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驱蝗神祈禳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考察了明清时期蝗灾的主要分布,总结了蝗虫具有繁殖速度快、生殖后代多、食性广、食量大、扩散迁飞能力强等特性,且蝗灾发生期与农作物生长期的一致性,以及蝗灾爆发时伴有“蝗不越境”的奇异现象,加之当时没有应对蝗灾的有效手段,因此人们对驱蝗神有着虔诚的信仰。各地也非常重视对驱蝗神庙的修建,对驱蝗神的祭祀也非常的隆重盛大。雍正二年,历史的契机,使得驱蝗神刘猛将军一跃成为官方祀典,并不断得到官方加封,驱蝗神信仰也由此日趋官方化。得出驱蝗神祈禳过程中,蕴含了多神崇拜、万物有灵、天人感应等思想内容。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locusts'distribution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locusts bred speed, reproductive descendants very much, feeding widely, appetite big, and had the strong ability to diffusion flying. In additions,locusts occurring stage and the growing period of crop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meanwhile locusts broke out with not acrossing the border. Also because people hadn't effective means to deal with locusts, people drove locust god with a devout faith, from place to place,people take the building of the temple to the locust very seriously, the sacrifice to Flooding locust god solemnly. The second year of yongzheng, Historical opportunity, LiuMeng general had become the sacrificial rites of the official, and officialized constantly.
引文
①游修龄:《中国蝗灾历史和治蝗观》,《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第2卷
    ②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三联书店,1983年,P52。
    ③[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四十四,《荒政》,中华书局,1956年。
    1章义和:《中国蝗灾史》,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P97。
    2章义和:《中国蝗灾史》,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P99-100。
    3引自章义和:《中国蝗灾史》,安徽人民弋出版社,2007年,P7094。
    1章义和:《中国蝗灾史》,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P51。灾级是衡量灾情轻重与影响大小的综合性指标。参照目前学术界有关旱涝研究方面的分级制,本课题以历史上的蝗灾发生按灾情归类,将蝗灾发生年分为四个级别。这四个级别的基本标准是:一级,较弱发生年,当年有蝗灾发生,但发生点分散,区域不大,对国家财政没有多大影响;二级,一般发生年,一个和两个蝗虫发生区蝗虫为害,影响周边生产和生活,但对政府赋税征收没有很大影响,无扩散区。另,正史所记“蝗”,没有给定区域及没有特别的灾情说明,权作二级处理:三级.严重发生年,全国两个或两个以上蝗虫发生区内皆建蝗虫为害,有扩散区,严重影响当年收成(收成在二成至五成之间)和国家赋税征收。国家对重灾区进行重点性赈济。正史所记“大蝗”,尤其是隋唐之前的史籍,作为三级处理;四级,特大发生年,全国各蝗虫发生区皆见蝗虫为害,蝗虫迁飞频繁,有扩散区,严重影响当年收成(绝收,或仅收二成)和国家赋税征收,且具连续发生的趋势。一班情况下,国家对灾区进行全面赈恤。
    2章义和:《中国蝗灾史》,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P70。
    3章义和:《中国蝗灾史》,安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P71。
    4章义和:《中国蝗灾史》,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P71。
    5章义和:《中国蝗灾史》,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P72。
    6章义和:《中国蝗灾史》,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P73。
    7章义和:《中国蝗灾史》,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P75。
    1王歧丰:《蝗灾的成因与生态防治》,《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第003版。
    2徐壳:《清稗类钞》,第12册,中华书局,1986年
    3欧阳修:《答朱寀捕蝗诗》,《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五十一·居士外集卷一 。
    1杨旺生、龚光明:《元代蝗灾防治措施及成效论析》,《古今农业》,2007年第3期。
    1[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四十四,《荒政》,中华书局,1956年版。
    ①[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二十八《五行志》,中华书局,1974年版,P437。
    ②[乾隆]《汲县志》,转引自马万明《明清时期防治蝗灾的对策》,《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2)。
    ③[光绪]《六合县志》,光绪10年(1884年)刻本。
    ④[嘉庆]《尔台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7)》.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319-327。
    ⑤[嘉庆]《庐州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1)》,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652、653。
    ⑥[道光]《重修宝应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06)》,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P382
    ⑦[光绪]《盱眙县志稿》,《中国方志丛书辑(93)》,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1182、1185、1187。
    ①[道光]《重修宝应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06)》,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P382。
    ②[嘉庆]《东台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7)》,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319-327。
    ③[咸门《重新兴化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8)》,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P74。
    ④[光绪]《通州直录州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3)》,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842、845。
    ⑤[乾隆]《霍山县志》,《中国地方志汇刊辑(21),成文出版社,民国63年版,P853。
    ⑥[同治]《六安州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19)》,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P558-563。
    ⑦[乾隆]《霍山县志》,《中国地方志汇刊辑(21),成文出版社,民国63年版,P853。
    ⑧[嘉庆]《东台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7),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319-327。
    ⑨[嘉庆]《东台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7)》,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320、324、325、330
    ⑩[民国]《全椒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35)》,成文出版社,民国63年版,P284、286。
    11[光绪]《盱眙县志稿》,《中国方志丛书辑(93)》,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1182、1185、1187。
    12[光绪]《滁州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34)》,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P242、243。
    13[同治]《六女州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19)》,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P558-563。
    14[光绪]《泗虹合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30)》,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P647-648。
    15[光绪]《盱眙县志稿》,《中国方志丛书辑(93)》,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1182、1185、1187。
    16[雍正]《舒城县志》,《中国地方志汇刊辑(21)》,成文出版社,民国63年版,P429-432
    17[雍正]《舒城县志》,《中国地方志汇刊辑(21)》,成文出版社,民国63年版,P429-432。
    18[嘉庆]《高邮州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9)》,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P2286、2307
