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美学与中国古代画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庄子美学对中国古代画论的审美价值取向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庄子独特的剥离系统所成就的“道”的审美境界,正是中国古代画论对“艺”的终极诉求。这种影响自上而下、从源到流,宏观联结着微观,较为集中地体现在古代绘画境界论、神韵论、格调论、透视论、性情论与墨戏论中。庄子美学与中国古代画论的密切关系,一方面可以从“道”本体的角度探求,另一方面可以从主体观道——体道——得道——乐道的心灵轨迹中印证。研究二者之间源远流长、融合无间的关系,无论对于庄子美学抑或是中国古代画论而言都是一种突破与深化。
     庄子之“道”的审美生成与古代绘画境界论源流相延。庄子的“意”是言—意—道三级错位关系的核心审美范畴,在“意”范畴的审美张力下,逻辑错位完成了诗意的转换;庄子的“象”构筑于心物之间,既是道之“象”,又是“象罔”的得道方式,特殊的哲学内涵使其具有完全不同于《周易》、《山海经》构象方式的审美个性;庄子的“境”,是一个从“意”、“象”、到“象外”的生成过程,同时展开为恢宏、浑沌而飘逸的审美境界。庄子理想化的境界,对古代画论境界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古代绘画的尚意传统,与庄子的言意之辨有着不解之缘;古代绘画的境界理论,与传统的意象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并可追溯到庄子的审美境界。
     庄子之“道”的形上存在与古代绘画神韵论旨趣相契。庄子的形神观包含“形全精复”、“不形而神”、“与神为一”三个逐层深入的方面。庄子的气化思想贯通形神,将万物浑化为一,并生成为韵。这就使庄子的形、气、神、韵内在地融于一体,形成富有特色的神韵论。庄子的形神观对中国古代绘画神韵论产生了重大影响,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谢赫的“气韵生动”等著名的理论主张,均与庄子的形神观有着明显的渊源关系。后世绘画艺术的传神论与气韵论又沿着顾恺之、谢赫的精神实质一路发扬下去,形成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源远流长的形上美学追求传统。
     庄子观道的自由视角孕育了古代绘画富有中国特色的透视论。“透视”虽为西方术语,但如今已成为绘画领域通用的概念,具有普遍的意义,可以借来说明中国古代绘画有别于西方的独特透视现象。庄子反对“自我观之”的狭隘立场,提倡“以道观之”的通脱态度,在“道”的高度上,形成了自由的观物视角,后人谓为“以物观物”的审美态度。在这种观物态度的影响下,中国古代绘画的透视角度自由通脱,灵活多变,其中沈括的“以大观小”、郭熙的“步步移、面面看”与“三远”等理论主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透视论的典型代表,是庄子“以物观物”的哲学思想向绘画领域的落实,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形态。
     庄子体道的淡泊心境催生了古代绘画以“淡”为宗的格调论。庄子反对五色五声,提倡素朴恬淡。庄子“朴”的思想包括“去欲”、“去伪”与“复朴”三个有破有立的层面,庄子“淡”的思想亦蕴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不与物交,淡之至也”、“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三个逐级上升的层面。庄子的“朴”与“淡”在源头上形成了“平淡自然”的审美格调,对中国古代绘画的色彩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中国绘画因此步入了绚丽归于平淡的美学历程。张彦远的“运墨而五色具”、苏轼的“寄至味于淡泊”、董其昌的“淡胜工”等主张,典型地反映了庄子的崇淡思想,“平淡自然”几乎成为文人画最高格调的代名词。
     庄子得道的坦荡胸怀造就了古代绘画“法天贵真”的性情论。庄子本无心构筑严谨的哲学体系,而是以感性的方式呈现所思考的一切。他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的特殊表达方式,将哲学的困境挥洒为一片解衣般礴的艺术情怀,使逻辑的悖论走向性情之真。庄子的“真”,不以是否合理为标准,拒绝诉诸知性和理性,不在客观真实的范畴,而在美的国度。庄子以“谬”与“真”所浇铸的独具魅力的艺术人格,典型地体现在庄子对绘画创作——“解衣般礴”的描述中,从庄子的源头树立起来的解衣般礴的真画者形象,到画史上无数特立独行的画家,他们在总体上凝聚成中国文人所欣赏的具有“逸”的精神的艺术人格。
     庄子乐道的游戏精神发展为古代绘画“适一时之兴趣”的墨戏论。庄子的“适”范畴,揭示了生命个体与审美愉悦的密切关联。庄子关注人心之适,否定“适人之适”,提倡“自适其适”,追求物我双方由相谐相融而相忘的“忘适之适”。在“忘适之适”的阶段,主体进入“人与天和”的至乐体验。庄子的“天乐”融合了天地人,将宇宙自然情趣化,哲思玄想审美化,体现“与物为春”的陶然意趣,使人在游戏的愉悦中实现感性与理性、自由与法则、真与美的平衡与和谐。庄子“适”与“乐”的精神为后世文人画树立起“以画为娱则高”的价值观,强调了绘画怡悦情性的功能,发展为古代绘画的墨戏之作。
     综上所述,庄子对中国古代画论的影响是巨大而持久的,古代绘画境界论、神韵论、透视论、格调论、性情论、墨戏论莫不浸淫着庄子的艺术精神。这种影响不仅仅以显性的方式发生,而大面积地浸入传统文化无意识的深层,参与文人士大夫基本性格的塑造,因此日后愈益集中地体现在主导中国绘画审美趣味的重要门类——文人画的思想中。庄子美学是中国古典美学研究中的显学,中国古代画论是门类艺术理论中绕不开的重镇,深入理解庄子与中国古代画论的关系,对于把握整个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问题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Chuang Tzu’s aesthetics had a gigantic and profound effect on Chinese ancient painting theory. Chuang Tzu’s aesthetic scene of‘Tao’in the special distinction system is a teminal request of Chinese ancient painting theory. The influence is formed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connected the whole with details, and shows itself in theory of land, verve, perspective, pattern, temperament and ink-play, etc. 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Chuang Tzu’s aesthetic and Chinese ancient painting theory can be probed in both from the aspect of ontology of‘Tao’and from a trace of Tao observation, Tao experiencing, Tao obtaining ,Tao enjoying. Study in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s a breakthrough and deepening both to Chuang Tzu’s aesthetic and Chinese ancient painting theory.
     The aesthetic creation of Chuang Tzu’s Tao can be traced back to land-theory of Chinese ancient painting. As a key aesthetic category of tri-comlex relation among language, conception and image, the conception (YI in Chinese) of Chuang Tzu had obtained the poetic expression in terms of aesthetic explanation; the image formed between spirit and matter, either as one in Tao or as an approach into“image deceiving(XIANGWANG in Chinese)”,which were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he form of image creation of the aesthetic qualities in ZHOUYI and SHANHAIJING with the special philosophic connotation; the land in CHUANG TZU has a forming process from“conception”,“image”to“image outside”with the extensive, turbid and elegant aesthetic land. The sublimate“Taoism land”of Chuang Tzu had a great effect on land’s theories of the ancient painting, whose tradition of conception advocating had undivided relations with Zhuang’s arguments of language and conception, while the land’s theories of ancient painting had close relations with the traditional doctrines of conception and image which traced back to the aesthetic land of Chuang Tzu.
     The metaphysic ontology of Chuang Tzu’s Tao is in harmony with the verse theory of Chinese ancient painting.The view of Chuang Tzu’s figure and spirit(XING and SHEN in Chinese) covered three gradual aspects with“full spirit with complete figure”,“spirit without figure”, and“integrity of figure and spirit”. His view of Qi-Hua run through figure and spirit, making mouse and man(everythings on earth) be the whole and forming verve in inherent harmony with figure, Qi, spirit and rhyme, such is his distinctive view of verve. It had a great effect on the view of verve for Chinese ancient painting, for example, the famous theory of“drawing spirit with figure”from Gu Kaizhi,“lifelikeness with Qi and rhyme”from Xie He and etc., have an obvious original relation with Zhuang’s view of figure and spirit, and the view of CHUANGSHEN and QIYUN in subsequent painting art had been developed along Gu and Xie’s style, forming the metaphysic aesthetic tradition in Chinese ancient painting art.
     Chuang Tzu’s free angle of Tao Observation gives birth to view of perspectiv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ancient painting. Though it is a western term,“perspective”has been as a universal one in field of painting with all-pervading meaning. It can be used to discuss the unique perspective condition in Chinese ancient painting different from the western ones, such as the example of Chuang Tzu, he opposed the parochialist position with“self-observation”, and instead advocating the view of“enjoyment with Tao”. On the height of Tao, Zhuang formed his free perspective angle which was the so-called aesthetic view of“observation from the angle of object”. With this influence, the perspective angle of Chinese ancient painting formed the style of freedom, agility and levity. Typical argument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view of“obsevervation smallness with grand sight”from Shen Kuo,“full sight in paces”and“tri-farness”from Guo Xi and etc., confirmed Chuang Tzu’s philosophy idea of“observation from the angle of object”to the area of painting, having a great effect on the artistic modality of Chinese ancient painting.
     Chuang Tzu’s peaceful feeling of Tao Experiencing helps to produce pattern theory which boasts of a style of peace. Chuang Tzu argued against the view of“cinque color and cinque tone”, instead advocating the simple and indifferent attitude. His thought of“simplicity”expressed the three unitive aspects with“desire out”“fake out”and“simplicity back”; his thought with“no seeking fame”contained another three gradual aspects with“inaction indifferent to fame”,“seeking for peace without meeting object outside”and“numerous beauty coming with peaceful mind”. His natrual aesthetic pattern with original“simplicity”and“peace”had a great effect on the view of color in Chinese ancient painting, which stepped into the course of aesthetic taste from floweriness back to lightness. The great aesthetic theories like the view of“cinque colors in ink”from Zhang Yanyuan,“best gusto to lightness”from Su Shi,“lightness excelling fine workmanship”from Dong Qichang and etc., typically traced from Chuang Tzu’s aesthetic thought, the painting of“peaceful and natural”style turns to be the best one for literators.
     Chuang Tzu’s magnanimous bosom of Tao obtaining starts the view of temperament in ancient painting which approves of sincerity.Chuang Tzu showed himself with sensibility when considering mouse and man rather than constituting precise system of philosophy. His special words like“erroneous and leisure speech, flimflam language, and endless phraseology”had melt philosophical plight into exalted art passion, making logic paralogism towards truth of temper. No taking a stand on being with reason and no resorting to intellectuality and nous, Zhuang’s“truth”had been established in kingdom of beauty without the scope of objective reality. His unique artistic charm running through“truth”had represented the exalted painting creation, therefore, those, as a whole, with true and natural images from origin of Zhuang’s time to innumerous ones with vivid characters had agglomerated artistic personality with“leisure”spirit enjoyed by Chinese literators in painting history.
     Chuang Tzu’s spirit of Tao enioying develops into“ink play”theory which“fit for one’s temporary interest”in Chinese ancient painting.The category of“fit”in Chuang Tzu expressed the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life individual and aesthetic pleasure. Paying attention to“fit”in man’s mind, Zhuang advocated“fit for oneself”and explored“fit with no mind”in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rather than considering“fit for man”. Turning nature and universe into man’s sentiment, philosophy into aesthetics, and man’s contented interest with outside objects, His thought of“heaven pleasure”converged heaven, earth and man into one, which carried out the balance and harmony between sensibility and nous, freedom and restriction, truth and beauty in pleasure of game. Zhuang’s spirit of“fit”and“pleasure”built up the high view of value i.e.“painting for pleasure to be lofty”for literators in his aftertime, emphasizing the function that painting is for pleasure, and developed the ink-play style for“interest with fit to time”in history of painting.
     In conclusion, Chuang Tzu had a gigantic and durative effect on theories of Chinese ancient painting, whose views of land, verve, perspective, pattern, temperament and ink-play were all from his art spirit. Such influences not only displayed in apparent ways, but largely immerged into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unconsciousness, figuring the basic charaters of literators. Therefore, it had deeply focused on the thought of their painting which lead Chinese painting to exalted aesthetic interest.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noticeable that not all influence of Chuang Tzu were right and active, some presented negative factors which had a world of bad effection. As everything has its aspect of antinomy, all in all,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how we can treat and use such sword with double-edge.
引文
①[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下册),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699页。
    ②王国维:《人间词话》,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五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264页。
    ③[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九《唐朝上》,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51页。
    ①[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卷十八,潘富恩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91页。
    ②同上书,第290页。
    ③同上书,第235页。
    ④[宋]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山水门》,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62页。
    ⑤[宋]《宣和画谱》卷十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93页。
    ⑥[宋]邓椿:《画继》卷九《论远》,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722页。
    ⑦[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论画六法》,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24页。
    ⑧[宋]《宣和画谱》卷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63页。
    
