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史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篇博士论文把从1673年青云亭的创建开始至21世纪初的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的发展历史划分为雏型时期(1673—1799年)、内向发展时期(1800—1889年)、外向发展时期(1890年至二战结束前)、全面发展时期(二战后至今),按每个时期分别分析福建帮、广东帮、客家帮、潮州帮、海南帮等各帮派华人社团的历史发展;分析马来西亚华人地缘性社团(宗乡会馆)、血缘性社团(宗亲会馆)、业缘性社团、文(学)缘性社团、宗教社团、慈善性社团等各类型华人社团的历史发展过程;论述在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和中国社会、马来西亚社会、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互动关系,以及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内部的互动关系,总结几种互动关系的规律、特点、作用、影响,探讨互动理论在研究海外华人社会和华人社团历史发展时的可行性。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associations in Malaysia, originally known as Cheng Hoon Teng Temple in 1673 and lasting until the 21st century, is divided into four periods, which are the beginning period (1673 - 1799), the inward developing period (1800-1899), the outward developing period (1890-1945), and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ing period (from 1945 till now) . The thesis analyzes not only the historical developing processes of the associations of Hokkien Pang, Cantonese Pang, Hakka Pang, Teochew Pang, Hainanese Pang, and so forth, but also those of the Localized Associations, the Lineage Associations, the Business Associations, the Cultural Associations, the Religious Associations, the Charitable Associations, and other associations during each period. It discusses the interaction relation between the Chinese associations, and Chinese society, Malaysian society and Chinese society in Malaysia. It also discusses the internal interaction relation among the Chinese associations. It generalizes the laws,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s and influences of the relation. It probes into the practicality of the interaction theory in the study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overseas Chinese and Chinese associations.
引文
1.陈嘉庚:《南侨回忆录》,陈嘉庚、新加坡怡和轩印行1946年再版。
    2.华侨问题研究会编:《华侨人口参考资料》(内部资料),1956年3月。
    3.理查德·温斯泰德著、姚梓良译:《马来亚史》,商务印书馆1974年。
    4.陈序经:《马来南海古史初述》。
    5.(英)D.G.E霍尔著、中山大学历史研究所译:《东南亚史》(上、下),商务印书馆1982年
    6.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华侨史资料选辑组编:《晚清海外笔记选》,海洋出版社1983年。
    7.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合编:《中国语言地图集》,朗文出版(远东)有限公司1988年。
    8.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广州华侨研究会编著:《战后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华人政策》,暨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
    9.梁初鸿、郑民编:《华侨华人史研究集》(2),海洋出版社1989年。
    10.叶树宁主编:《海南省便览》,成都地图出版社1989年。
    11.翁俊雄:《唐初政区与人口》,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年。
    12.赵和曼:《广西籍华侨华人资料选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13.郭梁主编:《战后海外华人变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0年。
    14.林远辉、张应龙:《新马华侨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15.厦门华侨志编委会编:《厦门华侨志》,鹭江出版社1991年。
    16.邹瑜、顾明主编的《法学大辞典》6,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
    17.徐学林:《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
    18.潘理性等编著:《广东政区演变》,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1年。
    19.(新)颜清湟著、粟明鲜等译:《新马华人社会史》,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1年。
    20.巫乐华:《华侨史概要》,中国华侨出版社1994年。
    21.王民同主编:《东南亚史纲》,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
    22.李明欢:《当代海外华人社团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
    23.许振礼、方雄普:《海外侨团寻踪》,中国华侨出版社1995年。
    24.广东历史地图集编委会:《广东历史地图集》,广东省地图出版社1995年。
    25.张明庚、张明聚编著:《中国历代行政区划(公元前221年—公元1991年)》,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年。
    26.姚楠主编:《东南亚历史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年
    27.庄炎林、武杰主编:《华侨华人侨务大词典》,山东友谊出版社1997年。
    28.黄绮文、宋佩华:《潮人同乡社团遍全球》,山头大学出版社1997年。
    29.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第2版。
    30.郝丽:《马华商联会:马来西亚华人社团个案研究》(硕士毕业论文),暨南大学1998年。
    
    
    31.梁英明主编:《殖民主义史:东南亚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32.冷东:《东南亚海外潮人研究》,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年。
    33.薛君度、曹云华主编:《战后东南亚华人社会变迁》,中国华侨出版社1999年。
    34.黄露夏:《马来西亚的华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
    35.王伯恭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6,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
    36.陈晓律等:《马来西亚—多元文化中的民主与权威》,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
    37.温广益主编:《“二战”后东南亚华侨华人史》,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
    38.《广东省地图册》,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00年第2版。
    39.高秀静主编:《福建省地图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00年。
    40.廖祯华、张建民:《广西地图册》,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年。
    41.庄国土:《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42.张学衔编著:《华夏百家姓探源》,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43.梁英明:《战后东南亚华人社会变化研究》,昆仑出版社2001年。
    44.钱杭著:《血缘与地缘之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
    45.李如龙:《汉语方言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46.高伟浓、石沧金:《中国的华侨华人研究(1979—2000)—对若干华侨华人研究期刊载文的摘评》,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年。
    47.刘权:《广东华侨华人史》,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
    48.廖小健:《世纪之交马来西亚》,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
    49.毛策:《郑良树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
    50.蔡德奇、江永良:《华侨华人的新发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
    51.郝时远主编:《海外华人研究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52.邝治中著、杨立信等译:《唐人街—当代美国华人社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
    53.袁慧芳:《平等与民主—80年代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暨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2年。
    54.龚伯洪编著:《广府华侨华人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1.书蠹编,顾因明、王旦华译:《槟榔屿开辟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2.张礼千:《马六甲史》,商务印书馆1941年。
    3.《新加坡厦门公会10周年纪念特刊》。
    4.《槟城龙岩会馆廿二周年暨新厦落成纪念刊》。
    5.潘醒农:《马来亚潮侨通鉴》,南岛出版社1950年。
    6.《南洋年鉴》(第4—10篇),新加坡南洋报社有限公司1951年。
    7.《柔华商联会成立43周年纪念暨主办马华工商联合会第44届常年代表大会双庆纪念特刊》。
    8.《客属年刊银禧纪念号》南洋客属总会印行,1956年10月。
    9.《南洋客属总会第35、36周年纪念刊》。
    10.《马星潮联会成立25周年纪念暨新会所落成31层代表大会》。
    
    
    11.唐志尧编撰:《新加坡华侨志》,华侨文化出版社1960年。
    12.罗香林:《西婆罗洲罗芳伯等所建共和国考》,香港:中国学社1961年。
    13.《雪兰莪潮州八邑会馆钻禧纪念特刊》,雪兰莪潮州八邑会馆。
    14.《柔佛州中华总会40周年纪念特刊》,柔佛州中华总会。
    15.《马来亚潮州公会联合会第29周年纪念特刊》,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编印1964年1月。
    16.罗香林:《客家史料汇编》,中国学社1965年。
    17.《火山脚韩江公会37周年纪念特刊》,大山脚韩江公会1965年。
    18.罗子葳主编:《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庆祝钻禧纪念特刊》,(新加坡)商友出版公司。
    19.《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40周年纪念暨庆祝新加坡开埠150周年特刊》,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1969年12月。
    20.林尹、高明主编《中文大辞典》23,台北:中国文化学院出版社1968年。
    21.黄尧编著:《星马华人志》,香港:明鉴出版社1967年。
    22.高信:《华侨问题论从》,第1辑,侨务委员会侨务研究所编印1968年。
    23.陈育崧、陈荆和编著:《新加坡华文碑铭集录》,香港中文大学1970年。
    24.《关丹潮州会馆成立25周年纪念》,关丹潮州会馆。
    25.《槟城广东暨汀州会馆170周年纪念特刊》,槟城广东暨汀州会馆1971年。
    26.黄枝连:《马华社会史导论》,(新加坡)万里文化有限公司1971年12月。
    27.Victor Purcell著、张奕善译注:《近代马来亚华人》,台北:商务印书馆1972年第2版。
    28.黄枝连:《马华历史调查研究绪论》,万里文化企业公司1972年。
    29.《新加坡安溪会馆金禧纪念特刊》(1922—1972)。
    30.张文蔚:《华人社会与东南亚诸国之政治发展》,商务印书馆1972年。
    31.《沙捞越诗巫兴化莆仙公会庆祝垦荒60周年纪念刊》(1912—1972)。
    32.杨文彦主编:《马新中山会馆联合会第18周年纪念特刊》,1973年8月19日。
    33.《雪兰莪暨联邦直辖区文具书业公会新会所开幕典礼暨成立10周年纪念特刊》,雪兰莪暨联邦直辖区文具书业公会1973年11月11日。
    34.麦留芳:《方言群认同—早期星马华人的分类法则》,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1973年。
    35.巴素著、郭湘章译:《东南亚之华侨》,国立编译局1974年第4版。
    36.今堀城二著、刘果因译:《马来亚华人社会》,槟城嘉应会馆扩建委员会1974年。
    37.《马华商联会史》,马中华工商联合会出版1974年。
    38.郑良树、魏维贤编著:《马来西亚、新加坡华文中学特别提要(附校史)》,马来亚大学中文系1975年。
    39.吴华:《新加坡华族会馆志》(1、2、3),南洋学会1975年。
    40.林孝胜、吴华等:《石叻古蹟》,南洋学会1975年4月。
    41.《雪兰莪浮罗吉胆谢氏公会新厦落成开幕特刊》。
    42.崔贵强:《吉兰丹的华人》,新加坡:南洋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所1976年。
    43.南洋客属总会编委会:《南洋客属总会第35、36周年纪念刊》,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1976年8月23日。
    
