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消费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盲目追求GDP总量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建立在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基础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中国经济必需向“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即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生态消费又符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政方针,因此,发展生态消费的重要性就日益显露出来了!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绪论;第二,分析了生态消费的相关概念以及模型构造:第三,陈述了发展生态消费的重要意义;第四,分析了当前我国存在的非生态消费问题:第五,描述了发达国家关于发展生态消费的经验借鉴;第六,提出了我国发展生态消费的对策。
     本文作者在阅读了大量国内外相关学者的著作后,做了大量的笔记和思考,又得到中国消费经济学的创始人尹世杰教授悉心指点,通过对我国存在的非生态消费问题进行分析后,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对策:第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第二,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第三,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第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第五,重视“民生指数”,提高生态消费力;第六,加强生态消费教育。
If we analyze the government work report of Premier Wen Jiabao in2006, We note that China's economic policy makers are more aware ofthe series of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which were caused by theblind pursuit of GDP. The economic growth which is based on resourceconsumption, pollution and the extensive mode is not sustainable. China'seconomy needed to change to "low energy consumption, low pollution,high-yield" intensive growth pattern, that is, to go on the new road ofindustrialization which have the qualities of high-tech, good economicreturns, low resource consumption, les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human resource advantages into full played. Consumer conform to thedevelopment of eco-Fif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6th CPC CentralCommittee proposed to build"conserv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are the general principles, therefore, theimport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consumption become obviou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sections: the first, introduction;Secondly, Analysis of the consumption of ecological concepts and modelconstruction; Thirdly, state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ecological consumption; Fourth, analysis the main problems whichcaus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eco-consumption; Fifth, describes theexperience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on the development ofeco-consumption; six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consumer measures.
     The author have read a lot of books by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did a lot of notes and thought, and get the help of Professor YinShijie who is the guider of China's consumption Economics. Afteranalysis the ecological issues, I hope to propose a solution to solve theproblems by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vigorously develop a circulareconomy;Second, comprehensive use of economic, legal andadministrative means to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irdly, develop ecological industries and creating ecological andeconomic benefits; Fourth,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Fifth, the emphasison th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improve the eco-consumption; Sixth, weembrace the concept of universal ecological consumption, ecologicalconsumer education.
引文
① 《资本论》(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26-927页
    ② 《马克思恩格思全集》[M],第20卷,第373-374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3页
    ④ Henion Karl Ecological Marketing Columbus, Ohio Grid, 1976.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17-518页
    ① 尹世杰,《尹世杰选集》[M],解放消费力 发展消费力,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58页
    ② 本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EDP)总量等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减去生态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损耗之值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19页.
    ② 罗斯托,《经济成长的阶段》[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16页
    ③ 萨缪尔森,《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第5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7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22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4页
    ④ 尹世杰,当代经济学应加强对人的研究,《经济学动态》[J],1996年第8期
    ① 尹世杰,论精神消费力,《求索》[J],1992年第6期
    ① 《南方特区报》[J],2004年1月23日,第一版
    ①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版,第409页
    ② 《中国消费者报》[J],2007年1月17日,第2版
    ① 《环球时报》[J],人均GDP2000美元意味着什么,2007年4月9日
    ② 丁慧,《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及障碍》[J],经济纵横,2005年,第5期
    ① 赵弘志,《绿色经济发展和管理》[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0页
    ① 黄进主编,《中国与国际法规比较年刊》[M],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19页
    ① 加尔布雷斯,《丰裕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7页
    ② 罗斯托,《经济成长的阶段》[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87页
    ① 戴星翼,《生态服务的价值体现》,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9页
    ① 《基础教育》[J],基础教育新闻中心出版,2006年12月29日,第5版
