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酷刑公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自人类社会出现司法开始,酷刑就成为一直困扰世界司法实践的顽疾,成为与文明与法治背道而驰的罪恶。随着历史的演进、社会的发展,酷刑越来越为全人类所诟病和抨击。反酷刑、禁止酷刑已成为全世界发出的发聩振聋的呼声。1984年,联合国通过了《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and Other Cruel, Inhuman or Degrading Treatment or Punishment)。这是一个对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的预防和惩治作出了明确具体规定的专门性的国际公约,这是世界禁止酷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文件,标志着世界反酷刑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对《禁止酷刑公约》进行深入研究是我国国内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形势发展的需要。2004年,我国首次将“人权”概念写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而近年来我国党和政府所提出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等治国理念更是体现出了我国在人权和法治理念上的进步。但是,由于受历史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法律制度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酷刑问题在我国可谓是根深蒂固,已成为我国现代文明与法治发展的绊脚石。如何有效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就成为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国政府已参加了《禁止酷刑公约》,根据“条约必须遵守”这一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必须严格履行《禁止酷刑公约》规定的义务,真正将对该公约条文的恪守与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特别是与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结合起来。这首先要依赖于对该公约精神、内容、实质的深刻理解,而我国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该公约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且并不深入,急待加强。因此,在这种国内形势下研究《禁止酷刑公约》的制定、内容等问题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是法律人不容推卸的责任与使命。
     本文运用历史分析、价值分析、实证分析、社会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系统阐述了酷刑的概念、酷刑的历史沿革、禁止酷刑理念的发展、《禁止酷刑公约》的制定和内容,并结合《禁止酷刑公约》对我国酷刑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了我国在执行《禁止酷刑公约》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来应对在执行《禁止酷刑公约》时存在的问题,以达到修改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与履行《禁止酷刑公约》完美契合的目的。
     “引言”部分说明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与预期贡献,并对本文的研究创新与欲突破的研究难题进行了概括。正文部分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章“禁止酷刑理念的发展与《禁止酷刑公约》的制定”。本章从酷刑在中西方的历史沿革入手,对禁止酷刑理念的发展,《禁止酷刑公约》产生的背景以及《禁止酷刑公约》的通过进行了论述,并指出当禁止酷刑理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同时由于在世界范围内还存在着酷刑行为和现象,《禁止酷刑公约》就应运而生了。
     第二章“《禁止酷刑公约》概述”。本章首先对《禁止酷刑公约》的宗旨进行了阐释。然后从酷刑(torture)的文义上开始分析,再引入《禁止酷刑公约》中对酷刑概念的界定,指出为什么要按照《禁止酷刑公约》的规定对酷刑进行理解,同时对《禁止酷刑公约》界定的酷刑的特点、构成要件等问题进行了阐述。接下来对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的概念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酷刑的分类以及在中国的存在形式进行了论述,指出酷刑主要分为刑罚执行阶段的酷刑、侦查阶段的酷刑和监管阶段的酷刑,而我国目前的酷刑主要集中在侦查阶段,这也是《禁止酷刑公约》所界定的酷刑。
     第三章“《禁止酷刑公约》规定的缔约国义务”。本章主要是对《禁止酷刑公约》第2条—第16条规定的缔约国义务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预防酷刑的义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禁止实施酷刑的义务,不遣返的义务,酷刑是犯罪行为,对酷刑的普遍管辖权,酷刑的调查义务,排除以酷刑取得的口供,赔偿的义务。只有积极有效地履行这些义务,才是对《禁止酷刑公约》的遵守。
     第四章“《禁止酷刑公约》的实施机制”。本章主要是对《禁止酷刑公约》的相关实施机制进行了论述。监督《禁止酷刑公约》实施的机构是禁止酷刑委员会,《禁止酷刑公约》第17条—第24条对禁止酷刑委员会相关问题进行了规定。此外,酷刑问题特别报告员、根据《<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任择议定书》设立的禁止酷刑委员会防范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待遇或处罚小组委员会也都是《禁止酷刑公约》的实施机制,因此,本章对这两个实施机制也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完善《禁止酷刑公约》实施机制的建议。
     第五章“中国执行《禁止酷刑公约》:总体状况与完善建议”。本章总结分析了中国在执行《禁止酷刑公约》方面、禁止酷刑方面的有效措施,也指出了中国在执行《禁止酷刑公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建议。同时指出积极、正确履行《禁止酷刑公约》的义务是一个综合性工程,不仅需要相关国内法律制度的完善,司法人员素质的提高,相关政府部门的充分重视与协作,还需要国内公民整体人权素养的提高,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
     第六章“中国执行《禁止酷刑公约》:对中国刑事诉讼改革的重点分析”。《禁止酷刑公约》可以说是与刑事诉讼关系非常密切的国际人权公约之一,履行《禁止酷刑公约》的义务肯定会给中国刑事诉讼改革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本章特别将中国刑事诉讼的改革问题单独拿出来,在执行《禁止酷刑公约》的大背景下,分析中国的刑事诉讼改革。本章首先通过分析发生在中国的涉及酷刑问题的几个典型个案,试图寻找到中国在刑事诉讼的什么阶段容易发生酷刑,这些阶段为什么会发生酷刑,然后以预防酷刑的发生为视角,在宏观上指出中国若想积极履行《禁止酷刑公约》规定的缔约国义务,真正有效地遏制酷刑的发生,在刑事诉讼改革中必须确立一些基本原则,只有确立了这些原则,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刑事司法的现状,从而防范酷刑的发生,保障人权,彰显公平与正义。最后以《伊斯坦布尔议定书》为基础,对酷刑的认定问题进行了阐述。
     “结论”部分对本文的内容作出了总结,指出《禁止酷刑公约》的产生是文明理念、法治精神、人文情怀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禁止酷刑公约》生效后,接下来的关键问题就是该公约的有效执行,即要让更多的国家签署、批准该公约,严格履行该公约的义务,真正实现该公约的宗旨和精神。因此,首先要将《禁止酷刑公约》宣传介绍出去,要让每个国家、每个人都能了解、理解公约的内容和精神。同时要找到本国国内法与公约规定的差距,从而适时修改国内法,以达到禁止酷刑的最终目标。
Since judicial system appeared in the beginning of human society, the judicial practice has been plagued by the torture, which has become the ills of the world and the evil counter to the civilization and the rule of law. Along with the evolution of histor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rture is criticized and attacked by all mankind much tougher than before. The prohibition of torture and the anti-torture have become the world strongest appeal. In 1984, the United Nations adopted the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and Other Cruel, Inhuman or Degrading Treatment or Punishment". This is a specialized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which provides the prevention and punishment of torture and other cruel, inhuman or degrading treatment or punishment. This is a landmark in the anti-torture history of the world, marking the world Anti-torture campaign entered a new period.
