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与民族地区城市化道路选择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成就。当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方兴未艾,对城市化路径的论说多集中在工业化道路上,民族地区也不例外。然而,不同的民族以至整个人类现实境况的改善或“发展”必然存在着方式、道路和方向的多元化选择。通过梳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历史,对云南省以文化产业促进城市化发展的情况进行调研,可以发现: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成为民族地区城市化道路的一种现实选择,不仅有助于城镇规模的扩大,经济收入的增长,更重要的是维护和发展了文化多样性,使作为主体的人能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进而使民族地区的整个社会结构实现更具发展型的转变。实践表明,发展文化产业可以是打破城市化过程中的“工业化路径依赖”,推动城市化健康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现实选择。对于广大民族地区来说,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经济”的双重意义。因为城市是我们目前所知道的对各种文化进行浓缩、凝聚、储存、保管、消化、选择的最好“容器”,也因为民族文化只有在与民族现实的经济状况、生活状况的包融与沟通中才能获得生命力,可以确定,文化产业在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的实践不仅是对民族地区城市化道路多元性的有益探索,也应该会给我们更好地实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更多的选择。
The city is the great achievement of human culture development.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is in full swing. At present, it is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that the discourse of the path of urbanization is concentrated on, the ethnic regions are no exception. However, the different nationality and even the entire human should have multiplex choices of the way, the path and the direction on realistic condition's improvement or "the developmenf" inevitably. Through dissecting the history of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carrying on the investigation into Yunnan Province, may discover: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can become a realistic choice of urbanization in the ethnic areas.From it,we can achieve not only the urban expansion, growing income, more important the mainten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diversity, the subject's 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fulfilling the development-oriented changes of the whole social structure in the ethnic areas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can break the industrialization path dependence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push urban-rural integration. For the ethnic areas, the cultural industry has an important "cultural and economic" double significance. The city is the best "container", we know now,the various cultures were concentrated,condensed, stored, conserved,digested and selected in it.Morever, national culture only get vitality from mutu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national economic situation and living conditions.So,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the ethnic areas is not only a useful exploreing for the diversity of urbanization, but also gives us better choices on protecting and inheriting national culture.
引文
①[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1、580.
    ②林拓.世界文化产业与城市竞争力[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4):21-31.
    ③1994年4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明确规定:“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④笔者在2010年11月12日分别使用城镇化和城市化作为关键词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进行检索,分别有18890和52840条结果,这说明在学术界大多喜欢使用城市化的提法。
    ①唐耀华.论城镇向城市演进时的拐点——城镇与城市经济学意义的本质区别[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6,28(2):137-141.
    ②费孝通.论小城镇及其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91-92.
    ①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854-857.
    ②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建镇标准的报告》的通知,国发[1984],1984-11-22.
    ③陈映芳.“城市化”质疑[J].读书,2004,(2):34-40.
    ④唐耀华.论城镇向城市演进时的拐点——城镇与城市经济学意义的本质区别[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6,28(2):137-141.
    ⑤就本文来说,所使用的城市化一词,如未特殊注明,即是在统计学层面而言。这里的“比例”其实就是最常用于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城市化率’
    ⑥辜胜阻.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48-52.
    ①[美]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上卷)[M].胡万里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288.
    ②[美]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579.
    ③[美]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3、580.
    ④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A].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7.
    ⑤[美]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上卷)[M].胡万里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13.
    ①[美]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427、461.
    ②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A].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5.
    ③[美]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下卷)[M].胡万里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73.
    ④陈庆德.文化经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196.
    ①李思屈,李涛.文化产业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3-6.
    ②陈庆德.文化经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9.
    ③牛文元.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09[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41、233.
    ④胡惠林.文化产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6-28.
    ①冯翔.文化产业: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A].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七卷)[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21-223.
    ①袁亚平.千景万色看不尽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发展纪实[N].人民日报,2009-06-24.
    ②教育之乡、木雕之都、建筑大市、影视旅游名城——歌山画水魅力东阳[N].浙江日报,2010-06-25.
    ③东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8年度东阳市“纳税超亿元企业”、“纳税十强企业”、“纳税超千万企业”、“纳税百强企业”和“纳税超百万企业”的通报[N].东阳日报,2009-02-16.
    ④蒋彬.简论民族地区的城镇文化建设[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9):28-30.
