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旧体叙事诗之新变(1840-1940)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从1840年到20世纪40年代的这一个世纪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不安、变动最为剧烈的时期之一,所谓“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给这一时期的旧体叙事诗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传统中国的“天下”观念逐渐瓦解,旧体叙事诗中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认识基础从传统的“夷夏”逐渐过渡到由西方传入的近代“国别”、“种别”以至“教别”等观念,受到西方影响的“亚洲”、“黄种”等新的地理和种族“自我定位”又影响了诗人对世界与中国自身的认识,国族独立、“种族平等”成为旧体叙事诗中表现的时代精神的主流。对于所谓“西法”、“西教”则逐渐由排斥到能以相对较为平静的心态接受并加以评判。而东亚地区原有的以中国为核心的“宗藩体系”的崩溃标志着中国国势的衰微和对周边地区影响力的下降,中国诗人笔下相关题材的叙事诗往往感慨国势,向往“复兴”;在19世纪末宗藩体系崩溃、近代东亚国际秩序初步形成之后则大多倡导“东亚团结”。国族意识同样让诗人积极关注台湾等落入异国之手的中国土地和南洋华侨等迁居海外的华夏同胞的遭遇。
     “诗史”意识是传统叙事诗创作中的重要概念,随着社会的变革,旧体叙事诗的题材范围扩展到了列强侵略、国内政局、国际风云等国内外时事,其表现手法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对时事政治的表现也有所发展和深化。在“殷鉴不远”的心理影响下,对缅甸、印度以至波兰、犹太等国家民族“亡国之苦”和日本、土耳其等国“复兴”的关注也成为了叙事诗的重要题材。
     社会的激烈变革所带来的各种新旧道德观的冲突交糅也让旧体叙事诗呈现出格外复杂的面貌。某些诗人试图维护“君臣之伦”等传统道德观以期拯救“世道人心”乃至国家社会、却不免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背道而驰。与此同时,诗人的个体意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叙事诗对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亲情等个人情感的表现也更为真切细腻。而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和个性伸张的前提之下,不仅不少诗人借叙写“烈女”等人物来试图维护传统道德观和社会秩序,另一些诗人也开始对所谓“奇女子”乃至妓女、优伶等等传统道德轨范之外的人物给予特殊的关注。
     诗体对诗歌的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忽略的“规约”作用,乐府歌行集中体现了近代叙事诗为了努力实现“创新”与“尊体”两大往往互相冲突的要求而在力求保持传统诗歌基本精神的同时引入新语汇、新手法的种种尝试。“长庆体”作为有特定题材特色和情感基调的诗体,适应了近代诗人表达“兴亡之感”的需要。近体组诗除了以“以诗存史”为主要目标的“纪事诗”之外,主要以结合叙事与抒情为主,其中的大量佳作固然可以达到“情事交融”的境界,然而篇幅、语汇、声律等方面的局限也使得它不可能像乐府歌行等诗体那样对近代现实有较为详尽深入的表现。而竹枝词作为以风土人情题材为主、质轻形杂的特殊绝句形式,在近代也出现了“洋场”、“海外”两大新题材。它们共同造就了从1840年到1940年代百年间旧体叙事诗求新求变、异彩纷呈的盛况。
The century between 1840 and the 1940s was one of the hardest and most radically changing eras in Chinese history, which had greatly influenced the classical narrative poetry written during this period.
     As during the 1800s the traditional ideas of the world in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were eventually replaced by the idea of "modern world system", which was invented and developed by Westerners from 1500s to 1700s, the ideas about the world and the self-identificat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 expressed in narrative poetry in traditional styles was composed of a lot of western geographical, ethnical and racial terms such as "Asia" and "Mongolian race". Modern nationalism becam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poets of this period. They also began to regard the western civilization and Christianity as inevitable for Chinese society. As the tributary system in ancient East Asia eventually collapsed during the 1800s, the facts and ideas of a new international order in East Asia and the life of Chinese people under foreign authorities were also considered important in classical narrative poetry composed between 1840s and 1940s.
     "Poetry as History"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idea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ry criticism. As for the narrative poetry in traditional styles composed between 1840s and 1940s, it usually refers to the expansion of contents and literary techniques. The poets also began to write about the rises and falls of the other nations such as Turkey and Japan.
     The radical changes and fatal clashes of morality and values in modern China were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tents of the classical narrative poetry. Some poets wanted to keep the traditional society and ethics completely, which was determined to fail. The poets also began to describe the life and destiny of some communities which was condemned in traditional society such as courtesans and actors.
     Poetic styles always define the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expression greatly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Yuefu was comparatively freer in vocabulary and contents, which made it the main style in the "Revolution of Poetry". Changqing Style, however, was more exclusive to new words and themes, which prevent it from the exact expression of reality. This problem was more evident in the Recent Style poetic cycles, which urged the poets to find other methods such as adding notes or introductions to solve this problem.
引文
1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文学理论集一》332页。
    2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文学理论集一》341页。
    3《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胡适文存》二集卷二,《胡适文集》三,200页。
    4同上,206页。
    5同上,233页。
    6同上,208页。
    7胡适的这种观点应该受到了梁启超的影响,参见梁启超《饮冰室诗话》、《<秋蟪吟馆诗钞>序》、《<晚清两大家诗钞>题辞》及《清代学术概论》三十一节等。胡先骕已经注意到了二人观点的前后传承关系,见《评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胡先骕文存》(上卷),202页。
    8参见《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近代文学研究》第四章《近代文学思潮研究》第三节《“诗界革命”和“文界革命”研究》对20世纪“诗界革命”研究的述评,97—102页。
    9《评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胡先骕文存》(上卷),192页。
    10 同上,203页。
    11 同上,208页。
    12 钱仲联《近百年诗坛点将录》(改定稿),《当代学者自选文库·钱仲联卷》,690页。
    13 《语文学刊》(高教版)2005年第七期。
    14 参见陈世骧《中国的抒情传统》,《陈世骧文存》1—6页。
    15 参见《牛津古典文学词典》(The Concise Oxford Companion to Classical Liter ature) "Lyric poetry"条,324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6 关于《诗学》是否有如今已佚的论述喜剧的“第二卷”一直是学者聚讼不休的问题,参见亚里士多德《诗学》陈中梅译本“引言”,8—9页,商务印书馆。
    17 胡晓明《释陈寅恪古典今事解诗法》,《学术集林》卷十五,392页。
    18 陈来生《史诗·叙事诗与民族精神》,122页。
    19 陈来生《史诗·叙事诗与民族精神》,154、156页。
    21 《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九。
    22 《野客从书》卷五。
    23 杜牧《唐故平卢军节度巡官陇西李府君墓志铭》,《樊川文集》卷六。
    24 《船山古诗计选》卷一曹丕《大墙上蒿行》评语,转引自钱仲联《王船山诗论后案》,《当代学者自选文库·钱仲联卷》,286页。
    25 《清诗纪事》序言,《清诗纪事》(一),4-5页。
    26 《诗史的发展与汪辟疆的近代诗学成就》,《汪辟疆说近代诗》代序,3页。
    27 钱仲联《三百年来江苏的古典诗歌》,《当代学者自选文库·钱仲联卷》,340页。
    28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三十一。
    29 参见陈寅恪《柳如是别传》第五章《复明运动》对清初钱谦益行迹、诗文之考证笺释。
    30 见汪辟疆《近代诗派与地域》,《汪辟疆说近代诗》6-7页。
    31《近代诗坛鸟瞰》,《当代学者自选文库·钱仲联卷》386页。
    32 汪辟疆《近代诗派与地域》,《汀辟疆说近代诗》6-7页。
    33 此处对同光时期诗歌流派的划分主要依据钱仲联《近代诗歌鸟瞰》、《<近代诗钞>前言》等文中的划分。
