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先勇小说中的女鬼情结和零余者形象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白先勇是台湾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备受大陆读者的欢迎,其文学作品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及世界都有广泛的影响。近年来白先勇的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大多学者对白先勇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悲悯情怀、女性形象、佛教思想等问题有着深刻和完整的研究,并日趋丰富和完善。本文从两个新的角度对白先勇小说进行细致研究,即女鬼情结和零余者。女鬼情结既体现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中,又体现在作者创作的艺术安排上。作家主要从白色文化和鬼气气质两个方面塑造了各种女鬼形象,极度悲惨的小说情节在白先勇笔下却自然流畅,轻松的笔调背后是沉重的人生悲苦,有着诡异中的轻松与沉重。难以摆脱的死亡宿命更体现了作家强烈的女鬼情结,在结构主义叙事学看来这一情结有着深层的内涵与意义,影射了黑暗离乱的社会、揭示了生与死的二元对立与相互依存、传达了一种女性意识和现代意义。鬼,归也,最终女鬼情结归结为一种回归式生命形式的渴求。
     小说中有着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漂泊在外,感受与浸染在异国的强势文化中,但内在的母体文化与其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他们处于一种尴尬的文化夹缝里,产生了身份认同的焦虑与无奈,成为与传统意义相似但又有所不同的零余者。
     无论是女鬼情结还是零余者都从不同角度构成了白先勇艺术的悲剧性,灵与肉的分离、难以摆脱的宿命、悲悯的艺术风格等构成了其悲天悯人的文学特点。
Bai Xianyong is a well-known writer of Taiwan. Readers of the mainland like his works very much and the works have a wide impact.in mainland China ,Taiwan and world. Bai Xianyong‘s research results are much richer in recent years in which most scholars embody in feelings, female image, buddhism and other issues and increasingly enrich and improved. This article will study his novels from two new perspective which are Ghost Complex and Remnants. Ghost Complex embodies images of works and the art of creative arrangements.Author creates kinds of ghost image from white culture and ghostly atmosphere.Extremely tragic is described by the nutural flow in Bai Xianyong’s works.The relaxed style is behind heavy grief in which there is strange relaxed and heavy. Fate is more difficult to get rid of death which reflects writer’s strong ghost complex.Narrative literature in the structure thinks that this complex has a deeper meaning and significance.It reflects the chaos and darkness of the society,reveals the life and death of the binary opposition and mutual dependence and conveies a feminist consciousness and the modem meaning.Ghost means going home.In the final ghost complex comes down the desire of going home life from.
     The novel has a special group who drifts away feeling and disseminating strong foreign culture.But inner mother culture has a strong impact and they are embarrassed in two culture.Then they have anxiety and helpness and become remnants who are similer with traditional remnants and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al remnants.
     Whether ghost complex or remnants form the art of tragic from different respect.The separation of soul and body,fate,the tragic art character constitute the character of apocalyptic literature.
