:黄州个案研究:明清——194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6页。
    4醴陵市志编纂委员会:《醴陵市志》,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858页。
    5攸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攸县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第697页。
    6钟灼寰:《近代江西族田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7107国道在湖南省境内经过临湘、岳阳、长沙、湘潭、衡山、衡阳、耒阳、郴州、宜章等县市。
    1罗望林,《湖南省经济地理》,新华出版社1988年版,第3页。
    2(日本)《支那省别全志·湖南省》,东亚同文会1918年版,第21页。
    3张朋园:《湖南近代化的早期进展》,岳麓书社2002年版,第126页。
    4张朋园:《湖南近代化的早期进展》,岳麓书社2002年版,第116页。
    5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民俗方言》,湖北人民出版色1996年版,第301-302页。
    1张研:《清代族田与基层社会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8页。
    2王志龙:《近代安徽族田发展态势研究》,载《中国农史》2008年2期。
    3钟灼寰:《近代江西族田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未刊稿。
    4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四卷,明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页,第446—449页。
    5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五卷,清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1页。
    6(湖北黄冈)《王氏续修宗谱》卷二十六《祭田序》,清光绪十二年刻本,上海图书馆藏。
    7(湖南长沙)《湖南三峰曹氏通谱》,第三《祠堂志》,民国八年铅印本,上海图书馆藏。
    8清前期顺治、康熙、雍正三代皇帝都有谕令或者政策鼓励宗族的发展,比如康熙九年上谕,要求各姓“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具体可参阅李文治、江太新著《中国宗法宗族制和族田义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57页。
    9(湖北黄冈)《王氏续修宗谱》卷二十六《祭田序》,清光绪十二年刻本,上海图书馆藏。
    1(湖南醴陵)《醴南西塘丁氏七修族谱》卷十四《祀田源由记》,民国木活字本,上海图书馆藏。
    2(道光)《晃州厅志》卷之三十六《风俗》。
    3《湘乡高冲文氏族谱》,《祭田记》,清同治四年(1865),木活字本,上海图书馆藏。
    4林济:《长江中游宗族社会及其变迁:黄州个案研究:明清——194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9页。
    1林济:《长江中游宗族社会及其变迁:黄州个案研究:明清——194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0页。
    2黄梅县人民政府:《黄梅县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3页。
    1(湖南安化)《湖南名人家谱丛刊·资江陶氏七续族谱题本》,卷首之八《祀产考》,1939年木活字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2年。
    1(湖北黄冈)《汪氏族谱》,卷首,民国十八年石印本,上海图书馆藏。
    2(美)周锡瑞著,杨慎之译,《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300页。
    3主要表现在乡村精英在受了近代教育之后流向城市而脱离了宗族,另一方面,乡村精英的流失使土豪劣绅得以控制乡村社会。
    4前南京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编,《中国土地问题之计量分析》,正中书局1941年版,第61页。
    5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第四卷,《政务志·民政》,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89页。
    6前南京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编,《中国十地问题之计量分析》,正中书局1941年版,第10页。
    1(民国)土地委员会:《全国土地调查报告纲要》,民国二十六年(1937)版,第39页。
    2人民出版社编辑部:《新区土地改革前的农村》,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第61页。
    3《湖北农村调查——二十个农村典型乡材料之一》,中共湖北省委农村工作委员会调查研究科编印,1952年10月,第10页。
    4湖北红安《胡氏族谱》,卷首五,《采庭经管序》,1948年,湖北省图书馆藏。
    1(同治)《安仁县志》,卷之十六《事纪·兵燹》。
    2(光绪)《道州志》卷四,职官。
    3(光绪)《郴州直隶州乡土志》卷上,兵事。
    4谭件国:《近代湖南宗族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5《粤匪犯湖南纪略》,《太平天国史料从编简辑》第一册,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63页。
    6王闿运:(光绪)《湘潭县志》,《列女传》。
    7刘泱泱:《近代湖南社会变迁》,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8—29页。
    8王志龙:《近代安徽族田发展态势研究》,载《中国农史》2008年第2期:钟灼寰:《近代江西族田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未刊稿。
    1刘泱泱编,《湖南通史》,湖南出版社1994年版,第102页。
    2(同治)《长沙县志》,卷十五《兵防》。
    3(同治)《湘乡县志》,卷五上,《兵防(二)·团练》。
    4(民国)《溆浦县志》,卷十二《武备志》。
    5(民国)《宁乡县志》,《故事编·第三》。
    6(民国)《醴陵县志》,卷八《人物》。
    7谭件国:《近代湖南宗族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8《彭玉麟集》,下册,岳麓书社2008年版,第171页。
    9《胡林翼集》,第二册,岳麓书社2008年版,第966页。
    1《笠史分关》,转引自李文治、江太新《中国宗族宗法制和族田义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355页—359页。
