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与台湾当代水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后现代」与台湾当代水墨》,主要内容在探讨西方「后现代」对台湾当代水墨的影响与意义。台湾创作自由精神再次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导致艺术本上化、国际化处境的转变,可从台湾「后现代」水墨画特色中印证此一当代开放多元的时代意义。
     首先介绍西方「后现代」思想定义与渊源,同时注重「现代」与「后现代」之间演变的差异关系,以概括了解当代艺术的内涵。以国民政府迁台作为讨论当代水墨的开端,重点包括水墨现代化「正统」与「美学」争辩;水墨的「现代」与「反传统」;现代水墨中的「后现代」线索以及「传统」也是「后现代」元素。在本土运动展开「台湾水墨」进程之后,台湾解严成为区隔艺术「现代」与「后现代」的坐标,加速解构与建构现代水墨。「笔墨」当随时代,促使个人风格趋向多元多样,而当代人物画此时趋于热门。
     介绍海外前辈中国水墨画家,与台湾当代水墨画家风格的关联。进而从「本土化」与「国际化」角度,论述台湾「后现代」水墨的时代观察,以及审视与反思「后现代水墨」自身的矛盾,回归「后现代」水墨的文化主体精神等。最后,则总结看法——台湾当代水墨外来与内发的文化思辨与耕耘的展望。
This dissertation, Postmodern and Taiwan Contemporary Ink Painting, is a thorough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post-modern on Taiwan contemporary ink painting. Nowadays, Postmodernism makes a great impact on the spirit of compositional style in Taiwan; which may also lead the change of art on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aspects. The various examples can be proved by Taiwanese postmodern artists and multiculturalism in this contemporary era.
     First, the author introduced the definition and history of Western postmodern and als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ntemporary and postmodern in order to reveal the intension of contemporary art. Moreover, the discussion goes back to1949, when the Nationalist Party Government moved to Taiwan, the contemporary ink painting in Taiwan has developed its feature. The study of ink painting in Taiwan includes (1) the controversy of legitimacy and aesthetics;(2) contemporary and anti-traditional;(3) the clues of the postmodern; and (4) the traditional is one of the components of postmodern.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movement influenced the Taiwanese ink painting, the Taiwanese political affair "relieve the human rights" in1987divided the art between modern and postmodern; and also accelerated to construct the contemporary Taiwanese ink painting. Also, the personal painting style has tended to be a variety of styles in times, and the portraits of contemporary figures beca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the regard of the representative artists of postmodern Taiwan contemporary ink painting, the author refers to senior Chinese ink painting artists and Taiwanese contemporary ink painting artists. Furthermore,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observation of Taiwanese postmodern ink painting by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viewpoints; examines the contradiction of postmodern ink painting itself; and summarizes the cultural spirit as a subject of postmodern ink painting. In conclusion, the dissertation is a study with Taiwan contemporary ink painting and its external and internal influence, as well as the reflection of culture and prospect.