    1[民国]《光山县志约稿》,《中国方志丛书辑(125)》,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P144。
    2[光绪]《通州直隶州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3)》,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P842、845。
    3《录副档》,咸丰七年12月21日李孟群折,转引自李文海、周源著《灾荒与饥馑:1840-1919》,P101,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4[同治]《六安州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19)》,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P558-563。
    5[乾隆]《获鹿县志》,乾隆元年刻本。
    1《糊涂世界》第九回《信鸾仙大府护飞蝗 全蚁命进官乘饿马》
    2马万明:《明清时期防治蝗虫的对策》,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2)。
    3 [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中华书局出版,1981年,P26
    4[清]褚人获:《坚瓠集》余集卷一《蝗怒失信》,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P247—2477。
    1[清]褚人获:《坚瓠集》秘集卷之四《蝗灾》,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P2766。
    2[清]褚人获:《坚瓠集》余集卷四《金姑娘娘》,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P2598。
    ①[民国]《翼城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17)》,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569。
    若[光绪]《滦州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20)》,成文出版社,民国58年版,P205-206。
    ③[民国]《禹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59)》,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907-908。
    ④[明国]《陵川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06)》,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285。
    1[道光]《安定县志(全)》,《中国方志丛书辑(296)》,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102。
    2[乾隆]《沧州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95)》,成文出版社,民国64年版,P247。
    3[道光]《安定县志(全)》,《中国方志丛书辑(296)》,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102。
    4[乾隆]《沧州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95)》,成文出版社,民国64年版,P247。
    5[道光]《安定县志(全)》,《中国方志丛书辑(296)》,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102。
    6[光绪]《巨鹿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516)》,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41。
    7[乾隆]《沧州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95)》,成文出版社,民国64年版,P247。
    8[光绪]《巨鹿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516)》,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41。
    9[乾隆]《沧州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95)》,成文出版社,民国64年版,P247。
    10[道光]《东阿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95)》,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321。
    11[道光]《安定县志(全)》,《中国方志丛书辑(296)》,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102。
    12[光绪]《巨鹿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516)》,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41。
    13[道光]《安定县志(全)》,《中国方志丛书辑(296)》,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102。
    14[乾隆]《沧州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95)》,成文出版社,民国64年版,P247。
    15[光绪]《巨鹿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516)》,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41。
    16[道光]《安定县志(全)》,《中国方志丛书辑(296)》.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102。
    17[光绪]《巨鹿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516)》,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42。
    18[民国]《禹县志》,《中国方志从书辑(459)》,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908。
    19[光绪]《巨鹿县志》,《中国方志丛书(516)》,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41。
    20[[民国]《禹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59)》,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907。
    21[乾隆]《新野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79)》,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19。
    ①[光绪]《苏州府志》,《中国方志丛书辑(5)》,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1030。
    ②[光绪]《赣榆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36)》,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85-86。
    ③[乾隆]《广灵县志(全)》,《中国方志丛书辑(411)》,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65;[乾隆]《祁州志》,《中国方志丛书辑(503)》,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43;[乾隆]《东明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513)》,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91:[道光]《安定县志(全)》,《中国方志丛书辑(296)》,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102。
    ④[宣统]《项城县志》,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P838;[民国]《鄢陵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58)》,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712。
    ⑤[民国]《郏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40)》,成文出版社,民国64年版,P245;[民国]《商水县志》,《中国方志从书辑(454)》,成文出版社,民国64年版,P502;[光绪]《鹿邑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69)》,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02:[民国]《翼城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17)》,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569。
    ⑥[光绪]《永年版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87)》,成文出版社,民国58年版,P205。
    ⑦[民国]《东平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6)》,成文出版社,民国57年版,P935。
    ⑧[康熙]《内乡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83)》,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58。
    ⑨[嘉庆]《东台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17)》,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543。
    ⑩[民国]《陵川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06)》,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285;[咸丰]《深泽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511)》,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23;[光绪]《巨鹿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516)》,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42
