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早期反抗教育思想来源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反抗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关键词。在毛泽东早期思想的生成过程中,教育反抗成为一种内在的线索。这种反抗的情结始终伴随着毛泽东,以致于毛泽东后来总是关注并致力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问题。本能意义上的反抗也已经从心理走向思想、从为己走向为民、从自发走向自觉、从个体走向群体。因此,对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中的反抗因素进行深度考源,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毛泽东有关教育变革的思想,而且有助于深化对毛泽东教育思想的认识;不仅有助于重新审视新中国六十年来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历程,而且有助于重新审视我国教育研究中的“毛泽东”因素。
     本研究以毛泽东早期反抗教育思想的生成为基本线索,基于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论展现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生成的图景。在不断趋近研究主题的过程中,试图从毛泽东早期思想的生成中找寻其反抗的历史根基,从研究文献中找寻其反抗思想的研究现状,不断凸显“毛泽东早期教育反抗思想来源”问题的重要性。通过考察湖湘文化中不服从的文化传统、毛泽东早期家庭教育中不屈从的性情、学校教育中的思想反抗以及在“民众联合”过程中所形成的实践反抗,系统性地对毛泽东早期教育反抗思想进行回顾、总结与前瞻,更加突出地表明反抗在毛泽东教育思想中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
     本研究主要由导论、五章正文和结语七个部分构成。
     导论部分从分析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时代效应、教育思想的历史本体探寻以及80后的思想担当入手,在明确了本研究“在中国”的研究立场和文本分析的方法论基础后,对研究的基本思路与逻辑结构进行了阐释,对研究的可能新意与局限进行了申明,并对“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反抗”以及“来源”三个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
     第一章主要对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考源的相关前提性问题进行研究。通过不断梳理文献综述中“毛泽东是否有教育思想”、“毛泽东教育思想中的‘早期’”以及“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考源”三个问题,明确本研究的研究问题;通过对大量的毛泽东早期文本进行重估,并对《毛泽东早期文稿》、《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以及《毛主席论教育革命》三份重要文献回眸,突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
     第二章主要从湖湘文化中不服从的传统入手分析其对毛泽东早期反抗教育思想的文化要因。在对湖南人的文化性格与不服从的传统分析后,借助王夫之“实践为学”的反抗方式、曾国藩“树人立法”的反抗策略以及谭嗣同“冲决落网”的悲剧式反抗来透视他们对毛泽东早期反抗教育思想的影响。
     第三章主要从家庭教育中不屈从的性情入手分析其对毛泽东早期反抗教育思想的家庭因素。在对毛、文两家族的教化中发现了毛泽东早年的思想叛逆,并深入考察毛泽东在家庭教育中“两党”与“统一战线”的生成及其反抗意识的生成。
     第四章主要从学校教育中的思想反抗入手分析其对毛泽东早期反抗教育思想的学校因素。在私塾、学堂和学校的空间转换中,在译著、康德和杜威的他者思想中,在身体、语言和教科书的他者反抗符号中,不断考察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中反抗精神的生成。
     第五章主要从“民众联合”中的实践反抗入手分析其对毛泽东早期反抗教育思想的社团因素。在对毛泽东的“民众联合”思想分析后,考察毛泽东早期对“联合”反抗的基本观点,并着重对新民学会的创建、发展问题进行探讨,深入考察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最终抉择。
     结语部分主要对毛泽东早期反抗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核心问题与思想效应进行宏观审视,试图不断反思反抗因素在毛泽东教育思想中的重要价值、后续影响与持续探索。
Resistance is a key word in Mao Zedong’s educational thought. In the process ofgenerating Mao Zedong’s early educational thought, the resistance factor should bethe intrinsic clue. The resistance factor always accompany with Mao Zedong, so thatMao Zedong always pays attention to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n education. Theresistance from instinct has been shifted from many aspects, such as from thought topsychology, from himself to people, from spontaneous to conscious and fromindividual to group.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research the origin of the resistancefactor in the thought of Mao Zedong’s early education. It contributes to understand thethought of educational reform and education deeply. It is helpful to re-examining ourcountry’s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in past sixty years of New Chinaas well as the “Mao Zedong” factor in the study of education.
     In this study, the basic clue is the process of generating Mao Zedong’s earlyresistance thoughts on education. Based on text-analysis methodology, the process ofgenerating resistance thoughts is showed. In the process of study, researcher tries tofind out the history base and research situation from literature, in order to show theimportance of this research problem. From the cultural traditions of disobedience inHuxiang Culture, unyielding temperament of Mao Zedong in the early familyeducation, ideological resistance in the school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practice-resistance of the formation of people joint process, it is benefit to show thehistoric meaning and practical value of resistance in Mao Zedong early thoughts oneducation.
     This study is consisted of seven parts. Besides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mainpart of this dissertation is made by five chapters.
     The introduction starts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the era of Mao Zedong'seducational thought, the historical ontology of educational thought as well as theideology of young men who born in1980’s. After clarifying the methodological basisof “in China” and text analysis in this study, some basic factors are showed in thisparts. Such as basic ideas and logical structure are be explained, possible new ideasand limitations of the research are be affirmed and three corn conceptions are bedefined.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researches on the premise of the origin of Mao Zedongearly thoughts on education. This study combs the literature review to research threequestions. Such as Does Mao Zedong have the educational thought? How to define early period of Mao Zedong thoughts on education? What is the early educationalthought of Mao Zedong? By the revaluation of Mao Zedong's early text, researchobjects are protruded by three important literatures, such as Mao Zedong's EarlyManuscripts, On the Education of Mao Zedong and On the Education Revolution ofChairman Mao.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researches on culture elements of Mao Zedong earlyresistance thoughts on education from the aspect of Huxiang culture. Through the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character of people and traditions, some people and traditioneffects Mao Zedong early resistance thoughts on education, which includes the“practice-resistance” of Wang Fuzhi, the “cultured human”of Zeng Guofan and the“burst the arrest” tragic resistance of Tan Sitong.
     The third chapter mainly researches on family factors of Mao Zedong earlyresistance thoughts on education from the unyielding temperament of Mao Zedong inthe early family education. This part finds out the rebellion of thought in the analysisof the education from Mao’s family and Wen’s family. It also studies generation of“Two-Party” and “United Front” in Mao Zedong’s family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generation of resistance awareness.
     The fourth chapter mainly researches on school factors of Mao Zedong earlyresistance thoughts on education from the thought resistance of school education. Thispart constantly explores on the generation of Mao Zedong early education thoughts’resistance sprit in the shift of private school, modern school and school, in the other’sthoughts of translation. Such as Kant, Dewey and others’ resistance symbol of body,language and textbook.
     The fifth chapter mainly researches on social factors of Mao Zedong earlyresistance thoughts on education from the practice-resistance of the formation of“Mass Joint”. After the analysis of Mao Zedong’s thoughts of “Mass Joint”, this partstudies the basic view about the resistance thoughts of “Mass Joint”. It mainlydiscusses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Xinmin Society as well as the final choiceof Marxism by Mao Zedong.
     The conclusion mainly has a macro look at the basic feature, key problems andthoughts, which affect Mao Zedong early resistance thoughts on education, tries tore-think the important value, and later affect and continuous exploration.
引文
①[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M].董乐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79.62.
    ②萧延中.毛泽东研究在台湾[J].理论视野,2006,(4):24.
    ①商鞅徙木立信论.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1.
    ①丁钢.中国教育的国际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162-167.
    ①邓正来.中国社会科学要主动争夺全球化话语权[N].光明日报,2011-12-06(3).
    ②童世骏.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中国问题、中国资源和中国责任[N].中国教育报,2011-12-05(4).
    ②金生鈜.以教育为志业:教育家的精神实质[J].中国教育学刊,2011,(7).1-2.
    ①高华.如何认识毛泽东时代?[J].文艺研究,2005,(9).127.
    ①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78.
    ②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78.虽然葛兆光的这种观点指向的是明代和清代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但这种观点同样可以使我们在认识毛泽东教育思想方面有所领悟。
    ③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4.
    ④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7.
    ⑤毛泽东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63.
    ②高华.红军长征的历史叙述是怎样形成的[J].炎黄春秋,2006,(10):27.
    ③Michel Foucault, The Order of Things, An Archaeology of the Human Sciences,New York,RandomHouse,1970,21-22.
    ①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98.
    ②栾天,于伟.福柯的“历史本体”论与教育思想研究的可能性选择[J].教育科学,2011,(6):23.
    ③[法]米歇尔·福柯著.谢强,马月译.知识考古学[M].北京:三联书店,2007.52-53.
    ④[法]米歇尔·福柯著.谢强,马月译.知识考古学[M].北京:三联书店,2007.3.
    ①顾明远.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J].教育评论,1992,(2):6.
    ②黄震.毛泽东教育思想体系基本结构探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3,(4):27.
    ①[法]米歇尔·福柯著.知识考古学[M].谢强,马月译.北京:三联书店,2007.67.
    ②[德]黑格尔著.哲学史讲演录[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4.
    ②[法]阿尔贝·加缪著.反抗者[M].吕永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11.
    ③[法]阿尔贝·加缪著.反抗者[M].吕永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11.
    ①[法]阿尔贝·加缪著.反抗者[M].吕永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16.
    ②“反抗”而非“好斗”——毛泽东早期记忆初探[EB/OL].天地人大BBS站.http://bbs.ruc.edu.cn,浏览时间:2012年1月5日。
    ③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48.
    ④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48-149.
    ①[英]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维特根斯坦笔记[M].许志强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7.
    ①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76.
    ②[摩洛哥]扎尔古·摩西主编.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M].梅祖培、龙治芳等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扉页.
    ③[瑞士]让·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傅统先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9.
    ①[瑞士]让·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傅统先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9.
    ②金生鈜.以教育为志业:教育家的精神实质[J].中国教育学刊,2011,(7):1.
    ③周志毅.论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个性特征和时代特征[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1):24-25.
    ①董标.毛泽东的教育观:世纪末的诠释[J].教育导刊,1997,(2-3):5.
    ①谭晓玉.毛泽东教育思想研究十七年[J].教育研究,1996,(10):13.
