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与新时期广东报业发展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的重点是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新时期广东报业发展,得出制度变迁与新时期报业发展密切相关之结论,即制度的变迁是新时期广东报业迅速发展的动因,广东报业要进一步市场化、集团化、产业化,也同样要从进一步的制度变迁入手。
     本论文把1978年报业申请“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至今的一段时期界定为新时期,以制度变迁的视角,详细分析了新时期广东报业的市场化、集团化、产业化的过程,揭示了广东报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即广告经营、发行、集团化、资本运营、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跨形态发展、拓展农村市场和专业镇以及人才制度改革等,与制度变迁密切相关。换句话说,制度可以限制报业的发展,制度也可以推动报业发展。
     本论文将历史分析和现实比较分析相结合,将产业经济理论与制度变迁理论相结合,将新闻学原理与经济学原理相结合,将实证性研究与规范性研究相结合,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逐层逐段剖析广东报业的发展轨迹和面临问题,并提出具备一定可操作性的对策。
     本论文按照下述步骤展开论述。首先,阐述新制度经济学及制度变迁的基本理论和特点,介绍报业发展与制度变迁的有关文献综述。其次,厘清报业的基本概念,展现广东报业的历史与现状。再次,着重分析广东报业的广告经营、发行、集团化、资本运营、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跨形态发展、拓展农村市场和专业镇及人才制度改革等诸多发展关节点,揭示制度变迁在其中的决定性作用。最后,在对比报业与其他传媒、广东报业与日韩、英美报业的制度原因后,提出目前广东报业存在的问题及可供选择的对策。
     本论文从制度变迁入手,又回归到制度变迁,并不是同语反复,而是通过翔实的数据、事例和细致的分析,得出制度更替与报业发展的同步互动关系。本文试图揭示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交互结合,直接影响广东报业发展的进程和速度。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是首次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全方位具体分析广东报业新时期的整体发展情况,总结和提炼出广东报业发展的具体经验启示,以期供全国报业进一步参考与借鉴。同时,梳理出广东报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主要对策结论,供政府决策部门和报业实践部门参考。
By applying the theories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the frame of new institutionaleconomics in researching Guangdong press industry, this article concluded thatinstitutional change was a driving force to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Guangdong pressindustry in the neo-period which is defined as the time from Guangdong pressindustry applied for "government department with enterprising management" to now.The author reviewed the process of the transition of Guangdong press industry fromplanning economy to market economy, and found that institutional changes wereclosely related to nearly every aspect of press industry's development fromadvertisement, distribution, grouplization, capital operation, multiformity, explorationof rural and local market, HR policy, etc. While institution matters can prevent thepress industry from growing, it can boost this industry as well.
     In demonstrating the tra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dong press industry andthe problems it faces, the author attempted to combine the principles of economicsand the principles of journalism, the theories of industry economics and the theoriesof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he empirical approach and the positive approach,and then put forward some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This article took the following steps in analysis: first, literature review about new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heories about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journalism. Second,historic review on the Guangdong press industry and set the basic definition about thepress industry in this article. Third, analysis on the key approaches of how the pressindustry of Guangdong province developed, like advertisement, distribution,grouplization, capital operation, multiformity, exploration of rural and local market,HR policy, etc., and revealed that institutional change had decisive impact on them. Inthe end, by contrasting press and other media, press industry in Guangdong and inEast Asia (Japan and Korea), and in west (the U.K. and the U.S.A.), the article putforward the problems that Guangdong press industry faces at present and gave somesuggestion on how to solve them.
     Through full and accurate data, examples and precise analysis, the article comesto the conclusion that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press industry's development areinterrelated, and then reveals that both compulsory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inductiveinstitutional change have direct effect on the developing pace of Guangdong pressindustry.
     The innovational value about this article is that it's the first time to apply thetheories of institutional change in the frame of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inresearching Guangdong press industry in the neo-period, and attempt to provide theexperience of Guangdong press industry to the whole Chinese pressing circle.Meanwhile,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main problems that Guangdong press industryhas at present, and tried to give its solutions for relative department's reference.