    1刘泱泱:《近代湖南社会变迁》,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60页。
    2《刘蓉集》下册,岳麓书社2008年版,第239页。
    3《彭玉麟集》下册,岳麓书社2008年版,第171页。
    4王继平:《湘军集团和晚清湖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1页。
    5王继平:《湘军集团和晚清湖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0页。
    6(光绪)《黄冈县志》,卷之二十四《兵事》。
    7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军事》,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3页。
    8(光绪)《黄梅县志》,卷十九《兵事》。
    9(同治)《安陆县志补正》,卷下《兵事》。
    10(民国)《湖北通志》,卷七十四,《武备(十二)·兵事》。
    1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军事》,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3页。
    2(光绪)《黄梅县志》,卷十九《兵事》。
    3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62-265页。
    4参见姜涛著《中国近代人口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6-67页。
    5湖北省安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陆县志》,武汉出版社1993年版,第109页。
    6湖北省应山县志编纂委员会:《应山县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第90页。
    7(美)珀金斯著,宋海文等译,《中国农业的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82页。
    8姜涛:《中国近代人口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6页。
    9(光绪)《黄冈县志》,卷之十二《孝友》。
    10(同治)《黄安县志》,卷十《兵事》。
    11湖北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湖北简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05页。
    12太平军在安徽的一些地区,部分贯彻了《天朝田亩制度》的“均田”思想,给农民发放“田凭”,确认了他们对所耕种土地的所有权,使很多出租的族田变成一般私产。——见王志龙《战争对近代安徽族田发展的影响》,载于《史林》2010年第2期。
    13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119页。
    14(光绪)《黄梅县志》,卷十九《兵事》。
    15(民国)《湖北通志》,卷七十四《武备(十二)·兵事》。
    16湖北省襄樊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襄樊市志》,中国城市出版社1994年版,第879页。
    17(光绪)《黄冈县志》卷之二十四《兵事·团防》。
    18(民国)《湖北通志》,卷七十四,《武备(十二)·兵事》。
    19林济:《长江中游宗族社会及其变迁:黄州个案研究:明清-194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83页。
    20(民国)《英山县志》,卷一《人物志》。
    21(光绪)《黄冈县志》,卷四《赋役志·蠲恤》。
    1柳镛泰:《国民革命时期公产、公堂问题——两湖与广东农民运动之比较》,载张宪文主编,《民国研究》第5辑,第5页。
    2《湖南历史资料》编辑室:《湖南历史资料》1979年第1辑,第128页。
    3中国革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编,《湖南农民运动资料选编》,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22页。
    4陈富安、谭克绳:《湖北农民运动史》,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01页。
    1《大会宣传大纲》,引自贺志民、刘武、陈文樵等编,《湖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群体、苏维埃文件,1927年一1933年》,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1985年出版,第8页。
    2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26页。
    3陈富安、谭克绳:《湖北农民运动史》,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8页。
    4柳铺泰:《国民革命时期公产、公堂问题——两湖与广东农民运动之比较》,载张宪文主编,《民国研究》第5辑,第5页。
    5《青年团体消息》,载《中国青年》第62期,1925年1月27目,转引自柳镛泰《国民革命时期公产、公堂问题——两湖与广东农民运动之比较》,载张宪文主编,《民国研究》第5辑,第8页。
    6《禁止瓜分乡村公产决议案》,引自《湖南历史资料》编辑室编,《湖南历史资料》1980年第2辑,第41-42页。
    7《农村公产问题决议案》,引自贺志民、刘武、陈文樵等编,《湖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群体、苏维埃文件,1927年一1933年》,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1985年出版,第122页。
    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湖南文史资料》第16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9页。
    1衡阳县委党史办:《大革命时期祁阳农民运动始末》,《衡阳党史通讯》1984年第4期,第6页,转引自柳镛泰:《国民革命时期公产、公堂问题——两湖与广东农民运动之比较》,载于张宪文主编,《民国研究》第5辑,第9页。
    2陈富安、谭克绳:《湖北农民运动史》,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01页。
    3武大历史系当时调查队黄冈小队:《黄冈农民运动的暴风骤雨(资料)》,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报1959年第4期。
    4陈富安、谭克绳:《湖北农民运动史》,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01页。
    5柳镛泰:《国民革命时期公产、公堂问题——两湖与广东农民运动之比较》,载张宪文主编,《民国研究》第5辑,第9页。