    ①叶宗镐选编:《傅抱石美术文集》,江苏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507页。
    ②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自叙》第4页。
    ③阮璞:《禅宗盛行影响绘画发展之说几成滥调》,《画学丛证》,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版,第28-29页。
    
    ①[元]赵孟頫,《四慕诗和钱舜举》,《赵孟頫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4页。
    ②蒋星煜:《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影印,第6页。
    ③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53页。
    ④见[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第四》载支道林“因论庄子逍遥游。支作数千言,才藻新奇,花烂映发”。
    ①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40页。
    ②[南朝]宗炳:《明佛论》,《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第六十二册,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728页。
    ③[唐]王维:《与魏居士书》,[清]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32页。
    ④[唐]王维:《酬张少府》,[清]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93页。
    ⑤[唐]王维:《林园即事寄舍弟紞》,[清]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5页。
    ⑥[明]唐志契:《绘事微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60页。
    ⑦同上书,第62页。
    ①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0-141页。
    ①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自叙》第4页。
    ①[明]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25页。
    ②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王国维集》(第一册),周锡山编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7页。
    ③闻一多:《庄子编》,《闻一多全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页。
    ④同上书,第9页。
    ①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0页。
    ②同上。
    ③冯友兰:《境界》,《新原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45页。
    ④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二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57-358页。
    ⑤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27页。
    ⑥同上书,第241页。
    ⑦陈鼓应:《老庄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29页。
    
    
    ①刘绍瑾:《庄子与中国美学》,岳麓书社2007年版,第32页。
    ②陶东风:《超迈与随俗——庄子与中国美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91-94页。
    ③颜昆阳:《庄子艺术精神析论》,(台湾)华正书局1985年版,第87页。
     ①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41页。
    
    
    ①[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高煜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82页。
    ②[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韩水法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31页。
    ③[荷]斯宾诺莎:《伦理学》,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222页。
    ④[德]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22页。
    
    
    ①崔大华:《庄学研究》,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95页。
    ②王国维:《人间词话》,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五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239页。
     ①傅抱石:《中国绘画思想之进展》,《傅抱石美术文集》,江苏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229页。
    ②本文所探讨的“艺”,一方面从概念的内涵着眼,指庄子的“能有所艺者,技也”(《天地》)的技艺;另一方面从概念的外延着眼,指作为艺术门类的古代绘画。
    ①[宋]苏轼:《书李伯时山庄图后》,傅成、穆俦标点《苏轼全集》(第三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190页。
    ②[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卷一《作法》,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339页。
    ③[宋]《宣和画谱》卷十五,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05页。
    ④王国维:《人间词话》,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五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245页。
    ⑤[清]方薰:《山静居画论》卷上,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下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436页。
    
    
    ①[宋]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走兽门》,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62页。
    ②[宋]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塑作门》,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63页。
    ③[宋]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花竹翎毛门》,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62页。
    ④[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神品下七人》,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65页。
    ⑤[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梁》,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47页。
    ①[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论气韵非师》,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68页。
    ②[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页。
    ③[宋]苏轼:《书吴道子画后》,傅成、穆俦标点《苏轼全集》(第三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190页。
    ④[清]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一画章》,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583页。
    ⑤[清]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了法章》,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583页。
    ⑥[清]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变化章》,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583页。
    ①伍蠡甫:《中国画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84页。
    ②[宋]《宣和画谱》卷八,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83页。
    ③[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卷二《避俗》,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346页。
    ④[清]董棨:《养素居画学钩深》,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下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468页。
    ⑤[清]华琳:《南宗抉秘》,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下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497页。
    ⑥[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品目》,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88页。
     ①[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顾陆张吴用笔》,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26页。
    ①[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画体工用拓写》,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27页。
    ②[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98页。
    ③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二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7页。
    ①[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583页。
    ②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24-27页。
    ③[南朝宋]宗炳:《明佛论》,《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第六十二册,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728页。
    ④[唐]符载:《观张员外画松石序》,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20页。
    ⑤[宋]董逌:《广川画跋》卷六《书李成画后》),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842页。
    ⑥[宋]《宣和画谱》卷十六,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08页。
    ①[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源》,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1018页。
    ②[苏]叶·查瓦茨卡娅:《中国古代绘画美学问题》,陈训明译,湖南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140页。
    ③颜昆阳:《庄子艺术精神析论》,(台湾)华正书局1985年版,第153页。
    ④[清]唐岱:《绘事发微·自然》,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892页。
    
    
    ①[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384-385页。
    ②同上书,第393页。
    
    ①[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392页。
    ②同上书,第345页。
     ①[美]乔纳森·卡勒:《结构主义诗学》,盛宁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63页。
    
    
    ①[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下),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946页。
    ②[梁]钟嵘:《诗品》,[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上册),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页。
    ③[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下册),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688页。
     ①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1-12页。
    
    ①叶维廉:《道家美学与西方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
    ②[唐]释皎然:《诗式》,[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上册),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31页。
    ③[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下册),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688页。
    ④[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中),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489页。
     ①刘绍瑾:《庄子与中国美学》,岳麓书社2007年版,第120页。
    
    ①[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滕守尧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91页。
    ②[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上册),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40页。
    ③[清]厉鹗:《南宋院画录》卷七,于安澜编《画史丛书》(第四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第136页。
    ④叶维廉:《道家美学与西方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页。
    
    
    ①[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下),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919页。
    ②[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下册),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688页。
    ③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五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43页。
    ①[宋]叶梦得:《石林诗话》,[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上册),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432页。
    ②[唐]释皎然:《诗式》,[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上册),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31页。
    ③[唐]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96页。
    ④同上书,第197页。
    ⑤[唐]司空图:《与极浦书》,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01页。
    ⑥[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下册),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688页。
    ⑦[宋]欧阳修:《六一诗话》,[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上册),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67页。
    