     In need of the domestic legal theory and development of judicial practice, we have to make an in-depth study of the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In 2004, China put the "human rights" concept into the Constitution firstly, explicitly stipulated that the state "respects and safeguards human rights". But in recent years, our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people-oriented","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which embodied China’s progress on the idea of human rights and the administration of law. However, due to the impact of factors such a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ideology, legal system in our nation, torture is indeed deeply rooted in our country and has become the obstac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modern civilization and the rule of law. How to prohibit torture and other cruel, inhuman or degrading treatment or punishment effectivel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of the world theory and practice.
     Our Government has participated in the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According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law "the treaty must comply with", China must strictly carry out "the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obligations under the provisions of the Convention. We have to combine the compliance to the Convention with the Criminal Justice Reform, especially with the amendment of criminal procedural law of our country.
     Firstly, it depends on our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vention’s spirit and content. And China's current study of this convention is relatively less and not thoroughly i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which urgently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Therefore, in this kind of domestic situation, the research about the formulation and content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it is the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of legal person that we can not shirk.
     In this paper, we use multiple kinds of analysis, which include: historical analysis, value analysis, empirical analysis, social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concept of torture; torture; the history of the tortur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the anti-torture; the formulation and content of the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we make the In-depth study on the torture in China combining with the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the study points out the problem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vention in China. And how to work through the reform of criminal procedure to deal with the implementing problem of the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in China, to achieve the purpose both amending our current Code of Criminal Procedures and performing the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The "Introduction" section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 the status of the research, and expected contributions to the research. And summarize the innovation of this research and the research problems we want to solve.
     The body part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e: The first chapter named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against Torture and the formulation of the′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This chapter begin with the torture history in China and the West,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ti-torture concept, the background of formulating the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and the adoption of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It also pointed out that when the idea of the anti-torture developed to a certain stage, and at the same times there are still have acts and phenomenon of torture in the world, then the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came into being. The Chapter II named "overview of′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This chapter describes the purpose of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And analysis the torture in its literal meaning, and then introduce the definition of torture in the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point out why should we analysis the understanding of torture according to the provisions of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while accord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Components and other issues of the Torture which defined in the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Next, the paper has an analysis on the concept of the cruel, inhuman or degrading treatment or punishment. Finally, it analyzed the classification of torture as well as in China. The paper points that torture is consists of punish execution stage, investigation stage and monitoring stage. And torture in our country mainly in the investigation stage, which is as the torture defined in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The Chapter III named "the State party’s obligations of′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This chapter mainly analyzes State party's obligations about Article 2 - Article 16 of the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Including: the obligation to prevent torture; the obligation to forbid using torture any time or any case; the non-refoulement obligations; torture is a crime; the general jurisdiction of torture; investigation obligations of the torture; excluding confessions obtained by torture; Compensation obligations. Only when we carry out these obligations the actively and effectively, it is the compliance with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Chapter IV named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of′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This chapter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s of the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The Committee against Torture is the organ to supervis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and the Article 17 - Article 24 of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provides the relevant issues of the Committee against torture. In addition, the Special Rapporteur on torture, the subcommittee to prevent torture and other cruel, inhuman or degrading treatment or Punishment of the Committee against Torture, which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Optional Protocol to the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and Other Cruel, Inhuman or Degrading Treatment or Punishment" are also the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of the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therefore, this chapter are also analyzed these two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s. Finally,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to make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of the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perfect.
     Chapter V named "China's implementation of′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the overall situation and Suggestions". This chapt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and the effective measures of torture prohibition. It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Chinese implementation of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and put forward the proposals related to improvement. It also pointed out that it is a comprehensive project to perform the obligation of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positively and properly, there are not only need the perfection of the relevant domestic legal system, improvement of the judicial personnel quality, the full attention of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collaboration, but also need improvement of domestic citizens’Human rights literacy 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Chapter VI named "China's implementation of′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The focus analysis on China's reform of the criminal proceedings".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can be one of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conventions which have the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criminal prosecution, to fulfill the obligations of the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will certainly have far-reaching implications of the Criminal Procedure Reform. Therefore, this chapter Separate the reform of Chinese Criminal Procedure out particularly to analyze the China's reform of criminal procedure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implementation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This chapter begins with analyzing the torture’s occurrence in China, and several typical cases involving. Trying to find in which stage of the criminal proceedings prone to torture in China, why the torture occurred in these stages, and then take the perspective of preventing the occurrence of torture. Pointed out on macroscopic that if China wants to carry out provisions of the State party’s obligations in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actively and curb the incidence of torture effectively, China has to establish some basic principles in the reform of the criminal proceedings. Only these principles are established can the criminal justice Status quo be fundamentally changed, to preventing the occurrence of torture, protect the human rights, demonstrate the fairness and justice. Finally, take the "Istanbul Protocol" as the foundation to describe the problem of identification of torture.