引文
1参考林宏璋,《后当代艺术征候:书写于在地之上》,台北,典藏艺术,2005,页10。
    2史书美<性别、种族、跨国视角>,简瑛瑛主编,《女性心/灵之旅》,台北,女书文化,2003,页27。(史书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比较文学系、亚洲语言文化系,以及亚美研究系合聘教授,台湾大学客座教授。)
    3参考罗青,《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台湾学生书店,1997,第二版,p.124。
    4参考高宣扬,《后现代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p.13—15
    5高宣扬,《后现代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p.19。
    6石守谦,《风格与世变一中国绘画十论》,北京大学,2008年7月,p.4。笔者台湾师大硕士论文,李霖灿指导,《元代王蒙山水画风格之研究》,1986。参考《王蒙研究》专辑,朵云,第65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7月。p.84。
    7同注5,参考法国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后结构主义论述内容,p.307、308。
    8同注2,p.2
    9参考罗青,《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台湾学生书店,1997,第二版,p.16。作者自称此书是中国第一本有关「后现代主义」的专书。全书主要是翻译自欧美三篇著名后现代主义文章,附加作者「导言」、「本土文化论述」与「台湾与欧美后现代大事年表附录」的介绍文字。全书中作者对于台湾「后现代」与「水墨」画家关系叙述极少。作者只片断列举后现代水墨画家仅有:于彭、罗青、倪再沁、洪根深、李振明、张建富等六位。笔者按:可能作者该书与本文时间上相差十六年,后来的许多后现代水墨画家均未在名单之列;且各自在创作与解读立场对于「后现代」本身不确定性因素,也有所不同所致。
    1参考高宣扬,《后现代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岛子,《后现代主义艺术系谱》,重庆出版社,2007年1月,p.11
    3同上,p.12
    4参考暮泽刚巳着,蔡青雯译,《当代艺术关键词100》,麦田,城邦文化出版,2011年4月,p.166,167
    5同注1,前言p.1
    6维克多.泰勒(Victor E. Taylor)、查尔斯.温奎斯特(Charles E. Winquist)编,章燕、李自修译,刘象愚校,《后现代主义百科全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中译本前言。
    7同上,p.291;原法文《La Condition Postmodeme, rapport sur le savoir》,高宣扬译为“后现代的条件”
    8同上,P.291
    9同注1,p.2。
    10同注6,p.2。
    11引用北京大学哲学系彭锋教授,讲述《艺术哲学经典选读》对「后现代」所下的结论;另参考高宣扬《论后现代》一书,与岛子《后现代主义艺术系谱》一书。
    12同第一章,注4,p.24。
    13王秀雄,(后殖民/后现代的台湾美术),《后殖民与后现代:台湾美术院院士第二届大展》,财团法人台湾美术院文化艺术基金会出版,2012年5月,p.4。
    14同注2。岛子(内容提要),p.1
    15同注6,p.312。
    16同前注,p.313。
    17同注2,p.130,133罗青《什么是后现代主义》,p.32,33内容,即是翻译自美国伊哈布.哈桑(Ihab Hasson)《后现代情倾向》(The Postmodern Turn)一文。此一对照表,罗青与岛子翻译用语不尽相同。
    18同注13,p.4.5。
    19参考岛子,《后现代主义艺术系谱》,重庆出版社,2007年1月,p.130。
    20俄国维诺格,《时空间之外:中国传统艺术里「后现代」之气质》,台北,汉学研究中心,1994年4月p.4—6。
    21同注2,岛子,《后现代主义艺术系谱》,P33。
    22同注2。参考P.33,36。
    1李铸晋,<水墨画与现代水墨画>,同注2论文专辑,P.12。郎绍君,<水墨画:反省与展望(之二)>,同注2论文专辑,P.318。
    2参考郭继生,《当代台湾绘画文选1945—1990)),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9月。p.8。编者按:「当代」一词是一个比较笼统的用语,它包括一般所称的「现代主义」,但也包括「现代主义」出现以前的及最近二十年来的绘画(含后现代)。时间上,以1945年台湾光复至今是一个比较明确的现代化范围。
    3薛永年,<变古为今,引西润中——二十世纪现代中国水墨画得的回顾与前瞻>,《现代中国水墨画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台湾省立美术馆,1994年8月,p.35,42。