    34 《清诗纪事》序言,《清诗纪事》(一),4-5页。
    35 张之洞《劝学篇》序,《张之洞全集》第12册,9705页。
    36 钱仲联《近百年诗坛点将录》(改定稿),《当代学者自选文库·钱仲联卷》672页。
    37 《人境庐诗草》温仲和跋,转引自《人境庐诗草笺注》下册,1088页。
    38 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甲寅本)“天巧星浪子燕青夏曾佑”评夏曾佑、黄遵宪语,《光宣诗坛点将录笺证》附录一,下册,794页。
    39 《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人境庐诗草笺注》卷七,上册599、602页。
    40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二,第四册,496页。
    41 钱仲联《近百年诗坛点将录》(改定稿),《当代学者自选文库·钱仲联卷》673页
    42 张之洞《劝学篇》序,《张之洞全集》第12册,9704页。
    49 柳亚子《长歌一首赠步陶茞楼伉俪》,钱仲联编《近代诗钞》2066页。
    50 《饮冰室诗话》四,2页。
    51 参见李开军《“寺界革命”创作中的“新名词”及其对古典诗歌创作的影响》,《甘肃社会利学》2001年第1期。
    52 《短歌寄杨叔玫时杨为江西巡抚令入红十字会观日俄战局》,《散原精舍诗》卷上,《散原精舍诗文集》上册106、107页。
    53 《感春五首》之三,《散原精舍诗》卷上,《散原精舍诗文集》上册98页。
    54 李开军《“诗界革命”创作中的“新名词”及其对古典诗歌创作的影响》,《甘肃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20页。
    55《谈艺录》三,24页。
    56 同上,23--24页。
    57 李开军《“诗界革命”创作中的“新名词”及其对古典诗歌创作的影响》,《甘肃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20页。
    58 吉川幸次郎《清末的诗》,《中国诗史》352页。
    59 杨联陞《从历史看中国的世界秩序》,《国史探微》1页,辽宁教育出版社。
    60 杨联陞《从历史看中国的世界秩序》,《国史探微》2页。
    61 《左传·闵公元年》。
    62 杨联陞《从历史看中国的世界秩序》,《国史探微》1页。
    63 《释迦方志·中边篇第三》,7、12页,中华书局。
    64 韩愈《论佛骨表》,《东雅堂昌黎集注》卷三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5 [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6 《元史》卷二十四《仁宗纪》一载元仁宗即位后谕安南世子诏中语。
    67 《岛夷志略》吴鉴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8 《明史》卷三二四《外国传》五载洪武四年(1371)馆人译占城王上表中语。
    69 《利玛窦中国札记》第二卷第六章,179、181页。
    70 同上,180页。
    71 参见同上书 179--181页。
    72 《明史》卷三二六《外国传》七《意大里亚》。
    73 《明史》卷三二六《外国传》七《意大里亚》。
    74 《职方外纪》提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七十一。
    75 《坤舆图说》提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七十一。
    76 参见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七《姑妄听之》三“胶州法南墅尝偕一友登日观”条及卷二十《滦阳续录》二“海中三岛十洲”条。
    77 《御制题(皇清职贡图)诗》,《皇清职贡图》卷首,《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8 同上书卷首。
    79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七十一。
    80 参见黄一农《印象与真相——清朝中英两国的觐礼之争》,《中研院史语所集刊》第七十八本第一分,38页。
    81 参见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所录英国国书等文件与汉译本附录所载同一批文件当时清朝官方的汉译文。
    82见《皇朝文献通考》卷二九八《四裔考》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3 康熙二十五年(1686)荷兰表文中语,见黄叔璥《台海使槎录》卷二及王士祯《池北偶谈》卷四。
    84 参见黄一农《印象与真相——清朝中英两国的觐礼之争》,84—85页。
    85 原文“英吉利”、“马戛尔尼”等译名用字均加口字旁,今省略,下引诗本文同。
    86 夹注略。
    87 乾隆帝《御制诗集》五集卷八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原诗后尚有按语,文长不录。按此诗及下引《夜雨》夹注较长,故今将诗句与小注分段排列,以便观览;又原文“祖功”、“宗德”等词或提格书写,或于前空格以示敬,今并省略。
    88 出处同上。
    89 《癸丑仲夏扈跸避暑山庄恭纪》,转引自黄一农《印象与真相——清朝中英两国的觐礼之争》《中研院史语所集刊》第七十八本第一分,56页。
    90 参见黄一农《印象与真相——清朝中英两国的觐礼之争》,85页
    91 《英使谒见乾隆纪实》第十四章,372页。
    92 《英使谒见乾隆纪实》第十二章,325页。
    93 参见黄一农《龙与狮对望的世界——以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后的出版物为例》,《故宫学术季刊》第21卷第 2期,民国92年(2003年)冬季,284页
    94 参见黄一农《龙与狮对望的世界——以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后的出版物为例》,286—291页。
    95 参见《皇清职贡图》卷一、《皇朝文献通考·四裔考》及黄一农《龙与狮对望的世界——以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后的出版物为例》中对徐朝俊《高厚蒙求》等书相关内容的评述。
    96 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1805年1月26日)两广总督倭什布“片奏”,见梁廷枏《粤道贡国说》卷六,《海国四说》,249页。
    97 嘉庆十年二月初七日(1805年3月7日)“圣谕”,同上书,250页。
    98 早在康熙五十五年(1716),康熙帝就曾说:“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圣祖仁皇帝圣训》卷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9 《龚定庵全集类编》卷七,172页。
    100 《龚定庵全集类编》卷十,260页。
    101 1840年8月20日道光帝上谕,转引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174页。
    102 1840年7月26日道光帝上谕,转引自《天朝的崩溃》,166页。
    103 《天朝的崩溃》,155页。
    104 参见《天朝的崩溃》,430—431页。
    105 《三元里》,钱仲联编《近代诗钞》,17页。
    106 朱琦《感事》,钱仲联编《近代诗钞》,167页。
    107 孙衣言《秋感四首》之二,钱仲联编《近代诗钞》,399页。
    108 朱琦《感事》,钱仲联编《近代诗钞》,167页。
    109 贝青乔《咄咄吟》。
    110 《秋蟪吟馆诗钞》卷一,23—24页。
    111 周家禄《新乐府·五口逼》,《寿恺堂集》卷二叶六,141页
    112 参见《天朝的崩溃》492—496、511—517页。
    113 《李星沅日记》,转引自《天朝的崩溃》,484页。
    114 魏源《都中吟·筹善后》,钱仲联编《近代诗钞》,62页。
    115 何秋涛《俄罗斯进呈书籍记》,《晚清文选》卷中,433页。
    116 陈三立《皇授光禄大夫头品顶戴赏戴花翎原任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湖南巡抚先府君行状》,《散原精舍文集》卷五,《散原精舍诗文集》下,846页。
    117 《翁同(?)日记》咸丰十年庚申九月十二日(公历1860年10月25日),第一册,78页。
    118 《曾文正公手书日记》咸丰十年九月初三日。
    119 邓之诚《骨董续记》卷四引《庚申都城戒严事记》,《骨董琐记全编》,385页。
    120 据《清史稿》卷二○《文宗纪》,总理衙门成立于咸丰十年“(十二月)己巳”,即公元1861年1月20日。
    121 参见邓之诚《骨董三记》卷三“抚夷局”条,《骨董琐记全编》,469页
    122 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第七章,《陈旭麓文集(第一卷)》,252页。
    123 《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卷七十一,2676页。
    124 《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第七章,《陈旭麓文集(第一卷)》,252--253页。
    125 参见茅海建《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对外观念的调适》,《戊戌变法史事考》,414、415、428页。
    120 参见《花随人圣庵摭忆》“吴柳堂诀儿书”条及王开玺《清代外交礼仪的交涉与论争》,675—693页。
    127 参见王开玺《清代外交礼仪的交涉与论争》,736页。
    128 徐樾《火轮船歌》,《遗园诗集校注》卷二,47页。
    129 《汉译第一首英语诗<人生颂>及有关二三事》,《七缀集》,137页。
    130 转引自杨联陞《从历史看中国的世界秩序》,《国史探微》3页。
    131 《亲历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第六章,134—135页。
    132 皮锡瑞《醒世歌》,转引自叶德辉《与南学会皮鹿门孝廉书》,《翼教丛编》卷六,415页。
    133 《题李小池环游地球图》,《秋蟪吟馆诗钞》卷七《奇零集》,310页。
    134 参见《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52页。
    135 《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35、36页。
    136 《秋蟪吟馆诗钞》卷一,24—25页。
    137 《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37页。
    138 胡先骕《评金亚匏秋蟪吟馆诗》,《胡先骕文存》上卷124页。
    139 宝廷《和王崶亭后说鬼行》,《偶斋诗草》内次集卷九,378页。
    140 参见Jeffrey A. Auerbach, The Great Exhibition of 1851:A Nation on Display (New Haven &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1999), p.178.
    144 参见The Great Exhibition of 1851:A Nation on Display, pp.174—178.
    142 《海行杂感》之十三,《人境庐诗草笺注》卷四,349页。
    143 参见钱锺书《汉译第一首英语诗<人生颂>及有关二三事》,《七缀集》,138--140页。
    144 参见Henry George Liddell and Robert Scott, A Greek-English Lexicon (Oxford:Clarendon Press,1996), p.353.
    145 参见Aristophanes, Birds,199—200, Birds, Lysistrata, Women at the Thesmophoria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 London, England: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0), p.42.
    146 参见钱锤书《汉译第一首英语诗<人生颂>及有关二三事》,《七缀集》,140页。
    147 参见The Great Exhibition of 1851:A Nation on Display, p.178.
