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东北地区春节习俗变迁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建国初期,党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对春节习俗进行了初步的改造,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春节习俗政策。东北地区也顺应了党和国家的号召,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春节习俗从政治性到革命性,完成了由“神”主体到“人”主体的转变。本文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章主要阐释建国前东北地区的传统春节习俗,主要包括建国前东北地区的民族构成情况及其所体现出来的特点,这是东北春节习俗形成的民族基础;进一步阐释东北地区的传统春节习俗,包括以汉族为主体的东北传统春节习俗和带有少数民族特色的春节习俗。本章主要强调建国前东北春节习俗的传统性,为与变迁后的春节习俗作比较提供铺垫。
     第二章主要阐释20世纪50年代前后(1949-1956年)东北地区的政治化春节习俗,主要包括该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及社会状况、国家以及东北地区在春节习俗方面的政策,这是春节习俗发生变化的环境基础;进一步阐释该时期东北地区的春节习俗在物质层面、娱乐层面以及文化层面的变化,重点强调其政治化的变迁。本章主要强调50年代前后东北春节习俗的政治化,主要特点是“新旧结合”,这是春节习俗的第一次重大变迁,“次人化”倾向比较明显。
     第三章主要阐释20世纪60年代前后(1957-1965年)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的影响下,东北地区的革命化春节习俗,主要包括该时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及社会状况、国家以及东北地区在春节习俗方面的政策,这是春节习俗发生变化的环境基础;进一步阐释该时期东北地区的春节习俗在物质层面、娱乐层面以及文化层面的变化,重点强调其革命化的变迁。本章主要强调60年代前后东北春节习俗的革命化,这是一次质的变迁,主要特点是“破旧立新”,实现了春节主体由“神”到“人”的转化。
     结语部分是对前三章阐释内容的提升,评析了各个时期东北春节习俗的状况,特别是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对春节习俗的五六十年代的两次变迁进行了利与弊的分析。
In the early days, according to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ituation, theCommunist Party carried on a series of preliminary transformation to the SpringFestival custom, and developed a series of Spring Festival customs policy. In thefifties and sixties year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northeast region also responded tothe call to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The Spring Festival custom undergone greatchanges. The Custom of Spring Festival showed political and revolutionary nature.Specifically, in the early days, the northeast Spring Festival custom completed aprocess of change from "the God" subjects to "the people" ones in the northeast.The academic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explains the traditional Spring Festival customs of thenortheast China in the early days. It includs the ethnic composition and thecharacteristics of people in the northeast region. This is the national base to form thecustom of the Spring Festival in the place.And then explaining the traditional SpringFestival customs in the Northeast. It also includs the traditional Spring Festivalcustom of Han and minority in the northeast of China. To pave the way for thechanging of the Spring Festival customs,this chapter mainly emphasizes the traditionof the Spring Festival customs in the northeast.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explains the politicization of the Spring Festivalcustom in the Northeast in1950s. It includs the na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situation and the social conditions in the period, and the policy of the country and thenortheast region about the Spring Festival custom. It is the environmental basis of theSpring Festival custom in changing. And then explains the chang of the SpringFestival in these respects of Material, Entertainment and Cultural in the northeastduring the periods. This chapter emphasizes the politicizatical change of the SpringFestival custom in the northeast during the revolution years in the1950s. The main feature is " the combination of the old and new". This is the first major changes of theSpring Festival customs."The tendency of “valuing people status” is more obvious.
     The third chapter mainly explains the revolutionization of the Spring Festivalcustoms in the Northeast in1960s. It includs the na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situation and social conditions in the period, and the policy of the country and thenortheast region about the Spring Festival custom.This is the environmental basis oftthe chang in the Spring Festival custom. And then explains the chang of the SpringFestival in these respects of Material, Entertainment and Cultural in the northeastduring the periods,and emphasises on the revolutionary change. This chapteremphasizes the revolutionization of the Spring Festival custom in the northeast in1960s. This is a qualitative change.The main feature is " the destroy to the old and theestablish the new". The Spring Festival custom completed from "the God" to "thepeople" in the northeast.