    6见韶山、衡山、醴陵、长沙工农兵,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现代史组党史学习班编,《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湖南农民运动》,湖南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96页至105页。
    7见陈富安、谭克绳:《湖北农民运动史》第十五章内容,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湖南平江)《平江长寿方氏续修汇同宗谱》,《风土志》,民国三十年石印本,上海图书馆藏。
    2(民国)湖北省政府民政厅:《湖北县政概况》,1934年版,第116页。
    3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27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版,第65页。
    4《井冈山土地法》,引自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当时资料征集编研协作小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第211页。
    1《土地暂行法》,引自韩延龙、常兆儒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四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7页。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引自韩延龙、常兆儒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四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7页。
    3湖南省茶陵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茶陵县志》第95页,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
    4《湘鄂西苏区历史简编》编写组:《湘鄂西苏区历史简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65页。
    5谭克绳主编:《中国革命根据地史》上册,福建人民出版色2007年版,第340页。
    6《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征编协作领导小组编写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13页。
    7《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史稿》编写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史稿》,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2页。
    8(湖南平江)《平江长寿方氏续修汇同宗谱》卷首之四《祀产志》,民国三十年石印本,上海图书馆藏。
    9陈赓雅:《赣皖湘鄂视察记》,申报月刊社1936年版,第40页。
    1(民国)湖北省政府民政厅:《湖北县政概况》,1934年版,第353页。
    2(民国)湖北省政府民政厅:《湖北县政概况》,1934年版,第191页。
    3(民国)湖北省政府民政厅:《湖北县政概况》,]934年版,第958页。
    4陈赓雅:《赣皖湘鄂视察记》,申报月刊社1936年版,第40页。
    5见王志龙《近代安徽族田发展态势研究》,载《中国农史》2008年第2期;钟灼寰《近代江西族田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张少筠《近代苏南族田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陈安定《近代义乌族田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等。
    6湖南省图书馆编,《湖南名人家谱从刊·醴陵何氏五修族谱》,卷二《宗祠始末记》,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2年。
    1Modernization,可翻译为现代化、近代化,在本文的历史语境里,采用“近代化”一译。
    2(美)柯文著,林同奇译:《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43页。
    3(湖南湘乡)《花桥张氏四修族谱》卷一《序》,民国十七年铅印本,《中华族谱集成》第二十册,巴蜀书社1995年版。
    4(湖南醴陵)《醴北建安胡氏四修族谱》,卷十二《教育会记》,民国二十八年木活字本,上海图书馆藏。
    1(湖北黄冈)《江氏宗谱》,《学产条例》,民国十八年石印本,上海图书馆藏。
    2(湖南攸县)《龙氏七修族谱》,卷一《源流门·增议新规》,清宣统元年(1909)木活字本,上海图书馆藏。
    3(湖北鄂城)《夏氏宗谱》,卷首一《四甲祖祠优奖条例》,1994年版,湖北省图书馆藏。
    1政协湖南祁阳县委员会、学习文史宣教卫体委员会、祁阳县教育局:《祁阳文史》第19辑《祁阳县教育志》第一卷,非正式出版,第402页。
    1杨道正主编,《长沙教育志》,长沙市教育志编纂委员会1992年,非正式出版,第7页。
    2汉阳县志编纂委员会:《汉阳县志》,武汉出版社1989年版,第381页。
    3汉阳县志编纂委员会:《汉阳县志》,武汉出版社1989年版,第381页。
    4(民国)湖北省政府民政厅:《湖北县政概况》,民国二十三年(1934)版,第298页。
    5曾继梧:《湖南各县调查笔记》,民国二十年(1931)版,第59页。
    6曾继梧:《湖南各县调查笔记》,民国二十年(1931)版,第126页。
    7(民国)湖北省政府民政厅:《湖北县政概况》,民国二十三年(1934)版,第13、298、349页。
    8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南省志》第17卷上册,《教育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44页。
    9政协湖南祁阳县委员会、学习文史宣教卫体委员会、祁阳县教育局:《祁阳文史》第19辑《祁阳县教育志》第一卷,非正式出版,第421页。
    10多贺秋五郎:《中国宗谱の研究》,日本学术振兴会1981年版,第501—523页,转引自林济:《国民政府时期的两湖新族学与乡村宗族》,《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2期。
    1林济:《国民政府时期的两湖新族学与乡村宗族》,载《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2期。
    2娄立志、广少奎主编,《中国教育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94页。
    3(湖南醴陵)《醴北建安胡氏四修族谱》,卷十二《教育会记》,民国二十八年(1939)木活字本,上海图书馆藏。
    4(湖南湘潭)《新园唐氏八修族谱》,卷二三《校产》,民国三十七年(1948)木活字本,上海图书馆藏。
    5(湖南湘潭)《新园唐氏八修族谱》,卷一《宗规》,民国三十七年(1948)木活字本,上海图书馆藏。