引文
[1]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6月第二版,第2页。
    [2]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6月第二版,第4页。
    [3] 张五常,《经济解释——张五常经济论文选》,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520页。
    [4] 胡乃武等,《国外经济增长理论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7—24页。
    [5] 胡乃武等,《国外经济增长理论比较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94—97页。
    [6] 杜厚文等,《世界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版,第196—197页。
    [7] (美)詹姆斯·A·道,《发展经济学革命》,上海三联出版社,2000年版,第9页,第32页,第125页。
    [8] 朱琴芬,《新制度经济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第7页。
    [9] 朱琴芬,《新制度经济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第15页。
    [10] (美)道格拉斯·诺思、罗伯特·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126页。
    [11] (美)道格拉斯·诺思、罗伯特·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
    [12] (美)道格拉斯·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68页。
    [13]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6月第二版,第27页。
    [14]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6月第二版,第22页。
    [15]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6月第二版,第23页。
    [16] 张雪艳、李楠,《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白山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第24页。
    [17] 张五常,《经济解释—张五常经济论文选》,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519—520页。
    [18]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6月第二版,第26页。
    [19] (美)迈尔文·艾隆·艾林伯格,《普通法的本质》,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20] 朱琴芬,《新制度经济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第22—23页。
    [21]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6月第二版,第26—27页。
    [22] (美)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346页。
    [23] (日)青木昌彦、奥野正宽,《经济体制的比较制度分析》,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24]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6月第二版,第30页。
    [25] (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17页。
    [26] 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第270页。
    [27] 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第28页。
    [28]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6月第2版,第35页。
    [29]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6月第2版,第65页。
    [30] 朱琴芬,《新制度经济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第 33页。
    [31] 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调性变迁》,载《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71页。
    [32] 龚晓菊,《制度变迁与民营经济发展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第55页。
    [33] (美)道格拉斯·C·诺思,《西方世界的兴起》,学苑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34]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6月第2版,第69页。
    [35]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6月第2版,第68页。
    [36] 龚晓菊,《制度变迁与民营经济发展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第61页。
    [37]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6月第2版,第74页。
    [38] 朱琴芬,《新制度经济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64页。
    [3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2页。
    [40] 杨瑞龙,“论制度供给”,《经济研究》,1993年第8期。
    [41]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6月第2版,第90页。
    [42] 诺思,《制度变迁与美国经济增长》,上海三联书店,1976年版,第3页。
    [43] 朱琴芬,《新制度经济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第98页。
    [44]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6月第2版,第111页。
    [45] 苗金萍,“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述评”,《甘肃科技纵横》,2004年第6期,第105页。
    [46] 诺思,《对制度的理解》,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8页。
    [47]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6月版,第92页。
    [48] 苗金萍,“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述评",《甘肃科技纵横》,2004年第6期,第106页。
    [49] 程恩富、徐惠平,“新制度经济学派的成因、特点与总体评价”,《当代经济研究》,2004年第9期,第27页。
    [50] 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前言。
    [51] 肖燕雄,“新闻传媒经营管理制度的创新”,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3月,第84页—88页。
    [52] 王守国,“我国报业经营改革的制度变迁分析”,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5月,第115页—118页。
    [53] 肖燕雄,“新闻传媒经营管理制度的创新”,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3月,第84页—88页。
    [54] 王守国,“我国报业经营改革的制度变迁分析”,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5月,第115页—118页。
    [55] 孙燕君,《报业中国》,中国三峡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第2页。
    [56] 王守国,“我国报业经营改革的制度变迁分析”,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5月,第116页。
    [57] 王志纲,《报业风云——南方都市报经营实录》,东方源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第1—3页。
    [58] 孙燕君,《报业中国》,中国三峡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第300页,第327页。