    ①[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中),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415页。
    ②同上。
    ③同上。
     ①[宋]吕惠卿:《庄子义》,见严灵峰编辑《无求备斋庄子集成初编》(5),(台湾)艺文印书馆据1934年陈任中辑校排印本影印,1972年版,第121页。
    ①[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中),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470页。
    ②同上书,第544页。
    ③[清]章学诚:《易教下》,《文史通义新编新注》,仓修良编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6页。
    ④[德]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58页。
    ⑤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二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68页。
    ①[清]章学诚:《易教下》,《文史通义新编新注》,仓修良编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6页。
    ②王振复:《周易的美学智慧》,湖南出版社1991年版,第168页。
    ③王明居:《叩寂寞而求音:〈周易〉符号美学》,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8页。
    
    
    
    ①钱钟书:《管锥篇》第一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9页。
    ②[魏]王弼注[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周易正义》,《十三经注疏》之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58页。
    ③同上书,第158页。
     ①王振复:《周易的美学智慧》,湖南出版社1991年版,第171页。
     ①闻一多:《伏羲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6页。
    
    
    ①[清]刘熙载:《艺概·文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7页。
    ②茅盾:《神话研究》,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第80-81页。
    ③[清]刘熙载:《艺概·文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8页。
    
    
    ①[清]刘熙载:《艺概·文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7页。
    ②茅盾:《神话研究》,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第80-81页。
    ③[清]刘熙载:《艺概·文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8页。
    ①冯友兰:《新原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第45页。
    ②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二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57-358页。
    ③同上书,第358页。
    ④[唐]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瞿蜕园校点《刘禹锡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35页。
    ⑤[唐]司空图:《与王驾评诗书》,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17页。
    ①王国维:《人间词话》,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五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240页。
    
    
    ①王国维:《人间词话》,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五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240页。
    ②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20页。
     ①[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中),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504页。
    
    
    ①[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中),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511页。
    ②[唐]王昌龄:《诗格》,胡问涛,罗琴校注《王昌龄集编年校注》,巴蜀书社2000年版,第316页。
    ①王国维:《人间词乙稿序》,见《人间词话附录》,《王国维集》(第一册),周锡山编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45-246页。
    ②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13页。
    ③王国维:《人间词话》,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五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239页。
    ④同上书,第4240页。
    ⑤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王国维集》(第一册),周锡山编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页。
    ①王国维:《人间词话》,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五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239页。
    ②同上书,第4240-4241页。
    ③同上书,第4240页。
    ④高振农:《大乘起信论校释》,[梁]真谛译,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59页。
    ①[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上册),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41页。
    ②[宋]普济:《金陵牛头山威禅师法嗣》,苏渊雷点校《五灯会元》(上),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66页。
    ③[宋]普济:《大洪恩禅师法嗣》,苏渊雷点校《五灯会元》(下),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897页。
    ④[宋]普济:《龙门远禅师法嗣》,苏渊雷点校《五灯会元》(下),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318页。
    ⑤[宋]普济:《白马儒禅师法嗣》,苏渊雷点校《五灯会元》(中),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845页。
    ⑥[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上册),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38页。
    ①[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583页。
    ①[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顾陆张吴用笔》,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26页。
    ②[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画体工用拓写》,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27页。
    ③[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论用笔得失》,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69页。
    ④[宋]苏轼:《传神记》,傅成、穆俦标点《苏轼全集》(第二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909页。
    ⑤[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卷二《山水林木门》,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53页。
    ⑥[宋]《宣和画谱》卷五,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77页。
    ⑦[宋]《宣和画谱》卷十,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89-90页。
    ⑧[宋]韩拙:《山水纯全集·论用笔墨格法气韵之病》,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357页。
    ⑨[元]饶自然:《绘宗十二忌》,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52页。
    ①[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卷一《用笔》,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327页。
    ②[清]方薰:《山静居画论》卷上,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下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436页。
    ③同上书,第441页。
    ④[宋]邓椿:《画继》卷六《山水林石》,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716页。
    ⑤[清]唐岱:《绘事发微·自然》,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892页。
    ⑥[宋]欧阳修:《盘车图》,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第一册),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99页。
    ⑦[宋]《宣和画谱》卷十三,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00页。
    ⑧[元]汤垕:《古今画鉴·杂论》,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902页。
    ⑨[明]祝允明:《枝山题画花果》,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下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1078页。
    ⑩[清]笪重光:《画筌》,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695页。
    ①[清]方薰:《山静居画论》卷上,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下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444页。
    ②[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顾陆张吴用笔》,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27页。
    ③[宋]苏轼:《又跋汉杰画山》,傅成、穆俦标点《苏轼全集》(第三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194页。
    ④[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98页。
    ⑤[宋]《宣和画谱》卷二十,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28页。
    ⑥[元]汤垕:《古今画鉴·宋画》,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900页。
    ⑦[明]屠隆:《画笺·元画》,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995页。
    ①[元]倪瓒:《清秘阁全集》卷十《答张藻仲书》,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
    ②[清]笪重光:《画筌》,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693页。
    ③[清]方薰:《山静居画论》卷下,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下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448页。
    ④同上书,第459页。
    ⑤[南朝宋]王微:《叙画》,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585页。
    ⑥[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五《晋》,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39页。
    ①[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98页。
    ②[宋]郭熙:《林泉高致·画格拾遗》,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502页。
    ③[宋]《宣和画谱》卷十,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90页。
    ④[宋]《宣和画谱》卷十五,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05页。
    ⑤[宋]邓椿:《画继》卷七《小景杂画》,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719页。
    ⑥[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卷二《酝酿》,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363页。
    ⑦[清]恽寿平:《南田画跋》,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180页。
    ⑧[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卷二《会意》,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354页。
    ⑨[清]方薰:《山静居画论》卷下,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下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459页。
    ①[清]恽寿平:《南田画跋》,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177页。
    ②[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卷二《山水林木门》,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53页。
    ③[宋]《宣和画谱》卷十五,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05页。
    ④[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源》,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1016页。
    ⑤[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卷二《取势》,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359页。
    ⑥同上书,第361页。
    ⑦[清]黄钺:《廿四画品·超脱》,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第一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98页。
    ①俞剑华:《中国绘画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54年版,第3页。
    ②“象外追维”,语出清代笪重光《画筌》:“即令朱黄杂沓,或工或诞,多于象外追维”,体现了不拘于形貌,而追求象外韵致的审美取向。
    ③[清]笪重光:《画筌》,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694页。
    
    ①[宋]韩拙:《山水纯全集·后序》,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上),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48页。
    ②[清]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一画章》,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583页。
    ③[陈]姚最:《续画品》,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页。
    ①[五代]荆浩:《笔法记》,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6页。
    ②同上。
    ③[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逸品三人》,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68-169页。
    ④[宋]韩拙:《山水纯全集·论用笔墨格法气韵之病》,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357页。
    ⑤[宋]邓椿:《画继》卷六《山水林石》,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717页。
    ⑥[清]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卷一《论点苔》,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下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566页。
    ⑦[清]松年:《颐园论画》,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下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602页。
    ①[清]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山川章》,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584页。
    ②[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逸格一人》,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89页。
    ③[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论三家山水》,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69页。
    ④[五代]荆浩:《笔法记》,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7页。
    ⑤[宋]邓椿:《画继》卷六《山水林石》,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717页。
    ⑥[清]笪重光:《画筌》,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692页。
    ⑦[五代]荆浩:《笔法记》,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6页。
    ⑧[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97页。
    ⑨[宋]韩拙:《山水纯全集·论山》,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355页。
    ⑩[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源》,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1017页。○11[清]唐岱:《绘事发微·云烟》,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891页。○12同上书,第892页。○13[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卷二《会意》,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354页。○14[清]方薰:《山静居画论》卷上,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下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441页。
    ①[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序》,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88页。
    ②同上。
    ③同上。
    ④[明]王绂:《书画传习录》,李来源、林木编《中国古代画论发展史实》,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193页。
    ⑤[清]笪重光《画筌》,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694页。
    
    ①[清]恽寿平:《南田画跋》,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192页。
    ②[清]盛大士:《溪山卧游录》卷二,于安澜编《画史丛书》(第五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第25页。
    ③[清]范玑:《过云庐画论》,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下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485页。
    ④[清]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卷二《论点睛》,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下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576页。
    ⑤[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上册),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38页。
    
    
    ①[宋]郭熙:《林泉高致·画意》,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500页。
    ②此四则均见[清]笪重光《画筌》,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693-694页。
    
    
    ①[清]恽寿平:《南田画跋》,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180页。
    ②同上。
    ①[清]布颜图:《画学心法问答》,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288-290页。
    ①[清]郑燮:《题兰竹石》,吴泽顺编注《郑板桥集》,岳麓书社2002年版,第363页。
    ①[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中),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748页。
    ①[德]黑格尔:《美学》第二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8页。
     ①[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滕守尧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56页。
     ①[英]克莱夫·贝尔:《艺术》,周金怀、马钟元译,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155页。
    
    ①葛荣晋:《中国哲学范畴通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36页。
    ②樊波:《中国书画美学史纲》,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136页。
    ③[宋]林希逸:《庄子鬳斋口义校注》,周启成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48页。
    
    
    ①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3页。
    ②[唐]释皎然:《诗式》,[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上册),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31页。
    ③[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下册),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688页。
    ④鲁枢元:《“神韵说”与“文学格式塔”》,《文学评论》,1987年第3期。
    