     The section of conclusion made a conclusion of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pointed that the generation of the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is the result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civilization,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Humanistic feelings. After the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entry into force, the next key question is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vention, that is means to let more countries to sign, ratify the Convention and strictly implement the obligation to the Convention, the truly achieve the purpose and spirit of the Convention. So, first of all is to publicize "the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out, making every Country, everyone can learn and understand the content and spirit of the Convention. At the same time, find out the gap between domestic law and the provisions of the Convention to amend domestic law timel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prohibition of torture.
引文
22《史记(上)》,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277页。
    23《史记(上)》,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274页。
    24《史记(上)》,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295页。
    25《史记(上)》,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301页。
    26《史记(上)》,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301页。
    27汉武帝开始,酷吏刑讯断狱成风;特别是汉光武帝后,东汉大量使用酷吏。《后汉书·酷吏列传》载曰:酷吏王吉“性残忍……夏月腐烂则以绳连其骨,见者骇然”;酷吏周纺“人有犯其禁者,率不见出,吏人及羌胡畏之”。
    28《汉书·刑法志》,载于《历代刑法志译注》,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9页。
    29《晋书·刑法志》电子版。
    30《宋书·恩倖传》,转引自马跃东主编:《龙之魂:影响中国的一百本书(第6卷)》,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年版,第925页。
    31《隋书·刑法志》,载于《历代刑法志译注》,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96页。
    32《北齐书·酷吏列传》电子版。
    33例如:北魏拓跋焘据崔浩修订的律令规定:“拷讯不过四十九”;北魏宣武帝拓跋元恪定:“量人强弱,加之拷掠”,“诸察狱先备五听,验诸证信,犹不首实者,然后加以拷掠”;北魏拓跋宏规定:“其捶用荆,平其节,讯囚者其本大三分,杖背者二分,挞胫者一分,拷悉依令”,“杖限五十”。(《三国志·魏书·刑法志》,中华书局2007年版。)
    34《隋书·刑法志》,载于《历代刑法志译注》,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3页。
    35参见《隋书·刑法志》,载于《历代刑法志译注》,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5页—第226页。
    36《隋书·刑法志》,载于《历代刑法志译注》,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1页。
    37参见《隋书·刑法志》,载于《历代刑法志译注》,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1页。
    38参见《隋书·刑法志》,载于《历代刑法志译注》,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1页—第232页。
    39参见《唐律疏议》,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52页—553页。
    40参见《唐律疏议》,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52页—553页。
    41参见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史·宋(第五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628页—第629页。
    42《检验格目》,南宋时颁布,规定了犯罪现场的勘验和取证。
    43《洗冤集录》是中国古代法医学著作。南宋宋慈著,刊于宋淳祐七年(1247),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它比国外最早由意大利人菲德里写的法医著作要早350多年。《洗冤集录》内容非常丰富,记述了人体解剖、检验尸体、勘察现场、鉴定死伤原因、自杀或谋杀的各种现象、各种毒物和急救、解毒方法等十分广泛的内容;它区别溺死、自缢与假自缢、自刑与杀伤、火死与假火死的方法,至今还在应用;它记载的洗尸法、人工呼吸法,迎日隔伞验伤以及银针验毒、明矾蛋白解砒霜中毒等都很合乎科学道理。
    44《宋史·刑法志》,载于《历代刑法志译注》,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59页。
    45《元史·刑法志》,载于《历代刑法志译注》,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20页。
    46参见《元史·刑法志》,载于《历代刑法志译注》,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73页。
    47参见怀效锋点校:《大明律》,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15页。
    48参见王伟凯:《〈明史·刑法志〉考注》,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79页—第219页。
    49《清史稿·刑法志》,载于《历代刑法志译注》,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54页。
    50 (清)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4744页。
    51参见《清史稿·刑法志》,载于《历代刑法志译注》,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32页—1033页。
    52《孙中山全集(第二卷)》,中华书局1982年7月版,载于孙中山文献检索中心,最后访问时间2011年3月1日。
    53《中华民国刑事诉讼法》第98条规定:讯问被告,应出以恳切之态度,不得用强暴、胁迫、利诱、诈欺及其他不正之方法。第158条规定:被告之自由,非出于强暴、胁迫、利诱、诈欺、违法羁押或其他不正之方法,且与事实相符者,得为证据。《中华民国刑罚》第125条规定:有追诉或处罚犯罪职务之公务员,为在列行为之一者,处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意图取供而施强暴胁迫者。
    54《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载于人民网,最后访问时间2011年3月1日。
    55彭真:《论新中国的政法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22页。
    56靳学仁:《刑讯逼供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第59页。
    57参见《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09页。
    58参见《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7页。
    59参见《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7页。
    60参见《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页。
    61参见《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2页。
    62参见《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8页—第409页。
    63参见《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07页。
    64参见徐益初:《论毛泽东的刑事司法思想》,载于《毛泽东法制思想论集》,中国检察出版社1993年版,第90页。
    65参见《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6页。
    67彭真:《论新中国的政法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22页—123页。
    68参见陈云生:《反酷刑—当代中国的法治和人权保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18页。
    
    71参见陈云生:《反酷刑—当代中国的法治和人权保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21页。
    72参见徐轲、董磊编著:《不完全酷刑档案》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87-88页。
    73徐轲、董磊编著:《不完全酷刑档案》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10页。
    74参见徐轲、董磊编著:《不完全酷刑档案》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00页。
    75参见Rüping、Jerouschek:Grundri? der Strafrechtsgeschichte, 5.Auflage, Verlag C. H. Beck München, 2007, Seite 41.