    [59] 刘西平、连旭,“论我国报业集团产权制度的创新”,南昌大学学报(人社版),2003年11月,第139页。
    [60] 王守国,“我国报业经营改革的制度变迁分析”,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5月,第115页,第117页。
    [61] 石培龙,“新时期中国报业制度变迁探析”,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7月,第106页。
    [62] 石培龙,“新时期中国报业制度变迁探析”,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7月,第107页。
    [63] 石培龙,“新时期中国报业制度变迁探析”,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7月, 第106页。
    [64] 石培龙,“新时期中国报业制度变迁探析”,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7月,第107页,第108页。
    [65] 石培龙,“新时期中国报业制度变迁探析”,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7月,第108页。
    [66] 孙燕君,《报业中国》,中国三峡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第58页,第59页。
    [67] 孙燕君,《报业中国》,中国三峡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第67页,第70页。
    [68] 金碚,《报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4月版,第11页。
    [69] 王述英、白雪洁、杜传忠,《产业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第32页。
    [70] 金碚,《报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4月版,第19页。
    [71] 王述英、白雪洁、杜传忠,《产业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第32页。
    [72] 《南国都市报》,2004年6月24日。
    [73] 苏东水,《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版,第80—82页。
    [74] 刘家顺、杨洁、孙玉娟,《产业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第2页。
    [75] 苏东水,《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版,第5页。
    [76] 周鸿铎,《传媒经济“三论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6月版,第36页。
    [77] 刘海贵,《中国报业发展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版,第32页。
    [78] 刘海贵,《中国报业发展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版,第50页。
    [79] 周鸿铎,《传媒经济“三论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6月版,第36页。
    [80] 唐绪军,《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新华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73页。
    [81] 吴飞,《大众传媒经济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版,第174页。
    [82] 王述英、白雪洁、杜传忠,《产业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版,第42页。
    [83] 邓伟根,《产业经济学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212页。
    [84] 李永禄、龙茂发,《中国产业经济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159页。
    [85] 李悦,《产业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2月版,第435页。
    [86] 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9页。
    [87] 李永禄、龙茂发,《中国产业经济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159页。
    [88] 张辉锋,《传媒经济学》,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3月版,第217页。
    [89] 刘海贵,《中国报业发展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版,第46页。
    [90] 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168页。
    [91] 周劲:“转型期中国传媒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现代传播》,2005年第1期,第93页。
    [92]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6月第二版,第89页。
    [93]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6月第二版,第90页、第91页。
    [94] 朱琴芬,《新制度经济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第96页,第97页。
    [95] 《中国新闻年鉴(1993)》。
    [96] 贾三陵:“‘九五’我国报业发展回顾”,《出版年鉴(2001)》。
    [97] 王守国:“我国报业经营改革的制度变迁分析”,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5月,第117页。
    [98] 林如鹏、毛锦钦:“论广东报业竞争战略的基本特征”,暨南学报2006年第3期,第97—99页。
    [99] 董天策:“广东报业:变革,在于稳中进行”,新闻实践,2006年第1期。
    [100] 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144页。
    [101] 曹鹏,《中国报业集团发展研究》,新华出版社,1999年4月版,第187页。
    [102] 孙燕君,《报业中国》,中国三峡出版社,2002年2月版,第3页。
    [103] 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145页。
    [104] 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117页。
    [105]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6月版,第44页。
    [106] 吴锋,“中国报业‘自办发行’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中国报业》,2006年第2期。
    [107] 张志君,“从报纸经营的源头看经济发行”,《中国报业》,2006年第10期。
    [108] 范以锦,《南方报业战略》,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10月版,第99页。
    [109]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6月版,第52页。
    [110] 《广东新闻年鉴》,1998年,第54页、第57页。
    [111]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6月版,第80页。
    [112] 《中国报业》,2005年第10期,第32页,第38页。
    [113] 唐绪军,《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新华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403页。
    [114] 周鸿铎等,《报业经济》,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277页。
    [115] 曹鹏,《中国报业集团发展研究》,新华出版社,1999年4月版,第141页。
    [116] 《中国新闻年鉴》(2004),第94页。
    [117]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十周年纪念特刊》,第4页。
    [118] 《中国新闻年鉴》(2006)。
    [119] 刘家顺、杨洁、孙玉娟,《产业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5月版,第17页。
    [120] 金碚,《报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第160页。
    [121] 《中国新闻年鉴》(2004),第97页。