    11[同治]《即墨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374)》,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73。
    12[光绪]《清河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22)》,成文出版社,民国58年版,P185。
    ①[光绪]《南乐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512)》,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75。
    ②[道光]《河内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75)》,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535。
    ③[嘉庆]《长山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369)》,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65。
    ④[光绪]《寿张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381)》,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219。
    ⑤[民国]《铜山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32)》,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722。
    ⑥[光绪]《宜阳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17)》,成文出版社,民国57年版,P337;[光绪]《溧水县志》,《中国方志从书辑(12)》,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554。
    ⑦[光绪]《霍山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26)》,成文出版社,民国63年版,P501。
    ⑧[同治]《叶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63)》,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314。
    ⑨[乾隆]《沧州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95)》,成义出版社,民国64年版,P247。
    ⑩[光绪]《苏州府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95)》,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1030;[光绪]《奉贤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5)》,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355;[光绪]《震泽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0)》,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250;[乾隆]《吴江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63)》,成文出版社,民国64年版,P193;
    11[民国]《阳信县志(全)》,《中国方志丛书辑(12)》,成文出版社,民国57年版,P60;[光绪]《邹县续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0)》,成文出版社,民国57年版,P147;[道光]《冠县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9)》,成文出版社,民国57年版,P589;[乾隆]《平原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367)》,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93。
    12[民国]《重印信阳州志(全)》,《中国方志丛书辑(120)》,成文出版社,民国57年版,P151。
    13[乾隆]《同官县志(全)》,《中国方志丛书辑(240)》,成文出版社,民国58年版,P110-111。
    14[光绪]《馆陶县志(全)》,《中国方志丛书辑(40)》,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345-346。
    15[道光]《东阿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362)》,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321。
    ①[光绪]《溧水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2)》,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554;[光绪]《奉贤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5)》,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367-368;[民国]《南汇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2)》,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694;[光绪]《重修华亭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5)》,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433。
    ②《会典》云,雍正二年版奉旨祭刘承忠于各省府州县,神能驱蝗,世称刘猛将军。[光绪]《青浦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6)》,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281、[光绪]《苏州府志》,《中国方志丛书辑(5)》,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1033皆有引用。
    ③《通礼》神名承忠元时官指挥能驱蝗,元亡自沉于河,世称刘猛将军,《会典》分注。引自[道光]《留坝厅志(全)》,《中国方志丛书辑(271)》,成文出版社,民国58年版,P240。
    ④[民国]《宝山县志续志·附新志备稿·再续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72)》,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P338。
    ⑤[民国]《太和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96)》,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148。
    ⑥[光绪]《宜阳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17)》,成文出版社,民国57年版,P338。
    ⑦[民国]《鄢陵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58)》,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712。
    ⑧[雍正]《辽州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07)》,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236。
    ⑨[光绪]《唐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83)》,成文出版社,民国58年版,P460;[光绪]《续修故城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97)》,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451-452;[咸丰]《深泽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511)》,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24;[光绪]《宜兴荆溪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56)》,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P268;[乾隆]《平原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367)》,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93。
    1[光绪]《定兴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00)》,成文出版社,民国58年版,P95。
    2[光绪]《苏州府志》,《中国方志丛书辑(5)》,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1033;[道光]《繁昌县志书辑》,《中国方志从书辑(249)》,成文出版社,民国64年版,P228-229。
    3[光绪]《凤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81)》,成文出版社,民国58年版,P171。
    4[民国]《宁国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43)》,成文出版社,民国64年版,P244。
    5[元]脱脱:《宋史》卷366列传第208,中华书局,1977年版,P11399-11408。
    6[同治]《徐州府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451;有类似记载的还有[民国]《铜山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32)》,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722-723;[民国]《沛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64)》,成文出版社,民国64年版,P230。
    7[光绪]《宜兴荆溪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56)》,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P269.
