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为核心的美国汉语教学模式探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古老的中国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以及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不断深入,近年来美国学习汉语的人数增长迅速。汉语也成为美国外语课程中发展最为迅速和稳健的语种之一。在这样的发展势头下,我们要意识到汉语教学不仅仅是作为单纯的语言教学而存在,而是已经成为中美两国人民之问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2011年,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就明确提出,要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也认为传统的语言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他们不仅渴望学习基本的汉语听说读写技能,更渴望能够深入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但是目前美国的汉语教学却普遍存在着重语言、轻文化的现象,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还不能很好的结合起来。这无疑成为汉语在美推广的一大遗憾和障碍。
     事实上,语言与文化并不是对立的。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教学。美国堪萨斯中南部教育服务中心通过四年的摸索与实践,总结出一套较为成熟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汉语教学模式,为美国的汉语教学开辟了一条新路。本文将对堪萨斯中南部教育服务中心的汉语教学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描述,整理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模式。并从中寻找出一些能够为国内对外汉语教学所用的有益因素。希望能够让我们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借鉴。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序言。主要介绍了美国汉语教学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说明论文写作的缘起。对国内外文化教学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进行了一个梳理和总结,作为本文研究的背景资料。并说明本文的研究目的以及所采用的基本方法。
     第二部分是以文化为核心的汉语教学模式。这一部分明确了语言、文化、语言教学、文化教学这几个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从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手段和评价五个方面介绍了美国堪萨斯中南部教育服务中心的以文化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并对这一模式的特点进行总结。
     第三部分是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这一部分是通过对以文化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目前国内外汉语教学情况进行比较,从教学法、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师培养这四个方面寻找这一模式对我们的的启发意义和现实价值。
     第四部分是对外汉语的发展与展望。结合前面几个部分的内容,分析我国对外汉语目前的发展状况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以及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international status and the rapidly development of economy,the unique attraction of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international promo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Chinese learners in the U.S has increased rapidly.Mandarin Chinese curriculum also became one of the most rapid developing foreign language curriculums in the U.S. In such circumstances, we should keep alert that Chinese teaching is not merely a language teaching, bu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indow of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mutual exchanges for the people of China and United States. In the year2011, the draft of China's12th Five-Year Plan presented clearly, we should spread excellent national culture,"create a'culture Going out'mode, enhanc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 Improve the national soft power."More and more Americans also feel tha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teaching cannot fully meet their needs. They are not satisfied with learning basic Chinese speaking and writing. They are eager to look into China and Chinese culture in depth. But up to now, most American schools and teachers still focus on language teaching, culture teaching always been ignored. Language teaching and culture teaching cannot combine very well. This will undoubtedly become a barrier on the way of Chinese language promoting in the U.S.
     In fact,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not opposing. Teaching Chinese as second language is a language teaching, it's also a kind of culture teaching. Through four years'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South Central Kansas Education Service Center summed up a Chinese culture oriented teaching mode. Pave a new way of teaching Chinese in the U.S. I'm trying to figure out some useful factors to benefit our current teaching Chinese as second language in China. The thesis consists of four parts.
     Part one, the preface. Introduce the present Chinese teaching situation and challenge in the U.S and the reason of this research. Review and summarize the main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culture teaching research field. It will be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of this thesis. This part will also explain the research purpose and the basic research methods.
     Part two, the Chinese culture oriented teaching mode. This part will talk about the concepts an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language, culture, language teaching, culture teaching. Introduce the Chinese culture oriented teaching mode in South Central Kansas Education Service Center. From five aspects: the theoretical basis, teaching goal, procedure, method and evaluation. This part will also summarize the main features of this teaching mode.
     Part three, the inspiration to teaching Chinese as second language in China. This part will compare the Chinese oriented teaching mode and current domestic or world Chinese teaching situations. To figure out the inspiration and realistic values of this mode from four aspects:teaching method, course setting, teaching material compilation and teacher training.