    ① 《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J],2007年第2期,第3页
    ① 周宏春,《循环经济学》[M],2005年版,第16页
    ① 《人民日报》[J],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年12月25日,质量振兴与社会和谐,第九版
    ② 《人民日报》[J],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年12月27日,第1版
    ③ 陈耀邦,《可持续性发展战略读本》[M],中国计划出版社,1996年版,第28页
    ① 王小鲁,《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22页
    ① 尹世杰,《求索》[J],关于生态消费的几个问题,2002年,第5期
    ②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版,第424页
    ③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版,第411页
    ① 尹世杰,论生态需要《光明日报》[J],1998年,1月28日
    ② 陈德昌,《生态经济学》[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51页
    ③ (注:以前邓小平提出“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强调追求GDP总量,“绿猫经济效益”是2007年发改委对生态经济效益的新提法,强调重视无污染、低能耗及绿色环保行业的发展)
    ① 尹世杰,《尹世杰选集》[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卷,第407页
    ① e佩鲁,《新发展观》[M],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85~186页
    ② 庄子,《齐物论》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43页
    ④ 《中国消费者报》[J],2007年1月17日
    ① 《农调总队调查报告》[J],2005年3月24日,http://dalu.blogbus.com/logs/1689476.html
    ① 陈德昌,《生态经济学》[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55页
    ① 陈德昌,《生态经济学》[M],2003年,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第266页
    [1] 加尔布雷斯,《丰裕社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7页
    [2] 尹世杰,《尹世杰选集》[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尹世杰主编,《消费经济》[J],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2000-2006年
    [4] 尹世杰,《消费力经济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5] 卢泰宏,《中国消费者行为报告》[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6] 杰拉尔德M梅尔,《经济发展的前沿问题》[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版
    [7] 赵弘志,《绿色经济发展和管理》[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 陈德昌,《生态经济学》[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9] 戴星翼,《生态服务的价值体现》[M],科学出版社,2005版
    [10] 何永芳,《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 张占斌,《和谐增长》[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年版
    [12] 周宏春,《循环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版
    [13] 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M],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4] 尹世杰主编,《消费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5] 尹世杰主编,《中国消费结构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版
    [16]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7] 王金南,《循环社会的动力》[J],中国环境报,2002年1月
    [18]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版
    [19]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版
    [20] 尹世杰,《论宏观消费结构的类型》[J],求索,1984年第2期
    [21] 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22] 李秀荣,《改善消费环境》[J],山东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23] 曲格平,《中国人口与环境》[M],中国科学出版社,1992版
    [24] 刘培哲,《21世纪的重大课题—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技论坛,1996年,第1期
    [25] 骆建华,《荷兰、德国的环境保护法制建设》[J],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2002年,第1期
    [26] 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M],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版
    [27] 焦必方,《环保型经济增长》[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8] 萨缪尔森,《经济学》[M],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29] 罗吉,《我国清洁生产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J],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2001年,第3期
    [30] 诸大建,《可持续发展呼唤循环经济》[J],科技导报,1998年,第9期
    [31] 韦森,《文化精神、制度变迁和经济增长》[J],国际经济评论,2004年
    [32] 李贯岐,《对生态消费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33] 诸大建,《从可持续发展到循环经济》[M],世界环境,2000年版,第3期
    [34] 彭朝林,《中国企业实施循环经济设想》[J],开发研究,2004年,第6期
    [35] 杰拉尔德M梅尔,《经济发展的前沿问题》[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版
    [36] 周爱国,《经济的生态化转向》[J],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37] 吴季松,《新循环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8] 解振华,《中国环境立法研究》[J],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9] 左铁镛,《“生态道德”建设》[J],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0] 任勇,《中外循环经济比较》[J],中国环境报,2004年6月22日
    [41] 杨松茂,《生态消费:人类消费行为发展出深度思考》[J],特区经济,2005年
    [42] Pearce DividW.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conomic &Environment in the third world 1990
    [43] Henry Assael. Consumer behavior and Marketing Action, International Thomson Publishing, 1998
    [44] Bruce Hannon. 2003. Ecological pricing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Ecological Economics
    [45] Daily GC etal. 1997. Natures servic' Societal Dependence on Natural Ecosystems.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46] Boulding, K. cc (1966) ,The economics of the coming Spaceship Earth, in Jarrett, H, (ed.)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a Growing Economy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47] Turner, R.K, Pearce, D.W. and Bareman, I.J (1994)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 Elementary Introduction, Ch.
    [48] Ian Bateman, September2002, ENV2A8Y: ECONOMICS OFENVIRONMENT
    [49] Tab Mcgalliard, Work and Environment Initiative, Cornell University Center for the Environment Michelle Bell,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