    4王秀雄,<战后台湾现代中国水墨画发展的两大方向之比较研究——刘国松、郑善禧的艺术历程与创造心探释理>,p.99。
    5曾肃良,(从现代风潮里崛起的台湾水墨艺术),《韵——台湾当代水墨名家》,台北。观想,2005年10月,p.6。此策展由文化部文化交流中心与台北观想艺术中心合办,于2005年秋天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按:作者论述水墨画家的分类:「坚持中国传统笔墨」的有李奇茂、周澄、李义弘、颜圣哲与熊宜中;「融会中西与日本」的有林章湖、袁金塔、白丰中、曾肃良;「台湾乡土风格的建立」的有江明贤。(曾肃良,英国博物馆学博士,台湾师大美术史教授。)
    6参考廖新田,正统国画事件年表,《艺术的张力:台湾美术与文化政治学》,典藏杂志,2010年6月,p.95。(廖新田,台大社会学博士、英国中英格兰博士,台湾艺大艺术文化政策管理研究所长)
    7萧琼瑞,(现代水墨画在台湾的生成、开展与反省),同注2论文专辑,p.158。
    8同注6,参考P.94。
    9参考林玉山,(省展四十年回顾展感言),《省展四十年回顾展》,p.7。林玉山,曾两次留学日本:1926进川端玉章学校学习东洋画(胶彩画);1935进京都堂本印象学习南画(水墨画),是笔者在就读师大美术系与研究所时期之教授,主授花鸟走兽画写生与创作。为台湾「日展三少年」之一。画品与人品为台湾画界至所推崇。
    10郭继生,《艺术史与艺术批评的探讨》,历史博物馆,1996年9月。p.148。
    11郭继生,《当代台湾绘画文选1945—1990》》,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9月。p.271。东方画会成立于1957年,由萧勤、萧明贤、吴吴、李元佳、夏阳、霍刚、欧阳文苑、陈道明等八人组成,于1971年解散。五月画会成立于1957年五月,首届五月画展有刘国松、郭豫伦、郭东荣、李芳枝、陈景容、郑琼娟等六人。于1972年解散。
    12李亦园,(台湾光复以来文化发展的经验与评估),刑国强编《华人地区发展经验与中国前途》台北,国际关系研究中心,1988,页414415。
    13参考黄冬富,(战后台湾中等学校美术师资培育的主轴),《台湾美术》,国立台湾美术馆,83期,2011年1月,p.54、64、66。(黄冬富,屏东教育大学教授兼副校长。)萧琼瑞《台湾美术史研究论集》p.35,36。
    14谢里法提到,「五月」也受到曾幼荷等画风的启发。见郭继生《当代台湾绘画文选1945—1990))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9月。p.247。
    15引注专文,(刘国松与现代水墨画),李铸晋,旅美艺术评论家,前美国堪萨斯大学荣誉教授。四、五十年代出国赴美的曾幼荷与陈其宽,也不约而同地在同样的尝试。
    16萧琼瑞,《台湾美术史研究论集》,伯亚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1年2月,p.39。
    17参考郭继生《当代台湾绘画文选1945—1990》p.250—251。
    18参考程延平,(通过东方、五月的足迹——重看中国现代绘画的几个问题),郭继生《当代台湾绘画文选1945—1990》,p.272_273。
    19郭继生,《艺术史与艺术批评的探讨》,历史博物馆,1996年9月。p.154。
    20同注3,p.12。
    21「学院派J亦称「学院主义J。参见谢东山,《台湾美术批评史》,南天书局,2005。按:近百年来大陆美术学校也展现了相同的功能,参考注2,p.34。
    22参考萧琼瑞,《台湾美术史研究论集》,伯亚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1年2月p.39。
    23同注3,p.23。
    24黄华源,(浅述1949年后台湾传统书画与现代书画之递嬗及其发展),《李奇茂艺术风格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台湾艺术大学,2012 p.119—130。笔者按:作者只依文人画时间先后当成「新」、「旧」之分,片面二分法,显然过于简化而缺乏史观论证,其界定书画「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差异性为何到底,未予说明,无法厘清「新」与「旧」文人画的实质意义。
    1参考萧琼瑞,《台湾美术史研究论集》,伯亚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1年2月。
    2参考郭继生,(台湾艺术本土论述的再思考),《艺术史与艺术批评的探讨》,台北,历史博物馆,1996年9月,p.255。
    3参考谢里法、吕清夫、萧琼瑞、程延平、陈来兴等人观点,郭继生《当代台湾绘画文选1945—1990》;席德进用语,见《1981席德进画集》,1980年8月病中录言。
    4王耀庭,(怀乡大陆与台湾山水),见郭继生,《当代台湾绘画文选1945—-1990》,p.351。
    5霍米巴巴,哈佛大学英美文学与语言讲座教授,著名后殖民主义理论家。Homi K. Bhabha,Signs Taken for Wonders, " The Location of Culture", (New York:Routledge,1994),p.114.