    
    44.森美兰高州会馆特刊编委会:《森美兰高州会馆大厦落成暨金禧纪念特刊》。
    45.《客属刘氏公会银禧特刊(1951—1976)》。
    46.《雪兰莪华人总商会》(合汀本)(1976年、1977年)。
    47.杨进发:《战前星华社会结构与领导层初探》,南洋学会1977年。
    48.《雪兰莪华人总商会会讯合订本》(1976、1977)。
    49.雪兰莪中华大会堂54周年纪念特刊编辑委员会:《雪兰莪中华大会堂庆祝54周年纪念特刊》(1977年),雪兰莪中华大会堂文教委员会1977年8月。
    50.田农:《砂捞越华族社会结构与形态》,联合文学出版社1977年5月初版。
    51.《槟州中华总商会钻禧纪念特刊》,槟州中华总商会出版社1978年。
    52.《槟州中华总商会钻禧纪念特刊》,槟州中华总商会1978年5月。
    53.《雪兰莪中华总商会》(合订本)(1978年、1979年、1980年、1981年、1982年)。
    54.《新加坡晋江会馆金禧纪念特刊》(1918—1978),新加坡晋江会馆特刊出版委员会1978年12月。
    55.《星洲南洋东山会馆40周年纪念特刊》,星洲南洋东山会馆1979年6月30日。
    56.吴华:《马来西亚华族会馆史略》,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1980年。
    57.吴华:《柔佛新山华族会馆志》,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
    58.《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青年组联合委员会特辑(1075—1979)》,1980年6月。
    59.《中华施诊所银禧纪念特刊》,中华施诊所。
    60.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古亭书屋1981年。
    61.《雪兰莪德教会紫芳阁25周年银禧阁庆暨施药部成立24周年纪念专刊(1957—1981)》。
    62.《雪兰莪精武体育会60周年钻禧纪念特刊(1921—1981)》,雪兰莪精武体育会。
    63.《沙捞越广东会馆20周年纪念特刊》。
    64.郑良树:《马来西亚、新加坡华人文化论丛》(卷一),南洋学会1982年。
    65.《新加坡安溪会馆钻禧纪念特刊(1922—1982)》。
    66.《新加坡温州会馆60周年纪念特刊(1923—1983)》,新加坡温州会馆。
    67.《新加坡福州会馆庆祝70周年纪念特刊》,1983年10月。
    68.《怡保中国精武体育会60周年钻喜纪念特刊》,怡保中国精武体育会。
    69.《新加坡白氏公会50周年纪念特刊(1933—1983)》。
    70.《雪兰莪中华总商会会讯合订本(1978—1983)》。
    71.彭松涛主编:《新加坡全国社团大观(1982—1983)》,新加坡:文献出版社1983年。
    72.《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工商总会1983常年报告书》。
    73.陈烈甫:《东南亚州的华侨、华人与华裔》,正中书局1983年修订版。
    74.《30年代南洋华侨领袖调查报告书》,中华学术院南洋研究所1983年。
    75.《30年代南洋华侨领袖调查报告书》(续编),中华学术院南洋研究所1983年。
    76.《雪兰莪中华大会堂(与你)活动汇报》,雪兰莪中华大会堂1983年12月。
    77.《吉礁福建公会庆祝80周年纪念特刊》。
    78.《马来西亚琼州会馆联合会50周年纪念特刊》。
    
    
    79.《马来西亚永春联合会银禧纪念特刊(1957—1982)》,马来西亚永春联合会1984年2月。
    80.《新加坡同安会馆庆祝53周年纪念特刊(1931—1984)》。
    81.黄溢华主编:《三和会馆100周年纪念特刊》,大水牛出版机构1985年
    82.许云樵、蔡史君编:《新马华人抗日史料1937—1945》,新加坡:文史出版私人有限公司1984年
    83.邱新民:《东南亚文化交通史》,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文学书屋1984年。
    84.林水豪、骆静山合编:《马来西亚华人史》,马来西亚留台校友会联合总会1984年。
    85.《马潮联会金禧纪念特刊》,马潮联会1984年8月。
    86.《新加坡惠安公会60周年纪念特刊(1923—1984)》,新加坡惠安公会。
    87.《森美兰潮州会馆成立30周年纪念特刊》,芙蓉,1984年8月。
    86.邱新民:《东南亚文化交通史》新加坡亚洲学会、文学书屋1984年。
    89.杨建成主编:《30年代南洋华侨团体调查报告书》,中华学术院南洋研究所1984年,
    90.《新加坡安溪会馆钻禧纪念特刊(1922—1982)》,新加坡安溪会馆1984年12月。
    91.《雪兰莪惠安公会50周年纪念刊》1985年10月。
    92.黄溢华主编:《怡和轩90周年纪念特刊(1895—1985)》,大水牛出版社1985年。
    93.陈铁凡、傅吾康编:《马来西亚华文铭刻萃编》(1、2、3),马来亚大学出版部1985年。
    94.《马来西亚太平仁和公所庆祝成立100周年纪念特刊》,马来西亚太平仁和公所1985年。
    95.李奕园、郭振羽主编:《沙捞越华人史》,正中书局1985年。
    96.麦留芳:《方言群认可—早期星马华人的分类法则》,“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1985年。
    97.麦留芳、张清江译述:《新马华人私会党的研究》,正中书局1985年。
    98.《华社资料研究中心手册》,雪兰莪中华大会堂,1985年9月1日。
    99.新加坡华人会馆沿革史编辑委员会、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国家档案馆、口述历史馆:《新加坡华人会馆沿革史》,(新加坡)新闻与出版有限公司1986年。
    100.《马来西亚雪兰莪吉隆坡陈氏书院宗亲会80周年纪念特刊》(1906—1986),隆雪陈氏书院宗亲会。
    101.《雪兰莪福建会馆100周年纪念特刊》(1885—1985),雪兰莪潮州八邑会馆1986年。
    102.柯木林、林孝胜:《新马历史与人物研究》,南洋学会1986年。
    103.钟城若主编:《光华日报75周年纪念刊1910—1985年》,光华日报有限公司。
    104.《诗巫漳泉公会金禧纪念特刊》(1937—1987),诗巫漳泉公会。
    105.《教总33年1951.12.25—1985.4.8.》,马来西亚华团总会1987年。
    106.《新加坡南安会馆60周年纪念特刊》,1987年12月15日。
    107.《新加坡永春会馆联合会庆祝成立120周年暨互助会25周年纪念特刊(1867—1987)》。
    108.《古晋谢氏公会成立典礼纪念特刊》,1988年1月9日。
    109.《新加坡广惠肇碧山亭庆祝第118周年纪念特刊》,1988年。
    110.《新加坡厦门公会金禧纪念特刊》,新加坡厦门公会1988年11月。
    111.崔贵强:《新马华人国家认同的转向》,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年。
    112.华社资料研究中心编:《历史的足音—三保山资料选辑》,吉隆坡1989年。
    113.《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成立60周年纪念特刊》,新加坡潮州八邑会馆1989年、
    