    80参见《圣经·新约全书》中的《使徒行传》,中国基督教两会2000年版,第238页—第239页。
    81参见陈卫东主编:《中欧遏制酷刑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9页。
    82罗马帝国统治时期,叛国法产生了。叛国罪原指威胁罗马政权的行为。但是,从帝国时代开始,叛国罪的内容被扩展了,只要威胁到帝王的权力或位置就构成叛国罪。公元31年,罗马执政官禁卫队司令卢西·埃里乌斯·塞加努斯,涉嫌杀害了梯伯里乌斯皇帝唯一的儿子德鲁苏斯,并被怀疑要废除皇帝,塞加努斯虽最后被判处死刑,但是梯伯里乌斯皇帝却因为这一事件而草木皆兵,严刑拷打每一个他不信任的人。(参见陈卫东主编:《中欧遏制酷刑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8页。)
    83卡里古拉(Caligula)皇帝,公元37年—41年在位。
    84陈卫东主编:《中欧遏制酷刑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8页。
    85多米田(Domitian)皇帝,公元81年-96年在位。
    86陈卫东主编:《中欧遏制酷刑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8页。
    87参见徐轲、董磊编著:《不完全酷刑档案》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21页。
    88提贝里乌斯?克劳狄乌斯?德鲁苏斯?尼禄?日耳曼尼库斯(Tiberius Claudius Drusus Germanicus),即克劳狄一世(公元前10年8月1日—公元54年10月13日),他是罗马帝国朱里亚?克劳狄王朝的第四任皇帝,公元41年—54年在位。
    89参见George Ryley Scott:The History of Torture Throughout the Ages, Kessinger Publishing, LLC, 2003, p. 50.
    90参见Rüping、Jerouschek:Grundri? der Strafrechtsgeschichte, 5.Auflage, Verlag C. H. Beck München, 2007, Seite 5—12.
    91参见[英]奈杰尔·S·罗德雷著,毕小青、赵保庆等译:《非自由人的人身权利—国际法中的囚犯待遇》,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8页。
    92参见陈卫东、许昆主编:《规范取证行为、遏制刑讯逼供警察培训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页。
    93参见Rüping、Jerouschek:Grundri? der Strafrechtsgeschichte, 5.Auflage, Verlag C. H. Beck München, 2007, Seite 43.
    94参见徐轲、董磊编著:《不完全酷刑档案》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65页。
    95参见徐轲、董磊编著:《不完全酷刑档案》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27页。
    96参见Rüping、Jerouschek:Grundri? der Strafrechtsgeschichte, 5.Auflage, Verlag C. H. Beck München, 2007, Seite 41.
    97亚而比派,也被译为阿尔比教派,起源于11世纪法国阿比尔的基督教派别,13世纪被诬为异教徒,遭到教皇与法王组织的十字军的镇压。
    98参见Rüping、Jerouschek:Grundri? der Strafrechtsgeschichte, 5.Auflage, Verlag C. H. Beck München, 2007, Seite 41.
    99参见陈卫东主编:《中欧遏制酷刑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9页—第50页。
    100 1123年在罗马召开了第一次拉特兰宗教大会,此次大会是以罗马教会为首的天主教全教范围内召开的第一次大会,由教皇卡利克斯特二世(1119年-1124年在位)下令并监督召开。此次大会是在对俗世授职争论不休,教皇权威越来越高的背景下召开的。
    101参见陈卫东主编:《中欧遏制酷刑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0页。
    102参见[英]奈杰尔·S·罗德雷著,毕小青、赵保庆等译:《非自由人的人身权利—国际法中的囚犯待遇》,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8页。
    103参见刘武俊:《我国应当制定〈反酷刑法〉-读〈人类酷刑史〉有感》,载于《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190参见徐显明主编:《人权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2页。
    191参见邵沙平:《现代国际刑法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62页—第167页。
    241陈卫东主编:《中欧遏制酷刑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9页。
    242参见张绍谦:《酷刑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载于京师刑事法治网,最后访问时间2010年12月27日。
    261参见《禁止酷刑公约》第1条。
    262同上。
    263王光贤:《禁止酷刑的理论与实践国际和国内监督机制相结合的视角》,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第35页。
    264参见卢建平等:《国际人权公约与中国刑事法律的完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86页。
    265参见奥地利最高法院于1981年5月20日的判决。(1981 EuGRZ 571,转引自[奥]曼弗雷德·诺瓦克著,毕小青、孙世彦主译:《民权公约评注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31页。)
    266参见[奥]曼弗雷德·诺瓦克著,毕小青、孙世彦主译:《民权公约评注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131页。
    267参见黄肇炯:《国际刑法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47页。
    268参见陈云生:《反酷刑—当代中国的法治和人权保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8页。
    269参见1949年《日内瓦公约》共同第3条。
    270参见J. Herman Burgers、Hans Danelius: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A Handbook on the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and Other Cruel, Inhuman or Degrading Treatment or Punishment,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1988, p. 120.
    271参见《禁止酷刑公约》第1条。
    272参见《禁止酷刑公约》第1条、第4条。
    273参见黄肇炯:《国际刑法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47页—第148页。
    274参见王秀梅:《关于酷刑罪的思考》,载于《现代法学》2001年第2期。
    275参见张绍谦:《酷刑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载于京师刑事法治网,最后访问时间2010年12月27日。
    276参见《禁止酷刑公约》第1条。
    282参见王光贤:《禁止酷刑的理论与实践国际和国内监督机制相结合的视角》,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第47页。
    283参见《执法人员行为守则》第5条下的评注。
    284王光贤:《禁止酷刑的理论与实践国际和国内监督机制相结合的视角》,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第48页。
    285参见《欧洲人权公约》第3条。
    286参见12 Yearbook of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The Greek Case, 1969.
    287参见12 Yearbook of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The Greek Case, 1969.
