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女性权益保护理论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人类历史和人类文明是由男性与女性共同创造的,女性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推动者,同时还负有人类的繁衍特殊的使命。但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女性非但没能同男性一样同等的分享人类文明的硕果,反而由于女性特殊的身体和生理特点而受到歧视和不平等待遇,各项权益没有受到应有的保护。“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衡量”,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角色的变化,促使人们开始正视女性权益问题,各个国家都出台了一系列女性权益保护的法律和措施。马克思在其研究中也十分关注女性在整个人类历史中的权益的状况,对相对男性来讲处于弱势地位的女性权益保护问题也进行了论述。女性权益保护问题,并不单纯的是女人的问题,不仅仅是平等问题以及女性作为“人”的权利问题,而更是一切人的发展的问题,是整个社会的发展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独到之处在于其缜密的逻辑剖析,根植于现实实践的对现实社会的理解和批判。本论文根据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在第一章中首先考察了马克思恩格斯女性权益保护理论产生的背景:女性遭受的家庭和社会双重的压迫是女性权益保护的现实基础,异化理论是女性权益保护的理论渊源。论文在第二章中从总体性出发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女性权益理论的内在逻辑及其主要内容,女性权益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从理论上给予解决。历史步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女性权益保护事业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但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女性权益保护的内容也不断变化、发展,女性受歧视、受压迫以至受摧残的形式和内容也不断变化。有鉴于此,女性权益保护理论的研究就不能简单化和片面化,在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全面把握的基础上,本论文用五章的篇幅具体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女性政治权益保护理论、经济权益保护理论、文化权益保护理论、社会权益保护理论和生态权益保护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的人,是现实的包括了男性和女性的人,他们重视被统治、被压迫的人的权利和利益,他们对女性的生活状况十分关注,他们强调处于权力弱势地位的群众的联合,强调建立自己的哲学,强调将思想的武器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来保护作为人的各种权益,女性权益保护和无产阶级权益保护理论内在的一致的包含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体系当中。系统的女性权益保护理论研究是确保女性地位和女性发展的重要的理论基础,这种深入的理论研究对充分认识和理解当下社会变化了的现实,明了当前女性发展的状况,对现实的女性权益保护事业的发展具有的指导作用,对于女性人格完善乃至整个人类的社会和文化发展都有着及其重要的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Women, together with men, created human history and human civilization. Theypromot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and meanwhile they bear a special mission ofhuman reproduction. However,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women do notequally enjoy the fruits of human civilization as men, rather, they are subjected todiscrimination and unequal treatments due to women's unique physical and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rights have not been given protections thatdeserved."Social progress can be accurately measured by the social status of women”.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ciety and the changes of women’s role in thefamily and society, prompts people to begin to focus on the issue of women's rights andaccordingly, societies have issued a series of laws and measures regarding women'srights protection. Marx is also very concerned about the situation of women's rights andinterests in the entire history of mankind in his study, and discusses how to protect therights of women, who are in a relatively weak position compared to men. The issue ofwomen's rights protection is not simply the issue of women, and it is not only the issueabout equality and the issue of how to treat women as “human”, but also the issue of thedevelopment of all human be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s a whole.
     The ideas of Marx and Engels are unique in its thorough logic, its understandingand criticism of social reality rooted in real practices. This thesis follows themethodology of the unity of logic and history, and looks onto the background of Marxand Engels’s theories of women's rights protection in Chapter1, that is, the dualoppression from family and society women suffered is the reality basis of women'srights protection; the theory of alienation is the theoretical origins of women's rightsprotection. Chapter2generally combs the inner logic and the main contents of Marxand Engels' theory of women's rights protection. The issues regarding women's rights protection in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aspects needs to besolved theoretically. After we stepped into the21st century, unprecedented progress hasbeen made in women's rights protection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however, accompaniedthe new stage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 form and the content of discrimination,oppression and even destruction suffered by women are varying and thus the contents ofwomen's rights protection are changing. In view of this, the theory of women's rightsprotection cannot be simplistic and one-sided. Thus, the following5chapterscomprehensively illustrate Marx and Engels’s ideas of women’s rights protection in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social and ecological aspects.