    
    ①崔大华:《庄学研究》,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08页。
    ②[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上),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48页。
    ①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二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5页。
     ①崔大华:《庄学研究》,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410-411页。
    
    
    ①[美]杜·舒尔茨:《现代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297页。
    ②[德]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7页。
    
    ①[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847页。
    ②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6页。
    ①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6页。
    ①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01页。
    ②[晋]顾恺之:《论画》,潘运告编著《汉魏六朝书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266-267页。
    ③同上书,第267页。
    ④同上书,第266页。
    ①[晋]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潘运告编著《汉魏六朝书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274页。
    ②同上书,第273页。
    ③[晋]顾恺之:《画云台山记》,潘运告编著《汉魏六朝书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281页。
    ④[晋]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潘运告编著《汉魏六朝书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273页。
    ①[晋]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潘运告编著《汉魏六朝书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273-274页。
    ②同上书,第274页。
    ③同上书,第273页。
    ④邓乔彬:《中国绘画思想史》,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06页。
    ①[晋]顾恺之:《画云台山记》,潘运告编著《汉魏六朝书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281页。
    ②汤用彤:《理学·佛学·玄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23页。
    ③[汉]赵岐注《孟子注疏》卷七下,《十三经注疏》之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35页。
    ④[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梁》,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47页。
    
    ①[清]丁皋《写真秘诀·眼光论》,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553页。
    ②[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朱疆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7页。
    
    ①以上数则均见[晋]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潘运告编著《汉魏六朝书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274-275页。
    ②李泽厚:《美的历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88页。
    
    
    ①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第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71页。
    ②郭因:《中国古典绘画美学中的形神论》,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3页。
    ①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04页。
    ②[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序》,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88页。
    ③[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07页。
    ④[宋]苏轼:《传神记》,傅成、穆俦标点《苏轼全集》(第二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909页。
    ①[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卷三《传神总论》,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363页。
    ②[清]布颜图:《画学心法问答》,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283页。
    ③[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论气韵非师》,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68页。
    ④[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页。
    ①以上数则均见[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2页。
    ②同上。
    ①[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论气韵非师》,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68页。
    ②[宋]邓椿:《画继》卷九《论远》,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722页。
    ③[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847页。
    ④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106-107页。
    ⑤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22页。
    
    ①[魏]曹丕:《典论·论文》,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58-159页。
    ②[晋]葛洪:《抱朴子》卷四十《辞义》,《抱朴子外篇校笺》(下),杨明照校笺,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394页。
    ③[晋]葛洪:《抱朴子》卷三十二《尚博》,《抱朴子外篇校笺》(下),杨明照校笺,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09页。
    ①[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论气韵非师》,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68页。
    ②[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1013页。
    ③[明]李日华:《紫桃轩又缀》,潘运告《明代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232页。
    ④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0页。
    ⑤[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553页。
    
    
    ①[清]王原祁:《麓台题画稿》,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708页。
    ②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24页。
    ①[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梁》,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24页。
    ②[宋]《宣和画谱》卷十,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83页。
    ①[宋]韩拙:《山水纯全集·论用笔墨格法气韵之病》,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357-358页。
    ②[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妙格中品十人》,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93页。
    ③[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四),[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下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97页。
    ①[唐]符载:《观张员外画松石序》,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20页。
    ②[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论用笔得失》,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68-469页。
    ①[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九《唐朝上》,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53页。
    ②[宋]苏轼:《又跋汉杰画山》,傅成、穆俦标点《苏轼全集》(第三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194页。
    ③[元]倪瓒:《清秘阁全集》卷九《跋画竹》,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
    ④[元]倪瓒:《倪瓒树石画谱》,顾廷龙主编《续修四库全书》1070子部艺术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94页。
    ⑤[清]盛大士:《溪山卧游录》卷一,于安澜编《画史丛书》(第五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第1页。
    ①[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583-584页。
    ②[南朝宋]王微:《叙画》,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585页。
    ③同上。
    ④[五代]荆浩:《笔法记》,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6页。
    ①[明]王世贞:《艺苑巵言·论画》,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115页。
    ②[宋]韩拙:《山水纯全集·论用笔墨格法气韵之病》,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357页。
    ③[宋]董逌:《广川画跋》卷四《书李营丘山水图》),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831页。
    ④[明]唐志契:《绘事微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62页。
    ⑤[清]笪重光《画筌》,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695页。
    ⑥[清]恽寿平:《南田画跋》,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181页。
    ⑦[清]唐岱:《绘事发微·气韵》,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892页。
    ⑧[清]张庚:《浦山论画》,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271页。
    ⑨[清]方薰:《山静居画论》卷上,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下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434页。
    ⑩[清]布颜图:《画学心法问答》,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287页。
     ①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9页。
    
    ①[苏]伊·谢·科恩:《自我论》,佟景韩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20页。
    ②[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上),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61页。
    ①[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朱疆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引言》第5页。
    ①[德]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2页。
    ②同上书,第48页。
    ③[魏]曹丕:《典论·论文》,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58页。
    ④[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505页。
    ⑤叶维廉:《中国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0页。
     ①叶维廉:《中国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1页。
    ①[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上),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53页。
    ②同上书,第254页。
    ③[清]宣颖:《南华经解》,见严灵峰编辑《无求备斋庄子集成续编》(32),(台湾)艺文印书馆据清同治六年半亩园刊本影印,1974年版,第153页。
     ①胡哲敷:《老庄哲学》,台湾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08页。
    
    
    ①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10页。
    ②叶维廉:《中国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2页。
    ①[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中),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765页。
    ②同上。
    ③同上。
    ④同上书,第766页。
    ⑤[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上),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68页。
    ⑥同上。
    ①[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下),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801页。
    
    ①[德]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29页。
    ②[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荣震华等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355-356页。
    ③[德]黑格尔:《自然哲学》,梁志学等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3页。
    ①[宋]邵雍:《皇极经世书》卷十二《观物篇六十二》,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506页。
    ②[宋]邵雍:《皇极经世书》卷十四《观物外篇下》,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529页。
    ③同上。
    ①[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一百《邵子之书》,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44页。
    ②[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十一《读书法下》,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81页。
    ③同上。
    ④王国维:《人间词话》,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五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239页。
    ⑤[梁]钟嵘《诗品·序》,[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上册),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4页。
    ①王国维:《人间词话》,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五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248页。
    ②王文生:《比较研究,发现自我》,《社会科学战线》1986年第1期,第126页。
    ③叶维廉:《中国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2页。
    ④同上。
    ⑤同上书,第115页。
    
    ①[英]赫伯特·里德:《现代绘画简史》,刘萍君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版,第5页。
    ②[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08-109页。
    
    
    ①[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09页。
    ②同上。
    ①[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583页。
    ②[晋]顾恺之:《画云台山记》,潘运告编著《汉魏六朝书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281页。
    ③[唐]王维:《山水论》,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77页。
    ④[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论画山水树石》,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24-125页。
    ⑤[元]饶自然:《绘宗十二忌》,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52页。
    
    
    ①参见[宋]李诫:《营造法式》卷二十九到卷三十四图样部分,邹其昌点校,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89-414页。
    ②[清]年希尧:《视学·弁言》,顾廷龙主编《续修四库全书》1067子部艺术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7页。
    ③[清]邹一桂:《小山画谱》,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下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806页。
    ④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二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47页。
    ①[宋]韩拙:《山水纯全集·论山》,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355页。
    ②[唐]王维:《山水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76页。
    ③[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07页。
    ④[明]唐志契:《绘事微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63页。
    ⑤[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583页。
    ①[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583页。
    ②[宋]董逌:《广川画跋》卷一《书百牛图后》),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816页。
    ③刘继潮:《建构古典山水画空间理论的话语体系——释“以大观小”的思维智慧》,《美术研究》2004年第2期。
    
    ①叶维廉:《中国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3页。
    ②同上书,第111页。
    ③[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07页。
    
    
    ①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第401页。
    ②俞剑华:《中国绘画史》上册,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75页。
    ①洪再新:《理论的证明,还是理论的发现——沈括“以大观小”说研究评述》,《新美术》1986年第2期。
    ①[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98页。
    ②同上。
    ③同上。
    ④同上书,第499页。
    ⑤同上书,第498页。
    ⑥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二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22页。
    ①曾祖荫:《中国古代美学范畴》,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第186页。
    ②[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十《唐朝下》,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56页。
    ③[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98页。
    ④同上。
    ⑤王国维:《人间词话》,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五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240页。
    ⑥[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98页。
    ⑦同上。
    ⑧同上。
    
    
    ①[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97页。
    ②同上。
    ③同上。
     ①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14—315页。
    ①[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99页。
    ②[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妙品上八人》,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66页。
    ③[唐]王维:《山水论》,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77页。
    ④[宋]米芾:《画史》,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988页。
    ⑤[宋]李廌:《德隅堂画品·仙游图》,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991页。
    ⑥[宋]董逌:《广川画跋》卷六《跋李祥收吴生人物》),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843页。
    ⑦[元]汤垕:《古今画鉴·唐画》,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894页。
    ⑧[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1014页。
    ⑨[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99页。
    ⑩同上。
     ①[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500页。
    
