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科学的电信运营企业转型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转型是世界电信业的大趋势,也是中国电信业长远发展的内在要求。电信运营企业转型是电信业转型的具体体现之一,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市场的变化无穷、产业链日趋复杂以及企业内部的适应性分工和调整,使得电信运营企业转型涉及的内容包括业务内容、基础网络、运营机制以及组织管理等诸多方面,可以说,企业成功转型成为一项异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因此,从系统角度,对电信运营企业转型的根源、目的以及途径的理论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从系统的观点,运用包括复杂适应系统和自组织理论在内的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电信运营商的转型做出分析和研究,包括企业转型的根源、转型的动力和途径,以期为我国电信运营企业转型提供理论上的借鉴和参考。利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电信运营企业的转型问题是站在崭新的视角进行的一次新的理论分析与尝试。
     通过系统分析和研究,本文指出,电信运营商转型是复杂性主体的适应性生长,是内外部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影响转型的序参量包括外部序参量:技术水平、用户需求和行业政策,以及内部序参量:企业文化和运作机制。同时,电信运营企业转型的途径是在企业内部各环节之间形成超循环模式,建立稳定的交互结构。电信产业链相应转变为立体层次化结构,其中也存在信息流的超循环。本文还以固网运营商转型为例,结合系统动力学仿真平台,建立了电信运营企业转型动力学模型,对转型前后业务收入及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七章,第一章是论文研究的背景介绍,包括与本文相关度较高的理论发展及应用现状;第二章是对电信运营企业转型的介绍分析,包括目前对企业转型的理论研究和国内外各个典型电信运营企业实施的战略情况;第三章是应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对电信
Transformation is the tendency of world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nd it is also the inner requirement of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China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The change of market is infinite, industrial chain become complex day by day as well as adaptability adjustment of telecommunications operator, which makes the transformation involves lots of abundant and complex content: services and foundation network, and many aspects such as operation system as well as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can be said that operator's successful transformation becomes an unusually complex systematic project.
    Therefore from systematic viewpoint,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for causes, objectives as well as the approaches of telecommunications operator transformation is very important. So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is paper makes analysis and research for related issues of telecommunications operator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systematic scientific,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communication industry.
    It is presented that telecommunications operator transformation is the adaptability growth of complexity adaptive agent, and it is the result that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causes together. The order parameters that affect transformation include external order parameter: technical level, users demand and profession policy, as well as internal order parameter: corporate culture and operating proced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approach of telecommunications operator transformation is to form hypercycle structure among each link of enterprise inside, and establish steady
引文
[1] 维纳著,郝季仁译.控制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
    [2] John F. Padgett, Doowan Lee and Nick Collier. Economic Production As Chemistry [DB/OL]. Santafe working oaoers, www. santafexdu. 200312003
    [3] G.尼科利斯,I.普里高津.非平衡系统的自组织[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4] H.哈肯著,徐锡中等译.协同学引论:物理学、化学利生物学中的非平衡相变和自组织[M].北京原子能出社,1984
    [5] R.托姆著,宁存政译.突变论:思想利应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
    [6] M.艾根等著,沈小峰,曾国屏译.超循环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7] E.N.洛伦兹著,刘式达等译.混沌的本质[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7
    [8] 约翰·H·霍兰著,周晓牧,韩晖泽.隐秩序——适应性造就复复杂性[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9] 约翰·H·霍兰著,陈禹等译.涌现——从混沌到有序[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10] 成思危.复杂性科学探索[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
    [11] Ruthen R. Adapting to Complexity[J]. Scientific American, 1993, 268(1)
    [12] Kauffman SA. Whispers from Carnot: The origins of order and principles of adaptation in complex nonequilibium systems[J], in Cowan GA, Pines D, Meltzer D(eds), Complexity: Metaphors, Models, and Reality.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1994
    [13] Arthur WB. Positive feed back in the economy[J]. Scientific American, 1990, 263(4)
    [14] Christof Koch, Gilles Laurent. Complexity and the Nervous System[J]. Science, 1999, 284(2), 96-98
    [15] 冯珊,唐超,闵君,沈冲.用于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的面向智能体技术[J].管理科学学报,1999,2(2)
    [16] W Brain Arthur. Complexity and the Economy[J]. Science, 1999, 284(2)
    [17] 戴汝为,操龙兵.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J].系统工程学报,2001年1月
    [18] 张知彬,进化与生态复杂性[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4
    [19] 贾仁安,丁荣华。系统动力学——反馈动态性复杂分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
    [20] 袁利金,蒋绍忠.系统动态学——社会系统模拟理论和方法[M].浙江大学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
    [21] 许国志主编.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第二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
    [22] 王其藩.系统动力学和复杂大系统综合动态分析与模型体系.2002年10月
    [23] James M. Lyneis. System dynamics for market forecasting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System Dynamics Review. 2000, 16.
