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自由看待民主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立足于自由和民主关系的视角,回答能否以自由看待民主、怎样以自由看待民主这两大问题,是本文的宗旨。全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找到自由和民主在价值逻辑上的相关性;第二部分,论证民主在实践过程中对自由的依存性。通过这两部分的论述,回答“能否以自由看待民主”的问题。第三部分,考察民主在实践方式上和自由的疏离性,这为回答如何以自由看待民主,使自由和民主之间能够达成“应然”的关系提供借鉴。结论部分回答应该怎样以自由看待民主。
     自由和民主这两大政治价值之间存在着相关性,这是回答能否以自由看待民主的逻辑前提。作为政治价值,自由和民主和诸如权利、正义、平等、自治、美德、法治等政治价值一样,都是以解决个体和共同体的关系为根本任务的。这是因为,政治的终极关怀在形式上是一种价值关怀,同时,政治的终极关怀在实质上是为了解决个体和共同体的关系问题。所以,政治价值根本任务就是为了解决个体和共同体的关系。各种政治价值之所以存在区别,正是由于它们对个体和共同体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自由和民主之所以存在关联,是由于它们二者在这个问题上的三大相同点:第一,自由和民主既不同于“权利”,这是一种解决“负相关”范畴上个体和共同体关系问题上的政治价值;也不同于“正义”,这是一种解决“正相关”范畴上的个体和共同体关系问题上的政治价值。自由和民主既要解决“负相关”又要解决“正相关”范畴上的个体和共同体关系问题。第二,自由和民主既不同于“平等”,这是一种以“集合的个体”为取向的政治价值;也不同于“自治”,这是一种以“单个的个体”为取向的政治价值。自由和民主既要以“集合的个体”,又要以“单个的个体”为价值取向。第三,自由和民主不同于“美德”,这是一种以“个体”为路径依赖的政治价值;也不同于“法治”,这是一种以“共同体”为路径依赖的政治价值。自由和民主既以“个体”又以“共同体”为路径依赖。通过这三方面的排除,论文找到了自由和民主在逻辑上发生关系的可能。
     然后,论文考察了民主在实践过程中对于自由的依存性,这是回答能否以自由看待民主的关键。古往今来,人们在实践中看待民主的视角从一维的“内在体验”视角演变为二维的“内在体验”加上“外在效用”视角,再发展成三维的“内在体验”加“外在效用”加“运行技术”视角。在这个过程中,“内在体验”视角从独尊的状态逐渐地走向衰落,先是“外在效用”视角崛起挑战了它的地位,再是“运行技术”视角的泛滥排挤了它的位置。既然民主有三种视角,那么哪一种是民主的根本视角呢?本论文通过对古今各种民主兴衰成败的考察,论证了一个基本观点--内在体验视角是民主的根本视角。首先,在古今民主的创立过程中,内在体验视角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雅典民主的创立中,如果不是内在体验视角的引入,民主就无法成立。在近代以来的三大革命中,法国大革命之所以被称为现代民主的开端,是由于它不同于英美革命,将内在体验视角作为民主的观察点。第二,在民主的失败过程中,内在体验视角也是关键因素。第一种情况,在内在体验视角一维独尊型的民主中,内在体验自身的堕落是其破产的根源,雅典民主和雅各宾民主即是如此。第二种情况是,一旦内在体验视角被外在效用视角所取代了,民主也就变质了。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大轴心国,新加坡、韩国和智利等新权威主义国家就是这样做的。第三种情况,当运行技术视角泛滥并导致它和内在体验视角脱节,民主就会走向歧途。苏联解体后的中亚五国就是这种情况,建国初期的美国也是如此。内在体验视角是民主的核心视角,而自由是打开内在体验视角之门的钥匙。因为它能够保障内在体验的自发性、自营性和自惬性。论文以英国民主的建立为实例。在英国民主的创立过程中,人身自由确保了民主内在体验的前提——自发;表达自由确保了民主内在体验的路径——自营;意志自由确保了民主内在体验的目的——自惬。通过这三方面的论证,论文说明了自由是民主内在体验视角的钥匙,而内在体验视角又是民主的核心视角。所以,论文第二部分的结论是,民主在实践过程中对自由存在着依存性。
     然而,在现实中自由和民主的关系并非融洽无间。在实践方式上,民主和自由矛盾重重,充满着张力。首先,论文分析了自由和民主关系的第一种模式:共和主义式积极的“在场自由”和民主的关系。“在场自由”和民主的关系是一种工具性价值和目的性价值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自由拔高了民主,它受到了民主的压制,两者的关系是偏执的。在历史上,古希腊人是无个人自由的。在中世纪的城市共和国中,自由和民主这种的结合是没有前途的。当代的共和主义的复兴只能是徒有外表。然后,论文分析了自由和民主关系的第二种模式:自由主义式消极的“下场自由”和民主的关系。在这种自由和民主的关系模式中,自由试图构建民主的目的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的关系,而民主则一直在抗争。两者之间的斗争总是无休无止,循环往复。这是因为,在这种关系模式中自由压制了民主,民主不甘心于这种不平等的关系。接下来,论文分析了自由和民主关系的第三种模式:唯心主义式“离场自由”和民主的关系。在这种自由和民主的关系中。由于人们不从外在社会关系中理解自由,而是从自己的内心世界中实现自由。唯心主义“离场自由”往往无视民主和专制的根本区别,成为专制、压迫的“忠实反对派”。这种自由以自我实现为终极目的,而自我实现又离不开国家的“帮助”,这就给了极权主义“搭便车”的机会。
     在廓清三种自由与民主关系模式的基础上,论文最后探讨了应该怎样以自由看待民主。以自由看待民主,其实就是为了维持自由和民主之间的这样的一种张力关系,在这种关系中:通过民主可以使得自由更加自由,通过自由可以使得民主更加民主,自由的发展和民主的发展可以统一在一起。所以,怎样以自由看待民主,首先要在“在场自由”中加入“下场”和“离场”的因素,保证民主能够使自由更自由;第二,在“下场自由”中加入“在场”和“离场”的因素,保证自由能够使民主更民主;第三,在“离场自由”中加入“在场”和“下场”的因素,保证自由的发展和民主的发展能够统一在一起。总之,以自由看待民主,就是要说明民主是实现自由的制度条件,自由是实现民主的价值前提。
Based on the visual angle of relations between liberty and democracy, this article aims at answering two main questions-whether democracy can be looked on with liberty and how to look on democracy with liberty.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main parts:Part 1-Find the relativity between liberty and democracy on value logic. Part 2 Demonstrate dependency of democracy on liberty during the practice process. Through the two parts, question of "whether democracy can be looked on with liberty" is answered. Part 3-Investigate the estrangement of democracy and liberty in practice way, this part answers the question of "how to look on democracy with liberty",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reaching "due" relations between liberty and democracy. In the end,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look on democracy with liberty.
     Relativity exists between liberty and democracy-these two main political values, which is the logic premise of looking on democracy with liberty. As the political value, liberty and democracy, such as rights, justice, equality, self-government, virtue, rule of law, have the same mission, and they both treat solving the relationship problems between individual and community as their own duties. Because ultimate political concern is a kind of value concern in form, and it is substantially to resolve the relationship problems between individual and community. Therefore, basic duty of political value is to resolve the relationship problems between individual and community. The reason why differences exist in various political values is because the different answers on the relationship problems between individual and community. The reason why liberty and democracy have a correlation is because there are three common points when they solve relationship problems between individual and community:first, liberty and democracy are different from rights, which are the political value solv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and community on category of "negative correlation"; they are also different from justice, which is the political value solv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and community on category of "positive correlation". Liberty and democracy sol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and community on the mixture categories of "negative correlation" and "positive correlation". Second, liberty and democracy are different from equality, which is the political value treating "collective individual" as the value orientation; they are also different from self-government, which is the political value treating "single individual" as the value orientation. Liberty and democracy treat "collective individual" and "single individual" as double value orientations. Third, liberty and democracy are different from virtue, which is the political value treating the individual as the path dependence; they are also different from rule of law, which is the political value treating the community as the path dependence. Liberty and democracy treat both individual and community as the path dependence. Through elimination of these three aspects, this article finds the possibility for liberty and democracy to establish relationship logically.
     Then,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dependency of democracy on liberty during the practice process. The visual angles people looking on democracy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developed from one-dimensional "internal experience" visual angle, to two-dimensional "internal experience" + "external effectiveness" visual angle, and then to three-dimensional "internal experience" + "external effectiveness" + "operation technology" visual angle. In this process, "internal experience" visual angle begins to decline from exclusive status step by step; first, the rise of "external effectiveness" visual angle challenges its position, second, the wide spread of "operation technology" visual angle pushes out its position. Since democracy has three visual angles, but which is the basic one? Nex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n rise and decline of various ancient and modern democracies, I will demonstrate a basic opinion- "internal experience" visual angle is the basic one. First, in the establishment process of ancient and modern democracies, " internal experience" visual angl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stablishment process of Athenian democracy, it couldn't be established until "internal experience" visual angle was introduced in. In the recent three main revolutions, French Revolution is called as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democracy, because it is different from English and American Revolutions and it treats "internal experience" visual angle as the observation point of democracy. Second, in the failure process of democracy, "internal experience" visual angle is also the key factor. The first situation, in the one-dimensional exclusive democracy of "internal experience" visual angle, self-falling of internal experience is the root cause of broke, Athenian democracy and Jacobin democracy is such a case. The second situation, once "internal experience" visual angle is displaced by "external effectiveness" visual angle, the essence of democracy will change. German, Italia and Japan these three big axis powers, and Singapore, Korea and Chile and other neo-authoritarianism countries just do it in this way. The third situation, when "operation technology" visual angle spreads widely and comes apart from "internal experience" visual angle, democracy will go the wrong way. The fiv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after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oviet Union are under this situation, so is America in the early founded stage. "Internal experience" visual angle is the core visual angle of democracy, and liberty is the key to open "internal experience" visual angle, because liberty can ensure the spontaneity, autotrophism and self-satisfaction of the internal experience. This article takes the establishment of British democracy as the instance. In the establishment process of British democracy, personal liberty ensures the premise of the internal experience of democracy-spontaneity; liberty of expression ensures the path of the internal experience of democracy-autotrophism; liberty of will ensures the purpose of the internal experience of democracy-self-satisfaction. Through the demonstration on these three aspects,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at liberty is the key of "internal experience" visual angle of democracy, while "internal experience" visual angle is the core visual angle of democracy. Therefore, the conclusion of the second part is that the democracy has dependency on liberty during the practice process.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berty and democracy in real life is not harmonious. In practical wa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berty and democracy has insuperable contradictions, and is full of tension. Firs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first mod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berty and democracy:relationship between republican and active "liberty of presence" and democrac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berty of presence" and democracy has instrumental value and purpose value. In this relationship, liberty enhances democracy and is suppressed by democracy, their relationship is bigoted. In the history, ancient Greeks have no individual liberty. In the medieval city republic, combination of liberty and democracy is futureless. Revival of modern republicanism is just specious. Then,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second mod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berty and democracy:relationship between negetive "liberty of depature" and democracy. In this relationship mode, liberty is trying to constru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berty and democratic purpose value and instrumental value, but democracy always resists. Struggle between them is always endless and circulating. Because in this relationship mode liberty suppresses democracy and democracy is not reconciled to this unequal relationship. Next,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second mod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berty and democracy:relationship between idealistic "liberty of absence" and democracy. In this relationship mode, people never understand liberty based on the external social relationship, but realize liberty from their own inward worlds. Idealistic "presence liberty" always ignores the basic distinction between democracy and autocracy, and becomes the autocratic and compressive "loyal opposition". Besides this, this liberty takes self-realization as final purpose, and self-realization can't be separated from "assistance" of the nations, and then the totalitarianism gets a "hitchhike" opportunity.