    
    ①[晋]顾恺之:《论画》,潘运告编著《汉魏六朝书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267页。
    ②[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98-499页。
    ③[宋]郭熙:《林泉高致·画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501页。
    ①[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97页。
    ②此处“真山水”三句均见[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98页。
    ③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06页。
    ④[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梁》,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47页。
    ⑤[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八《隋》,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49页。
    ①[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九《唐朝上》,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53页。
    ②[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十《唐朝下》,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56页。
    ③[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序》,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61页。
    ④[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神品下七人》,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65页。
    ⑤[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卷一《人物门》,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52页。
    ⑥[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卷二《山水林木门》,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53页。
    ⑦同上。
    ⑧[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99页。
    ①[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500页。
    
    ①[宋]韩拙:《山水纯全集·论山》,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354-355页。
    ②[元]黄公望:《写山水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762页。
    ③[清]华琳:《南宗抉秘》,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下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505页。
    ④[宋]韩拙:《山水纯全集·后序》,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上)。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49页。
    ①[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09页。
    ②[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序》,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46页。
    ③[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妙格下品十一人》,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94页。
    ④[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论三家山水》,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69页。
    ⑤[宋]邓椿:《画继》卷五《世胄妇女》,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714页。
    ⑥[宋]《宣和画谱》卷六,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79页。
    ⑦[宋]《宣和画谱》卷十,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88页。
    ⑧[元]饶自然:《绘宗十二忌》,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53页。
    ⑨[明]何良俊:《四友斋画论》,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870页。
    ⑩[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1015页。○11[清]徐沁:《明画录》卷二《山水》,于安澜编《画史丛书》(第三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第28页。○12[清]笪重光《画筌》,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692页。○13[清]唐岱:《绘事发微·林木》,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890页。○14[清]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卷一《论忌》,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下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546页。
    
    
    ①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2页。
    ②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26页。
    
    
    ①[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礼记正义》卷二十二,《十三经注疏》之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431页。
    ②同上。
    ①[唐]法融:《心铭》,《景德传灯录》卷三十,《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第七十四册,中华书局1994年版,第383页。
    ②[唐]李华:《润州天乡寺故大德云禅师碑》,[宋]李昉等辑《文苑英华》(第六册),中华书局1966年版,第4547页。
    ③[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中),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630页。
    ④[古希腊]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64-65页。
    ⑤同上书,第208-210页。
    ⑥[德]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4页。
    ⑦[法]库申:《论美》,宋国枢译,《古典文艺理论译丛》(第八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64年版,第63-64页。
    
    ①蒋孔阳:《先秦音乐美学思想论稿》,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76页。
    ②[魏]何晏等注[梁]黄侃疏:《论语集解义疏》,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49页。
    ①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71页。
    ①[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上),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54页。
    ①[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下册),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688页。
    
    ①黎翔凤:《管子校注》(中册),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814页。
    ②[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上),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94页。
    ①[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中),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548页。
    ②[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上),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94页。
    ③[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中),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752页。
    ④同上书,第550页。
    ①[唐]魏徵:《隋书》(第五册)卷四十九《牛弘》,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1310页。
    ②[宋]张炎:《词源》卷下《杂论》,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一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67页。
    ③[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三,王仲闻点校,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403页。
    ④[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中),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685页。
    ⑤[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李方叔虞美人》,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五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4427页。
    
    ①[古罗马]朗吉努斯:《论崇高》,《缪灵珠美学译文集》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84页。
    ②[德]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86-89页。
     ①[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中),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537页。
    ①[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上册),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41页。
    ②同上书,第38页、第40页。
    ③[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1页。
    ④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三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55页。
    ①[宋]陈思:《书苑菁华》卷十二《评书药石论》,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91-492页。
    ②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二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70页。
    ③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三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524页。
    ④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二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5页。
    ⑤[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宋尧、朱疆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版,第66页。
    ⑥同上书,第68页。
    
    
    ①[晋]陆机:《文赋》,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71页。
    ②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二卷,(台湾)开明书局1948年版,第279页。
    ③[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5页。
    ④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版,第140-141页。
    ①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三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50-451页。
    ②卢辅圣主编:《黄宾虹文集》(题跋编·题富春秋色图),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版,第28页。
    ③从陈传席说:“乃是浓墨重掺加清水,因加水量的多寡将墨分成不同层次,然后用不同浓淡的墨去渲染出山石的阴阳向背、高下凹凸。”见《中国绘画美学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218页。
    ④[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叙制作楷模》,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67页。
    ⑤不少注家认为《山水诀》是托名王维所作,学界尚有争议。
    ⑥水墨画是否以王维为宗学界仍有争议,此从主流说法。见[清]唐岱:《绘事发微·正派》,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887页。
    ①[五代]荆浩:《笔法记》,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7页。
    ②同上。
    ③[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逸品三人》,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68页。
    ④[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画体工用拓写》,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27页。
    ⑤[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论画六法》,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24页。
    ⑥[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二《纪艺上》,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72页。
    ⑦[五代]荆浩:《笔法记》,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6页。
    ⑧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229页。
    ⑨[宋]《宣和画谱》卷十,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90页。
    ①[宋]苏轼:《评韩柳诗》,傅成、穆俦标点《苏轼全集》(第三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124页。
    ②[宋]苏轼:《苏轼佚文汇编·与二郎侄一首》,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卷六),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23页。
    ③[宋]黄庭坚:《与王观复书》,刘琳、李勇先、王蓉贵点校《黄庭坚全集》(第二册),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71页。
    ④[宋]欧阳修:《试笔·鉴画》,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第五册),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976页。
    ⑤[宋]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傅成、穆俦标点《苏轼全集》(第一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351页。
    ⑥[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品目》,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88页。
    ①[宋]苏轼:《评韩柳诗》,傅成、穆俦标点《苏轼全集》(第三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124页。
    ②[宋]苏轼:《苏轼佚文汇编·与二郎侄一首》,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卷六),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23页。
    ③[宋]黄庭坚:《与王观复书》,刘琳、李勇先、王蓉贵点校《黄庭坚全集》(第二册),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71页。
    ④[宋]欧阳修:《试笔·鉴画》,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第五册),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976页。
    ⑤[宋]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傅成、穆俦标点《苏轼全集》(第一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351页。
    ⑥[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品目》,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88页。
    ①[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论三家山水》,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68页。
    ②[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四《纪艺下》,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82页。
    ③[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卷二《山水林木门》,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53页。
    ④[宋]郭熙:《林泉高致·序》,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97页。
    ⑤从张光福说,参见张光福《中国美术史》,知识出版社1982年版,第334页。
    ⑥[宋]米芾:《画史》,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979页。
    ⑦[清]厉鹗:《南宋院画录》卷七,于安澜编《画史丛书》(第四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第136页。
    ⑧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438页。
    ①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585页。
    ②[元]倪瓒:《清秘阁全集》卷七《吴仲圭山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
    ③[元]赵孟頫《赵文敏作画贴》,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六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394页。
    ④[元]黄公望:《写山水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762页。
    ⑤[元]倪瓒:《清秘阁全集》卷十《答张藻仲书》,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
    ⑥[明]宋濂:《答章秀才论诗书》,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3页。
    ⑦[明]王世贞:《书谢灵运集后》,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7页。
    ⑧[明]李东阳:《麓堂诗话》,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下),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369页。
    ⑨[清]袁枚:《续诗品·矜严》,郭绍虞辑注《诗品集解·续诗品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168页。
    ⑩[清]袁枚:《随园诗话》(上册)卷五第四十三条,顾学颉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50页。○11[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四第十六首,汪绍楹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第380页。
    ①[明]郎瑛《七修续稿》卷六,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839页。
    ②[明]李开先:《中麓画品·画品五》,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915页。
    ③[明]屠龙:《画笺》,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995页。
    ④此说是否董其昌首先提出争议甚多,一般认为董其昌是继莫是龙之后提出者,但以董其昌之名重,故推其为代表,此后陈继儒也有相关言论。参考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78页。
    ⑤[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源》,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1016页。
    ⑥同上。
    ⑦[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四《画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一七一册,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742页。
    ⑧[明]董其昌:《容台集》卷一《诒美堂集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一七一册,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279页。
    ①[清]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一画章》,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583页。
    ②同上。
    ③[清]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山川章》,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585页。
    ①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卷一《历代名画记十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页。
    ②[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画体工用拓写》,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27页。
    ③[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逸品三人》,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68页。
    ④[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画体工用拓写》,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27页。
    ①[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画体工用拓写》,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27页。
    ②[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论画六法》,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24页。
    ③[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六《宋》,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页。
    ①[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画体工用拓写》,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27页。
    ②[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品目》,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88页。
    
    
    ①[宋]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傅成、穆俦标点《苏轼全集》(第一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351页。
    ②[宋]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傅成、穆俦标点《苏轼全集》(第三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133页。
    ③[宋]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傅成、穆俦标点《苏轼全集》(第三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186页。
    ④[宋]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傅成、穆俦标点《苏轼全集》(第一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351页。
    ⑤[宋]苏轼:《送参寥师》,傅成、穆俦标点《苏轼全集》(第一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12页。
    
    
    ①[宋]苏轼:《宝绘堂记》,傅成、穆俦标点《苏轼全集》(第二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879-880页。
    ②[宋]苏轼:《书李伯时山庄图后》,傅成、穆俦标点《苏轼全集》(第三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190页。
    ③[宋]苏轼:《书朱象先画后》,傅成、穆俦标点《苏轼全集》(第三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191页。
    