    5刘昶:《革命的普罗米修斯:民国时期的乡村教师》,载于黄宗智主编,《中国乡村研究》第6辑,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42页。
    7《湖南历史资料》编辑室编,《湖南历史资料》1979年第1辑,第139页。
    8陈富安、谭克绳:《湖北农民运动史》,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0页。
    9林济:《长江中游宗族社会及其变迁:黄州个案研究:明清-194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25页。
    1(湖南湘潭)《周氏四修族谱》,卷一,清光绪十一年(1885)木活字本,上海图书馆藏。
    2(湖南湘潭)《中湘白盄陈氏七修族谱》,卷二《保墓公据》,民国二十一年(1932)木活字本,上海图书馆藏。
    3(湖南安化)《湖南名人家潜丛刊·资江陶氏七续族谱提本》,卷首之八《祀产考·伯含公会》,民国二十八年木活字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印中心2002年版。
    4(湖南邵阳)《周氏续修族谱》卷首上,《凡例》,清光绪二年(1876)木活字本,上海图书馆藏。
    5(湖北黄冈)《汪氏宗谱》卷首,《祠规》,民国十八年(1929)石印本,上海图书馆藏。
    6王志龙:《近代安徽族田收支管理研究——从“十家管公九家富”谈起》,载《安徽史学》2008年第2期。曾继梧:《湖南各县调查笔记》,民国二十年(1931)版,第126页。
    8湖北省武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济县志》,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4年版,第788页。
    1(长沙)《湖南三峰曹氏通谱》,《祠堂志》,民国八年铅印本,上海图书馆藏。
    1湘潭市地方志编纂办公室:《湘潭修志有关史料汇编(之一)——清末·民国时期》,1987年编印,第94页。
    2(湖南湘潭)《新园唐氏八修族谱》卷二三,《自治章程》,民国三十七年(1948)木活字本,上海图书馆藏。
    3林济:《国民政府时期的两湖新族学与乡村宗族》,载《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2期。
    1(湖北黄冈)《徐氏宗谱》,卷之首,《判词》,民国九年(1920)木活字本,上海图书馆藏。
    2(湖南长沙)《陈氏族谱》,卷首之三,《中华族谱集成》陈氏卷第十一册,巴蜀书社1995年版。
    3(湖南湘潭)《新园唐氏八修族谱》,卷二三《自治章程》,民国三十七年(1948)木活字本,上海图书馆藏。
    1(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6页。
    2(民国)湖北省政府民政厅:《湖北县政概要》,1934年出版,第457页。
    3(民国)湖北省政府民政厅:《湖北县政概要》,1934年出版,第484页。
    4《湖南历史资料》编辑室:《湖南历史资料》1979年第1辑,第99页。
    5(湖南巴陵)《晏氏族谱》,卷首,《家规附律》,民国十三年(1924)年木活字本,上海图书馆藏。
    6(湖南湘阴)《湘阴萧氏族谱》卷首上,《祠堂记》,民国三十七年(1948)木活字本,上海图书馆藏。
    1(湖北红安)《胡氏族谱》,卷首《家规》,1948年版,湖北省图书馆藏。
    2(湖南宁乡)《周氏族谱》,卷五《祠规》,民国十八年(1929)木活字本,上海图书馆藏。
    3(湖北汉阳)《韩氏宗谱》,卷一《家约》,民国二卜三年(1934)铅印本,上海图书馆藏。
    4(湖南桂阳)《桂阳泗洲寨陈氏续修族谱》,《祭田记》,民国六年刻本,《中华族谱集成》陈氏卷第八册,巴蜀书社1995年版。
    5(民国)土地委员会:《全国土地调查报告纲要》,民国二十六年(1937)版,第39页。
    6《湖南名人家谱丛刊·韶山毛氏族谱》,卷三《族祭公会条款》,民国三十年四修本,全国图书馆文献微缩复印中心2002年。
    7(邵阳)《邵陵刘氏族谱》,卷之首《仪注》,《中华族谱集成》刘氏卷第十五册,巴蜀书社1995年版。
    1红安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红安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658页。
    2政协湖南祁阳县委员会,学习文史宣教卫体委员会,中共祁阳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祁阳文史》第18辑,《祁阳农业志》,第一卷,第71页。
    3赵小鹏、杨文基、梁海欧等编著,《湖南怀化民俗史料》,线装书局2007年版,第185页。
    1(湖南平江)《平江长寿方式续修汇同宗谱》,卷首之一《旧规志》,民国三十年(1941)石印本,上海图书馆藏。
    2(湖北汉阳)《韩氏宗谱》,卷一,《家规》,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湖北省图书馆藏。
    3林济:《长江中游宗族社会及其变迁:黄州个案研究:明清—194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4—145页。书中把祭祀和娱乐两项分开统计,祭祀为第三大项支出,但与第二大项户族管理相差无几,笔者将祭祀和娱乐合称为宗族活动,两者相加的开支超过了户族管理。
    4武昌县志编纂委员会:《武昌县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580页。
    5(湖北黄冈)《万氏心斋公宗谱》,卷末《祠堂契》,民国三十六年(1947)木活字本,上海图书馆藏。
    6(湖北黄冈)《汪氏宗谱》,卷首,民国十八年(1929)石印本,湖北省图书馆藏。
    1任放:《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经济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7页。
    2(宁乡)《周氏族谱》,卷五《祠规》,民国十八年木活字本,上海图书馆藏。
    3(民国湖北省政府)《湖北省政府关于上报组织宗族自治会情形的代电及南漳县政府的代电》,1948年,档案号:LS-4-0941-004,湖北省档案馆藏。
    4洪璞:《试述明清以来宗族的社会救助功能》,载《安徽史学》1998年第4期。
    5(光绪)《沔阳州志》,卷十一《艺文》。
    6(湖南湘潭)《白庌陈氏六修族谱》,卷一,《养恤孤老议》,清光绪二十年刻本,《中华族谱集成》陈氏谱卷第十三册,巴蜀书社1995年版。
    7(湖北鄂城)《夏氏宗谱》卷首一,《永三九下甲湖东湾祭产小引》,1994年版,湖北省图书馆藏。
    1(湖北汉川)《王氏宗谱》,卷首上,《宗约》,民国本,《中华族谱集成》王氏卷,第二十册,巴蜀书社1995年版。
    2(湖北沔阳)《刘氏宗谱》,卷首《章规十二条》,民国十四年刻本,《中华族谱集成》刘氏卷第八册,巴蜀书社1995年版。
    3(湖南湘潭)《白石刘氏四修族谱》,卷一《宗规》,民国十四年刻本,《中华族谱集成》刘氏卷第十三册,巴蜀书社1995年版。
    4(清)倪儿祖:《宗规》,载《读易楼合刻》,转引自蒙晨《中国近代家族制度的形式与族权的特点》,载《广西社会科学》1987年第1期。
    5刘泱泱:《近代湖南社会变迁》,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56页。