     From the alienation of liberty and democracy in the practical way, this article finally discusses how to look on democracy with liberty. Looking on democracy with liberty is to maintain such a relationship between liberty and democracy. In the relationship: democracy makes liberty more free, and liberty makes democracy more democratic, liberty development and democratic development can be unified together. Therefore, on the question of "how to look on democracy with liberty", there are three ways:first, add "absence" and "departure" factors in "liberty of presence", and ensure that democracy makes liberty more free. Second, add "presence" and "absence" factors in " liberty of departure ", and ensure that liberty makes democracy more democratic. Third, add "absence" and "presence" factors in " liberty of departure", and ensure that free development and democratic development can be unified together.
引文
①[英]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燕继荣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第1页。
    ②[英]约翰·邓恩编:《民主的历程》,林猛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序。
    ①王绍光:《民主四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第35页。
    ①王绍光:《民主四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第37-38页。
    ②阮炜:《不自由的希腊民主》,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第263页。
    ③阮炜:《不自由的希腊民主》,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第264页。
    ①《论语·颜渊》。
    ②《韩非子·难三》、《韩非子·八经》、《韩非子·人主》。
    ③《孙中山选集》,下册,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661页。
    ④[美]伊斯顿:《政治体系》,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1993年,第123页。
    ⑤[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第181页。
    ①[美]达尔:《现代政治分析》,王沪宁、陈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9-10页。
    ②[美]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制度变迁和经济绩效》,刘守英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第3页。
    ①参见:Lucian Pye, Aspects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Boston:Little Brown,1986.
    ②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68页。
    ①[美]达尔:《民主及其批评者》,曹海军、佟得志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95页。
    ②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41页。
    ③[澳]佩迪特:《共和主义》,刘训练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年,第3页。
    ④[美]诺瓦克:《民主资本主义的精神》,转引自刘军宁:《保守主义》,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7页。
    ①[美]约翰·凯克斯:《为保守主义辩护》,应奇、葛水林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8页。
    ②[美]达尔:《民主及其批评者》,曹海军、佟得志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14页。
    ①[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杨东蒓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66页。
    ②[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杨东莼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82页。
    ①[美]霍贝尔:《初民的法律》,周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23页。
    ②参见[英]约翰·格雷:《自由主义》,曹海军、刘训练译,吉林人民出版,2005年,第3-5页。
    ③叶秀山:《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13页。
    ④[德]爱德华·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史纲》,瓮绍军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第114页。
    ①[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8页。
    ②[英]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第一卷,郑一明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77页。
    ③[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244页。
    ①[英]约翰·格雷:《自由主义》,曹海军、刘训练译,吉林人民出版,2005年,第6页。
    ②《亚里士多德全集》,第八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92页。
    ③[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9页
    ④[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125页。
    ⑤[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173页。
    ⑥[英]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核心概念》,吴勇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95页。
    ①《诗经·小雅·北山》
    ②[美]亨利·富兰克弗特:《近东文明的起源》,子林译,格致出版社,2009年,第87页。
    ③《贞观政要·公平》
    ④参见刘泽华:《王权思想论》,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8-49页。
    ①J.C.Laire. Six Books of Commonwealth. City of Oxford the Alaen Press,1775. p18.
    ②King James VI and I:Political Writings, edited by Johann P. Sommervill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p75.
    ③[意]马基雅维利:《君主论》,潘汉典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84页。
    ④[英]威廉·多伊尔:《法国大革命的起源》,张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2页。
    ⑤[意]但丁:《论世界帝国》,朱虹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23-24页。
    ⑥Johann P. Sommerville, ed:Patriarcha and Other Writings. Cambridge Universiyt Press,1991.p.35.
    ⑥[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72页。
    ①Strauss:On the Spirit of Hobbes's Political Philosophy. in K. C. Brown. ed., Hobbes Studies. Oxford:Basil Blackwell.1965. p.13.
    ②[美]潘恩:《潘恩选集》,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258页。
    ③[英]洛克:《政府论》,下卷,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60页。
    ④[德]洪堡:《论国家的作用》,林荣远、冯兴元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35页。
    ①[法]贡斯当:《古代人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阎克文、刘满贵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第63页。
    ②[荷]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温锡增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270-271页。
    ③[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6页。
    ④[英]史蒂文·卢克斯:《个人主义》,阎克文译,江苏人民出版,2001年,第51页。
    ⑤[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22页。
    ①[德]黑格尔:《历史哲学》,转引自吴春华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第四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②16页。
    ③[英]柏林:《自由及其背叛》,赵国新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5年,第94-9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21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8页。
    ①[英]柏克:《法国革命论》,何兆武等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29页。
    ②[美]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吴良健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361、395页。
    ③[法]迈斯特:《论法国》,鲁仁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第71页。
    ①[英]马克·尼古拉斯:《法西斯主义》,袁柏顺译,吉林人民出版,2007年,第42页。
    ②[德]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尹冥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第113页。
    ③[英]密尔:《论自由》,许宝(?)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02页。
    ④John Dewey, Individualism Old and New. Minton, Black&Company.1930. p36.
    ⑤[英]鲍桑葵:《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汪淑钧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191页。
    ①[英]约瑟夫·拉兹:《自由的道德》,孙晓春等译,吉林人民出版。2006年,第102页。
    ②[英]霍布豪斯:《自由主义》,朱曾汶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74-75页。
    ③[英]罗素:《自由之路》,李国山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第68页。
    ④[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238页。
    ⑤[英]阿巴拉斯特:《西方自由主义的兴衰》,曹海军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99、101页。
    ①The Collected Works of T. Green. London.Longman.1990.Vol.3. p.127.
    ②[美]阿伦特:《人的条件》,竺乾威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8页。
    ③[印]阿玛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任赜、于真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61页。
    ④[德]伯恩斯坦:《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引自候才等编:《政治哲学经典·马克思主义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14页。
    ①[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郑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9页。
    ②《社会党国际文件集》(1951-1987),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页。
    ③[美]麦金太尔:《德性之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龚群、戴扬毅等译,1995年,第260页。
    ④Robert Nisbet:Conservatism. Univerty of Minnesota Press.1986. p50.
    ④[美]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性》,万俊人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第217页。
    ①[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二、三卷),邓正来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第492页。
    ②[美]米尔顿·弗里德曼、罗斯·弗里德曼:《自由选择》,胡骑、席学媛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152页。
    ③[英]欧克肖特:《政治中的理性主义》,张汝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第29、31页。
    ①参见“百度百科”。
    ②[德]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第一卷,贺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38页。
    ①参见列宁:《国家与革命》。
    ②[美]本杰明·巴伯:《强势民主》,彭斌、吴润洲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8页。
    ③[捷克]丹尼尔·沙拉汉:《个人主义的谱系》,储智勇译,吉林出版集团,2009年,第109页。
    ④[美]穆瑞·罗斯巴德:《自由的伦理》,吕炳斌等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30页。
    ①[法]涂尔干:《社会分工论》,渠东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第11页。
    ②[法]狄骥:《宪法论》,第一卷,钱克新译,商务印书馆,1962,第63-64页。
    ③[俄]克鲁泡特金:《互助论》,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48页。
    ④[美]史丹利·阿若诺威兹、彼得·布提拉斯:《逝去的范式:反思国家理论》,李中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96页。
    ①[美]本杰明·巴伯:《强势民主》,彭斌、吴润洲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8页。
    ②[美]罗素·哈丁:《自由主义、宪政主义和民主》,王欢、申明民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11页。
    ①[英]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核心概念》,吴勇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8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546页。
    ③[英]洛克:《政府论》,下卷,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53页。
    ①[美]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导论第7页。
    ②[美]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姚大志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1页。
    ③[美]富兰克林·罗斯福:《四大自由》,参见何海波编:《人权二十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59页。
    ④[美]安东尼·德·雅赛:《重申自由主义》,陈茅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51页。
    ①[美]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中文版序,第17页。
    ②[美]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姚大志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1页。
    ③[美]安东尼·德·雅赛:《重申自由主义》,陈茅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59-60页。
    ④[英]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核心概念》,吴勇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67-168页。
    ①[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7页。
    ①[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8-19页。
    ②[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54页。
    ③[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73页。
    ④[英]休谟:《人性论》,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538-539页。
    ①[英]布莱恩·巴里:《正义诸理论》,孙晓春、曹海军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10页。
    ②引自俞可平:《社群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73页。
    ③[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518页。
    ④[美]乔治·克洛斯科:《公平原则和政治义务》,毛兴贵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9年,第57页。
    ⑤[英]密尔:《功用主义》,唐铽译,商务印书馆,1957年,第54页。
    ①[英]马林诺夫斯基:《自由与文明》,张帆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第31、18页。
    ①[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62页。
    ②[英]洛克:《政府论》,下卷,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36页。
    ③[英]泽格蒙特·鲍曼:《自由》,杨光、蒋焕新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页。
    ④[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30页。
    ⑤[法]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和现代人的自由》,阎克文、刘满贵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第34、35页。
    ①[英]密尔:《论自由》,许宝(?)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72页。
    ②T.H.Green:Works of T.H Green, Langman. London.1941. p199.