    ②柳湜.为建设新中国人民教育而奋斗——发刊辞[J].人民教育,1950,(1):7.
    ③柳湜.论中国人民共和国的学制[N].光明日报,1951-12-7.
    ④曹振怡.从《沁园春·长沙》看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1,(1):31.
    ⑤黄震.毛泽东教育思想体系基本结构探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3,(4):27.
    ①孙传宏.试论毛泽东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思想[J].中国教育学刊,1993,(4):10.
    ⑤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2.
    ①孙传宏.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两种文化来源[J].教育科学论坛,1993,(5).
    ①王兴国.青年毛泽东与黄兴[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5,(1):134.
    ②[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M].董乐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79.121.
    ①[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M].董乐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79.131.
    ②致蔡和森等.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重印,1984.8.
    ③致蔡和森等.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重印,1984.5-7.
    ④致蔡和森等.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出版社重印,1984.5-7.
    ⑤刘鸿翔,朱与墨.湖南第一师范早期的民本主义教育对毛泽东的深远影响[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3):13.
    ⑥新民学会会务报告(第二号).新民学会资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3.
    ⑦郁之.“早期”——大书小识之二十二[J].读书,1995,(5):77-78.
    ①编后记.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735.
    ②郁之.“早期”——大书小识之二十二[J].读书,1995,(5):77.
    ③陈桂生.实事求是地研究毛泽东早期的教育思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3,(1):5.
    ④许成人.毛泽东早期对旧教育的批判[J].江西教育科研,1995,(3):9.
    ⑤孟湘砥主编.毛泽东教育思想探源[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12.
    ⑥关于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早期”有诸多不同确证,如《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六卷)》明确地将“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前”作为研究毛泽东早期教育观的界限。参见王炳照、阎国华主编.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六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412.
    ⑦汪澍白,张慎恒.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探原[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1.
    ⑧国家与革命.列宁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99.
    ①龚固忠,高菊村.一个青年共产主义者的诞生[J].毛泽东思想研究,1983,(1):47.
    ②陈桂生.实事求是地研究毛泽东早期的教育思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3,(1):4.
    ③利华.也论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发展——《毛泽东早期文稿》研读补要[J].党的文献,1997,(2):66-69.
    ④汪澍白,张慎恒.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探原[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2.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
    ②《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3-24.
    ③曾长秋.略论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0,(2):10.
    ①邓昀.毛泽东早期教育观述略[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5):103.
    ②黄震.毛泽东教育思想体系基本结构探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3,(4):28.
    ③黄震.毛泽东教育思想体系基本结构探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3,(4):28-29.
    ④黄震.毛泽东教育思想体系基本结构探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3,(4):28-29.
    ⑤陈桂生.实事求是地研究毛泽东早期的教育思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3,(1):10.
    ①曾长秋.略论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0,(2):6-10.
    ②持这类观点的文献有很多,主要有:王斌.论青年毛泽东的教育思想[J].湖湘论坛,2005,(2):25-26;张克勤.青年毛泽东的教育观略论[J].教育评论,2007,(5):112-114;李丹.毛泽东早期教育革新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6):26-30;朱天明.论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中的素质教育观[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4):36-38;穆湘兰.青年毛泽东的教育主张与实践探析[J].韶关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10):84-87.
    ③周小李.青年毛泽东的素质教育思想探微[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4.
    ④万启常,唐根华.论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体系及其特征[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2-24.
    ⑤杨百成.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新探[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3,(6):20-26.
    ⑥唐淮.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浅探[J].乐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15-17.
    ①邵雍.毛泽东与平民教育[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94-97.
    ②朱与墨,巢卫平.青年毛泽东从教育救国论到教育服务革命救国论的思想转变[J].当代教育论坛,2008,(9):119;刘鸿翔,朱与墨.湖南第一师范早期的民本主义教育对毛泽东的深远影响[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3):13.
    ③陈桂生.实事求是地研究毛泽东早期的教育思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3,(1):6.
    ④汤志华.早期毛泽东的教育救国理论与实践[J].唐山学院学报,2004,(2):1.
    ⑤武志军.青年毛泽东关于学习的思想述要[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4):58-62.
    ⑥卢国琪.论毛泽东的早期青年教育思想[J].社会科学家,2010,(8):148-151.
    ⑦滕复.毛泽东早年的学术志向与立场[J].浙江学刊,1992,(6):77.
    ⑧李小虎.毛泽东:两种逻辑观念的阐扬人——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6):15.
    ①李文斌.毛泽东早期的教育伦理观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1):18-21;薛义河.恰同学少年——毛泽东早期教育伦理思想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扬州大学,2008.
    ②张尚晏.论毛泽东早期体育思想[J].船山学刊,2007,(2):50-51.
    ③丁福德.毛泽东《体育之研究》的体育思想与素质教育[J].东疆学刊,2007,(2):93-94.
    ④韩永祥.《体育之研究》的历史价值[J].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2,(1):103-105.
    ⑤刘书琼,张军献.杨昌济体育思想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0,(1):5-8.
    ⑥谢素科,黄虎.论毛泽东早期民主教育思想[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8-21.
    ⑦彭干梓,夏金星.毛泽东早期的职业和成人教育思想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4,(4上):62-64.
    ⑧彭干梓,卢璐,夏金星.毛泽东自由发展个性思想与“合理的教育”实验[J].职教论坛,2009,(12上):61.
    ①双传学.论毛泽东早期干部教育思想的渊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4-16.
    ②杨百成.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新探[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3,(6):23.
    ③卢国琪.论毛泽东的早期妇女教育思想[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707-709.
    ④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北京:三联书店,2008.127.
    ⑤汪澍白.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7.后记.
    ①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98.
    ②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3512.
    ④毛泽东.致黎锦熙.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85-88.
    ①参见赵惠.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形成及其特点[J].新乡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6-8;赵环秀,孟宪琴,田宝华.毛泽东早期学校教育思想探源[J].党史博采,2005,(4):11-16.
    ②许成人.毛泽东早期对旧教育的批判[J].江西教育科研,1995,(3):9-11.
    ③彭平一,钟翡庭.论青年毛泽东以道德改造社会的思想[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15.
    ④卢国琪,张远波.党校之源——论毛泽东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1):77-80.
    ⑤双传学.论毛泽东早期干部教育思想的渊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3-14.
    ⑥戴木才.论青年毛泽东的圣贤人格观[J].人文杂志,1993,(6):9-10.
    ①彭干梓.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溯源[J].中国农业教育,2004,(5):1-4.
    ②王连第.青年毛泽东成长的历史特点[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3,(4):11-12.
    ③龙剑宇.毛泽东所接受的早期和学前教育探讨[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3):70-73.
    ④莫江平.论毛泽东对严复教育思想理论基础的批判与改造[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3):46-50.
    ⑤莫江平.论毛泽东对严复教育思想的继承与改造[D]:[硕士学位论文].湖南科技大学,2008.
    ⑥卢国琪.论杜威对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影响[J].学理论,2009,(5):136-137.
    ⑦朱与墨,刘哲明.伟人长于此,必有其原因——毛泽东母校早期师范教育成功原因论纲[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9):20-23.
    ⑧黄小兵,唐去非.湖湘文化与湖南一师教育发展关系探析[J].文史博览(理论),2009,(2):72.
    ⑨朱与墨,孙海林,葛意诚.湖南一师早期教育创新成功的启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5):9-14.
    ⑩夏佑新,杜兵.试析青年毛泽东“游学”原因[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1):136-141.
    ①刘鸿翔,朱与墨.湖南第一师范早期的民本主义教育对毛泽东的深远影响[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3):8-14.
    ②唐淮.试论毛泽东早期素质养成与素质教育[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1):46.
    ③刘建宁,黄帮.湖南第一师范对毛泽东成长的影响[J].党政干部学刊,2010,(12):27-29.
    ④万启常,唐根华.论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体系及其特征[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22.
    ⑤[法]米歇尔·福柯著.谢强,马月译.知识考古学[M].北京:三联书店,2007.6.
    ⑥[法]米歇尔·福柯著.谢强,马月译.知识考古学[M].北京:三联书店,2007.6.
    ②米华.早年毛泽东国民性改造思想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2,13.
    ①钱俊瑞.学习和贯彻毛主席的教育思想——为纪念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周年而作[J].人民教育,1951,(7),8-11.这篇文章原为钱俊瑞为纪念建党三十周年而作,最先发表于1951年6月29日的《光明日报》
    ②潘懋元.毛泽东同志教育思想试述[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4,(5):102.
    ③顾明远.关于“母爱”问题的讨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64,(1).
    ④许全兴.毛泽东与孔夫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总序4.
    ⑤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09-111.
    ⑥许全兴.毛泽东与孔夫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总序4.
    ⑦正确地宣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84.
    ⑧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2-44.
    ①许全兴.毛泽东与孔夫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总序3-6.
    ②陈桂生.实事求是地研究毛泽东早期的教育思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3,(1):4-10.
    ③访王兴国——杨昌济的得意学生.说不尽的毛泽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287-288.
    ①朱正.谈《毛泽东早期文稿》[J].出版广角,1998,(5).
    ②朱正.谈《毛泽东早期文稿》[J].出版广角,1998,(5).
    ③出版说明.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
    ④出版说明.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
    ⑤出版说明.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
    ①[法]米歇尔·福柯.谢强、马月译.知识考古学[M].北京:三联书店,2007.51-52.
    ②全国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新高潮[J].人民教育,1960,(2):70.
    ③曹国智.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教育思想——学习“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笔记[J].湖南教育,1959,(8):11.
    ④韩作黎.努力学习和掌握教育工作的规律[J].前线,1961,(15):3-5,9.
    ⑤于其.在教学研究中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学习“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的一点体会[J].江西教育,1961,(8):6.
    ⑥邹兆熊.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坚决依靠教师[J].江西教育,1962,(2):12.
    ⑦黄德淮.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学习《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的笔记[J].江西教育,1962,(1):3.
    ⑧许梦瀛.学习毛主席《教授法》的初步体会[J].新乡师范学院学报,1964,(3):1.
    ⑨湖南澧县一中数学教研组.学习毛泽东思想改进数学教学的体会[J].数学通报,1965,(1):3-6.