    6刘泱泱:《近代湖南社会变迁》,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64页。
    7(民国)湖北省政府民政厅:《湖北县政概况》,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版,第22、129、148、170页。
    8(民国)湖北省政府民政厅:《湖北县政概况》,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版,第99页。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湖南文史资料》第十六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9页。
    2湖北省武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济县志》,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4年版,第788页。
    3新湖南报社:《湖南农村情况调查》,新华书店中南总分店1950年版,第16页。
    1参见钱杭、谢维扬著,《传统与转型:江西泰和农村宗族形态——一项社会人类学的研究》,第七章,《湖南省部分地区的宗族情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2见周大鸣等著,《当代华南的宗族与社会》,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见网易新闻,网址:http://news.163.com/10/0807/02/6DEVOVOG00014AED_2.html。
    2(德)斐迪南·滕尼斯著,林荣远译,《共同体与社会——纯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64-65页。
    3秦晖、苏文著,《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第121页。
    [1]吴文晖:《中国土地问题及其对策》,商务印书1934年版。
    [2](美)卜凯:《中国土地利用统计资料》,金陵大学1937年版。
    [3](美)卜凯:《中国土地利用》,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1941年版。
    [4](日)清水盛光:《中国族产制度考》,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6年版。
    [5]张研:《清代族田与基层社会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6](韩)田炯权:《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史研究:义田地主和生产关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7]李文治、江太新:《中国宗法宗族制和族田义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8]丁长清、慈鸿飞:《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商务印书馆200年版。
    [9]黄宗智:《中国乡村研究》第四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10]南京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民事习惯调查报告录》(上、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鄂豫皖赣四省之租佃制度》,1936年版。
    [12]付角今:《湖南地理志》,武昌亚新地学社1933年版。
    [13](美)周锡瑞著,杨慎之译,《改革与改良——辛亥革命在两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4]林济:《长江中游宗族社会及其变迁:黄州个案研究:明清—194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罗望林:《湖南省经济地理》,新华出版社1988年版。
    [16]张朋园:《湖南近代化的早期进展》,岳麓书社2002年版。
    [17]姜涛:《中国近代人口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8]刘泱泱:《湖南通史(近代卷)》,湖南出版社1994年版。
    [19]刘泱泱:《近代湖南社会变迁》,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0]王继平:《湘军集团和晚清湖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美)柯文著,林同奇译:《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中华书局2002年版。
    [22]娄立志、广少奎主编,《中国教育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3]任放:《明清长江中游市镇经济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4]杨国安:《明清两湖地区基层组织与乡村社会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25]周荣:《明清时期社会保障制度与两湖基层社会》,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7]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28]湖北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湖北简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9]陈富安、谭克绳:《湖北农民运动史》,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0]徐扬杰:《宋明家族制度考》,中华书局1995年版。
    [31]朱勇:《清代宗族法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32]冯尔康:《18世纪以来中国家族的现代转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3](美)珀金斯:《中国农业的发展(1368—1968)》,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34]秦晖、苏文:《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
    [35]秦晖:《传统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6]《湘鄂西苏区历史简编》编写组:《湘鄂西苏区历史简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37]《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征编协作领导小组编写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