    ③[英]霍布豪斯:《自由主义》,朱曾汶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62页。
    ④参见[美]杜威:《新旧个人主义——杜威文集》,孙有中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1页。
    ⑤[英]泽格蒙特·鲍曼:《自由》,杨光、蒋焕新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9页。
    ⑥[美]达尔:《民主及其批评者》,曹海军、佟得志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页。
    ①[美]杰弗逊:《杰弗逊选集》,引自高建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三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483页。
    ②[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颜一、秦典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18页。
    ③[日]猪口孝等编:《变动中的民主》,林猛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5页。
    ④[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23-128页。
    ⑤[美]本杰明·巴伯:《强势民主》,彭斌、吴润洲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99页。
    ⑥[英]安东尼·阿伯拉斯特:《民主》,孙荣飞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04页。
    ①[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282-299页。
    ②[美]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转引自刘军宁编:《民主二十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第314页。
    ①参见“百度百科”。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82-83页。
    ①《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53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83页。
    ③俞可平:《社群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73页。
    ④[英]艾·布洛克:《大独裁者希特勒》,上册,朱立人等译,北京出版社,1986年,第408页。
    ⑤[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21页。
    ①[英]史蒂文·卢克斯:《个人主义》,阎克文译,江苏人民出版,2001年,第第47页。
    ②[法]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和现代人的自由》,阎克文、刘满贵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第58-59页。
    ③[英]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冯兴元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135-136页。
    ①[美]乔治·H·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赵月瑟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第210-211页。
    ②[美]亚历克斯·卡利尼克斯:《平等》,徐朝友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5页。
    ①《太平天国印书》,上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09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414页。
    ①高建:《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三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71页。
    ②高建:《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三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73页。
    ③高建:《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三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520页。
    ①[美]摩狄曼·J·阿德勒:《六大观念:真、善、美、自由、平等、正义》,陈珠泉、杨建国译,团结出版社,1989年,第170-173页。
    ②[德]威尔福来德·亨氏:《被证明的不平等-社会正义原则》,倪道钧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158页。
    ①转引自王建勋编:《自治二十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6页。
    ②王建勋编:《自治二十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编者序,第1页。
    ③[美]詹姆斯·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300-1300),》转引自王建勋编:《自治二十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68页。
    ①弥尔顿:《国王和行政官的占有物》,转引自斯金纳:《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李宏图译,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第52-53页。
    ②[英]詹姆斯·布赖斯:《现代民治政体》,上册,张慰慈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36页。
    ①[瑞士]罗伯特·内夫《论非中心制度》,转引自王建勋编:《自治二十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02页。
    ②[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67页。
    ③[美]文桑特·奥斯特罗姆:《美国联邦主义》王建勋译,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第16-17页。
    ①[美]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姚大志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37页。
    ②[英]阿克顿:《自由的传统》,转引自[英]阿巴拉斯特:《西方自由主义的兴衰》,曹海军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72页。
    ③[英]柏林:《两种自由的概念》,郑永年译,引自《读书》,1996年,第11期。
    ④[英]密尔:《论自由》,许宝(?)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83页。
    ①[法]霍尔巴赫:《自然政治论》,陈先太、睦胜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238页。
    ②[英]拉兹:《自由的道德》,孙晓春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7页。
    ①[意]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东方出版社,1993年,第27页。
    ②[意]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东方出版社,1993年,第77页。
    ①[美]达尔:《论民主》,林猛、李柏光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67页。
    ②[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册,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7页。
    ③[美]迈克尔·桑德尔:《民主的不满——美国在寻求一种公共哲学》,曾纪茂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8年,第60、61页。
    ①[英]威廉·葛德文:《政治正义论》,第2、3卷,何慕李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394页。
    ①[捷克]丹尼尔·沙拉汉:《个人主义的谱系》,储智勇译,吉林出版集团,2009年,第117页。
    ②引自于海:《西方社会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289页。
    ①[英]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邓正来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代译序,第29页。
    ②[美]约翰·A·霍尔,G·约翰·艾坎伯雷:《国家》,施雪华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5页。
    ③[德]弗里德里希·迈内克:《马基雅维利主义——“国家理由”观念及其在现代史上的定位》,时殷弘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51页。
    ①[英]安德鲁·海伍德:《政治学核心概念》,吴勇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16页。
    ②梁启超:《曾国藩嘉言钞》,岳麓书社,2007年,序文,第2页。
    ③[美]达尔:《现代政治分析》,王沪宁、陈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5页。
    ④[美]菲利普·塞尔兹尼克:《社群主义的说服力》,马洪、李清伟译,上海出版集团,2009年,第19页。
    ①[英]休谟:《道德原则研究》,曾晓平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23页。
    ②[美]麦金太尔:《美德之后》,转引自俞可平主编:《西方政治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59-460页。
    ①[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36页。
    ②《传习录·上》.
    ③[法]居友:《无义务无制裁的道德概论》,余涌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103页。
    ①《孟子·公孙丑》
    ②[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蒋自强等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5页。
    ③[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第359页。
    ①[德]米歇尔·鲍曼.:《道德的市场》,肖君、黄承业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594页。
    ②《小辨斋偶存·札记》
    ①秋风:《法治二十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编者序,第1页。
    ②[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鹏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68页。
    ③[英]戴雪:《英宪精义》,转引自秋风:《法治二十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45页。
    ①[英]洛克:《政府论》,下卷,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36页。
    ②[英]布莱克斯通:《英国法释义》,转引自秋风:《法治二十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85页。
    ①[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转引自秋风:《法治二十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70-271页。
    ②《史记·论六家要旨》
    ①[法]弗里德里克·巴斯夏:《财产、法律和政府》,转引自秋风:《法治二十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66页。
    ①潘光旦:《自由之路》,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第9页。
    ②[法]霍尔巴赫:《自然政治论》,陈太先、哇茂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275页。
    ③The Rule of Law Under Siege:Selected Essays of Franz L. Neumann and Otto Kirchheimer. ed. William E. Scheuerma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6. p215.
    ①[英]鲍曼:《寻找政治》,洪涛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第61页。
    ②《自由大宪章》、《美国宪法修正案》,皆引自萧瀚主编:《宪政二十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
    ③[英]伯特兰·罗素:《自由之路》,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第163-164页。
    ①[美]科恩:《论民主》聂崇信、朱秀贤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273页。
    ②[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册,董果良译,商务馆印书馆,2004年,第194页。
    ①[美]汉娜·阿伦特:《论革命》,陈周旺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7年,第21、20页。
    ②[美]达尔:《论民主》,林猛、李柏光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82页。
    ①[美]达尔:《民主及其批评者》,曹海军、佟得志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98页。
    ①[英]欧内斯特·巴克:《希腊政治理论》,卢华萍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75页。
    ②《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第133页。
    ③汪子嵩:《希腊哲学史》,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57页。
    ④《高尔吉亚篇》,《柏拉图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74页。
    ⑤王乐理:《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一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91页。
    ①王乐理《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一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92页。
    ②[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147页。
    ①[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147页。
    ②[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150页。
    ③[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153页。
    ④f美]达尔:《民主及其批评者》,曹海军、佟得志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中文导言,第12页。
    ⑤[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334页。
    ①[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333页。
    ②[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333页。
    ③[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332页。
    ④[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331页。
    ⑤苗力田主编:《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九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4页。
    ⑥苗力田主编:《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九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91、92页。
    ①《亚里士多德选集——政治学卷》,颜一、秦典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41页。
    ②《亚里士多德选集-政治学卷》,颜一、秦典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45页。
    ③[古罗马]西塞罗:《论老年、论友谊、论责任》,徐奕春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91页。
    ④[意]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44页。
    ①[意]马基雅维利:《论李维》,冯克利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第185-186页。
    ②[英]莫尔:《乌托邦》,戴镏龄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19页。
    ①[英]莫尔:《乌托邦》,戴镏龄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73页。
    ②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16页。
    ③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17页。
    ④[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95页。
    ①包利民编:《当代社会契约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编选说明。
    ②[荷]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温锡增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34页。
    ③[荷]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温锡增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219页。
    ④[荷]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温锡增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216页。
    ①[英]弥尔顿:《为英国人民声辩》,何宁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09页。
    ②[英]詹姆士·哈林顿:《大洋国》,何新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9页。
    ③[英]詹姆士·哈林顿:《大洋国》,何新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9页。
    ④转引自[美]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下册,刘山等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43页。
    ①[美]施特劳斯、克罗波西:《政治哲学史》,下,李天然等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98页。
    ②[美]施特劳斯、克罗波西:《政治哲学史》,下,李天然等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598页。
    ①[美]潘恩:《潘恩选集》,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264页。
    ②[美]杰弗逊:《杰弗逊选集》,朱曾汶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574页。
    ③[美]潘恩:《潘恩选集》,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246页。
    ④[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21页。
    ①[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21页。
    ②[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84页。
    ③[英]休谟:《休谟政治论文选》,张若衡译,商务印书馆,1993年,第27页。
    ①[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时殷弘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7页。
    ②[英]柏克:《法国革命论》,何兆武等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25页。
    ③高建:《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三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557页。
    ①[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8页。
    ②[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9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7-9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39-24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8页。
    ①[英]密尔:《代议制政府》,汪瑄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44页。
    ②[英]密尔:《论自由》,许宝(?)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页。
    ③[英]詹姆斯·布赖斯:《现代民治政体》,上册,张慰慈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47页。
    ④[英]詹姆斯·布赖斯:《现代民治政体》,上册,张慰慈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2页。
    ⑤[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294页。
    ①[美]杜威:《人的问题》,傅统先、邱春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44页。
    ②[德]伯恩斯坦:《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三联书店,1965年,第191-192页。
    ③Mosca:the Ruling Class, ed. A. Livingston. McGraw-Hill. New York.1939. p154.