    
    114.《南洋谢氏总会庆祝钻禧暨互助部37周年纪念特刊(1929—1989)》,1989年。
    115.《雪兰莪安溪会馆成立60周年纪念暨大厦落成开幕典礼特刊》,雪兰莪安溪会馆。
    116.《新加坡琼州会馆庆祝130周年纪念(1854—1989)》,新加坡琼州会馆。
    117.《吉隆坡先四师爷庙庆祝125周年纪念特刊(1864—1989年)》。
    118.《沙捞越古晋福州公会庆祝60周年纪念》.1990年4月。
    119.华社资料研究中心编:《论华团人士参政》,雪兰莪中华大会堂1990年。
    120.《诗巫永安亭大伯公庙庆祝观音宝塔落成典礼特刊》,诗巫永安亭大伯公庙1990年春出版。
    121.《泛马谢氏总会成立典礼暨世界谢氏宗亲第7届恳亲大会纪念特刊》,1991年。
    122.田英成:《砂捞越华族社会结构与形态》,华社资料研究中心出版部1991年。
    123.柯嘉逊:《马来西亚华教奋斗史》,雪兰莪中华大会堂1991年10月第2版。
    124.雪兰莪广东会馆编辑委员会:《雪兰莪广东会馆金禧纪念特刊》,雪兰莪广东会馆1991年。
    125.《马来西亚霹雳州太平华联校友会30周年纪念特刊(1961—1991)》,太平华联校友会。
    126.《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工商总会会讯合订本(1985—1991)》。
    127.《雪隆潮州会馆100周年纪念特刊(1891—1991)》,雪隆潮州会馆。
    128.马来西亚永春联合会编委会:《马来西亚永春史料》1991年6月。
    129.《新加坡揭阳会馆金禧纪念特刊》,新加坡揭阳会馆1991年11月25日。
    130.《新加坡金门会馆大厦落成暨成立116周年纪念特刊》1992年。
    131.《马来西亚柔佛居銮大埔同乡会庆祝成立34周年纪念马来西亚大埔(茶阳)社团联合总会第14届会员代表大会双庆纪念特刊》,马来西亚柔佛居銮大埔同乡会。
    132.《诗巫福州垦场90周年纪念会刊》。
    133.刘崇汉编著:《彭亨华族史资料汇编》,彭亨华团联合会1992年。
    134.华社资料研究中心编:《马来西亚沙捞越诗巫华族史料集》,沙捞越华族文化协会1992年。
    135.《马来西亚沙巴州山打根海南会馆庆祝创馆90周年纪念暨主办第8届沙巴“海南之夜”文娱晚会纪念特刊(1902—1992)》,马来西亚沙巴州山打根海南会馆、天后宫小组。
    136.《雪森彭隆钟灵校友会30周年特刊(1962—1992)》。
    137.《北马潮安同乡会成立40周年纪念特刊(1952—1992)》,北马潮安同乡会。
    138.马来西亚大埔(茶阳)社团联合总会:《埔联会讯》,1993年第3期。
    139.《新加坡南安会馆70周年纪念特刊(1923—1993)》。
    140.《雪兰莪叶氏宗祠成立100周年纪念特刊》,雪兰莪叶氏宗祠1993年9月。
    141.彭霖贵主编:《新加坡彭氏总会成立40周年纪念特刊》,新加坡彭氏总会1993年11月。
    142.《马来西亚黄氏宗祠雪隆江夏堂会讯》,马来西亚黄氏宗祠雪隆江夏堂1994年4月。
    143.《雪隆潮州会馆暨奖学金委员会常年会员大会会务报告书》,雪隆潮州会馆1994年。
    144.谢佐芝主编:《新加坡惠州会馆主办首届世界惠州会馆同乡恳亲大会特辑》,新加坡惠州会馆1994年8月。
    145.《吉隆坡河婆同乡会25周年银禧纪念特刊》,吉隆坡河婆同乡会。
    146.《马来西亚客家乡贤录》,雪兰莪暨吉隆坡客家总会1994年8月。
    
    
    147.黄燊辉、林文丹主编:《总会3年纪念刊》《总会10年纪念特刊》,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1995年12月。
    148.新加坡鹤山会馆特刊委员会:《新加坡鹤山会馆三庆特刊》,新加坡鹤山会馆1996年9月。
    149.《雪兰莪中华大会堂72周年纪念特刊》,雪兰莪中华大会堂1996年10月。
    150.《马来西亚雪隆惠州会馆会讯》,创刊号(1996年4月),第2期(1996年12月)。
    151.《晋汉省华青团13周年纪念特刊》,古晋,1997年5月。
    152.杨德炼主编:《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140周年纪念刊》,(新加坡)茶阳大埔会馆。
    153.游若金主编:《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学刊》创刊号,华人研究中心1997年8月。
    154.《广东会馆庆祝60周年纪念特刊》,新加坡广东会馆1997年。
    155.《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会总会会员通讯录》,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会总会1997年。
    156.许世韬主编:《诗巫福州公会50周年纪念刊》,诗巫福州公会1997年12月。
    157.《第3届世界彭氏宗亲会联谊大会特刊》,柔南彭氏宗亲会1998年。
    158.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6周年纪念特刊》编委会:《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6周年纪念特刊》,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1998年。
    159.谢诗坚主编:《槟榔屿潮州会馆庆祝成立134周年纪念特刊(1864—1998)》,槟榔屿潮州会馆董事会1998年9月。
    160.林水檺何启良等合编:《马来西亚华人史新编》(1、2、3),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1998年。
    161.王琛发编著:《槟城客家两百年:槟榔屿客属公会60周年纪念文集》,槟榔屿客属公会1998年。
    162.柯木林主编:《总会3年》,1998年,
    163.《马来西亚华团简史》,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1999年。
    164.何凤娇编:《东南亚华侨资料汇编》(一),(台北)国史馆1999年。
    165.王琛发编著:《广福宫历史与传奇》,槟城州政府华人宗教(社会事务)理事会、槟榔屿广福宫信理部联合出版1999年7月。
    166.《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第50届董事名册》,新加坡工商总会1999年4月。
    167.《雪隆李氏宗亲会金禧纪念》,雪隆李氏宗亲会1999年6月。
    168.《99韩江校友世界嘉华年会(第7届)纪念特刊》,雪隆韩江校友会1999年9月。
    169.王琛发:《马潮联青历史与展望》,马来西亚潮州公会联合会青年团2000年8月。
    170.《吉隆坡广东义山千禧特刊》,吉隆坡广东义山2001年7月28日。
    171.(美)萨德赛(D.R.SarDesai)著、蔡百铨译:《东南亚史》(上、下),麦田出版2001年。
    172.李亦园:《李亦园自选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173.《柔佛新山白鹤体育会成立20周年暨新厦开幕双庆纪念特刊》。
    1. Mak Lau Fang, The Dyamics of Chinese Dialect Groups in Early Malaya.
    2. L.F. Comber, Chinese Secret Society in Malaya: A Survey of Triad Society from 1800 to 1900, J.J.Augustin Incorporated Publisher, 1959.
    3. Ooi Jin—Bee: Land, People and Economy in Malaya, Longmans, 1963, p.150;
    
    
    4. C.S. Wong, A Gallery of Chinese Capitans, Ministry of Culture, Singapore, 1963.
    5. C.P. Filz Gerald, The Third Chinese Communities in Southeast Asia.
    6. Michael B.Leigh, The Chinese Community of Sarawak: A Study of Communal Relations, Malaysia Publishing House Ltd, 1964.
    7. Song Ong Siang, One Hundred Years History of the Chinese in Singapore(Ⅰ Ⅱ),Malaya University Press, 1967.
    8. W·Bligthe, The Impact of Chinese Secret Secieties in Malaya: A History Stud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9.
    9. Donald R. Snodgrass,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Malaysia, Kuala Lumpu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0, p.38 Table 2.4;
    10. Tan Chee-Beng, The 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Dejiao Associations in Malaysia and Singapore: A Study on aChinese Religious Organizations,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1985
    11. Morally United and Politically Divided: the Chinese Community of Penang.
    12. Chinese Politics in Malaysia: A History of the Malaysia Chinese Association.
    13. Wolfgang Franke、Chen Tieh Fan, Chinese Epigraphic Materials in Malaysia Vol1—3.马来亚大学出版部 1985年。
    14. Ten Chee—Beng, Dejiao Associations in Malaysia and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1985.
    15. Yen Ching-hwang, A Social History of the Chinese in Singapore and Malaya 1800-1911,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16. Edited by George Hicks, Chinese Organisations in Southeast Asia in the 1930s. Select Books Pte Ltd, 1996.
    1.(英)W.L.布莱司著,王陆译:“马来亚华侨劳工简史”,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编《南洋问题资料译丛》,1957年第2期,第2—24页;
    2.郭威白:“马来亚中国人在发展当地经济中的作用”,载《中山大学学报》,1959年第4期,第4—83页;
    3.(苏)H.A.西莫尼亚:“东南亚各国的中国居民”,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编《南洋问题资料译丛》1963年第1期,第1—80页
    4.李亦园:“马来亚华人社会的社团组织与领导形态”,载高信主编《华侨问题论丛》,第1辑,1968年,第129—195页;
    5.刘问渠:“华人社团的历史发展与中华大会堂”,载《雪兰莪中华大会堂庆祝54周年纪念特刊》,雪兰莪中华大会堂1977年版,第494—502页;
    6.黄尧:“早期华人与雪兰莪中华大会堂的渊源”,载《雪兰莪中华大会堂庆祝54周年纪念特刊》,雪兰莪中华大会堂1977年版,第503—506页;
    7.李禄祥:“华人社团活动的方向”,载《雪兰莪中华大会堂庆祝54周年纪念特刊》,雪兰莪中华大会堂 1977年版,第579—585页;
    