    [24] Hee-Woong Kim, Nam-Hong Yim, Sang-Man Kwak. System Dynamics for Knowledge-Based Decision Making.
    [25] Klaus-Ole Vogstad. A system dynamics analysis of the Nordic electricity market: The transition from fossil fuelled toward a renewable supply within a liberalized electricity market. Trondheim, 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
    [26] 王其藩,李旭.从系统动力学观点看社会经济系统的政策作用机制与优化.科技导报,2004(5)
    [27] 袁利金,蒋绍忠.系统动态学——社会系统模拟理论和方法[M].浙江大学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
    [28] 朱浩义,林建国.复杂自适应系统观下的战略管理[J].集团经济研究,2005年7月
    [29] 罗珉.论复杂性组织系统的进化[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7卷)第2期
    [30] 唐勇.企业集群的复杂性特征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2005年6月(第7卷)第2期
    [31] 王黎.复杂性科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活力,2005年第7期
    [32] 刘洪,姚立。管理复杂适应组织的策略[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4年4月第12卷第2期
    [33] 任佩瑜,林兴国.基于复杂性科学的企业生命周期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
    [34] 陈卫东,顾培亮.基于白组织理论的企业临界竞争战略[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2年10月第25卷第5期
    [35] 徐治立.试论复杂性科学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J].襄樊学院学报,2001年5月第22卷第3期
    [36] 刘洪.涌现与组织管理[J].研究与发展,2002年第14卷第4期[37] 冯德雄.企业适应性成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
    [38] 王廷惠.市场过程的复杂性与演化适应特征[J].财经科学,2005/3总210期
    [39] 何立胜,乔俊峰.对市场自组织运行的新思考[J].中州学刊,2003年7月
    [40] 叶金国,张世英,崔援民.产业系统自组织演化的条件、机制与过程[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3年6月第16卷第2期
    [41] 彭攀.技术变迁与制度变迁双向互动的自组织模型[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4年4月第12卷第2期
    [42] 冯斯波.基于系统科学的复杂市场演化及营销自组织系统研究[D].杭州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3
    [43] 姚立,刘洪.自组织团队的建设[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3年10月第11卷第4期
    [44] 徐全军.企业理论新探:企业自组织理论[J].南开管理评论,2003年3期
    [45] 李彪,王杰,张金春.自组织理论在企业改革中的应用[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4年4月
    [46] 张金春.企业系统混沌管理的涵义、特点和方法[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3年7月第11卷第3期
    [47] 张晓航.企业信息系统自组织演化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年
    [48] 李灵.电子商务项目的协同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49] 张保银.经济管理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与仿真研究[D].大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
    [50] 邱世明.复杂适应系统协同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51] 任锦鸾.基于复杂性理论的创新系统理论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52] 余震宇.复杂经济系统演化建模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53] 陈卫东.复杂适应经济系统演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54] 王周焰.复杂系统的信息评估[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55] 张涛.供应链不确定性产生机理与控制机制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
    [56] 毛凯军.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成长期企业集群进化动力研究[D].上海交大硕士学位论文,2003
    [57] (美)拉里·博西迪,拉姆·查兰著《转型》[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年1月
    [58] William B. Rouse. A Theory of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J], 2005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olume 1, 10-12 Oct. 2005 Vol.
    [59] Rouse, W. B. Enterprises as Systems: Essential Challenges and Approaches to Transformation[J]. Engineering Management Review, IEEE Volume 33, Issue 3
    [60] Rouse, W. B. Introduction to dynamic systems: Theory, models and application[J].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Volume 68, Issue 9, Sept. 1980
    [61] Rouse, W. B., Cannon-Bowers, J. A.; Salas, E. The role of mental models in team performance in complex systems,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J], IEEE Transactions on Volume 22, Issue 6, Nov.-Dec. 1992
    [62] 刘钢庭.转型经济条件下中国自然垄断产业演变及企业行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04
    [63] 张东波.中国电信进入移动通信市场的可行性研究与战略策略设计[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64] 宋可君.中国电信业体制转型与发展对策研究[D].中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
    [65] 刘江波.广州电信的组织结构变革与业务流程再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10月
    [66] 周剑飞.基于生态系统的企业转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67] 王育民.电信业的转型与运营商的策略[J].当代通信,2005年Z2期.