    ⑤陈映芳.“城市化”质疑[J].读书,2004,(2):34-40.
    ①王君平.一半中国人将生活在城市[N].人民日报,2007-07-11.
    ②[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68.
    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2009-09-27.
    ②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2009-09-27.
    ③武友德,王源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研究——以云南为例的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2):58-64.
    ①城市首位度是指首位城市人口和第二位城市人口的比例关系。
    ②王国发.对民族地区城镇化的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4,(4):69-73.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现代经济辞典[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269-270、275.
    ②陈庆德.农业社会和农民经济的人类学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1,(1):51-62.
    ③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A].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30
    ④[美]谢泼德, [加拿大]巴恩斯.经济地理学指南[M].汤茂林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145.
    ①傅沂.路径依赖经济学分析框架的演变——从新制度经济学到演化经济学[J].江苏社会科学,2008(3):63-70.
    ②牛文元.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09[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41、233.
    ③建设部城乡规划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外城镇化模式及其得失(一)[J].城乡建设,2005,(5):67-69.
    ④仇保兴.国外模式与中国城镇化道路选择[J].人民论坛,2005,(6):42-44.
    ⑤张海翔.论我国民族地区的小城镇发展问题[J].学术探索,2003,(8):21-23.
    ⑥姜太碧,刘晓鹰.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的路径选择[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25(7)128-132.
    ⑦郭跃华.云南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的探讨[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5):172-175.
    ⑧马国芳,马金书.对加快云南工业化进程的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04,(11):134-135.
    ①建设部城乡规划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外城镇化模式及其得失(一)[J].城乡建设,2005,(5):67-69.
    ②恩格斯.反杜林论[A].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34.
    ③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A].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7.
    ④恩格斯.反杜林论[A].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34、335.
    ⑤郑功成.构建和谐社会——郑功成教授演讲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44、48.
    ⑥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轻工行业中美贸易状况及应对措施[J].轻工标准与质量,2010,(3):49-54.
    ①张本波.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因素和影响[J].中国经贸导刊,2008,(10):21-24.
    ②杨宜勇,张英.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中国经贸导刊,2006,(22):30-31.
    ②赖特·特茨拉夫.全球化压力下的世界文化[M].吴志成,韦苏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5.
    ④[美]谢泼德, [加拿大]巴恩斯.经济地理学指南[M].汤茂林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114.
    ①[美]谢泼德, [加拿大]巴恩斯.经济地理学指南[M].汤茂林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114、147、154、155.
    ②[德]赫尔曼·西蒙.21世纪的隐形冠军:中小企业市场领袖的成功策略[M].张非冰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218-219.
    ③王雷鸣.建设部副部长谈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EB/OL].新华网,2002-11-15.
    ①陈庆德.经济人类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81-482.
    ①时至今日,民族文化资本化种民族文化的内涵早已超出了少数民族文化的范围,而是指相对于西方文化的一切“非西方”民族的文化,其中也包括了汉族传统文化。
    ②陈庆德.经济人类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70.
    ③李博.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39.
    ④范俊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语言与文化多样性文件汇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60、64、100.
    ①范俊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语言与文化多样性文件汇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60、64、100.
    ②“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作为术语最早是由日本经济学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使用的,本意是强调将产品或服务推广到全球其他地方时,需要设法与当地的本土文化结合,这样成功的几率就更大。
    ③[美]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下卷)[M].胡万里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482、471-472、479-483、588.
    ④万俊人.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1,(2):71-79.
    ①杜维明.对话与创新[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4、51.
    ②姚峰.全球化时代传统文化的“全球本土化”策略[M].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0,(1):82-87.
    ③马翀伟.陈庆德.民族文化资本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①张文勋,施惟达,张胜冰,黄泽.民族文化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7.
    ②张文勋,施惟达,张胜冰,黄泽.民族文化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8.
    ③施惟达.现代化语境中的民族文化[J].云南社会科学,2003,(3):58-61.
    ④陈庆德.民族文化资本化论题的实质与意义[J].云南大学学报,2004,3(2):25-36.
    ⑤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纲要[Z].云南日报,2000-01-02.
    ①文化部、国家民委.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意见》的通知[EB/OL].国家民委信息中心,2000-02-27.
    ②云南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文化产业政策法规汇编[S].31、171-173.