    ⑩彭山城关二小.学习运用毛主席思想领导教改工作[J].四川教育,1965,(7):17.
    ①熊明安.依靠人民群众,采取多种形式办学——重读《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的一点体会[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8,(1):31-34.
    ②王莉.浅谈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重要贡献——编选《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修订版)札记[J].课程·教材·教法,1993,(12):7.
    ③王莉.浅谈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重要贡献——编选《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修订版)札记[J].课程·教材·教法,1993,(12):8.
    ④以报告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的“喜讯”为名来向国家领袖以及相关机构进行某种汇报等,成为一个时代教育实践的特色,也成为特定历史条件下毛泽东的教育影响日益强化的重要方式。
    ①对两种《毛主席论教育》的批语.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二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371.
    ②对两种《毛主席论教育》的批语.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二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371.
    ③对两种《毛主席论教育》的批语.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二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372.
    ④毛主席论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9-10.
    ⑤毛主席论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11.
    ⑥教师要向人民群众学习,文科要以社会为工厂.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149.
    ①对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报告的批语.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二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54.
    ②把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J].人民教育,1966,(4):1-3.
    ③把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J].人民教育,1966,(4):1-3.
    ④《解放军报》编者按[J].人民教育,1966,(6):38.
    ⑤简讯[J].破与立,1975,(1):20.
    ①彭大成.湖湘文化与毛泽东[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21.
    ②[法]泰纳著.艺术哲学[M].傅雷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序言.
    ③彭大成.湖湘文化与毛泽东[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210-212.
    ①郭凤莲,刘忠洋.论湖湘文化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1):117.
    ②杨宝鑫.湖湘学派略论[J].船山学刊,1988,(1):66.
    ③湖南受中国之累以历史及现状证明之.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513.
    ④湖南改造促成会复曾毅书.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489.
    ⑤湖南受中国之累以历史及现状证明之.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513-514.
    ⑥转引自彭大成.湖湘文化与毛泽东[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483-487.
    ①陈独秀.陈独秀著作选编(第二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67.
    ②湖南受中国之累以历史及现状证明之.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514-515.
    ③湖南人再进一步.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484.
    ④[美]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M].胡为雄,郑玉臣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
    ③杨昌济.达化斋日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99.
    ④李锐曾认为,船山学社创办于1915年。(参见李锐.三十岁以前的毛泽东[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84.)但诸多文献均显示为1914年。
    ⑤萧三.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42-43.
    ①梁启超.儒家哲学.饮冰室文集[M].长沙:岳麓书社,1996.20.
    ①党史资料研究(第1辑)[C]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30.转引自张忠良.王船山实学思想与毛泽东实践观论略[J].船山学刊,2002,(2).14.
    ②李锐.三十岁以前的毛泽东[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84.
    ③张忠良.王船山实学思想与毛泽东实践观论略[J].船山学刊,2002,(2):14.
    ①商鞅徙木立信论.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1.
    ②讲堂录.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589.
    ①致黎锦熙信.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84.
    ②悼友人易咏畦.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6.
    ③致萧子升信.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51-52.
    ①李锐.三十岁以前的毛泽东[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59.
    ②体育之研究.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69.
    ③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北京:三联书店,2008.130.
    ④《伦理学原理》批注.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199.
    ①《伦理学原理》批注.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200.
    ②《伦理学原理》批注.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195.
    ③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384-386.
    ①李国钧.王船山教育思想初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36-37.
    ②体育之研究.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69.
    ③《伦理学原理》批注.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222.
    ①《伦理学原理》批注.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228.
    ②《伦理学原理》批注.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238.
    ③郭齐勇.船山思想的内在紧张与船山模型的当代意义[J].船山学刊,1993,(1):132.
    ①杨昌济.达化斋日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75.
    ②杨昌济.达化斋日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20.
    ③杨昌济.达化斋日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79.
    ④杨昌济.达化斋日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79.
    ⑤杨昌济.达化斋日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81.
    ①杨昌济.达化斋日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90.
    ②[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M].董乐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79.121-122.
    ③杨昌济.达化斋日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169.
    ④致萧子升信.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24-25.
    ⑤致黎锦熙信.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85.
    ⑥致黎锦熙信.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83.
    ①方维.湖湘文化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J].湖南党史月刊,1992,(5):6.
    ②致黎锦熙.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85-86.
    ③致黎锦熙.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85.
    ④致黎锦熙.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86.
    ①讲堂录.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581.
    ②讲堂录.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581.
    ①《讲堂录》是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期间的课堂笔记。虽然史学界对《讲堂录》记于何时,说法不一,但据考证,应为毛泽东于1913年10月至12月在湖南第四师范学校读预科时所录。这本笔记中有很多并非毛泽东本人的言论,如杨昌济、袁仲谦等教师的教学内容,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当时毛泽东所接触过的著作、人物及其思想以及毛泽东的相关评述,对于研究毛泽东早期思想的渊源问题确有裨益。(参见《讲堂录》注释一,编后记.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613,737-740.)
    ②讲堂录.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593.
    ③讲堂录.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585.
    ④《伦理学原理》批注.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156-157.
    ②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32.
    ③讲堂录.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593.
    ④
    ①[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M].董乐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79.62.
    ②杨昌济.达化斋日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38.
    ①仁学.谭嗣同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8.291.
    ②仁学.谭嗣同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8.316.
    ④《伦理学原理》批注.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184.
    ⑤《伦理学原理》批注.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184.
    ①《伦理学原理》批注.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185.
    ②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北京:三联书店,2008.140.
    ③论语类钞.杨昌济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253.
    ④湖南受中国之累以历史及现状证明之.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514.
    ⑤张昆弟记毛泽东的两次谈话.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639.
    ⑥健学会之成立及进行.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368.
    ①健学会之成立及进行.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368.
    ②湖南人再进一步.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484.
    ③由“湖南革命政府”召集“湖南人民宪法会议”制定“湖南宪法”以建设“新湖南”之建议.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484.
    ④湘潭教育促进会宣言.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459.
    ⑤《<伦理学原理>批注》注释1.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276.
    ①《湘江评论》创刊宣言.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294.
    ②民众的大联合(二).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374.
    ③《湘江评论》创刊宣言.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294.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
    ②彭大成.湖湘文化与毛泽东[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21.
    ③[法]泰纳著.艺术哲学[M].傅雷译.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序言.
    ①李泽厚.论语今读[M].北京:三联书店,2008.86-88.
    ①[英]肖特著.毛泽东传[M].仝小秋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24.
    ②[英]汤因比著.历史研究(中册)[M].曹未风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324-325.
    ①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544.
    ②高菊村,龙剑宇.少年毛泽东与韶山乡土文化[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3,(4):88.
    ①日记.杨昌济集(上)[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644.
    ②转引自胡长明.毛泽东的故土情[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23-24.
    ③转引自胡长明.毛泽东的故土情[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25.
    ①高菊村,龙剑宇.少年毛泽东与韶山乡土文化[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3,(4):88.
    ②胡长明.毛泽东的故土情[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67.
    ①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两种策略.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01.
    ①萧延中.毛泽东研究在台湾[J].理论视野,2006,(4):24.
    ②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是不是真老虎的问题.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611-612.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3.
    ①[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M].董乐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79.106-107.
    ②[美]埃德加·斯诺笔录.毛泽东自传[M].汪衡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29.
    ③[美]迪克·威尔逊.毛泽东[M].汪衡译.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4.
    ①在毛泽东同斯诺回忆起自己早年生活的1936年,正值中国共产党试图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商谈合作抗日的事宜之时。“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寓意不仅出于时代性的语汇,而且也能透视出在毛泽东心目中,对父亲的反抗似乎具有了天然的合理性。因而,“反对党”汇集了除父亲外的所有人,形成了能够团结并反抗父亲这一“执政党”的重要力量。“反对党”的弱势但力量强大与“执政党”的强势但孤家寡人形成了鲜明地对比。因此说,根据笔者推断,家庭“两党”之类的语言绝非毛泽东一时性起,而是有着深厚的内涵和时代渊源。
    ②[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M].董乐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79.107.
    ③[美]埃德加·斯诺笔录.毛泽东自传[M].汪衡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28.
    ①高菊村等.青年毛泽东[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9.
    ②[美]埃德加·斯诺笔录.毛泽东自传[M].汪衡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28-29.
    ③[美]埃德加·斯诺笔录.毛泽东自传[M].汪衡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137.
    ②肖瑜.我和毛泽东的一段曲折经历[M].北京:昆仑出版社,1989.7.
    ③肖瑜.我和毛泽东的一段曲折经历[M].北京:昆仑出版社,1989.7-8.
    ④[英]肖特著.毛泽东传[M].仝小秋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24.
    ①[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M].董乐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79.107.
    ②[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M].董乐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79.108.
    ③[美]白鲁恂著.再论作为领袖人物的毛泽东[J].李易明编译.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25.
    ④刘宪阁.走近毛泽东的心理世界:一次重要尝试——评介白鲁恂《作为领袖的毛泽东》[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7.
    ①关于毛泽东“虎气”与“猴气”的观点已经被很多学者所认同,这种“虎”“猴”之气的双重性格使得毛泽东能够将坚定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并能在很多场域中实现了攻守兼备。而这也使得毛泽东能够给在而后的学校教育中既坚守追去教育生活的重要价值,又能不断地反抗学校教育的弊端,批判旧教育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成长。
    ②给江青的信.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二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72.
    ③陈晋.毛泽东之魂[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90.
    ①为了使襁褓中的毛泽东“长命百岁”,文七妹先后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让毛泽东拜七舅妈为“干娘”,二是替他向南岳观音菩萨“许愿”,答应毛泽东长大成人之后去“还愿”,三是让毛泽东拜“石观音”为“干娘”,四是自己吃“观音斋”。因此,王兴国认为,毛泽东这次“进香”可能肩负着双重任务,既替母亲“还愿”也替自己“还愿”。(参见王兴国.毛泽东与佛教[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6.2.)作者的这种提法在综合考量了历史的发展脉络基础上所进行的,合乎逻辑与常识判断,从中也体现出少年毛泽东对于母亲的感情以及毛泽东早年忍让慈爱的一些渊源。
    ②祭母文.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4.