    8[民国]《宝山县志续志·附新志备稿·再续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72)》,成为出版社,民国72年版,P338。
    9[光绪]《苏州府志》,《中国方志丛书辑(5)》,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1033。
    ①[嘉庆]《如皋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9)》,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242。
    ②[民国]《禹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59)》,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910。
    ③[乾隆]《平原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367)》,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93。
    ④[嘉庆]《东台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7)》,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545。
    ⑤[民国]《宁国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3)》,成文出版社,民国64年版,P244。
    ⑥[同治]《即墨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374)》,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74。
    ⑦[乾降]《平原县志》,《中国力志丛书辑(367)》,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93。
    ⑧[元]脱脱:《宋史》卷449列传第208,中华书局,1977年版,P13242-13243。
    ⑨[民国]《郏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40)》,成文出版社,民国64年版,P247。
    ①[光绪]《霍山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26)》,成文出版社,民国63年版,P501。
    ②[光绪]《苏州府志》,《中国方志丛书辑(5)》,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1033。
    ③[民国]《宝山县志续志·附新志备稿·再续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72)》,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P338。
    ④[民国]《宁国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43)》,成文出版社,民国64年版,P244-245。
    ⑤[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9)》,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168-169。
    ⑥[元]脱脱:《宋史》卷401,列传第160,中华书局,1977年版,P12167-12169。
    ⑦[清]王应奎撰:《柳南随笔》,卷二,王云五主编《丛书辑集成初编》,商务印书辑馆发行,P33。
    ⑧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束通志,卷二十一,四库全书辑电子检索版。
    ⑨[光绪]《德平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356)》,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18。
    ①[光绪]《重修常昭合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53)》,P819-820。
    ②[光绪]《续修故城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97)》,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451-452。
    ③[光绪]《德平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356)》,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18。
    ④[道光]《东阿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362)》,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321-322。
    ⑤[光绪]《苏州府志》,《中国方志丛书辑(5)》,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1033。
    ⑥[[民国]《宁国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43)》,成文出版社,民国164年版,P244-245。
    ⑦[民国]《邱县志(全)》,《中国方志丛书辑(36)》,成文出版社,民国57年版,P118。
    ⑧[光绪]《宜兴荆溪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56)》,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P268。
    ⑨[光绪]脱脱:《宋史》卷446列传第205,中华书局,1977年版,P13162-13164。
    ⑩[清]顾禄:《清嘉录?,文海出版设,民国74年版,P11。
    ①宗力、刘群著:《中国民间诸神·己编》,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6年版,P374。
    ②[宣统]《项城县志》,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P839:[民国]《商水县志》,《中国方志从书辑(454)》,成文出版社,民国64年版,P502;[光绪]《无锡金匮县志》,《中国方志从书辑(21)》,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178;[民国]《南汇县志(1-3)》,《中国方志丛书辑(425)》,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694;[光绪]《重修常昭合志》,《中国方志从书辑(153)》,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P819;[嘉庆]《溧阳县志(全)》,《中国方志丛书辑(473)》,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P97;[民国]《太和县志》,《中国方志从书辑(96)》,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148;[光绪]《霍山县志》,《中国方志从书辑(226)》,成文出版社,民国63年版,P501;[民国]《泽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31)》,成文出版社,民国64年版,P822。
    ③[光绪]《宜兴荆溪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56)》,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P268。
    ④[民国]《禹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59)》,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910。
    ⑤[同志]《叶县志》,《中国方志从书辑(463)》,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315。
    ⑥[乾隆]《平原县志》,《中国方志从书辑(367)》,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93。
    ⑦[光绪]《苏州府志》,《中国方志从书辑(495)》,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1033;[光绪]《奉贤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5)》,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355;[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中国方志从书辑(19)》,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168。
    ⑧[乾隆]《祁州志》,《中国方志从书辑(503)》,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43;[道光]《留坝厅志(全)》,《中国方志丛书辑(271)》,成文出版社,民国58年版,P240;[道光]《东阿县志》,《中国方志从书辑(362)》,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321。
    ⑨[光绪]《续修故城县志》,《中国方志丛从书辑(497)》,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451;[光绪]《南乐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512)》,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76。
    [光绪]《滦州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20)》,成文出版社,民国58年版,P205。
    11[光绪]《凤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81)》,成文出版社,民国 58年版,P171。
    12[明国]《太和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96)》,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148。
    13[民国]《全椒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25)》,成文出版社,民国63年版,P1257
    1[民国]《泾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31)》,成文出版社,民国64年版,P822
    2[同治]《颍上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47)》,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P144。
    3[光绪]《鹿邑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69)》,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02。
    4[光绪]《南阳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57)》,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264。
    ①[光绪]《赣榆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36)》,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84-85。
    ②[民国]《南汇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2)》,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693-694。
    ③[道光]《安定县志(全)》,《中国方志丛书辑(296)》,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102。
    ④[光绪]《德平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356)》,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19。
    ⑤[宣统]《项城县志》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P838-839。
    ⑥[民国]《鄢陵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58)》,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712。
    ⑦[雍正]《辽州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07)》,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236。
    ⑧[民国]《威海卫志》,《中国方志丛书辑(02)》,成文出版社,民国57年版,P126。
    ⑨[乾隆]《平原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367)》,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93。
    ⑩[嘉庆]《东台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7)》,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545。
    ①《清实录》,卷276,中华局,1986。
    ②陈梦雷、蒋廷锡:《古今图书集成》,中华书局,1934年版、卷50。
    ③《争朝文献通考》。
    ④《清实录》,卷262,中华书局,1986。
    ⑤[民国]《邱县志(全)》,《中国方志丛书辑(36)》,成文出版社,民国57年版,P118。