    148 《复姚彦嘉》,《郭嵩焘诗文集》文集卷十一,202页。
    149 《<罪言存略>小引》,《郭嵩焘诗文集》文集卷三,34、35页。
    150 《致李傅相》,《郭嵩焘诗文集》文集卷十二,216页。
    151 《题李小池环游地球图》,《秋蟪吟馆诗钞》卷七《奇零集》,310—311页。
    152 《题李小池环游地球图》,《秋蟪吟馆诗钞》卷七《奇零集》,311页。
    153 参见冯客《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109页及方豪《中西交通史》22页。
    154 参见方豪《中西交通史》22页及江晓原《天学真原》279页。
    155 冯客《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109--111页。
    156 高旭《中国八大奴隶歌》,《高旭集》卷十七,367页。
    157 《再简辟支,仍用原韵》第四首,《高旭集》卷十八,389页。
    158 《中西交通史》,22页。
    159 参见冯客《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51--52页。
    160 《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52页。
    161 参见《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52--53页。
    162 《与南学会皮鹿门孝廉书》,《翼教丛编》卷六,416页。
    163 《香港访潘兰史题其独立图》,《黄遵宪集》上卷,344页。
    164 《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53页。
    165 《逐客篇》,《人境庐诗草笺注》卷四,362页。
    166 《谈艺录(补订本)》三,24页。
    167 《以莲菊桃杂供一瓶作歌》,《人境庐诗草笺注》卷七,601--602页。
    168 参见《马来亚华人旧体诗演进史》,109页。
    169 《人境庐诗草笺注》卷四,356--359页。
    170 《纪事》之二,《人境庐诗草笺注》卷四,366页。
    171 《人境庐诗草笺注》卷四,353页。
    172 《出军歌》之六,《黄遵宪集》上卷,349页。
    173 《旋军歌》之六,《黄遵宪集》上卷,351页。
    174 《逐客篇》,《人境庐诗草笺注》卷四,362页。
    175 《锡兰岛卧佛》,《人境庐诗草笺注》卷六,502--503页。
    185 《小学校学生相和歌》之一,《黄遵宪集》上卷,353页。
    186 《新加坡杂诗》之五,《人境庐诗草笺注》卷七,591页。
    187 《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二卷三自跋》,《江山万里楼诗词钞》附录一,684页。
    188 《爪哇诗》序,《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二,《江山万里楼诗词钞》,56页。
    189 《新嘉坡感怀》,《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三,《江山万里楼诗词钞》,72页。
    190 参见前文所引叶德辉《与南学会皮鹿门孝廉书》及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中对晚清政治幻想小说《新纪元》的述评。
    191 《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78--79页。
    192 《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176页。
    193 魏源《都中吟·筹善后》,钱仲联编《近代诗钞》,62页。
    194 韩愈《越裳操》,《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十一,1155--1156页。
    195 《诗比兴笺》卷四释韩愈《越裳操》语,《魏源全集》第二十册,579--580页。按《诗比兴笺》题陈沉撰,但据邓之诚等学者研究,此书实为魏源所撰而以亡友陈沉名义出版(参见《诗比兴笺》“校点说明”,《魏源全集》第二十册,341--346页)。而魏说也很可能受到了清初李光地、何焯等人的影响(参见《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十一,1156页)。
    196 参见《天朝的崩溃》,566页。
    197 见何秋涛《俄罗斯进呈书籍记》所附书目《晚清文选》卷中,434--444页。
    198 《俄罗斯进呈书籍记》,《晚清文选》卷中,434页。
    199 参见茅海建《天朝的崩溃》,581页。
    200 《伦敦致李伯相》,《郭嵩焘诗文集》文集卷十一,188页。
    201 《纪事》之八,《人境庐诗草笺注》卷四,377页。
    202 宝廷《海上曲》之四,《偶斋诗草》外次集卷十《九九集》,《偶斋诗草》下册,898页。
    203 《康南海自编年潜》光绪五年己卯(1879年),9—10页。
    204 同上光绪八年壬午(1882年),11页。
    205 《洋泾竹枝词》,钱仲联编《近代诗钞》259—262页
    206 《香港感怀十首》之三、之九,《人境庐诗草笺注》卷一,67、73页。
    207 《香港感怀十首》之二、之十,《人境庐诗草笺注》卷一,65、74页。
    208 《初游香港睹欧亚各洲俗》,《康南海先生诗集》卷一《延香老屋诗集》,32页。
    209 黄遵宪《罢美国留学生感赋》,《人境庐诗草笺注》卷三,304页。
    210 宝廷《拟古》之六,《偶斋诗草》内集卷七《九九集》,《偶斋诗草》上册,109页。
    211 宝廷《古风》之一,《偶斋诗草》内集卷七《九九集》,《偶斋诗草》上册,115页。
    212 《独行谣》其二十四,《湘绮楼诗》卷九,《湘绮楼诗文集》,1444页。
    213 《火轮船歌》,《遗园诗集校注》卷二,47页。
    214 《罢美国留学生感赋》,《人境庐诗草笺注》卷三,304—305、310、318页。
    215 寿富等编《先考侍郎公年谱》光绪十四年戊子、十六年庚寅,《偶斋诗草》附录四,1013、1016页。
    210 《鞭聪明》,《偶斋诗草》外次集卷十《九九集》,905页。
    217 《清史稿》卷四六八《寿富传》。
    218 赵炳麟《寿太史传》,《偶斋诗草》附录一,947页。
    219 林纾《赠光禄寺卿翰林院庶吉士宗室寿富公行状》,《偶斋诗草》附录一,940页。
    220 赵炳麟《寿太史传》,《偶斋诗草》附录一,947页。
    221 林纾《赠光禄寺卿翰林院庶吉士宗室寿富公行状》,《偶斋诗草》附录一,941页。
    222 汉语中“基督教”一词有广狭二义:广义指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等教派的基督宗教(Christianity);狄义则专指宗教改革后产生的新教(Protestantism)各派。本文取广义。
    223 章太炎《<社会通诠>商兑》,《章太炎全集》第四册,328—329页。
    224 罗志田《裂变中的传承:20世纪前期的中国文化与学术》,3页。
    225 宝廷《送穷》,《偶斋诗草》外次集卷十《九九集》,《偶斋诗草》下册,893页。
    226 咸丰十一年辛酉正月初五日(公历2月14日)日记,《翁同(?)日记》第一册,93页。
    227 宝廷《拟古》之五,《偶斋诗草》内集卷七《九九集》,《偶斋诗草》上册,109页。
    228 文廷式《志林》,《文芸阁(廷武)先生全集》第二册,226页。
    220 《朝鲜杂诗》之五,《桂之华轩诗集》卷三,《桂之华轩遗集》,145页。
    230 《独行谣》其六“共唱耶苏妖”句自注,《湘绮楼诗》卷九,《湘绮楼诗文集》1425页。
    231 《独行谣》其二十“海外奉巨子”句自注,《湘绮楼诗》卷九,《湘绮楼诗文集》1439页。
    232 参见顾颉刚《<古史辨>第一册自序》,《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1988),23页。
    233 《裂变中的传承》,3页。
    234 《独行谣》其二十,《湘绮楼诗》卷九,《湘绮楼诗文集》1439--1440页
    235 《代拟瑞安演说会章程》,《宋恕集》上册,353—354页
    236 方濬师《蕉轩随录》卷十二“长友诗”条引苏廷魁诗,转引自钱锺书《汉译第一首英语诗<人生颂>及有关二三事》,《七缀集》,136页。所谓“亚孟”正是“amen”一词的天主教译法。
    235 叶德辉《与俞恪士观察书》,《翼教从编》卷六,444页。
    241 《与刘先端黄郁文两生书》,《翼教丛编》卷六,410页。
    242 《致梁启超书(一)》,《黄遵宪集》(下卷),486页。
    243 《论近年之学术界》,《静庵文集》,113页。
    244 窦宗一《李鸿章年(日)谱》1896年8月5日条,转引自董丛林《论李鸿章的“洋教”观》,《中华文史论从》第五十二辑,64页。
    245 《与俞恪士观察书》,《翼教丛编》卷六,444页。
    246 《致梁启超书(一)》,《黄遵宪集》(下卷),488页。
    247 参见董丛林《论李鸿章的“洋教”观》,《中华文史论丛》第五十二辑,65页。
    248 寿富等编《先考侍郎公年谱》光绪十四年戊子,《偶斋诗草》附录四,1013页。
    249 参见孙卫国《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朝鲜王朝尊周思明问题研究》绪论,1、10页。
    250 参见《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陈学霖序,1页。
    251 《天朝的崩溃》,28页。
    252 孙宝瑄《忘山庐日记》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十一月二日。
    253 《张虎人敔万国来朝图为张文敏百龄作以进御画稿在夏闰庵孙桐所征题》,钱仲联编《近代诗钞》,1507页。
    254 《清史稿·属国传》序。
    255 《越南篇》,《黄遵宪集》上卷,343页。
    256 《电线行》,《遗园诗集校注》卷三,103页。
    257 《越南篇》,《黄遵宪集》上卷,341页。
    258 《闻高丽亡日俄协约且有蒙古辽东之约痛慨感赋三章》之三,《康南海先生诗集》卷十二《憩园诗集》页十三—十四。
    259 《赠台湾逸民林献堂兼简其从子幼春》,《清诗纪事》(十九)13457页。
    260 《人境庐诗草笺注》卷三,322—335页。
    261 《闻琉球王尚泰逝世口占一绝》,《清诗纪事》(十九),13465页。
    262 《过安南西贡有感》之三、之四,《人境庐诗草笺注》卷六,449、450页。
    263 参见《汉书·贾捐之传》、《明史·杨士奇传》。
    264 《越南篇》,《黄遵宪集》上卷,341—342页。
    265 参见《清史稿》卷五二七《属国传》二《越南》。
    266 《越南篇》,《黄遵宪集》上卷,341页。
    267 参见《清史稿·越南传》。
    268 宝廷《拟杜》,《偶斋诗草》内集卷四《家居集》,74页。
    269 黄遵宪《越南篇》,《黄遵宪集》上卷,343页。