    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R].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二届会议,2003-10-17.
    ④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国发[2006]18号
    ①杜再江、孙远讨.侗族大歌:你的明天在哪里[EB/OL].中国民族文学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2010-10-29.
    ②张文勋,施惟达,张胜冰,黄泽.民族文化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3-18.
    ①杨金江,等.关于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思考——以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乡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2):44-47.
    ②李明生.民族地区的城镇化[J].民族论坛,2002,(4):20-22.
    ③王国发.对民族地区城镇化的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4,(4):69-73.
    ①任洁.云南小城镇发展战略构想[J].城镇建设,2009,(2):95-99.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17.
    ③秦光荣.2010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N].云南日报,2010-01-30.
    ④丁伟琼,王利民.试论费孝通的城镇化思想[J].社会,2004,(11):14-16.
    ⑤费孝通.费孝通学术论著自选集[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116、193.
    ①云南省建设厅,云南省旅游局.加快“旅游小镇”建设,走云南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J].小城镇建设,2006,(7):41-46.
    ②杨燕.云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N].云南日报,2009-09-07.
    ③林琳、刘伟.云南:“三结合”“三创新”推动文化产业一路走红[EB/OL].人民网,2009-07-22.
    ①云南省召全面启动旅游业改革发展点发布会[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9-05-27.
    ②秦光荣.2010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N].云南日报,2010-01-30.
    ③林琳、刘伟.云南:“三结合”“三创新”推动文化产业一路走红[EB/OL].人民网,2009-07-22.
    ④林琳、刘伟.云南:“三结合”“三创新”推动文化产业一路走红[EB/OL].人民网,2009-07-22.
    ①林琳、刘伟.云南:“三结合”“三创新”推动文化产业一路走红[EB/OL].人民网,2009-07-22.
    ②欧阳林夕.“云南旅游小镇模式”推向全国[J].创造,2006,(6):22-23.
    ③云南省建设厅.旅游小城镇建设“云南模式”(之一)[J].建设科技,2007,(9).
    ④戴振华.西双版纳勐罕镇着力提升旅游品质,打造度假天堂[N].春城晚报,2009-07-24.
    ①贾云巍,龚祖金.文化为灵魂保护为基础腾冲和顺文化旅游互动发展[N].云南日报,2010-11-27.
    ②张一凯.我省在年内启动全省50个旅游特色村建设[N].云南日报,2008-10-29
    ③林琳、刘伟.云南:“三结合”“三创新”推动文化产业一路走红[EB/OL].人民网,2009-07-22.
    ①恩格斯.法德农民问题[A].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97.
    ①[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M].吴叡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3、40-41、153、162、169-170.
    ①胡惠林.中国文化产业战略力量的发展方向——兼论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文化产业新政[J].学术月刊.2009.(8):17-24.
    ①郑宇、翟玉龙.民族文化产业的主体集群差异[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24(6):74-79.
    ②尹绍亭.全球化现代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保护探析—以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为例[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09,1(1):97—102.
    ③丽江“过度开发”质疑不绝于耳原住居民大量外迁[N].人民日报,2010-09-20.
    ①施惟达.论民族文化品牌[J].民族艺术研究,2002,(6):59-64.
    ②陈庆德.民族文化资本化论题的实质与意义[J].云南大学学报,2004,3(2):25-36.
    ③施惟达.现代化语境中的民族文化[J].云南社会科学,2003,(3):58-61.
    ①施惟达,魏东.民族文化,在阐释与建构中发展[J].思想战线,2002,28(6):53-57.
    ②[美]乔纳森·弗里德曼.文化认同与全球性过程[M].郭建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6-17.
    ③[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572-574.
    ①胡惠林.文化产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6-28.
    ②胡惠林.中国文化产业战略力量的发展方向——兼论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文化产业新政[J].学术月刊,2009,(8):17-24.
    ③牛文元.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09[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33.
    ④[英]斯特里纳蒂.通俗文化理论导论[M].阎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0.
    ①陈力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31-32.
    ②陈庆德.试析民族理念的建构[J].民族研究,2006(2):10-21.
    1、[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林拓.世界文化产业与城市竞争力[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4):21-31.
    3、唐耀华.论城镇向城市演进时的拐点——城镇与城市经济学意义的本质区别[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6,28(2):137-141.