     The conclusion part is the upgrade of the first three chapters of the content. ItComments on the situation of the various periods of the Spring Festival customs in thenortheast. Especially, the two changs of the Spring Festival Custom,in1950s and in1960s, are analysised fo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from the angle of traditionalculture.
引文
1孙进己:《研究民俗的演变规律,为移风易俗作贡献》,1986年油印稿。
    2李润德、张志立:《古民俗研究》,前言,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第1页。
    1萧放:《岁时: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40页。
    2高天星:《中国节日民俗文化》,中原农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页。
    1朱启钤著:《蠖园文存》卷上,民国二十五年(1936)排印本。
    2刘大鹏:《退想斋日记》,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
    3摘自《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
    1赵英兰:《清代东北人口社会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57页。
    2赵英兰:《清代东北人口社会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58页。
    3铁玉钦:《沈阳太平寺锡伯碑考略》,辽宁大学学报,1979年5月。
    1陈彩章:《中国历代人口变迁之研究》,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第113页。
    2路遇:《清代和民国山东移民东北史略》,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第58页。
    3邓拓:《中国救荒史》,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第58-60页。
    4朱契:《满洲移民的历史和现状》,东方杂志,第25卷,第12号。
    5陈彩章:《中国历代人口变迁之研究》,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
    1(清)徐世昌辑《东三省政略》(四),第23册,卷六,民政,奉天省,清宣统三年(1911年)排印本,第45页。
    2郭熙楞纂《吉林汇征》,种族,1960年旅大图书馆油印本,第87页。
    3(清)徐世昌辑《东三省政略》(四),第21册,卷六,民政,黑龙江省,清宣统三年(1911年)排印本,第10页。
    1赵英兰:《清代东北人口社会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57-58页。
    1陈柏霖:《东北民俗与满族风俗》,《黑龙江民族丛刊》,1989年第2期。
    2王宝善修,张博惠纂《新民县志》,卷十一,风俗,岁事,民国十五年(1926)石印本,第107页。
    3常荷禄修,赵国栋纂《桓仁县志》,礼俗志,岁事,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第95页。
    1石秀峰、辛广瑞修,王郁云等纂《盖平县志》,卷十,礼俗志,岁时,民国十九年(1930)铅印本,第8页。
    2石秀峰、辛广瑞修,王郁云等纂《盖平县志》,卷十,礼俗志,岁时,民国十九年(1930)铅印本,第4页。
    1常荷禄修,赵国栋纂《桓仁县志》,礼俗志,岁事,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第95页。
    2李毅、赵家语修,王毓琪纂《开原县志》,卷八,礼俗,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第21页。
    3石秀峰、辛广瑞修,王郁云等纂《盖平县志》,卷十,礼俗志,岁时,民国十九年(1930)铅印本,第7页。
    4常荷禄修,赵国栋攥《桓仁县志》,礼俗志,岁事,民国二十六(1937年)铅印本,第97页。
    5石秀峰、辛广瑞修,王郁云等纂《盖平县志》,卷十,礼俗志,岁时,民国十九年(1930)铅印本,第7页。
