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使用制度的法学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的问题主要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又主要与农民的土地问题有关。在我国现行宪政框架下,由于农地所有权由国家与集体分别享有,所以通过改革我国的农地所有权制度来解决我国农地问题的成本相对较高,通过淡化所有权强化使用权从而建立科学的农地使用制度也就成为解决我国农村土地问题的关键。我国现行的农地使用制度主要是通过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来完成的,在家庭承包制下赋予农民长期的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是稳定农民权利与保障农民利益的主要路径。作者认为,农地使用制度应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在农户(微观)层面,其改革的方向应该赋予其完整与独立的农地权利,永佃权制度能够满足这一法律要求;第二是在集体(宏观)层面,在赋予权利人独立的权利之后,则应该为农地使用权利的自由流转提供相应的制度支持,使农地流转能够有合理的出口。
     第一部分,主要探讨农地使用制度的基础理论,首先对“制度”一词进行了分析,继而用法学方法分析我国农地使用制度(?)。其次对“农地”一词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农地与农村土地应该严格进行区分,并指出我国立法与实践对此不作区分的不足。
     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农地使用制度的现状,主要分析家庭承包制的来由与发展,并对承包合同的性质及缺陷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承包合同主要已经不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租佃契约,而成为乡村组织对农民进行全方位治理的一种手段。在分析承包合同的基础上,对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内容及其缺陷进行分析,指出现行承包经营权导致权利不能够稳定,无法给当事人更强的权利预期,无法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需要进行改革。
     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了我国农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方向,认为永佃权制度可作为完善我国农地使用制度一种借鉴。但是作者认为,也不应该照搬这一制度而是对于这种制度中的有益成分进行借鉴。作者在这部分主要对永佃权的由来及我国民国民法对永佃权的继受的历史进行了描述,同时对永佃权的权能进行了探讨,指出在我国农地使用制度改革中不应限制农地使用人的转让权与抵押权,并指出这种限制所形成的原因及其缺陷。而后,作者对于我国农地使用制度改革中借鉴永佃权制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我国借鉴永佃权制度过程中存在的观念障碍并对之进行了驳正。在这部分的最后,作者探讨了永佃权制度下租金的性质及其对我
    
    国农村税费改革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四部分,作者提出了农地利益的两种分配方法,一种为国家、集体、
    农户的纵向分配方法,一种为将农地利益分为生存保障利益、资本利益及
    生态环境利益的横向分配方法。纵向利益分配方法主要是考虑到我国农地
    使用制度应该以坚持实行以保护农民利益为主的发展战略,而不是延续以
    前以国家利益作为保护重心的发展战略。横向利益分配方法主要揭示出生
    存保障利益与资月材d益的冲突或生存保障利益与生态环境利益发生冲突时
    应该怎样进行利益衡量,并指出在这种冲突存在的条件下应该革新我国的
    不动产征收理论,并指出政府在利用法律或政策保护生态利益的同时应该
    对于财产权受到过度限制的当事人给予合理辛}偿。
     第五部分,主要分析我国农地使用制度在宏观方面的改革。我国在加入
    WTO后要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主要是土地难以发挥规模经营效应,农产品
    在品种、价格上都不占优势.文章结合加入WTO后我国农业所面临的形势,
    对我国农地使用制度的缺陷进行了有针对性地探讨.最后文章提出了农地
    股份经营是我国农地使用制度在集体层面改革的出路,并对股份合作制进
    行了详细地分析.
     结语部分,农地使用制度改革只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一个方.面,
    还需要其他条件的配合,诸如税费制度改革、农村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征
    地制度改革等等.否则任何空谈的权利都无法实现对于当事沐才纽益的维护。
    最后本文以《中国农民调查》书中的一句话作为文章的结尾:‘并非尾声,
    大幕正在拉开.”
The problem in China is mainly a farmer problem, and the farmer problem is mainly to have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land problem of the farmer. Under the current constitutional frame in our country, the farmland ownership belongs to the state and collective respectively. So it is costly to resolve farmland problem in our country through the reform of the farmland ownership system, however it becomes the key of resolving farmland problem by downplaying the ownership of farmland and intensifying the using right.
    Part one, on the fundamental theories on the farmland usage system. Firstly, the thesis analyzes the word "institution", then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the reform of the farmland usage system; secondly, analyzes the word "farmland", then point ou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ural land and the farmland.
    Part two, this author main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armland usage system, and then point at the blemishes and imperfects wherefrom.
    Part three, this author inquires in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armland usage system, thinking that system of the permanent tenancies right would offer the better guidelines of the reform of farmland usage system. In this part finally, the author inquires into the kind of rents in the permanent tenancies right and its important meaning in the reform of taxes and fees in rural land.
    Part four, this author puts forward two kinds of analytical ways of the farmland interests, which is divided vertically into the interests of the state, collective and the peasantry. Another is horizontal analytical way, which is divided into exist interests, capital interests and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nterests.
    Part five, the thesis analyzes primarily the macro-reform of the farmland.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armland usage system has many blemishes and hereby cannot face the challenges after the
    
