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平衡报道在我国诉讼报道中的运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宽松和新闻理念的更加进步,我国传媒在实践中愈来愈重视平衡原则。本文分析了我国新闻平衡原则运用的现状,认为在很多领域的报道中平衡原则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但是在诉讼案的报道中还存在严重的失衡现象。本文以“富士康3000万告记者”案的报道为例,经过分析,得出诉讼案报道失衡易造成媒体审判,影响司法公证,造成社会动荡,影响媒体公信力的结论。并从我国的传统观念、客观因素、记者的主观心理、经济利益关系方面分析诉讼案易报道失衡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保持诉讼案平衡的方法:媒体要明确定位,引导舆论,积极借鉴西方媒体的经验,加强法律意识并积极与司法界协调关系,同时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的责任感和媒体的行业自律。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推进平衡原则在诉讼案报道领域更好的运用,使我国在各个领域的新闻报道中都能很好的运用平衡原则。
With the developing of free press in our country, our media put more concern on the balance of the news repor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status of the balance in our country’s news reports. And believe that the balance principle were well used in many areas expect suit report. With the analyses on reports of“Fu Shi Kang company suit reporter for 30,000,000 RMB”, the writer got conclusion that if reports lost there balance, they will cause media judgment instead of the law, and society turbulence with media trust lost. This article also analyses the reasons of that why the suit report easy lose balance and give its suggestions on how to keep report balance in the suit reports.
引文
[1]《论新闻报道的平衡》,孙旭培,《新闻学新论》,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版,第236—248页
    [2]《新闻侵权热点问题研究》,郭卫华,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35页
    [3]《论新闻报道的平衡》,孙旭培,《新闻学新论》,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年版,第236—248页
    [4]《平衡报道才能达到整体真实》,翟先锋,《新闻记者》,1998.8,第60-61页
    [5]《平衡报道是报道诉讼活动的重要原则》,林爱珺,《新闻爱好者》,2002.8,第21页
    [6]《略论平衡报道》,牛静,《新闻爱好者》,2004.7,第23页
    [7]《从弥尔顿到麦克卢汉》,(美)赫伯特.阿特休尔,纽约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6页
    [8]《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徐耀魁,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第135页
    
    [9]《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策略》,周鸿铎,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年版,第282页
    [10]《信息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孙小礼、冯国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5页
    [11]《从一则假新闻看媒体对“消息源”的使用》,宰飞,《新闻记者》,2005年第4期
    
    [12]《新闻写作精要》,高钢,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13]《用理性和知识考察新闻源》,陈力丹,《新闻记者》,2002年第3期
    [14]董学清:《张颖清:倒在问鼎诺奖途中》,光明网,2005-1-23
    [15]《新闻工作者与法律》,王军,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1年版,第165页
    [16]《媒体言论的法律困境——关于新闻侵权诉讼的实证研究》,陈志武,http://www.sile.org.cn/dis/chn.pdf
    