    [122] 《中国新闻年鉴》(2003),第32页。
    [123] 刘梅、林如鹏、李燕萍,“广东省报业现状综述”,《中国报业年鉴》(2004),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第144页。
    [124] 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183 页。
    [125] 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第158页。
    [126] 朱琴芬,《新制度经济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第98页。
    [127] 叶文平、吴蔚,“2003年我国报刊业治理整顿概述”,《中国报业年鉴》(2004),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第238页。
    [128] 卓宏勇,《中国报业》2006年第3期,第49页。
    [129] 苏东水,《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第1版,第246页。
    [130] 鞠宏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业结构的变迁”,《2004年中国报业年鉴》,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第233页。
    [131] 贾三陵,“‘九五’我国报业发展回顾”,《出版年鉴(2001)》。
    [132] 赵书生:“中国专业报纸的地位和发展趋势”,《青年记者》,2006年第11期,第43页。
    [133] 施华、柳顺华:“行业报发展战略谈”,《新闻前哨》,2006年第1期。
    [134] 吕道宁、宗禾,“地市报报业集团运作模式分析”,《中国报业》,2006年第11期,第56页。
    [135] 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第183页。
    [136] 吴蔚,“2005年中国报业投融资综述”,(2005中国报业年鉴》,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第208页。
    [137] 范以锦,《南方报业战略——解密中国一流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第108页。
    [138] 吴蔚,“2005年中国报业投融资综述”,(2005年中国报业年鉴》,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第207页。
    [139] 孙正一、农秋蓓、柳婷婷,“我国新闻媒体资本运营情况初探”,《中国新闻年鉴》,中国新闻年鉴社,2002年9月第一版,第383页。
    [140] 孙正一、农秋蓓、柳婷婷,“我国新闻媒体资本运营情况初探",《中国新闻年鉴》,中国新闻年鉴社,2002年9月第一版,第383页。
    [141]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6月第2版,第107页。
    [142] 朱琴芬,《新制度经济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第98页。
    [143] 刘海贵,《中国报业发展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第98页。
    [144] 温治铭,《报业集团经营管理概论》,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第117页。
    [145] 刘海贵,《中国报业发展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第100页。
    [146] 孙正一、农秋蓓、柳婷婷,“我国新闻媒体资本运营情况初探”,《中国新闻年鉴》,中国新闻年鉴社,2002年9月第一版,第383页。
    [147] 梁国标:“在多极格局中做大做强”,《中国记者》,2003年第11期,第31页。
    [148] 张列、亢平、郑瑜、陆卫春:“报业人才战略探析”, 《当代传播》,2003年第5期,第4页。
    [149] 朱琴芬,《新制度经济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第96页,第97页。
    [150] 杨黎虹、许志权:“从‘材’到‘才’到‘财’”,《中国报业年鉴》,2004年。
    [151] 饶贞,“主流大报凭我精英铸造”,《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十周年纪念特刊》,第28页。
    [152] “我国网民上网费是发达国家十倍”,《羊城晚报》,2007年5月2日,第一版。
    [153] 十堰日报社学习考察组,“推进报业战略转型,构筑一流强势媒体——浙江省四市报业发展情况考察纪实”,《中国报业》,2007年第3期,第54页。
    [154] 武志勇、朱继超,“长三角报业市场竞争样态考察”,《中国报业》2006年第2期,第31页。
    [155] 武志勇、朱继超,“长三角报业市场竞争样态考察”《中国报业》,2006年 第2期,第33页。
    [156] 崔保国、钱丽花,“日本报刊发行的价格体系管理”,《中国报业》,2005年第10期,第73页。
    [157] 崔保国,“报业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国报业》,2007年第2期,第73页。
    [158] 郎劲松,《韩国传媒体制创新》,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一版,第176、177页。
    [159] 郎劲松,《韩国传媒体制创新》,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一版,第186页。
    [160] 唐亚明,《走进英国大报》,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第390页。
    [161] 辜晓进,《美国传媒体制》,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第135页。
    [162] 辜晓进,《美国传媒体制》,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第40页。
    [163] 辜晓进,《美国传媒体制》,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第45页。
    [164] 辜晓进,《美国传媒体制》,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第50页。
    [165]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33页。
    [166] “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国报业》,2007年第2期,第21页。
    (1) 陈昌凤,《中国新闻传播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一版。
    (2) 陈世光,《香港大众传播产业概论》,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1年6月版。
    (3) 曹鹏,《中国报业集团发展研究》,新华出版社,1999年4月第一版。
    (4) 曾鹏,王小伟,《透视媒介资本市场》,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5) 程恩富、胡乐明,《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6) 蔡尚伟、温洪泉等,《文化产业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7) 常永新,《传媒帝国公司治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
    (8) 崔恩卿,《报业经营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11月第二版。
    (9) 崔保国,《2006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一版。
    (10) 邓伟根,《产业经济学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
    (11) 邓伟根,《产业经济:结构与组织》,暨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11月第一版。
    (12) 东方源,《报业风云——南方都市报经营实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
    (13) 戴伯勋、沈宏达、黄继忠、唐晓华,《现代产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4月第一版。
    (14) 董璐,《传媒并购新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
    (15) 冯邦彦,《香港产业结构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
    (16) 范以锦,《南方报业战略》,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
    (17) 辜晓进,《走进美国大报》,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