    ③王恕焕.毛泽东的人生哲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4.
    ①直到后来,毛泽东还曾主动地以“石三”或“石山”为化名来发表文章或通讯。可见,这个乳名给毛泽东的深刻印象。如1923年9月28日,在致林伯渠的信中便说:“此信托人带汉寄上,因检查极厉害,来信请写交毛石山,莫写毛泽东。”王兴国.毛泽东与佛教[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6.2.
    ②肖瑜.我和毛泽东的一段曲折经历[M].北京:昆仑出版社,1989.181.
    ③米华.早年毛泽东国民性改造思想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专业,2002.30-31
    ④[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M].董乐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79.109.
    ⑤[美]埃德加·斯诺笔录.毛泽东自传[M].汪衡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31.
    ⑥[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M].董乐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79.110.
    ⑦《伦理学原理》批注.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259.
    ①杨昌济.达化斋日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100.
    ②杨昌济.达化斋日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45.
    ③杨昌济.达化斋日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45.
    ④指的是杨昌济对毛泽东的初次评论:“毛生泽东,言其所居之地为湘潭与湘乡连界之地,仅隔一山,而两地之语言各异。其地在高山之中,聚族而居,人多务农,易于致富,富则往湘乡买田。风俗纯朴,烟赌甚稀。”参见杨昌济集(上)[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644.
    ⑤杨昌济.达化斋日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170.
    ⑥致黎锦熙信.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88-89.
    ⑦龚育之、逄先知、石仲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M].北京:三联书店,2010.3.
    ⑧加强宗教问题的研究(1963年12月30日).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53.
    ①于伟,栾天.历史本体论与走向情本体的教育[J].教育学报,2011,(4):42.
    ②[美]埃德加·斯诺笔录.毛泽东自传[M].汪衡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29.
    ③胡长明.毛泽东的故土情[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81.
    ④萧延中解读晚年毛泽东,国人心中的民族英雄[EB/OL] http://www.newsmth.net/pc/pccon.php?id=10002085&nid=308736,浏览时间:2012年5月4日。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9.
    ②[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M].董乐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79.109.
    ③[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M].董乐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79.109.
    ④萧延中.巨人的诞生——“毛泽东现象”的意识起源及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的发展[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31.
    ①[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M].董乐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79.110.
    ②[美]斯诺笔录.毛泽东自传[M].汪衡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33.
    ③[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M].董乐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79.69.
    ④“吃大户”是指在旧社会中,遇着荒灾年头,饥民聚集在一起到地主或富农家吃饭或抢夺粮食的一种自发行为。
    ⑤[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M].董乐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79.111-112.
    ⑥[美]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M].胡为雄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0.
    ①高华.在革命词语的高地上[J].社会科学论坛,2006,(8上):42.
    ②这篇毛泽东亲自拟名“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的文章是毛泽东为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印发倪伟、王光中的1958年5月3日关于安东机器厂试制成功三十马力拖拉机给国家计委主任李富春、副主任贾拓夫的报告写的批语。虽然毛泽东在批语中用“是否能够证明‘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的话语引出自己的观点,但后面所说的“如果能够有系统地证明这一点……必然会有重大的帮助。”这样的话语可以肯定地看出,毛泽东当时的观点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参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236.)
    ①[英]肖特著.毛泽东传[M].仝小秋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25.
    ①刘修如.湖南精神[J].社会评议,1937(60).转引自陶用舒.论湖南人才的地理环境[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03,(1):83.
    ②[英]肖特著.毛泽东传[M].仝小秋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26.
    ①这是因为毛泽东天资聪颖,不需要先生劳神,所以同学们给他所起的诨名。参见刘思齐.毛泽东与他的老师们[M].北京:中国书店,1993.3.
    ②胡长明.毛泽东的故土情[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85.
    ③胡长明.毛泽东的故土情[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86.
    ④[巴西]保罗·弗莱雷著.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8.弗莱雷认为,对话作为一种“创造行为”,“不应成为一个人控制另一个人的狡猾手段”,而正是在这种“对话双方对世界的控制”过程中“为了人类的解放而征服世界”。
    ⑤《关于哲学问题的讲话》,1964年8月18日。
    ①同斯诺的谈话.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00.
    ②整顿党的作风.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8.
    ③高菊村,龙剑宇.少年毛泽东与韶山乡土文化[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3,(4):90.
    ①[美]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M].胡为雄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7.
    ②[英]肖特著.毛泽东传[M].仝小秋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26.
    ③[美]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M].胡为雄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4.
    ④[美]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M].胡为雄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4.
    ①[美]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西行漫记[M].北京:三联书店1979,113.
    ②[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M].董乐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79.113.
    ③“子任”是毛泽东在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仰慕梁启超(号任公)而给自己起的一个笔名,其意思是将救国救民作为自己的责任和抱负。
    ④标,是清朝末年陆军编制的一个名称,大体相当于后来的一个团,亦用于计量军队的单位,如一标人马等。
    ⑤[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M].董乐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79.118.
    ①Liyan Liu.The Man Who Molded Mao: Yang Changji and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ChineseCommunists[J].Modern China,2006,(32):483.
    ②美帝国主义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敌人.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03.
    ③董标.毛泽东教育学[M].香港:时代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11.210.
    ④[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M].董乐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79.121.
    ①肖瑜.我和毛泽东的一段曲折经历[M].北京:昆仑出版社,1989.23-24.
    ②肖瑜.我和毛泽东的一段曲折经历[M].北京:昆仑出版社,1989.24.
    ③[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M].过家鼎等译.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67.
    ④[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M].过家鼎等译.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6.67.
    ⑤[日]近藤邦康著.毛泽东:革命者与建设者[M].宋志勇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30.
    ⑥日记.杨昌济集(上)[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644.
    ⑦彭大成的《湖湘文化与毛泽东》一书中呈现出湖湘文化影响毛泽东的两条线索:“王船山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通过了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索是:王船山——谭嗣同——杨昌济——毛泽东;第二条线索是:王船山——曾国藩——杨昌济——毛泽东。”参见彭大成.湖湘文化与毛泽东[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25.
    ①讲堂录.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589.
    ②斯图尔特·施拉姆.毛泽东[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5.8.
    ③湖南改造促成会复曾毅书.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490.
    ④杨昌济.杨昌济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52.
    ①致黎锦熙信.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86.
    ②致周世钊信.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474.
    ③民众的大联合(三).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393-394.
    ④[美]斯图尔特·R·施拉姆著.毛泽东的思想[M].田松年、杨德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28.
    ⑤李锐.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7.260.
    ①美帝国主义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敌人.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03-204.
    ②[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M].董乐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79.121.
    ③《明耻篇》题志.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11.
    ①致罗学瓒信.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286.
    ①学生之工作.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452-454.
    ②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的谈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3.
    ①毛泽东同志论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81-82.
    ②杨昌济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42.
    ③同斯诺的谈话.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00.
    ④湘江的怒吼(周世钊).新民学会资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99.
    ⑤致周世钊信.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474.
    ①萧瑜.我和毛泽东的一段曲折经历[M].北京:昆仑出版社,1989.145.
    ②杨晓伟.毛泽东未赴法勤工俭学原因再探[J].党的文献,2011,(6):25-32.值得注意的是,该文发表后,立即引起了国内各大门户网站的转载,网上也重新热议该话题。(如《毛泽东未赴勤工俭学原因再探:兴趣转向无暇出国》,《光明日报》2011年12月14日;《毛泽东不赴法国留学并非因没钱和语言不过关》,人民网-历史频道,2012年2月22日。)这既体现了人们对毛泽东研究的热切关注,也反映出国内学界对于毛泽东早期思想演变历程的关注。然而,如果将这种关注与既有研究相比较而言,则仍觉有嚼蜡之感。
    ③劝学篇.杨昌济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75.
    ④劝学篇.杨昌济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75-76.
    ⑤致周世钊信.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474.
    ⑥致周世钊信.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474-475.
    ①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北京:三联书店,2008.155.
    ②日安.惟楚有才,于斯为盛[J].地图,2002(2):32.
    ③陶用舒.论湖南人才的地理环境[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03(1):79.
    ①夜学日志首卷.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97.
    ①通过这一点也可以窥见杨昌济对于蔡元培伦理思想的认同,而这似乎也成为后来杨昌济能够顺利地被聘为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的重要原因。因为杨昌济之所以赴北京大学担任伦理学教授之职,正是受蔡元培之邀请。而杨昌济受聘于北京大学,也导致了毛泽东人生的改变。
    ②毛泽东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03.
    ③陈晋主编.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上)[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695.
    ④每日连载[N].北京晨报,2004-01-03
    ⑤杨昌济.达化斋日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28.
    ①《伦理学原理》批注.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147-148.
    ②《伦理学原理》批注.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151-152.
    ③《伦理学原理》批注.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223.
    ④《伦理学原理》批注.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152.
    ⑤《伦理学原理》批注.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246-247.
    ⑥《伦理学原理》批注.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203.
    ⑦《伦理学原理》批注.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240-241.
    ①各种伦理主义之略述及概评.杨昌济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159.
    ②各种伦理主义之略述及概评.杨昌济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159.
    ③《伦理学原理》批注.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187.
    ④指的是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一书。
    ⑤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27.
    ①袁刚等编.民治主义与现代社会——杜威在华讲演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79.
    ②问题研究会章程.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396.
    ③湘潭教育促进会宣言.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396.
    ①[美]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05.
    ②赵祥麟.杜威教育论著选[M].王承绪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81.
    ③[美]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98.
    ④关于教育革命的谈话.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22.
    ⑤李锐.三十岁以前的毛泽东[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93.
    ⑥[美]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73.
    ⑦对北京实验中学学生王桂芹《暑假归乡散记》的批语.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81.
    ①体育之研究.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72.
    ②体育之研究.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73.
    ③民众的大联合(二).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376.
    ④致罗璈阶信.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555.
    ①民众的大联合(二).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376.
    ②问题研究会章程.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396.
    ③黄金麟.历史、身体、国家:近代中国的身体形成(1895—1937)[M].北京:金星出版社,2006.17—18.
    ④蹈海烈士杨君守仁事略.杨昌济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28—29.