    ①[宋]苏轼:《画水记》,傅成、穆俦标点《苏轼全集》(第二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913-914页。
    ②[宋]苏轼:《跋蒲传正燕公山水》,傅成、穆俦标点《苏轼全集》(第三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191页。
    ③[明]董其昌:《容台集》卷一《诒美堂集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一七一册,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279页。
    
    
    ①[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第四册),舒士彦点校,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724页。
    ②[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一《杂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一七一册,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670页。
    ③[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1013页。
    ④同上书,第1014页。
    ⑤[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源》,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1017页。
    ①[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四《画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一七一册,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738页。
    ②[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三《书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一七一册,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701页。
    ③[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四《画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一七一册,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724页。
    ④同上书,第730页。
    ⑤[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源》,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1017页。
    ⑥同上书,第1019页。
    ⑦[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四《画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一七一册,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742页。
    ⑧[宋]苏轼:《苏轼佚文汇编·与二郎侄一首》,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卷六),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523页。
    ⑨[明]董其昌:《容台别集》卷四《画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一七一册,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743页。
    ⑩[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1013页。○11[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源》,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1018页。
    
    ①[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1013页。
    ②[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源》,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1017页。
    ③[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1013页。
    ④[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二《画源》,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1018页。
    ⑤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54页。
    
    
    ①罗思美:《刘勰、庄子自然观之比较》,《文心雕龙研究》第3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8页。
    ②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第一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87页。
    
    
    ①[魏]何晏[梁]皇侃等注:《论语》(中),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1584页。
    ②冯友兰:《论风流》,《三松堂学术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610-614页。
    ③赵志军:《作为中国古代审美范畴的自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5页。
    ④同上书,第28页。
    ①葛荣晋:《中国哲学范畴通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36页。
     ①[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下),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032页。
    
    
    ①徐克谦:《庄子哲学新探》,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209页。
    ②孙绍振.余秋雨:《从审美到审智的“断桥”——论余秋雨在中国当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当代作家评论》2000第6期。
    ③[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下册),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688页。
    ④[清]徐釚:《词苑丛谈》卷四,唐圭璋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70页。
    
    
    ①[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中),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720页。
    ②同上。
    ③郭因:《中国绘画美学史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版,第13页。
    
    
    ①[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上),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2页。
    ②[明]罗勉道:《南华真经循本》,见严灵峰编辑《无求备斋庄子集成续编》(2),(台湾)艺文印书馆据明正统间刊道藏本影印,1974年版,第32页。
     ①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十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224页。
    ①[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65页。
    ②[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584页。
    ③[南朝宋]王微:《叙画》,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585页。
    ④本段引文均见[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顾陆张吴用笔》,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26页。
    
    ①[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卷二《山水林木门》,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53页。
    ②[宋]李廌:《德隅堂画品·鸡竹图》,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991页。
    ③[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三《纪艺中》,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77页。
    ④同上书,第478页。
    ⑤[清]徐沁:《明画录》卷六《花鸟》,于安澜编《画史丛书》(第三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第75页。
    ⑥[宋]邓椿:《画继》卷四《搢绅韦布》,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711页。
    
    
    ①[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98页。
    ②[宋]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花竹翎毛门》,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63页。
    
    
    ①[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卷二《畜兽门》,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55页。
    ②[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卷三《花竹翎毛门》,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56页。
    ③[宋]邓椿:《画继》卷三《轩冕才贤》,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708页。
    ④[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自序》,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322页。
    ⑤[清]松年:《颐园论画》,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下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612页。
    ①[宋]《宣和画谱》卷十四,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04页。
    ②同上。
    ③[五代]荆浩:《笔法记》,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6页。
    ④同上书,第7页。
    ⑤同上。
    ①[五代]荆浩:《笔法记》,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6页。
    ②同上。
    ③同上。
    ④从叶维廉说,参见《中国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6页、第159页。
    ⑤[五代]荆浩:《笔法记》,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7页。
    ①[五代]荆浩:《笔法记》,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7页。
    ②同上。
    ③同上书,第6页。
    ④同上书,第7页。
    ⑤[宋]《宣和画谱》卷二,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66页。
    ⑥[宋]米芾:《画史》,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981页。
    ①[宋]《宣和画谱》卷十六,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08页。
    ②[宋]米芾:《画史》,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979-980页。
    ③同上书,第980页。
    ④同上书,第979页。
    ⑤同上书,第988页。
    ⑥同上书,第989页。
    ⑦同上书,第979页。
    ⑧[宋]米芾:《书史》,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968页。
    ⑨同上书,第970页。
    ⑩[宋]米芾:《海岳名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976页。○11同上书,第977页。
    ①[宋]米芾:《画史》,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982页。
    ②[宋]邓椿:《画继》卷九《论远》,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722页。
    ③[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一二,子部艺术类,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957页。
    ④[清]恽寿平:《南田画跋》,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180-181页。
    ⑤同上书,第185页。
    
    ①[清]恽寿平:《南田画跋》,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197页。
    ②[清]恽寿平:《瓯香馆集·补遗画跋》,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53页。
    ③[清]恽寿平:《南田画跋》,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191页。
    ④[宋]米芾:《米南宫九贴》,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六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308页。
    ⑤[宋]米芾:《海岳名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976页。
    ⑥[宋]米芾:《海岳题跋》,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955页。
    ⑦[宋]米芾:《书史》,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973页。
    
    ①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②[宋]郭熙:《林泉高致·画意》,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500页。
    ③[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583页。
    
    
    ①[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论用笔得失》,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68-469页。
    ②[清]方薰:《山静居画论》卷上,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下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434页。
    ③[清]恽寿平:《南田画跋》,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197页。
    ④[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中),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720页。
    
    ①[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卷一《用笔》,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327页。
    ②[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卷二《自运》,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351页。
    ③[清]华琳:《南宗抉秘》,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下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505页。
    
    
    ①[宋]《宣和画谱》卷二,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66页。
    ②[宋]《宣和画谱》卷十,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89页。
    ③[清]徐沁:《明画录》卷五《龙》,于安澜编《画史丛书》(第三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第73页。
    ①[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逸品三人》,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68页。
    ②[宋]苏轼:《又跋汉杰画山》,傅成、穆俦标点《苏轼全集》(第三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194页。
    ③[宋]《宣和画谱》卷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65页。
    ①[宋]邓椿:《画继》卷一《徽宗皇帝》,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704页。
    ②[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十《唐朝下》,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57页。
    ③[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六《宋》,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页。
    ④[宋]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人物门》,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62页。
    ⑤[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卷一《人物门》,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50页。
    ⑥[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卷三《花竹翎毛门》,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58页。
    ⑦[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四《纪艺下》,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82页。
    ⑧[宋]《宣和画谱》卷二,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68页。
    ⑨[宋]《宣和画谱》卷九,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87页。
    ⑩[宋]《宣和画谱》卷十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91-92页。○11[清]徐沁:《明画录》卷三《山水》,于安澜编《画史丛书》(第三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第37页。○12[清]徐沁:《明画录》卷六《花鸟》,于安澜编《画史丛书》(第三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第81页。
    ①[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五《晋》,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40页。
    ②同上。
    ③[宋]米芾:《画史》,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982-983页。
    ④同上书,第983页。
    ⑤[宋]黄庭坚:《题子瞻枯木》,刘琳、李勇先、王蓉贵点校《黄庭坚全集》(第一册),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5页。
    ⑥[宋]黄庭坚:《题子瞻画竹石》,刘琳、李勇先、王蓉贵点校《黄庭坚全集》(第一册),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24页。
    
    ①[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十,侯忠义点校,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55页。
    ②[宋]费衮:《梁溪漫志》,《笔记小说大观》(七),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年版,第172页。
    ③[明]毛子晋:《海岳志林》,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6页。
    ④[宋]何薳:《春渚纪闻》卷七《米元章遭遇》,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08页。
    ⑤[元]倪瓒:《题米南宫拜石图》,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四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313页。
    ⑥[清]盛大士:《溪山卧游录》卷二,于安澜编《画史丛书》(第五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第25-26页。
    
    ①叶维廉:《道家美学与西方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9页。
    ②[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顾陆张吴用笔》,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26页
    ③[宋]《宣和画谱》卷十,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89-90页。
    ①[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顾陆张吴用笔》,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26页。
    ②[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画体工用拓写》,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27页。
    ③[宋]《宣和画谱》卷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64页。
    ④[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五《故事拾遗》,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87页。
    ⑤[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逸格一人》,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89页。
    ⑥[宋]邓椿:《画继》卷九《论远》,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723页。
     ①[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卷一《神韵》,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341页。
    
    
    ①[德]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8-39页。
    ②[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中),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662页。
    ①[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上),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12页。
    ②同上书,第113页。
    ③[梁]钟嵘《诗品》,[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上册),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2页。
    ④[梁]刘勰:《文心雕龙·物色》,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693页。
    
    ①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二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72页。
    ①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二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72页。
     ①[清]宣颖:《南华经解》,见严灵峰编辑《无求备斋庄子集成续编》(32),(台湾)艺文印书馆据清同治六年半亩园刊本影印,1974年版,第119页。
    ①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39页。
    ①[清]郭庆藩:《庄子集释》(中),王孝鱼点校,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407页。
    ①[清]宣颖:《南华经解》,(台湾)见严灵峰编辑《无求备斋庄子集成续编》,艺文印书馆据清同治六年半亩刊本影印,1974年版,第129页。
    ②[宋]林希逸:《庄子鬳斋口义校注》,周启成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92页。
    ③朱光潜:《谈美》,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6页。
    