    ⑥[光绪]《德平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356)》,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18。
    ⑦[宣统]《项城县志》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838-839。
    ⑧[民国]《续武陟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07)》,成文出版社,民国57年版,P306。
    ⑨[光绪]《续浚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11)》,成文出版社,民国57年版,P177。
    ⑩[民国]《洛宁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18)》,成文出版社,民国57年版,P234。
    11[乾隆]《新乡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72)》,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880。
    12[乾隆]《新野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72)》,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19。
    13[光绪]<唐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83)》,成文出版社,民国58年版,P133-134。
    14[光绪]《唐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83)》,成文出版社,民国58年版,P133-134。
    ①[光绪]《南乐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512)》,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75。
    ②[光绪]《无锡金匮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1)》,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178。
    ③[民国]《南汇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2)》,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693。
    ④[道光]《繁昌县志书辑》,《中国方志丛书辑(249)》,成文出版社,民国64年版,P227。
    ⑤[乾隆]《府谷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82)》,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47。
    ⑥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县之属,河南通志,卷四十八。
    ⑦史州,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河南通志,卷四十八
    ⑧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河南通志,卷四十八
    1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河南通志,卷四十八。
    2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河南通志,卷四十八。
    3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河南通志,卷四十八。
    4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河南通志,卷四十八。
    5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河南通志,卷四十八。
    6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河南通志,卷四十八。
    7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河南通志,卷四十八。
    8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河南通志,卷四十八。
    9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河南通志,卷四十八。
    10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河南通志,卷四十八。
    11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河南通志,卷四十八。
    12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河南通志,卷四十八。
    13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明一统志,卷二十八。
    14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明一统志,卷二十九。
    ①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东通志,卷二十
    ②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东通志,卷二十
    ③史部,地哩类,都会郡县之属,山东通志,卷二十
    ④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东通志,卷二十
    ⑤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东通志,卷二十
    ⑥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东通志,卷二十
    ⑦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东通志,卷二十
    ⑧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东通志,卷二十
    ⑨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东通志,卷二十
    ⑩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东通志,卷二十
    11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明一统志,卷三十一
    12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西通志,卷一百六十四。
    13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西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14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西通志,卷一百六十五。
    15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西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16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大清一统志,卷九十七。
    17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畿辅通志,卷四十九
    18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畿辅通志,卷四十九
    19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畿辅通志,卷四十九
    20《正德大名府志》卷之四,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
    21《正德大名府志》卷之四,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
    22《正德大名府志》卷之四,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
    23《正德大名府志》卷之四,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
    ① 《畿辅通志》卷之九,近卫本。
    ②《畿辅通志》卷之九,近卫本。
    ③《畿辅通志》卷之九,近卫本。
    ④《畿辅通志》卷之九,近卫本。
    ⑤《畿辅通志》卷之九,近卫本。
    ⑥《畿辅通志》卷之九,近卫本。
    ⑦《畿辅通志》卷之九,近卫本。
    ⑧《畿辅通志》卷之九,近卫本。
    ⑨《畿辅通志》卷之九,近卫本。
    ⑩[同治]《徐州府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451。
    11[同治]《徐州府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451。
    12[同治]《徐州府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451。
    13[同治]《徐州府志》,《中国方志从书辑(4)》,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451。
    14[同治]《徐州府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451。
    15[同治]《徐州府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451。
    16[同治]《徐州府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451。
    17[民国]《仪封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94)》,成文出版社,民国57年版,P133。
    18[民国]《郏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40)》,成文出版社,民国64年版,P247。
    19[光绪]《虞城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49)》,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253。
    20[民国]《商水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54)》,成文出版社,民国64年版,P502。
    21[光绪]《南阳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57)》,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264。
    22[明国]《鄢陵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58)》,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712。
    23[光绪]《鹿邑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69)》,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02
    ①[光绪]《扶沟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71)》,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281。
    ②[光绪]《寿阳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35)》,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50。
    ③[光绪]《唐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53)》,成文出版社,民国58年版,P460。
    ④[乾隆]《南和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90)》,成文出版社,民国58年版,P99。
    ⑤[光绪]《吴桥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24)》,成文出版社,民国58年版,P409。
    ⑥[民国]《铜山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32)》,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722。
    ⑦[同治]《重修山阳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14)》,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P30。
    ⑧[嘉庆]《宁国府志》,《中国方志丛书辑(87)》,成文出版社,民国8年版,P467。
    ⑨[民国]《全椒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25)》,成文出版社,民国63年版,P125。
    ⑩[光绪]《霍山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26)》,成文出版社,民国63年版,P501。
    11[民国]《泽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31)》,成文出版社,民国64年版,P822。
    12[道光]《繁昌县志书辑》,《中国方志丛书辑(249)》,成文出版社,民国64年版,P228。
    13[光绪]《光州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84)》,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55。