    
    membership of WTO.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at sharing and cooperative management system is an exit on farmland usage system reform at the collective level in our country.
    Conclusion part, the thesis thinks that the reform of farmland usage system is only an aspect of resolving the " three agricultural problems" in our country, which requires other reforms such as the tax & fee system, social guarantees system in the village and so on. Otherwise any right can't be realized to protect the peasantry interests. The thesis draws the end with the phrase in the book titled by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peasantry": " it is not the end, big act is drawing apart".
引文
1.梁慧星:《中国物权法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中国物权法课题研究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3.梁慧星,陈华彬:《物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4.郭洁:《土地资源保护与民事立法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版
    5.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2003年印刷)
    6.陈健:《中国土地使用制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版
    7.孙宪忠:《论物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8.孙宪忠:《中国物权法总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9.孙宪忠:《德国当代物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0.江平:《中国土地立法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陈小君主编:《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田野调查解读》,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2.李开国:《中国民法学教程》,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3.李开国:《民法基本问题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4.李开国:《物权法论》,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用书,2002年版
    15.陈华彬:《物权法原理》,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16.王卫国,王广华:《中国土地权利的法制建设》,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7.沈守愚:《土地法学通论》,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1年版
    18.高富平:《土地使用权和用益物权——我国不动产物权体系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9.张文显:《20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潮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20.曼弗雷德·沃尔夫著,吴越、李大雪译,《物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1.桑德罗·斯契巴尼选编:《物与物权》,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2.肖厚国:《所有权的兴起与衰落》,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3.肖厚国:《物权变动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4.周楠:《罗马法原论(上、下)》,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25.王利明:《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26.前南京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编:《民事习惯调查报告录(上、下)》,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7.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民律草案二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13年版
    28.梅仲协:《民法要义》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9.史尚宽:《物权法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0.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上、下)》,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1.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2.王泽鉴:《民法物权(二)用益物权·占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3.朱冬亮:《社会变迁中的村级土地制度》,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4.迟福林:《走入21世纪的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35.邓联繁:《中国税费改革的现状与对策》,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36.周诚:《土地经济学原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37.毛育刚:《中国农业演变之探索》,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38.陈登元:《中国土地制度》,北京:商务印书馆1933版
    39.陈守实:《中国土地制度关系史稿》,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40.乌廷玉:《中国历代土地制度史纲》,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41.杨与龄:《民法物权》。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1年版
    42.吕来明:《走向市场的土地》,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3.林善浪:《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与效率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44.刘翠霄:“中国和德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分析”,《民商法论丛》第19卷,香港:金桥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版
    