    6王秀雄,(后殖民与后现代的台湾美术),收录于《后殖民与后现代》,台北,财团法人台湾美术院文化基金会,2012年5月p.7。
    7廖炳惠,(台湾:后现代或后殖民?),《书写台湾》,麦田出版,2000年4月,p.94。
    8参考郭继生,(台湾艺术本土论述的再思考),《艺术史与艺术批评的探讨》,台北,历史博物馆, 1996年9月,p.256。
    9许多台湾当代艺术的主题策划展览,企图梳理台湾当代艺术创作主轴,筛选作品无不以「解严」为断代,确立了台湾当代艺术以「解严」划分断代的论述。这些展览包括:陆蓉之1999策展(复数元的视野:台湾当代美术1988.1999)、台北市立美术馆2004(正言世代:台湾当代视觉文化)、国立台湾美术馆2006(台湾当代艺术特展一巨视.微观.多重镜反),以及胡永芬2007策展(后解严与后八九:两岸当代美术对照)等。由此可证。
    10参考郭继生编选,刘昌汉,(本土化与国际化——林惺岳、郑胜天对谈两岸艺术),《台湾视觉文化》,艺术家出版社,1995年5月,p.273。
    11台湾一般民间称呼蒋介石为「老蒋」,称呼蒋经国为「小蒋」。
    12同注2,参考郭继生《当代台湾绘画文选1945—1990》,p.289;作品已列为台北市美术馆典藏。见李渝,(抗议的和不抗议的艺术家),《族群意识与卓越风格》,雄狮美术,2001年10月,p.68
    13譬如:曾身兼台湾省美术馆馆长与台南艺大教授的薛保瑕;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与台北艺大教授林宏璋;北市美术馆馆长与台北教育大学教授黄海鸣等人即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14参考(今艺术),典藏,第151期,2005年4月,p.68—71。2003由台新银行创立台新艺术奖,缜密的规划与配套,结合艺术评论媒体推广与社会教育,已形成台湾年度艺术趋势的重要观察指标。
    15参考《笔墨论辩——现代中国绘画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香港,香港艺术发展局,2002。2000年5月5日——7日,由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承办。会议是根据这些年来关于笔墨问题愈益激烈愈益敏感,对中国画的发展影响亦愈益重要的情况而特别举行的。《序言》中所说,“是次研讨会的目的,乃希望通过讨论,唤起中国书画艺术界的同道,对这个课题多一次深入的思考,作不同的意见的表达。我们不在乎谁是谁非,更不会有一个结论”。
    17参考陶文岳,(无法之法一李奇茂),《李奇茂大展》,赤粒艺术经纪策展有限公司,2012年12月,p.18,19。
    18刘国松「传功一甲子」现代水墨创作展:为中华文化复兴总会主办《巨椽系列》之一,邀请台湾当代创作有极高成就的书画艺术家,举办创作精品展及出版画册,2013年1月。
    19王秀雄,(战后台湾现代中国水墨画发展的两大方向之比较研究——刘国松、郑善禧的艺术历程与创造心探释理),《现代中国水墨画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台湾美术馆,1994。p.98,99。郑善禧为笔者就读台湾师大美术研究所之教授。
    20参考郭继生编选,郑善禧,(文人画与民俗艺术之结合),《台湾视觉文化:艺术家二十年文集》,艺术家出版社,1995年5月,p.178—180。
    21参考《郑善禧彩瓷画集》,台湾师大,1986年3月。首次出版彩瓷画,书中刊印作品总计267件,自称创作彩瓷画至今累计至少上千件,引领台湾彩瓷画风气之先,享有盛名。
    22参考《怀抱心宇:罗芳绘画创作展》,台湾美术馆,2010年,p.23。罗芳为笔者就读大学美术系之山水画教授。
    23徐小虎,(何怀硕与中国画),《台湾视觉文化:艺术家二十年文集》,艺术家出版社,1995年5月p.117。徐小虎,英国牛津大学艺术史博士、国际知名艺评家、台湾大学客座教授。
    24颜娟英,《台湾美术评论全集·何怀硕》,艺术家出版社,1999年5月,p.144。颜娟英,哈佛艺术史博士,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台湾大学艺术史教授。
    25江兆申(1925—1995),安徽歙县人,出身书香世家,为溥心畲弟子。曾任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处长、副院长,著名书画史家、金石家、鉴定家,同享学术与艺术盛名。擅长文人山水画风传授一批入室弟子,俨然自成画派,世人称之为「江派」。
    26罗青,(造化心源物眼探,序李义弘画集),林宏璋,《感性生产:当知识成为态度》,台北艺术大学,2012年11月,p.174。
    27参考郭文夫,《江明贤新人文表现主义美学》,典藏艺术家庭,2007年12月曾长生,(新人文表现主义的另类表现——探江明贤现代水墨绘画的空间美学),《艺游回眸江明贤近作选集》,台中市文化局,2009年10月曾肃良,(从「现代」到「后现代」——论江明贤水墨艺术的形成、特色与多元意涵),2005年7月。