    14[民国]《许昌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03)》,成文出版社,民国57年版,P207。
    15[乾隆]《南召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41)》,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63。
    16[同治]《颍上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47)》,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P144。
    17[乾隆]《唐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 488)》,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33。
    18[乾隆]《东明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513)》,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91。
    1[光绪]《清河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22)》,成文出版社,民国58年版,P185-186。
    2[民国]《考城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56)》,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205。
    3[道光]《东阿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95)》,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321。
    4[光绪]《虞城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49)》,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253。
    5[民国]《东平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6)》,成文出版社,民国57年版,P935。
    6[同治]《重修山阳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14)》,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P29-30。
    7[民国]《襄垣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18)》,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571。
    [清]顾禄:《清嘉录》,《中华民俗方言文献选编》,文海出版社,中华民国七十四年版版, P11上。
    1[清]顾禄:《清嘉录》,《中华民俗方言文献选编》,文海出版社,中华民国七十四年版,P4上。
    2[民国]《仪封县志》,《中国方志从书辑(94)》,成文出版社,民国57年版,P133。
    3[宣统]《项城县志》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P838-839。
    4[同治]《叶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63)》,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314。
    5[乾隆]《太谷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32)》,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225-226。
    6[乾隆]《广灵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11)》,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65。
    7[民国]《翼城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17)》,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569。
    8[咸丰]《深泽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511)》,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23。
    9[乾隆]《同官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40)》,成文出版社,民国58年版,P110-111。
    10[光绪]《重修常昭合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53)》,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P819。
    11[民国]《东平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6)》,成文出版社,民国57年版,P935
    12[道光]《东阿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95)》,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321。
    13[嘉庆]《大清通礼》卷十六。
    1[光绪]《永年版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87)》,成文出版社,民国58年版,P214。
    2《清实录》卷34,中华书局影印,1986,P515、《清文献通考》卷105“群祀”亦载。
    3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卷84.中华书局,1977。
    4《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445。
    5《清实录》,卷767,中华书局影印,1986。
    6[宣统]《项城县志》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P839。
    7[民国]《许昌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03)》,成文出版社,民国57年版,P207。
    ①[光绪]《鹿邑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69)》,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02。
    ②[民国]《郏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40)》,成文出版社,民国64年版,P247。
    ③[民国]《禹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59)》,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910。
    ④[乾隆]《唐县志》,《中国方志从书辑(459)》,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34。
    ⑤[乾降]《南和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90)》,成文出版社,民国58年版,P99。
    ⑥[光绪]《定兴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00)》,成文出版社,民国58年版,P95。
    ⑦[光绪]《滦州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20)》,成文出版社,民国58年版,P205。
    ⑧[民国]《盐山新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96)》,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82。
    ⑨[咸丰]《深泽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511)》,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24。
    ⑩[光绪]《南乐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512)》,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76。
    11[康熙]《灵寿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522)》,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25。
    12。[乾隆]《祁州志》,《中国方志丛书辑(503)》,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43。
    13[光绪]《续修故城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97)》,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451。
    14[光绪]《苏州府志》,《中国方志丛书辑(5)》,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1033。
    15[光绪]《溧水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2)》,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554。
    16[光绪]《奉贤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5)》,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367。
    17[民国]《吴县志》,《中国方志从书辑(18)》,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505。
    18[民国]《南汇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2)》,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695。
    19[光绪]《重修华亭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5)》,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433。
    20[嘉庆]《扬州府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45)》,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P1676。
    21[嘉庆]《东台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7),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545。
    22[嘉庆]《萧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39),成文出版社,民国63年版,P457。
    23[嘉庆]《松江府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0),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377。
    24[光绪]《重修常昭合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53)》,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P819。
    ①[民国]《铜山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32)》,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722。
    ②[嘉庆]《如皋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9)》,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P242。
    ③[民国]《泽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31)》,成文出版社,民国64年版,P822。
    ④[光绪]《凤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81)》,成文出版社,民国58年版,P171。
    ⑤[民国]《邱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36)》,成文出版社,民国57年版,P118。
    ⑥[乾隆]《平原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367)》,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93。
    ⑦[民国]《定陶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30)》,成文出版社,民国57年版,P183。
    ⑧[同治]《即墨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374)》,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74。
    ⑨[光绪]《德平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356)》,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18。
    ⑩[乾隆降]《潍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388)》,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P168。