    ①[德]米歇尔斯:《寡头统治的铁律——现代民主制度中的政党社会学》,任军锋等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58页。
    ①韩水法编:《韦伯文集》,下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第215页。
    ②韩水法编:《韦伯文集》,下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第40页。
    ③韩水法编:《韦伯文集》,下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第354页。
    ④[美]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吴良健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372页。
    ⑤[美]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吴良健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415页。
    ①[英]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第一卷,郑一明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77页,第314-315页。
    ②[英]卡尔·波普尔:《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第一卷,郑一明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228页。
    ①[美]达尔:《民主及其批评者》,曹海军、佟得志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导言,第18页。
    ②[美]达尔:《民主及其批评者》,曹海军、佟得志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2页。
    ③[美]达尔:《民主及其批评者》,曹海军、佟得志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81页。
    ①[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二、三卷),邓正来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第270页。
    ②[意]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东方出版社,1993年,第183页。
    ③[意]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东方出版社,1993年,第402页。
    ①[美]布坎南、瓦格纳:《赤字中的民主》,刘延安、罗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第100页。
    ②[美]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王浦劬译,华夏出版社,1996年,第568-569页。
    ③[美]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刘军宁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第4页。
    ①[美]约翰·罗尔斯:《万民法》张晓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26页。
    ①[英]约翰·邓恩编:《民主的历程》,林猛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64页。
    ②参见宴绍洋:《国外雅典民主起源研究综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89年,第2期。
    ①[英]阿伯拉斯特:《民主》,孙荣飞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2页。
    ①[英]约翰·邓恩:《民主的历程》,林猛等译,吉林人民出版城,1999年,第15页。
    ①[美]查尔斯·蒂利:《欧洲的抗争与民主,1650-2000》,陈周旺等译,格致出版社,第60页。
    ②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10页。
    ③[法]雅克·索雷:《18世纪美洲和欧洲的革命》,黄艳红译,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第208页。
    ①[美]摩尔:《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拓夫等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第89页。
    ②[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48页。
    ①[美]斯考切波:《国家与社会革命:对法国、俄国和中国的比较分析》,何俊志、王学东译,2007年,第223页。
    ②[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转自高毅著:《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33页。
    ③[美]查尔斯·蒂利:《欧洲的抗争与民主,1650-2000》,陈周旺等译,格致出版社,第115页。
    ①唐晓:《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第64页。
    ②[法]皮埃尔·罗桑瓦龙:《公民的加冕礼——法国普选史》,吕一民译,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第31页。
    ③[法]皮埃尔·罗桑瓦龙:《公民的加冕礼——法国普选史》,吕一民译,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第31页。
    ①[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21页。
    ②[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风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111页。
    ①[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王以铸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378页。
    ②[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日知、力野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第9页。
    ①[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日知、力野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第14页。
    ②阮炜:《不自由的希腊民主》,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第139页。
    ③[美]施特劳斯、克罗波西:《政治哲学史》,上册,李天然等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0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55页。
    ②[以]塔尔蒙:《极权主义民主的起源》,孙传钊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2页。
    ①[法]米涅:《法国革命史——从1789年到1814年》,北京编译社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第232-233页。
    ①周鲠生:《近代欧洲政治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8页。
    ②[以]塔尔蒙:《极权主义民主的起源》,孙传钊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92页。
    ①[英]柏克:《法国革命论》,何兆武等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64-165页。
    ②[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册,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1页。
    ①[美]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刘军宁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第354页。
    ①转引自解力夫:《专制魔王——墨索里尼》,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年,第39页。
    ②Finer, Herman.:Mussolini's Italy. London:Victor Gollancz, Ltd.,1935. p.143.
    ②[德]希特勒:《我的奋斗》,转引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97页。
    ③[日]松尾掌一:《日本法西斯史论》,法政大学出版局,1977年,第183页。
    ①Quoted from Hans Buchheim, Totalitarian Rule:Its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translated by Ruth Hein, et al., Wesleyan Universtiy Press. Middeltown, Connecticut.1968, p.25.
    ②吴春华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第四卷,天津人民出版,2005年,第711页。
    ①[日]信夫清三郎:《日本政治史》,第四卷,周启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第263页。
    ②陈尧:《新权威主义政权的民主转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8页。
    ①转引自李路曲:《东亚模式与价值重构》,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2-13页。
    ①李红杰:《韩国国民素质考察报告》,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4页。
    ②参见:夏立安:《论拉美新独裁主义兴起的原因》,《世界史》,1990年,第6期。
    ③[美]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刘军宁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第59页。
    ④参见[巴西]特奥托尼奥·多斯桑托斯:《帝国主义与依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第290页。
    ①转引自[美]达龙·阿塞莫格鲁、詹姆斯·罗宾逊:《政治发展的经济分析——专制和民主的经济起源》,马春文等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1页。
    ②[美]达龙·阿塞莫格鲁、詹姆斯·罗宾逊:《政治发展的经济分析——专制和民主的经济起源》,马春文等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1页。
    ①参见“维基百科·皮诺切特”
    ②Timothy Colton, "Politics", in Timothy Colton and Robert Legvold, eds., After the Soviet Union:From Empire to Nations. New York:W. W. Norton & Company.1992. p17-48.
    ①李淑云:《中亚五国政治民主初探》,载自《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3年第1期。
    ①[美]里普森:《政治学的重大问题——政治学导论》,刘晓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第209页。
    ②[美]劳伦斯·迈耶等:《比较政治学——变化世界中的国家和理论》,任晓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第309页。
    ③李淑云:《中亚五国政治民主初探》,载自《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3年第1期。
    ④参见“维基百科”。
    ①徐亚清:《中亚五国转型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第20页。
    ②[丹]奥勒·诺格德:《经济制度与民主改革——原苏东国家的转型比较分析》,孙友晋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第223、190页。
    ③[丹]奥勒·诺格德:《经济制度与民主改革——原苏东国家的转型比较分析》,孙友晋等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第202页。
    ①[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15、117页。
    ②[美]赫伯特·J.斯托林:《反联邦党人赞成什么——宪法反对者的政治思想》,汪庆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1页。
    ③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61页。
    ④恩格斯:《反杜林论》,转引自侯才等编:《政治哲学经典-马克思主义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45页。
    ①Eleanor Flexner. Century of Struggle:The Woman Rights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p.76.
    ①《权利法案》,参见“百度百科”。
    ②[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97页。
    ①[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62-163页。
    ②[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63页。
    ③[英]洛克:《政府论》,下册,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36页。
    ④[英]洛克:《政府论》,下册,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6页。
    ①[英]弥尔顿:《论出版自由》,吴之椿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第1页。
    ②[英]弥尔顿:《论出版自由》,吴之椿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第44页。
    ③[英]弥尔顿:《论出版自由》,吴之椿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第5页。
    ④[英]洛克:《人类理解论》,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208页。
    ①[英]洛克:《人类理解论》,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208页。
    ②[英]休谟:《人类理解研究》,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85页。
    ③[英]休谟:《人性论》,下册,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446页。
    ④[英]休谟:《人类理解研究》,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85页。
    ⑤[英]休谟:《人类理解研究》,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89页。
    ①Adam Ferguson:An Essay on the History of Civil Socie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p150.
    ②[英]弗格森.:《文明社会史论》,林本椿、王绍祥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74页。
    ③Western Liberalism. a History in Documents from Lock to Groce. edited by E.K.Bramsted and K.J.Melhuish. Longman, London. p296.
    ①《詹姆士·密尔政治著作选》,英文影印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26页。
    ②《詹姆士·密尔政治著作选》,英文影印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26-127页。
    ③[英]戴雪:《英宪精义》,雷宾南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第237页。
    ④[英]戴雪:《英宪精义》,雷宾南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第243页。
    ①[英]洛克著:《论宗教宽容》,吴云贵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6页。
    ②[英]洛克著:《论宗教宽容》,吴云贵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38页。
    ①[英]洛克著:《论宗教宽容》,吴云贵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8页。
    ②[英]密尔:《论自由》,许宝(?)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页。
    ①[英]密尔:《论自由》,许宝(?)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4页。
    ②[英]密尔:《论自由》,许宝(?)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70页。
    ③Thomas Hill Green:Prolegomena To Ethics, ed. A.C.Bradley, Oxford,1907. p.129.
    ④Thomas Hill Green,Lecture of Liberal Legislation and Freedom of Contract. Works of T.H. Green. Longman. London.1941.p.371.
    ⑤Thomas Hill Green,Lecture of Liberal Legislation and Freedom of Contract. Works of T.H. Green. Longman. London.1941.p.371.