    28参考黄光男个展「画镜」自序一文,龙门画廊,2002年3月14日。
    29同上。
    30潘襎,(当小沙弥遇上大美女—李萧锟禅画展),《书法教育》,183期,2012年7月,p.20,21。
    31廖新田,(正统国画事件年表),《艺术的张力:台湾美术与文化政治学》,典藏杂志,2010年6月,p.3。
    32林章湖,(略评(民国)八十年代省展水墨画风之变),《台湾省地五十三届全省美展汇刊》台湾省立美术馆,1999,。p.24林章湖,(续评(民国)八十年代省展水墨画风之变),《台湾省地五十四届全省美展汇刊》台湾省立美术馆,2000,p.27
    33参考李渝,(民族主义、集体活动、自由心灵),《雄狮美术》,第224期。
    1参考岛子,《后现代主义艺术系谱》,重庆出版社,2007年1月,p.33。
    2参考高宣扬,《后现代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p.23。
    3辅大英文系刘纪雯(10/19/1998):http://www.eng.fju.edu.tw/Literarv Criticism/postmodernism/intro chinese.html
    1987年,哈山(Ihab Hassan)在台湾大学演讲,由文学角度解释他的现代/后现代二元论(形式/反形式、目的/游戏、设计/偶然、阶级/无政府……等);同年,詹明信(Fredric Jameson)来台解释后现代主义——如何屈从和强化晚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4参考罗青,(第二讲,台湾地区后现代状况),《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台湾学生书店,1997年8月,第二版,p311一323按照罗青的说法:后现代文化是后工业社会的反映。他指出:从1966到1987,二十多年间,台湾慢慢从加工出口导向的工业社会走向高科技导向的后工业社会。这种说法,显然把台湾出现「后现代主义」的时间,提早了二十年。事实上,他所指的,即是笔者所说的社会上开始「后现代」状况的时间,而非艺术上的「后现代」现象。这在讨论「后现代」艺术需先说明,以免混淆。 参考高千惠,《当代文化艺术涩相》,艺术家,1998年2月。P.68。作者按:从社会类型的发展上看(附表一),八O年代的台湾,是现代与后现代同时发生而又瞬息面临转型的重要年代。
    5王秀雄,(后殖民与后现代的台湾美术),《后殖民与后现代:台湾美术院院士第二届大展》,财团法人台湾美术院文化基金会,2012年5月,p.5
    6曾长生,(台湾美术院的后殖民风格表现),《后殖民与后现代:台湾美术院院士第二届大展》,财团法人台湾美术院文化基金会,2012年5月,p.21陆蓉之,(世纪回眸——台湾美术百年的变脸),《艺术家》,259期,台北,1999年12月P.298。
    8同注3,参考「后设论说」,p.156。
    9维多利亚·亚历山大着,章浩、沈阳译,《艺术社会学》,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1月,p.312。
    10罗青,《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台湾学生书店,1997,第二版,p.14。
    11(俄]维诺格(E. Vinogradova),《时空间之外:中国传统艺术里「后现代」之气质》,汉学研究中心,台北,1994年4月。p.2。
    12参考石守谦、林柏亭、茱莉亚、自言专文,《意象缀集——曾佑和作品展》,历史博物馆,2002 年11月,p.6—15。
    13同注上,参考:受到保罗克利绘画的超现实、立体与表现主义等影响。
    16参考《附录二》:后现代水墨相关重要文献。
    17参考维克多.泰勒(Victor E. Taylor)、查尔斯.温奎斯特(Charles E. Winquist)编,章燕、李自修译,刘象愚校,《后现代主义百科全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P.104,105。
    18「延异」:differance,是「后现代主义」之中德里达「解构主义」自创的核心理论。参考[美]维克多.泰勒(Victor E. Taylor)、查尔斯.温奎斯特(Charles E.Winquist)编,章燕、李自修译,刘象愚校,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百科全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p.104。
    19参考岛子,新表现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系谱》,重庆出版社,2007年1月,p.440,441。