    11[民国]《威海卫志》,《中国方志丛书辑(02)》,成文出版社,民国57年版,P126。
    12[光绪]《肥城县乡土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1)》,成文出版社,民国57年版,P102。
    13《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445·礼部。
    14《清实录》咸丰卷232,中华书局影印,1986。
    15《清实录》咸丰卷264,中华书局影印,1986。
    16《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446·礼部。
    17《清实录》同治卷235,中华书局影印,1986。
    18《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446·礼部。
    19《清实录》光绪卷100,中华书局影印,1986。
    20《清实录》光绪卷110,中华书局影印,1986。
    21《清实录》光绪卷134,中华书局影印,1986。
    [1][明]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华书局,1956年
    [2][元]脱脱:《宋史》卷366列传第208,中华书局,1977年
    [3][清]顾禄:《清嘉录》,文海出版社,民国74年版。
    [4][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中华书局出版,1981年
    [5][清]褚人获:《坚瓠集》余集卷一《蝗怒失信》,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
    [6][清]徐珂:《清稗类钞》,第12册,中华书局,1986年。
    [7][清]张廷玉等撰《明史》,中华书局,1974年。
    [8]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东通志,四库全书电子版。
    [9]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河南通志,四库全书电子版。
    [10]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明一统志,四库全书电子版。
    [11]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东通志,四库全书电子版。
    [12]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山西通志,四库全书电子版。
    [13]史部,地理类,总志之属,火清一统志,四库全书电子版。
    [14]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畿辅通志,四库全书电子版。
    [15]欧阳修:《答朱寀捕蝗诗》《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五十一·居士外集卷
    [16]《清实录》,中华书局影印,1986。
    [17]赵尔巽等撰:《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
    [18][光绪]《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9][清]王应奎撰《柳南随笔》,中华书局,1983。
    [1]陈梦雷、蒋廷锡:《古今图书集成》,中华书局,1934年。
    [2]宗力、刘群著:《中国民间诸神》,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1986年。
    [3]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发行。
    [4]章义和:《中国蝗灾史》,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
    [5]李文海、周源著《灾荒与饥馑:1840—1919》,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6]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三联书店,1983年。
    [7]马万明:《明清时期防治蝗灾的对策》,《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2)。
    [8]杨旺生、龚光明:《元代蝗灾防治措施及成效论析》,《古今农业》,2007年第3期。
    [9]王歧丰:《蝗灾的成因与生态防治》,《中华合作时报》,2005年,第003版。
    [10]王文铎、刘彦玲《河北省历史上的虫灾》,《河北农业科学》,1989年,03期。
    [11]游修龄:《中国蝗灾历史和治蝗观》,《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第2卷。
    [1][光绪]《六合县志》,光绪10年版(1884年)刻本。
    [2][嘉庆]《东台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7)》,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
    [3][嘉庆]《庐州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1)》,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
    [4][道光]《重修宝应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06)》,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
    [5][光绪]《盱眙县志稿》,《中国方志丛书辑(93)》,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
    [6][咸丰]《重新兴化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8)》,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
    [7][光绪]《通州直隶州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3)》,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
    [8][乾隆]《霍山县志》,中国地方志汇刊(21),成文出版社,民国63年版。
    [9][同治]《六安州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19)》,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
    [10][民国]《全椒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35)》,成文出版社,民国63年版。
    [11][光绪]《滁州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34)》,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
    [12][光绪]《泗虹合志》,《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30)》,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
    [13][雍正]《舒城县志》,《中国地方志汇刊辑(21)》,成文出版社,民国63年版。
    [14][嘉庆]《高邮州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9)》,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
    [15][民国]《光山县志约稿》,《中国方志丛书辑(125)》,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
    [16][民国]《翼城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17)》,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
    [17][光绪]《滦州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20)》,成文出版社,民国58年版。
    [18][民国]《禹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59)》,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
    [19][民国]《陵川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06)》,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
    [20][道光]《安定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96)》,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
    [21][乾隆]《沧州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95)》,成文出版社,民国64年版。
    [22][光绪]《巨鹿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516)》,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
    [23][道光]《东阿县志》,《中国地方志从书辑(495)》,成文出版社,民国65 年版。
    [24][乾隆]《新野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79)》,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
    [25][光绪]《苏州府志》,《中国方志丛书辑(5)》,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
    [26][光绪]《赣榆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36)》,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
    [27][乾隆]《广灵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11)》,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
    [28][乾隆]《祁州志》,《中国方志丛书辑(503)》,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
    [29][乾隆]《东明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513)》,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
    [30][宣统]《项城县志》,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
    [31][民国]《鄢陵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58)》,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
    [32][民国]《郏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40)》,成文出版社,民国64年版。
    [33][民国]《商水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54)》,成文出版社,民国64年版。
    [34][光绪]《鹿邑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69)》,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
    [35][光绪]《永年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87)》,成文出版社,民国58年版。
    [36][民国]《东平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6)》,成文出版社,民国57年版。
    [37][康熙]《内乡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83)》,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
    [38][成丰]《深泽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511)》,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
    [39][同治]《即墨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374)》,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
    [40][光绪]《清河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22)》,成文出版社,民国58年版。
    [41][光绪]《南乐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512)》,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
    [42][道光]《河内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75)》,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
    [43][嘉庆]《长山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369)》,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