     Part fou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second language. This part will go through the previous parts, analysis the developing condition, trend and problems to be solved of teaching Chinese as second language.
引文
①参见:骆峰:《汉语国际传播状况》,载《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9(上编)》,商务印书馆,2010年,p69
    ②此处数据来源于:the Report of Kansas Task Force on Chinese Language Training for Academic Year 2006-2007, the Report of Kansas Task Force on Chinese Language Training for Academic Year 2007-2008, the Report of Kansas Task Force on Chinese Language Training for Academic Year 2008-2009,下载网站:http://www.kansasintheworld.org/kcies/publications.asp,2011-2012World Language Fact Sheet,下载网站:http://www. ksde.org/Default.aspx?tabid=2364
    ③此处数据来源于:Enrollments in Language Other Than English in United States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Fall 2009,网站:http://www.mla.org/2009_enrollmentsurvey
    ④此处数据来源于:2011-2012 World LanguageFact Sheet,由堪萨斯州教育部国际语言顾问Phyllis Farrar提供
    ①参见:Helena Curtain & Carol Ann Dahlberg(美):《语言与儿童——美国中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指南(第四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p258
    ①此处数据来源于孔子学院官方网站:http://www.hanban.edu.cn/hb/node-7446.htm
    ②参见:王国安、要英主编《汉语国际推广与中国文化》,学林出版社,2008年,p3
    ①参见:熊文华、朱文俊:《汉英语言学习与社会因素》,《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第2期
    ②参见:吕必松:《关于语言教学法问题》,《对外汉语教学探索》,华语教学出版社,1987,p19
    ③参见:张占一:《汉语个别教学及其教材》,《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年第3期
    ④参见:陈光磊等:《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的相关性》,《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2期
    ⑤参见:刘英林:《对外汉语教学论的几个问题》,《汉语学习》,1990年第6期
    ⑥参见:周思源主编《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p313
    ⑦转引自周思源主编《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p340
    ⑧参见:《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纪要》,《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第1期
    ⑨参见:亓华:《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界文化研究20年述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①参见: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年
    ②参见:林国立:《构建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因素体系——研制文化大纲之我见》,《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1期
    ③参见:赵贤州:《关于文化导入的再思考》,《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3期
    ④参见:陈光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3期
    ⑤参见:张德鑫:《中外语言文化漫议》,华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p42
    ⑥参见:亓华:《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界文化研究20年述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⑦参见:张英:《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汉语学习》,1994年第5期
    ⑧参见:贾放:《关于文化课整体设计的构想》,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年第6期
    ⑨参见:辛平《充分利用文化大环境开设文化实践课——文化课教学模式新探索》,《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p626
    ①参见:刘继红:《谈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4年第4期
    ②参见:李又安:《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问题的认识发展过程》,《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第4期
    ①参见:毕继万《跨文化交际研究与第二语言教学》,《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1期
    ②参见:Patrick R. Moran(美)著:文化教学:实践的观念Teaching Culture Perspectives in Practice,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p27-28
    ①以上关于语言的定义参见潘文国:《语言的定义》,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3卷第1期
    ②参见:邢福义、吴振国主编《语言学概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p2
    ①参见:邢福义主编《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p7
    ②转引自: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年,p2
    ③参见:郭锦桴《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商务印书馆,2010,p3
    ④转引自:威廉·A·哈维兰《当代人类学》(王铭铭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p241
    ⑤转引自:庄锡昌等编《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p117
    ⑥参见:钱穆《文化与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p1
    ①参见:邢福义主编《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p9
    ②以上几个关于语言的定义参见潘文国:《语言的定义》,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3卷第1期
    ③参见:邢福义主编《文化语言学》,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p9
    ①参见:程棠:《关于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第2期
    ②参见: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p71
    ①转引自马箭飞:《汉语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初论》,《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1期
    ①参见:周淑清《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②参见: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创新与教材编写》,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2005年7月