    1陈荫翘、常守陈修,戚星岩纂《海城县志》,卷四,人事志,礼俗,民国二十六年(1937),第54页。
    2石秀峰、辛广瑞修,王郁云等纂《盖平县志》,卷十,礼俗志,岁时,民国十九年(1930)铅印本,第8页。
    3陈荫翘、常守陈修,戚星岩纂《海城县志》,卷四,人事志,礼俗,民国二十六年(1937),第54页。
    1石秀峰、辛广瑞修,王郁云等纂《盖平县志》,卷十,礼俗志,岁时,民国十九年(1930)铅印本,第4页。
    2陈荫翘、常守陈修,戚星岩纂《海城县志》,卷四,人事志,礼俗,民国二十六(1937年),第54页。
    3李毅、赵家语修,王毓琪纂《开原县志》,卷八,礼俗,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第20—21页。
    4李毅、赵家语修,王毓琪纂《开原县志》,卷八,礼俗,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第21页。
    5石秀峰、辛广瑞修,王郁云等纂《盖平县志》,卷十,礼俗志,岁时,民国十九年(1930)铅印本,第4页。
    6李毅、赵家语修,王毓琪纂《开原县志》,卷八,礼俗,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第22页。
    7李毅、赵家语修,王毓琪纂《开原县志》,卷八,礼俗,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第22页。
    1李毅、赵家语修,王毓琪纂《开原县志》,卷八,礼俗,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第22页。
    2李毅、赵家语修,王毓琪纂《开原县志》,卷八,礼俗,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第22页。
    3王宝善修,张博惠纂《新民县志》,卷十一,风俗,岁事,民国十五年(1926)石印本,第107页。
    4李毅、赵家语修,王毓琪纂《开原县志》,卷八,礼俗,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第21页。
    5翟文选等修,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等纂《奉天通志》(三),卷九八,礼俗志,岁事,东北文史丛刊编委会影印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第2256页。
    6黄维翰纂修《呼兰府志》,卷十,礼俗略,祭礼,民国四年(1915)铅印本,第9页。
    1赵汝梅、德寺修,朱衣点纂《宾县县志》,卷三,风俗略,1960年黑龙江省图书馆油印本,第251页。
    1罗启荣、欧仁煊编著《中国年节》,科学普及出版社,1983,第34页。
    2罗启荣、欧仁煊编著《中国年节》,科学普及出版社,1983,第46页。
    1《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第273页。
    2《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第54页。
    3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共党史参考资料》(八),人民出版社,1980,第322页。
    1该办法把法定节假日分为三类:属于全体人民的节假日、属于部分人民的节假日以及属于少数民族的节日,春节被归为全体人民的节假日此类中。
    2《饮水思源》,《吉林日报》,1949年1月13日。
    3《饮水思源》,《吉林日报》,1949年1月13日。
    4《内务部指示各地政府春节开展拥军优属》,《东北日报》,1949年1月9日。
    5《东北军区政治部指示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运动》,《东北日报》,1950年2月4日。
    6《东北政委会指示各级政府发动群众拥军优属规定春节起一星期为拥军运动周》,《东北日报》,1949年1月23日
    1《省府指示各地春节劳军、庆功、优属》,《吉林日报》,1949年1月22日。
    2《蛟河县委县府指示各区旧历年关发动庆功优属运动》,《吉林日报》,1949年1月14日。
    3《延吉县委县府发布春节工作指示》,《吉林日报》,1949年1月23日。
    4《省人民政府发出指示春节前后广泛展开拥军优属工作》,《吉林日报》,1954年1月27日。
    5《在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运动中应注意的问题》,《吉林日报》,1953年2月5日。
    6《辽北省委宣传部通知重视组织春节文娱工作宣传加紧生产支援前线》,《东北日报》,1949年1月3日。