    [68] 王育民.从电信价值链到电信产业生态系统[J].通信企业管理,2004年第3期
    [69] 陈朝晖.企业战略转型基本模式研究[J].《商业时代理论》,2005年30期
    [70] 曾永.我国电信企业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思考[J].电信网技术,2005年第8期
    [71] 张耀寰,梁雄健,付亮.电信运营的转型及实施[J].电信科学,2006年01期.
    [72] 于瑞国.对企业转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信息网络,2005年8月第8期
    [73] 许军.努力实现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型[J].电信决策研究动态,2005年7期
    [74] 陈春鸿.企业转型的七大挑战[J].企业家信息,2003年7期
    [75] 陈继锋.企业转型从六处着手[J].通信企业管理,2005年7期
    [76] 陈国泰,区海翔.传统固网运营商以网络转型促进企业转型探讨[J].广东电信技术,2005年第8期
    [77] 高斌.试论电信业转型和电信企业转型[J].当代通信,2005年16期
    [78] 陆晓东.中国电信战略转型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信息网络,2005年第8期
    [79] 李烨,李传昭.透析西方企业转型模式的变迁及其启示[J].管理现代化,2004年3期
    [80] 朱金周.转型期我国信息服务业的产业政策问题.http://viewpoint.cttl.com.cn
    [81] 胡虎.转型:中国电信业的战略抉择.人民邮电报,2005年7月13日
    [82] Marc R. Halley, Chris Bashioum.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 to a 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 Successful Patterns, Web Services[J], 2005. ICWS 2005. Proceedings. 2005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11-15 July 2005
    [83] David Paper. Development and Initial Testing of a Theoretical Model of transformation[J]. Proceedings of the 33rd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2000
    [84] Benoit Montreuil. Strategic Enterprise Realiz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Processes in the Virtual Organization Era[J].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1996. IEMC 96. Proceeding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18-20 Aug, 1996
    [85] Raymond J. Adensamer. A Process-Centric Approach to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J]. Network Operations and Management Symposium, 1996, IEEE Volume 3, 15-19 April 1996[1] 李烨,李传昭.透析西方企业转型模式的变迁及其启示.管理现代化,2004年3期
    [2] 李强.注重组织学习的组织转型研究.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2年3月
    [3] 蒋水林.面向未来脚踏实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从全球电信业曲折发展历程看当前电信转型的方向和任务.人民邮电报.2005.7
    [4] 王育民.电信业的转型与运营商的策略.当代通信,2005年Z2期.
    [5] 陆晓东.中国电信战略转型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中国电信北研院.信息网络.2005年第8期
    [6] 张洪生.运营商转型应对全球竞争.中国电子报.2005.11.9
    [7] 国内各运营商2004年、2005年年报[1] John Horgan.复杂性研究的发展趋势:从复杂性到困惑的科学,1995,(5)
    [2] 成思危.复杂性科学探索[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
    [3] 成思危.复杂科学与系统工程[J].管理科学学报,1999,2(2),1-7
    [4] 乔治.威廉斯著.适应与自然选择[M].陈蓉霞泽.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6
    [5] 约翰.H.霍兰著.隐秩序——适应性造就复杂性[M].周牧,韩晖泽.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6] 谭跃进,邓宏钟.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研究[J].系统工程,2001,19(5)
    [7] 李宏亮,叶超群,程华等.复杂自适应系统的描述及其分布仿真框架[A],第二届全国复杂性科学学术研讨会[C].2002
    [8] E.N.洛伦兹著,刘式达等泽.混沌的本质[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7
    [9] 许国志主编.系统科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10] 刘钢.复杂性科学的兴起及其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哲学动态》,1999,no.9
    [11] 任常锐,柴跃廷,刘义.敏捷供需链的复杂适应系统建模.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工作报告.2002年
    [12] 葛永林,徐正春.论霍兰的CAS理论——复杂系统研究新视野.《系统辩证学学报》.2002,Vol.10
    [13] 邓宏钟,谭跃进.荃于复杂适应系统的复合多层次遗传算法,《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年1月
    [14] 刘洪.组织结构变革的复杂适应系统观.南开管理评论.2004年7月
    [15] 拉尔夫.D.斯泰西。组织中的复杂性与创造性[M],宋学峰,曹庆仁翻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16] Edwin E. Olson. Facilitating Organization Change: Lessons from Complexity Science. Jossey-Bass, 2001.