    (18) 辜晓进,《美国传媒体制》,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
    (19) 国彦兵,《新制度经济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2月第一版。
    (20)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
    (21) 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编,《广东新闻年鉴 2001》,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
    (22) 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编,《广东新闻年鉴 2000》,新世纪出版社,2001年3月第一版。
    (23) 广东新闻年鉴编辑部编,《广东新闻年鉴》(1998卷),新世纪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
    (24) 华民、韦森、张宇燕、文贯中,《制度变迁与长期经济发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25) 黄晓兰,《媒体财务管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
    (26) 黄升民、周艳,《中国报刊媒体产业经营趋势》,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27) 黄升民、周艳、齐涛、王颖,《中国传媒市场大变局》,中信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
    (28) 胡军,《跨文化管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一版。
    (29) 胡正荣,《媒介管理研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
    (30) 胡辉华,《合理性问题》,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
    (31) 黄德鸿,《20年的学术回顾——黄德鸿论文选集》,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年9月第一版。
    (32) 何修猛,《现代广告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第一版。
    (33) 黄瑞荣、孔小文,《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第一版。
    (34) 蒋青,《新媒体征战》,中信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
    (35) 纪宁,《媒体新动向》,沈阳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
    (36) 蒋一苇,《论社会主义的企业模式》,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年9月第一版。
    (37) 金碚,《报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38) 李贤沛、戴伯勋、吕政、江小涓、于立、高拴平,《工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1994年10月第一版。
    (39) 吕中楼,《新制度经济学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40) 刘勇,《大追寻——美国媒体前沿报告》,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年11月第一版。
    (41) 陆小华,《再造传媒》,中信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
    (42) 李希光、孙静惟,《下一代媒体》,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43) 陆小华,《整合传媒》,中信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44) 刘海贵、钟瑛、徐玲英、伍静、伍俊英,《中国报业发展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45) 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46) 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修订版),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年6月第二版。
    (47) 陆群、张佳昺、《新媒体革命——技术、资本与人重构传媒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一版。
    (48) 李希光、孙静惟,《全球新传播——来自清华园的思想交锋》,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
    (49) 刘宏,《中国传媒的市场对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50) 李辜、冯小宁,《南方媒体领袖》,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
    (51) 郎劲松,《韩国传媒体制创新》,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11月第版。
    (52) 龙一春,《日本传媒体制创新》,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一版。
    (53) 刘年辉,《报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与案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
    (54) 刘鹏,《竞争时代的报纸策略》,2005年11月第一版。
    (55) 李永禄、龙茂发,《中国产业经济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56) 刘国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研究》,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年9月第一版。
    (57) 梁香禄、肖曼丽、周贵明,《我为南都打官司》,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58) 李悦、李平,《产业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
    (59) 厉以宁,《非均衡的中国经济》,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年9月第一版。
    (60) 刘志彪、王国生、安国良,《现代产业经济分析》,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61) 李善民,《新编西方经济学原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3月第一版。
    (62) 厉以宁、秦宛顺,《现代西方经济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4月第二版。
    (63) 李翀等,《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9月第一版。
    (64) 刘勇,《媒体中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
    (65) 刘家顺、杨洁、孙玉娟,《产业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
    (66) 李悦,《产业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2月第一版。
    (67) 牛国良,《西方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
    (68) 彭永斌,《传媒产业发展的系统理论分析》,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69) 彭视斌,《媒介经济学》,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一版。
    (70) 盛洪,《现代制度经济学》(上卷、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版。
    (71) 史坦国际传媒研究中心、中国传媒论坛学术委员会编,《中国传媒资本市场运营》,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
    (72) 宋建武、赵俊宏、宋永俊,《媒体遭遇战》,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11月第一版。