    1《东北各地人民在春节期间普遍展开文艺宣传活动》,《东北日报》,1951年2月12日。
    2《东北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关于春节文艺运动的指示》,《东北日报》,1951年1月24日。
    3《青年团中央宣传部发布关于开展春节群众文化活动的通知》,《东北日报》,1954年1月11日。
    4《对春节秧歌的一点意见》,《东北日报》,1949年2月12日。
    5《辽北省委宣传部通知重视组织春节文娱工作宣传加紧生产支援前线》,《东北日报》,1949年1月3日。
    6《合江省委宣传部通知认真领导春节文娱加强宣传教育效果》,《东北日报》,1949年1月8日。
    7《春节前后不要赌钱》,《辽宁日报》,1956年2月7日。
    8《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出关于春节期间宣传工作的通知》,《辽宁日报》,1955年1月6日。
    9《青年团中央宣传部发布关于开展春节群众文化活动的通知》,《东北日报》,1954年1月11日。
    10《合江省委宣传部通知认真领导春节文娱加强宣传教育效果》,《东北日报》,1949年1月8日。
    11《青年团中央宣传部发布关于开展春节群众文化活动的通知》,《东北日报》,1954年1月11日。
    12《不能间断生产的部门要保证春节继续生产东北总工会发出通知》,《东北日报》,1950年2月14日。
    13《进一步开展群众文艺活动》,《东北日报》,1949年2月9日。
    1《青年团中央宣传部发布关于开展春节群众文化活动的通知》,《东北日报》,1954年1月11日。
    2《军属春节受优待吩咐子弟多立功》,《东北日报》,1949年2月8日。
    3《送米面、写信、检查代耕各地热烈拥军优属》,《东北日报》,1950年2月16日。
    1《送米面、写信、检查代耕各地热烈拥军优属》,《东北日报》,1950年2月16日。
    2《东北各地人民春节热烈拥军优属》,《东北日报》,1950年2月20日。
    3《送米面、写信、检查代耕各地热烈拥军优属》,《东北日报》,1950年2月16日。
    4《东北各地人民春节热烈拥军优属》,《东北日报》,1950年2月20日。
    5《哈尔滨旅大等地在春节前后热烈进行拥军优属活动》,《东北日报》,1952年2月3日。
    6《送米面、写信、检查代耕各地热烈拥军优属》,《东北日报》,1950年2月16日。
    7《东北各地人民春节热烈拥军优属》,《东北日报》,1950年2月20日。
    8《沈长哈齐等地展开庆功优属运动》,《东北日报》,1949年1月14日。
    9《吉市各区群众春节热烈庆功优属》,《吉林日报》,1949年1月29日。
    10《吉林市郊江北区迎接新年拥军优属》,《东北日报》,1950年1月1日。
    11《辽阳新金盖平等县旧历年关热烈优属送肉送面送吃粮军属都过快乐年》,《东北日报》,1949年2月10日。
    1《东北各地人民春节热烈拥军优属》,《东北日报》,1950年2月20日。
    2《军属春节受优待吩咐子弟多立功》,《东北日报》,1949年2月8日。
    3《辽阳新金盖平等县旧历年关热烈优属送肉送面送吃粮军属都过快乐年》,《东北日报》,1949年2月10日。
    4《哈尔滨旅大等地在春节前后热烈进行拥军优属活动》,《东北日报》,1952年2月3日。
    5《全市人民展开春节拥军优属活动》,《长春新报》,1953年2月13日。
    6《东北各地人民春节热烈拥军优属》,《东北日报》,1950年2月20日。
    7《沈市各级政府及广大居民春节热烈慰劳军属》,《东北日报》,1949年2月2日。
    1《送米面、写信、检查代耕各地热烈拥军优属》,《东北日报》,1950年2月16日。
    2《辽阳新金盖平等县旧历年关热烈优属送肉送面送吃粮军属都过快乐年》,《东北日报》,1949年2月10日。
    3《军属春节受优待吩咐子弟多立功》,《东北日报》,1949年2月8日。
    4《送米面、写信、检查代耕各地热烈拥军优属》,《东北日报》,1950年2月16日。
    5《全市人民展开春节拥军优属活动》,《长春新报》,1953年2月13日。
    6《长春的拥军优属活动》,《吉林日报》,1956年2月11日。
    7《送米面、写信、检查代耕各地热烈拥军优属》,《东北日报》,1950年2月16日。
    1《欢庆胜利春节》,《辽宁日报》,1956年2月13日。
    2《春节在唐立言家》,《辽宁日报》,1955年1月25日。
    3《快乐年》,《吉林日报》,1949年2月10日。
    4《今年春节和去年春节》,《吉林日报》,1949年2月7日。
    5《吃水不忘挖井人》,《吉林日报》,1949年1月29日。
    6《今年春节和去年春节》,《吉林日报》,1949年2月7日
    7《辽北省委宣传部通知重视组织春节文娱工作宣传加紧生产支援前线》,《东北日报》,1949年1月3日。
    1《哈市各戏院掀起改造旧剧热潮》,《东北日报》,1947年1月9日。