    ①[英]霍布豪斯:《自由主义》,朱曾汶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61页。
    ②[日]森口繁治:《选举制度论》,刘光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65页。
    ③C.J.H Hays:《近代欧洲史》,下册,中译本,第94页。
    ①杨生茂、张芝联、程秋原主编:《世界通史》,近代部分,上册,第358页。
    ②杨生茂、张芝联、程秋原主编:《世界通史》,近代部分,下册,第57页。
    ③Erie. J.Evans:The Forging ofthe Modern State:Early Industrial Britain,1783-1870. Pearson Education. p483-485
    ④张友渔:《世界议会辞典》,法律出版社,1991年,第856页。
    ①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0页。
    ②[英]柏林:《两种自由的概念》,郑永年译,引自《读书》,1996年,第11期。
    ③[英]阿克顿:《自由史论》,胡传胜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第3页。
    ①引自应奇:《康德、西季维克与两种自由》,许纪霖主编:《共和、社群与公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21页。
    ①[法]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和现代人的自由》,阎克文、刘满贵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第34页。
    ①[法]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和现代人的自由》,阎克文、刘满贵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第35页。
    ②[法]福斯特尔·德·库朗热:《古代城邦:古希腊罗马祭祀、权利和政制研究》,谭立铸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68页。
    ①参见阮炜:《不自由的希腊民主》,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第八章。
    ②[法]福斯特尔·德·库朗热:《古代城邦:古希腊罗马祭祀、权利和政制研究》,谭立铸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12页。
    ③参见阮炜:《不自由的希腊民主》,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第八章。
    ④[法]福斯特尔·德·库朗热:《古代城邦:古希腊罗马祭祀、权利和政制研究》,谭立铸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12页。
    ①参见阮炜:《不自由的希腊民主》,上海三联书店,2009年,第八章。
    ②[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6页。
    ①[美]施特劳斯、克罗波西:《政治哲学史》,上册,李天然等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42-143页。
    ②[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113页。
    ③[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120-121页。
    ①[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113页。
    ②[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113页。
    ③[古罗马]西塞罗:《论共和国、论法律》,王焕生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39页。
    ①[古罗马]西塞罗:《论老年、论友谊、论责任》,徐奕春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99页。
    ②[古罗马]西塞罗:《论老年、论友谊、论责任》,徐奕春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16页。
    ③[古罗马]西塞罗:《论老年、论友谊、论责任》,徐奕春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02页。
    ①[古罗马]西塞罗:《国家篇、法律篇》,沈叔平,苏力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43页。
    ②[古罗马]西塞罗:《国家篇、法律篇》,沈叔平,苏力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38页。
    ③H.Wzn:Plutarch's Political Thought. North-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1982. p5.
    ①Plutarch:On Moral virtue. Plutarch's Moralia.Vol.6. Havard University Press.1985. p.87.
    ①引自黄宏煦:《希腊罗马名人传-中译本序》,载于[古罗马]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陆永庭、吴彭鹏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第13页。
    ②[古罗马]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陆永庭、吴彭鹏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第465页。
    ①参见[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下,第407-442页,转引自丛日云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二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74页。
    ①[英]约翰·邓恩编:《民主的历程》,林猛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71页。
    ①[英]约翰·邓恩编:《民主的历程》,林猛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80页。
    ②[英]斯金纳:《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上册,奚瑞森、亚方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26-27页。
    ①[比利时]亨利·皮雷纳:《中世纪的城市》,转引自王建勋编:《自治二十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58页。
    ②[美]斯科特·戈登:《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应奇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42页。
    ①Antony Black:Political Thought in Europe.1250-145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116.
    ②W.Ullmann:Medieval Political Thought. Harmondsworth:Penguin Books Lid., Repeinted.1979.p.215-216.
    ③Antony Black:Political Thought in Europe.1250-145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128-129
    ④Cecil N. Sideny Woolf:M.A, Bartolus of Sassoferrato, His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Medieval Political Thought.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185-186.
    ①引自[英]斯金纳:《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上册,奚瑞森、亚方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130-131页。
    ②Antony Black:Political Thought in Europe.1250-145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134
    ③Antony Black:Political Thought in Europe.1250-145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133.
    ④[意]马基雅维利:《论李维》,冯克利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第212页。
    ①[意]马基雅维利:《论李维》,冯克利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第212-213页。
    ②[意]马基雅维利:《论李维》,冯克利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第58页。
    ①[意]马基雅维利:《论李维》,冯克利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第429页。
    ②[英]斯金纳:《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上册,奚瑞森、亚方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284页。
    ①[英]詹姆士·哈林顿:《大洋国》,何新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19页。
    ②[英]斯金纳:《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李宏图译,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第53-54页。
    ③[英]詹姆士·哈林顿:《大洋国》,何新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9页。
    ①[英]詹姆士·哈林顿:《大洋国》,何新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21页。
    ②[法]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婉玲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2-4页。
    ③[法]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婉玲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页
    ④[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85。
    ①[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83页。
    ②托马斯·庞格尔:《“古典自由主义”与美利坚立国:一项批判》,引自《共和主义:古典与现代》,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66页。
    ③波考克:《众国、共和国与帝国——早期近代视野中的美利坚立国》,引自《共和主义:古典与现代》,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1页。
    ①[英]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燕继荣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第113-114页。
    ①[美]阿伦特:《人的境况》,王寅丽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年,第14-15页。
    ②Arendt.:What is freedom? Between Past and Future:Eight Exercises in Political Thought. The Viking. Press.1977. p.148.
    ③Arendt.:What is freedom? Between Past and Future:Eight Exercises in Political Thought. The Viking. Press.1977. p149.
    ①Habermas:Hannah Arendt's Communication Concept of Power. Hannah Arendt:Critical Essays.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4. p.219-220.
    ②[澳]佩迪特:《共和主义》,刘训练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年,第21页。
    ①[澳]佩迪特:《共和主义》,刘训练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年,第24页。
    ②[澳]佩迪特:《共和主义》,刘训练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年,第128页。
    ③[澳]佩迪特:《共和主义》,刘训练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年,第141页。
    ①[澳]佩迪特:《共和主义》,刘训练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年,第201页。
    ①[加]威尔·金里卡:《当代政治哲学》,刘梓译,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第537页。
    ①引自高建:《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三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76页。
    ②引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25页
    ③[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64页。
    ①[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65页。
    ②[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31页。
    ③[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260页。
    ④[英]霍布斯:《利维坦》,黎思复、黎廷弼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44页。
    ①[英]弥尔顿:《为英国人民声辩》,何宁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40页。
    ②转引自:[美]安妮特·T·鲁宾斯坦:《英国的伟人文学传统——从莎士比亚到奥斯丁》,陈安全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194页。
    ③[英]弥尔顿:《为英国人民声辩》,何宁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09页
    ④弥尔顿:《建立自由共和国的简易办法》,转引自高建:《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三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02页。
    ⑤转引自[美]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下卷,刘山等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43页。
    ⑥[英]温斯坦莱:《温斯坦莱文选》,任国栋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08页。
    ①[英]洛克:《政府论》,下卷,叶启芳、瞿菊农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59-60页。
    ②[英]安东尼·阿伯拉斯特:《民主》,孙荣飞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47页。
    ③J.P.Kenyon:Revolution Princip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p.48-49.
    ①Eric Foner:Tom Paine and Revolutionary Americ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p.75.
    ②[美]潘恩:《潘恩选集》,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第246页。
    ③[美]杰弗逊:《杰弗逊选集》,朱曾汶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300页
    ④[美]杰弗逊:《杰弗逊选集》,朱曾汶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696页。
    ⑤转引自高建:《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三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482页。
    ⑥转引自高建:《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三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484页。
    ①[美]道格拉斯·诺斯、罗伯斯·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厉以平、蔡磊译,华夏出版社,2009年,第193、196页。
    ①Acton:The Cambridge Modern History. Cambridge Press.1907, Vol, Ⅲ. p.16.
    ①[英]桑德拉·哈尔珀琳:《现代欧洲的战争和社会变迁》,唐皇凤、武小凯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0年,第211-212页。
    ①[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红旗出版社,1997年,第48页。
    ②[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红旗出版社,1997年,第107页
    ③[法]皮埃尔·勒鲁:《论平等》,王允道、肖厚德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14页。
    ①[英]威廉·多伊尔:《法国大革命的起源》,张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24页。
    ①[英]阿克顿:《自由史论》,胡传胜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第75页。
    ②[英]柏克:《法国革命论》,何兆武等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45页。
    ③[英]柏克:《法国革命论》,何兆武等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11页。
    ①[英]柏克:《法国革命论》,何兆武等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72-73页。
    ②[法]贡斯当:《古代人的自由和现代人的自由》,阎克文、刘满贵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第38页。
    ①[英]桑德拉·哈尔珀琳:《现代欧洲的战争和社会变迁》,唐皇凤、武小凯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0年,第214页。
    ②[英]阿巴拉斯特:《西方自由主义的兴衰》,曹海军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52页。
    ①[意]圭多·德·拉吉罗:《欧洲自由主义史》,杨军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82页。
    ①A. Leroy-Beaulieu:La Revolution et le Liberalisme. Paris.1890. p215.
    ①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7页。
    ②[美]詹姆斯·W·西塞:《自由民主与政治学》,兰乾威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9-30页。
    ①[美]詹姆斯·W·西塞:《自由民主与政治学》,兰乾威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5-30页。
    ②吴春华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第四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589页。
    ③Bevan,G. P:On the Strikes of the Past Ten Years.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1880. p.37.
    ①[英]桑德拉·哈尔珀琳:《现代欧洲的战争和社会变迁》,唐皇凤、武小凯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0年,第218-219页。
    ②[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第2页。
    ③[意]莫斯卡:《统治阶级》,贾鹤鹏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2年,第97页。
    ①[意]莫斯卡:《统治阶级》,贾鹤鹏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2年,第487页。
    ②[意]莫斯卡:《统治阶级》,贾鹤鹏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2年,第495页。
    ③Jose Ortega Y Gasset:The Revolt of the Masses.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1985. p.3.
    ④Jose Ortega Y Gasset:The Revolt of the Masses.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1985. p.12.
    ①转引自吴春华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第四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613页。
    ②[美]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吴良健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375-376页。
    ③[美]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吴良健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386页。
    ①[美]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吴良健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398-399页。
    ②Goldstein, R, J:Political Rpression in Nineteenth Century Europe. CroomHelm Press.1983. p.241.
    ①[英]詹姆斯·布赖斯:《现代民治政体》,上册,张慰慈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46-47页。
    ②[英]詹姆斯·布赖斯:《现代民治政体》,上册,张慰慈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3页。
    ③[英]詹姆斯·布赖斯:《现代民治政体》,上册,张慰慈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9页。
    ①[英]詹姆斯·布赖斯:《现代民治政体》,上册,张慰慈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61页。
    ②[美]杜威:《人的问题》,傅统先、邱椿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43页。
    ③John Dewey:Philosophy and Civilizaiton.Minton.Black & Company. 1931.p88.