    288参见Ireland v. U. K. European Human Rights Reports, vol. 2, 1978-1980, p. 80。
    301参见《禁止酷刑公约》第16条。
    302参见董磊、徐轲编著:《不完全酷刑档案》,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目录。
    303例如新加坡还有鞭刑,伊斯兰国家还有石击刑,但伊朗于2008年8月6日宣布,暂时停止使用用乱石砸死人的刑罚。但是按照《禁止酷刑公约》中关于酷刑的界定,以上行为并不属于酷刑。
    304参见刘昂、薛振环:《酷刑的界定》,载于《法学杂志》2009年第2期,第138页。
    305《诉讼法大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22页。
    306《简明公安词典》,群众出版社1989年版,第223页。
    307《中国公安百科全书》,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647页。
    308监管阶段的酷刑因为在主观上一般不具有目的性,因此,并不属于《禁止酷刑公约》中界定的酷刑,因此,本部分中提到的酷刑并不是《禁止酷刑公约》中的酷刑。
    309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8条。
    310参见左坚卫、刘志伟:《虐待被监管人罪构成要件中疑难问题研讨》,载于《法商研究》2003年第6期。
    312《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4/13/content_11177077_5.htm,最后访问时间2010年10月29日。)。
    
    313参见《禁止酷刑公约》第2条。
    314王光贤:《禁止酷刑的理论与实践国际和国内监督机制相结合的视角》,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第83页。
    
    315参见万鄂湘主编:《人权法院判例评述》,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3页。
    316参见万鄂湘主编:《人权法院判例评述》,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3页—第14页。
    
    317参见《禁止酷刑公约》第10条。
    318参见《禁止酷刑公约》第11条。
    319参见《禁止酷刑公约》第15条。
    320参见《禁止酷刑公约》第16条。
    321参见《禁止酷刑公约》第2条。
    335参见杨宇冠:《谈〈禁止酷刑公约〉的几个问题》,载于《刑事司法论坛(第一辑)。
    336参见《禁止酷刑公约》第2条。
    337参见王光贤:《禁止酷刑的理论与实践国际和国内监督机制相结合的视角》,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第90页。
    338参见王光贤:《禁止酷刑的理论与实践国际和国内监督机制相结合的视角》,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第91页。
    339参见The Times, 18 Nov., 1987.
    345 [英]丹宁勋爵著、李克强等译:《法律的正当程序》,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2页。
    346参见赵秉志、杜邈:《中国反恐法治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45页。
    349参见郎胜主编:《刑事辩护与非法证据排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0页。
    350参见《禁止酷刑公约》第3条。
    364参见A/HRC/4/33。
    365参见陈卫东主编:《中欧遏制酷刑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85页。
    366参见杨宇冠:《谈〈禁止酷刑公约〉的几个问题》,载于《刑事司法论坛(第一辑),第199页。
    367参见黄瑶编:《陈致中国际法专论》,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241页。
    
    368参见黄瑶编:《陈致中国际法专论》,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233页。
    369参见黄瑶编:《陈致中国际法专论》,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234页。
    370参见陈弘毅:《“从皮诺切特案”看国际刑法和国际人权法的发展》,载于京师刑事法治网,最后访问时间2011年2月16日。
    371参见陈弘毅:《“从皮诺切特案”看国际刑法和国际人权法的发展》,载于京师刑事法治网,最后访问时间2011年2月16日。
    394参见《世界人权宣言》序言。
    395参见《世界人权宣言》第5条。
    396参见《世界人权宣言》第8条。
    397参见《世界人权宣言》第9条。
    398参见《世界人权宣言》第12条。
    399参见《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7条。
    400参见《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9条。
    401参见《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4条。
    402参见《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7条。
    403 http://www1.umn.edu/humanrts/chinese/CHgencomm/CHhrcom16.htm,最后访问时间2011年3月8日。
    404 http://www.unhchr.ch/tbs/doc.nsf/(Symbol)/6924291970754969c12563ed004c8ae5?Opendocument; http://www1.umn.edu/humanrts/chinese/CHgencomm/CHhrcom20.htm,最后访问时间2010年12月3日。
    405 http://www1.umn.edu/humanrts/chinese/CHgencomm/CHhrcom32.html,最后访问时间2011年3月8日。
    406参见《保护人人不受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待遇或处罚宣言》第12条。
    407《关于检察官作用的准则》(Guidelines on the Role of Prosecutors, Eighth United Nations Congress on the Prevention of Crime and the Treatment of Offenders)是1990年8月27日至9月7日在古巴哈瓦那召开的第八届联合国预防犯罪和罪犯待遇大会通过的。
    425参见《禁止酷刑公约》第17条第1款。
    426参见《禁止酷刑公约》第17条第2款。
    427参见《禁止酷刑公约》第17条第3款。
    428参见《禁止酷刑公约》第17条第4款。
    429参见《禁止酷刑公约》第17条第5款。
    430参见《禁止酷刑公约》第17条第6款。
    431参见《禁止酷刑公约》第18条第1款。
    432参见《禁止酷刑公约》第18条第2款。
    433参见《禁止酷刑公约》第18条第4款。
    434参见杨宇冠主编:《联合国人权公约机构与经典要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18页。
    435参见杨宇冠:《谈〈禁止酷刑公约〉的几个问题》,载于《刑事司法论坛(第一辑),第194页。
    436参见《禁止酷刑公约》第17条第7款、第18条第5款。
    437参见A/RES/47/111.
    438 A/RES/47/111.
    439参见《禁止酷刑公约》第23条。
    440禁止酷刑委员会目前只通过了一个标题为“第1号一般意见参照《公约》第22条执行第三条的情况”的一般性意见(A/53/44,附件九),禁止酷刑委员会的一般性意见的中文版可参见杨宇冠主编:《联合国人权公约机构与经典要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26页—第428页。
    441参见杨宇冠主编:《联合国人权公约机构与经典要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18页。
    442参见《禁止酷刑公约》第24条。
    443参见《禁止酷刑公约》第19条。
    444参见联合国人权概况介绍第4号(Rev. 1)。
    445参见杨宇冠主编:《联合国人权公约机构与经典要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19页。
    446参见联合国人权概况介绍第4号(Rev. 1)。
    
    447参见联合国人权概况介绍第15号(Rev. 1)。
    448参见联合国人权概况介绍第15号(Rev. 1)。
    
    449参见联合国人权概况介绍第15号(Rev. 1)。
    450参见A/42/40.