    ⑤蹈海烈士杨君守仁事略.杨昌济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28—29.
    ①体育之研究.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67.
    ②体育之研究.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67.
    ③学生之工作.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449.
    ④民众的大联合(二).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374.
    ⑤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第二集).新民学会资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19-120.
    ①《湘江评论》创刊宣言.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294.
    ②民众的大联合(二).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374.
    ③民众的大联合(二).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374.
    ④民众的大联合(二).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376.
    ⑤民众的大联合(二).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376.
    ⑥民众的大联合(二).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376.
    ⑦达化斋日记.杨昌济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1.
    ⑧达化斋日记.杨昌济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1.
    ⑨教育学讲义.杨昌济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300.
    ①教育学讲义.杨昌济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369.
    ②教育学讲义.杨昌济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370.
    ③体育之研究.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73.
    ④体育之研究.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76.
    ⑤李锐.三十岁以前的毛泽东[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116.
    ⑥余改良社会之意见.杨昌济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80.
    ⑦余改良社会之意见.杨昌济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80.
    ①达化斋日记.杨昌济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12.
    ②Liyan Liu.The Man Who Molded Mao:Yang Changji and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ChineseCommunists[J].Modern China2006(32):489
    ③王连第.青年毛泽东成长的历史特点[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3,(4):15.
    ④体育之研究.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69.
    ⑤[日]近藤邦康著.宋志勇等译.毛泽东:革命者与建设者[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39.
    ⑥王兴国.杨昌济的生平及思想[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58.
    ⑦东西方之旅:杨昌济及其思想.杨昌济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1194-1196.
    ⑧讲堂录.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587.
    ①[美]斯诺笔录.毛泽东自传[M].汪衡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45.
    ②[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M].董乐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79.127.
    ③萧延中.毛泽东研究在台湾[J].理论视野,2006,(4):24.
    ①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311.
    ②《湘江评论》创刊宣言.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292.《湘江评论》是五四时期湖南学生联合会的周报,由毛泽东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该报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有“东方大事述评”、“西方大事述评”、“湘江大事述评”等栏目。从1919年7月14日在长沙创刊以来,共出版了5号,由于同年8月中旬第5号刚刚印出而未及发行,便被湖南督军兼省长张敬尧查封,因而该报的发行较为有限,但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能够透视到毛泽东当时对于教育的一些基本看法及其反抗精神。
    ③按照毛泽东的理解,“民众大联合”是建立在诸多“小联合”的基础上而生成的,教育、厂矿、商业等“小联合”是构成“民众大联合”的基本要素。而在“小联合”和“大联合”的形成过程中,毛泽东的“民众联合”思想也应运而生。
    ④《伦理学原理》批注.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152.
    ①[法]阿尔贝·加缪著.反抗者[M].吕永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18-19.
    ②[法]阿尔贝·加缪著.反抗者[M].吕永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18-19.
    ③[法]阿尔贝·加缪著.反抗者[M].吕永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24.
    ④[法]阿尔贝·加缪著.反抗者[M].吕永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24-25.
    ⑤《湘江评论》创刊宣言.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292.
    ⑥《湘江评论》创刊宣言.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293.
    ⑦《湘江评论》创刊宣言.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293.
    ⑧《湘江评论》创刊宣言.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293.
    ①《湘江评论》创刊宣言.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294.
    ②《湘江评论》创刊宣言.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293-294.
    ③《湘江评论》创刊宣言.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293-294.
    ①民众的大联合(二).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373.
    ②民众的大联合(一).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338.
    ③民众的大联合(一).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339.
    ④民众的大联合(一).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338.
    ⑤民众的大联合(一).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339.
    ①民众的大联合(三).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393.
    ②民众的大联合(三).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394.
    ③民众的大联合(一).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341.
    ④民众的大联合(二).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373.
    ①民众的大联合(二).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373.
    ②民众的大联合(二).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377.
    ③民众的大联合(二).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374-375.
    ④民众的大联合(二).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374-375.
    ①民众的大联合(二).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376.
    ②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73-374.
    ③在五四的思想界中,毛泽东并没有处于核心圈层,政治资本与文化资本的缺失使得毛泽东“无法加入核心话题的讨论,而是采取了冷眼观望的态度”。而毛泽东所做的恰恰是充分利用湖湘文化的本土思想资源来“编织自身的身份网络”并形成“凝聚知识团体和组织社会动员的基本资源”。(参见杨念群.“五四”九十周年祭——一个“问题史”的回溯与反思[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25-26.)就此而言,就不难理解毛泽东所倡导的“湖南共和国”等“小联合”实践探索过程中所具有的思想价值,而“大联合”的夙愿便是种种“小联合”探索的最终诉求。
    ④民众的大联合(三).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390.
    ⑤民众的大联合(三).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390.
    ①在李泽厚看来,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正是对国民性的改造和对旧传统的摧毁,“它把社会进步的基础放在意识形态的思想改造上,放在民主启蒙工作上”。参见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北京:三联书店,2008.6.
    ①夜学日志首卷.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97.
    ②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北京:三联书店,2008.16.
    ③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北京:三联书店,2008.17.
    ①健学会之成立及进行.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362.
    ①五四的意义在于它既是既往政治变革运动的延续,其思想遗产又暗暗地启迪着而后的“社会革命”风暴,因而五四本身又成为“传统与现代思想对垒较量的文化培养基”。而此时的“知识人”也有一个“从迷信国家制度的创生能力到崇尚‘社会’改造思想的转换过程”,五四本身的主题也经历了“从政治关怀向文化问题迁徙、并向社会问题移动”的过程。参见杨念群.“五四”九十周年祭——一个“问题史”的回溯与反思[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15-18.
    ②Bolshevism的胜利.李大钊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63.
    ③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1958年3月22日).转引自许全兴.毛泽东与孔夫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328
    ④毛泽东年谱(上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20.
    ⑤在毛泽东看来,前来应征的人当中一个是罗章龙,虽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但“接着又转向了”;另有两个则完全变成了极端反动的青年,而那“半”个应征者即为李立三,由于李立三“没有提出任何具体建议就走了”,因而在毛泽东印象中,“我们的友谊始终没有发展起来”。
    ①黄金麟.历史、身体、国家:近代中国的身体形成(1895—1937)[M].北京:金星出版社,2006.197.
    ②毛泽东年谱(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21.
    ③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第一集).新民学会资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52.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89.
    ①董标.走向自由教育学——毛泽东教育知识的形成、发展及其表征[D]:[博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05.107.
    ②新民学会是“唯一一个”具有“超越个人之上的戒律和理想目标的强力约束”,并将之“付诸有效的革命行动”的社团。在这一社团中,“同质性”的会员构成“共享着近代湖南凭借对政治的高度敏感和实践取得成功的历史记忆,形成了独特的地方责任伦理”。参见杨念群.“五四”九十周年祭——一个“问题史”的回溯与反思[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26-28.这些特征也使得新民学会在思想涵养上便具备了与马克思主义接壤的思想基础,也使得新民学会能够适恰地引导毛泽东等一批青年学生走向反抗旧制、重建新生的人生旅途。
    ③致萧子升信.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28.
    ①《一切入一》序.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82-83.
    ②致黎锦熙信.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86.
    ③张昆弟记毛泽东的两次谈话.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639.
    ④新民学会会务报告(第一号).新民学会资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
    ⑤杨昌济文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239.
    ⑥新民学会会务报告(第一号).新民学会资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
    ①陈独秀之被捕及营救.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305.
    ②[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M].董乐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79.125.
    ①新民学会会务报告(第二号).新民学会资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5-41.
    ①[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M].董乐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79.125.
    ①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第一集).新民学会资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56.
    ②学生之工作.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449.
    ③学生之工作.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454.
    ④上海工读互助团募捐启.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676.
    ⑤毛泽东在“五七指示”中所提出的那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参见对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报告的批语.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二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53-56.
    ①致黎锦熙信.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478.
    ②致周世钊信.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474.
    ③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第三集).新民学会资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29.
    ④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第三集).新民学会资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61-162.
    ⑤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新民学会资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56.
    ⑥汪澍白.蔡和森同墨子、谭嗣同的继承关系及他对毛泽东世界观转变的影响[J].湖南党史通讯,1985(6):13.
    ①[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M].董乐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79.131.
    ②湖南建设问题的根本问题——湖南共和国.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504.
    ③打破没有基础的大中国建设许多的中国从湖南做起.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508.
    ④绝对赞成“湖南们罗主义”.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511.
    ⑤由“湖南革命政府”召集“湖南人民宪法会议”制定“湖南宪法”以建设“新湖南”之建议.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690.
    ⑥湖南自治运动请愿书.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701.
    ⑦湖南受中国之累以历史及现状证明之.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515.
    ⑧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第三集).新民学会资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61-162.
    ①新民学会会员通信集(第三集).新民学会资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62-163.
    ①学习毛泽东.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31-332.这篇文章是周恩来在1949年5月7日在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正是在这次报告中,“学习毛泽东”作为一个口号而正式提出,但“‘学习’毛泽东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有极其丰富内容的”。
    ②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原则是不可移易的.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98.
    ③转引自[法]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2.
    ①陈晋.毛泽东之魂[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270.
    ②[美]卢西恩·派伊.毛泽东的心理性格及政治得失//萧延中.从奠基者到“红太阳”[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7.259.
    ①刘宪阁.走近毛泽东的心理世界:一次重要尝试——评介白鲁恂《作为领袖的毛泽东》[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6.
    ②[法]阿尔贝·加缪著.反抗者[M].吕永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18.
    ③[巴西]保罗·弗莱雷著.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0.
    ①[巴西]保罗·弗莱雷著.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7.对此,毛泽东极力反对灌输式教育,因为被压迫者并不是“边缘人”,不是生活在社会“外部”的人,而是出于一定的场域中并因之而形成了“弱者”地位。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13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相继出版时间为:1991年9月-1998年1月.
    [4]毛泽东年谱[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5]毛泽东选集(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7]毛泽东文集(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1999年6月.