    ①John Dewey:Liberalism and Social Action. G.P.Putam's Sons.1935. p.86.
    ①[美]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顾听、朱丹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牛津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8页。
    ②[美]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顾听、朱丹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牛津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70页。
    ③[美]达尔:《论民主》,林猛、李柏光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49页。
    ①[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224页。
    ②[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225页。
    ③[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228页。
    ④[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223页。
    ①[英]桑德拉·哈尔珀琳:《现代欧洲的战争和社会变迁》,唐皇凤、武小凯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0年,第349-350页。
    ①[法]雷蒙·阿隆:《雷蒙·阿隆回忆录——五十年的政治思考》,刘燕青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第199页。
    ②[法]雷蒙·阿隆:《知识分子的鸦片》,刘伟译,联经事业出版公司,1990年,第23页。
    ①Reymond Aron:Democracy and Totalitarianism:A Theory of Political Systems.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0. p.83.
    ①[美]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转引自刘军宁主编:《民主二十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第307页。
    ②[美]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转引自刘军宁主编:《民主二十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第308页。
    ①[美]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转引自刘军宁主编:《民主二十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第311页。
    ②[美]布坎南《自由、市场与国家》,转引自刘军宁主编:《民主二十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第307页。
    ③[意]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东方出版社,1993年,第397页。
    ①[意]萨托利:《民主新论》,冯克利、阎克文译,东方出版社,1993年,第367页。
    ②萨托利:《“宪政”疏议》,转引自马德普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五卷,第140页。
    ①[美]本杰明·巴伯:《强势民主》,彭斌、吴润洲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5页。
    ②[美]本杰明·巴伯:《强势民主》,彭斌、吴润洲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81页。
    ③[美]本杰明·巴伯:《强势民主》,彭斌、吴润洲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47页。
    ④[美]本杰明·巴伯:《强势民主》,彭斌、吴润洲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82页。
    ①[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郑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05页。
    ②[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郑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32页。
    ③[英]安东尼·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郑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75页。
    ④转引自[英]桑德拉·哈尔珀琳:《现代欧洲的战争和社会变迁》,唐皇凤、武小凯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0年,第326页。
    ①Principal Doctrines, from W.Ebenstent (ed.), Great political Thinkers:Plato to the Present. Harcourt College Publishers.2000. p.170.
    ①[德]爱德华·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史纲》,瓮绍军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第251页。
    ②《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368-369页。
    ①[美]阿伦特:《精神生活·意志》,姜智辉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年,第83页。
    ②[古罗马]爱比克泰德:《沉思录Ⅱ》,陈思宇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第5页。
    ③[古罗马]爱比克泰德:《沉思录Ⅱ》,陈思宇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第5页。
    ①[古罗马]马可·奥勒留:《沉思录》,何怀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第28页。
    ②[古罗马]马可·奥勒留:《沉思录》,何怀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第30页。
    ①[古罗马]奥古斯丁:《论自由意志》,成官泯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0年,第100页。
    ②谢文郁:《自由与生存》,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第64页。
    ①转引自[美]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下卷,刘山等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279页。
    ②[意]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马清槐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104页。
    ①[英]斯金纳:《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下册,奚瑞森、亚方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160页。
    ②《九十五条论纲》,参见《路德选集》,上册,(香港)金陵神学院,1954年,第5-6页。
    ③谢文郁:《自由与生存》,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第117页
    ①[英]斯金纳:《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上册,奚瑞森、亚方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24页。
    ②《基督教历代名著集成》,转引自高建:《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三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57页。
    ①[英]阿克顿:《自由史论》,胡传胜等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第37页。
    ①[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334-335页。
    ②[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365页。
    ③[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248页。
    ①[荷]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温锡增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201页。
    ②[荷]斯宾诺莎:《伦理学》,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80页。
    ①[荷]斯宾诺莎:《伦理学》,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91-92页。
    ②[荷]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温锡增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2页。
    ③[荷]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温锡增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217页。
    ①[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4页。
    ②[法]卢梭:《爱弥儿》,上册,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第411页。
    ③[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50-51页。
    ①[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81页。
    ②[德]费希特:《自然法权基础》,谢地坤、程志民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2页。
    ③[德]费希特:《自然法权基础》,谢地坤、程志民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8页。
    ①[德]费希特:《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梁志学等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04页。
    ②[德]费希特:《自然法权基础》,谢地坤、程志民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第40页。
    ③[英]柏林:《自由及其背叛》,赵国新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5年,第73页。
    ④[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贺麟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11-12页。
    ①[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册,马元德译,商务印书馆,第283-284页。
    ②[英]约翰·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彭淮栋译,海南出版社,2003年,第582页。
    ③[德]尼采:《权力意志》,张念东、凌素心译,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148页。
    ①王岳川编:《尼采文集·查拉图斯特拉卷》,青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75页。
    ②转引自吴春华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第四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549页。
    ③R.J.Hollingdale:Nietzsche.Routledge & Kegan Paul.1973.p93.
    ①引自应奇:《康德、西季维克与两种自由》,许纪霖主编:《共和、社群与公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21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97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3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63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76年,第2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63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282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人民出版社,1979年,16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9页。
    ③恩格斯:《反杜林论》,引自侯才等编:《政治哲学经典——马克思主义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53页。
    ①[俄]杜卡叶夫斯卡娅:《马克思主义与自由》,傅小平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2页。
    ①[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探本》,唐钺译,商务印书馆,1957年,第43页。
    ②[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41页。
    ①[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沈叔平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48-49页。
    ②[美]阿利森:《康德的自由理论》,陈虎平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42-143页。
    ①[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19页。
    ①[德]哈贝马斯:《合法化危机》,刘北成、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65-66页。
    ②[德]哈贝马斯:《合法化危机》,刘北成、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13页。
    ③[德]哈贝马斯:《在事实和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第448页。
    ④Habermas:Moral Consciousness and Communicative Action.Trans. Christian Lenhardt And Shierry Waber Nicholsen. MIT Press.1990. p.66.
    ①[德]哈贝马斯:《包容他者》,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6页。
    ②[德]哈贝马斯:《后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问题》,转引自章国锋:《关于一个公正世界的“乌托邦”构想》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53页。
    ①[德]哈贝马斯:《在事实和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第168-169页。
    1.崔延强:《正义与逻各斯——希腊人的价值理想》,泰山出版社,1998年。
    2.顾准:《希腊城邦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
    3.叶秀山:《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三联书店,1982年。
    4.叶秀山:《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人民出版社,1986年。
    5.[古罗马]塔西佗著,王以铸、崔妙因译:《编年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
    6.[古罗马]西塞罗著,沈叔平、苏力译:《国家篇、法律篇》,商务印书馆,1999年。
    7.[古罗马]西塞罗著,王焕生译:《论义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
    8.[古希腊]柏拉图著,张智仁、何勤华译:《法律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9.[古希腊]柏拉图著,郭斌和、张竹明译:《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86年。
    10.[古希腊]柏拉图著,严群译:《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商务印书馆,1983年。
    11.[古希腊]荷马著,王焕生译:《奥德赛》,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12.[古希腊]荷马著,罗念生、王焕生译:《伊利亚特》,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13.[古希腊]普鲁塔克著,黄宏煦主编,陆永庭、吴彭鹏等译:《希腊罗马名人传》(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90年。
    14.[古希腊]色诺芬著,吴永泉译:《回忆苏格拉底》,商务印书馆,1984年。
    15.[古希腊]希罗多德著,王敦书译:《历史》,商务印书馆,1965年。
    16.[古希腊]修昔底德著,谢德风译:《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60年。
    17.[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苗力田译:《尼各马科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18.[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日知译:《雅典政制》,商务印书馆,1959年。
    19.[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97年。
    20.[德]E.策勒尔著,翁绍军译:《古希腊哲学史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
    21.[美]戈登著,应奇等译:《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年。
    22.[美]欧文著,覃方明译:《古典思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
    23.[英]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海南出版社,2001年。
    24.[英]约翰·索利著,王琼淑译:《雅典的民主》,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
    25.[德]恩斯特·卡西尔:《卢梭·康德·歌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
    26.[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
    27.[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贺麟、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1978年。
    28.[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关文运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9.[法]F.基佐著:《一六四。年英国革命史》,伍光建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
    30.[法]爱弥尔·涂尔干:《孟德斯鸠与卢梭》,李鲁宁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31.[法]狄德罗:《狄德罗哲学选集》,江天骥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6年。
    32.[法]伏尔泰:《哲学通信》,高达观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6年。
    33.[法]霍尔巴赫:《自然政治论》,陈太先、睚茂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
    34.[法]孔多塞:《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何兆武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
    35.[法]魁奈:《魁奈经济著作选读》,商务印书馆,1979年。
    36.[法]卢梭:《爱弥尔》(上、下卷),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
    37.[法]卢梭:《忏悔录》(第一、二部),黎星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38.[法]卢梭:《论科学与艺术》,何光武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39.[法]卢俊:《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李常山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40.[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41.[法]卢梭:《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想》,张驰译,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42.[法]罗伯斯比庇尔著:《革命法制和审判》,赵涵舆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
    43.[法]罗曼·罗兰:《卢梭的生平和著作》,王子野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
    44.[法]马布利:《马布利选集》,何清新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45.[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46.[法]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婉玲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47.[法]摩莱里:《自然法典》,黄建华、姜亚洲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
    48.[法]西耶斯著:《论特权第三等级是什么?》冯棠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
    49.[荷兰]格劳秀斯著:《国际法典》,岑德彰译,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77年。
    50.[荷兰]斯宾诺莎著:《神学政治论》,温锡增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
    51.[荷兰]斯宾诺莎著:《政治论》,冯炳昆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10月。
    52.[美]列奥·斯特劳斯等编:《政治哲学史》,李天然等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
    53.[美]G.H·萨拜因:《政治学说史》,刘山等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
    54.[美]阿兰·S·罗森鲍姆编:《宪政的哲学之维》,郑戈、刘茂林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55.[美]彼得森编,刘祚昌,邓红风译:《杰弗逊文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年9月。
