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WTO我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法律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进出口数量配额等非关税措施日益受到约束和限制。相反,以技术法规、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对国际贸易自由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而这些措施在各国独立的政治、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又不免被滥用。虽然我国的技术进出口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国关于技术进出口管理方面法制却不健全、不完善。原有的法律、法规已不能适应当前和今后我国技术进出口管理工作的需要;有些内容也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的有关规定。本文在对技术进出口的一般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WTO框架下与技术进出口有关的国际条约,如TRIPS协议、《TBT协议》、《SPS协议》、《ITA协议》的等条约的具体规定进行了梳理,并从这些条约对我国进出口造成的影响、利弊权衡等问题入手进行了分析。继而在全面反思、清理我国企业的技术进出口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技术进出口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我国《对外贸易法》、《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等主要技术进出口法律法规在实践适用中存在的若干缺陷和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本文从健全我国技术进出口法律法规、建立起我国先进的技术标准体系、全面提高我国参与制定国际技术标准的能力、、实现引进市场多元化、技术引进和技术出口要走引进-吸收-创新出口-之路等五个方面对我国技术进出口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Accompanied with the speed up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pace of free trade, the non-custom Barrier, such as import quotas, has been restricted increasingly. On the contrast, the technical measures to trade, which take technical rules, technical standard, certification system, inspection system as its main contents, has impacted the fre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se measures cannot avoid to be abused by the power of respectiv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terests of varies countries. Although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our country has developed greatly, the system of the administration on import and export is not perfect. The current laws and regulations cannot meet the need of the administration on import and export, also some items of it cannot accord with the rules of TRIPS under WTO frame.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concrete rules of some international treaties related to the technology Import and export under WTO frame, such as the TRIPs, the TBT, the SPS and the ITA on the foundation of analyzing some basic issues of technology import and export. The article also analyzed the effects,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n our technology import and export impacted by these international treaties. Then the author reflected the realities, the existent deficiencies, the future developing trend also with the needs of developing of China’s enterprises, and on this base, the author researched several deficiencies and problems of the‘Foreign Trad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and‘Regulations on Technology Import and Export Administ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in their application. In the end, the articl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import and export of China from five aspects. That is, perfecting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technology import and export of our country, establishing the advanced standard system of our country, improving our country’s abilities to participate in enacting international technological standards, achieving multi-import market, and taking the way of from introducing to absorbing then to innovating in technology import and export.
引文
[1]参见潘晓艳:“国际贸易中贸易技术壁垒的双重性及其对策”,载《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11月。
    [1]参见赵中伟、吕风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载《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1]http://www2.nbu.edu.cn/max/clt/jishu/jishu.htm#_ftn5,访问时间:2006年8月15日。
    [2]尹尊声、姜彦福著:《技术管理:开发和贸易》,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页。
    [3]参见钱学敏:“科技革命与社会革命--学习钱学森有关思想的心得”,载《哲学研究》1993年第12期。
    [4]参见郝志功著:《现代科学技术简明教程》,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版,第180页。
    [5]钱学成、乔宽元著:《技术学手册》,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版,第117页。
    [1]http://218.94.123.38/xtgl/files/703.doc,访问时间:2006年10月20日。
    [1]徐菲:“浅析TRIPs协议下的国际技术贸易”,载《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2月。
    [1]参见钟佳:“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政策”,载《商场现代化》2005年第3期。
    [1]参见赵中伟、吕凤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载《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2]参见“TBT最新通报”,载《经济导刊》2005年第4期。
    [1]参见谢伟:“SPS协议对我国动植物检疫和食品安全立法影响及法律对策研究”,载《2002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
    
    [1]参见盛军:“信息技术协议——一把双刃剑”,载《世界机电贸易信息》2000年第9期。
    [2]参见麻桂梅:“信息技术协议对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影响及对策”,载《情报杂志》2003年第10期。
    [3]参见麻桂梅:“信息技术协议对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影响及对策”,载《情报杂志》2003年第10期。
    [1]郑国伟:“信息技术协议对我国相关工业发展的影响”,载《关税与贸易》2004年第5期。
    [1]参见高华:“试论如何完善我国国际技术贸易法”,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第9期。
    [1]参见李煌:“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及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10期。
    [1]陈振福:“对当前技术进口管理的一些法律思考”,载《国际商务研究》2005年第2期。
    [1]参见朱玉荣:“我国的技术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载《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年第6期。
    [2]参见储敏:“国际技术贸易管理法律制度探析”,载《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1]参见赵中伟,吕凤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载《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1]参见高华:“试论如何完善我国国际技术贸易法”,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第9期。
    [2]参见易继明:《技术理性、社会发展与自由-科技法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页。
    [3]参见易继明:“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http://www.china-review.com/sao.asp?id=6433,访问时间:2006年12月22日。
    [4]参见易继明:“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性特征”,http://www.china-review.com/sao.asp?id=6433,访问时间:2006年12月22日。
    [1]参见谢伟:“SPS协议对我国动植物检疫和食品安全立法影响及法律对策研究”,载《2002年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
    [1]参见郭奔胜:“跨国垄断来势猛反垄断立法应快行”,http://info.tjkx.com/send/print.aspx?NewsId=067966880E,访问时间:2006年6月15日。
    [1]参见赵英:“提高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技术标准战略研究”,载《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第4期。
    
    [1]参见李树:“世纪之交的中国技术转移与经济法律保障”,载《北方论丛》1999年第2期。
    [2]参见郑新立:“自主创新: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载《求是》2005年第18期。
    