    20参考曾長生,(從岩山到人獸之間——探李文謙的不束不西不象畫),《人及天·人舆默》,月臨華廊,2010年5月,P.36—38。
    21同注11,p.85
    22参考潘襎,(抒情的立体主义——陈朝宝的影像世界),《台湾名家》,香柏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3月,p.5—8。
    23王家骥,<以装置艺术之名书写台湾>,《台湾装置艺术since1991-2001》,台北,木马文化,2002,p.8。
    24赖瑛瑛,<复合媒体艺术>,《台湾现代美术大系》,台北,艺术家,2004,p.14。
    1参考叶玉静主编,《台湾美术中的台湾意识——前九○年代台湾美术论战选辑》,雄狮美术,1994年8月,参考p.117。主编按:1991倪再沁,雄狮美术发表(西方美术·台湾制造),之后引发了艺术圈等人的交叉
    辩论,评论者包括:郭少宗、陈瑞文、梅丁衍、林惺岳等。全书几乎是针对倪再沁《西方美术·
    台湾制造——台湾现代美术的批评》一文而引发连串论辩,与该文富于可议有莫大关系。
    2廖新田,(近乡情更怯:台湾近现代视觉艺术发展中本土意识的三种面貌),《文化研究》,2期,2006年1月,P.198—209。
    3陆蓉之,(策展理念—复数元的视野),《台湾当代美术1988-1999》,高雄,山艺术文教基金会,1999,p.12。
    4参考郭继生,(台湾艺术本土论述的再思考),《艺术史与艺术批评的探讨》,台北,历史博物馆,1996年9月,p.257。
    5同注2,P.149。
    6参考陈曼华,(想象中的台湾当代美术——从北美馆「新展望」到「台北双年展」的查考),《台湾美术》,台湾美术馆,第89期,2012年7月,p.62,63。譬如,有关参展艺术家遴选的争议:谁够资格代表台湾当代艺术?谁能决议谁代表台湾艺术家?质疑机制是否公平合理?等。
    7亚历山大.托内,(中国现代美术的新趋势),《中国现代绘画的新展望》,台北市立美术馆,1986,P.5。此文乃引台湾雕塑家述杨英风的看法,由外国评委所提出,益加肯定「本土化J在面对「国际化」之际应该重视其本身文化内涵的重要性。
    8廖咸浩,《远见杂志》152期,1999年2月。
    9台湾社会上「美学」一词使用浮滥化:原先文化中心有的改为「生活美学馆」;民间滥用:老街「巷弄美学」、汽车「风切美学」、化妆「保养美学」、售屋「景观美学」、餐厅「饮食美学」、报导「美学系列」、名嘴「美学大师」等混淆视听,不一而足。
    10高千惠,《当代文化艺术的涩相》,艺术家,1998年2月,P.46,47。
    11参考王秀雄,(战后台湾现代中国水墨画发展的两大方向之比较研究——刘国松、郑善禧的艺术历程与创造心探释理)。《现代中国水墨画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台湾美术馆,1994。
    1参考[美]维克多.泰勒(Victor E. Taylor)、查尔斯.温奎斯特(Charles E. Winquist)编,章燕、李自修译,刘象愚校,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百科全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后结构主义:p.382;符号/能指/所指:p.446。
    2易英主编,(理解艺术终结),《后现代主义艺术批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杂志研究社,2006,p.225。
    3参考廖仁义序,(台湾艺术论述自我反思的高度),廖新田,《艺术的张力:台湾美术与文化政治学》,典藏杂志,2010年6月,p.11.12。
    4参考维多利亚·亚历山大着,章浩、沈阳译,《艺术社会学》,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1月。
    5陈明芳,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长。
    6岛子,《后现代主义艺术系谱》,重庆出版社,2007年1月,p.522,523。
    7[美]维克多.泰勒(Victor E. Taylor)、查尔斯.温奎斯特(Charles E. Winquist)编,章燕、李自修译,刘象愚校,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百科全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导言),p.2。
    8参考(高宣扬)一书;(岛子),p.527。
    9参考刘丰荣,(现代与后现代艺术观点对台湾艺术理论与创作研究之意涵),嘉义大学,p.42— 44。刘丰荣,留美艺术教育博士,嘉义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10林章湖,《自在理想主义——试探水墨艺术的本心畛域》,羲之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2月,p.2.3。