    2《佳市工人店员热烈筹备过新年》,《东北日报》,1946年12月30日。
    3《沈市各文艺团体,积极筹备春节文艺活动》,《东北日报》,1951年1月24日。
    4《东北各地人民在春节期间,普遍展开文艺宣传活动》,《东北日报》,1951年2月12日。
    5《新年到了大家动手搞翻身秧歌》,《东北日报》,1946年12月26日。
    6《秧歌舞与秧歌剧》,《东北日报》,1947年1月10日。
    1《今年春节和去年春节》,《吉林日报》,1949年2月7日。
    2《新年到了大家动手搞翻身秧歌》,《东北日报》,1946年12月26日。
    3《秧歌舞与秧歌剧》,《东北日报》,1947年1月10日。
    4《秧歌曲》,《吉林日报》,1949年2月15日。
    5《哈市翻身群众热烈庆祝解放年不分贫富除夕都包饺子人山人海街街争看秧歌》,《东北日报》,1947年1月27日。
    1《移风易俗过春节》,《吉林日报》,1964年2月12日。
    2《废除旧俗不打年钱,省下钱买储蓄卷》,《长春新报》,1952年1月19日。
    3《春节不买迷信品省出钱来添车买马》,《吉林日报》,1952年1月26日。
    4《准备过春节》,《长春新报》,1950年2月11日。
    5《过春节不要花冤钱》,《吉林日报》,1951年2月3日。
    6《春节要注意节约过春节要破除迷信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东北日报》,1950年2月11日。
    7《关于春联》,《东北日报》,1949年1月15日
    8《春联》,《东北日报》,1949年1月22日。
    9《春联(一)》,《吉林日报》,1949年1月20日。
    10《新春联》,《长春新报》,1950年2月9日。
    1《春联》,《吉林日报》,1950年2月9日
    2《春联(一)》,《吉林日报》,1949年1月20日。
    3《新春联》,《长春新报》,1950年2月16日。
    4《春联(二)》,《吉林日报》,1949年1月21日。
    5《春联》,《吉林日报》,1950年2月12日。
    6《农民热爱新年年画销售已达五十万份》,《东北日报》,1948年2月5日。
    7《评一九五三年东北的新年画》,《东北日报》,1953年1月7日。
    1《农民对新年画的意见》,《东北日报》,1953年1月8日。
    1《评一九五年年东北的新年画》,《东北日报》,1953年1月7日。
    2《一九五五年新年画》,《东北日报》,1955年1月2日。
    1《春节期间书店出卖新年画影院上演好片子》,《东北日报》,1951年2月5日。
    2《大家不要买有毒素的旧年画》,《长春新报》,1952年1月25日。
    3《吉林市永吉县合作部门拒售新年画,推销旧年画》,《吉林日报》,1954年1月13日。
    4《大家不要买有毒素的旧年画》,《长春新报》,1952年1月25日。
    1《省人民委员会通知全省各地春节期间普遍开展拥军优属活动》,《黑龙江日报》,1958年1月23日。
    2《省委省人委发出通知春节期间广泛展开拥军优属活动》,《辽宁日报》,1961年1月22日。
    3《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委员会关于开展一九六0年春节期间拥军优属活动的通知》,《辽宁日报》,1960年1月1日。
    4《吉林省人民委员会发出通知在新年、春节期间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吉林日报》,1961年1月1日。
    1《春节期间防止赌风》,《吉林日报》,1957年1月30日。
    2《以革命的精神过春节》,《辽宁日报》,1964年2月7日。
    3《文化部发出开展春节农村文娱活动指示》,《吉林日报》,1958年1月12日。
    4《用革命的文体活动占领春节文化阵地》,《辽宁日报》,1965年1月25日。
    5《文化部发出开展春节农村文娱活动指示》,《吉林日报》,1958年1月12日。
    6《大力开展春节文艺活动省文化局发出通知要求紧密结合生产整社进行》,《黑龙江日报》,1959年1月21日。
    7《移风易俗以革命精神过好春节》,《辽宁日报》,1965年1月12日。
    8《文化部发出开展春节农村文娱活动指示》,《吉林日报》,1958年1月12日。
    9《大力开展春节文艺活动省文化局发出通知要求紧密结合生产整社进行》,《黑龙江日报》,1959年1月21日。
    1《俭朴过春节》,《长春日报》,1958年2月12日。
    2《响应省各人民团体以革命精神过春节的号召杨屯一队社员来信谈移风易俗过节安排》,《辽宁日报》,1965年1月16日。
    3《移风易俗以革命精神过好春节》,《辽宁日报》,1965年1月12日。
    4《移风易俗过春节》,《吉林日报》,1964年2月12日。