    
    8.朱金涛:“100年来的吉隆坡华人寺庙”,载《雪兰莪中华大会堂庆祝54周年纪念特刊》,雪兰莪中华大会堂1977年版,第616—631页;
    9.化缘:“谈马华与华团对话”,载《文道》,第3期,第38—39页;
    10.非我:“社团应走的道路”,载《文道》,第4期,第6—7页;
    11.谭亚木:“从转型期社会特征看华人社团”,载《文道》,第4期,8—9页;
    12.蔡正建:“华团会馆新使命”,载《文道》,第4期,第10—11页;
    13.“华人社团的大团结”,载《文道》,第4期,第12—25页;
    14.峥嵘:“由华人大团结的呼声说道双溪大年社团概况” 载《文道》,第10期,第54—55页;
    15.孙和声:“华人的社团文化”,载《文道》,第15期,第18—20页;
    16.黄尧:“勿使汉家长蒙羞—识私会党的根源”,载《文道》,第15期,第44—52页;
    17.文蛩:“华人私会党”,载《文道》,第15期,第53—60页;
    18.张少宽:“大伯公、拿督公与土地公关系的商榷”,载《文道》,第16期,第14—19页;
    19.蕈云:“华团领导层进入新纪元”,载《文道》,第21期,第5—8页;
    20.蔡仁龙:“马华控股有限公司初探”,载《南洋问题》,1982年第4期,第94—100页;
    21.豪察:“槟总商会拖着一条尾巴—从帮派条文屡废不掉谈起”,载《文道》,第36期,第13—15页;
    22.郑良树:“亭主时代的青云亭及华族社会(一)”,载《文道》,第44期,第28—34页;
    23.郑良树:“亭主时代的青云亭及华族社会(二)”,载《文道》,第45期,第20—27页;
    24.阿湄:“会馆可曾扮演过带动华社的角色?”,载《文道》,第45期,第32—40页;
    25.温故知:“乡会宗祠的功能”,载《文道》,第45期,第41—45页;
    26.张少宽:“槟榔屿与龙山堂邱公司(上)”,载《文道》,第46期。第24—28页;
    27.郑良树:“亭主时代的青云亭及华族社会(三)”,载《文道》,第46期,第36—41页;
    28.张少宽:“槟榔屿与龙山堂邱公司(下)”,载《文道》,第47期,第14—19页;
    29.郑良树:“亭主时代的青云亭及华族社会(四)”,载《文道》,第47期,第20—26页;
    30.Razak Mamat著、子虚译:“三保山课题”,载《文道》,第48期,第8—9页;
    31.黄松赞:“试论新、马华侨社会的形成和历史分期”,载《华侨论文集》,第1辑,第44—78页;
    32.(日)太田勇等著、赵博源译:“马来西亚、新加坡华人社会的变迁”,载《华侨历史学会通讯》,1984年第1期,第39—43页;
    33.张应龙:“马来西亚独立前的华人橡胶种植业”,载《华侨史论文集》,1984年第4辑,第102—137页;
    34.(英)董玛丽:“第2次世界大战后的马来亚华人”,载《华侨华人历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1985年,第30—35页;
    35.(美)袁清:“沙捞越和北婆罗洲(沙巴)华人社会的发展和演变(1945—1962)”,载《华侨华人历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1985年,第36—43页;
    36.林芳声:“新加坡华人社会的形成和早期经济概况”,载《华侨华人史研究集》,第2辑,第11—23页;
    37.何启拔:“马来西亚华族的形成问题初探”,载《华侨华人史研究集》,第2辑,第23—39页;
    38.袁丁:“马六甲青云亭研究—关于马来西亚华人社会史的一个问题”,载《华人华人史研究集》,第
    
    2辑,第69—81页;
    39.徐钧尧:“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马来亚华人经济”,载《华侨华人史研究集》,第2辑,第307—331页;
    40.林远辉:“马来亚独立前的华侨学校”,载《华侨史论文集》,第2辑,第241—265页;
    41.罗汝材:“马来西亚华人史的几个历史阶段及其特点刍议”,载《华侨华人历史国际研讨会文集》,1985年,第44—48页;
    42.吴文华:“关于当代海外华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载《华侨华人历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1985年,第172—178页;
    43.吴华:“大马华族社团的发展与功能”,载《“马来西亚华人”专论》抽印本,第107—116页;
    44.张应龙:“战后初期马来亚华人的政治地位(1945—1957)”,载《华侨研究》,第1辑,第74—102页;
    45.黄铮:“海外广西会馆概述”,载赵和曼编著《广西籍华侨华人资料选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524—547页;
    46.林金枝:“18、19世纪期间,南洋各殖民政府对华人秘密会社的政策”,载《南洋问题研究》,1989年第1期,第19—30页;
    47.廖建裕著、陈宇生译:“印尼、马来西亚华人政策比较”,载《华侨与华人》,1989年第2期,第37—40页;
    48.(新)崔贵强:“新马华人国家认可的若干观察(1945—1959年)”,载《南洋问题研究》,1989年第2期,第2—9页;
    49.罗汝材:“战后马来西亚华人认同观念转变诸因素初探”,载《南洋问题研究》,1989年第2期,第10—16页;
    50.“呷国青云亭条规簿”,载《历史的足音—三保山资料选辑》,吉隆坡:华社资料研究中心编,1989年7月,第168—172页;
    51.陈臻:“马来西亚华人企业集团初探”,载《南洋问题研究》,1989年第3期,第11—18页;
    52.庄国土:“论清末海外中华总商会的成立—晚清华侨政策研究之五”,载《南洋问题研究》,1989年第3期,第83—90页;
    53.孙谦:“战前东南亚华侨的地缘认同”,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89年第3期,第1—9页;
    54.黄铮:“海外广西会馆概述”,载赵和曼主编《广西籍华侨华人资料选编》1990年,第524—547页;
    55.黄镛锟:“广西海外社团的历史和现状”,载赵和曼主编《广西籍华侨华人资料选编》1990年,第616—625页;
    56.周益群:“试论拉赫曼时期西马华人经济的发展(1957—1970)”,载《华人华侨历史研究》,1990年第4期,第1—8页;
    57.杨力:“试论新加坡独立后‘福建帮’华资银行的崛起”,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0年第4期,第9—15页;
    58.张应龙:“70年代初马来西亚的华人政治”,载《华侨华人研究》,第2辑,第89—108页;
    59.谢美华:“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的变迁和前景”,载《八桂侨史》,1991年第3期,第19—24页;
    60.廖小健:“马来西亚的华文独立中学”,载《八桂侨史》,1991年第4期,第41—45页;
    61.梁英明:“马来西亚种族统治下的华人与印度人社会”,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2年第1期,第
    
    1—7页;
    62.陈庆德:“海外华人经济与传统社会组织”,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2年第1期,第46—55页;
    63.郑甫弘:“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华侨政策”,载《八桂侨史》,1992年第2期,第13—18页;
    64.廖小健:“90年代的马来西亚华人资本”,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2年第2期,第16—22页;
    65.孙谦等:“辛亥革命与新华社会的变迁”,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2年第2期,第60—67页;
    66.张秀明:“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的演变与现状”,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2年第3期,第29—37页;
    67.吴凤斌:“黄乃裳创建新福州垦场的因由及其影响”,载《南洋问题研究》,1993年第1期,第85—95页;
    68.廖小健:“战后马来西亚华人经济的发展变化”,载《八桂侨史》,1993年第1期,第23—26页;
    69.区如柏:“总商会理事达共识,通过修改章程草案”,新加坡:《联合早报》,1993年7月31日;
    70.廖小健:“战后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演变”,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3年第2期,第53—59页;
    71.崔志鹰:“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现状和发展趋势”,载《八桂侨史》,1993年第3期,第42—46页;
    72.汪慕恒:“试论东南亚华侨经济的性质—马来西亚的典型分析”,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3年第4期,第22—29页;
    73.李明欢:“当代海外华人社团刍议”,载《八桂侨史》,1993年第4期,第39—42页;
    74.李明欢:“当代海外华人社团领导层剖析”,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4年第2期,第1—9页;
    75.李明欢:“华人‘利益集团’分析”,载《八桂侨史》,1994年第2期,第31—33页;
    76.林远辉:“二战后沙巴华侨的经济活动”,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4年第2期,第40—46页;
    77.李明欢:“当代海外华人社团发展之前瞻”,载《八桂侨史》,1994年第4期,第1—4页;
    78.许国栋:“论马来西亚华人政治”,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5年第1期,第1—10页;
    79.李明欢:“构筑华人族群与当地国大社会沟通的桥梁”,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5年第2期,第32—40页;
    80.张应龙:“独立时期马来西亚华人的政治参与”,载《华侨华人研究》,第4辑,第28—51页;
    81.林金枝:“新加坡华侨华人社团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载《八桂侨史》,1995年第4期,第31—38页;
    82.范若兰:“近代新马华人妇女概览”,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6年第1期,第53—58页;
    83.丘立本:“从历史的角度看东南亚华人宗乡组织”,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6年第2期,第9—14页;
    84.王望波:“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对华人经济的影响”,载《南洋问题研究》,1996年第2期,第28—34页;
    85.(马)吴建成:“华文独中的发展对策、原则与方向”,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6年第3期,第46—54页;
    86.白晓东:“法律突破: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战略的必行步骤”,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6年第3期,第55—61页;
    87.廖小健:“近期马来西亚华人政策回顾与展望”,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6年第4期,第17—21
    