    [38]《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史稿》编写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史稿》,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9]盛仁学、张军孝:《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根据地简介》,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版。
    [40]谭克绳主编:《中国革命根据地史》上册,福建人民出版色2007年版。
    [41]钟灼寰:《近代江西族田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42]陈安定:《近代浙江义乌族田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43]张少筠:《近代苏南族田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44]郑翠丽:《近代浙北族田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45]刘鹏佛:《清代湘乡曾氏家族与经济社会》,厦门大学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
    [46]林济:《近代长江中游家族财产习俗制度述论》,《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1期。
    [47]林济:《国民政府时期的两湖新族学与乡村宗族》,《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2期。
    [48]林济:《论近世宗族组织形成的历史条件与总体历程》,《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6年第3期。
    [49]林济:《大革命及土地革命时期党对乡村宗族的认识与政策》,《中共党史》,2002年第5期。
    [50]林济:《新乡绅与新族学》,《二十一世纪》网络版,2002年11月号,总第8期。
    [51]洪璞:《论述明清以来宗族的社会救助功能》,《安徽史学》,1998年第4期。
    [52]谭件国:《近代湖南宗族研究》,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53]王志龙:《近代安徽族田发展态势研究》,《中国农史》2008年2期。
    [54]王志龙:《战争对近代安徽族田发展的影响》,《史林》2010年第2期。
    [55]王志龙:《近代安徽族田收支管理研究——从“十家管公九家富”谈起》,《安徽史学》2008年第2期。
    [56]刘昶:《革命的普罗米修斯:民国时期的乡村教师》,载黄宗智主编,《中国乡村研究》第6辑,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57]柳镛泰:《国民革命时期公产、公堂问题——两湖与广东农民运动比较》,载《民国研究》第5辑,1999年版。
    [58]邓河:《浅论近代农村的族田经济》,《山西财经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
    [59]刘鹏佛:《湘乡曾氏元吉祠祀业试探》,《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1期。
    [60]王日根:《宋以来义田形成机制论》,《厦门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61]许顺富:《论近代湖南绅士的地缘特征及其影响》,《湖南大学学报》,2003年9月,第17卷第5期。
    [62]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三联书店1957年版。
    [63]南京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编,《中国土地问题之计量分析》,正中书局1941年版。
    [64]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65](民国)土地委员会:《全国土地调查报告纲要》,民国二十六年(1937)版。
    [66]曾继梧:《湖南各县调查笔记》,民国二十年年(1931)版。
    [67]赵小鹏、杨文基、梁海欧等编著,《湖南怀化民俗史料》,线装书局2007年版。
    [68]中国革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编:《湖南农民运动资料选编》,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69]贺志民、刘武、陈文樵等编,《湖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群体、苏维埃文件,1927年—1933年》,中央档案馆、湖北省档案馆1985年出版。
    [70]《湖南历史资料》编辑室:《湖南历史资料》1979年第1辑。
    [71]《湖北农村调查——二十个农村典型乡材料之一》,中共湖北省委农村工作委员会调查研究科1952编印。
    [72]湘潭市地方志编纂办公室:《湘潭修志有关史料汇编(之一)——清末·民国时期》,1987年编印。
    [73](民国)湖北省政府民政厅:《湖北县政概况》,1934年版。
    [74]陈赓雅:《赣皖湘鄂视察记》,申报月刊社1935年版。
    [7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湖南文史资料》第16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76]韩延龙、常兆儒:《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四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77]人民出版社编辑部:《新区土地改革前的农村》,人民出版社1951年版。
    [78]新华书店中南总分店编审部:《中南各省农村情况调查》,1950年版。
    [79]新湖南报社:《湖南农村情况调查》,新华书店中南总分店1950年版。
    [80]湖南省土地改革展览筹备委员会:《土地改革前后的湖南农村》,1953年版。
    [81]武大历史系当时调查队黄冈小队:《黄冈农民运动的暴风骤雨(资料)》,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报1959年第4期。
    [82]彭玉麟:《彭玉麟集》,岳麓书社2008年版。
    [83]胡林翼:《胡林翼集》,岳麓书社2008年版。
    [84]刘蓉:《刘蓉集》,岳麓书社2008年版。
    [85](光绪)《湖南通志》。
    [86](民国)《湖北通志》。
    [87](民国)《醴陵县志》。
    [88](光绪)《善化县志》。
    [89](同治)《安仁县志》。
    [90](光绪)《永兴县志》。
    [91](同治)《桂东县志》。
    [92](民国)《嘉禾县图志》。
