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我国商业银行破产制度的若干建议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从我国建国以来,一直由政府为商业银行的倒闭提供隐形的信用担保。一旦问题银行陷入不能清偿债务的破产清算的边缘,政府便会承担起问题银行的全部债务。然而,随着我国入世并取消对中资银行特殊保护时刻的到来,我国政府不得不改变过去传统的做法,必须让问题银行遵循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法则退出金融市场。于是,我们面临着如何完善这种问题银行退出市场的法律制度。此外,完善的问题银行退出机制也是成熟的金融市场的标志,这也是我国现今金融制度改革所追求的目标。它有利于维护银行业的稳健运行,有利于维护银行业公平有效的竞争,也有利于防止银行逆向选择的道德风险。
     当前,国内学者对银行破产也有诸多研讨,研讨的内容涉及银行破产的理念、价值追求、主导机关、破产财产等诸多方面。笔者在研读多位国内外学者的文章的基础上,就以下几方面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一,银行监管机构在银行破产程序中享有的权利。在完善银行破产制度中,必然会碰到监管机构与法院的权利冲突问题,必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在银行破产程序的主导机构问题上,笔者认为,我国应坚持监管机构主导重整型向法院主导清算型转换的二元模式,发挥监管机构和法院在破产程序不同阶段的优势。同时,要发挥监管机构在银行破产预防中的作用。第二,商业银行的破产原因。在破产原因的规定上,笔者认为除了适用“流动性标准”和“资产负债表标准”外,可以参考美国的“监管性标准”。第三,商业银行破产的申请主体。现有的立法对申请主体的范围确定过于狭窄,笔者认为应当确定的范围为: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债务人、债权人。第四,银行破产财产的分配顺序及原则。在破产财产的分配问题上,要注意优先保护公积金中心、养老金中心等特殊机构的存款债权。第五,政府援助。商业银行的破产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利益,不主张一刀切地对任何出现问题的银行都实行破产。当出现“银行太大而不能倒”和“系统性危机”的情况下,应当由政府进行援助,但是这种援助必须限定在严格的条件中。第六,跨国商业银行的破产。各国对跨国银行破产适用原则的选择上,做法不一,为了保护好本国债权人的利益,笔者认为,我国可选择适用“新实用主义”。
Since the founding of China it has been the Government that has provided the commercial banks with credit guarantee. Once the insolvent banks are on the brink of bankruptcy, the Government will take up all the bank's debt. However, after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and the lifting of bank-funded special protection, our government had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practice in the past. Banks must follow the law of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in the market economy. As a result, we are faced with the problem of how to adapt our banks to the new legal system. A full range of banking issues from the mature mechanism is also a sign of our current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Safeguarding the soundness of the banking sector is conducive to the maintenance of fair and effective competition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It is also conducive to banks to prevent adverse selection and moral risk.
     At present, domestic banks bankruptcy scholars are having a lot of discussion concerning the bank's philosophy, values, etc. After reading widely on the topic the author holds the following view. First, in the proceedings, the regulatory authorities and courts are bound to find conflicting rights.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a shift from the regulatory agencies' re-conversion to court-led liquidation is necessary. At the same time, regulators have to play a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vention of bank insolvency. Second, the reasons of the commercial banks' bankruptcy.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in addition to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iquidity standard" and "balance sheet standards", a reference to the United States "regulatory standards" is necessary. Third, the main body in the applications for bankruptcy of a commercial bank. The existing legislation on the subject of an application is too narrow, the author believes state banking regulatory agencies, the debtor, and creditors are the three major bodies. Fourth, the order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assets in the bankruptcy proceedings. It is necessary to give priority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the central provident fund, pension and other special agencies of the central deposit claims. Fifth, the government's aid. Bankruptcy of a commercial bank has deep social consequences. A broad-brush approach to the issue is not appropriate. When big banks are facing crisis the government should offer assistance carefully. Seventh, cross-border insolvency of commercial banks. Banks in the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very different practice in the insolvency issue.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reditors our country can choose to apply the "new pragmatism."
引文
1王卫国:《破产法精义》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页。
    2Francisco Cabrillo and Ben W.F.Depporter;'BANKRUPTCY PROCEEDINGS",p.277.http://encycl.findlaw.com/7800book.pdf,p.277.
    3徐孟洲、徐阳光:“论金融机构破产之理念更新和制度设计”,载《银行业法制年度报告》,中国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4周小川:“保持金融稳定防范道德风险”,载《中国证券时报》2004年7月13日。
    5李曙光:“论建立金融机构破产机制”,载《财经》2004年第9期。
    6刘仁伍:《金融机构破产的法律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06页。
    7Carl-Johan Llindgren,Gillian Garcia,and Matthew I.Saal,Bank Soundness And Macroeconomic Policy,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1996.
    8郭保民:《论高风险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载《金融研究》2006年第6期。
    11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编著,《破产法立法指南》2006年纽约中文版,第43页。
    12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编著,《破产法立法指南》2006年纽约中文版,第43页。
    13刘仁伍:《金融机构破产的法律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13页。 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934502.1/
    16刘仁伍:《金融机构破产的法律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58页。
    17王卫国:《破产法精义》,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78页。
    18王卫国:《破产法精义》,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93页。
    19赵万一:“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构建的反思”,载《现代法学》2006年05月第28卷第3期。
    20赵万一:“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构建的反思”,载《现代法学》2006年05月第28卷第3期。
    21邹海林:《破产程序和破产法实体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5年出版,第70页。
    22Warren:Bankruptcy Policy,http://query.nytimes.com/gst/fullpage.html?res=950CE6DC1330F930A3575AC0A9669C8B63.