    11邵亦杨,《后现代之后——后前卫视觉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1月。
    12同注3,p.525。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哈桑《后现代转向》。
    13参考罗世平,(西方解构语境下的水墨生态),《2012汇墨高升:国际水墨大展暨学术研讨论文集》,台湾师范大学,2012年7月,p.7。
    14王秀雄,(后殖民与后现代的台湾美术),《后殖民与后现代:台湾美术院院士第二届大展》,财团法人台湾美术院文化基金会,2012年5月,p.5。
    15同注9。
    16「文化多元主义」,参考暮泽刚巳着,蔡青雯译,《当代艺术关键词100)),麦田,城邦文化出版,2011年4月,p.166,167「后殖民主义」,参考廖新田,《艺术的张力:台湾美术与文化政治学》,典藏杂志,2010年6月,p.130—152。
    17曾长生,(台湾美术院的后殖民风格表现),《后殖民与后现代:台湾美术院院士第二届大展》,财团法人台湾美术院文化基金会,2012年5月,p.22。
    3阎振瀛,(中国水墨画的文化生态——另外一种思考模式),《现代中国水墨画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台湾美术馆,1994年8月,P294。
    詹明信着,张旭东编,陈清侨、严锋等译,《后现代主义: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北京三联书店,2013,三刷。
    高宣扬,《后现代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
    德里达,《书写与差异》,张宁译,三联书店,2001年。
    杨生平,《解构主义的复杂性解读》,《哲学动态》,2005年第9期。
    沃尔夫冈.韦尔施,《我们的后现代的现代》,洪天富译,商务印书馆,200年12月。
    河清,《现代与后现代》,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年11月。
    葛鹏仁,《西方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吉林美术出版社,2005年1月。
    岛子,《后现代主义艺术系谱》,重庆出版社,2007年1月。
    邵亦扬,《后现代之后—后前卫视觉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1月。
    谭平主编,《后现代主义美术—传统与摩登的混血》,重庆出版社,2010年6月。
    易英,《原创的危机》,河北美术出版社,2010年7月。
    易英主编,《后现代主义艺术批评》,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杂志研究社,2006。
    马永健,《后现代主义艺术20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1月。
    爱德华.扎伊尔德,《东方主义》,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年2月。
    海伦.威斯格兹,《禅与现代美术》,曾长生,郭书瑄译,典藏艺术公司,2007年6月。
    贝斯特.柯尔纳,《后现代转向》,陈刚等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戴维.库尔伯,《纯粹现代性批判》,臧佩洪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6月。
    维多利亚·亚历山大着,章浩、沈阳译,《艺术社会学》,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年1月。
    华登博格,《艺术哲学经典选读》,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9月。
    林宏璋,《后当代艺术征候:书写于在地之上》,台北,典藏艺术,2005。
    简瑛瑛主编,《女性心/灵之旅》,台北,女书文化,2003。
    姚一苇,《美的范畴论》,台湾开明书店,1982年2月。
    刘文潭,《现代美学》,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年9月。
    郭继生,《艺术史与艺术批评的探讨》,历史博物馆,1996年9月。
    曾长生,《西方美学关键论述》,台湾艺术教育馆,2007年11月。
    曾长生,《另类现代》,台北市立美术馆,2001。
    黄训庆译,《后现代主义》,台北立绪出版社,1996。