    [93](同治)《永州府志》。
    [94](道光)《晃州厅志》。
    [95](同治)《新修麻阳县志》。
    [96](同治)《巴陵县志》。
    [97](光绪)《华容县志》。
    [98](嘉庆)《湘潭县志》。
    [99](同治)《宁乡县志》。
    [100](光绪)《黄冈县志》。
    [101](民国)《麻城县志前编》。
    [102](民国)《英山县志》。
    [103](同治)《通山县志》。
    [104](同治)《通城县志》。
    [105](乾隆)《石首县志》。
    [106](光绪)《施南府志续编》。
    [107](光绪)《湖北通志》。
    [108](光绪)《巴东县志》。
    [109](同治)《宣恩县志》。
    [110](同治)《襄阳县志》。
    [111](同治)《长阳县志》。
    [112](同治)《房县志》。
    [113](同治)《郧县志》。
    [114](同治)《枣阳县志》。
    [115](光绪)《巴东县志》。
    [116]湖南省长沙县志编纂委员会:《长沙县志》,三联书店1995年版。
    [117]湖南省茶陵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茶陵县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
    [118]湖南省醴陵市志编纂委员会:《醴陵市志》,湖南出版社1995年版。
    [119]湖南省攸县志编纂委员会:《攸县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
    [120]湖南省酃县志编纂委员会:《酃县志》,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年版。
    [121]湖南省株洲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株洲市志·农业》,湖南出版社1994年版。
    [122]湖南省浏阳市地方志编委会:《浏阳县志》,中国城市出版社1994年版。
    [123]湖南省郴县志编纂委员会:《郴县志》,中国社会出版社1995年版。
    [124]湖南省桂阳县志编纂委员会:《桂阳县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年版。
    [125]湖南省末阳市志编纂委员会:《末阳市志》,中国社会出版社1993年版。
    [126]湖南省道县志编纂委员会:《道县志》,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年版。
    [127]湖南省蓝山县志编纂委员会:《蓝山县志》,中国社会出版社1995年版。
    [128]湖南省会同县志编纂委员会:《会同县志》,三联书店1994年版。
    [129]湖南省永州、冷水滩市地方志联合编纂委员会:《零陵县志》,中国社会 出版社1992年版。
    [130]湖南省黔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黔阳县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
    [131]湖南省怀化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怀化地区志》,三联书店1999年版。
    [132]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县志编纂委员会:《芷江县志》,三联书店1993年版。
    [133]湖南省汉寿县志编纂委员会:《汉寿县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34]湖南省桃源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桃源县志》,湖南人民出版 1995年版。
    [135]湖南省常德市志编纂委员会:《常德市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
    [136]湖南省华容县志编纂委员会:《华容县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2年。
    [137]湖南省澧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澧县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
    [138]湖南省平江县志编纂委员会:《平江县志》,国防大学出版社1994年。
    [139]湖南省湘阴县志编纂委员会:《湘阴县志》,三联书店1995年版。
    [140]湖南省泪罗市志编纂委员会:《泪罗市志》,方志出版社1995年版。
    [141]湖南省衡山县志编纂委员会:《衡山县志》,岳麓书社1994年版。
    [142]湖南省湘潭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湘潭县志》,湖南出版社1995年版。
    [143]湖南省桃江县志编纂委员会:《桃江县志》,中国社会出版社1993年版。
    [144]湖南省湘乡县志编纂委员会:《湘乡县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45]湖南省双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双峰县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
    [146]湖南省衡阳市郊区志编纂委员会:《衡阳市郊区志》,湖南出版社1997年版。
    [147]湖南省新化县志编纂委员会:《新化县志》,湖南出版社1996年版。
    [148]李德复、陈金安主编,《湖北民俗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49]杨道正主编,《长沙教育志》,长沙市教育志编纂委员会1992年,非正式出版。
    [150]政协湖南祁阳县委员会、学习文史宣教卫体委员会、祁阳县教育局:《祁阳文史》第19辑《祁阳县教育志》第一卷,非正式出版。
    [151]政协湖南祁阳县委员会,学习文史宣教卫体委员会,中共祁阳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祁阳文史》第18辑,《祁阳农业志》,第一卷。
    [152](日本)《支那省别全志·湖南省》,东亚同文会1918年版。
    [153]湖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志》,湖北人民出版色1996年版。
    [154]湖北省黄梅县人民政府:《黄梅县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55]湖北省安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安陆县志》,武汉出版社1993年版。
    [156]湖北省应山县志编纂委员会:《应山县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
    [157湖北省襄樊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襄樊市志》,中国城市出版社1994年版。
    [158]湖北省汉阳县志编纂委员会:《汉阳县志》,武汉出版社1989年版。