    ①参见:张朋朋:《语文分开、语文分进的教学模式》,《汉字文化》2007年第1期
    ②参见:陈贤纯《对外汉语中级阶段教学改革构想——词语的集中强化教学》,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第4期
    ③参见:马箭飞:《以“交际任务”为基础的汉语短期教学新模式》,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第4期
    ④参见:孟国:《关于实况汉语教学的几个问题》,《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4期
    ⑤参见:李晓琪:《关于建立词汇——语法教学模式的思考》,《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1期
    ⑥参见:卢百可:《以图片为基础的课堂交际练习实验——一次交际法的实践》,《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第2期
    ①参见:汲传波:《论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构建——由美国明德大学汉语教学谈起》,《汉语学习》,2006年第4期
    ②参见:杨里娟:《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发展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①参见:Bialystok EA theoretical model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J].Language Learning,1978,p28
    ①参见:安德义:《德行卷》,武汉出版社,2005年,p102
    ①表3.5转引自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设计导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年,p222
    ①参见:王国安、要英主编《汉语国际推广与中图文化》,学林出版社,2008年,p2
    ①参见:张德鑫:《润物细无声--论对外汉语教学与汉学》,《语言文字应用》,2001年第1期
    ①参见:徐霄鹰、王蓓:《汉语文化教材用户调查分析报告》,《国际汉语》,2011年第1期
    ①参见:张英:《“对外汉语文化大纲”基础研究》,《汉语学习》,2009年10月第5期
    ①参见: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2月
    ①参见:钟茂森《中华文化的三个根本--弟子规研习报告》,群言出版社,2010年
    ①参见:钱穆:《文化与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p2
    ②参见:杜维明:《儒家传统与文明对话》,河北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20100年
    ①参见:吕叔湘:《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读书》1980年第4期
    ②表3.13的数据来源于:朱志平、江丽莉等:《1998-2008十年对外汉语教材述评》,《北京帅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①参见:张德鑫:《功夫社诗外—谈淡对外汉语教师的外功》,《海外华文教育》,2001年第1期
    ②参见:刘殉:《关十汉语教师培训的几个问题》,《汉语世界》,1996年第2期
    ③参见:张和生、鲁俐:《再论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培养》,《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2期
    ④参见:赵智超:《教学效果好的外语教师所应具备的主要条件》,《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1985年
    ①参见:张和生:《对外汉语教学师资的队伍建设与素质培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专刊)
    ②参见:刘晓雨:《对对外汉语教师业务培训的思考》,《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4期
    ③参见:刘玽:《关于汉语教师培训的几个问题》,《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第2期
    ①参见:许琳:《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势和任务》,《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第2期
    ②参见:李枫:《对外汉语国际推广广的几点思考》,《光明日报》,2009年12月21日第9版
    [1]安德义.德行卷:[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5.
    [2]安德义.论语解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白乐桑,张朋朋.汉语语言文字启蒙(第一册):[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0.
    [4]白乐桑,张朋朋.汉语语言文字启蒙(第二册):[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10.
    [5]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第四届对外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6]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第五届对外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7]毕继万.跨文化交际研究与第二语言教学:[J].北京: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1).
    [8]毕继万,张德鑫.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文化研究的问题:[J].北京:语言文字应用,1994,(2).
    [9]蔡礼旭.细讲弟子规:[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9.
    [10]蔡永良.美国的语言教育与语言政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11]陈绂,朱志平.跟我学汉语(第一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2]陈绂,朱志平.跟我学汉语(第三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3]陈光磊.语言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的相关性:[J].北京: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2).
    [14]陈光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北京: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
    [15]陈光磊.关于对外汉语课中的文化教学问题:[J].北京:语言文字应用,1997,(1).
    [16]陈中.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17]程爱民,何文潮等.对美汉语教学论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18]程棠.关于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北京: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2).
    [19]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展望:[J].北京:语言文字应用,2010,(2).
    [20]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1]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会务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5.
    [22]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会务工作委员会.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
    [23]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会务工作委员会.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2000.
    [24]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会务工作委员会.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2005.