    270 《拟杜感事》之四,《偶斋诗草》内集卷四《家居集》,68页。
    271 《拟杜感事》之三,《偶斋诗草》内集卷四《家居集》,68页。
    272 《越南篇》,《黄遵宪集》上卷,342—343页。
    273 参见孙卫国《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朝鲜王朝尊周思明问题研究(1637—1800)》,23页。
    274 《明史·朝鲜传》。
    275 参见《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34、36页。
    276 同上书,99—114页。
    277 参见《明史·朝鲜传》、《清史稿·朝鲜传》。
    278 参见朴趾源《热河日记》卷三《行在杂录》,187—188页。
    279 参见《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339页。
    280 “大院君”原为李氏朝鲜对旁系入继王位者生父的谥称,后衍成为生称,一般即指李昰应。
    281 周家禄《朝鲜乐府·卖国碑》序,《寿恺堂集》卷十,346页。
    282 《清史稿·朝鲜传》。
    283 《朝鲜哀词》之三自注,出处同上。
    284 《清史稿·朝鲜传》。
    285 《清文宗实录》卷八十五,咸丰三年二月甲午。
    286 《朝鲜乐府·大院君》,《寿恺堂集》卷十,336页。
    287 《朝鲜杂诗》之七,《桂之华轩集》卷三,145页。
    288 《清史稿·朝鲜传》。
    289 《朝鲜哀词》之四自注,钱仲联编《近代诗钞》,1558页。
    290 《清史稿·朝鲜传》。
    291 周家禄《朝鲜乐府·昌德宫》序,《寿恺堂集》卷十,332页。
    292 《朝鲜乐府·守旧党》序,《寿恺堂集》卷十,347页。
    293 《汉江》,《寿恺堂集》卷十,322页。
    294 参见《清史稿·朝鲜传》、马相伯《一日一谈·我与高丽》等。
    295 《拟古》之二,《偶斋诗草》内集卷四《家居集》,70—71页。
    296 《拟杜感事》之四,《偶斋诗草》内集卷四《家居集》,68页。
    297 《清史稿·朝鲜传》。
    298 参见《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253—254页。
    299 参见《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38页。
    300 《陆军官学校开校礼成赋呈有栖川炽仁亲王》,《人境庐诗草笺注》卷三,247页。
    301 《郑孝胥日记》第一册光绪十八年六月廿四日(7月17日),300页。
    302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转引自张富强《论马关议和期间中日全权大臣的交涉术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中华文史论丛》第五十二辑,119页。
    303 陆奥宗光《蹇蹇录》,转引自张富强《论马关议和期间中日全权大臣的交涉术及其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中华文史论丛》第五十二辑,120页。
    304 唐才常《送安藤阳洲之燕京》,《饮冰室诗话》三八,29页。
    305 唐才常《次深山独啸荒井昌顿韵》,《饮冰室诗话》三八,30页。
    306 收入桑原骘藏《东洋史说苑》。
    307 参见茅海建《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对外观念的调适》第四节“赴韩使节的派出”,《戊戌变法史事考》,447—461页。
    308 梁启超《朝鲜哀词》之七,钱仲联编《近代诗钞》,1559页。
    309 《闻高丽亡日俄协约且有蒙古辽东之约痛慨感赋三章》之二,《康南海先生诗集》卷十二《憩园诗集》页十二—十三。
    310 梁启超《朝鲜哀词》之十一自注,钱仲联编《近代诗钞》,1559页。
    311梁启超《秋风断藤曲》,钱仲联编《近代诗钞》,1555页。
    312 梁启超《朝鲜哀词》之十三、十四自注,钱仲联编《近代诗钞》,1560页。
    313 钱仲联编《近代诗钞》,1555页。
    314 郑孝胥光绪三十三年(1907)正月十三日日记,《郑孝胥日记》第二册,1078页。
    315 转引自孙雄《诗史阁诗话》,《民国诗话从编》(二),168页。
    316 《赋得韩亡子房愤为安重根作也》,钱仲联编《近代诗钞》,1622页。
    317 梁启超《双涛阁宣统二年庚戌日记》正月初六日,《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书信日记集二》,647页。
    318 《双涛阁宣统二年庚戌日记》正月初八日,《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书信日记集二》,648页。
    319 《朝鲜哀词》之十八,钱仲联编《近代诗钞》,1560--1561页。
    320 《寄酬日本诗人禾原永久一首》,《琴志楼诗集》卷二十《集外诗存》,1411页。
    321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诗词集》一,684页
    322 参见2009年10月26日韩国《朝鲜日报》社论《安重根义举100周年与东亚和平》(http://chn.chosun.com/site/data/html dir/2009/10/26/20091026000020.html)
    323 转引自《花随人圣庵摭忆》补篇,98页。
    324 转引自《花随人圣庵摭忆》补篇,97页。
    325 《樊山集》卷二,《樊樊山诗集》上册,43—44页。
    326 见《清史稿》卷五二八《属国传》三《缅甸》。
    327 《致梁启超书》(五),《黄遵宪集》(下卷),498页。
    328 《遗园诗集》卷一,《遗园诗集校注》6—7页。
    329 见《清史稿》卷五二八《属国传》三《暹罗》、《南掌》。
    330 见《清史稿》卷五二八《属国传》三《缅甸》。
    331 《花随人圣庵摭忆》补篇,98页。
    332 《六月十六日观洗象》,《海藏楼诗》卷一,《海藏楼诗集》,1页。
    333 《花随人圣庵摭忆》补篇,98页。
    334 《重送颂臣》,《岭云海日楼诗钞》卷二,28页。
    335 《菊枕诗二首》之二,《岭云海日楼诗钞》卷一,11页
    336 《往事》,《岭云海日楼诗钞》卷二,31页。
    337 《送颂臣之台湾》之六,《岭云海日楼诗钞》卷二,26页。
    338 《寓台咏怀六首》之二、之六,《琴志楼诗集》卷十《四魂集·魂南集》,625页。
    339 《台湾行》,《人境庐诗草》卷八,《黄遵宪集》卷上,215页。
    340 转引自《清诗纪事》(十九),13463-13464页。
    311 转引自《清诗纪事》(十九),13465页。
    342 《清诗纪事》(十九)13456—13457页。
    343 转引自《清诗纪事》(十九),13457页。
    344 转引自《清诗纪事》(十九),13464页。
    345 《清诗纪事》(十九),13457页。
    346 杨圻《哀南溟》序,《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三,《江山万里楼诗词钞》,67页。
    347 《番客篇》,《人境庐诗草笺注》卷七,632页。
    348 《英使谒见乾隆纪实》第七章,143--144页。
    349 《人境庐诗草笺注》卷七,632页。
    350 《圣祖仁皇帝圣训》卷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51 《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七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52 《番客篇》钱仲联注引黄竞初《华侨名人故事录》,《人境庐诗草笺注》卷七,636—637页。
    353 《番客篇》钱仲联注引黄竞初《华侨名人故事录》,《人境庐诗草笺注》卷七,633页。
    354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九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55 《英使谒见乾隆纪实》第七章,143页。
    356 杨圻《哀南溟》序,《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三,《江山万里楼诗词钞》,68页。
    357 杨圻《哀南溟》序,《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三,《江山万里楼诗词钞》,67页。
    358 《清史稿·德宗纪一》。
    359 参见李庆年《马来亚华人旧体诗演进史》2—3页。
    360 《星报》1894年4月12日《丁军门统率战舰南巡记》,转引自李庆年《马来亚华人旧体诗演进史》,90页。
    361 转引自《马来亚华人旧体诗演进史》,99页。
    362 《叻报》1891年11月9日《示颁新政》,转引自《马来亚华人旧体诗演进史》,103页。
    363 黄遵宪《番客篇》,《人境庐诗草笺注》卷七,632页。
    364 参见《马来亚华人旧体诗演进史》,103--107页。
    365 参见蒋英豪《黄遵宪师友记》204—205页及《马来亚华人旧体诗演进史》107--109页。
    366 参见黄遵宪《致新加坡总督施公函》,《黄遵宪集》下卷,473—475页。
    367 《人境庐诗草笺注》卷七,589页。
    368 参见《人境庐诗草笺注》590页及《马来亚华人旧体请演进史》109页。
    369 参见《人境庐诗草笺注》,590页。
    370 《人境庐诗草笺注》卷七,633页。
    371 《游缅甸仰光黄金塔》,《康南海先生诗集》卷七《逍遥游斋诗集》6页。
    372 《游爪哇杂咏》之二,《康南海先生诗集》卷七《逍遥游斋诗集》10页。
    373 《过西贡》,《康南海先生诗集》卷七《逍遥游斋诗集》18页。
    374 《沧趣楼诗集》卷四,《沧趣楼诗文集》上册,90页。
    375 《馆于故甲必丹叶来宅叶盖土人拥以平乱者既因惠潮客民不协质成于英人遂隶英时有演说革命者援此晓之》,《沧趣楼诗集》卷四,《沧趣楼诗文集》上册,87页。
    376 《西历元日观西人操兵》,《沧趣楼诗集》卷四,《沧趣楼诗文集》上册,88页。
    377 康有为《匠菽园所著诗序》,《菽园诗集》卷首,1—2页。
    378 《叻报》1894年3月10日《寓叻闽粤绅商公宴丁禹廷尚书及诸战船管驾及麾下诸将官纪事》,转引自李庆年《马来亚华人旧体诗演进史》,88、89页。
    379 康有为《丘菽园所著诗序》,《菽园诗集》卷首,2页
    380 参见《马来亚华人旧体诗演进史》91—93、117—120、169—171页。
    381 《汉书·西域传》。
    382 《哀南溟》序,《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三,《江山万里楼诗词钞》,68页
    383 《人境庐诗草笺注》卷七,598页
    384 《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三,《江山万里楼诗词钞》,67—70页。