    5《响应省各人民团体以革命精神过春节的号召杨屯一队社员来信谈移风易俗过节安排》,《辽宁日报》,1965年1月16日
    1《延边人民和驻军进行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吉林日报》,1957年2月13日。
    2《全省各地热烈拥军优属》,《吉林日报》,1961年2月11日。
    3《让烈、军属愉快过春节》,《辽宁日报》,1957年1月28日。
    4《全省各地热烈拥军优属》,《吉林日报》,1961年2月11日。
    5《我省各地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活动》,《辽宁日报》,1963年1月23日。
    6《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吉林日报》,1957年1月28日。
    1《延边人民和驻军进行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吉林日报》,1957年2月13日。
    2《新春佳节庆胜利亲人怀念解放军我省各界人民春节慰问团组成》,《黑龙江日报》,1960年1月17日。
    3《春节前夕普通一乡镇》,《辽宁日报》,1957年1月30日。
    4《我市人民春节活动更有意义》,《长春日报》,1964年2月12日。
    1《公社化后的第一个春节》,《辽宁日报》,1959年2月12日。
    2《打破常规过春节》,《辽宁日报》,1958年2月12日。
    3《欢度春节不忘勤俭建国长春各工厂职工保证春节前后不松劲》,《吉林日报》,1957年1月30日。
    4《洋溢革命精神的节日生活》,《吉林日报》,1964年2月15日。
    5《春节前夕的太阳升社》,《辽宁日报》,1957年2月3日。
    6《让社员欢欢乐乐过春节》,《辽宁日报》,1959年1月29日。
    1《农民赶排节目迎春节》,《辽宁日报》,1957年1月28日。
    2《轰轰烈烈搞生产高高兴兴过春节》,《黑龙江日报》,1959年2月4日。
    3《排戏练歌迎春节》,《辽宁日报》,1964年2月12日。
    4《春节前夕普通一乡镇》,《辽宁日报》,1957年1月30日。
    5《中兴公社社员喜气洋洋迎春节》,《黑龙江日报》,1961年2月13日。
    1《轰轰烈烈搞生产高高兴兴过春节》,《黑龙江日报》,1959年2月4日。
    2《鼓足干劲搞生产高高兴兴迎春节鞍山旅大职工加紧排练文娱节目》,《辽宁日报》,1962年1月30日。
    3《鼓锣齐闹红正月万户同歌跃进春》,《辽宁日报》,1960年1月30日。
    4《春节的沈阳舞台》,《辽宁日报》,1961年2月12日。
    5《沈阳市文娱活动丰富多彩》,《辽宁日报》,1959年2月10日。
    6《工农联欢同度春节》,《辽宁日报》,1957年2月2日。
    7《鞍山旅大春节前后工农广泛联欢》,《辽宁日报》,1957年2月3日。
    8《工农联欢同度春节》,《辽宁日报》,1957年2月2日。
    9《全省农村春节文娱活动丰富多彩》,《吉林日报》,1964年2月10日。
    1《积极排练革命文艺节目迎春节》,《辽宁日报》,1965年1月27日。
    2《城市人民庆春节文艺活动放异彩》,《黑龙江日报》,1960年1月27日。
    3《破旧俗立新风过个革命化的春节》,《辽宁日报》,1965年1月8日。
    4《新春新过》,《辽宁日报》,1965年2月5日。
    5《珠林街上溢新风》,《辽宁日报》,1965年2月5日。
    6《群神近况》,《黑龙江日报》,1957年1月30日。
    1《破除迷信勤俭节约开展有意义的文娱活动》,《辽宁日报》,1965年1月11日。
    2《移风易俗过春节》,《吉林日报》,1964年2月12日。
    3《群神近况》,《黑龙江日报》,1957年1月30日。
    4《春联琐谈》,《吉林日报》,1960年1月24日。
    5《春联琐谈》,《吉林日报》,1960年1月24日。
    6《春联》,《黑龙江日报》,1964年1月8日。
    7《新春联》,《哈尔滨日报》,1961年2月10日。
    8《春联四则》,《哈尔滨日报》,1961年2月10日。
    9《春联》,《吉林日报》,1964年1月14日。
    10《春联》,《黑龙江日报》,1965年1月6日。
    1《工农兵喜爱新年画之无产阶级思想占领年画阵地》,《黑龙江日报》,1965年1月30日。
    2《工农兵喜爱新年画之反映时代精神鼓动革命干劲》,《黑龙江日报》,1965年1月30日。
    3《版画》,《吉林日报》,1961年1月25日。
    1《喜看年画》,《黑龙江日报》,1961年1月29日。
    1《版画》,《吉林日报》,1961年1月25日。
    2《年画》,《吉林日报》,1959年1月25日
    1《年画》,《吉林日报》,1959年1月25日。
    [1]翟文选等修,王树楠,吴廷燮,金毓黻等纂.奉天通志[M].东北文史丛书编辑委员会点校、出版,1983.