    56.[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57.[美]列奥·施特劳斯:《关于马基雅维利的思考》申彤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年。
    58.[美]威尔·杜兰:《卢梭与大革命》,东方出版社,1998年。
    59.[英]昆廷·斯金纳:《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奚瑞森、亚方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
    60.[苏]H.E.扎斯田克尔:《社会主义思想史纲》,商务印书馆,1990年。
    61.[意]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史》,李活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
    62.[意]马基雅维利:《君主论》,潘汉典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
    63.[意]马基雅维利:《李维罗马史疏义》,吕建忠译,(台湾)左岸文化出版社,2003年。
    64.[意]萨尔沃·马斯泰罗内:《欧洲政治思想史——从十五世纪到二十世纪》,黄华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
    65.[英]F.培根著,《新工具》,许宝葵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
    66.[英]F.培根著:《培根论说文集》,水天同译,商务印书馆,1958年6月。
    67.[英]F.培根著:《新大西岛》,何新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
    68.[英]阿克顿著,胡传胜等译:《自由史论》,译林出版社,2001年8月。
    69.[英]柏克著:《法国革命论》,何兆武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
    70.[英]伯林:《反潮流:观念史论文集》,冯克利译,译林出版社,2002年。
    71.[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主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修订版),邓正来等编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72.[英]杰拉尔德·温斯坦莱:《温斯坦莱文选》,任国栋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
    73.[英]昆廷·斯金纳:《马基雅维里》,王锐生等译,工人出版社,1985年。
    74.[英]昆廷·斯金纳:《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段胜武等译,求实出版社,1989年。
    75.[英]弥尔顿著:《论出版自由》,吴之春译,商务印书馆,1958年。
    76.[英]索利著:《英国哲学史》,段德智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10月。
    77.[英]托马斯·霍布斯著:《利维坦》,黎思复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
    78.[英]约翰·洛克著:《论宗教宽容》,吴云贵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
    79.[英]约翰·洛克著:《政府论》(上篇),瞿菊农、叶启芳等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
    80.[英]约翰·洛克著:《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等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
    81.[英]约翰·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彭淮栋译,海南出版社,2003年。
    82.[英]约翰·弥尔顿:《为英国人民声辩》,何宁译,商务印书馆,1958年。
    83.[英]詹姆斯·哈林顿:《大洋国》,何新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
    84.[加]C.B.麦克弗森:《柏克》,江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85.陈志瑞:《保守与自由——埃德蒙·柏克的政治思想》, 《世界历史》,1997年第5期。
    86.[意]圭多·德·拉吉罗:《欧洲自由主义史》,杨军、张晓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
    87.李平沤:《主权在民VS“朕即国家”解读卢梭<社会契约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88.刘小枫主编:《施特劳斯与古典政治学》,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
    89.吕良:《西方自由主义传统》,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
    90.[英]苏珊·詹姆斯:《力与差异:斯宾诺莎的自由理论》,载马德普主编:《中 西政治文化(论丛)》,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
    91.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92.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
    93.应克复等:《西方民主史》(修订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94.张桂琳:《西方政治哲学-从古希腊到当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
    95.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
    96.[德]洪堡:《论国家的作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97.[英]鲍桑葵:《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
    98.[德]柏林:《自由四论》,中国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6年。
    99.[德]黑格尔《历史哲学》,商务印书馆,1963年。
    100.[美]福山:《历史的终结》,远方出版社,1998年。
    101.[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年。
    102.[德]卡西勒:《启蒙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
    103.[德]卡西尔:《国家的神话》,华夏出版社,1990年。
    104.[英]柯尔:《社会主义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77年。
    105.[法]圣西门:《圣西门选集》,商务印书馆,1979年。
    106.[法]傅立叶:《傅立叶选集》,商务印书馆,1979年。
    107.[英]欧文:《欧文选集》,商务印书馆,1981年。
    107.[法]卡贝:《伊加利亚旅行记》,商务印书馆,1978年。
    108.[法]德萨米:《公有法典》,商务印书馆,1982年。
    109.[英]葛德文:《政治正义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
    110.[俄]普列汉诺夫:《无政府主义和社会主义》,三联书店,1980年。
    111.[英]欧内特斯·巴克:《英国政治思想》,商务印书馆,1987年。
    112.[英]斯宾塞:《国家权力和个人自由》,华夏出版社,2000年。
    113.[英]斯宾塞:《社会静力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
    114.[法]狄骥:《宪法论》,商务印书馆,1959年。
    115.[法]狄骥:《公法的变迁,法律与国家》,辽海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年。
    116.[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年
    117.[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商务印书馆,1992年。
    118.[英]密尔:《密尔自传》,商务印书馆,1935年。
    119.[英]密尔:《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1982年。
    120.[英]密尔:《功用主义》,商务印书馆,1962年。
    121.[英]密尔:《论自由》,商务印书馆,1959年。
    122.[英]密尔:《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商务印书馆,1991年。
    123.[法]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商务印书馆,1984年
    124.[意]德拉-沃尔佩:《卢梭和马克思》,重庆出版社,1993年。
    125.[英]杜威:《哲学的改造》,商务印书馆,1997年。
    126.[意]葛兰西:《狱中札记》,人民出版社,2000年。
    127.[法]列菲弗尔:《论国家——从黑格尔到斯大林和毛泽东》,重庆出版社,1993年。
    128.[英]霍布豪斯:《国家的形而上学理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
    129.[英]伯兰特·罗素:《权威与个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130.[英]伯兰特·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
    131.[美]约翰·杜威:《新旧个人主义——杜威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132.[美]约翰·杜威:《人的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
    133.[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134.[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复合共和制的政治理论》,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
    135.[德]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
    136.[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989年。
    137.[法]吉尔·德勒兹:《尼采与哲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138.[意]帕雷托:《普通社会学纲要》,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
    139.[法]雷蒙·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华夏出版社,2000年。
    140.[意]马志尼:《论人的责任》,商务印书馆,1995年。
    141.[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
    142.[美]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商务印书馆,1999年
    143.[英]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144.[德]托马斯·迈尔:《社会民主主义导论》,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
    145.[英]伊丽莎白·迪瓦恩等编:《20世纪思想家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146.[德]爱德华·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东方出版社,1965年。
    147.《伯恩施坦言论》,三联书店,1966年。
    148.[德]爱德华·伯恩施坦:《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东方出版社,1989年。
    149.[英]拉斯基:《论当代革命》,商务印书馆,1965年。
    150.[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8年。
    151.[德]马克斯·韦伯:《韦伯文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
    152.[德]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
    153.薛华:《自由意识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154.郁建兴:《自由主义批判与自由理论的重建:黑格尔政治哲学及其影响》学林出版社,2000年。
    155.张丽等:《法国文化与现代化》,辽海出版社,1999年。
    156.陈刚:《西方精神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
    157.蓝瑛主编:《社会主义政治学说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158.何颖:《非理性及其价值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159.彭刚:《精神、自由与历史——克罗齐历史哲学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160.李宏:《另一种选择:欧洲民主社会主义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
    161.周仲伙:《平等观念的历程》,海南出版社,2002年。
    162.[澳]库卡塔斯等:《罗尔斯》,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163.[德]勃兰特等:《社会民主与未来》,重庆出版社,1990年。
    164.[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学林出版社,1999年。
    165.[德]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重庆出版社,1989年。
    166.[德]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00年。
    167.[德]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1年。
    168.[德]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169.[德]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三联书店,1997年。
    170.[德]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启蒙辩证法》,重庆出版社,1990年。
    171.[法]列菲伏尔:《论国家》,重庆出版社,1988年。
    172.[法]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
    173.[美]阿尔蒙德等:《比较政治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174.[美]阿尔蒙德等:《当代比较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93年。
    175.[美]阿尔蒙德等:《公民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
    176.[美]阿伦特:《人的条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177.[美]奥尔森:《国家兴衰探源》,商务印书馆,1993年。
    178.[美]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179.[美]奥罗姆:《政治社会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180.[美]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商务印书馆,1984年。
    181.[美]贝尔:《意识形态的终结》,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182.[美]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三联书店,1989年。
    183.[美]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
    184.[美]布坎南等:《赤字中的民主》,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
    185.[美]达尔:《多元主义民主的困境》,求实出版社,1989年。
    186.[美]达尔:《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99年。
    187.[美]达尔:《民主理论的前言》,三联书店,1999年。
    188.[美]达尔:《现代政治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189.[美]德沃金:《法律帝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
    190.[美]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191.[美]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商务印书馆,1986年。
    192.[美]弗里德曼:《自由选择》,商务印书馆,1982年。
    193.[美]弗罗姆:《逃避自由》,工人出版社,1987年。
    194.[美]弗罗姆:《占有还是生存》,三联书店,1988年。
    195.[美]格林斯坦等编:《政治学手册精选》,商务印书馆,1996年。
    196.[美]古尔德等编:《现代政治思想》,商务印书馆,1985年。
    197.[美]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华夏出版社,1988年。
    198.[美]亨廷顿:《第三波》,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
    199.[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新华出版社,1998年。
    200.[美]亨廷顿等:《民主的危机》,求实出版社,1989年。
    201.[美]霍伊:《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三联书店,1992年。
    202.[美]李普塞特:《一致与冲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203.[美]李普塞特:《政治人》,商务印书馆,1993年。
    204.[美]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205.[美]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译林出版社,2000年。
    206.[美]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207.[美]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重庆出版社,1988年。
    208.[美]麦金太尔:《德性之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
    209.[美]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210.[美]珀林:《当代无政府主义》,商务印书馆,1984年。
    211.[美]萨托利:《民主新论》,东方出版社,1993年。
    212.[美]斯蒂芬·霍尔姆斯:《反自由主义剖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213.[美]西瑟:《自由民主与政治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214.[美]伊斯顿:《政治体系》,商务印书馆,1993年。
    215.[希腊]波朗查斯:《政治权力与社会阶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
    216.[印]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217.[美]桑德尔:《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译林出版社,2001年。
    218.[美]沃尔泽:《正义诸领域》,译林出版社,2002年。
    219.[英]安德森:《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东方出版社,1989年。
    220.[英]波普:《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221.[英]波普:《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华夏出版社,1987年。
    222.[英]格雷:《伯林》,昆仑出版社,1999年。
    223.[英]吉登斯:《超越左与右》,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224.[英]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社会民主主义的复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225.何林:《萨特:存在给自由带上镣铐》,辽海出版社,1999年。
    226.李强:《自由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227.刘军宁:《保守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228.王宁:《后现代主义之后》,中国文学出版社,1998年。
    229.徐大同主编:《20世纪西方政治思潮》,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
    230.徐大同主编:《当代西方政治思潮——20世纪70年代以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
    231.许俊达主编:《民主社会主义哲学源流》,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
    232.姚大志:《现代之后——20世纪晚期西方哲学》,东方出版社,2000年。
    233.俞可平:《社群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234.张静:《法团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
    23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23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23、46卷,人民出版社。
    237.《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
    238.[美]本杰明·巴伯:《强势民主》,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
    239.徐大同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1-5卷,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
    240.[澳]佩迪特:《共和主义》,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年。
    241.《共和主义:古典与现代》,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242.[法]皮埃尔·罗桑瓦龙:《公民的加冕礼——法国普选史》,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
    243.[美]汉娜·阿伦特:《论革命》,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7年。
    244.[德]威尔福来德·亨氏:《被证明的不平等——社会正义原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245.[美]乔治·H·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
    246.[英]史蒂文·卢克斯:《个人主义》,江苏人民出版,2001年。
    247.[英]泽格蒙特·鲍曼:《自由》,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1. A. Gottlieb, The Dream of Reason: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from the Greeks to the Renaissance, Allen Lane, The Penguin Press,2000.