    ①朱光潜:《谈美》,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6页。
    ②同上书,第37-38页。
     ①[德]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6页。
    
    ①[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冯至、范大灿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22页。
    ②同上书,第124页。
    ①[清]李鱓《花鸟图》条屏自题,转引自周积寅编著《中国历代画论掇英·类编·注释·研究》(上编),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242页。
    ②[陈]姚最:《续画品》,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5页。
    ③同上。
    ④[南朝宋]宗炳:《画山水序》,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583-584页。
    ⑤[南朝宋]王微:《叙画》,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585页。
    ①[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梁》,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47页。
    ②[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三《纪艺中》,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78页。
    ③[宋]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人物门》,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61页。
    ④同上书,第462页。
    ⑤[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二《纪艺上》,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76页。
    ⑥[宋]《宣和画谱》卷十,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89页。
    
    ①[宋]《宣和画谱》卷十九,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27页。
    ②[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卷二《山水林木门》,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52-453页。
    ③[宋]韩拙:《山水纯全集·论古今学者》,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359页。
    ①[元]倪瓒:《清秘阁全集》卷十《答张藻仲书》,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
    ②[晋]顾恺之:《论画》,潘运告编著《汉魏六朝书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266-267页。
    ③[晋]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潘运告编著《汉魏六朝书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第273页。
    ④同上书,第274页。
    ⑤[元]倪瓒:《清秘阁全集》卷九《跋画竹》,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
    ①[元]倪瓒:《清秘阁全集》卷二《惟寅远寄佳纸命仆写图赋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
    ②[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98页。
    ③[明]祝允明:《枝山题画花果》,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下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1078页。
    ④[明]李日华:《紫桃轩杂缀》,潘运告《明代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229页。
     ①[清]郑燮:《题画文·竹》,吴泽顺编注《郑板桥集》,岳麓书社2002年版,第340页。
    ①[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28页。
    ②[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之源流》,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20页。
    ③[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页。
    ④[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之源流》,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20页。
    ⑤[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叙自古规鉴》,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66页。
    ⑥[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之源流》,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20页。
    ⑦[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六《宋》,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44页。
    ⑧同上。
    ①王世襄:《中国画论研究·概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页。
    ②[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97页。
    ③[宋]刘道醇:《五代名画补遗·花竹翎毛门》,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62-463页。
    ④[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六《恩赐种放》,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77页。
    ⑤[明]徐渭:《与两画史》,《徐渭集》(第一册),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87页。
    ⑥[清]王昱:《东庄论画》,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258页。
    
    
    ①[清]方薰:《山静居画论》卷上,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下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445页。
    ②[清]董棨:《养素居画学钩深》,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下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470页。
    ③[清]恽寿平:《南田画跋》,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189页。
    ④同上书,第197页。
     ①[清]唐岱:《绘事发微·品质》,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887页。
    
    ①[元]吴镇:《仲圭老梅并题》,《中国书画全书》(第六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1053页。
    ②彭修银:《墨戏与逍遥》,(台湾)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1995年版,第175页。
    
    ①潘天寿:《中国绘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版,第148页。
    ②潘天寿:《中国绘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版,第184页。
    ③[宋]《宣和画谱》卷二十,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29页。
    ④[宋]苏轼:《题文与可墨竹》,傅成、穆俦标点《苏轼全集》(第一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333页。
    ①[宋]黄庭坚:《苏李画枯木道士赋》,刘琳、李勇先、王蓉贵点校《黄庭坚全集》(第一册),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98页。
    ②[明]徐渭:《葡萄》,《徐渭集》(第一册),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01页。
    ③[清]郑燮:《偶然作》,吴泽顺编注《郑板桥集》,岳麓书社2002年版,第5页。
    ④[明]陶望龄:《徐文长传》,见[明]徐渭《四声猿》附录之一《作者传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89页。
    ⑤[清]方薰:《山静居画论》卷上,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下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433页。
    ①[宋]郭熙:《林泉高致·山水训》,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97页。
    ②[清]华琳:《南宗抉秘》,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下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502页。
    ③[宋]苏轼:《又跋汉杰画山》,傅成、穆俦标点《苏轼全集》(第三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194页。
    ④[宋]米芾:《画史》,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982页。
    ⑤[宋]米友仁:《米西清云山墨戏小卷》,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六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999页。
    ⑥[元]倪瓒:《清秘阁全集》卷十《答张藻仲书》,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
    ⑦[元]宋禧:《庸庵集》卷二《为王汉章题王山农画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
    ⑧[清]郑燮:《题画文·竹》,吴泽顺编注《郑板桥集》,岳麓书社2002年版,第341页。
    
    
    ①[宋]苏轼:《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傅成、穆俦标点《苏轼全集》(第一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350页。
    ②[元]吴镇:《梅道人遗墨·竹谱》,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第二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527页。
    ③[宋]《宣和画谱》卷十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95页。
    ④[宋]邓椿:《画继》卷五《道人衲子》,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714页。
    ⑤[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三《评诗》,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版,第1026页。
    ①[魏]何晏等注[梁]黄侃疏:《论语集解义疏》,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45页。
    ②[南宋]朱熹:《诗经集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③[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十三经注疏》之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55页。
    ④[宋]胡寅:《崇正辩婓然集》,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386页。
    ⑤[梁]钟嵘《诗品·序》,[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上册),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3页。
    ⑥[宋]《宣和画谱》卷十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91-92页。
    ⑦[宋]《宣和画谱》卷十二,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98页。
    ⑧[宋]《宣和画谱》卷二十,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29页。
    ⑨[元]吴镇:《仲圭老梅并题》,《中国书画全书》(第六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1053页。
    ⑩[元]汤垕:《古今画鉴·杂论》,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903页。
    ○11[清]恽寿平:《南田画跋》,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197页。○12[清]吴历:《墨井画跋》,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七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972页。
    ③[清]邹一桂:《小山画谱》,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下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795页。
    ④[清]吴历:《墨井画跋》,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七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972页。
    ⑤同上。
    
    ①[宋]赵希鹄《洞天清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
    ②[清]徐沁:《明画录》卷六《花鸟》,于安澜编《画史丛书》(第三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第82页。
    ③[宋]李廌:《德隅堂画品·仙游图》,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991页。
    ④[清]黄钺:《廿四画品·超脱》,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第一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98页。
    ⑤[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四《纪艺下》,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85页。
    ①[清]俞蛟:《梦厂杂著·读画闲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21页。
    ②[清]恽寿平:《南田画跋》,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184页。
    ③[宋]苏轼:《书朱象先画后》,傅成、穆俦标点《苏轼全集》(第三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191页。
    ④[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卷二《山水林木门》,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453页。
    ⑤[清]邹一桂:《小山画谱》,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下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795页。
    ⑥[清]唐岱:《绘事发微·得势》,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892页。
    ⑦[清]恽寿平:《南田画跋》,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203页。
     ①[南朝宋]王微:《叙画》,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585页。
     ①刘绍瑾:《视界的大融合——论二十世纪的庄子美学研究》,《庄子与中国美学》,岳麓书社2007年版,第295页。
    
    ①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8页。
    ②同上书,第239-240页。
    ③同上书,第247页。
    ①刘绍谨:《庄子与中国美学》,岳麓书社2007年版,(代绪言)第3页。
    ②同上书,第8页。
    ③杨安仑:《中国古代精神现象学——庄子思想与中国艺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页。
    ④陈引驰:《庄学文艺观研究》,(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94版,第3页。
    ⑤同上书,第5页。
     ①陶东风:《从超迈到随俗——庄子与中国美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83页。
    ①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8页。
    ②同上书,第30页。
    
    ①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7页。
    ②黄锦鈜:《庄子及其文学》,(台湾)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77年版,第68页。
    
    
    ①叶维廉:《比较诗学》,(台湾)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版,第88页。
    ②同上书,第104页。
    ③同上书,第108页。
    ④蔡宗阳:《庄子之文学》,(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版,第227页。
    
    ①颜昆阳:《庄子艺术精神析论》,(台湾)华正书局1985年版,第31-32页。
    ②同上书,第3页。
    
    ①董小蕙:《庄子思想之美学意义》,(台湾)学生书局1993年版,(自序)第XI页。
    ②叶维廉:《道家美学与西方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
    ③同上书,第164页。
    
    ①樊波:《中国书画美学史纲》,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11-12页。
    ②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③同上书,第4页。
     ①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39页。
     ①徐建融:《佛教与民族绘画精神》,上海书画出版社1991年版,第19页。
    
