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传统水墨符号的艺术特征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写作的动机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来源于想了解中国水墨画在现代文化背景下是否有发展必要;另一方面是来源于中国水墨画在现代文化背景下如何更好的体现出民族特点的思考。笔者进行中国水墨符号艺术特征研究的目的,一方面是希望通过研究提高水墨符号的艺术表现力;另一方面是希望通过研究中国水墨符号的艺术特征,探索中国水墨符号成为古代中国水墨画艺术符号的原因,以及它在现代水墨画中的存在价值。在对水墨符号进行研究思考的过程中,笔者看到了中国水墨符号历经千年不衰的原因,以及它在现代水墨画中所表现出的生命力。为此笔者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在对现实情况的分析和相关资料文献考察的基础上开始了本文的写作。
     全文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引言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阐明了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意义。正文分四个部分,四个部分之间以相互关联、层层深入的关系逐步展开。第一部分阐述了中国水墨符号的产生与发展;第二部分阐述了中国水墨符号所体现的艺术特征;第三部分阐述了中国水墨符号所包含的传统审美哲学思想;第四部分则主要通过分析20世纪中国水墨符号的变革,探索中国水墨符号如何在现代文化背景下的发展与创新。
     本课题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水墨符号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民族思想,如:水墨符号中所包含的儒道佛哲学思想;注重哲学思想下中国审美思维方式的培养;重视中国水墨符号的文化性等。这些观点对于解决现代水墨画中存在的问题,对于重塑中国特色的中国水墨画体系,培养中国传统特色的思维方式、审美观,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参考价值。
Introduction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hinese traditional arts, ink-wash painting conveys the spirit, charms, connotations, and the way of the world with the use of brushes, ink stands and ink. Through research on the artistic characters of Chinese ink-wash symbols, the author aims to explore the existence value of the symbols in modern ink-wash paintings, as well as enhancing artistic expressive force of modern ink-wash paintings.
     Method The article contains of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expatiates the begi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in-wash symbols. The second part describes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 philosophy theories contained by these symbols. The third part focus on the artistic characters of Chinese ink-wash symbols. And the fourth part further analyzes the reform of Chinese ink-wash symbols in 20th century so as to explore its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and innovation in modern culture.
     Result Chinese ink-wash symbols contain abundant Chinese ethical theories such as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Buddhism. It regards the cultivation of Chinese aesthetic mode and culture. These provides important theoretic and referable values to 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modern ink-wash paintings, to rebuild Chinese ink-wash paintings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o cultivate Chinese traditional thinking mode and aesthetics.
引文
[1]寇元勋.《中国水墨画源流·审美·表现》.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第3页.
    [1]王菊生.《中国绘画学概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359页.
    [1](美)高居翰.《中国绘画理论中的儒家因素》.张保琪译.湖南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第28页.
    [1]翟墨总主编.白雪梅编著.《20世纪中国大师画论体系-黄宾虹画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第28页.
    [1]常欣著.《自然写真 应物象形--北宋山水画审美意趣研究》.西安美术学院硕士论文.2007年.
    [2]王大卫著.《以沈宗骞的形神论看中国人物画的造型问题》.西安美术学院硕士论文,2007年.
    [3]王雪莹著.《吴冠中绘画艺术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4]贾云娣著.《中国现代水墨的精神表现与形式》.中央美术学院硕士论文,2005年.
    [5]任美平著.《初探中国画中的空白》.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6]邱毅琳著.《抽象·水墨》.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
    [7]初广彩著.《水墨文心--水墨画与传统文化》.清华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8]舒湘汉著.《新中国写实水墨画初探》.《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第4期.
    [9]吴骏著.《现代与传统的对话--中国水墨画的反思》、《艺术探索》.2003年第5期.
    [10]魏锦蓉.于江著.《现代水墨画现状及发展的思考》、《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11]何力著.《中国水墨画型语言的突破》、《美术大观》,2006年第8期.
    [12]孙双著.《系统论观照下的中国水墨画变革》、《艺术百家》,2006年第2期.
    [13]邵培德著.《中国水墨画的语境和样式的当代性》、《美术研究》,2000年第4期.
    [14]罗小丹著.《论转型中的水墨画》、《宜宾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15]吴田玉著.《水墨画的传统意识》、《美术向导》,2001年第3期.
    [16]邹晓著.《论禅定对中国古代水墨画形成的影响》、《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年第3期.
    [17]李明晓著.《模糊边界--关于水墨画发展的多元化选择》、《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18]水天中著.《进入新世纪的水墨画》、《美术研究》,1999年第2期.
    [19]张白露著.《水墨画与老庄哲学精神略论》、《艺术百家》,2005年第4期.
    [20]陈辉著.《当代水墨画的语言表现》、《东南文化》,2003年第8期.
    [21]崔成雨著.《对于传统水墨画语言的再释读》、《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22]覃国栋著.《关于水墨画形式与人的思维关系的探索》,《理论与创作》,2000年第3期.
    [23]许建康著.《关于现代水墨画的展望与思考》、《美与时代》,2006年第2期.
    [24]赵勇著.《关于中国水墨画现代转型的思考》、《美术大观》,2006年第4期.
    [25 王立民著.《关于中国水墨画的边沿性的再思考》、《国画家》,2000年第6期.
    [26]曹建玲著.《当代中国水墨画的困境与出路》、《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27]刘钎妤著.《多元的审美观和多元的价值观-水墨画发展趋势之我见》、《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62期.
    [28]杜巽著.《从水墨画的色彩变革谈中国画创新》、《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29]贾玮著.《简析中国水墨画中的道家底蕴》、《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1]朱良志著.《扁舟一叶--理学与中国画学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袁济喜著.《中国古代文论精神》.山西教育出版社,205年版.
    [3]任道斌著.《丹青趣味》.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徐复观著.《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卢辅圣著.《历史的象限》.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版.
    [6]徐建融著.《传统的兴衰》.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版.
    [7]谢稚柳著.《水墨画》.上海画报出版社,2002年版.
    [8]陈绶祥著.《国画讲义》.广西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9]俞剑华著.《国画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张建军著.《中国古代绘画的观念视野》.齐鲁书社,2004年版.
    [11]林木著.《论文人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12 寇元勋著.《中国水墨画--源流·审美·表现》.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王菊生著.《中国绘画学概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14]鲁虹著.《现代水墨二十年》.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15]宗白华著.《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6]徐建融著.《中国画先进文化方向》.上海画报出版社,2001年版.
    [17]王文娟著.《墨韵色章--中国画色彩的美学探渊》.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18]邵奇著.《中国画文脉》.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年版.
    [19]毕继民著.《传统文化与中国人物画》.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版.
    [20](美)高居翰 张保琪译.《中国绘画理论中的儒家因素》.湖南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
    [21]中央美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
    [22]翟墨总主编.白雪梅编著.《20世纪中国大师画论体系-黄宾虹画论》.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
    [23]徐恩存著.《现代水墨艺术-焦虑与突围》.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24]刘进安著.《二十一世纪主流人物画家创作从书刘进安》.大象出版社,2003年版.
    [25]周士心.杨扬编著.《八大山人全集》.艺术图书公司,1968年版.
    [26]窦亚杰编著.《石涛画语录》.西冷印社出版社,2006年版.
    [27]徐建融著.《中国画的可持续发展》.上海画报出版社,2000年版.
    [28]周积寅编.《音乐文化人类学》.江苏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29]余虹著.《艺术与精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30]汪荣强著.《人物画笔墨技法详解》.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