    385 《程氏东坡诗谱序》,《鹤山集》卷五十一,《文洲阁四库全书》本。
    386 参见《湖山类稿》刘辰翁序及马廷鸾、李珏跋。
    387 《周月潭诗序》,《蛟峰文集》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88 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298页。
    389 钱仲联编《近代诗钞》前言,20页。
    390 参见茅海建《天朝的崩溃》第6章,416页。
    391 《高旭集》卷一《新杂谣》之四,7页。
    392 《空轩诗话》十九,《民国诗话丛编》六,37页。
    394 钱仲联《三百年来江苏的古典诗歌》
    395 《花随人圣庵摭忆》,418页。
    396 《请于丹墨国相颠沙告狱吏而观丹墨狱庄严整洁当为欧美之冠》,《康南海先生诗集》卷七《逍遥游斋诗集》,80页。
    397 《至川越参观少年监狱》,《高旭集》卷二,58—59页。
    398 《康南海先生诗集》卷十《漪涟诗集》,36—38页。
    399 《致梁启超书》(五),《黄遵宪集》(下卷),500页。
    401 《天放楼诗文集》附录三,1414页。
    402 魏中林编《钱仲联讲论清诗》之八。
    403 胡先骕《评朱古微疆村乐府》,《胡先骕文存》上卷137页。
    404 《花随人圣庵摭忆》50、55、57页。
    408 《独行谣》其十七,《湘绮楼诗》卷九,《湘绮楼诗文集》,1435页。
    409 《丙寅人日因散帙见高大心夔庚申人日见寄诗忆旧游作示知者》,《湘绮楼诗》卷七,《湘绮楼诗文集》,1352、1353页。
    415 《江山万里楼诗词抄》,561,562页。
    416 《书愤》之五,《人境庐诗草》卷八,《黄遵宪集》上卷,231页。
    417 《越南篇》,《黄遵宪集》上卷,343页。
    418 《小学校学生相和歌》之二,《黄遵宪集》上卷,354页。
    419 《锡兰岛卧佛》,《人境庐诗草笺注》卷六,496页。
    420 唐才常《次深山独啸荒井昌顿韵》,《饮冰室诗话》三八,29页。
    421 《神州八章,为<神州日报>一周年纪念而作也》第四首,《高旭集》,403页。
    422 《缅甸哀》,《康南海先生诗集》卷七《逍遥游斋诗集》5—6页。
    423 《耶路萨冷观犹太人哭所罗门城壁男妇百数日午凭城泪下如縻诚万国所无也惟有教有识故感人深远吾念故国为之怆然》,《康南海先生诗集》卷十一《南兰堂诗集》,49—56页
    424 《匪苏匪士火山簏酒楼望海并眺奈波里全城华人莫我先也》,《康南海先生诗集》卷七《逍遥游斋诗集》,27—28页。
    425 《初登欧洲陆奈波里游公园即睹意相嘉富洱像喜赋》,《康南海先生诗集》卷七《逍遥游斋诗集》,36-37页。
    431 《天放楼诗续集》卷四,《天放楼诗文集》上册,317—318页。
    432 《人境庐诗草笺注》卷三,232、238页。
    433 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卷十“应敏斋上张振轩请讨日本书”条,256页。
    434 宝廷《和王葑亭后说鬼行》,《偶斋诗草》内次集卷九,379页。
    435 《拟登高山而望远海》,《偶斋诗草》内集卷四《家居集》,72页。
    436 《人境庐诗草笺注》附录一,1095页。
    437 《人境庐诗草笺注》卷三,202、204页。
    438 《人境庐诗草笺注》卷三,275页。
    439 《人境庐诗草笺注》卷三,291--303页。
    440 《陆军官学校开校礼成赋呈有栖川炽仁亲王》,《人境庐诗草笺注》卷三,241--248页。
    441 《题日本松阴先生<幽室文稿>即次其韵》,《高旭集》卷一,12页。
    446 《石遗室诗话》卷九,《陈衍诗论合集》上册,132--133页。
    447 胡先骕《评俞恪士觚庵诗存》,《胡先骕文存》(上卷),143页。
    448 《王观堂先生挽词》序,《陈寅恪集·诗集》,12页。
    449 胡先骕《评陈仁先苍虬阁诗存》,《胡先骕文存》上册,218页。
    450 胡先骕《评赵尧生香宋词》,《胡先骕文存》(上卷),102页。
    451 《畏庐诗存》自序,《畏庐诗存》卷首。
    452 《俞觚庵诗集序》,《散原精舍文集》卷十《散原精舍诗文集》下册,943页。
    453 《清处士可园陈先生石表辞》,《畏庐三集》页五十六。
    454 参见张寅彭为点校本《苍虬阁诗集》所作前言。
    455 吴宗慈复胡先骕书引,见《同照阁诗集》附录三,408页。
    456 吴宗慈《陈三立传略》,《散原精舍诗文集》附录(上),1196—1197页。
    457 胡先骕《与吴宗慈论陈三立传略意见书》,《胡先骕文存》(上卷),383、384页。
    458 参见《郑孝胥日记》第三册,1356、1390、1400页。
    459 汪辟疆《光宣以来诗坛旁记·谈海藏楼》引陈宝琛语,《汪辟疆说近代诗》,240页。
    460 吴宗慈复胡先骗书中引陈三立语,见《同照阁诗集》附录三,408页。
    461 《戊子除夕感述》,《苍虬阁诗续集》卷下,《苍虬阁诗集》,350页。
    462 参见《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第六章第七节,215—227页。
    463 《开岁忽六十篇》,《康南海先生诗集》卷十三《纳东海亭诗集》,62、63页。
    464 《丁巳冬至日游青岛并谒恭邸于会泉》,《康南海先生诗集》卷十四《美森院诗集》,29--30页。
    465 参见萧公权《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第六章第六节,212、213页。
    466 见郑孝胥民国十六年丁卯二月二十九日(1927年4月1日)日记,《郑孝胥日记》第四册,2139页。
    467 《哭前翰林院侍读学士湖北提学使黄君仲弢戊戌出奔赖公告难劝吾微服为僧北走蒙辽夜宴浙绍会馆把酒泣诀今幸更生皆君起死人而肉白骨也为服缌衰东望奠祭不知其哭之恸也》,《康南海先生诗集》卷九《避岛诗集》,56页。
    468 《哭亡友烈侠粱铁君百韵》,《康南海先生诗集》卷九《避岛诗集》,51页。
    469 《戊申除夕祭先帝后望海独立思旧感怀》,《康南海先生诗集》卷十一《南兰堂诗集》,7页。
    470 《赠侗公》,《康南海先生诗集》卷十三《纳东海亭诗集》,47页。
    471 《八月十三日祭六烈士于于幽居之美森院廿年还国再蒙大难酹酒哀痛》之二,《康南海先生诗集》卷十四《美森院诗集》,16页。
    472 见郑孝胥民国十六年丁卯二月二十九日(1927年4月1日)日记,《郑孝胥日记》第四册,2139页。
    473 《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五,《江山万里楼诗词钞》,141、151页。
    474 《纪恩诗》之五,《江山万里楼诗钞》卷十《江山万里楼诗词钞》,348页。
    475 参见《天山曲》吴焘跋,《江山万里楼诗钞》卷十一,《江山万里楼诗词钞》,364页。
    476 《江山万里楼诗钞》卷十三,《江山万里楼诗词钞》,464页。
    477 《康南海自编年谱(外二种)》,67—68页。
    478 《开岁忽六十篇》,《康南海先生诗集》卷十三《纳东海亭诗集》,57—61页。
    479 参见《人境庐诗草笺注》卷四《九姓渔船曲》注引李慈铭《越缦堂日记》,386页。
    480 《九姓渔船曲》,《人境庐诗草笺注》卷四,385页。
    481 《偶斋诗草》外集卷七,561--562页。
    482 王逸塘《今传是楼诗话》,转引自《偶斋诗草》附录二,963页。
    483 《哭竹坡》,《沧趣楼诗集》卷一,《沧趣楼诗文集》,8页。
    484 《挽竹坡前辈》之二,转引自
    485 《拟张茂先励志》其四,《偶斋诗草》内集卷七《九九集》,126—127页。
    486 《江山船曲》残句,见王逸塘《今传是楼诗话》,转引自《偶斋诗草》附录二,963页。
    487 敦崇《芸窗琐记》引宝廷诗,转引自《花随人圣庵摭忆》,5页
    488 《感怀》之一、之二,《偶斋诗草》内集卷七《九九集》,128页。
    489 《评俞恪士觚庵诗存》,《胡先骗文存》(上卷),143页。
    490 刘成禺《世载堂杂忆·樊樊山之晚年》,127—128页。
    491 王森然《易顺鼎先生评传》,《琴志楼诗集》附录,1454、1472页。
    492 《湘绮楼日记》光绪二十五年三月廿六日,2210页。
    493 《后数斗血歌》,《樊山集外》卷二,《樊樊山诗集》下册,1788页。
    494 王森然《易顺鼎先生评传》,《琴志楼诗集》附录,1473页。参见《数斗血歌为诸女伶作》。
    495 《琴志楼诗集》卷十八《癸丑诗存》,1274页。
    496 见刘成禺《洪宪纪事诗本事簿注》卷二第十八首《刘喜奎》注。
    497 《哭金伶》序,《琴志楼诗集》卷二十《集外诗存》,1430页。
    498 《寄玉俞女弟》,《琴志楼诗集》卷十三《霭园诗事》,911页。
    499 《因渔溪招客餐菊以诗代柬乃用原韵作俳体一首》,《琴志楼诗集》卷二十,1429页。
    500 王森然《易顺鼎先生评传》,《琴志楼诗集》附录,1454页。
    501 《病榻借樊山先生为余禳天诗韵,自述生平,成长句一篇,呈樊山先生,示由甫六弟,兼谂亲友及海内知我者》,见《花随人圣庵摭忆》。
    502 《花随人圣庵摭忆》,436页。
    503 《后数斗血歌》,《樊山集外》卷二,《樊樊山诗集》下册,1789页。
    504 见樊增祥《后数斗血歌》序引,《樊樊山诗集》下册,1786--1787页。
    505 《容安馆札记》155则。
    506 《巢经巢诗钞》前集卷四,《巢经巢诗钞笺注》上册,296页。
    507 胡先骕《读郑子尹<巢经巢诗集>》,《胡先骕文存》上卷116、117页。
    508 《偶斋诗草》内集卷二《入官集》,《偶斋诗草》上册,23页。
    509 《旧都自夏历正月三日至十五,琉璃厂书肆及各处鬻书者悉陈所有于两衢旁,予购得数十种,皆所欲得者,喜作》之一,《觉庐诗存》卷七《慎修集》,《何振岱集》,267--268页。
    510 《偶斋诗草》内集卷一《学舌畊集》,《偶斋诗草》上册,8页。
    511 《纽约街顶有汽车倒下死者十三人血肉横飞伤者五十二人折足断臂惨不忍睹吾在他车幸免》,《康南海先生诗集》卷八《寥天室诗集》,29页。
    512 《追念钱锺书先生》,《人的文学》,150页。
    513 《癸丑除夕六首》之四,《白华绛跗阁诗》甲,《越缦堂诗文集》上册,16页。
    514 《开岁忽六十篇》,《康南海先生诗集》卷十三《纳东海亭诗集》,55页。
    515 《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人境庐诗草笺注》卷五,427—428页。
    516 胡先骕《读郑子尹巢经巢诗集》,《胡先骕文存》上卷114页。
    517 《哀小乙》之二,《海藏楼诗》卷九,《海藏楼诗集》,283—284页。
    518 《咏怀七古》,《偶斋诗草》内集卷八《咏怀集》,140页。
    519 《觉庐诗存》卷七《慎修集》,《何振岱集》,269页。
    520 《关于京剧与传统文化丛谈》,《学术集林》卷七,290页。
    521 《丁烈女诗》,《秋蟪吟馆诗钞》卷七《奇零集》,299—300页。
    522 胡先骕《四十年来北京之旧诗人》,《胡先骕文存》(上卷),478页。
    527 《禁城不守外间传说宫中有贵妃某氏投井死因拟挽诗四十韵恭纪》,《庚子都门纪事诗》卷一《虎口集》,44—46页。