    页;
    88.方雄普:“海外侨团的发展演变及其相关政策”,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7年第1期,第8—11页;
    89.赵和曼:“马来西亚广西乡会演进历程探讨”,载游若金主编:《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学刊·创刊号》,华社资料中心1997年8月,第113—125页;
    90.张禹东:“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及其发展前景”,载《八桂侨史》,1997年第3期,第11—15页;
    91.肖炜蘅:“海外华人文化社团浅析”,载《八桂侨史》,1997年第4期,第19—24页;
    92.詹冠群:“马来西亚沙捞越华族文化协会特点初探”,载《八桂侨刊》,1998年第1期,第41—44页;
    93.张坚:“二战后海外华人宗乡会馆的嬗变”,载《八桂侨史》,1998年第1期,第45—50页;
    94.刘宏:“海外华人社团的国际化:动力·作用·前景”,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8年第1期,第48—58页;
    95.林去病:“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三个突破的意义”,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8年第2期,第7—14页;
    96.刘崇汉:“马来西亚华人社团”,载《南洋学报》第53卷,新加坡:南洋学会1998年12月,第185—201页;
    97.廖小健:“马来西亚华人政策的特点”,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8年第2期,第15—19页;
    98.廖小健:“跨世纪的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载《华人华侨历史研究》,创刊10周年增刊,第1—5页;
    99.范若兰:“战后西马华人妇女劳动力就业结构分析”,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创刊10周年增刊,第39—43页;
    100.张禹东:“马来西亚的华人宗教文化”,载《华人华侨历史研究》,1999年第1期,第65—71页;
    101.肖炜蘅:“从华人文化节看当代马华文化的本土化”,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年第1期,第72—77页;
    102.古鸿延:“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发展与困境(1951—1969年)”,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年第2期,第24—34页;
    103.童家洲:“东南亚华侨社团与抗日救国运动”,载《八桂侨史》,1999年第3期,第50—55页;
    104.曹云华:“试论东南亚华人的文化适应”,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年第3期,第67—73页;
    105.廖小健:“马华社会面面观”,载《八桂侨史》,1999年第4期,第57—61页;
    106.包爱芹:“1925—1945年国民政府侨务政策及工作述论”,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0年第2期,第43—48页;
    107.廖小健:“马来西亚华人企业的发展”,载《八桂侨刊》,2000年第4期,第34—38页;
    108.吴前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睦邻友好关系开辟的前提—华侨‘双重国籍’问题的解决”,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0年第4期,第39—44页;
    109.赖金城:“马来西亚多元族群下的华人社会地位”,台北《侨协杂志》(71)2001年,第63—67页;
    110.言路、齐进:《华团须勇于落实结盟策略》,载《星洲日报》2001年8月31日;何启良:“马来西亚华人宗乡会馆‘封闭’和‘开放’的两难”,《郑良树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第236—250页;
    
    
    111.高伟浓:“东南亚华人的大伯公与土地神崇拜探析”,《海外华人研究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年,第313—336页;
    112.黄昆章:“海外华人社团功能演变的理论和实践”,《海外华人研究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年,第396—409页;
    113.刘崇汉:“我国社团知多少?”,《2000-2001年全国华团研讨会资料汇编》,马来西亚雪隆社团秘书公会2002年3月;
    114.(马)刘崇汉:“马来西亚的五邑华人社团”,提交于2002年12月在广东省江门市举办的“五邑华侨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论文。
    1.温雄飞:《南洋华侨通志》(上、中、下),1928年。
    2.李长傅:《华侨》,中华书局1929年。
    3.何汉文:《华侨概况》,神州国光社 1931年。
    4.中央侨务委员会编:《华侨所受不平等待遇》,中央侨务委员会1931年。
    5.李长傅:《南洋华侨史》,商务印书馆1934年。
    6.中央侨务委员会编:《各国虐待华侨苛例辑要》,中央侨务委员会1931年。
    7.黄泽苍编:《华侨现势》,民智书局1934年。
    8.周启刚:《海外问题言论选辑》(第1集),海外月刊社1935年。
    9.刘继宾、束世澄:《中华民族拓殖南洋史》,国立编译局1935年。
    10.丘汉平:《华侨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11.吴泽霖汇编:《海外侨讯汇刊》(第1集),国立暨南大学海外文化事业部1936年。
    12.李长傅:《中国殖民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
    13.陈达:《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商务印书馆1938年。
    14.李长傅编:《南洋华侨概况》,国立暨南大学南洋美洲文化事业部1940年。
    15.黄竞初:《南洋华侨》,商务印书馆1940年。
    16.姚楠:《马来亚华侨史纲要》,商务印书馆1943年。
    17.刘耀明:《南洋华侨问题》,金门出版社1944年。
    18.陈钦贤:《南洋华侨生活手册》,上海书局。
    19.章渊若、张千礼主编,张荫桐译:《南洋华侨与经济之现势》,商务印书馆1946年。
    20.高事恒:《南洋论》,南洋经济研究所1948年。
    21.华侨问题研究会编:《马来亚华侨问题资料》,北京:联合出版社1950年。
    22.(英)哈·弗·皮尔逊著、《新加坡史》翻译小组译:《新加坡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72年。
    23.(英)哈·弗·皮尔逊著、福建师范大学外语系译:《新加坡通俗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74年。
    24.中山大学东南亚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合编:《华侨史论文资料索引(1895-1980)》。
    25.胡一声、郑焕宇译述:《东南亚华人社会的新动向》,暨南大学东南亚所1982年。
    
    
    26.徐成龙、种子祺、魏华琳编著:《马来西亚》,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
    27.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委员会、中共广东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广东华侨港澳同胞回乡服务团史料—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内部发行)1985年。
    28.吴惠玉、叶岚编:《海外福建名人录》(内部资料),福建省图书馆1985年。
    29.郑民等编:《海外赤子:华侨》,人民出版社1985年。
    30.蔡仁龙、郭梁主编:《华侨抗日救国史料选辑》,中共福建省委党史工作委员会、中国华侨历史学会1987年。
    31.中国东南亚研究汇编:《东南亚史论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32.(日)游仲勋著、郭梁、刘晓民译:《东南亚华侨经济简论》,厦门大学出版社1987年。
    33.潮州市侨办、侨联主编:《潮州市华侨志》(初稿),1988年。
    34.番禺县侨办编:《番禺县华侨、港澳同胞志》(征求意见稿)。
    35.汪慕恒主编:《东南亚华人经济》,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年。
    36.陈碧笙选编:《华侨华人问题论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37.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第5册)(1937—1945)(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38.任贵祥:《华侨第二次爱国高潮》,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年。
    39.陈碧笙主编:《南洋华侨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40.福建省华侨志编纂委员会编:《福建省华侨志》(上篇),1989年。
    41.高锦蓉、周光敬:《东南亚简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42.杨万秀主编:《海外华侨华人概况》,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
    43.朱杰勤:《东南亚华侨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44.李原、陈大璋编著:《海外华人及其居住地概况》,中国华侨出版社1990年。
    45.张兴汉等主编:《华侨华人大观》,暨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
    46.陈碧笙:《世界华侨华人简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年。
    47.广东省档案馆、广州华侨研究会、广州师院、广州华侨志编委办编:《华侨与侨务史料选辑》(广东)(1、2),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4月。
    48.邢益森等:《琼侨沧桑》,南海出版公司1991年。
    49.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福建省志·华侨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
    50.台山侨办编:《台山县华侨志》,1992年。
    51.冯子平编著:《走向世界的海南人》,中国华侨出版社1992年。
    52.蔡北华主编:《海外华侨华人发展简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
    53.周南京主编:《世界华侨华人辞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54.冯子平主编:《海外琼人风云录》,中国华侨出版社1993年。
    55.刘志文主编:《广东民俗大观》(上、下),广东旅游出版社1993年。
    56.张汉表等编著:《世界华侨华人概况》,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
    57.杨庆南编著:《世界华侨华人历史纵横谈》,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
    58.罗英祥:《飘洋过海的客家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
    