    [8]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9]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10]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1]中国革命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编.新民学会资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
    [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思想年编(1921-1975)[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4]周恩来选集(上、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15][澳大利亚]约翰·默逊著.中国的文化和科学[M].庄锡昌、冒景珮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16][巴西]保罗·弗莱雷著.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7][德]黑格尔著.哲学史讲演录[M].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18][德]卡尔·雅斯贝尔斯著.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
    [19][德]伊曼努尔·康德著.论教育学[M].赵鹏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0][法]卢梭著.爱弥儿(上、下)[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1][法]卢梭著.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2][法]阿尔贝·加缪著.反抗者[M].吕永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23][法]米歇尔·福柯著.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
    [24][法]米歇尔·福柯著.知识考古学[M].谢强、马月译.北京:三联书店,2007.
    [25][捷克]夸美纽斯著.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6][美] 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上卷):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5)[M].谢亮生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7][美] 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下卷):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M].谢亮生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8][美]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M].周朗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
    [29][美]阿历克斯·英格尔斯著.人的现代化——心理·思想·态度·行为[M].殷陆君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30][美]阿历克斯·英格尔斯、史密斯著.从传统人到现代人[M].顾昕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31][美]埃德加·斯诺笔录.毛泽东自传[M].汪衡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32][美]埃德加·斯诺著.西行漫记[M].董乐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79.
    [33][美]巴格莱著.教育与新人[M].袁桂林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4][美]白鲁恂著.毛泽东的心理分析[M].刘宪阁译.香港:时代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9
    [35][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著.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M].过家鼎、程镇球、张援远译.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
    [36][美]赫伯特·马尔库塞著.单向度的人[M].张峰、吕世平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37][美]劳伦斯·纽曼著.社会研究方法[M].郝大海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8][美]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M].胡为雄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9][美]迈克尔W.阿普尔著.文化政治与教育[M].阎光才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0][美]米切尔·罗斯金著.政治科学[M].林震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41][美]莫里斯·迈斯纳著.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主义和乌托邦主义[M].杜蒲、李玉玲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2][美]斯图尔特·R·施拉姆著.毛泽东的思想[M].田松年、杨德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3][美]魏斐德著.历史与意志:毛泽东思想的哲学透视[M].李君如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4][美]约翰·布莱恩·斯塔尔著.毛泽东的政治哲学[M].曹志为、王晴波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5][美]约翰·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6][美]约翰·杜威著.人的问题[M].傅统先、邱椿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
    [47][美]约翰·杜威著.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8][摩洛哥]扎尔古·摩西主编.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M].梅祖培、龙治芳等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
    [49][日]近藤邦康著.毛泽东——革命者与建设者[M].宋志勇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50][日]竹内实著.毛泽东传记三种[M].程麻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51][日]竹内实著.毛泽东的诗与人生[M].程麻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52][日]竹内实著.文化大革命解析[M].程麻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53][日]竹内实著.中国历史与社会评论[M].程麻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54][日]竹内实著.中国文化传统探究[M].程麻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55][瑞士]让·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傅统先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
    [56][意]康帕内拉著.太阳城[M].陈大维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57][英]托马斯·莫尔著.乌托邦[M].戴镏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58][英]约翰·洛克著.教育漫话[M].傅仁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59][英]迪克·威尔逊著.毛泽东传[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国外研究毛泽东思想资料选辑》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1.
    [60][英]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维特根斯坦笔记[M].许志强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61][英]肖特著.毛泽东传[M].仝小秋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62]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中国哲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3]北京理工大学编.徐特立读书眉批选[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
    [64]邴正.当代人与文化——人类自我意识与文化批判[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65]曹锦清.如何研究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66]车铃玉.主体性与人的存在[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67]陈桂生.现代中国的教育魂:毛泽东与现代中国教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
    [68]陈晋.读毛泽东札记[M].北京:三联书店,2009.
    [69]陈晋.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上、下)[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70]陈晋.毛泽东的文化性格[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
    [71]陈晋.毛泽东之魂[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72]陈元晖.中国教育学史遗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3]董标.毛泽东教育学[M].香港:时代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11.
    [74]丁钢主编.文化的传递与嬗变:中国文化与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75]丁钢.中国教育的国际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76]定宜庄.中国知青史(初澜:1953~1968)[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
    [77]高清海、胡海波、贺来.人的“类生命”与“类哲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78]高菊村等.青年毛泽东[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
    [79]高时良.学记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80]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第一卷及第二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81]龚洵杰、严子琪主编.毛泽东教育思想概论[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2.
    [82]龚育之、逄先知、石仲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M].北京:三联书店,2010.
    [83]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84]何明编著.伟人毛泽东(1893-1976)[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85]洪成文.现代教育知识论[M].北京: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
    [86]胡长明.毛泽东的故土情[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
    [87]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88]蒋伟杰、万喜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教育思想[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89]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上、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90]金春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2004)[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
    [91]靳宏斌.毛泽东教育思想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6.
    [92]老解放区教育工作回忆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93]李国强.中央苏区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94]李江源.我是一个工农兵学员——泛政治化教育中的受教育者(上、下)[M].北京: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95]李鹏程.毛泽东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96]李锐.恰同学少年——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7.
    [97]李锐.三十岁以前的毛泽东[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98]李泽厚.论语今读[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99]李泽厚.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M].北京:三联书店,2008.
    [100]李泽厚.世纪新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10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北京:三联书店,2009.
    [102]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M].北京:三联书店,2009.
    [103]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北京:三联书店,2009.
    [104]刘思齐.毛泽东与他的老师们[M].北京:中国书店,1993.
    [105]刘小萌.中国知青史(大潮:1966~1980)[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9.
    [106]柳海民.教育原理[M].北京: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07]陆有铨.躁动的百年:20世纪的教育历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
    [108]孟湘砥主编.毛泽东教育思想探源[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109]米谷.少年毛泽东(1893-1905)[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110]钱民辉.教育社会学——现代性的思考与建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11]曲铁华.中国教育发展史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12]尚庆飞.国外毛泽东学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113]师哲.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114]石中英.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15]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16]石仲泉主编.毛泽东研究书评[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117]滕纯主编.毛泽东教育活动纪事[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118]田家英谈毛泽东思想[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119]田克勤主编.毛泽东思想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20]汪澍白.毛泽东思想与中国文化传统[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7.
    [121]汪澍白,张慎恒.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探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122]汪澍白.毛泽东早年心路历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123]王炳照、阎国华主编.中国教育思想通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
    [124]王彩玲.毛泽东早期伦理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25]王逢贤.优教与忧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26]王坤庆.教育学史论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
    [127]王明.中共50年[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
    [128]王阳明.传习录[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129]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130]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131]吴永军.课程社会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32]萧三.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
    [133]萧延中.巨人的诞生——“毛泽东现象”的意识起源及中国近代政治文化的发展
    [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134]萧延中.外国学者评毛泽东(1-4卷)[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8.
    [135]萧瑜.我和毛泽东的一段曲折经历[M].北京:昆仑出版社,1989.
    [136]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
    [137]许全兴.毛泽东与孔夫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38]薛广洲.毛泽东与中西哲学融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39]阎长贵、王广宇.问史求信集[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9.
    [140]杨昌济.达化斋日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78.
    [141]杨昌济.杨昌济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
    [142]杨大春.文本的世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43]杨奎松.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
    [144]杨念群.“五四”九十周年祭——一个“问题史”的回溯与反思[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
    [145]杨兆山主编.教育学——培养人的科学与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46]叶澜主编.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147]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148]叶庆科.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初探[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
    [149]叶任涛.毛泽东人生第一次[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
    [150]叶永烈.历史选择了毛泽东[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151]于光远.1978: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152]于伟.理性与教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
    [153]于伟.现代性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54]张素华等.说不尽的毛泽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155]张国焘.我的回忆[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156]张健.毛泽东的教育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
    [157]张健.毛泽东教育思想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158]张育仁.鲲鹏之梦:毛泽东诗化哲学评传[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3.
    [159]赵志军主编.管理思想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60]赵遵生.青年毛泽东[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161]郑德荣主编.毛泽东思想概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162]郑谦.被“革命”的教育:“教育革命”始末[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163]郑新蓉.现代教育改革理性批判[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64]周全华.“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413.
    [165]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166]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167][美]白鲁恂著.再论作为领袖人物的毛泽东[J].李易明编译.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168]艾建玲.青年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对话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青年毛泽东纪念馆”馆长艾建玲[J].湖南教育(中),2011,(1).
    [169]把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J].人民教育,1966,(4).
    [170]卜毅然.毛泽东的道德教育思想探析[J].党史博采(理论),2009,(4).
    [171]沧南.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科学体系[J].湘潭大学学报(社科版),1993,(6).
    [172]曹国智.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教育思想——学习“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笔记[J].湖南教育,1959,(8).
    [173]曹振怡.从《沁园春·长沙》看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1,(1).
    [174]陈桂生.实事求是地研究毛泽东早期的教育思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3,(1).
    [175]陈静.毛泽东的农民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理论月刊,2004,(10).
    [176]陈哲.抗战时期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177]程鸿勤.试论毛泽东建国后的教育思想[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4).
    [178]程锦.学习毛主席的教育思想体系搞好教育革命[J].人民教育,1977,(1).
    [179]邓小泉.改革开放20年来毛泽东教育思想研究综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4).
    [180]邓昀.毛泽东早期教育观述略[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5).
    [181]丁福德.毛泽东《体育之研究》的体育思想与素质教育[J].东疆学刊,2007,(2).
    [182]董标,毛泽东教育学在西方[J].二十一世纪(网络版),2004,(5).
    [183]董标.毛泽东的教育观:世纪末的诠释[J].教育导刊,1997,(2-3).
    [184]董振平.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探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4).
    [185]方维.湖湘文化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J].湖南党史月刊,1992,(5).
    [186]方忠义.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J].社科纵横,2002,(4).
    [187]凡丽.《毛泽东早期文稿》中的“责任”释义[J].大理学院学报,2003,(6).
    [188]高华.红军长征的历史叙述是怎样形成的[J].炎黄春秋,2006,(10).
    [189]高华.如何认识毛泽东时代?[J].文艺研究,2005,(9).
    [190]高华.在革命词语的高地上[J].社会科学论坛,2006,(8上).