     In Marx and Engels’ view,“the human” mean people in reality, which includes bothmen and women. They valued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oppressed and ruled peopleand they were concerned about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women; they stressed the unionof the masses that in a disadvantaged position of power, stressed the establishment oftheir own philosophy, and emphasized that the ideology should be transformed intophysical forces to protect people’s various interests. The theory of women's rightsprotec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y of proletariat protection, and both of them arecontains within Marx and Engels's theoretical system. The systemic studies of women'srights protection theory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to ensure the status and thedevelopment of women. Such in-depth theoretical study helps a lot to get full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changing social reality,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status of women’s development, and plays as a guid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women’s rights and interests protection. It also has important positive theoretical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in women’s personality perfection and even the social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all humanity.
引文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页
    ①倍倍尔:《妇女与社会主义》,葛斯、朱霞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第4页
    ②奥本多夫,段丽萍.21世纪妇女作用的变化——在我们女辈中树立自尊[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5(6)
    ③李银河:《女性权力的崛起》,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2页
    ①凯瑟琳·迈耶,海伦·里佐,优素福·阿里,等.变化中的妇女政治权利支撑资源[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②王婧.“北京+15”亚太妇女非政府组织论坛宣言——编织智慧,直面危机,铸造未来[J].妇女研究论丛,2010(1).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6页
    ①贝尔·胡克斯:《女权主义理论:从边缘到中心》,晓征、平林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79页
    ①RIGHTS OF WOMEN: A GUIDE TO THE MOST IMPORTANT UNITED NATIONS TREATIES ONWOMEN’S HUMAN RIGHTS, edited by Vicki J. Semler,Anne S.Walker, Leonora Wiener, Tina Johnson,and Jane GarlandKatz,148pages. International Women’s TribuneCentre,New York City,1998.
    ②薇尔普鲁姆德:《女性主义与对自然的主宰》,马天杰李丽丽译,2007年,重庆出版社
    ③甘·德洛奈,李朝晖:《女性问题社会学研究:恩格斯的遗产》.国外理论动态,2005(10).
    ④Lise Vogel: Maxrism and the Oppression of women Toward a Unitary Theory.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NewJersey.1983,69,
    ①李小江:《女性性别的学术问题》.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页
    ①张志永:《女权的缺位:大跃进时期华北农村男女平等的悖论》.《江苏社会科学》,2011(1).
    ②李小江:《50年,我们走到了哪里?—中国妇女解放与发展历程回顾》,《浙江学刊》,2000(1)
    ③王政:《“女性意识”、“社会性别意识”辨异》,《妇女研究论丛》,1997(1)
    ④王瑞鸿:《从男性中心到男女两性中心——对“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的批判性分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4)
    ①【法】埃蒂安·巴利巴尔:《马克思的哲学》.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6页
    ①柏拉图:《理想国》,吴献书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第144页。
    ②[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15页
    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37页
    ②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84页
    ③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342页
    ①[英]约翰·斯图尔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妇女的屈从地位》,汪溪译.北京市: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289页
    ①宋严萍:《19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妇女社会角色的嬗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第6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9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2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3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4页
    ①埃蒂安·巴利巴尔:《马克思的哲学》,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7页
    ①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3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页
    ②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83页
    ③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39页
    ④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3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年版,第16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页
    ②俞吾金:《再论异化理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哲学研究》,2009(12),第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6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3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3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3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4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32页
    ①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12月第一版,第5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7页
    ①参看邓晓芒:《女权主义的四个层次》,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第113-11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8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8页
    ①巴利巴尔在评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时,指出马克思进行的批判并不是简单的分析而是交给了历史
    ②埃蒂安·巴利巴尔.《马克思的哲学》,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58页
    ①埃蒂安·巴利巴尔.《马克思的哲学》,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58页