    
    59.陈克振主编:《安溪华侨志》,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
    60.袁丁:《晚清侨务与中外侨务交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
    61.曾伊平、陈丽娘编:《华侨华人研究文献索引(1980-1990)》,厦门大学出版社1994年。
    62.吴凤斌:《东南亚华侨通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年。
    63.朱振明主编:《当代马来西亚》,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
    64.颜清湟著、粟明鲜等译《出国华工与清朝官员:晚清护侨政策(1800-1912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0年。
    65.张锡镇:《东南亚各国政治》,广西人民出版社。
    66.周昭京:《潮州会馆史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67.广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东省地方志·华侨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
    68.泉州史华侨志编纂委员会:《泉州市华侨志》,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
    69.《茂名华侨志》。
    70.广州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广州市志》(卷18),广州出版社1996年。
    71.巫秋玉、黄静:《客家史话》,中国华侨出版社1997年。
    72.巫乐华:《南洋华侨史话》,商务出版社1997年。
    73.庄国土主编:《世纪之交的海外华人》(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
    74.《惠州华侨志》编纂委员会编:《惠州华侨志》,惠州市侨联1998年。
    75.庄为玑主编:《泉州谱牒华侨史料与研究》(上、下),中国华侨出版社1998年。
    76.朱煜善:《海外华侨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77.杨万秀、罗晃潮:《中华文化与海外华侨华人》,广州出版社1998年。
    78.陈乔之:《华侨华人社会经济研究》,香港地平线出版社1998年。
    79.骆沙舟、吴崇伯:《当代各国政治体制·东南亚诸国》,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80.杨松编:《世纪华人风云实录》,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
    81.曾伊平编:《华侨华人研究文献索引(1991-1995)》,厦门大学出版社1998年。
    82.方雄普编著:《海外华商夜话》,中华工商联合会出版社1999年。
    83.《惠州华侨志》,惠州市侨联出版1999年。
    84.惠阳侨办编:《惠阳华侨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
    85.任贵祥,赵红英:《华侨华人与国共关系》,武汉出版社1999年。
    86.黄滋生、温北炎主编:《战后东南亚华人经济》,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
    87.龚伯洪编著:《广府文化源流》,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88.高伟浓:《下南洋》,南方日报出版社2000年。
    89.周南京主编:《华侨华人百科全书》,中国华侨出版社2000年。
    90.李如山:《神秘富豪郭鹤年传》,广州出版社2000年。
    91.李长傅等:《南洋史地与华侨华人研究—李长傅先生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92.黄启臣、庞新平:《明清广东商人》,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
    93.方金英:《东南亚“华人问题”的形成与发展》,时事出版社2001年。
    
    
    94.张晔编著:《东南亚华侨华人历史与现状》,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年。
    95.冯子平:《琼侨春秋》,东西文化事业公司2001年。
    96.徐斌、张长虹编:《东南亚与华侨华人研究论文索引(1996-2000年)》,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
    1.刘征明:《南洋华侨问题》,金门出版社1934年。
    2.《考察南洋华侨教育意见书》,1935年。
    3.华侨志编纂委员会编印:《华侨志》(总志),海外出版社1946年。
    4.Victor Purcell著,刘千度译:《马来亚华侨史》,槟城:光华日报有限公司1950年。
    5.《华侨志》,华侨志编纂委员会编印1953年。
    6.中国侨政学会:《今日侨情》(第2辑)台北:海外出版社1956年。
    7.中国侨教学会编辑:《今日侨情》(2、3、4),海外出版社1956年。
    8.朱鹤宾:《东南亚新兴国家》(上、中、下),中华文化事业委员会1957年。
    9.华侨志编纂委员会编:《马来亚华侨志》,华侨志编纂委员会1959年。
    10.张礼千:《槟榔屿志略》,香港:明鉴出版社1959年。
    11.华侨志编纂委员会编:《婆罗洲、婆罗乃、沙捞越华侨志》,华侨志编纂委员会1963年。
    12.黄存燊著、张清江译:《华人甲必丹》,新加坡国家语文局1965年。
    13.邱新民:《马来亚史前史》,新加坡青年书局1966年。
    14.《星马通鉴》,星加坡:世界书局有限公司。
    15.高信主编:《华侨问题论从》,1969年。
    16.王赓武著、张奕善译注:《南洋华人简史》,台北:水牛出版社1969年。
    17.侨务委员会研究发展考核处编印.《华侨社会教育》,1970年。
    18.柯木林、吴振强编:《新加坡华族史论集》,南洋大学毕业生协会1972年。
    19.宋哲美主编:《星马人物志》(1、2、3、4),香港:1972年。
    20.朱敬先编著:《华侨教育》,中华书局1973年。
    21.吴俊才编著:《东南亚史》,台北:正中书局1974年。
    22.曾铁忱:《新加坡史话》,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5年。
    23.陈水逢:《东南亚各国的政治社会动态》,商务印书馆1977年。
    24.蒋永敬编:《华侨开国革命史料》,正中书局1977年。
    25.崔贵强、古鸿廷合编:《东南亚华人问题之研究》,教育出版社1978年。
    26.张剑华:《东南亚的变局》,正中书局1979年。
    27.刘子政:《黄乃裳与新福州》,南洋学会1979年。
    28.张奕善:《东南亚史研究论集》台北:学术书局1980年。
    29.十年来华侨经济编撰委员会:《十年来华侨经济》,侨务委员会第3处1981年。
    30.华侨革命史编纂委员会编:《华侨革命史》,正中书局1981年。
    31.郑良树:《马来西亚、新加坡华人文化史论从》(1),南洋学会1982年。
    32.颜清湟著、李恩涵译:《星马华人与辛亥革命》,台北:联经出版社1982年。
    
    
    33.张奕善编著:《东南亚洲史》,台北:国立编译馆1982年。
    34.杨建成:《马来西亚华人的困境》,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
    35.梁渭民:《华裔大马公民之路》,梁渭民1982年。
    36.《华教人士与政党政治》,铁山泥出版社1983年。
    37.郑良树:《新马华族史料文献汇目》,南洋学会1984年。
    38.谢诗坚:《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友达企业有限公司1984年9月第2版。
    39.古鸿廷:《东南亚华侨的认同问题(马来亚篇)》,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4年。
    40.叶观仕主编:《马来西亚名人录》(1984-1985),(马来西亚)正文有限公司1984年。
    41.杨建成主编:《华侨之研究》台北:中华学术院南洋研究所1984年。
    42.杨庆南编著:《世界华侨名人传》,华侨工商职业学校基金会1984年。
    43.华侨协会总会编撰:《华侨名人传》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84年。
    44.李亦园等:《东南亚华人社会研究》(上、下),正中书局1985年。
    45.Maurice Freedman著、郭振羽、罗伊菲译述:《新加坡华人的家庭与婚姻》,正中书局1985年。
    46.陈怀东:《海外华人经济概论》,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
    47.郑良树:《马来西亚、新加坡华人文化史论丛》(2),南洋学会1986年。
    48.庄钦永:《新加坡华人史论丛》,南洋学会1986年。
    49.王赓武著、姚楠译:《东南亚与华人-王赓武教授论文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7年。
    50.华社资料研究中心编著:《马来西亚种族两极化之根源》,马来西亚雪兰莪中华大会堂1987年。
    51.陈烈甫:《华侨学与华人学总论》,台湾:商务印书馆1987年。
    52.王赓武著、姚楠编译:《南海贸易与南洋华人》,香港:中华书局1988年。
    53.杨松年:《大英图书馆藏战前新华报刊》,新加坡:同安会馆1988年。
    54.林孝胜编:《新加坡会馆书刊目录汇编》,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会总会1989年。
    55.刘伯奎:《19世纪砂捞越华人公司兴亡史》,1990年。
    56.谢佐芝:《世界客属人物大全》,新加坡崇文出版社1990年。
    57.柯嘉逊:《马来西亚华教奋斗史》,雪兰莪中华大会堂1991年10月第2版。
    58.颜国裕:《我国侨务政策之研究-民国60年以后之发展分析》,龙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59.陈国霖著译:《帮会与华人次文化》,商务印书馆1992年。
    60.郑赤琰、吴伦霓霞编:《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亚洲之海外华人》Hongkong:Published by Overseas Chinese Archives。
    61.黄枝连:《东南亚华族社会发展论-探索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东南亚的关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
    62.郭仁德:《揭开私会党真面目》,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1992年。
    63.饶尚东、田英成编:《沙捞越华族研究论文集》,沙捞越华族文化协会1992年。
    64.董教总:《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马来亚华校董事会联合会总会1992年。
    65.《马来西亚福建人兴学办教史料集》,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1993年1月。
    66.姜樾主编:《华侨华人研究著述目录》,新世纪出版社1992年。
    