引文
1袁良骏:《白先勇论》,新华出版社,2001年,第1页。
    1刘俊:《白先勇研究在大陆: 1979– 2000》,《华文文学》,2001年第44期。
    1陈晓明:《“没落”的不朽事业——白先勇小说的美学意味与现代性面向》,《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9年第5期
    2鲁迅:《鲁迅全集6》,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632页
    1李薇:《台湾当代女作家“鬼话”创作的现代气质》,《华文文学》,2008年第2期
    1李薇:《台湾当代女作家“鬼话”创作的现代气质》,《华文文学》,2008年第2期
    2白先勇:《白先勇文集2》,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15页
    3欧阳子:《王谢堂前的燕子》,尔雅出版社,1976年,第24页
    1白先勇:《白先勇文集2》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4页
    2白先勇:《白先勇文集2》,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11页
    3白先勇:《白先勇文集2》,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13页
    4白先勇:《白先勇文集2》,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20页
    5白先勇:《白先勇文集2》,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101页
    1白先勇:《白先勇文集1》,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62页
    2白先勇:《白先勇文集2》,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5页
    3白先勇:《白先勇文集2》,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4页
    1白先勇:《白先勇文集2》,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24页
    2白先勇:《白先勇文集2》,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24页
    3白先勇:《白先勇文集2》,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27页
    4白先勇:《白先勇文集2》,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29页
    5白先勇:《白先勇文集2》,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34页
    6白先勇:《白先勇文集2》,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17页
    1白先勇:《白先勇文集2》,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108页
    2白先勇:《白先勇文集2》,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106-107页
    1白先勇:《白先勇文集2》,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111页
    2白先勇:《白先勇文集2》,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35页
    3刘俊:《悲悯情怀白先勇评传》,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1页
    1白先勇:《白先勇文集2》,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77页
    2白先勇:《白先勇文集2》,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7页
    3白先勇:《白先勇文集1》,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13-14页
    1丁帆,朱晓进:《中国现当代文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6页
    1郭宝亮:《洞透人生与历史的迷雾——刘震云的小说世界》,华夏出版社, 2000年,第140页
    2王德威:《现代中国小说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56页
    3陈晓明:《“没落”的不朽事业——白先勇小说的美学意味与现代性面向》,《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9年第5期
    1蔡安延,赵华:《从死亡叙述到演绎活着》,《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4期
    2周敏:《海明威笔下的“死亡”及其文化意蕴》,《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等2期
    3张甜甜:《爱情的内幕——从女性主义角度看琼瑶剧热播》,《职大学报》,2008年第1期
    1袁良俊:《白先勇小说艺术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4页
    2《鲁迅全集6》,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637页.
    3《尔雅·释训第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7年,策61页
    4《尔雅义疏》,北京市中国书店,1982年
    1袁良骏:《白先勇论》,新华出版社,2001年,第3页
    1刘俊:《情与美白先勇传》,花城出版社,2009年,第74页
    2美.萨义德:《东方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第418页
    1袁良骏:《白先勇论》,新华出版社,2001年,第49页
    2刘俊:《悲悯情怀:白先勇评传》,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22-23页
    3刘俊:《悲悯情怀:白先勇评传》,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23页
    4张京媛:《后殖民理论与文化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7页
    1白先勇:《白先勇文集1》,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198页
    2白先勇:《白先勇文集1》,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198页
    3白先勇:《白先勇文集1》,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209页
    1白先勇:《白先勇文集1》,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270页
    2白先勇:《白先勇文集1》,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237页
    3白先勇:《白先勇文集1》,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237页
    1白先勇:《白先勇文集1》,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278页
    2荒林,王光明:《两性对话—20世纪中国女性与文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第8页
    3刘俊:《悲悯情怀:白先勇评传》,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21页