    [25]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会务工作委员会.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6]杜维明(美).儒家传统与文明对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7]方铭.新标准汉语(初级篇第一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8]方铭.新标准汉语(中级篇第一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9]付甜甜.留学生汉语言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初探:[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2010.
    [30]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
    [31]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32]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3]郭锦桴.汉语与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4]郭力.汉语文化教材出版现状与开发策略:[J].广州:国际汉语,2011,(1).
    [35]郭齐家.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教育——文明薪火赖传承:[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11.
    [36]郭睿.汉语教师发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
    [37]胡明扬.语言和语言学习:[J].北京:世界汉语教学,1993,(1).
    [38]胡明扬,何宝璋.汉语基础(第一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9]胡明扬,何宝璋.汉语基础(第二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0]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41]贾放.关于文化课整体设计的构想:[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6).
    [42]李枫.对外汉语国际推广的几点思考:[N].北京:光明日报,2009,(12.21).
    [43]李泉.对外汉语教材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4]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5]李泉.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6]李泉.文化教学定位与教学内容取向:[J].广州:国际汉语,2011,(1).
    [47]李泉.文化内容呈现方式与呈现心态:[J].北京:世界汉语教学,2011,(3).
    [48]李媛媛.试论语言与文化的多维关系:[J].黑龙江: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3).
    [49]李晓琪.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0]李晓琪.博雅汉语(准中级加速篇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1]李晓琪.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52]李杨.对外汉语本科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9.
    [53]林国立.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定性、定位与定量问题刍议:[J].北京: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1).
    [54]林国立.构建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因素体系——研制文化大纲之我见:[J].北京: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1).
    [55]刘晓雨.对对外汉语教师业务培训的思考:[J].北京: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4).
    [56]刘珣.关于汉语教师培训的几个问题:[J].北京:世界汉语教学,1996,(2).
    [57]刘珣.新实用汉语课本(第一册):[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58]刘殉.新实用汉语课本(第三册):[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3.
    [59]刘正伟.国际语文课程与教学比较:[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60]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探索:[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87.
    [61]吕必松.关于对外汉语教师业务素质的几个问题:[J].北京:世界汉语教学,1989,(1).
    [62]吕叔湘.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J].北京:读书,1980,(4).
    [63]马箭飞.汉语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初论:[J].北京: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1).
    [64]孟国.论国际汉语教学的十大基本原则:[J].北京: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11,(1).
    [65]欧阳祯人.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透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66]潘文国.汉语国际推广论丛(第一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7]潘文国.汉语国际推广论丛(第三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8]彭俊.华文教育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69]亓华.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届文化研究20年述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6).
    [70]钱穆.文化与教育:[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1]钱茜露.美国公立学校汉语课中的文化教学策略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硕十学位论文,2010.
    [72]汝淑媛,冯丽萍等.对短期来华美国大学生的汉语教学调查及教学策略探讨:[J].北京:语言文字应用,2011,(3).
    [73]沈荭.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重庆: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7).
    [74]中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75]孙德金.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论著索引1950-2006:[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76]孙德金.五十余年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纵览——《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论著索引》编后:[J].北京: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2).
    [77]汪国胜.语言教学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78]王登峰,陶继新.经典教育让生命有根:[M].北京:中华书局,2011.
    [79]王国安,要英.汉语国际推广与中国文化:[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80]王觉非(美).赴美中文教师应具备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J].云南: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8,(2)
    [81]王觉非(美).美国的中文教学状况:机会与挑战:[J].北京: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11,(1)
    [82]王乐.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定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2009.
    [83]王晓钧.美国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世界汉语教学,2004,(1).
    [84]王治理.传统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85]吴平.文化模式与对外汉语词语教学:[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博十学位论文,2006.
    [86]吴英成,罗庆铭.《语言教学与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汉语国际传播视角:[J].北京: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5).
    [87]吴应辉.国际汉语教学学科建设及汉语国际传播研究探讨:[J].北京:语言文字应用,2010,(8).