    [159]湖北省武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济县志》,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4年版。
    [160]湖北省红安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红安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61]湖北省武昌县志编纂委员会:《武昌县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62]湖北省蒲圻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蒲圻志》,海天出版社1995年。
    [163]湖北省崇阳县志编纂委员会:《崇阳县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64]湖北省阳新县志编纂委员会:《阳新县志》,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
    [165]湖北省石首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石首县志》,红旗出版社1990年版。
    [166]湖北省兴山县志编纂委员会:《兴山县志》,中国三峡出版社1997年版。
    [167]湖北省利川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利川市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
    [168]湖北省京山县志编纂委员会:《京山县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69]湖北省荆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荆门市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版。
    [170]张海瀛等主编,《中华家谱集成》,巴蜀书社1995年版。
    [171]湖南图书馆:《湖南名人家谱丛刊》,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2年版。
    [172](湖南湘潭)《新园唐氏八修族谱》,民国三十七(1948)木活字本,上海图书馆藏。
    [173](湖南邵阳)《周氏续修族谱》,光绪2年(1876年)木活字本,上海图书馆藏。
    [174](湖南)《陈氏冬至公谱》,光绪31年(1905)木活字本,上海图书馆藏。
    [175](湖南)《平江长寿方氏续修汇同宗谱》,民国30年石印本,上海图书馆藏。
    [176]《湖南常德府武陵县中淰村王氏四修支谱》,民国十七年(1928),上海 图书馆藏。
    [177](湖南湘阴)《丁氏重修族谱》,嘉庆十七年(1812)木活字本,上海图书馆藏。
    [178](湖南长沙)《湖南三峰曹氏通谱》,民国8年铅印本,上海图书馆藏。
    [179](湖南醴陵)《醴南西塘丁氏七修族谱》,民国木活字本,上海图书馆藏。
    [180](湖南巴陵)《晏氏族谱》,民国十三年(1924)年木活字本,上海图书馆藏。
    [181](湖南湘阴)《湘阴萧氏族谱》,民国37年(1948)木活字本,上海图书馆藏。
    [182](湖南宁乡)《周氏族谱》,民国十八年(1929)木活字本,上海图书馆藏。
    [183](湖北黄冈)《汪氏宗谱》,1929年石印本,上海图书馆藏。
    [184](湖北黄冈)《王氏续编宗谱》,清光绪12年(1886)刻本上海图书馆藏。
    [185](湖北黄冈)《万氏心斋公宗谱》,民国三十六年(1947)木活字本,上海图书馆藏。
    [186](湖北黄冈)《徐氏宗谱》,民国九年(1920)木活字本,上海图书馆藏。
    [187](湖北武汉)《彭氏族谱》,民国35年(1946)木活字本,上海图书馆藏。
    [188](湖北汉阳)《韩氏宗谱》,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上海图书馆藏。
    [189](湖北红安)《胡氏族谱》,1948年修,湖北省图书馆藏。
    [190](湖北麻城)《李氏四修族谱》,1946年刻本,湖北省图书馆藏。
    [191](湖北鄂城)《夏氏宗谱》,1994年版,湖北省图书馆藏。
    [192](湖北黄冈)《四修倪氏宗谱》,1996年版,湖北省图书馆藏。
    [193]湖北省委政研室:《征询土改意见五十个村材料(一般村)》,1950年,湖北档案馆藏,档案号:SZ1-02-0047-001。
    [194]湖北省委政研室:《征询土改意见五十个村材料(分散村)》,1950年,湖北档案馆藏,档案号:SZ1-02-0047-002。
    [195]荆门县委:《荆门县第一区盐池乡土改前各种统计材料》,湖北档案馆藏,档案号:SZ37-01-0195-010。
    [196]荆门县委:《荆门县第一区家盛乡土改前各种统计材料》,湖北档案馆藏,档案号:SZ37-01-0195-009。
    [197]荆门县委:《荆门县第一区南桥乡土改前各种统计材料》,湖北档案馆藏, 档案号:SZ37-01-0195-008。
    [198]荆门县委:《荆门县第一区高店乡土改前各种统计材料》,湖北档案馆藏,档案号:SZ37-01-0195-005。
    [199]湖北省委政研室:《湖北省分田保留区土改前土地占有统计表》,1950年,湖北档案馆藏,档案号:SZ1-02-0047-019。
    [200]湖北省委政研室:《湖北省六个村各阶层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1950年,湖北档案馆藏,档案号:SZ1-02-0047-018。
    [201]湖北省委政研室:《征询土改意见九个村统计》,1950年,湖北档案馆藏,档案号:SZ1-02-0047-003。
    [202]湖北省委政研室:《征询土改意见九个村租佃关系统计》,1950年,湖北档案馆藏,档案号:SZ1-02-0047-006。
    [203]蕲春县委会办公室:《蕲春县土改区各种统计材料》,1951年,湖北档案馆藏,档案号:SZ37-01-0191-005。
    [204]荆州土委会办公室:《江陵三个乡及京山郑公乡土地没收分配统计表》,1951年,湖北档案馆藏,档案号:SZ37-01-0195-013。
    [205]沔阳县委:《湖北省沔阳县第二区沙黄区土改前各阶层占有土地统计表》,1950年,湖北档案馆藏,档案号:SZ37-01-0195-017。
    [206]中南军政委员会土改委员会:《中南区各省农村特殊土地问题调查》,1950年,湖北档案馆藏,档案号:ZNB-66。
    [207]中南军政委区土地委员会:《中南区五省农村阶级关系与特殊土地问题资料》,1950年,湖北档案馆藏,档案号:ZNB-73。
    [208]湖南省人民政府土地改革委员会:《湖南土改前后十五个乡调查统计资料》,1952年,湖北档案馆藏,档案号:QT湘J-2。
    [209](民国)湖北省政府:《湖北省政府关于上报宗族自治会办法的代电及蒲圻县政府的代电》,1948年,湖北档案馆藏,档案号:LS1-4-0941-004。
    [210](民国)湖北省省政府:《湖北省政府关于上报组织宗族自治会情形的代电文》,1948年,湖北档案馆藏,档案号:LS-4-0941-00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