    [44][光绪]《寿张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381)》,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
    [45][民国]《铜山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32)》,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
    [46][光绪]《宜阳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17)》,成文出版社,民国57年版。
    [47][光绪]《溧水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2)》,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
    [48][同治]《叶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63)》,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
    [49][光绪]《奉贤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5)》,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
    [50][光绪]《震泽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0)》,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
    [51][乾隆]《吴江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63)》,成文出版社,民国64年版。
    [52][民国]《阳信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2)》,成文出版社,民国57年版。
    [53][光绪]《邹县续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0)》,成文出版社,民国57年版。
    [54][道光]《冠县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9)》,成文出版社,民国57年版。
    [55][乾隆]《平原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367)》,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
    [56][民国]《重印信阳州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20)》,成文出版社,民国57年版。
    [57][乾隆]《同官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40)》,成文出版社,民国58年版。
    [58][光绪]《馆陶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0)》,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
    [59][民国]《南汇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2)》,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
    [60][光绪]《重修华亭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5)》,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
    [61][光绪]《青浦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6)》,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
    [62][道光]《留坝厅志》,《中国方志从书辑(271)》,成文出版社,民国58年版。
    [63][民国]《宝山县志续志·附新志备稿·再续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72)》,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
    [64][民国]《太和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96)》,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
    [65][光绪]《宜阳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17)》,成文出版社,民国57年版。
    [66][雍正]《辽州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07)》,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
    [67][光绪]《唐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83)》,成文出版社,民国58年版。
    [68][光绪]《续修故城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97)》,成文出版社,民国 65年版。
    [69][光绪]《宜兴荆溪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56)》,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
    [70][光绪]《定兴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00)》,成文出版社,民国58年版。
    [71][道光]《繁昌县志书辑》,《中国方志丛书辑(249)》,成文出版社,民国64年版。
    [72][光绪]《凤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81)》,成文出版社,民国58年版。
    [73][民国]《宁国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43)》,成文出版社,民国64年版。
    [74][同治]《徐州府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
    [75][民国]《沛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64)》,成文出版社,民国64年版。
    [76][光绪]《宜兴荆溪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56)》,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
    [77][嘉庆]《如皋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9)》,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
    [78][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9)》,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
    [79][光绪]《德平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356)》,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
    [80][光绪]《重修常昭合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53)》,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
    [81][民国]《邱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36)》,成文出版社,民国57年版。
    [82][光绪]《无锡金匮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1)》,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
    [83][嘉庆]《溧阳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73)》,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
    [84][光绪]《滦州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20)》,成文出版社,民国58年版。
    [85][光绪]《凤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81)》,成文出版社,民国58年版。
    [86][民国]《泾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31)》,成文出版社,民国64年版。
    [87][同治]《颍上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47)》,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
    [88][光绪]《南阳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57)》,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
    [89][民国]《考城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56)》,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
    [90][光绪]《虞城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49)》,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
    [91][同治]《重修山阳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14)》,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
    [92][民国]《襄垣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18)》,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
    [93][民国]《仪封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94)》,成文出版社,民国57年版。
    [94][乾隆]《太谷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32)》,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
    [95][乾隆]《广灵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11)》,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
    [96][正德]《大名府志》卷四,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
    [97][光绪]《扶沟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71)》,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
    [98][光绪]《寿阳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35)》,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
    [99][光绪]《唐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53)》,成文出版社,民国58年版。
    [100][乾隆]《南和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90)》,成文出版社,民国58年版。
    [101][光绪]《吴桥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224)》,成文出版社,民国58年版。
    [102][光绪]《光州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84)》,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
    [103][民国]《许昌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03)》,成文出版社,民国57年版。
    [104][民国]《盐山新志》,《中国方志丛书辑(496)》,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版。
    [105][康熙]《灵寿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522)》,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版。
    [106][嘉庆]《萧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39)》,成文出版社,民国63年版。
    [107][光绪]《重修常昭合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53)》,成文出版社,民国72年版。
    [108][嘉庆]《松江府志》,《中国方志从书辑(10)》,成文出版社,民国59年版。
    [109][乾隆]《潍县志》,《中国方志丛书辑(388)》,成文出版社,民国65年版。
    [110][民国]《威海卫志》,《中国方志丛书辑(02)》,成文出版社,民国57年版。
    [111][光绪]《肥城县乡土志》,《中国方志丛书辑(11)》,成文出版社,民国57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