    ①《韩非子:八经篇》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7页
    ③曹晓飞戎生灵:《政治利益研究引论》,《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①许崇德主编:《中华法学大辞典·宪法学卷》,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年版,第788页
    ②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04—109页
    ③李琦:《公民政治权利研究》,《政治学研究》,1997(3)
    ④施米特:《政治的概念》,刘小枫编;刘宗坤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99页
    ①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何博闻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第112页。
    ②麦克拉肯主编;艾晓明何倩婷副主编:《女权主义理论读本》,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1
    ③贺生群:《刍论阶级的共性及其相关问题》,《理论导刊》,2006(6)
    ①[美]卡米拉·斯蒂福斯:《公共行政中的性别形象———合法性与行政国家》,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版,第152页
    ①潘迎华:《19世纪英国的政治民主化与女权运动》,《史学月刊》,2000(4)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7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8页
    ①该法在2005年8月28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
    ①约翰·奈斯比特帕特里夏·艾柏登:《女性大趋势》,新华出版社,1993年09月第1版.第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4-185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页
    ①方世南:《培育政治主体意识是推进政治文明的重要举措》,《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9)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9页
    ③在1789年法国新宪法中,消极公民包括了妇女,给女性权利未来的变化留下了机会。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5页
    ①赵莉:《论确立夫妻日常家事代表权制度之必要----日本夫妻家事代理权制度带来的启示》,《江海学刊》2009.2,
    ②参阅马克思评奥格斯堡《总汇报》论普鲁士等级委员会的文章,第33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5页
    ①王瑞芹:《妇女参政内涵解析》.《理论导刊》,2007(12),第102-10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3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页
    ①参看凯瑟琳·A.麦金农:《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女权主义评论》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6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9页
    ①[美]胡克斯:《女权主义理论:从边缘到中心》,晓征、平林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10,,第7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页
    ②陶太:《如果全职太太有个党》,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①王一多:《经济权利平等解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12),第249-25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8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3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8页
    ③Bonnie S. Anderson Judith P. Zinsser.A history of Their Own Women in Europe from Prehistory to thePresent[M].Karper&RowPublishers, New York,1989,P169.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1页
    ②叶险明:《马克思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及其启示》,《中国社会科学》,2010(3)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6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①[英]特瑞·伊格尔顿:《文化的观念》,方杰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②[英]泰勒:《文化之定义》,顾晓鸣译,载庄锡昌等主编:《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99页
    ③[英]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费孝通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1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48页
    ①戴圣鹏:《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概念》,《哲学研究》,2012(04)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页
    ③卡西尔:《人论》;李琛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1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2页
    ①夏勇主编:《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公民权利发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12页
    ①[英]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费孝通等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3页
    ④[美]格里芬(Griffin,D.R.)编,《后现代精神》,王成兵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5,第1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4页
    ①[美]亨特:《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沈占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第13页
    ①郝立新路向峰:《文化实践初探》,《哲学研究》,2012(06)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0页
    ③参阅《对马克思恩格斯的女权主义评论》,第1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4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9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5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第19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页
    ①洪远朋,郝云:《十七大对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的坚持与发展》,《复旦学报(社科版)》,2008(03)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3页
    ①转引自《妇女与社会主义》,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第31页
    ①邓正来:《国家与社会》,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0页
    ②[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第19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5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2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9页
    ①张乃和:《.现代公民社会的起源》.,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8页
    ①转引自张永健:《家庭与社会变迁_当代西方家庭史研究的新动向》.《社会学研究》,1993(02)
    ①罗莎·卢森堡:《资本积累论》,三联书店,1959年,第273页
    ②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39-4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6页
    ①童之伟:《“社会权利”的法哲学阐释》,《法学评论》,1995(05):第12-18页
    ②郭道晖:《权力的多元化与社会化》,《法学研究》2001(01)
    ①何华:《公民社会与市民社会的区别》.《法制与社会》,2011(5):第172-173页.