    4、费孝通.论小城镇及其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
    5、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常用法律大全[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6、陈映芳.“城市化”质疑[J].读书,2004,(2):34-40.
    7、辜胜阻.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48-52.
    8、[美]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上卷) [M].胡万里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0、丁伟琼,王利民.试论费孝通的城镇化思想[J].社会,2004,(11):14-16.
    11、费孝通.费孝通学术论著自选集[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
    12、陈庆德.文化经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3、李思屈,李涛.文化产业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14、胡惠林.文化产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5、牛文元.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09[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16、胡惠林.文化产业正义: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地理学问题[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17(5):5-18.
    17、冯翔.文化产业: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A].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七卷)[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18、王琳.简析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J].天津社会科学,2005,(5):86-88.
    19、林拓、张修桂.文化产业与城市竞争力的双向推动及其战略选择[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3,4(4):71-81.
    20、袁亚平.千景万色看不尽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发展纪实[N].人民日报,2009-06-24.
    21、教育之乡、木雕之都、建筑大市、影视旅游名城——歌山画水魅力东阳[N].浙江日报,2010-06-25.
    22、东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2008年度东阳市“纳税超亿元企业”、“纳税十强企业’“纳税超千万企业”、“纳税百强企业”和“纳税超百万企业”的通报[N].东阳日报,2009-02-16.
    23、蒋彬.简论民族地区的城镇文化建设[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9):28-30.
    24、王君平.一半中国人将生活在城市[N].人民日报,2007-07-11.
    25、陈庆德.试析民族理念的建构[J].民族研究,2006,(2):10-20.
    26、[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68.
    27、武友德,王源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研究——以云南为例的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2):58-64.
    28、王国发.对民族地区城镇化的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4,(4):69-73.
    29、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现代经济辞典[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30、陈庆德.农业社会和农民经济的人类学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1,(1):51-62.
    31、[美]谢泼德, [加拿火]巴恩斯.经济地理学指南[M].汤茂林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32、傅沂.路径依赖经济学分析框架的演变——从新制度经济学到演化经济学[J].江苏社会科学,2008(3):63-70.
    33、王春艳.美国城市化的历史、特征及启示[J].城市问题,2007,(6):92-98.
    34、建设部城乡规划司、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外城镇化模式及其得失(一)[J].城乡建设,2005,(5):67-69.
    35、仇保兴.国外模式与中国城镇化道路选择[J].人民论坛,2005,(6):42-44.
    36、张海翔.论我国民族地区的小城镇发展问题[J].学术探索,2003,(8):21-23.
    37、姜太碧,刘晓鹰.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的路径选择[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25(7)128-132.
    38、郭跃华.云南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的探讨[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5):172-175.
    39、马国芳,马金书.对加快云南工业化进程的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04,(11):134-135.
    40、[美]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下卷) [M].胡万里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4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2、李剑富,郭金丰.论城镇化过渡与过度城镇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101-104.
    43、郑功成.构建和谐社会——郑功成教授演讲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4、朱乐尧、周淑景.环城农业——中国城市农业问题发展研究(下)[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45、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轻工行业中美贸易状况及应对措施[J].轻工标准与质量,2010,(3):49-54.
    46、张本波.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因素和影响[J].中国经贸导刊,2008,(10):21-24.
    47、杨宜勇,张英.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经济的影响[J].中国经贸导刊,2006,(22):30-31.
    48、赖特·特茨拉夫.全球化压力下的世界文化[M].吴志成,韦苏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49、[美]J.K.吉布森——格雷汉姆.资本主义的终结——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女性主义批判[M]. 陈冬生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50、[德]赫尔曼·西蒙.21世纪的隐形冠军:中小企业市场领袖的成功策略[M].张非冰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51、王雷鸣.建设部副部长谈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EB/OL].新华网,2002-11-15.
    52、施惟达.现代化语境中的民族文化[J].云南社会科学,2003,(3):58-61.
    53、陈庆德.经济人类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4、李博.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5、范俊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语言与文化多样性文件汇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56、万俊人.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1,(2):71-79.
    57、姚峰.全球化时代传统文化的“全球本土化”策略[M].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0,(1):82-87.
    58、杜维明.对话与创新[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9、单世联.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多样性[J].天津社会科学,2005,(2):24-31.