    23刘仁伍:《金融机构破产的法律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41页。
    24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58页。
    25[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修订版),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30页。
    26李凤军、张继峰:“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破产财产分配顺序”,《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27李永军;《破产法律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334页。
    28李凤军、张继峰:“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破产财产分配顺序”,《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29[瑞士]艾娃·胡普凯斯:《比较视野中的银行破产法律制度》季立刚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05页。
    33[瑞士]艾娃·胡普凯斯:《比较视野中的银行破产法律制度》季立刚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01页。
    34[瑞士]艾娃·胡普凯斯:《比较视野中的银行破产法律制度》季立刚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03页。
    35[瑞士]艾娃·胡普凯斯:《比较视野中的银行破产法律制度》季立刚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43页。
    36岳彩申:《跨国银行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7刘仁伍:《金融机构破产的法律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41页。
    38[瑞士]艾娃·胡普凯斯:《比较视野中的银行破产法律制度》季立刚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45页。
    39季立刚、张梦珣:“跨国银行破产法律制度基本原则之探讨”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26818.
    42石静遐:《跨国破产的法律问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0页。
    44[瑞士]艾娃·胡普凯斯:《比较视野中的银行破产法律制度》季立刚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9页。
    45吴敏:“银行破产中的权力结构分析-行政权与司法权在银行破产中的均衡”,载《财贸研究》2006年第3期。
    46张丽华、王建敏:“关于我国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立法建议”,载《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5年第1期。
    47丁艳:“监管机构在银行破产法律制度中的定位”,载《中国金融》半月刊2007年第9期。
    48黎四奇:“对我国银行监管法律体系的反思与前瞻”,载《银行业法制年度报告》,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51[瑞士]艾娃·胡普凯斯:《比较视野中的银行破产法律制度》季立刚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49页。
    52王卫国:“论重整制度(上)”,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llection/anatmorp.
    53李永军:《破产重整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页。
    54丁艳:“监管机构在银行破产法律制度中的定位”,载《中国金融》半月刊2007年第9期。
    55丁艳:“监管机构在银行破产法律制度中的定位”,载《中国金融》半月刊2007年第9期。
    [1].王卫国.破产法精义.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2].刘仁伍.金融机构破产的法律问题.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06.
    [3].[瑞士]艾娃·胡普凯斯.比较视野中的银行破产法律制度.季立刚,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4].张炜.2006年银行业法制学术研究综述.银行业法制年度报告.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
    [5].张炜.2005年银行业法制学术研究综述.银行业法制年度报告.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6].岳彩申.跨国银行法律制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日本]石川明.日本破产法.何勤华、周桂秋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8].潘琪.美国破产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9].英国破产法.丁昌业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10].章彰.解读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1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督核心原则学习刚要,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12].邹海林.破产程序和破产实体制度比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
    [13].李永军.破产重整制度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
    [14].沈达明.美国银行业务法.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5.
    [15].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编著.破产法立法指南.2006年纽约中文版.
    [16].张文显.法学基本范畴研究.北京: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
    [17].[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修订版),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18].李永军.破产法律制度.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
    [191.石静遐.《跨国破产的法律问题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1].赵万一.我国商业银行破产法律制度构建的反思.现代法学.2006年05月第28卷第3期.
    [2].周小川.保持金融稳定防范道德风险.中国证券时报.2004年7月13日。
    [3].李曙光.论建立金融机构破产机制.财经.2004年第9期。
    [4].郭保民.论高风险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金融研究.2006年第6期。
    [5].吴敏.银行破产中的权力结构分析-行政权与司法权在银行破产中的均衡.财贸研究.2006年第3期.
    [6].张丽华、王建敏.关于我国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立法建议.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5年第1期.
    [7].丁艳.监管机构在银行破产法律制度中的定位.中国金融半月刊.2007年第9期.
    [8].李凤军、张继峰.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破产财产分配顺序.宜宾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9].Carl-Johan LIindgren,Gillian Garcia,and Matthew I.Saal,Bank Soundness And Macroeconomic Policy,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1996.
    [1].黎四奇.对我国银行监管法律体系的反思与前瞻.银行业法制年度报告.法律出版社,2006.
    [2].徐孟洲、徐阳光.论金融机构破产之理念更新和制度设计.银行业法制年度报告.中国法律出版社,2007.
    [1].王卫国.论重整制度(上).http://www.sciencemag.org/cgi/collection/anatmorp.
    [2].耿程.商业银行破产若干法律问题比较研究.论文天下论文网.http://www.lunwentianxia.com/product.free.934502.1/
    [3].季立刚、张梦珣.跨国银行破产法律制度基本原则之探讨.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26818.
    [4].FranciscoCabrilloandBenW.F.Depporter,"SANKROPTCY PROCEEDINGS",p.277.http://encycl.findlaw.com/7800book.pdf,p.277.
    [5J.Warren:Bankruptcy.Policy.http://query.nytimes.com/gst/fullpage.html?res=950CE6DC1330F930A3575ACOA9669C8B6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