    2. A. Loizou and M. Lesser (ed.), Polis and Politics, Gower Publishing Company,1990.
    3. A. J. Skoble and T. R. Madan (ed.), Political Philosophy:"Essential Selections", Prentice-Hall, Inc.,1999.
    4. D. Keyt and F. D. Miller (ed.), A Companion to Aristotle Politics, Basil Blackwell Inc., 1991.
    5. G. M. Mara, Socrates Discursive Democrac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7.
    6. L. Strauss, Studies in Platonic Political Philosoph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3.
    7. M. Gagarin and P. Woodruff (ed.), Early Greek Political Thought from Homer to the Sophist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8. P.M. Stirk and D. Weigall (ed.), 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Ideas, Pinter Publishers Limited, 1995.
    9. R. G. Mulgan, Aristotle's Political Theory, Clarendon Press,1986.
    10. Hugo Grotius, De Jure Belli Ac Pacis Libri Tres, translated by Francis W. Kelsey,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James Brown Scott, Oxford:Clarendon Press,1925.
    11. William Archibald Dunning, A History of Political Theories:From Luther to Montesquieu, The Macmillan Company,1923.
    12. F. Bacon, The History of the Reign of King Henry VII, edited by Brain Vicker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13. Leo Strauss and Joseph Cropsey, History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third editi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7.
    14. Richard Hooker, of the Laws of Ecclesiastical Polity, edited by Arthur Stephen Mcgrad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5. Eduard Bernstein, Cromwell and Commun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 in the Great English Revolution, trans H. J. Stenning, London:Allen & Unwin,1930.
    16. James Harrington, The Commonwealth of Oceana and a System of Politics, 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J. G. A. Pocock.
    17. Hobbes's Anglican Doctrine of Salvation, By Paul J. Johnson, Ralph Ross, Etc., Thomas Hobbes in His Tim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74.
    18. Norberto Bobbio, Thomas Hobbes And The Natural Law Tradition, Translated By Daniela Gobetti,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3.
    19. Duff, R. A., Spinoza's political and ethical philosophy. Glassow:James Maclehose, 1903.
    20. Peter Burke, A social history of knowledge:from Gutenberg to Diderot, Cambridge, UK:Polity; Malden, MA:Blackwell,2000.
    21. Voltaire, Political Writings, ed., David William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22. Emile Durkheim, Montesquieu and Rousseau:Forerunners of Sociology, trans. R. Manheim, Ann Arbor: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60.
    23. Machiavelli, the Discourses of Nicolo Machiavelli, trans. Leslie J. walker, London: Routledge,1975, Vol.1.
    24. Rousseau, The Discourses And Other Early Political Writings, ed., Victor Gourevitc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25. James Mill, Political Writing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26. Mulford Q. Sibley, Political Ideas and Ideologies, A 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 Haper and Row, Publisher,1970.
    27. F. Rosen, Jeremy Bentham and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A study of the Constitutional Code, Oxford,1983.
    28. Robert Pearon and Geraint Willian, Political Thought and Public Policy in the 19th Century, London,1984.
    29. Carne Brinton, English Politic Thought in the 19th Century, Ernest Benn Limited London,1933.
    30. William L. Davidson, Political Thought in the England,1915.
    31. Ruido De Ruggiero, The History of European Liberali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27.
    32. Lee Cameron McDonald, Wester Politcal Theory:The Modern Age, Harcourt, Brace & World, Inc. New York,1962.
    33. Hinchman, L. Hegel's Critique of the Enlightenment, Tampa: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Press,1984.
    34. Kojeve, A. Introduction to the Reading of Hegel.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69.
    35. Smith, S. Hegel's Critique of Liberalis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9.
    36. Harriet Martineau, Positive Philosophy of Auguste Comte, London, Bell,1986.
    37.W. M. Simon, European Positivism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63.
    38. C. L. Te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Routledge London,1994.
    39. David Wiltshire,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Thought of Herbert Spenc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
    40. Herbert Spencer, Social Statics, London, Chapman,1851.
    41. D. deauer, Liberalism and Marxism New Delhi,1977.
    42. J. S. Mill, On Liberty, G. Cimefaber, Preface, London Pangim Book Co. Ltd,1974.
    43. Block, F., The Ruling Class does not Rule:Notes on the Marxist Theory of the State, in The State:Critical Concepts (edited by John A. Hall), vol I. Routledge,1984.
    44. Jessop, B., Recent Theories of Capitalist State, in The State:Critical Concepts (edited by John A. Hall), Routledge,1984.
    45. Mills, C. W.,'Ideology' in Marx and Engels, in Karl Marx's Social and Political Thought:Critical Assessments, Vol. IV. Routledge,1990.
    46. Rubel, M., Notes on Marx's Conception of Democracy, in Karl Marx's Social and Political Thought:Critical Asse's sments, vol. III. Routledge,1990.
    47. T. H. Green, Lectures 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Obligation, Longmans, Green and Co.,1941.
    48. Geoffrey Thomas, The Moral philosophy of T. H. Green, Clarendon Press,1987.
    49. John E. Owen L. T. Hobhouse, Sociologist, Thomas Nelson and Sons Ltd,1974.
    50. H. s. Jones, Victorian Political Thought,Macmillan Press Ltd,2000.
    51. B. Bosanquet, In Darkest England on the Wrong Track, Macmillan and Co., Limited, London,1891.
    52. Peter Robbins, The British Hegeilians 1875-1925. Garland Publishing Inc,1982.
    53. J. a. Hobson, Wealth and Life, London, Macmillan,1929.
    54. J. A. Hobson, The Problem of the Unemployed, London,1896.
    55. Bertrand Russell, Roads to Freedom,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Ltd,1919.
    56. Bertrand Russell, The Prospects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Roudledge,1996.
    57. John Dewey, Individualism Old and New, Minton, Black & Company, New York, 1930.
    58. John Dewey, Construction and Criticism,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30.
    59. Croce B., My Philosophy, Selected by Klibansky R. translated by Carrit E. F.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Ltd.,1951.
    60. R. Milband, Parliamentary Socialism, Merlin Press,1972.
    61. Max Webber's Political Sociology:A Pessimistic Vision of a Rationalized World, Edited by Ronald M. Glassman and Vatro Murvar, London:Greenwood Press,1984.
    62. Albert Gore, Earth in the Balance:Ecology and the Human Spirit, Houghton Mifflin, 1992.
    63. Aviail Eisenburg, Reconstruction Political Pluralism,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3.
    64. Buchanan James M., Liberty, Market and State, the Harvester Press,1986.
    65. David F. Druman, The Governmental Process, Alfred A. Knopf,1958.
    66. Gilles Deleuze, Anti-Oedipus, Univew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83.
    67. Honi Fern Haber:Beyond Postmodern Politics:Lyotard, Rorty, Foucaut, Routledge, 1994.
    68. Jacques Maritain, Scholasticism and Politics, The MacMillan Co.,1940.
    69. Jon Simons, Foucault and the Political, Routledge,1996.
    70. Karl Barth, Evangelical Theology; An Introduction,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63.
    71. M. Thompson, R. Ellis and A. Wildavsky, Cultural Theory, Westview Press,1990.
    72. McCARL, Steven R., "Eric Voegelin's Theory of Consciousnes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86, No.1, March,1992.
    73. Michel Foucault, Discipline and Punish:The Birth of the Prison, translated by Alan Sheridan, Vintage Books,1979.
    74. R. W. Lovin, Reinhold Niebuhr and Christian Reali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75. Reinhold Niebuhr, Beyond Tragedy, Charles Scribner's Sons,1937.
    76. Roger Eatwell and Anthony Wright (ed.), Contemporary Political Ideologies, Printer, Publishers, London,1993.
    77. Voegelin, Eric, Anamnesis, University of Missouri Press,1978.
    78. Wayne Morrison, Jurisprudence:From the Greeks to Postmordernism, Gavendish Publishing Limited,1997.
    79. Webb, Eugene, Philosophers of Consciousness:Polanyi, Lonergan, Voegelin, Recoer, Girard, Keirkegaard,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8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