    罗青译,《绘画中的后现代主义》台北徐氏出版社,1988。
    罗青,《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台湾学生书局,1997。
    高千惠,《当代文化艺术涩相》,艺术家出版社,1998年2月。
    郭继生,《当代台湾绘画文选1945—-1990》,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9月。
    郭继生,《记忆认同与欲望:台湾战后世代的水墨画》,1999年。
    萧琼瑞,《台湾美术史研究论集》,伯亚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91年2月。
    萧琼瑞,《现代水墨画在战后台湾的生长开展与反省》,台湾美术馆,1994。
    萧琼瑞,《战后台湾美术史》,艺术家,2013年4月。
    黄光男,《台湾水墨画创作与环境因素之研究》,历史博物博物馆,1999年6月。
    程代勒,《从文化变迁看二十世纪台湾水墨画发展进程》,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6月。
    倪再沁,《台湾美术的人文观察》,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4月。
    叶玉静主编,《台湾美术中的台湾意识——前九○年代台湾美术论战选辑》,雄狮美术,1994年8月。
    陆蓉之,《后现代的艺术现象》,艺术家出版社,1990。
    陆蓉之,《当代艺术思路之旅》,艺术家出版社,2001年6月。
    高千惠,《水墨观念与文化修辞的再对辩》,台北艺术家,2002。
    姚瑞中,《恨缠绵》,田园城市文化事业出版,2010。
    廖新田,《艺术的张力:台湾美术与文化政治学》,典藏杂志,2010年6月。
    谢东山,《台湾美术批评史》,南天书局,2005。
    郭继生编选,《台湾视觉文化》,艺术家出版社,1995年5月。
    颜娟英,《台湾美术评论全集·何怀硕》,艺术家出版社,1999年5月。
    郭文夫,《江明贤新人文表现主义美学》,典藏艺术家庭,2007年12月。
    赖瑛瑛,《台湾现代美术大系——复合媒体艺术》,台北,艺术家,2004。
    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台北,河洛图书出版社,1975。
    林章湖,《自在理想主义——试探水墨艺术的本心畛域》,羲之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2月。
    《笔墨论辩——现代中国绘画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香港,香港艺术发展局,2002。
    《现代中国水墨画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台湾省立美术馆,1994年8月。
    《当代书画艺术发展回顾与展望.2006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艺术大学,2006年9月。
    《国际纸艺大展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师范大学,2011年5月。
    《2012汇墨高升:国际水墨大展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师范大学,2012年7月。
    《李奇茂艺术风格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艺术大学,2012年12月。
    李亦园,(台湾光复以来文化发展的经验与评估),刑国强编,《华人地区发展经验与中国前途》,台北,国际关系研究中心,1988。
    黄冬富,(战后台湾中等学校美术师资培育的主轴),《台湾美术》,国立台湾美术馆,83期,2011年1月。
    王秀雄,(后殖民与后现代的台湾美术),收录于《后殖民与后现代》,台北,财团法人台湾美术院文化基金会,2012年5月。
    廖咸浩,《远见杂志》,152期,1999年2月。
    曾长生,从(我所看到的上一代)——探谢里法的批评意识,典藏杂志,2006,3月号。
    潘襎,(当小沙弥遇上大美女—李萧锟禅画展),《书法教育》,183期,2012。
    李渝,(民族主义、集体活动、自由心灵),《雄狮美术》,第224期。
    刘丰荣,(现代与后现代艺术观点对台湾艺术理论与创作研究之意涵),嘉义大学。
    陆蓉之,(世纪回眸——台湾美术百年的变脸),《艺术家》,台北,1999年12月,259期。
    维诺格(E. Vinogradova),《时空间之外:中国传统艺术里「后现代」之气质》,汉学研究中心,台北,1994年4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