    [2]王宝善修,张博惠纂.新民县志[M].民国十五年(1926)石印本.
    [3]常荷禄修,赵国栋纂.桓仁县志[M].民国二十六年(1937,伪满康德四年)铅印本.
    [4]石秀峰,辛广瑞修,王郁云纂.盖平县志[M].民国十九年(1930)铅印本.
    [5]李毅,赵家语修,王毓琪纂.开原县志[M].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6]陈荫翘,常守陈修,戚星岩纂.海城县志[M].伪满康德四年(1937)铅印本.
    [7]赵恭寅修,曾有翼等纂.沈阳县志[M].民国六年(1917)铅印本.
    [8]黄世芳,俞荣庆修,陈德懿等纂.铁岭县志[M].民国二十二年(1933)铅印本.
    [9]关定保等修,于云峰等纂.安东县志[M].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
    [10]王文藻修,陆善格,朱显廷纂.锦县志略[M].民国九年(1920)铅印本.
    [11]郭熙楞纂.吉林汇征[M].1960年旅大图书馆油印本.
    [12]张书翰,马仲援修,赵述云、金毓绂纂.长春县志[M].民国三十年(1941,伪满康德八年)铅印本.
    [13]胡联恩修,陈铁梅纂.桦甸县志[M].民国二十一年(1932)铅印本.
    [14]王永恩修,王春鹏纂.海龙县志[M].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
    [15]李春雨,李镇华修,邵芳龄等纂.通化县志[M].民国十六年(1927)铅印本.
    [16]包文俊修,李溶纂,曲廉本续修,范大全续纂.梨树县志[M].民国十八年(1929)修,民国二十三年(1934,伪满康德元年)续修铅印本.
    [17]邢麟章,王瀛杰修,李耦纂.东丰县志[M].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
    [18]高文垣等修,张鼒铭等纂.双城县志[M].民国十五年(1926)铅印本.
    [19]孙荃芳修,宋景文纂.珠河县志[M].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20]严兆霖修,张玉书等纂.望奎县志[M].民国八年(1919)铅印本.
    [21]高芝秀修,潘鸿威纂.安达县志[M].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
    [22]黄维翰纂修.呼兰府志[M].民国四年(1915)铅印本.
    [23]赵汝梅,徳寺修,朱衣点纂.宾县县志[M].1960年黑龙江省图书馆油印本.
    [1]东北日报(1945—1954)[N].
    [2]辽宁日报(1955—1970)[N].
    [3]吉林日报(1948—1970)[N].
    [4]长春新报(1950—1954)[N].
    [5]长春日报(1957—1970)[N].
    [6]黑龙江日报(1951—1970)[N].
    [7]哈尔滨日报(1957—1961)[N].
    [8]哈尔滨战报(1968—1969)[N].
    [1]钟敬文主编.中国民俗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赵英兰.清代东北人口社会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11.