    ①李小江:《女性、性别的学术问题》,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01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47页
    ①丁小萍:《从形式平等走向实质平等_我国妇女法的社会性别分析》.《浙江学刊》,2007年第3期
    ②朱永新:《现代女性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5月,第3期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2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6页
    ①巴利巴尔:《马克思的哲学》.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第139-140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22页
    ①方世南:《生态权益: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重大亮点》.《鄱阳湖学刊》,2011(5)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43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39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4页
    ①苏珊·格里芬《自然女性》;张敏生,范代忠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②[捷]锡克:《一种未来的经济体制》,王锡君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第1页
    ①[美]乔尔·科维尔:《马克思与生态学》,武烜刘东锋译刘仁胜校《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11(5)
    ②[澳]薇尔·普鲁姆德:《女性主义与对自然的主宰》.2007,重庆出版社,第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05页
    ①[法]莫里斯·郭德烈:《人类社会的根基:人类学的重构》,董凡凡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101页
    ②[澳]薇尔·普鲁姆德:《女性主义与对自然的主宰》.2007年,重庆出版社,第6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39页
    ①《列宁全集》第二十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62页
    ②《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913页
    ①李小江:《50年,我们走到了哪里?——中国妇女解放与发展历程回顾》,《浙江学刊》2000(01)第59~65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第二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10卷[M].第一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6.《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7.《列宁全集》.第二十八卷[M].第二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8.[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吴献书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19.[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2010,
    20.[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商务印书馆1959年12月第一版
    21.[英]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女权辩护》,王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22.[英]约翰·斯图尔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妇女的屈从地位》,汪溪译,北京市:商务印书馆:1995.
    23.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M]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
    24.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蓝公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3
    25.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26.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27.李小江主编:当代世界女潮与女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07
    28.赵树勤主编:女性文化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9.李小江、谭深主编:妇女研究在中国[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
    30.康均心主编:妇女权益保护及救济理论与实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4
    31.王凤才.追寻马克思:走进西方马克思主义[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32.李小江:女性/性别的学术问题[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33.蔡新乐李卫国.众妙之门:女权主义的生命哲学批判[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
    34.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35.陈学明主编.二十世纪哲学经典文本:西方马克思主义卷[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36.贝尔·胡克斯.激情的政治:人人都能读懂的女权主义[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8.
    37.贝尔·胡克斯.女权主义理论:从边缘到中心[M].晓征、平林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
    38.麦克拉肯、艾晓明等主编.女性主义理论读本[C].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9.薇尔·普鲁姆德.女性主义与对自然的主宰,马天杰、李丽丽译,重庆出版社,2007
    40.埃蒂安·巴利巴尔.马克思的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
    41.德莫里斯·德斯蒙.亲密行为[M].何道宽,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42.彭怡平.她的故事[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
    43.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44.苏珊·格里芬.自然女性[M].张敏生范代忠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45.魏小萍.追寻马克思——时代境遇下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逻辑的分析和探讨.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6
    46.李银河.女性主义[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47.李银河.女性权力的崛起[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48.贝蒂·弗里丹.女性的奥秘[M].程锡麟等译.北方文艺出版社,1999
    49.凯特·米利特.性政治[M].宋文伟译.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50.奥古斯特·倍倍尔.妇女与社会主义[M].葛斯、朱霞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
    51.许崇德主编:中华法学大辞典·宪法学卷,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
    52.王浦劬主编.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53.卡尔·施米特.政治的概念[M].刘宗坤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54.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何博闻译,译林出版社,2004.
    55.[美]卡米拉·斯蒂福斯.公共行政中的性别形象———合法性与行政国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年
    56.[英]特瑞·伊格尔顿.文化的观念[M],方杰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7.[英]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M].费孝通译,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58.夏勇主编.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公民权利发展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59.[德]卡西尔.人论[M].李琛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1
    60.[美[格里芬(Griffin,D.R.)编.后现代精神[M].王成兵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5
    61.[美]亨特.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M]/著;沈占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1.
    62.[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63.[法]莫里斯·郭德烈.人类社会的根基:人类学的重构[M].董凡凡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4
    64.泰勒庄锡昌等.文化之定义: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65.邓正来.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6.张乃和.现代公民社会的起源[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67.罗莎·卢森堡.资本积累论[M].彭坐舜、吴纪先译,北京:三联书店,1959.
    68.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研究[M].杜章智、任立、燕宏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69.锡克.一种未来的经济体制[M],王锡君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70.方世南.马克思恩格斯弱者权益保护思想[M].上海:三联书店,2012.