    
    [19]《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词典》,陈力丹,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年,第80页
    [20]《中国新闻业史》,梁家禄,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476页
    [21]《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江泽民, 1989年
    [22]《新闻评论的嬗变与坚守》,刘章西,新闻前哨,2005年6月26日
    [23]《入世后中国大陆新闻评论的现状与趋势》,(在新世纪首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的演讲),赵振宇,传媒人网络,www.mediaren.net , 2003年10月12日
    [24]《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263页
    [25]《现代社会心理学》,周晓虹,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73页
    [26]《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黄旦,复旦大学出版社,203页
    [27]《平衡报道是报道诉讼活动的重要原则》,林爱珺,《新闻爱好者》, 2002.8,第21页
    [1]刘建明.现代新闻理论.民族出版社, 1999年版
    [2]李希光.新闻学核心.《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2年10月版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4]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5]孙旭培.新闻学新论.当代中国出版社, 1994年版
    [6]刘迪.现代西方新闻法制概述.中国法制出版社, 1998年版
    [7]徐耀奎.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8年版
    [8]刘海贵.当代新闻采访.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9]俞燕敏,郡利群.无冕之王与金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年版
    [10]郭卫华.新闻侵权热点问题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0年版
    [11]辜晓进.走进美国大报.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 2002年版
    [12] John L.Hulteng著(台)罗文辉译.信差的动机———新闻媒介的伦理问题.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2年版
    [13] [美]德弗勒·丹尼斯,颜建军等译.大众传播通论[M],华夏出版社, 1989年版
    [14] [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 2000年版
    [15] [美]唐纳德·吉尔摩,杰罗姆·巴龙《美国大众传播法:判例评析》上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16] [美]韦尔伯·施拉姆.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发展.华夏出版社, 1990年中文版
    [17] [英]约翰·基恩.媒体与民主》[M],刘继红,刘士军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版
    [18]柴发邦.民事诉讼法学新编.法律出版社, 1992年版
    [19]魏永征.新闻传播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3月版
    [20]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21]王军.新闻工作者与法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1年版
    [22] John C.Merrill, Global Journalism, Longman Publishing Group, 1991
    [23] Lamb, Chris. Chutzpah. columns and criminal cases Editor & Publisher. New York, 1994-9-10, (2)
    [24] Ukrainian president assures EU leaders of speedy crisis solution BBC Monitoring Former Soviet Union. London, 2007-4-17(1)
    [25] Peter R. Kann. The Media Is in Need of Some Mending Wall Street Journal (Eastern edition). New York, N.Y, 2006-11-11(A18)
    [26] Chris Lehmann. J. Liebling and the Plight of Press Criticism Raritan. New Brunswick, 2006(夏137)
    [27] Anonymous. Byrne slams press criticism of workers Community Care. Sutton, 2005-12-14(13)
    [28] Rick Klein. Democrats press criticism on energy Knight Ridder Tribune Business News. Washington, 2005-10-8(1)
    [29] Nagourney, Adam. Dole 'Listens to America,' And Hears Press Criticism New York Times (Late Edition (East Coast)). New York, N. Y, 1996-9-28(12)
    [30] French, Clarissa A. Local companies refute press criticism of MEM Springfield Business Journal. Springfield, 1995-6-31(6)
    [31] GLABERSON, WILLIAM. The Nation: Raking Mud; The New Press Criticism: News as the Enemy of Hope New York Times (Late Edition (East Coast)). New York, N.Y, 1994-10- 9( A1)
    [1]林爱珺.平衡报道是报道诉讼活动的重要原则.新闻爱好者, 2002(8)
    [2]牛静.略论平衡报道.新闻爱好者, 2004(7)
    [3]吴麟.报道的平衡与全面.新闻与信息传播研究, 2005年冬季刊
    [4]翟先锋.平衡报道才能达到整体真实.新闻记者, 1998(8)
    [5]张剑秋,韩阳.再谈传媒与司法的关系.河北法学, 2003(7)
    [6]江泽民.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求是, 1990(5)
    [7]唐润华:摘译.路透社采编人员手册.法新社工作人员手册.新闻业务专辑.外国新闻研究, 1994(3)
    [8]陈志武.媒体言论的法律困境——关于新闻侵权诉讼的实证研究.见http://www.sile.org.cn/dis/chn.pdf
    [9]方兴东.新闻工作者信条,准则和职业道德要求.博客中国
    [10]陈力丹.谈谈恩格斯的报刊经营思想.新闻记者, 1995(8)
    [11]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原则.凤凰网, 2002.3.9
    [12]徐耀魁.西方新闻理论评析.新华出版社, 1998年版
    [13]吴惠连.美国新闻业纵横.美国研究, 2002(3)
    [14]刘永华.如何处理与消息来源的关系.新闻记者, 2003(7)
    [15]朱娜,何达志.新闻来源与新闻真实.新闻界. 2004(6)
    [16]陈向阳.记者与新闻来源的共生关系及责任分析.新闻记者, 1998(12)
    [17]李正善.试论舆论监督的平衡原则.今传媒, 2005(1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