    1赵稀方:《小说香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第53页
    1袁良骏:《白先勇小说艺术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46页
    2白先勇:《蓦然回首》,尔雅出版社,1978年,第67页
    3刘俊:《悲悯情怀:白先勇评传》,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13页
    1刘俊:《悲悯情怀:白先勇评传》,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12页
    2刘俊:《悲悯情怀:白先勇评传》,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11页
    3蔡克健:《访问白先勇》,《白先勇文集》第4卷,花城出版社,2004年,第544页
    1白先勇:《白先勇文集1》,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258页
    2白先勇:《白先勇文集1》,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263页
    3白先勇:《白先勇文集1》,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279页
    1白先勇:《白先勇文集1》,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280页
    2李玲:《中国现代文学的性别意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第212页
    1《中国现代小说精品:郁达夫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5页
    2叶永胜:《“零余者”形象的世纪流变》,《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3刘俊:《情与美白先勇传》,花城出版社,2009年,第262页
    1刘俊:《情与美白先勇传》,花城出版社,2009年,第261页
    2刘俊:《情与美白先勇传》,花城出版社,2009年,第72页
    1刘俊:《情与美白先勇传》,花城出版社,2009年,第73页
    1张振军:《传统小说与中国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1996年,第1145页
    2欧阳子:《王谢堂前的燕子》,尔雅出版社,1976年,第118页
    3欧阳子:《王谢堂前的燕子》,尔雅出版社,1976年,第142页
    1鲁迅:《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全集》1981年,第1卷,第192页
    2刘俊:《悲悯情怀白先勇评传》,花城出版社,2004年,第39页
    3刘俊:《悲悯情怀白先勇评传》,花城出版社,2004年,第52页
    4刘俊:《情与美白先勇传》,花城出版社,2009年,第259页
    5刘俊:《悲悯情怀白先勇评传》,花城出版社,2004年,第37页
    6白先勇:《蓦然回首》,尔雅出版社,1978年,第60页
    1白先勇:《明星咖啡馆》,皇冠出版社,1987年,第141-142页
    2刘俊:《悲悯情怀白先勇评传》,花城出版社,2004年,第44页
    3刘俊:《悲悯情怀白先勇评传》,花城出版社,2004年,第36页
    4夏之清:《白先勇早期的短篇小说——〈寂寞的十七岁〉代序》,《寂寞的十七岁》,远景出版社,1977年,
    1白先勇:《白先勇文集1》,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90页
    1刘俊:《情与美白先勇传》,花城出版社,2009年,第258页
    2刘俊:《悲悯情怀:白先勇评传》,花城出版社,2000年,第37页
    1刘俊:《情与美白先勇传》,花城出版社,2009年,第250页
    2欧阳子:《王谢堂前的燕子》,尔雅出版社,1976年,第24页
    3刘俊:《情与美白先勇传》,花城出版社,2009年,第251页
    4葛兆光:《中国宗教与文学论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22页
    1、袁良骏:《白先勇论》,新华出版社,2001年
    2、白先勇:《白先勇文集2》,花城出版社,2000年
    3、欧阳子:《王谢堂前的燕子》,尔雅出版社,1976年
    4、刘俊:《悲悯情怀白先勇评传》,花城出版社,2000年
    5、白先勇:《白先勇文集1》,花城出版社,2000年
    6、丁帆,朱晓进:《中国现当代文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7、郭宝亮:《洞透人生与历史的迷雾——刘震云的小说世界》,华夏出版社
    8、王德威:《现代中国小说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9、袁良俊:《白先勇小说艺术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年
    10、《尔雅·释训第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7年
    11、刘俊:《情与美白先勇传》,花城出版社,2009年
    12、美.萨义德:《东方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
    13、张京媛:《后殖民理论与文化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14、荒林,王光明:《两性对话—20世纪中国女性与文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
    15、赵稀方:《小说香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
    16、白先勇:《蓦然回首》,尔雅出版社,1978年
    17、李玲:《中国现代文学的性别意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18、《中国现代小说精品:郁达夫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19、葛兆光:《中国宗教与文学论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
    20、鲁迅:《鲁迅全集6》,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632页
    21、白先勇:《蓦然回首》,尔雅出版社,1978年
    22、白先勇:《明星咖啡馆》,皇冠出版社,1987年
    23、夏之清:《白先勇早期的短篇小说——〈寂寞的十七岁〉代序》,《寂寞的十七岁》,远景出版社,1977年
    24、张振军:《传统小说与中国文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1996年
    1、刘俊:《白先勇研究在大陆: 1979– 2000》,《华文文学》,2001年第44期
    2、陈晓明:《“没落”的不朽事业——白先勇小说的美学意味与现代性面向》,《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9年第5期
    3、李薇:《台湾当代女作家“鬼话”创作的现代气质》,《华文文学》,2008年第2期
    4、陈晓明:《“没落”的不朽事业——白先勇小说的美学意味与现代性面向》,《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9年第5期
    5、蔡安延,赵华:《从死亡叙述到演绎活着》,《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4期
    6、周敏:《海明威笔下的“死亡”及其文化意蕴》,《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等2期
    7、张甜甜:《爱情的内幕——从女性主义角度看琼瑶剧热播》,《职大学报》,2008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