    
    45.王泽鉴:“物权法上的自由与强制”,《民商法论丛》第19卷,香港:金桥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版
    46.邓小荣:“契约、身份与近现代民法的演变”,《民商法论丛》第15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7.孙宪忠:《国有土地使用权贝铲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48.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著,郑秉文泽,《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版
    49.李昌麒主编:《中国经济法治的反思与前瞻》,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50.周子良:《论户与中国古代民法文化》,西南政法大学1999年硕士学位论文
    51.日本民法典
    52.台湾地区民法典
    53.意大利民法典
    54.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全国人大法工委)
    55.陈苏:“土地承包权物权化与农地使用权制度的确立”,人大复印资料民商法学,1996年第10期
    56.周子良:“永佃权的历史考察及其当代价值” 《现代法学》2002年第2期
    57.张静:“土地使用规则的不确定——一个解释框架”,来自于 WWW.China-review.tom/exeute.asp?Path=/content files(2002.11.20访问)
    58.吴春燕,郜永昌:“试论新型农地关系的法律构建”,《现代法学》2003年第1期
    59.周子良,郜永昌:“论永佃权在我国农地使用权制度变革中的作用”,《山西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60.雍兰利,赵丽欣:“城市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社会学解释”,《河北学刊》,2003年第4期
    61.杜旭宇:“农民权益的缺失及其保护”,《农业经济问题》2003第10期
    62.许月明:“农民问题:‘三农’问题解决的关键”,《河北学刊》2003年第4期
    
    
    63.王小映:“全面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第10期
    64.丁关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思考——以〈农村土地承包法〉为主要分析对象”,《中国农村经济》,2003年第10期
    65.杨立新,尹艳,“我国他物权制度的重新构造”,《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
    66.王利明:“关于我国物权法制订中的若干疑难问题探讨”,《政法论坛》,1995年第5期
    67.赵晓力:“通过合同的治理——80年代以来中国基层法院对农村承包合同的处理”,《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
    68.冯年华:“农村土地市场建设初探”,《南京大学学报》1996第1期
    69.崔建远:“土地上的权利群论纲”,《中国法学》1999年第2期
    70.崔建远:“四荒’拍卖与土地使用权”,《法学研究》1995年第5期
    71.房绍绅,丁海湖,张洪伟:“用益物权三论”,《中国法学》1996年第2期
    72.薄伟康:“论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合理内核”,《经济研究资料》1997年,第119页
    73.龙翼飞/杨一介:“土地征收初论”,《法学家》,2000年第6期
    74.李晓峰:“论用益物权在物权法中的地位——以土地用益物权为例”,《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75.陈志真/朱勇:“论农用土地使用权”,《法律科学》,1999年第4期
    76.张传玺:“论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权的法律观念”,《北京大学学报》1980年第6期
    77.张国宏等:“永佃权与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改革”,《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78.张全江:“农村土地经营实行永佃权法律制度初论”,《河北法学》1989第3期
    79.杨立新:“论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缺陷及其对策——兼论建立地上权和永佃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河北法学》2000年第1期
    80.金立琪、徐明:“论土地经营权”,《中国法学》1989第1期
    81.王兰萍:“论我国土地使用枳与用益物权”,《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2期
    
    
    82.张双根/张学哲:“论我国土地物权制度”,《中国土地科学》1997年第3期
    83.朱晔:“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反思”,《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第1期
    84.王文彬,任路平:“对农村集体上地入市问题的探讨”,《当代房地产》,1997年第4期
    85.许明月:“市场经济下我国土地权利的独立性研究”,《现代法学》1999年第1期
    86.刘翠霄:“中国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法学研究》2001年第6期
    87.陈祥健:“〈农村土地承包法〉草案若干问题的思考”,《法学》2001年第9期
    88.陈康华:“论中国农村上地承包经营权的改革”,《法学》2001年第9期
    89.徐刚、钱涛:“契约、农民利益与法治秩序”,《法学》2001年第8期
    90.郭洁:“试论农地承包法律关系调整的若干问题”,《法学论坛》2002年第2期
    91.高涤陈,申恩威:“制度陸变革—中国土地的根本性出路”,《中国统计》2004年第2期
    92.刘亚,蔡全:“关注失地农民”,《中国统计》2004年第2期
    93.叶兴庆:“关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第1期
    94.车裕斌,张安乐:“中国农地产权的利益集团及其形成”,《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第2期
    95.段晓明:“关于我国农业税制改革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第3期
    96.孙东井:“论农业税的取消”,《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第3期
    97.张晓冰:“也论废除农业税制”,《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第8期
    98.靳相木,董继刚:“21世纪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法制化的目标与方针”,《农业经济问题》2003年第8期
    99.张鹏:财产权合理限制的界限与我国公用征收制度的完善,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03年第10期
    100.房绍坤:用益物权与所有权的关系辨析,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民商法学》2003年第10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