    [191]高菊村,龙剑宇.少年毛泽东与韶山乡土文化[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3,(4).
    [192]龚固忠、高菊村.平凡而伟大的父爱——毛泽东对毛岸英的教育[J].湖南党史通讯,1986,(9).
    [193]龚固忠,高菊村.一个青年共产主义者的诞生[J].毛泽东思想研究,1983,(1).
    [194]龚静.中国传统文化与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形成[J].理论学刊,2005,(9).
    [195]顾明远.关于“母爱”问题的讨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64.
    [196]顾明远.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J].教育评论,1992,(2).
    [197]全国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新高潮[J].人民教育,1960,(2).
    [198]郭必恒.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J].高校理论战线,2001,(11).
    [199]郭凤莲,刘忠洋.论湖湘文化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1).
    [200]韩作黎.努力学习和掌握教育工作的规律[J].前线,1961,(15).
    [201]胡国强.毛泽东文化教育革命思想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2).
    [202]胡重光.毛泽东《国文教授案》的教育价值[J].教育评论,2003,(5).
    [203]胡为雄.《毛泽东早期文稿》研读略要(上)[J].党的文献,1994,(6).
    [204]胡为雄.《毛泽东早期文稿》研读略要(下)[J].党的文献,1995,(2).
    [205]胡伟雄.20世纪90年代国内毛泽东思想研究回顾[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3,(3).
    [206]胡为雄.毛泽东曾在北大“旁听”吗[J].同舟共进,2010,(10).
    [207]黄德淮.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学习《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的笔记[J].江西教育,1962,(1).
    [208]黄辉.“知行统一”:略论毛泽东对中国传统知行观的超越——兼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8,(3).
    [209]黄济.教学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问题——学习《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的体会之一[J].读书,1959,(1).
    [210]黄小兵、唐去非.湖湘文化与湖南一师教育发展关系探析[J].文史博览(理论),2009,(2).
    [211]黄昭华.青年毛泽东教育思想与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2).
    [212]黄震.毛泽东教育思想体系基本结构探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3,(4).
    [213]江成.毛泽东同志的教育思想是我们的灯塔[J].江苏教育,1959,(2).
    [214]姜义华.论毛泽东[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215]金生鈜.以教育为志业:教育家的精神实质[J].中国教育学刊,2011,(7).
    [216]雷晔.毛泽东早期教育观评述[J].丝路学刊,1993,(4).
    [217]黎光和.毛泽东的早期教育思想及影响[J].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4).
    [218]李丹.毛泽东早期教育革新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6).
    [219]李国强.苏维埃教育方针初析[J].江西教育科研,1986,(2).
    [220]李美琴、李美幸.论毛泽东教育思想对当今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3).
    [221]李文斌.毛泽东早期的教育伦理观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1).
    [222]李小虎.毛泽东:两种逻辑观念的阐扬人——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6).
    [223]李秀豪,王凤飞.毛泽东在中国教育史上的伟大功绩[J].江西教育科研,1993,(6).
    [224]李衍增.徐特立对毛泽东教育思想的贡献[J].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
    [225]李泽厚.从“两德论”谈普世价值与中国模式[J].东吴学术,2011,(4).
    [226]李政涛.如何“在中国”进行基础教育改革?[J].基础教育,2010,(9).
    [227]利华.也论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发展——《毛泽东早期文稿》研读补要[J].党的文献,1997,(2).
    [228]梁剑峰、唐艾苓、李红霞.试论毛泽东的教学思想[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1).
    [229]刘佛年.教学工作的理论与实践的联系问题——学习《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的体会之一[J].学术月刊,1959,(3).
    [230]刘鸿翔、朱与墨.湖南第一师范早期的民本主义教育对毛泽东的深远影响[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3).
    [231]刘军、蒋书同、胡国强.论毛泽东的教育创新思想[J].当代教育论坛,2003,(9).
    [232]刘克勤、刘力.杜威与毛泽东教学改革思想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4).
    [233]刘克勤、叶佳伟.知行合一观与平民主义教育——杜威与毛泽东的教育哲学思想比较[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34]刘克勤.杜威对陈独秀教育改革思想形成的影响[J].学术交流,2007,(9).
    [235]刘丽丽.浅析毛泽东教育子女读书学习之道[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5).
    [236]刘林元,尚庆飞.毛泽东读书批注中的重要哲学思想[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237]刘明钢.不能把所有正确的理论和经验都说成是毛泽东思想——对省编教材《毛泽东思想概论》的一点不同看法[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6).
    [238]刘明钢.毛泽东的“圈阅”[J].党史博览,1998,(11).
    [239]刘书琼、张军献.杨昌济体育思想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0,(1).
    [240]刘宪阁.走近毛泽东的心理世界:一次重要尝试——评介白鲁恂《作为领袖的毛泽东》[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241]柳湜.为建设新中国人民教育而奋斗——发刊辞[J].人民教育,1950,(1).
    [242]卢粉艳、张晓玲.论毛泽东的家庭教育思想[J].教育探索,2009,(1).
    [243]卢国琪.论杜威对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影响[J].学理论,2009,(5).
    [244]卢国琪.论毛泽东的早期妇女教育思想[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245]卢国琪.论毛泽东的早期青年教育思想[J].社会科学家,2010,(8).
    [246]卢卫红.毛泽东论教育方针[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3).
    [247]鲁洁.教育的原点:育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
    [248]栾天,于伟.福柯的“历史本体”论与教育思想研究的可能性选择[J].教育科学,2011,(6).
    [249]马春萍、李艳波.新时期毛泽东思想教育的困惑与对策[J].学理论,2010,(13).
    [250]毛勤堂、王德义.试论毛泽东的教学思想[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251]闵端乾.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教育工作的指示[J].益阳师专学报,1993,(2).
    [252]莫江平.论毛泽东对严复教育思想理论基础的批判与改造[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3).
    [253]穆湘兰.青年毛泽东的教育主张与实践探析[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5,(10).
    [254]潘懋元.毛泽东同志教育思想试述[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4,(5).
    [255]彭干梓.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溯源[J].中国农业教育,2004,(5).
    [256]彭月英、李茂平.论青年毛泽东的励志对当代大学生励志教育的价值[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257]钱风华、阎治才.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形成[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258]钱俊瑞,学习和贯彻毛主席的教育思想[J].人民教育,1951,(7).
    [259]钱守云.毛泽东的农民教育思想[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60]任青.论毛泽东教育思想的鲜明特色[J].苏州大学学报,2004,(1).
    [261]尚庆飞,韩步江.阶级、阶级意识与阶级斗争——论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逻辑环节[J].哲学研究,2007,(6).
    [262]尚庆飞,孔翠萍.在中西哲学融合的视界中透视毛泽东[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263]尚庆飞,林荫.毛泽东读书批注中的重要哲学思想[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64]尚庆飞,王兵.国外学者论毛泽东与民粹主义[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
    [265]尚庆飞.短暂的启蒙与深刻的印痕——近代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潮与毛泽东的心路历程[J].现代哲学,2008,(2).
    [266]尚庆飞.理解毛泽东:思路、视角与方法——从《毛泽东与孔夫子》谈起[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5,(5).
    [267]尚庆飞.历史与结构:国外毛泽东研究的方法论探讨[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8).
    [268]尚庆飞.略论国外毛泽东学研究领域的“心理历史学派”[J].学术界,2008,(3).
    [269]尚庆飞.拓展和深化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的几个问题[J].南京社会科学,2003,(10).
    [270]尚庆飞.文献学视域中的毛泽东研究——从日文版《毛泽东集》的编辑原则谈起[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
    [271]尚庆飞.西方学者视域中的“毛主义”:文本阅读与模式转换[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6).
    [272]邵雍.毛泽东与平民教育[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273]申小蓉、李惠蓉、李怀杰.毛泽东教育公平思想及其在当代的发展[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9,(1).
    [274]申在文.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浅探[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04,(4).
    [275]双传学.论毛泽东早期干部教育的渊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276]孙传宏.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两种文化来源[J].教育科学论坛,1993,(5).
    [277]孙传宏.试论毛泽东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思想[J].中国教育学刊,1993,(4).
    [278]谭晓玉.毛泽东教育思想研究十七年[J].教育研究,1996,(10).
    [279]谭晓玉等.毛泽东教育思想研究概况[J].毛泽东思想论坛,1996,(1).
    [280]汤志华.早期毛泽东教育救国的心路历程[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281]唐根华、李洪华.毛泽东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思想探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82]唐淮.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浅探[J].乐山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
    [283]唐淮.浅析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及其哲学基础[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1,(4).
    [284]唐淮.试论毛泽东早期素质养成与素质教育[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1).
    [285]唐振南.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与实践[J].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4).
    [286]陶用舒.论湖南人才的地理环境[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03,(1).
    [287]滕复.毛泽东早年的学术志向与立场[J].浙江学刊,1992,(6).
    [288]田克勤.毛泽东的思维艺术探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289]万启常、唐根华.论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体系及特征[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290]汪澍白.蔡和森同墨子、谭嗣同的继承关系及他对毛泽东世界观转变的影响[J].湖南党史通讯,1985,(6).
    [291]汪先平.论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重要思想[J].科学社会主义,2009,(3).
    [292]王斌.论青年毛泽东的教育思想[J].湖湘论坛,2005,(2).
    [293]王克真.毛泽东的“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怀化师专学报,2000,(6).
    [294]王莉.浅谈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重要贡献——编选《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修订版)札记[J].课程·教材·教法,1993,(12).
    [295]王连第.青年毛泽东成长的历史特点[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3,(4).
    [296]王丽荣.试论毛泽东的榜样教育——从学习雷锋好榜样谈起[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6).
    [297]王铁.用毛泽东同志的教育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J].读书,1959,(1).
    [298]王兴国.青年毛泽东与黄兴[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5,(1).
    [299]韦日平.大教育观与毛泽东教育哲学的特点[J].钦州学院学报,2009,(1).
    [300]吴广鹏.毛泽东教育思想略论[J].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301]吴康宁.“有意义的”教育思想从何而来——由教育学界“尊奉”西方话语的现象引发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4,(5).
    [302]吴克明,李扬.论徐特立政治教育思想对毛泽东的影响[J].文史博览,2010,(7).