    
    67.黄建淳:《晚清新马华侨对国家认同之研究-以赈灾 投资 封爵为例》,中华民国海外华人研究会1993年。
    68.潘醒农:《华侨溯源集》,八方文化企业公司1993年4月初版。
    69.王赓武著、天津编译中心译:《中国与海外华人》,香港商务印书馆1994年。
    70.崔贵强:《新加坡华人-从开埠到建国》,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会总会、教育出版私营有限公司联合出版1994年。
    71.何启良编著:《当代大马华人政治省思》,华社资料研究中心1994年。
    72.柯木林主编:《新华历史人物列传》,教育出版私营有限公司1995年。
    73.萧新煌、株淑慧编:《东南亚研究书目汇编》,台北:中央研究院东南亚区域研究计划1995年。
    74.林孝胜:《新加坡华社与华裔》,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1995年。
    75.中文图书馆编:《南洋研究中文资料目录》,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1996年。
    76.庄钦永:《石呖哦嘈五虎祠义士新义》,南洋学会1996年。
    77.张大年编:《五邑华侨文献选编》,饮水书室1996年。
    78.刘磐石等编:《马来西亚华人思想兴革论文集》,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1996年。
    79.吴华:《柔佛古庙专辑》,新山中华公会1997年。
    80.李业霖主编:《吉隆坡开拓者的足迹-甲必丹叶亚来的一生》,华社研究中心1997年。
    81.丘光耀:《第3条道路-马来西亚华人政治选择批判》,地球村网络有限公司1997年。
    82.《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学刊·创刊号》,华社研究中心1997年8月。
    83.游若金主编:《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学刊·创刊号》,华社资料中心1997年8月。
    84.潘翎主编、崔贵强编译:《海外华人百科全书》,三联书店有限公司1998年。
    85.陈春德、傅孙中:《马来西亚华人创业传》,马来西亚华团总会1998年。
    86.郑良树:《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史》,马来西亚华校教师会总会1998年。
    87.杨庆南:《马来西亚、文莱华侨概况》,正中书局1998年。
    88.李威宜:《新加坡华人游移变异的我群观:语群、国家社群与族群》,唐山出版社1999年。
    89.孔远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化探析》(新加坡)南岛出版社2000年。
    90.丘立本:《从世界看华人》,南岛出版社2000年。
    91.华侨协会总会华侨大辞典编辑委员会主编:《华侨大辞典》,华侨协会总会2000年。
    92.姚新光主编:《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节资料集》(1984-2000),华总-全国华团文化咨询委员会2001年。
    93.王赓武:《王赓武自选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94.宋哲美:《马来西亚华人史》,中华文化事业公司印行。
    95.刘崇汉编著:《吉隆坡甲必丹叶亚来》。
    96.陈育崧:《椰阴馆文存》(1、2、3),南洋学会。
    97.黄建淳:《新加坡华侨会党对辛亥革命影响之研究》,南洋学会。
    1. William. H. Newell: Treacherous River: A Study of Rural Chinese in North Malaya.
    2. James C. Jackson, Chinese in the West Borneo Goldfields, University of Hull 1970.
    
    
    3. Ray Nyee, Chinese New Villages in Malaya: A Community Study, Malaysian Sociological Research Inetitute Ltd, 1973.
    4. Han Sin Fong, The Chinese in Sabah East Malaysia: Chinese Association For Folklore, (《东马沙巴州的华侨》,台北:《亚洲民俗·社会生活专刊》第67辑,1975年。)
    5. R.K.Vasil, Enthnic Politics in Malaysia, First Published 1980 by Radiant Publishers, New Delhi.
    6. Wolfgang Moese、Gottfried Reinknecht and Eva Schmitz-Seiber: Chinese Regionlism of the Chinese in West Malaysia and Singapore, Hamburg, 1979.
    7. Tan Cheen Beng, The Baba of Malaka: Culture and Identity of a Chinese Perenakan Community in Malaysia, Pelanduk Publication Sdn Bhd, 1988.
    8. Ju-kang tien, A Study of Social Structure, Department of Anthropology, london.
    9. Saw Swee-Hock, The Population of Peninsular Malaysia,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1988.
    10. W.Linehan, A History of Pahang.
    11. Ling liong Sok、Kok Wee Kia etc, The Future of Malaysia Chinese, Malaysia Chinese Association, 1992.
    12. Ho Kin Chai, 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 Leadership under Sisge.
    13. Yen Ching-hwang, Community and Politics: The Chinese in Colonial Singapore and Malaysia, Times Academic Press, 1995.
    14. Edited by Leo Suryadinata, Nationalism and Globalization: East and West,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15. Edited by Joel. S. Kahn, Southeast Asian Identities: Culture and the Politics of Representation in Indonesia, Malaysia, Singapore, and Thailand, 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1998.
    16. Amy L. Freedma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Ethnic Minorities:Chinese Overseas in Malaysia, Indones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Routledge, 2000.
    17. Vincent Na Wing Chang, The Appeal of Chinese Nationalism and the Response of Chinese in Malaya 1919-1934.
    1.周福泰:“华人社会的回顾与探讨”,载《文道·创刊号》1980年11月,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出版,第6-10页;
    2.潭亚木:“华人社会面临的挑战与回应之道”,载《文道·创刊号》,第11-13页;
    3.非我:“走向统一融合的社会”,载《文道·创刊号》,第14-16页;
    4.温任平:“华人社会的矛盾与危机-华人社会问题管窥之一”,载《文道·创刊号》,第18-19页;
    5.陈祖排:“大马种族关系研究的探讨”,载《文道·创刊号》,第20-22页;
    6.“大马华人的民族性”,载《文道·创刊号》,第32-42页;
    7.许斯能:“民主政治对华人社会的挑战”,载《文道》,第2期,第5-8页;
    8.郑良树:“柔佛州的华文教育-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史稿之一”,载《文道》,第2期,第38-49页;
    9.潜默:“华人政治力量薄弱的原因”,载《文道》,第2期,第50-51页;
    
    
    10.骆静山:“大马华裔文化基本问题”,载《文道》,第3期,第6-9页;
    11.孙和声:“浅谈马华文化”,载《文道》,第3期,第10-15页;
    12.蔡正建:“略谈大马华裔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载《文道》,第3期,第16-19页;
    13.“华人教育大团结”,载《文道》,第3期,第20-31页;
    14.郑良树:“叠床架屋的华人社会如何应对80年代的挑战”,载《文道》,第3期,第54-61页;
    15.陈祖排:“大马种族关系概况”,载《文道》,第4期,第36-42页;
    16.孙和声:“华人政治问题的探讨”,载《文道》,第5期,第17-19页;
    17.“华人政治的大团结”,载《文道》,第5期,第4-16页;
    18.“华人经济的大团结”,载《文道》,第6期,第4-16页;
    19.孙和声:“回响-大马华人的同化问题”,载《文道》,第6期,第3页;
    20.白蘋:“挽救华族危机之我见”,载《文道》,第6期,第42-43页;
    21.洪建兴:“如何促进华裔团结”,载《文道》,第6期,第57-59页;
    22.孙和声:“认识马华文化”,载《文道》,第9期,第10-17页;
    23.“青年组织与青年问题”,载《文道》,第9期,第38-51页;
    24.“以行动代替口号:马华总会长李三春的政治哲学”,载《文道》,第10期,第6-13页;
    25.Azizah Yusof著、巫帆译:“蜕变中的马华社会结构”,载《文道》,第10期,第25-29页;
    26.Hasrom Haron著、贾仁译:“华人及印度人对大马的贡献及其同化问题”,载《文道》,第10期,第36-39页;
    27.骆静山:“华人学术与华人社会”,载《文道》,第13期,第82-84页;
    28.孙和声:“大马的种族交流过程”,载《文道》,第16期,第65-69页;
    29.苏庆华:“吉兰丹‘圣春宫’庙前匾额文字校补记”,载《文道》,第19期,第66-69页;
    30.覃文标:“外来的‘和尚’看马华社会的变化”,载《文道》,第22期,第27-30页;
    31.“培养优良的下一代-马化自立合作社大学贷学金座谈会”,载《文道》,第23期,第15-18页;
    32.Sulaiman Masri著、客稚译:“槟州华人的困境”,载《文道》,第24期,第4-5页;
    33.朱杰勤:“19世纪加里曼丹华侨及其反抗荷英殖民者的斗争”,载《华侨史论文集》,第1辑,第47-83页;
    34.陈乔之:“白色拉者统治时期沙捞越的中国移民概说”,载《华侨论文集》,第1辑,第385-404页;
    35.罗素蔽:“华人文化与国家文化-陈志明博士谈超越种族文化的文化”,载《文道》,第29期,第6 11页;
    36.文非:“超越种族文化的文化-陈志明博士之言论值得商榷”,载《文道》,第31期,第22-24页;
    37.文非:“超越种族的国家文化-驳陈志明君之言论”,载《文道》,第35期,第30-33页;
    38.商桑:“一纸卖身契,沦落到南洋-海峡殖民地时期的华裔妇女之一”,载《文道》,第37期,第6-9页;
    39.无烟:“唐山来的‘新客婆’,命运不如‘番邦婆’-海峡殖民地时期的华裔妇女之二”,载《文道》,第37期,第10-12页;
    40.商桑:“承包饷码制度:华人甲必丹、港主是赌字号人物”,载《文道》,第41期,第10-12页;
    