    (73) 孙际铁,《中国传媒——当代最具影响的传媒人访谈录》,珠海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74) 孙燕君,《报业中国》,中国三峡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
    (75) 苏东水,《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
    (76) 宋建武等,《中国媒介经济的发展规律与趋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
    (77) 宋建武,《中国报业年鉴·2004》,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5年5月第 一版。
    (78) 商娜红,《制度视野中的媒介伦理》,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
    (79) 孙冶方,《社会主义经济论稿》,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年9月第一版。
    (80) 隋广军,《广东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00)》,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
    (81) 宋建武,《中国报业年鉴》(2005),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82) 唐亚明,《走进美国大报》,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
    (83) 谭军波,《发行中国》,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84) 唐绪军,《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新华出版社,2003年1月第二版。
    (85) 汪洪涛,《制度经济学——制度及制度变迁性质解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
    (86) 吴飞,《大众传媒经济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一版。
    (87) 吴国林、马宪民、陶练敏,《广东专业镇:中小企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与生态化》,人民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
    (88) 万力,《媒介经营与产业化操作实务》,新华出版社,1999年3月第一版。
    (89)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武汉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创新基地主编,《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05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一版。
    (90)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武汉大学“新闻传播与媒介化社会”创新基地主编,《中国媒体发展研究报告》(2003~2004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
    (91) 王述英、白雪洁、杜传忠,《产业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一版。
    (92) 吴信训、金冠军、李海林,《现代传媒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
    (93) 王亚南,《中国经济原论》,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年9月第一版。
    (94) 吴敬琏、刘吉瑞,《论竞争性市场体制》,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年8月 第一版。
    (95) 王旭东,《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产业选择》,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
    (96) 温治铭,《报业集团经营管理概论》,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
    (97) 谢名家、柯锡奎、单世联、朱江、王晓韩,《文化产业的时代审视》,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98) 谢文辉,《中国最赚钱的十二大行业(最新行业经济分析)》,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99) 夏海钧,《中国高新区发展之路》,中信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100) 薛暮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年9月第一版。
    (101) 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编,《报纸出版工作法律法规选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一版。
    (102) 喻国明,《解析传媒变局》,南方日报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
    (103) 禹建强,《媒体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华夏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104) 殷俊、代静,《跨媒介经营》,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
    (105) 杨兴锋,《高度决定影响力》,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
    (106) 尹良富,《日本报业集团研究》,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
    (107) 杨公朴、夏大慰,《产业经济学教程》(修订版),中国财政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二版。
    (108) “羊城晚报社史”编写组,《羊城晚报社史》(1957年10月~1995年9月),1997年9月版。
    (109) 喻国明,《变革传媒——解析中国传媒转型问题》,华夏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110) 袁舟,《媒体集团的经营与管理——新加坡报业控股的成功之道》,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111) 喻国明、张小静,《传媒竞争力——产业价值链案例与模式》,华夏出版社,2005年1月第一版。
    (112) 喻国明,《拐点——传媒抉择》,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113) 云冠平、陈乔之,《东南亚华人企业经营管理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一版。
    (114) 云冠平、胡军、黄和平,《管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8月第一版。
    (115) 于立、李平,《产业经济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
    (116) 于光远,《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年9月第一版。
    (117) 游梦华、唐小兵,《学术的声音》,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
    (118) 游梦华,“制度变迁与报业人才结构调整优化”,《创业者》,2006年第23—24期合刊,第48页。
    (119) 游梦华,“制度变迁与广东报业发展七阶段”,《经济前沿》,2007年第2—3期合刊,第117页。
    (120) 游梦华,“广东报业如何拓展专业镇”,《现代乡镇》,2007年第3期,第14页。
    (121) 游梦华,“结构调整后的行业报发展对策”,《改革与战略》,2007年第3期,第134页。
    (122) 支英珉,《新传媒帝国》,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123) 郑保卫,《论传媒改革与发展》,新华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一版。
    (124) 昝廷全,《中国传媒经济》(第二辑),科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
    (125) 张林,《新制度主义》,经济日报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126) 钟大年、赵淑萍、胡芳,《香港内地传媒比较》,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
    (127) 周伟,《媒体前沿报告》,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