    林希逸:《庄子鬳斋口义校注》,周启成校注,中华书局,1997年版。
    王夫之:《庄子解》,中华书局,1981年版。
    王先谦:《庄子集解》,中华书局,1954年版。
    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
    钟泰:《庄子发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版。
    曹础基:《庄子浅注》,中华书局,1982年版。
    张默生:《庄子新释》,齐鲁书社,1996年版。
    严灵峰:《无求备斋庄子集成初编》,(台湾)艺文印书馆,1972年版。
    严灵峰:《无求备斋庄子集成续编》,(台湾)艺文印书馆,1974年版。
    郎擎霄:《庄子学案》,上海书店,1992年版。
    蒋锡昌:《庄子哲学》,上海书店,1992年版。
    关锋:《庄子内篇译解和批判》,中华书局,1961年版。
    陈鼓应:《老庄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刘笑敢:《庄子哲学及其演变》,中国之学社会出版社,1988年版。
    陆永品:《老庄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张恒寿:《庄子新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崔大华:《庄学研究》,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崔大华:《庄子歧解》,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钱磵:《庄老通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颜世安:《庄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徐克谦:《庄子哲学新探》,中华书局,2005年版。
    方勇:《庄子学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熊铁基、刘固盛、刘韶军:《中国庄学史》,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李宝红、康庆:《二十世纪中国庄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王世舜、韩慕君编著:《老庄词典》,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叶舒宪:《庄子的文化解析—前古典与后现代的视界融合》,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7年版。
    刘绍谨:《庄子与中国美学》,岳麓书社,2007年版。
    张利群:《庄子美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杨安仑:《中国古代精神现象学—庄子思想与中国艺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3年版。
    陶东风:《从超迈到随俗—庄子与中国美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王凯:《逍遥游:庄子美学的现代阐释》,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包兆会:《庄子生存论美学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时晓丽:《庄子审美生存思想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王建疆:《澹然无极老庄人生境界的审美生成》,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陈引驰:《庄学文艺观研究》,(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版。
    
    
    黄锦鈜:《庄子及其文学》,(台湾)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77年版。
    蔡宗阳:《庄子之文学》,(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版。
    颜昆阳:《庄子艺术精神析论》,(台湾)华正书局,1985年版。
    郑峰明:《庄子思想及其艺术精神之研究》。(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版。
    朱荣智:《庄子的美学与文学》,(台湾)明文书局,1992年版。
    董小蕙:《庄子思想之美学意义》,(台湾)台湾学生书局,1993年版。
    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1999年版。
    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
    于安澜编:《画品丛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
    于安澜编:《画史丛书》,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
    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潘运告编著:《汉魏六朝书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
    何志明、潘运告编著:《唐五代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
    云告译注:《宋人画评》,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熊志庭、刘城淮、金五德译注:《宋人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天田水译注:《图画见闻志·画继》,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潘运告编著:《元代书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潘运告编著:《明代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云告译著:《清代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潘运告译注:《清人论画》,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李诫:《营造法式》,邹其昌点校,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赵孟頫:《赵孟頫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倪瓒:《清秘阁全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
    董其昌:《容台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一七一册,齐鲁书社,1997年版。
    徐渭:《徐渭集》,中华书局,1983年版。
    吴泽顺编注:《郑板桥集》,岳麓书社,2002年版。
    年希尧:《视学》,顾廷龙主编《续修四库全书》1067子部艺术类,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版。
    俞开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杨大年编著:《中国历代画论采英》,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李来源、林木编:《中国古代画论发展史实》,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
    周积寅编:《中国画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周积寅编著:《中国历代画论掇英·类编·注释·研究》,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李德壎编著:《历代题画诗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阮璞:《中国画史论辨》,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
    阮璞:《画学丛证》,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版。
    郭因:《中国绘画美学史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版。
    葛路:《中国绘画理论发展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
    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樊波:《中国书画美学史纲》,吉林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邓乔彬:《中国绘画思想史》,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贾涛:《中国画论论纲》,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
    张建军:《中国画论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陶明君编著:《中国画论辞典》,湖南出版社,1993年版。
    邵宏:《衍义的“气韵”中国画论的观念史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王世襄:《中国画论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伍蠡甫:《中国画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陈传席:《六朝画论研究》,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俞开华:《中国绘画史》,上海书店天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复印,1984年版。
    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
    潘天寿:《中国绘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版。
    傅抱石:《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江苏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
    陈绶祥:《魏晋南北朝绘画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傅抱石:《傅抱石美术文集》,江苏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潘天寿:《潘天寿美术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版。
    周积寅:《周积寅美术文集》,江西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
    周积寅编:《俞开华美术论文选》,山东美术出版,1986年版。
    沈宁编:《滕固艺术文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卢辅圣主编:《黄宾虹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版。
    刘墨:《中国画论与中国美学》,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李德仁:《道与书画》,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
    王永亮:《中国画与道家思想》,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
    林木:《明清文人画新潮》,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版。
    林木:《论文人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周雨:《文人画的审美品格》,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张乾元:《绘事后素中国古代绘画的五色美学观念》,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4年版。
    王文娟:《墨韵色章中国画色彩的美学探渊》,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郭因:《中国古典绘画美学中的形神论》,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林木:《笔墨论》,上海画报出版社,2002年版。
    钟跃英:《气韵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陈振濂:《中国画形式美探究》,上海书画出版社,1991年版。
    彭修银:《墨戏与逍遥》,(台湾)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1995年版。
    严善錞:《文人与画:正史与小说中的画家》,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徐建融:《佛教与民族绘画精神》,上海书画出版社,1991年版。
    朱谦之:《老子校释》,中华书局,2000年版。
    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中华书局,1983年版。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孔颖达:《周易正义》,《十三经注疏》之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孔颖达:《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之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赵岐:《孟子注疏》,《十三经注疏》之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王先谦:《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版。
    黎翔凤:《管子校注》,中华书局,2004年版。
    黎靖德:《朱子语类》,王星贤点校,中华书局,1986年版。
    普济:《五灯会元》,中华书局,1984年版。
    高振农:《大乘起信论校释》,真谛译,中华书局,1992年版。
    袁珂:《山海经校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
    杨明照:《抱朴子外篇校笺》,中华书局,1997年版。
    沈括:《梦溪笔谈》,中华书局,1985年版。
    邵雍:《皇极经世书》,中州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仓修良:《文史通义新编新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版。
    钱钟书:《管锥篇》,中华书局,1979年版。
    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2004年版。
    丁也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2006年版。
    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袁行霈:《陶渊明集笺注》,中华书局,2003年版。
    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胡问涛,罗琴:《王昌龄集编年校注》,巴蜀书社,2000年版。
    瞿蜕园校点:《刘禹锡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朱东润:《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
    傅成、磵俦标点:《苏轼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刘琳、李勇先、王蓉贵点校:《黄庭坚全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刘熙载:《艺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高峰:《大道希夷—近现代的先秦道家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张隆溪:《道与逻各斯》,冯川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张祥龙:《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
    李孺义:《“无”的意义—朴心玄览中的道体论形而上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范文澜:《中国通史》,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2001年版。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中国社会之学出版社,1982年版。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冯友兰:《新原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冯友兰:《三松堂学术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葛荣晋:《中国哲学范畴通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钱磵:《中国文化史导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蒋伯潜:《诸子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童书业:《先秦七子思想研究》,齐鲁书社,1982年版。
    张涅:《先秦诸子思想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何锡蓉:《佛学与中国哲学的双向构建》,上海社会之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葛兆光:《中国禅思想史——从6世纪到9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印顺:《中国禅宗史》,上海书店,1992年版。
    徐小跃:《禅与老庄》,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蒋星煜:《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
    周锡山编校:《王国维集》,中国社会之学出版社,2008年版。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朱光潜:《朱光潜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宗白华:《宗白华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李泽厚:《美的历程》,中国社会之学出版社,1989年版。
    李泽厚:《美学四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叶维廉:《比较诗学》,(台湾)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1983年版。
    叶维廉:《中国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叶维廉:《道家美学与西方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中华书局,1980版。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中国社会之学出版社,1984年版。
    张法:《中国美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陈望衡;《中国古典美学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王振复主编:《中国美学范畴史》,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王振复:《周易的美学智慧》,湖南出版社,1991年版。
    叶朗主编:《现代美学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鲁枢元:《超越语言》,中国社会之学出版社,1990年版。
    朱志荣:《中国艺术哲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朱志荣:《中国审美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孙绍振:《审美价值结构与情感逻辑》,华中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
    朱立元:《美的感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汪裕雄:《意象探源》,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韩林德:《境生象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
    成复旺:《神与物游》,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张乾元:《象外之意周易意象学与中国书画美学》,中国书店,2006年版。
    王振复:《周易的美学智慧》,湖南出版社,1991年版。
    
    张节末:《禅宗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霍然:《先秦美学思潮》,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张晓凌:《中国原始艺术精神》,重庆出版社,2004年版。
    赵志军:《作为中国古代审美范畴的自然》,中国社会之学出版社,2006年版。
    
    (古希腊)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德)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德)康德:《论优美感和崇高感》,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德)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德)席勒:《审美教育书简》,冯至、范大灿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法)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何兆武等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英)克莱夫·贝尔:《艺术》,周金怀、马钟元译,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1984年版。
    (德)盖格尔:《艺术的意味》,艾彦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节庆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
    (德)海德格尔:《诗·语言·思》,彭富春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
    (法)天·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韩树站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
    (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
    (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滕守尧译,中国社会之学出版社,1983年版。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朱疆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美)乔纳野·卡勒:《结构主义诗学》,盛宁译,中国社会之学出版社,1991年版。
    (苏)伊·谢·之恩:《自我论》,佟景韩、范国恩、许宏治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版。
    蒋孔阳:《德国古典美学》,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蒋孔阳、朱立元主编:《西方美学通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朱立元主编:《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经典文本》,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朱志荣:《康德美学思想研究》,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周宪:《20世纪西方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