    
    41.陈宝武:“国家教育与华人教育”,载《文道》,第43期,第6—9页;
    42.周福泰:“国家教育与华人教育”,载《文道》,第43期,第10—16页;
    43.温任平:“语文与华族的团结”,载《文道》,第43期,第17—20页;
    44.傅金华:“从经济观点看大马人口政策问题”,载《文道》,第43期,第45—47页;
    45.庄国土:“论晚清政府在南洋的设领护侨运动及其作用-晚清华侨政策研究之一”,载《南洋问题》,1983年第3期,第48-58页;
    46.周聿峨:“华侨与保皇会初探”,载《华侨论文集》,第2辑,第213-228页;
    47.庄国土:“晚清政府争取华侨经济的措施及其成效-晚清华侨政策研究之三”,载《南洋问题》,1984年第4期,第35—46页;
    48.郭梁:“战后东南亚华侨、华人变化发展的性质问题”,载《南洋问题研究》,1984年第4期,第41—48页;
    49.郭梁:“抗日救亡运动与南洋华侨社会”,载《南洋问题》,1985年第4期,第38—43页;
    50.黄焕宗、桂光华:“浅谈有关东南亚华族的形成与发展问题”,载《南洋问题》,1986年第4期,第7—17页;
    51.朱纪敦:“关于西婆罗洲罗芳伯等所建兰芳公司的性质”,载《华侨史论文集》,第4辑,第204-215页;
    52.黄镛琨:“广西籍华侨华人旅居南洋述略”,载《八桂侨史》,1987年第1期,第31—34页;
    53.吴凤斌:“略论马来亚契约华工制的发展与变化”,载《南洋问题》,1987年第2期,第70—79页;
    54.林金枝:“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东南亚华侨在中国投资及其作用”,载《南洋研究》,1987年第4期,第100—109页;
    55.黄焕宗等:“试论东南亚各国‘现代华族’的形成与发展”,载《南洋问题研究》,1989年第2期,第23—29页;
    56.肖永坚:“战后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归化政策及其影响”,载《南洋问题研究》,1989年第2期,第30—38页;
    57.林金枝:“浅论近十年来海外华人在中国大陆的投资”,载《南洋问题研究》,1989年第2期,第47—55页;
    58.黄焕宗、桂光华:“试论东南亚各国‘现代华族’的形成和发展”,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89年第3期,第38—42页;
    59.林金枝:“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的历史及其作用”,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集》,第1辑,第286—304页;
    60.陈民:“试论孙中山的侨务思想”,载《华侨华人史研究集》,第1辑,第351—360页;
    61.温广益:“关于罗芳伯所建兰芳公司的性质问题”,载《华侨华人史研究集》,第2辑,第57—69页;
    62.林家劲:“中婆关系与华侨”,载《华侨华人史研究集》,第2辑,第331—343页;
    63.郭梁:“华侨与五四运动”,载《南洋问题研究》,1990年第1期,第94—102页;
    64.董孟雄等:“战后经济动荡中的东南亚华人、华侨社会”,载《云南侨史通讯》,1991年第1期,第1—10页;
    
    
    65.许肇琳:“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及华人的关系”,载《云南侨史通讯》,1991年第1期,第21—25页的;
    66.谭天星:“华侨对辛亥革命贡献的再认识”,载《八桂侨史》,1991年第3期,第13—18页;
    67.林金枝:“80年代海外华人在中国大陆投资的作用”,载《南洋问题研究》,1990年第4期,第75—84页;
    68.庄国土:“清初鸦片战争前夕南洋华侨的人口结构”,载《南洋问题研究》,1992年第1期,第65—72页;
    69.庄国土:“新中国政府对海外华侨政策的变化(1949—1965年)”,载《南洋问题研究》,1992年第2期,第1—10页;
    70.许又声:“东南亚华人经济国际化的趋势和动因”,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2年第4期,第9—12页;
    71.黄镛琨:“二战后东南亚华人经济的特点”,载《八桂侨史》,1992年第4期,第22—23页;
    72.许又声等:“东南亚华人经济在所在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评析”,载《八桂侨史》,1993年第3期,第9—13页;
    73.沈立新:“东南亚华人企业经营中的模式探讨”,载《八桂侨史》,1993年第4期,第26—30页;
    74.赵文骝:“东南亚华人经济的国际化趋势及其特征”,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4年第1期,第9—16页;
    75.庄国土:“海外贸易和南洋开发与闽南华侨出国的关系-兼论华侨出国的原因”,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4年第2期,第55—59页;
    76.庄国土:“鸦片战争后东南亚华侨的人口结构”,载《南洋问题研究》,1994年第1期,第1—9页;
    77.谭天星:“华侨华人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载《八桂侨史》,1994年第4期,第29—34页;
    78.庄国土:“早期东南亚各殖民政权对华侨政策的特点”,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4年第4期,第57—63页;
    79.谢成佳:“当前世界华人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趋势及影响”,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5年第1期,第17—23页;
    80.梁英明:“战后东南亚华人社会变化及与中国之关系”,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5年第2期,第1—7页;
    81.程希:“抗日战争对海外华侨的影响”,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5年第3期,第21—29页;
    82.黄小坚:“华侨对抗日战争的杰出贡献”,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5年第3期,第30—38页;
    83.饶志明:“东南亚华人财团跨国投资战略及行为特征”,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5年第4期,第7—16页;
    84.许肇琳:“试析二战后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的变化发展”,载《华侨华人历史发展》,1996年第2期,第1—8页;
    85.庄国土:“新时期中国政府对海外华侨华人的政策”,载《南洋问题研究》,1996年第2期,第46—50页;
    86.窦文金:“南京国民政府侨务工作剖析(1927—1949年)”,载《八桂侨史》,1996年第4期,第46—51页;
    
    
    87.童家洲:“试论‘五缘’文化及其与海外华侨华人社会”,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7年第1期,第12—18页;
    88.谢美华:“华侨教育与20世纪初东南亚华侨民族主义的产生”,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7年第25—29页;
    89.汪慕恒:“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华人经济政策剖析”,载《南洋问题研究》,1997年第2期,第29—36页;
    90.郭梁:“试论东南亚华人企业集团的发展和前景”,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7年第4期,第1—15页;
    91.张禹东:“试论东南亚华人宗教的基本特质”,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创刊10周年增刊,第25—31页;
    92.丘立本:“从历史的角度看东南亚华人网络”,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8年第3期,第1—7页;
    93.张坚:“近代世界经济交往大潮中的契约华工”,载《八桂侨史》,1998年第4期,第36—42页;
    94.庄国土:“清末华侨民族主义的形成与辛亥革命”,载《孙中山与华侨》,第51—71页;
    95.高德鸿:“华侨华人文化与华侨高等教育”,载《八桂侨史》,1999年第3期,第41—43页;
    96.李鸿阶等:“论华侨对开发马来西亚的贡献”,载《八桂侨史》,1999年第4期,第46—51页;
    97.童家洲:“地缘亲缘文化背景与引进华侨华人资本-以福清市为剖析典型”,载《八桂侨刊》,2000年第2期,第16—21页;
    98.施雪琴:“早期东南亚华人资本:历史机遇与现代世界体系理论”,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0年第3期,第1—8页;
    99.庄国土:“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对华侨华人态度和政策的变化”,载《南洋问题研究》,2000年第3期,第1—13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