    [88]吴应辉.汉语国际传播研究(第一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89]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90]邢福义,吴振国.语言学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91]邢志群.试论汉语语言、文化的教学体系:[J].北京:世界汉语教学,2010,(1).
    [92]熊文华,朱文俊.汉英语言学习与社会因素:[J].北京: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2).
    [93]徐家祯(澳).基础语言课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的问题:[J].北京:世界汉语教学,2000,(3).
    [94]徐霄鹰,王蓓.汉语文化教材用户调查分析报告:[J].广州:国际汉语,2011,(1).
    [95]许琳.汉语国际推广的形势和任务:[J].北京:世界汉语教学,2007,(2).
    [96]杨瑾钰.美国学生汉语教学课堂中汉字文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硕十学位论文,2010.
    [97]杨里娟.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2011.
    [98]叶朗,朱良志.中国文化读本:[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99]于富增.改革开放30年的来华留学生教育(1978-2008):[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100]张德鑫.功夫在诗外—谈谈对外汉语教师的外功:[J].厦门:海外华文教育,2001, (1).
    [101]张德鑫.关于汉字文化研究与汉字教学的几点思考:[J].北京:世界汉语教学,1999,(1).
    [102]张德鑫.润物细无声——论对外汉语教学与汉学:[J].北京:语言文字应用,2001,(1).
    [103]张德鑫.中外语言文化漫议:[M].北京:华语教育出版社,1996.
    [104]张和生.对外汉语教学师资的队伍建设与素质培养:[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专刊).
    [105]张和生.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教师培训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06]张和生,鲁俐.再论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培养:[J].北京:语言文字应用,2006,(2).
    [107]张皎雯.汉语国际推广背景下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2010.
    [108]张洁.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研究:[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博十学位论文,2007.
    [109]张居止(明).四书直解:[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
    [110]张西平.世界汉语教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11]张英.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研究——兼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等级大纲建设:[J].吉林:汉语学习,2004,(2).
    [112]张英.“对外汉语文化大纲”基础研究:[J].吉林:汉语学习,2009,(5).
    [113]张英,金舒年.中国语言文化讲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14]张占一.汉语个别教学及其教材:[J].北京: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3).
    [115]张媛媛.美国AP中文教学模式探析:[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16]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117]赵金铭.国际汉语教育研究的现状与拓展:[J].北京: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4).
    [118]赵贤州.关于文化导入的再思考:[J].北京: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
    [119]赵中建,贾爱武.走向沟通和理解——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的“5C”共同标准:[J].上海:全球教育展望,2002,(6).
    [120]郑通涛.国际汉语学报(第二卷第一辑):[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
    [121]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世界汉语教学》编辑部,《语言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对外汉语教学的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纪要:[J].北京:世界汉语教学,1995,(1).
    [122]钟茂森.中国精神——四千五百年前的先祖如何教导后裔:[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
    [123]钟茂森.中华文化的三个根本——《弟子规》研习报告:[M].北京:群言出版社, 2010.
    [124]周健,陈群.语感培养模式——对外汉语教学的理念与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125]周思源.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126]周思源.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观念:[J].北京: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
    [127]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128]周小兵,罗宇等.基于中外对比的汉语文化教材系统考察:[J].北京: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5)
    [129]朱志平,江丽莉等.1998—2008十年对外汉语教材述评:[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5)
    [1]Bialystok E.A Theoretical Model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Language Learning,1978
    [2]Bonnie M.Davis(美).如何教和你不同的学生——与文化背景相关的教学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Helena Curtain & Carol Ann Dahlberg (美).语言与儿童——美国中小学外语课堂教学指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4]Hadley Alice Omaggio.Teaching Language in Context:[M].Thomson Learning,2001.
    [5]Patrick R. Moran(美).文化教学:实践的观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6]M.A.K. Halliday.Language and Education:[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7]Ron Scollon & Suzanne Wong Scollon.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A Discourse Approac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8]Vivian Cook.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