    
    [1]参见“论知识产权与自主创新”,载《科技日报》2005年12月29日。
    [2]参见易继明:《技术理性、社会发展与自由-科技法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6页。
    [1]那力、何志鹏编著:《WTO与环境保护》,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李志军:《怎样打造“技术壁垒”的矛与盾》,经济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
    [3]陈志田、叶柏林主编:《贸易技术壁垒与商品进出口》,中国计量出版社2002年版。
    [4]王传丽:《国际贸易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5]王传丽主编:《国际经济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石广生主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7]冯宗宪、柯大钢著:《开放经济下的国际贸易壁垒》,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8]宋波、夏廷:“技术贸易壁垒的内容、影响及相关对策”,载《国际经济合作》2002年第10期。
    [9]朱光富、余劲飞:“主要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与法规壁垒”,载《中国检骑检疫》2000年第4期。
    [10]车丕照、张瑞萍:《国际技术转让法》,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庚国庆:《国际技术转让法律与实务网》,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12]李强、杨帆:《国际技术贸易法》,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张良顺:《国际专有技术转让实务》,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3年版。
    [14]陈宝春等:《专有技术转让合同》,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5]赵承壁:《国际技术转让实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6]清华大学管理学院:《国际技术转让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7]郑成思:《知识产权通论》,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
    [18]肖峋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释论》,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19]乔世明:《合同仲裁实务与案例评析》,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20]国家外汇管理局经常项目管理司:《经常项目外汇业务指引(2003)》,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1]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大全》,中国北方出版社1996年版。
    [22]孙碗钟、吴浩编:《最新合同法实务全书》,改革出版社1999年版。
    [23]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条约法律司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中国检察出版社1995年版。
    [24]冯大同主编:《国际货物买卖法》,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5]国际统一司法协会著:《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条约》,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26]刘钢:《世界贸易组织协议概要》,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27]杨国华著:《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概述(讲义)》,2000年版。
    [28]严诚忠:《世界经济发展与国际经济合作》,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年版。
    [29]谢康编著:《国际服务贸易》,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0]殷作恒:《服务贸易与技术贸易》,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年版。
    [31]白仲尧:《服务经济论》,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
    [32]吴建伟:“论科技创新对发展中国家外贸优势的影响”,载《国际商务研究》1998年第四期。
    [33]牛东来等:《商业信息化》,京华出版社1998年版。
    [34]汪熙主编:《国际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35]高涤陈、白景明著:《服务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36]贾建华、甘丽华主编:《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37]黄顺、李庆臻主编:《大动力—科学技术动力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38]王永昆著:《西方国际贸易理论讲座》,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87年版。
    [39]张二震、马野青著:《国际贸易政策》,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版。
    [40]陈宪:《经济学方法通览》,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
    [41]殷作恒:《服务贸易及技术贸易》,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年版。
    [42]戴超平:《国际服务贸易概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版。
    [43]戴建中:《国际服务贸易》,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
    [44]汪尧田、李力:《国际服务贸易总论》,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Baker,P.,Double Taxation Conventions and International Tax Law,2nd Edition,Sweet&Maxwell,1994.
    [2]American Law Institute:Restatement of Torts,1939.
    [3]Donald Chisum and Michael Jacobs:Understand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Matthew Bender,1992.
    [4]Robert Merges:Patent Law and Policy,Michie Law Publishers,1997.
    [5]M.Bedjaoui,General editor,UNESCO,1991.
    [6]Ph.Manin,Droit International Public,Masson,1979.
    [7]M.Dixon et al.,Cases and Materials on International Law,3rd ed.,Blackstone,2000.
    [8]Steiner,H.J.&Vagts,D.F.,Transnational Legal Problems,The Foundation Press,Inc.,1986.
    [9]SUTTON,d.j.& Others,Russell on Arbitration,21 Edition,Sweet & Maxwell,1997.
    [10]Jackson,J.H.,Legal Problem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Third Edition,West Publishing Co.,1995.
    [11]Schmitthoff,C.M.,Export Trade-The Law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Trade,1989.
    [12]Vagts,D.F.,Transnational Business Problems,The Foundation Press,Inc.,1996.
    [13]Metzger, Mallor, barnes, Phillips, Business Law and theRegulatory Environment- concepts and cases,lusk series,seventh Edition,Richard D Irin Inc,2003
    [14]Hdmes..The common Law Howeed, 1993, P230
    [15][Restatement of contract (First)P75] Cornell.k.Green,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Share Repurchase [j]Journal of CorPorate Interventment,2004
    [16]Nicholas Wolfson,The modern Corporation:free makes,versus Regulation The Free Press 1984
    [17]Rondey Clark The Japanese Company ,Yale Uninversity Press.1979
    [18]L.C.B Gowers principles of Modern Corporation Law,1992
    [19]Bruce Welling Corporate Law in Canada,Butterworths,Toronto,1992
    [20]Robert W Hamilon, theLaw of Corporation, west publishing Co ,1987
    [21]Robert R. Pennington, Pennington’s Company Law, Buttterworths,1999
    [22]Robert w’Hamilton.The Law of Corporations, West, Publishing Co.,1990
    [23]S. Kishnamurthi Law and Practice Relating to Government Compny (Sharmada Publications),1992
    [24]Yehuda Baruch, Sally Woodward. Stressful situations The case of managementbuyout/buyins(Feature)ManagementDecision. London:,1998.Vol.36, Iss. 10; pg. 641
    [25]Mike Wright,Nick Wilson, Ken Robbie,Christine Ennew .An Analysis of Management Buy-out Failure[J]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 (1986-1998). Chichester: Jan/Feb 1996.
    [26]Martin J. Bienenstock:“Bankruptcy Reorganization, Practicing Law Institute”, New York City, 1987.
    [27]Julian R. Frants & Walter N:“A Comparison of the U.K. and U.S. Bankruptcy Codes, The 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Finance, 1993, Vol.6 No.1.
    [28]Blackes Law Dictionary, West Publishing Co., 199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