    [17] 龚小庆.经济系统涌现和演化——复杂性科学的观点.财经论丛.2004年9月,第5期
    [18] 黄逸瑶.电信运营产业供应链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北京邮电大学博士学位论文[D].2004年10月
    [19] 李健生.价值链、供应链和产业链的区别和联系.http://61.144.28.99/crtvu/gsgl/ltgl/xsdt/jz.2002年10月1日.
    [20] 成思危主编.复杂性科学探索.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p125-128
    [21] 华立,赵纯均.复杂性与社会经济系统建模.《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vol.16.no.3
    [22] 李刚,刘鲁,陈安.供需链管理的运作模式研究。《高技术通讯》,2001,2
    [23] 柴跃廷,韩坚,吴澄.敏捷供需链及其管理.《中国机械工程》,2000,vol 11,no.3
    [24] Thomas Y. Choi., Kevin J. Dooley., Manus Rungtusanatham., "Supply networks and complex adaptive systems: control versus emergence",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01, no.19
    [25] 蒋白桦,王丹力,王宏安,戴国忠.从复杂性的角度分析供应链管理问题,《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no.15
    [26] G. W. Tan, Michael J. Shaw. "E-SWARM: A Complex Adaptive System for Enterprise Modeling", Proceedings International Decision Science Institute Conference, Athens
    [27] Forrester, J. W., Industrial Dynamics, MIT Press, Cambridge, MA, 1961
    [28] 胡虎.转型:中国电信业的战略抉择.人民邮电报.2005.7
    [29] 陈卫东.复杂适应经济系统演化理论与方法研究.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D].2002
    [30] 冯德雄.企业适应性成长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D].2003
    [31] K. G. Murty, Linear Programming, New York: North-Holland, Wiley,1983
    [32] 郑维敏著.正反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33] Hiett, Peter John, Characterizing critical rules at the edge of chaos [J], Biosystems, 1999, 49(2)[1] 梁春晓.电子商务一从理念到行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 托马斯·H·达文波特.信息技术的商业价值.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2000
    [3] 席酉民,尚玉钒.和谐管理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 S·泰森,T·杰克逊.组织行为学精要(2版)[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5] 郭朝阳.冲突管理:寻找矛盾的正面效应[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
    [6] 何民.“房地产—区域经济”复合系统协调理论与调控方法研究.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D].2002年6月
    [7] 邱世明.复杂适应系统协同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D].2002
    [8] 陈兵兵.协同和智能化的电子商务[J].IT经理世界,2001,3:76-78.
    [9] 吴彤.自组织方法论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10] 中国电信研究院资料.关于电信企业战略转型的专题研究报告.2005年7月
    [11] 王兵,徐勇.网络转型刻不容缓.人民邮电报
    [12] 王保平.以电信大服务推进经济战略转型.人民邮电报[1] M·艾根.超循环论.曾国屏,沈小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2] 李妍.组织循环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4年6月
    [3] 邱晓飞.基于演化理论的企业组织创新研究.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3年5月[4] M. G. Sing., andA. Titli, System: Decomposition, Optimization and Control, London: Pergamon Press, 1978
    [5] Glass, Amy Jocelyn, Saggi, Kamal,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he technology gap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8, 55 (2)
    [6] Akio Ishiguro, Yuji Watanabe, Toshiyuki Kondo, Yoshiki Uchikawa, Proposal of Decentralized Consensus-making Mechanisms Based on Immune System, editor AROB 1st, in M. Sugisaka, Japan, 1996
    [7] Wang L X, Design and analysis of fuzzy identifiers of nonlinear dynamic systems, IEEE Trans on AC, 1995, 40(1)
    [8] Kalmar, Zsolt, Marczell, Zsolt, Szepesvdri, Csaba, Lorincz, Andrds, Parallel and robust skeletonization built on self-organizing elements [J], Neural Networks, 1999, 12(1): 163-173
    [9] Stiglitz, J. E.,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dependence of quantity on price, J Econ Literature, 1987, (25): 1—8
    [10] 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公司2004年、2005年年报
    [11] 刘湜.企业转型切莫“拔苗助长”.人民邮电报.2005年9月6日.[1] 中江婴.电信转型和三大转型法则.中国新通信.2005年9月26日.
    [2] 刘湜.企业转型切莫“拔苗助长”.人民邮电报.2005年9月6日.
    [3] 张素娟.关于网络转型的思考.泰尔网.2005年12月
    [4] 于明峰.转型,应因地制宜——关于电信企业战略转型的若干认识.人民邮电报.2005年9月6日.
    [5] 苏少林.电信监管如何适应战略转型.人民邮电报,2005年8月12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