    [3]萧放.话说春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4]杨琳.中国传统节日文化[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5]仲富兰.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6]李长莉.近代中国社会与民间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7]皖北行署文教处编.农村春节文娱[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
    [8]范玉梅.中国的民间节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9]严洪昌.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10]赵东玉.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11]韩广泽、李岩龄.中国古代诗歌与节日风俗[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
    [12]陈来生.风俗流变——传统与风俗[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
    [13]林新乃.中华风俗大观[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14]胡申生主编.社会风俗三百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15]赵杏根、陆湘怀.实用中国民俗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16]乌丙安.中国民俗学[M].辽宁: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
    [17]武文主编.中国民俗学古典文献辑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18]杨存田.中国风俗概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9]梁全智、梁黎.古今中外节日大全[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
    [20]王文宝.中国民俗学论文选[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
    [21]韩养民、郭兴文.[M]中国古代节日风俗.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22]黄泊沧.节日的传说[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2.
    [23]汪石满主编.中国民俗[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24]罗启荣.中国年节[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3.
    [25]高占祥主编.中国民族节日大全[M].北京:知识出版社,1983.
    [26]萧放.岁时——传统民众的时间生活[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7]王美英.明清长江中游地区的风俗与社会变迁[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28]萧放.春节[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29]严正等著.解放年(1950年农村春节文娱材料)[M].北京:新华书店,1950.
    [1]王彦龙.甘肃农村春节文化的特点及变迁研究——以临潭县太平村为个案[D].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2]张文诺.论春节文化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及其发展态势[D].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3]刘伟力.新农村建设中春节民俗行为的功能研究——以河北中部某村庄为例[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4]张辉金.转型期中国中部农村春节生活方式变迁的研究——对湖北省b村的调查[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5]赵慧勇.清代东北移民文化与传统风俗变迁[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6]张志萍.建国初期的春节[J].中国档案,2009,01.
    [7]冯晓枫.解放后的第一个春节[J].1949年的成都.
    [8]金毅.试析民族节日文化的特征[J].黑龙江民族丛刊(季刊),1998年第4期
    [9]薛云.华北解放区春节敬奉毛主席现象述论[J].历史教学,2010第14期.
    [10]陈世高.过了一个“革命化的春节”[J].文史月刊,2010,11.
    [11]陈连山.春节民俗的社会功能、文化意义与当前文化政策[J].民间文化论坛,2004,08.
    [12]叶炳昌.春节民俗概谈[J].林芝报,2009,01.
    [13]李福蔚.简论春节民俗文化[J].宝鸡日报,2007,02.
    [14]孙世恺.春风吹开跃进花——黄土岗人民公社欢度春节记[J].
    [15]陈立浩.春节民俗杂说[J].琼州大学学报,2001,03.
    [16]黄正林.社会教育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动员——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J].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卷).
    [17]魏宏运.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的春节文化风貌[J].广东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18]贾滕.事变俗移:从春节习俗看社会变迁——以近代以来华北农村为例[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8,01.
    [19]吴宗友,曹荣.论节日的文化功能[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11.
    [20]舒开智.传统节日、集体记忆与文化认同[J].天府新论,2008年第2期.
    [21]萧放.传统节日: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22]李欣.传统节日文化在当下语境传承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州大学学报,2007,10.
    [23]周建国.春节的文化意义与社会功能[J].社会阅览,2002,02.
    [24]王明美.淡化: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传统节日走势——以春节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04,11.
    [25]王霄冰.节日:一种特殊的公共文化空间[J].河南社会科学,2007,07.
    [26]刘竹.节日文化与精神补偿论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04.
    [27]徐万邦.节日文化与民族意识[J].云南社会科学,1994年第2期.
    [28]向柏松.民间信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9.
    [29]杨淑媛.民族节日文化的当代变异[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03年第6期.
    [30]杨景震.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的形成及其特征[J].中华文化论坛,1998,03.
    [31]王建军.年节习俗的演变与民族文化的弘扬——以江西安义青湖乡白沙村农村春节文化考察为例[J].农业考古,2006,03.
    [32]谭件国.中国近代节日的演变及其特点[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