    528 文廷式《落花》之二,《中国近代文学大系·诗词集一》,650页。
    529 曾广钧《庚子落叶词》之三,《中国近代文学大系·诗词集一》,935页。
    530 《秋蟪吟馆诗钞》卷七《奇零集》,316—320页。
    531 胡先骕《评金亚匏秋蟪吟馆诗》,《胡先骕文存》上卷,128页。
    532 《天放楼诗集》卷七,《天放楼诗文集》上册,196—197页。
    533 《秋蟪吟馆诗钞》卷七《奇零集》,298—299页。
    534 《琴志楼诗集》卷十八《癸丑诗存》,1331页。
    535 《清宫词》,112页。
    536 《樊山续集》卷九,《樊樊山诗集》,820页。
    537 《后彩云曲》序,《中国近代文学大系·诗词集一》,463页。
    538 《彩云曲》序,《樊山续集》卷九,《樊樊山诗集》,818页。
    539 张炯主编《中华文学通史》第五册,462页。
    540 《论诗六绝句》之二,钱仲联编《近代诗钞》,2057页。
    541 参见《光宣以来诗坛旁记·赛金花(附洪钧墓志铭)》,《汪辟疆说近代诗》,174--176页。
    542 王甲荣《彩云曲》,转引自《梦苕庵诗话》一,《民国诗话丛编》(六),155页。
    543 《梦苕庵诗话》一,《民国诗话丛编》(六),155页。
    544 薛绍徽《老妓行》,转引自《梦苕庵诗话》二,《民国诗话丛编》(六),157页。
    545 《云飞墓诗碣》,《江山万里楼诗词钞》,546—547页。
    546 《江山万里楼诗词抄》548,549页。
    547 《秋夕与子修伯严石甫子琴诣菜香居共饭石甫招朱郎至自庚子后不相见者十三年矣既归作长句纪之》,《樊山集外》卷二,《樊樊山诗集》下册,1781页。
    548 《琴志楼诗集》卷十七《壬子诗存》,1211、1212页。
    549 《晚清四十家诗钞》卷三,235页。
    550 《贾郎壁云自沪上归相见赋赠》自注引“壬子(1912)送贾郎之汉口”诗,钱仲联编《近代诗钞》,1540页。
    551 《樊山集外》卷第二,《樊樊山诗集》下册, 1779—1780页。
    552 《梅郎曲》,《樊山集外》卷第二,《樊樊山诗集》下册,1804页。
    553 《琴志楼诗集》卷十八《癸丑诗存》,1275、1277页。
    554 王飚《<琴志楼诗集>前言》,14页。
    555 参见王运熙《汉武始立乐府说》,《乐府诗述论》177-179页。
    556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王运熙卷》526-527页。
    557 《梦苕庵诗话》七,《民国诗话丛编》六,160页。
    558 《黄遵宪集》(下卷),490页。
    559 《黄遵宪集》(下卷),502页。
    560 《人境庐诗草笺注》1084、1088页。
    561 《梦苕庵诗话》一八六,《民国诗话丛编》(六);291页;
    562 转引自《人境庐诗草笺注》附录三《诗话》下,1307页。
    563 《乐府诗集》卷三十四,508页。
    564 《管城硕记》卷二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65 《梦苕庵诗话》九七,《民国诗话丛编》(六),219页。
    570 参见李中华、薛原《“长庆体”考辨》(《光明日报》2005年2月25日)。
    571 《吴梅村<萧史青门曲>读本叙言》,《学术集林》卷九,14页。
    572 《容斋随笔》卷十五“连昌宫词”条。
    573 《墨庄漫录》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74 转引自《吴梅村全集》卷三,59页。
    575 《江山万里楼诗词钞》卷十一,364页。
    576 见罗继祖《庭闻忆略》,《蜉寄留痕》155页。
    577 《陈寅恪集·诗集》,12页。
    578 《复堂日记》,《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书信日记集》2,39页。
    579 见樊增祥自评所引,转引自《中国近代文学大系·诗词集一》465页。
    580 《王观堂先生挽词》,《陈寅恪集·诗集》13页。
    581 《致豹轩先生函》,转引自钱仲联编《近代诗钞》1853页。
    582 见《江山万里楼诗词钞》卷一《檀青引》诗后集评,5页。
    583 《人间词话》五十八。
    584 《民国诗话丛编》(六),160页、291页
    585 《澹轩集》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86 《午亭文钞》卷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87 《御制诗集》四集卷十一、卷九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88 《近代诗钞》,1736页。
    589 《雕虫诗话》卷五,《民国诗话丛编》(六),662页
    590 《江山万里楼诗词钞》卷十一,364页。
    591 金兆蕃《宫井篇》,《安乐乡人诗集》卷一,18—19页。
    592 王景禧《宫井词》,《清宫词》,191页。
    593 孙景贤《宁寿宫词》,钱仲联编《近代诗钞》,1927页。
    594 张怀奇《颐和园词》,《清宫词》,182--183页。
    595 《空轩诗话》四十九,《民国诗话丛编》六,89—90页。
    599 参见王运熙《唐代诗歌与小说的关系》,《当代学者自选文库·王运熙卷》495-516页。
    600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九十五《南宋杂事诗》提要。
    601 刘成禺民国七年(1918年)5月自记,转引自山西古籍出版社版《洪宪纪事诗本事簿注》导言。
    604 《思玄堂诗》,13—16页。
    605 《渔洋山人的<秋柳>诗》,《中国诗史》346-347、349页。
    606 《梦苕庵诗话》,《民国诗话丛编》六,160、291页。
    607 《金薤琳琅斋文存》,19页。
    608 钱仲联编《近代诗钞》,1923页。
    609 孙景贤《客有道秋舫故妓事者感叹赋成四律》之二,钱仲联编《近代诗钞》,1923页。
    610 樊增祥《彩云曲》《樊山续集》卷九,《樊樊山诗集》中册,819页。
    611 杨圻《癸丑北游诗》之二十七,《江山万里楼诗钞》卷五,《江山万里楼诗词钞》,147页。
    612 《谈艺录》六九,231-232页。
    613 《诗品序》,《诗品集注》45页。
    614 钱仲联编《近代诗钞》,1448页。
    615 参见《太平广记》卷二九三引《搜神记》、《幽明录》、《志怪》等书。
    616 《寄庐茶座》,456页。
    620 《石遗室诗话》卷十七,《陈衍诗论合集》上册,235--236页。
    621 《师友诗传续录》四五,《清诗话》157页。
    622 《师友诗传录》载张笃庆语。
    623 宋长白《柳亭诗话》三。以上一段参见《成都竹枝词》卷首所载任半塘《竹枝考》。
    624 《<上海洋场竹枝词>序》,2页。
    625 洛如花馆主人《春申浦竹枝词》,《上海洋场竹枝词》,41页。
    626 张春华《洋场竹枝词》,《上海洋场竹枝词》,359页。
    627 髫渔罗懋其《汉口新年竹枝词》,《武汉竹枝词》,280页。
    628 杨星南《双十节竹枝词》,《成都竹枝词》,175页
    629 《<上海洋场竹枝词>序》,2页。
    630 《海上光复竹枝词》,《上海洋场竹枝词》,206页。
    631 《记壬申年古历十月二十三日成都巷战竹枝词》,《成都竹枝词》,151页。
    632 佚名《续沪上西人竹枝词》,《上海洋场竹枝词》,353页。
    633 佚名《续沪上西人竹枝词》,《上海洋场竹枝词》,354页。
    634 黄燮清《洋泾竹枝词》,《上海洋场竹枝词》,350页。
    635 佚名《春申浦竹枝词》,《上海洋场竹枝词》,53页。
    636 何如璋《使东杂咏》,《清代海外竹枝词》,90页。
    637 郁华《东京杂事诗》,《清代海外竹枝词》,403页。
    638 潘乃光《海外竹枝词》,《清代海外竹枝词》,204页。
    639 《上海洋场竹枝词》,50页。
    640 潘乃光《海外竹枝词》,《清代海外竹枝词》,200页。
    641 《伦敦竹枝词》,《清代海外竹枝词》,224页。
    642 钱锺书 《汉译第一首英语诗<人生颂>及有关二三事》,《七缀集》154-155页。
    463 《清代海外竹枝词》202页。
    644 《使俄草》卷三,201—203页。
    645 转引自吴宓《空轩诗话》三十五,《民国诗话丛编》六,64、65页。
    646 参见吴小初《诗歌要繁荣,就要百花齐放》,《中华读书报》2005年11月16日《艺文空间》版。
    《晚清四十家诗钞》,吴闿生评选,寒碧点校,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戊戌六君子遗集》,张元济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本,台北:文海出版社。
    《晚晴簃诗汇》,徐世昌辑,北京:中国书店
    《近代诗钞》,陈衍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
    《近代诗钞》,钱仲联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
    《清诗纪事》(十六——二十一卷),钱仲联主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
    《民国诗话丛编》(一——六),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文学理论集》(1、2),徐中玉主编,上海:上海书店,1993。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诗词集》(1、2),钱仲联主编,上海:上海书店,1991。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笔记文学集》(1、2),柯灵、张海珊主编,上海:上海书店,1995。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书信日记集》(1、2),郑逸梅、陈左高主编,上海:上海书店,1992。
    《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史料索引集》(1、2),魏绍昌主编,上海:上海书店,1996。
    《清宫词》,[清]吴士鉴等著,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
    《百哀诗》,[清]吴鲁著;《驴背集》,[清]胡思敬著,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0。
    《庚子都门纪事诗》,延清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本,台北:文海出版社。
    《庚子诗鉴》,龙顾山人(郭则沄) 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本,台北:文海出版社。