    [303]吴泳.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教育理论[J].教育研究,1994,(2).
    [304]吴玉伦.论“教育救国”思想的积极意义[J].江汉大学学报,2005,(1).
    [305]吴玉伦.教育救国思潮的形成与发展[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306]武加福.2004年以来国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研究述评[J].福建党史月刊,2010,(8).
    [307]武志军.青年毛泽东关于学习的思想述要[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4).
    [308]夏佑新,杜兵.试析青年毛泽东“游学”原因[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1).
    [309]肖华.论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及其实践[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S2).
    [310]萧延中.毛泽东研究在台湾[J].理论视野,2006,(4).
    [311]萧延中等.人文天地——思想史方法论[J].开放时代,2003,(4).
    [312]熊吕茂.近代来湖湘教育名人的教育思想研究综述[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2).
    [313]许成人.毛泽东早期对旧教育的批判[J].江西教育科研,1995,(3).
    [314]许成人.毛泽东早期探索新教育的实践[J].江西教育科研,1995,(6).
    [315]许玲英.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316]许敏.青年毛泽东与教育救国思想[J].福建党史月刊,2010,(2).
    [317]徐声慧.试论毛泽东在第一师范时期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J].当代教育论坛,2011,(9).
    [318]薛义河.从青年毛泽东世界观的嬗变反观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教育[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3).
    [319]严文清.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9,(10).
    [320]杨百成.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新探[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3,(6).
    [321]杨兰英.论毛泽东的劳动观[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22]杨明宏、王德清.毛泽东“减负”教育思想述评[J].教育科学论坛,2006,(11).
    [323]于其.在教学研究中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学习“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的一点体会[J].江西教育,1961,(8).
    [324]于伟,本土问题意识与教育理论本土化[J].教育研究,2009,(6).
    [325]于伟,栾天.历史本体论与走向情本体的教育[J].教育学报,2011,(4).
    [326]郁之.终于——大书小识之二十一[J].读书,1995,(5).
    [327]郁之.“早期”——大书小识之二十二[J].读书,1995,(5).
    [328]郁之.“比较”——大书小识之二十三[J].读书,1995,(7).
    [329]曾长秋.略论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0,(2):10.
    [330]曾长秋.世纪回眸:毛泽东思想研究在海外[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9,(5).
    [331]翟韬.家庭教育与中国革命——白鲁恂对中国政治的“另类”解读[J].文化纵横,2009,(4).
    [332]曾珺.从毛泽东点评两个故事说开去[J].党史文汇,2009,(2).
    [333]张聪.毛泽东的知识观及其对教育的影响管窥[J].湖北社会科学,2011,(8).
    [334]张聪.近十年来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研究的梳理与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11,(9).
    [335]张震.论毛泽东的早期教育思想[J].临沂师专学报,1993,(4).
    [336]张鹤亭.难忘徐特立、谢觉哉的教诲[J].湘潮,2009,(4).
    [337]张俊国.毛泽东关于教育在发展生产力中作用的思想[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338]张克勤.青年毛泽东的教育观略论[J].教育评论,2007,(5).
    [339]张仁学,刘阳.《毛泽东早期文稿》与南阳历史文化[J].南都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
    [340]张为波.邓小平农民教育思想与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比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8).
    [341]张一兵,尚庆飞.理解毛泽东:一种结构主义的尝试——从阿尔都塞的《保卫马克思》谈起[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6).
    [342]张挚.论中央苏区教育发展的经验与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2006,(12).
    [343]章志平.毛泽东关于青年教育的论述及其现实指导意义[J].嘉兴学院学报,2002,(4).
    [344]张忠良.王船山实学思想与毛泽东实践观论略[J].船山学刊,2002,(2).
    [345]赵环秀、孟宪琴、田宝华.毛泽东早期学校教育思想探源[J].党史博采(理论版),2005,(4).
    [346]郑德荣.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6).
    [347]周建伟、陈金龙.为什么“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毛泽东农民理论的一个解读[J].现代哲学,2008,(1).
    [348]周志毅.论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的个性特征和时代特征[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1).
    [349]朱天明.论毛泽东早期教育思想中的素质教育观[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4).
    [350]朱与墨、巢卫平.青年毛泽东从教育救国论到教育服务革命救国论的思想转变[J].当代教育论坛,2008,(9).
    [351]朱正.谈《毛泽东早期文稿》[J].出版广角,1998,(5).
    [352]朱志敏、宋传信.1998年以来国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3,(12).
    [353]朱智贤.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学习《毛泽东同志论教育工作》笔记[J].读书,1959,(1).
    [354]陈哲.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7.
    [355]丛喜权.毛泽东教育思想论析[D]:[硕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6.
    [356]董标.走向自由教育学——毛泽东教育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及其表征[D]:[博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2005.
    [357]丰向日.“教育平等”观念在中国(1840-2007)[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史专业,2008.
    [358]高磊.《讲话》的发生学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苏州:苏州大学文艺学专业,2009.
    [359]郭德宏.“大跃进”时期“教育革命”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专业,2002.
    [360]何全光.1949-1981年中国教育批判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大学教育史专业,2010.
    [361]候怀银.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的反思[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史专业,2001.
    [362]雷云.教育知识的社会镜像[D]:[博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2009.
    [363]李春玲.1949年以来中国教育理想化问题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2002.
    [364]李庚靖.毛泽东干部教育思想新论[D]:[博士学位论文].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博士学位论文,2003.
    [365]刘慧.毛泽东的人生观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专业,2008.
    [366]米华.早年毛泽东国民性改造思想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专业,2002.
    [367]钱风华.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9.
    [368]佘湘.1949-1978:中国群众运动成因问题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专业,2010.
    [369]宋月晖.建国后毛泽东的教育思想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5.
    [370]汪楚雄.中国新教育运动研究(1912-1930)[D]:[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史专业,2009.
    [371]汪鹏.论毛泽东“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2004.
    [372]汪绪永.毛泽东社会结构思想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2004.
    [373]王晓燕.毛泽东的教育思想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专业,2003.
    [374]韦日平.毛泽东教育哲学思想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2004.
    [375]肖南龙.毛泽东建国后思想改造理论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专业,2002.
    [376]杨建党.领袖权威与制度成长——毛泽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思想与实践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复旦大学中外政治制度专业,2008.
    [377]杨一鸣.教育与时间——现代教育基本特征的初步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2003.
    [378]杨永.论毛泽东的政治教育思想(1921-1949)[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7.
    [379]易春秋.建国十七年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专业,2005.
    [380]张金荣.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历史选择——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毛泽东早期思想[D]:
    [博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专业,2008.
    [381]张平海.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史专业,2001.
    [382]张亚.论毛泽东早期思想中的康德因素[D]:[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专业,2005.
    [383]邓正来.中国社会科学要主动争夺全球化话语权[N].光明日报,2011-12-06(3).
    [384]柳湜.两年来中国人民教育的建设[N].光明日报:1951-9-29.
    [385]柳湜.论中国人民共和国的学制[N].光明日报,1951-12-7.
    [386]童世骏.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中国问题、中国资源和中国责任[N].中国教育报,2011-12-05(4).
    [387]中国首位留美博士:与老舍为同事,曾是毛泽东老师[N].济南:齐鲁晚报,2012-1-5.
    [388]80后[EB/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4689.htm,浏览时间:2011年12月5日。
    [389]“反抗”而非“好斗”——毛泽东早期记忆初探[EB/OL].天地人大BBS站.http://bbs.ruc.edu.cn,浏览时间:2012年1月5日。
    [390]毛泽东24岁强文《心之力》全文惊现长沙,绝对超前!
    [EB/OL]http://bbs.ifeng.com/viewthread.php?tid=6755542,浏览时间:2012年4月5日。
    [391]所谓“毛泽东《心之力》全文”应为伪作
    [EB/OL]http://www.wyzxsx.com/m/?Source=ShowArticle|1|272740|0|3|0,浏览时间:2012年4月5日。
    [392]萧延中解读晚年毛泽东,国人心中的民族英雄[EB/OL]http://www.newsmth.net/pc/pccon.php?id=10002085&nid=308736,浏览时间:2012年5月4日。
    [393]衣俊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活水
    [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7/29/c_121740196_6.htm,浏览时间:2011年7月29日。
    [394]中央档案馆研究馆员:《<毛选>真相》是荒诞离奇的谎言[EB/OL].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ixueyuan/detail_2012_01/16/12010705_0.shtml.浏览时间:2012年4月6日。
    [395] Arif Dirlik,Paul Healy and Nick Knight.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Mao Zedong’sThought[M].Humanties Press.New Jersey,1997.
    [396] Dale Riepe. A 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Philosophy[A].//Dale Riepe. AsianPhilosophy Today[M].Gordon and Breach,Science Publishers,Inc.
    [397] Han Dongping.The Unknown Cultural Revolution: Educational Reforms and TheirImpact on China’s Rural Development [M].New York,2000.
    [398] Henri Chambre,S.J.From Karl Marx To Mao Tse-tung[M].P.J.Kenedy&Sons.NewYork,1959.
    [399] John N. Hawkins. Mao Tse-Tung and Education: His Thoughts andTeachings[M].Linnet Books,1974.
    [400] Jones,Diane Marie.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Social Visions of M.K.Candhi and MaoZedong [M].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1993.
    [401] Joseph S.Wu.Chinese Philosophy Outside Mainland China[A].//Dale Riepe. AsianPhilosophy Today[M].Gordon and Breach,Science Publishers,Inc.
    [402] Joseph S.Wu.Understanding Maoism:A Chinese Philosopher’s Critique [A].//DaleRiepe.Asian Philosophy Today[M].Gordon and Breach,Science Publishers,Inc.
    [403] Liyan Liu.The Man Who Molded Mao: Yang Changji and the First Generation ofChinese Communists[J].Modern China,2006,(32):483.
    [404] Michel Foucault.The Order of Things, An Archaeology of the Human Sciences
    [M].New York,Random House,1970,21-22.
    [405] Niu Xiaodong.Educational East and West:the Influence of Mao Zedong and JohnDewey [M].London,1994.
    [406] Paul Willis.Learning To Labor [M].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New Jersey,197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