    71.陈学明.时代的困境与不屈的探索[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7.12
    72. Rights of women: A guide to the most important united nations treaties onwomen’s human rights, edited by Vicki J. Semler,Anne S.Walker, Leonora Wiener,Tina Johnson, and Jane GarlandKatz, International Women’s Tribune Centre,NewYork City,1998.
    73. Lise Vogel: Maxrism and the Oppression of women Toward a UnitaryTheory.Rutgers University press,NewJersey.1983,69
    74. Bonnie S. Anderson Judith P. Zinsser. A history of Their Own Women inEurope from Prehistory to the Present[M].Karper&Row Publishers, New York,1989
    75.奥本多夫,段丽萍.21世纪妇女作用的变化——在我们女辈中树立自尊[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5年第6期
    76.凯瑟琳·迈耶等.变化中的妇女政治权利支撑资源[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6年第2期
    77.王婧.“北京+15”亚太妇女非政府组织论坛宣言——编织智慧,直面危机,铸造未来[J].妇女研究论丛,2010年第1期
    78.宋严萍.慈善与西方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79.甘·德洛奈、李朝晖,女性问题社会学研究:恩格斯的遗产[J].国外理论动态,2005年第10期
    80.张志永,女权的缺位:大跃进时期华北农村男女平等的悖论[J].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81.姜锡润,马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思想评析[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7年第1期
    82.关健,胡海波.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历史考察及价值评述[J].学术交流,2011年第8期.
    83.张悦红.性别意识演变与当代中国知识女性生存现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84.李小江.50年,我们走到了哪里?—中国妇女解放与发展历程回顾[J].浙江学刊,2000年第1期
    85.王政.“女性意识”、“社会性别意识”辨异[J].妇女研究论丛,1997年01期
    86.王瑞鸿.从男性中心到男女两性中心——对“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的批判性分析[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04期
    87.宋严萍.19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妇女社会角色的嬗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88.黄枬森.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89.俞吾金,再论异化理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哲学研究,2009第12期
    90.曹晓飞戎生灵.政治利益研究引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91.李琦.公民政治权利研究[J],政治学研究,1997年第3期
    92.潘迎华.19世纪英国的政治民主化与女权运动[J],史学月刊,2000年第4期
    93.方世南.培育政治主体意识是推进政治文明的重要举措[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9月
    94.赵莉.论确立夫妻日常家事代表权制度之必要----日本夫妻家事代理权制度带来的启示[J],江海学刊,2009年第2期
    95.王瑞芹.妇女参政内涵解析[J].理论导刊,2007年第12期
    96.王一多,经济权利平等解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第12期
    97.叶险明,马克思哲学革命与经济学革命的内在逻辑及其启示[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
    98.戴圣鹏.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概念[J],哲学研究2012年第4期
    99.欧阳谦.文化的辩证法——关于“文化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几点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第4期,
    100.郝立新路向峰.文化实践初探[J].哲学研究.2012年06期
    101.邓晓芒,女权主义的四个层次[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102.万鄂湘、毛俊响,文化权利内涵刍议[J].法学杂志,2009年第8期
    103.洪远朋,郝云:十七大对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的坚持与发展[J],复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3期。
    104.曾长秋李邦铭,近五年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述评.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第4期.
    105.张永健.家庭与社会变迁_当代西方家庭史研究的新动向[J].社会学研究1993年第2期,
    106.童之伟,“社会权利”的法哲学阐释[J].法学评论,1995年第5期
    107.何华,公民社会与市民社会的区别[J].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5期
    108.陈晏清、王新生.市民社会观念的当代演变及其意义[J].南开学报,2001年第6期
    109.汪信砚、夏昌奇,论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年第3期
    110.丁小萍.从形式平等走向实质平等:我国妇女法的社会性别分析[J].浙江学刊2007年第3期
    111.朱永新,现代女性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5月,第3期
    112.方世南,生态权益: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一个重大亮点[J].鄱阳湖学刊,2011年第5期
    1.社会权:要求国家积极作为的权利,林喆,http://www.china. com.cn/xxsb/txt/2004-06/21/content_5591185.htm
    2.http://chinese.eurekalert.org/zh/pub_releases/2012-07/aaft-nso071912.php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