    《洪宪纪事诗三种》,刘成禺、张伯驹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洪宪纪事诗本事簿注》,刘成禺著,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
    《近代诗人咏香港》,蒋英豪选注,北京:中华书局,1997。
    《成都竹枝词》,杨燮等著,林孔翼辑录,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武汉竹枝词》,徐明庭辑校,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上海洋场竹枝词》,顾炳权编著,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
    《清代海外竹枝词》,王慎之、王子今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湘雅摭残》,湖南图书馆藏稿,曾卓、丁保赤标点,长沙:岳麓书社,1988。
    《陈沆集》,[清]陈沆著,宋耐苦何国民编校,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龚自珍全集》,[清]龚自珍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龚定庵全集类编》,[清]龚自珍著,夏田蓝编,北京:中国书店,1998。
    《魏源集》(全二册),[清]魏源著,北京:中华书局,2008。
    《魏源全集》(全二十册),[清]魏源著,长沙:岳麓书社,2004。
    《复庄诗问》,[清]姚燮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思伯子堂诗文集》(全三册),[清]张际亮著,王飚 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东洲草堂诗集》(全二册),[清]何绍基著,曹旭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巢经巢集》,[清]郑珍著,《四部备要》本,上海:中华书局。
    《巢经巢诗钞笺注》(上下册),[清]郑珍著,白敦仁笺注,成都:巴蜀书社,1996。
    《莫友芝诗文集》(全二册),[清]莫友芝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咄咄吟》,[清]贝青乔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本,台北:文海出版社。
    《曾国藩全集·诗文》,[清]曾国藩著,长沙:岳麓书社,1995。
    《曾国藩诗文集》,[清]曾国藩著,王澧华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养知书屋诗文集》,[清]郭嵩焘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本,台北:文海出版社。
    《郭嵩焘诗文集》,[清]郭嵩焘 著,杨坚点校,长沙:岳麓书社,1984。
    《伏敌堂诗录》,[清]江湜著,左鹏军 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秋蟪吟馆诗钞》,[清]金和著,胡露 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东塾集》,[清]陈澧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本,台北:文海出版社。
    《张裕钊诗文集》,[清]张裕钊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越缦堂诗文集》(全三册),[清]李慈铭著,刘再华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翁同(?)诗词集》,[清]翁同(?) 著,翁同(?)纪念馆编,朱育礼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翁同(?)诗集》,[清]翁同(?)著,朱育礼 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翁同(?)日记》(全六册),[清]翁同(?)著,北京:中华书局,2008。
    《湘绮楼诗文集》(全四册),[清]王闿运著,长沙:岳麓书社,1996。
    《张之洞全集》(全十二册),[清]张之洞著,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张之洞诗文集》,[清]张之洞著,庞坚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偶斋诗草》(全二册),[清]宝廷著,聂世美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寿恺堂集》(一、二),[清]周家禄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本,台北:文海出版社。
    《沧趣楼诗文集》(全二册),陈宝琛 著,刘永翔、许全胜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沧趣楼奏议·诗集》(全二册),陈宝琛 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本,台北:文海出版社。
    《渐西村人初集》,[清]袁昶 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本,台北:文海出版社。
    《安般簃诗续钞》,[清]袁昶 著,铅印本。
    《樊樊山诗集》(全三册),樊增祥著,涂晓马、陈宇俊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樊山集》(含《樊山集》二十八卷、《樊山续集》二十八卷、《樊山公牍》三卷、
    《樊山批判》十四卷、《二家咏古诗》、《二家试帖》、《二家词钞》五卷、《樊山时文》),樊增祥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国六十七年(1978)。
    《黄遵宪集》(上、下卷),[清]黄遵宪著,吴振清、徐勇、王家祥编校整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人境庐诗草笺注》,[清]黄遵宪著,钱仲联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桂之华轩遗集》,[清]朱铭盘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本,台北:文海出版社。
    《八指头陀诗文集》,释敬安 著,梅季点辑,长沙:岳麓书社,1984。
    《沈曾植集校注》,沈曾植著,钱仲联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1。
    《畏庐文集·诗存·论文》,林纾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本,台北:文海出版社。
    《散原精舍诗文集》,陈三立著,李开军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散原精舍诗文集补编》,陈三立著,潘益民李开军辑注,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遗园诗集校注》,[清]徐樾 著,石天飞校注,成都:巴蜀书社,2009。
    《范伯子诗文集》,[清]范当世著,马亚中、陈国安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严几道诗文钞》,严复著,台北:文海出版社。
    《文芸阁(廷式)先生全集》,[清]文廷式著,赵铁寒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本,台北:文海出版社。
    《陈石遗集》(上、中、下),陈衍撰,陈步编,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
    《陈衍诗论合集》(上、下),陈衍撰,钱仲联编校,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石遗室诗话》,陈衍著,郑朝宗、石文英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涛园集》(附:年谱),沈瑜庆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本,台北:文海出版社。
    《琴志楼诗集》,易顺鼎著,王飚 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康南海先生诗集》(全二册),康有为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本,台北:文海出版社。
    《康南海自编年谱(外二种)》,楼宇烈整理,北京:中华书局,1992。
    《刘光第集》,[清]刘光第著,北京:中华书局。
    《节庵先生遗诗》,梁鼎芬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本,台北:文海出版社。
    《觚庵诗存》,俞明震著,马亚中 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海藏楼诗集》,郑孝胥著,黄珅、杨晓波 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郑孝胥日记》(全五册),郑孝胥著,中国国家博物馆编,劳祖德整理,北京:中华书局,2005。
    《柏庄诗草》,丘逢甲著,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6。
    《岭云海日楼诗钞》,丘逢甲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丘逢甲集》,丘逢甲著,长沙:岳麓书社,2001。
    《北山楼集》,吴保初著,合肥:安徽古籍出版社。
    《疑庵诗》,许承尧著,合肥:安徽古籍出版社。
    《志颐堂诗文集》,沙元炳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本,台北:文海出版社。
    《谭嗣同全集》,[清]谭嗣同著,蔡尚思方行编,北京:中华书局,1981。
    《黄人评传·作品选》,汤哲声等编著,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
    《香宋诗钞》,赵熙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赵熙集》,赵熙著,成都:巴蜀书社,
    《何振岱集》,何振岱著,刘建萍陈叔侗点校,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
    《安乐乡人诗集》,金兆蕃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本,台北:文海出版 社。
    《安乐乡人诗续》(附:《七十后诗》、《药梦词》),金兆蕃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本,台北:文海出版社。