    (128) 张雪艳、李楠,《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白山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版。
    (129) 周鸿锋,《传媒经济“三论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
    (130) 朱方明、张衔,《政治经济学》(上、下册),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 10月第一版。
    (131) 周鸿锋,《报业经济》,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132) 周鸿锋,《传媒产业经营实务》,新华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
    (133) 张威、邓天颖,《澳大利亚传媒》,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
    (134) 赵彦华,《媒介市场评价研究——理论、方法与指标体系》,新华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135) 曾文经,《传媒的魔力——领袖人物运用传媒力量纪实》,时事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
    (136) 支庭荣,《媒介管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
    (137) 钟以谦,《媒体与广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
    (138) 周鸿铎,《世界五大媒介集团经营之道》,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2月第一版。
    (139) 赵曙光,《媒介经济学案例分析》,华夏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140) 曾华国,《媒体的扩张——大众媒体的产业化、集约化和全球化》,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
    (141) 赵曙光、禹建强、张小争,《中国著名媒体经典案例剖析》,新华出版社,2002年11月第一版。
    (142) 钟阳胜,《追赶经济增长中的产业建设》,人民出版社,1999年4月第一版。
    (143) 钟阳胜,《追赶型经济增长理论——一种组织经济增长的新思路》(第四版),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第四版。
    (144) 钟阳胜,《理论的生命与价值》,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第一版。
    (145) 卓炯,《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年9月第一版。
    (146) 张龙德,《广告法规案例教程》,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147) 张炳申、宋献中,《21世纪亚太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与支持系统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一版。
    (148) 臧具村,《中国现代传媒发展观》,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一版。
    (149) 赵曙光、张志安,《媒介资本市场案例分析》,华夏出版社,2004年1月 第一版。
    (150) 张辉锋,《传媒经济学》,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151) 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新闻出版署报纸管理司编,《新闻法规政策须知》,学习出版社,1994年12月第一版。
    (152) 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新闻出版署期刊管理司编,《期刊出版法规政策须知》,学习出版社,1994年12月第一版。
    (153) 朱琴芬,《新制度经济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
    (154) 郑保卫,《论媒介经济与传媒集团化发展》(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
    (155) (美)伦纳德·孟格尔著,朱启文、崔人元译,《期刊经营》(第四版),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一版。
    (156) (美)埃瑞克·G·菲吕博顿、(德)鲁道夫·瑞切特编,孙经纬译,《新制度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11月第一版。
    (157) (美)米切尔·J·沃尔夫著,黄光伟、邓盛华译,《娱乐经济——传媒力量优化生活》,光明日报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
    (158) (美)本顿·雷恩·帕特森、科尔曼·E·P·帕特森著,崔人元译,《期刊编辑》(第二版),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第一版。
    (159) (美)艾尔·努哈斯著,李瑞珺、李淑珺译,《报业帝国——不按牌理出牌的报业大亨》,宇航出版社,2002年1月版。
    (160) (美)罗伯特·G·皮卡德、杰弗里·H·布罗迪著,周黎明译,《美国报纸产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
    (161) (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著,杜月升、张晓光、梁小民、彭松键、潘佐红、宋立刚、黄卫评译,《经济学》(上、下册),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3月第一版。
    (162) (美)伯纳德·戈德堡著,《偏见——CBS知情人揭露媒体如何歪曲新闻》,李昕、刘艳、秦轩译,新华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
    (163) (美)斯蒂格利茨著,姚开建、刘凤良、吴汉洪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第一版。
    (164) (美)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9 月第一版。
    (165) (美)道格拉斯·C·诺思、张五常等著,(美)李·J·阿尔斯通、(冰)思拉恩·埃格特森等编,罗仲伟译,《制度变革的经验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版。
    (166) (新加坡)卓南生,《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
    (167) (德)柯武刚、史漫飞著,韩朝华译,《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11月第一版。
    (168) (英)苏珊·L·卡拉瑟斯著,张毓强等译,《西方传媒与战争》,新华出版社,2002年6月第一版。
    (169) (英)J·卡希尔主编,于立、张嫂、王小兰译,《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
    (170) (英)多纳德·海、德理克·莫瑞斯著,钟鸿钧、王勇等译,《产业经济学与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
    (171) Hayi, Yujiro, and Masao Kikuchi, 1981, Asian Village Economy at the Crossroads: An Economic Approach to Institutional Change, Tokyo: Universityof Tokyo Press, and 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72) North, D.C, 1990, 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i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73) North, Douglass C.,1992,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s Theory, American Economist.
    (174) Roberts, Ted E.F.,1992, Practical Radio Promotions, Stoneham, M.A,: Focal Press.
    (175) Rucker, Frank W.,and Herbert Lee Williams, 1974, Newspaper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4thed. Ames, Lowa:The L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