    451参见《禁止酷刑公约》第20条。
    452对《禁止酷刑公约》第20条规定的调查制度作出保留的缔约国包括:阿富汗、中国、古巴、赤道几内亚、印度尼西亚、以色列、科威特、毛里塔尼亚、巴基斯坦、波兰、沙特阿拉伯、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突尼斯。(参见http://treaties.un.org/Pages/ViewDetails.aspx?src=IND&mtdsg_no=IV-9&chapter=4&lang=en,最后访问时间2011年3月9日。)
    453参见王光贤:《禁止酷刑的理论与实践国际和国内监督机制相结合的视角》,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第157页。
    
    454参见联合国人权概况介绍第4号(Rev. 1)。
    455参见《禁止酷刑公约》第21条。
    456截至2011年3月9日,共有69个缔约国声明接受《禁止酷刑公约》第21条的规定,有些国家在作出声
    472参见杨宇冠、杨晓春编:《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15页。
    473参见杨宇冠:《谈〈禁止酷刑公约〉的几个问题》,载于《刑事司法论坛(第一辑),第195页。
    474杨宇冠:《谈〈禁止酷刑公约〉的几个问题》,载于《刑事司法论坛(第一辑),第195页。
    475《人民日报》(海外版),1991年11月16日,第4版。
    476参见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下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856页—第862页。
    
    477参见CAT/C/SR.864.
    478参见黄芳:《国际犯罪国内立法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第192页。
    479参见陈云生:《走向人权与法治—反酷刑纵横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9页;邵沙平:《〈禁止酷刑公约〉在中国的实施》,载于Philip Setunga、Nich Cheesman主编:《酷刑:一切违反人权之根本》,亚洲人权委员会出版物2001年版,第55页。
    480参见卢建平等:《国际人权公约与中国刑事法律的完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91页—第192页。
    481参见《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第1条。
    484杨宇冠:《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60页。
    485参见杨宇冠、甘雨来:《探索构建中国特色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践——江苏盐城法院试点情况之实证分析》,载于《人民法院报》2010年6月9日第6版。
    486数据来自“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施与完善”研讨会会议材料,2011年2月19日,北京。
    509参见《刑法》第232条。
    510参见《刑法》第234条。
    511参见《刑法》第238条。
    512参见《刑法》第244条。
    513参见《刑法》第246条。
    514参见《刑法》第247条。
    515参见《刑法》第248条。
    516参见《刑法》第443条。
    517参见《刑法》第446条。
    518参见《刑事诉讼法》第12条。
    519参见《刑事诉讼法》第46条。
    520参见《刑事诉讼法》第47条。
    521参见《刑事诉讼法》第49条。
    1.卞建林主编:《证据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卞建林主编:《中国刑事司法改革探索—以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为参照》,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卞建林、杨宇冠:《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撮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5.陈光中主编:《沉默权问题研究—兼论如何遏制刑讯逼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陈光中主编:《〈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7.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第1卷、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8.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陈卫东:《程序正义之路》第一卷、第二卷,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0.陈卫东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调研报告》,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11.陈卫东主编:《模范刑事诉讼法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陈卫东主编:《中欧遏制酷刑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3.陈卫东、许昆主编:《规范取证行为、遏制刑讯逼供警察培训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4.陈云生:《反酷刑-当代中国的法治和人权保护》,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5.董云虎、常健主编:《中国人权建设60年》,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6.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7.樊崇义、顾永忠主编:《侦查讯问程序改革实证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8.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下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19.高燕平:《国际刑事法院》,世界知识出版社1999年版
    20.谷盛开:《国际人权法:美洲区域的理论与实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1.怀效锋点校:《大明律》,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22.黄芳:《国际犯罪国内立法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23.黄风:《贝卡利亚及其刑法思想》,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4.黄瑶编:《陈致中国际法专论》,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25.黄肇炯:《国际刑法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6.金良年:《酷刑与中国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7.靳学仁:《刑讯逼供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
    28.郎胜主编:《刑事辩护与非法证据排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9.李步云主编:《人权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0.李伟民主编:《法学辞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1.刘宝义,张萍编著:《法语经贸文章选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2.刘根菊:《刑事诉讼法与律师热点问题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3.刘贞晔:《国际政治领域中的非政府组织—一种互动关系的分析》,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4.卢建平等:《国际人权公约与中国刑事法律的完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5.马跃东主编:《龙之魂:影响中国的一百本书(第6卷)》,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年版
    36.彭真:《论新中国的政法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37.钱玄等注译:《礼记(上)》,岳麓书社2001年版
    38.邵沙平:《现代国际刑法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9.史昌友编著:《灿烂的殷商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40.宋雷主编:《英汉法律用语大辞典》,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41.宋英辉、吴宏耀:《刑事审判前程序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2.孙长永:《侦查程序与人权—比较法考察》,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
    43.孙长永主编:《侦查程序与人权保障—中国侦查程序的改革与完善》,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