    《黄光集》,黄光著,马允伦编,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饮冰室诗话》,梁启超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菽园诗集》,丘炜萲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本,台北:文海出版社。
    《天放楼诗文集》(全三册),金天羽著,周录祥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天放楼文言(附诗集)》,金天羽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本,台北:文海出版社。
    《江山万里楼诗词钞》,杨圻 著,马卫中、潘虹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江山万里楼诗钞》(正续集),杨云史(杨圻)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王国维遗书》,王国维著,上海书店。
    《王国维诗词全编校注》,王国维著,陈永正校注,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
    《高旭集》,高旭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思玄堂诗》,汪荣宝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本,台北:文海出版社。
    《金薤琳琅斋文存》,汪荣宝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本,台北:文海出版社。
    《汪荣宝日记》,汪荣宝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本,台北:文海出版社。
    《苍虬阁诗集》,陈曾寿著,张寅彭王培军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苍虬阁诗》,陈曾寿著,《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本,台北:文海出版社。
    《马一浮集》(第三册),马一浮著,马镜泉楼达人马仲嗣丁敬涵虞万里校点,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
    《昭琴馆诗文集笺注》,胡雪抱著,胡迎健笺注,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同照阁诗集》,陈隆恪著,张求会整理,北京:中华书局,2007。
    《陈寅恪集·诗集》,陈寅恪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夷氛闻记》,[清]梁廷枏撰,邵循正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7。
    《海国四说》,[清]梁廷相撰,骆驿 刘骁 校点,北京:中华书局,1993。
    《庸闲斋笔记》,[清]陈其元撰,杨璐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7。
    《梦蕉亭杂记》,陈夔龙著,北京:中华书局,2007。
    《复辟半月记》,许指严著,北京:中华书局,2007。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崇彝著,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
    《世载堂杂忆》,刘成禺著,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骨董琐记全编》,邓之诚著,赵丕杰点校,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花随人圣庵摭忆》,黄溶著,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
    《热河日记》,[朝鲜]朴趾源著,朱瑞平校点,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
    《英使谒见乾隆纪实》,[英]斯当东著,叶笃义译,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
    《亲历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华回忆录》,[英]李提摩太著,李宪堂侯林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汪辟疆说近代诗》,汪辟疆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钱基博卷》,傅道彬编校,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胡先骗文存》(上卷),张大为胡德熙胡德焜合编,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5。
    《石语》,钱锺书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谈艺录》,钱锺书著,北京:中华书局,1984。
    《七缀集》,钱锺书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钱仲联卷》,钱仲联著,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当代学者自选文库·王运熙卷》,王运熙著,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寄庐茶座》,刘衍文著,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
    《清诗流派史》,刘世南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中国现代叙事诗史》,王荣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近代文学研究》,裴效维、牛仰山撰著,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黄遵宪师友记》,蒋英豪编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
    《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美]萧公权著,汪荣祖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
    《马来亚华人旧体诗演进史》,[新加坡]李庆年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陈旭麓文集》(第一卷),陈旭麓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茅海建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戊戌变法史事考》,茅海建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罗志田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清代外交礼仪的交涉与论争》,王开玺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朝鲜王朝尊周思明问题研究(1637—1800)》,孙卫国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二十史朔闰表》,陈垣编,北京:中华书局,
    《中朝日越四国历史纪年表》,陈久金编著,北京:群言出版社,2008。
    《论清代叙事诗的新发展》,徐志平著,《语文学刊》(高教版)2005年第7期。
    《“长庆体”名义辨说》,刘德重著,《文学遗产》1985年第1期。《“诗界革命”创作中的“新名词”及其对古典诗歌创作的影响》,李开军著,《甘肃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诗界革命”的起点、发展及其评价》,郭延礼著, 《文史哲》2000年第2期。
    《“诗界革命”新论》,马卫中、张修龄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
    《“同光体”研究综述》,涂小马著,《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
    《从唐代到清代文人竹枝词题材内容的发展演变》,莫秀英著,《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年4月第22卷第2期。
    《风云甲午正气篇——甲午战争诗歌综论》,李生辉著,《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
    《黄遵宪的文学主张及其诗歌评价》,王力坚著,《中国文学研究》1998年第1期。
    《黄遵宪诗歌的“诗史”特征及其意义》,龚喜平著,《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5期。
    《梁启超的“诗史”观——(饮冰室诗话)的若干诗学思想分析》,项念东著,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7月第31卷第4期。
    《论金松岑诗歌的“诗史”特征》,郭前孔著, 《济南大学学报》2003年第13卷第4期。
    《论梅村体的个性风貌》,高永年著, 《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清人上海竹枝词透露的近代化气息》,王子今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0年第1期。
    《人境庐诗:新辟境界与传统形式的交融》,陈其泰著, 《齐鲁学刊》2002年第5期。
    《嬗变与转型:新文学运动前后的中国叙事诗》,王荣著,《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11月第31卷第6期。
    《中国叙事诗研究与批评综述》,王荣著,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9月第3卷第3期。
    《诗史思维与梅村体史诗》,魏中林、贺国强著, 《文学遗产》2003年第3期。
    《试论黄遵宪诗歌创作的成就》,张永芳著,《嘉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1年2月第19卷第1期。
    《吟到中华以外天——谈黄遵宪及其<日本杂事诗>》,张德鸿著, 《云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第28卷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