    60、马平.现代化的碰撞与少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J].宁夏社会科学,2005,(1):86-88.
    61、马翀伟,陈庆德.民族文化资本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62、张文勋,施惟达,张胜冰,黄泽.民族文化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63、陈庆德.民族文化资本化论题的实质与意义[J].云南大学学报,2004,3(2):25-36.
    64、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走向21世纪的云南民族文化[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65、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纲要[Z].云南日报,2000-01-02.
    66、文化部、国家民委.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意见》的通知[EB/OL].国家民委信息中心,2000-02-27.
    6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R].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十二届会议,2003-10-17.
    68、杜再江、孙远讨.侗族大歌:你的明天在哪里[EB/OL].中国民族文学网(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2010-10-29.
    69、李明生.民族地区的城镇化[J].民族论坛,2002,(4):20-22.
    70、杨金江,等.关于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的思考——以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乡为例[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2):44-47.
    71、任洁.云南小城镇发展战略构想[J].小城镇建设,2009,(2):95-99.
    72、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73、秦光荣.2010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N].云南日报,2010-01-30.
    74、赵书勇.云南2020年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0%[EB/OL].中国新闻网,2010-02-03.
    75、张雪飞.白恩培:走一条有云南特点的工业化路子[N].云南日报,2010-02-04.
    76、王永刚.白恩培:加强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N].云南日报,2010-01-26.
    77、云南省人民政府.云南省新型工业化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纲要[EB/OL].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2004-04-02.
    78、云南省建设厅,云南省旅游局.加快“旅游小镇”建设,走云南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J].小城镇建设,2006,(7):41-46.
    79、林琳、刘伟.云南:“三结合”“三创新”推动文化产业一路走红[EB/OL].人民网,2009-07-22.
    80、杨燕.云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N].云南日报,2009-09-07.
    81、云南省召全面启动旅游业改革发展点发布会[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9-05-27.
    82、欧阳林夕.“云南旅游小镇模式”推向全国[J].创造,2006,(6):22-23.
    83、戴振华.西双版纳勐罕镇着力提升旅游品质,打造度假天堂[N].春城晚报,2009-07-24.
    84、贾云巍,龚祖金.文化为灵魂保护为基础腾冲和顺文化旅游互动发展[N].云南日报,2010-11-27.
    85、张一凯.我省在年内启动全省50个旅游特色村建设[N].云南日报,2008-10-29.
    8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8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8、胡惠林.中国文化产业战略力量的发展方向——兼论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文化产业新政[J].学术月刊,2009,(8):17-24.
    89、胡惠林.对“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作为政策性概念的一些思考[J].学术探索,2009,(5):33-34.
    90、郑宇、翟玉龙.民族文化产业的主体集群差异[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24(6):74-79.
    91、尹绍亭.全球化现代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保护探析—以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为例[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09,1(1):97—102.
    92、丽江“过度开发”质疑不绝于耳原住居民大量外迁[N].人民日报,2010-09-20.
    93、施惟达.论民族文化品牌[J].民族艺术研究,2002,(6):59-64.
    94、[美]乔纳森·弗里德曼.文化认同与全球性过程[M].郭建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95、张淑娟.文化民族主义的经济、政治悖论——以德国“原生形态”文化民族主义为例[J].世界民族,2007,(6):1-9.
    101、钱雪梅.文化民族主义的理论定位初探[J].世界民族,2003,(1):1-10.
    102、郭洪纪.文化民族主义的缘起及主要特征[J].青海社会科学,1997,(3):37-44.
    103、暨爱民.文化民族主义的现代取向[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7,34(5):48-53.
    104、王巨山.文化民族主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9,34(1):70-73.
    105、吉登斯·安东尼.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赵旭东、方文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275.
    106、张汝伦.经济全球化和文化认同[J].哲学研究,2001,(2):17-25.
    107、罗伯森·罗兰.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M].梁光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08、王鉴,万明钢.多元文化与民族认同[J].广西民族研究,2004,(2):21-28.
    109、[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M].吴叡人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10、陈庆德,马翀伟.文化经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11、施惟达,魏东.民族文化,在阐释与建构中发展[J].思想战线,2002,28(6):53-57.
    112、[英]斯特里纳蒂.通俗文化理论导论[M].阎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13、陈力丹.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