    44.谭世贵主编:《国际人权公约与中国法制建设》,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5.万鄂湘:《国际强行法与国际公共政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46.万鄂湘主编:《人权法院判例评述》,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7.王光贤:《禁止酷刑的理论与实践国际和国内监督机制相结合的视角》,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
    48.王鹏编著:《文明帝国的罪恶驻伊美军虐俘启示录》,群众出版社2006年版
    49.王铁崖主编:《中华法学大辞典》(国际法卷),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
    50.王伟凯:《〈明史·刑法志〉考注》,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51.夏勇主编:《如何根除酷刑—中国与丹麦酷刑问题合作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52.徐轲、董磊编著:《不完全酷刑档案》,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53.徐美君:《侦查权的运行与控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54.徐显明主编:《国际人权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55.徐显明主编:《人权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6.薛波主编:《元照英美法词典》,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57.杨成铭主编:《人权法学》,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58.杨松才、肖世杰主编:《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专题研究“中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与人权保障”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年版
    59.杨天宇撰:《周礼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60.杨宇冠:《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1.杨宇冠:《人权法—〈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2.杨宇冠:《国际人权法对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影响》,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63.杨宇冠主编:《联合国人权公约机构与经典要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4.杨宇冠、杨晓春编:《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5.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史·宋(第五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66.张旭主编:《人权与国际刑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67.赵秉志主编:《酷刑遏制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8.赵秉志、杜邈:《中国反恐法治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69.赵秉志、王志祥、郭理蓉等译:《美军虐囚报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0.朱奇武:《中国国际法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71. (清)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中华书局1958年版
    72.中国刑事诉讼法修订及人权保护项目课题组主编:《刑事诉讼中若干权利问题立法建议与论证》,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73.联合国人权中心所编:《人权国际文件汇编》,联合国1988年版,联合国出版物出售品编号:C. 88. XIV. 1
    74.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核心国际人权条约》,联合国2006年版,联合国出版物出售品编号:C. 02. XIV. 4
    75.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的有效调查和文件记录手册》(《伊斯坦布尔议定书》),联合国2004年版,联合国出版物出售品编号:C. 04. XIV. 3
    76.《大辞典》,三民书局1985年版
    77.《简明公安词典》,群众出版社1989年版
    78.《诉讼法大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79.《中国公安百科全书》,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80.《唐律疏议》,中华书局1983年版
    81.《历代刑法志译注》,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82.《史记(上)》,中华书局2005年版
    83.《左传》,中华书局2007年版
    84.《三国志·魏书·刑法志》,中华书局2007年版
    85.《孙中山全集(第二卷)》,中华书局1982年版
    86.《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87.《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88.《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89.《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90.《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9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
    92.《圣经·新约全书》,中国基督教两会2000年版
    93. [奥]曼弗雷德·诺瓦克著,毕小青、孙世彦主译:《民权公约评注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三联书店2003年版
    94. [奥]斯·茨威格著,赵台安、赵振尧译:《异端的权利—卡斯特利奥反对加尔文史实》,三联书店1986年版
    95.李昌珂译:《德国刑事诉讼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96. [德]克劳斯·费舍尔著,钱坤译:《德国反犹史》,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97. [德]托马斯·魏根特著,岳礼玲、温小洁译:《德国刑事诉讼程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8. [法]卡斯东·斯特法尼、乔治·勒瓦索、贝尔纳·布洛克著,罗结珍译:《法国刑事诉讼法精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99.罗结珍译:《法国刑事诉讼法典》,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100.[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
    101.[美]布瑞安·伊恩斯:《人类酷刑史》,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102.[美]伟恩·R·拉费弗、杰罗德·H·伊斯雷尔、南西·J·金著,卞建林、沙丽金等译:《刑事诉讼法(上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03.[日]西原春夫主编,李海东等译:《日本刑事法的形成与特色》,法律出版社与日本国成文堂联合出版1997年版
    104.[意]切萨雷·贝卡利亚著,黄风译:《论犯罪与刑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5.[英]戴维·M.沃克,北京社会与科技发展研究所译:《牛津法律大词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
    106.[英]丹宁勋爵著、李克强等译:《法律的正当程序》,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07.[英]凯伦·法林顿著,陈丽红、李臻译:《刑罚的历史》,希望出版社2003年版
    108.[英]克莱尔·奥维、罗宾·怀特著,何志鹏、孙璐译:《欧洲人权法原则与判例(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09.[英]科纳·弗利著,梁欣、魏晓娜、许身健、程雷译:《抗制酷刑法官及检察官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10.[英]奈杰尔·S·罗德雷著,毕小青、赵保庆等译:《非自由人的人身权利—国际法中的囚犯待遇》,三联书店2006年版
    111.[英]约翰·史蒂文森总编,董晓黎译:《彩色欧洲史(1849—2002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12.[英]约翰·斯普莱克著,徐美君、杨立涛译:《英国刑事诉讼程序(第九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陈弘毅:《“从皮诺切特案”看国际刑法和国际人权法的发展》,载于京师刑事法治网
    2.陈瑞华:《司法权的性质—以刑事司法为范例的分析》,载于《法学研究》2000年第5期
    3.陈卫东:《关于侦查权是否属于司法权的随想》,载于中国民商法律网
    4.陈卫东、郝银钟:《侦、检一体化模式研究》,载于《法学研究》1999年第1期
    5.崔敏:《关于反酷刑的几点思考》,载于陈卫东主编:《中欧遏制酷刑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樊崇义、李艳玲:《刑事诉讼法再修改要论》,载于《法学杂志》2004年第1期
    7.刘昂、薛振环:《酷刑的界定》,载于《法学杂志》2009年第2期
    8.刘武俊:《我国应当制定〈反酷刑法〉-读〈人类酷刑史〉有感》,载于《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9.刘作翔:《反恐与个人权利保护:以“9.11”后美国反恐法案和措施为例》,载于《法学》2004年第3期
    10.龙宗智:《论配合制约原则的某些‘副效应’及其防止》,载于《中外法学》1991年第3期
    11.龙宗智:《评‘检警一体化’兼论我国的检警关系》,载于《法学研究》2000年第2期
    12.闵春雷:《遏制刑讯逼供的法律思考》,载于陈光中主编:《依法治国、司法公正》,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曲新久:《当刑讯逼供遭遇黑社会—刘涌案的启示》,载于《政法论坛》2003年第5期
    14.屈学武:《联合国反酷刑公约及中国反酷刑述论》,载于《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第1期
    15.邵沙平:《〈禁止酷刑公约〉在中国的实施》,载于Philip Setunga、Nich Cheesman主编:《酷刑:一切违反人权之根本》,亚洲人权委员会出版物2001年版
    16.王秀梅:《关于酷刑罪的思考》,载于《现代法学》2001年第4期
    17.王秀梅:《〈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签署后的酷刑罪考量》,载于京师刑事法治网
    18.王仲方:《反对刑讯逼供反对违法乱纪—纪念毛主席指示印发“双反”教材45周年》,载于《人民公安》1998年第11期
    19.谢佑平、万毅:《关于刑讯逼供的理性思考》,载于陈光中主编:《依法治国、司法公正》,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0.徐静村、潘金贵:《我国刑事强制措施改革的基本构想》,载于《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21.徐益初:《论毛泽东的刑事司法思想》,载于《毛泽东法制思想论集》,中国检察出版社1993年版
    22.杨宇冠:《谈〈禁止酷刑公约〉的几个问题》,载于《刑事司法论坛(第一辑)
    23.杨宇冠、甘雨来:《探索构建中国特色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实践——江苏盐城法院试点情况之实证分析》,载于《人民法院报》2010年6月9日
    24.张绍谦:《国际社会反酷刑概述》,载于京师刑事法治网
    25.张绍谦:《酷刑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载于京师刑事法治网
    26.周国钧:《关于刑讯逼供的几个问题》,载于陈光中主编:《司法公正和司法改革》,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27.左坚卫、刘志伟:《虐待被监管人罪构成要件中疑难问题研讨》,载于《法商研究》2003年第6期
    28. [丹麦]Jorgen Jepsen:《在丹麦遭受虐待的被拘留者的投诉》,载于《“21世纪的人权保护与反酷刑”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 Ahcene Boulesbaa:The U. N. Convention on Torture and the Prospects for Enforcement,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1999
    2. Bertil Duner:An End to Torture—Strategies for its Eradication, St. Martin’s Press, 1998
    3. George Ryley Scott:The History of Torture Throughout the Ages, Kessinger Publishing LLC, 2003
    4. J. Herman Burgers、Hans Danelius: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A Handbook on the Convention against Torture and Other Cruel, Inhuman or Degrading Treatment or Punishment,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1988
    5. M. Cherif Bassiouni:International Criminal Law, A Draft 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rd, Netherlands, 1980
    6. William A. Schabas : The Death Penalty as Cruel Treatment and Torture,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96
    7. Jim Murdoch:The Work of the Council of Europe’s Torture Committee, in 5 Europ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1994
    8. M. C. Bassiouni:Commentary on the Draft Conventio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Suppression of Torture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enal Law, in 48 Revue Internationale de Droit Penal, 1978
    9. European Human Rights Reports, vol. 2, 1978-1980
    10. Report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of Human Rights, 1973
    11. 12 Yearbook of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The Greek Case, 1969
    1. Christian Streit : Keine Kameraden Die Wehrmacht und die sowjetischenKrigsgefangenen, Deutsche Verlags—Anstalt, 1978
    2. Gerhard Beesterm?ller、Hauke Brunkhorst:Rückkehr der Folter Der Rechtsstaat im Zwielicht? Verlag C. H. Beck München, 2006
    3. Kate Millett:Entmenschlicht. Versuchüber die Folter, Hamburg, 1993
    4. Klaus Volk:Grundkurs StPO, 5. Auflage, Verlag C. H. Beck München, 2006
    5. Lutz Meyer- Go?ner:Strafproze?ordnung mit GVG und Nebengesetzen, 50. Auflage, Verlag C. H. Beck München, 2007
    6. M. Schm?ckel:Humanit?t und Staatsraison, Die Abschaffung der Folter in Europa und die Entwicklung des gemeinen Strafproze?- und Beweisrechts seit dem hohen Mittelalter, B?hlau, K?ln–Weimar–Wien,2000
    7. Rüping、Jerouschek:Grundri? der Strafrechtsgeschichte,5.Auflage, Verlag C. H. Beck München, 2007
    8. Amnesty International:Wer der Folter erlag……Ein Berichtüber die Anwendung der Folter in den 80er Jahrenv, Frankfurt am Mainv, Fischer Taschenbuch Verlag,1985除笔者注明的之外,本书的文献、国际条约、文书、案例等都是选自联合国文件和各个人权公约委员会的工作介绍。如果该文件没有中文本,则除了笔者注明的之外,都是笔者根据英文本翻译而成的,疏漏之处不少,有些编号也无法统一,但因为是历史文件,因此无法改动。特此说明。
    1.联合国网站:www.un.org
    2.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公室网站: http://www.ohchr.org/EN/Pages/WelcomePage.aspx
    3.明尼苏达大学人权图书馆网站:http://www1.umn.edu/humanrts/
    4.联合国条约总汇:http://treaties.un.org/Pages/Home.aspx?lang=en
    5.国际刑事法院:http://www.icc-cpi.int/Menus/ICC?lan=en-GB
    6.联合国文件中心:http://www.un.org/zh/documents/index.shtml
    7.联合国正式文件系统中文版(ODS): http://documents.un.org/welcome.asp?language=C
    8.欧洲理事会:http://www.coe.int/
    9.欧洲人权法院:http://www.echr.coe.int/echr/en/hudoc/
    10.美洲人权委员会:http://www.cidh.org/DefaultE.htm
    11.美洲人权法院:http://www.corteidh.or.cr/index.cfm?&CFID=648260&CFTOKEN=40672168
    12.非洲人权和人民权利委员会:http://www.achpr.org/english/_info/news_en.html
    13.中国人权研究会:http://www.humanrights-china.org
    14.北京大学法学院人权研究中心:http://www.hrol.org
    15.中国政法大学人权与人道主义法研究所:http://gate.cupl.edu.cn/rqrdyjs
    16.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人权资料中心: http://humanrights.fyfz.cn/blog/humanrights/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