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WTO体制下中国法律服务业的发展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法律服务属于服务贸易中的专业服务,要遵守世贸组织的一揽子协议,尤其是《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国法律服务业面对入世后发达国家法律服务业的巨大冲击,如何在遵守国际规则的前提下,快速提高中国法律服务业在国际法律服务市场中的竞争力,日益成为中国司法界与法学界急需研究的课题之一。
     本文除引言与结语外,主体共分三部分。文章从WTO体制下法律服务贸易的基本状况入手,首先从范围、主体等不同角度对WTO规则下法律服务的内涵加以界定,详细介绍了作为一种国际贸易形式的法律服务的表现形式、各国普遍存在的法律服务贸易壁垒、促进国际法律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推动力以及WTO成员方法律服务的承诺情况。第二部分,首先对一些发达国家法律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力图全面准确地把握发达国家法律服务业的开放历程及其趋势;接着介绍了中国法律服务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开放现状,以及中国法律服务市场开放的政策取向。中国法律服务业在与国际接轨时,应在遵循国际规则和顺应发展潮流前提下,充分利用GATS规则中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条款,坚持适度逐步开放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原则;最后,重点分析了服务贸易自由化对中国法律服务业的影响。第三部分,逐步剖析了中国法律服务业从管理体制、律师所的发展机制到律师职业体系和律师地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司法行政机关的四种职能定位、强化律师协会的行业管理职能;运用民商法学和经济学相关理论,尝试构建中国律师业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的模式选择;介绍公职律师和公司律师制度,以求完善中国律师职业体系;主张提高律师政治地位,以便于培植中国法律职业共同体。
     本文创新之处:规范法律服务市场主体,改制基层法律服务所,建立以律师业为主导的统一的法律服务体系;实现中国法律服务业的产业化,形成以公司化经营为主的多元化律师所格局,建立有限责任合伙律师所、公司形式的股份制律师所,将连锁经营、混业经营、品牌化经营的经营模式理念引进中国律师所的建设体制;建立公职律师、公司律师制度以完善中国律师职业体系;通过提高律师政治地位,促进中国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
The Legal Service is a part of Special Service Trade in WTO, so it must abide by those agreements under WTO, especially 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GATS).After China's entry into WTO, Chinese legal service industry is in severe competition against those legal service industries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It is increasingly urgent for Chinese judicial and jurisprudential circles to do research on how to rapidly heighte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legal service industry in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service markets while observing the international rules.
    This paper is composed of five sections: the preface, the conclusion and the body, which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mainly introduc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Legal Service Trade in WTO. It begins with the connotation of the Legal Service and the four modes of the Legal Service Trade in WTO; then discusses those principal barriers to international service trade and WTO members' specific commitments under the Legal Service. It focuses on analyzing the motive forces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service trade. The second part chiefly analyzes the effects the liberalization of service trade has been producing on Chinese legal service industry. Based on the comparisons of the conditions of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legal service markets, the thesis maintains that complying with the international rules and following the tendency in the international legal services, China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those favorable provisions in GATS to developing country members, and hold on t
    he principle of opening China's legal service market appropriately and gradually. The third part is mainly about the defects in Chinese legal service industry, such as its management systems, the operating mechanisms of Chinese law firms, the lawyer professional system and Chinese lawyers' status in China, and about the effective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ose issues mentioned above, like clearly defining the functions of Judicial and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s in China, strengthening the professional administration of lawyers' association, some ways to industrialize China's legal service, introducing public lawyer and corporation lawyer systems so as to improve China's lawyer professional system, and enhancing Chinese lawyers' political status to make Chinese legal professional community take shape.
    The creative points of the thesi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uniform legal service system in which lawyers play the leading role and monopolize the legal services involving in appearing in court, introducing the systems of limited liability partnership law firm, joint-stock law firm, chain law firm, mixed-industry law firm and well-known brand law firm, founding the public lawyer and corporation lawyer systems to better Chinese lawyers' professional system, raising the political status of Chinese lawyers so as to make Chinese legal professional community take shape.
引文
[1]曹建明 陈治东 主编:《国际经济法专论》(第五卷),法律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2]陈安 主编:《国际经济法论丛》(第6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3]张圣翠 赵维加 主编:《服务贸易法与中国》,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4]许军珂 主编:《国际服务贸易法律与实务》,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5]陶凯元 著:《国际服务贸易法律的多边化与中国对外服务贸易法制》,法律出版社。
    [6]段正坤 主编:《WTO对中国律师业的影响》,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
    [7]赵维田 著:《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8]刘德喜 主编:《WTO与国家主权》,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9]石广生 主编:《世界贸易组织基本知识》(一),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
    [10]陈安 主编:《国际经济法学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11]冯大同 编著:《国际贸易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姜明安 主编:《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3]范健 主编:《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杨海坤 主编:《法学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反思与重构》,法律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15]李本森 编著:《WTO与国际服务贸易法律实务》,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16]翁国民 主编:《入世与法律服务》,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年4月第1版。
    [17]张汉林 主编:《经济全球化世贸组织与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8]余劲松 主编:《中国涉外经济法律问题新探》,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9]宋英辉等著:《律师制度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
    [20]贾午光等著:《迎接挑战——WTO与中国律师业》,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第1版。
    [21]杨斐 主编:《WTO服务贸易法》,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22]刘希贵 著:《律师法原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
    [23]肖胜喜 著:《律师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版。
    [24]章武生 著:《中国律师制度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第1版。
    [25]陈宪著:《国际服务贸易——原理、政策、产业》,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年第1版。
    [26]冯玉军:《法律与全球化一般理论述评》,载《中国法学》2002年第4期。
    [27]王晨光:《加入世贸组织与我国法律服务市场的开放》,载《中国律师》2002年第8期。
    [28]千古洲:《面向WTO的律师业改革与发展》,载《中国律师》2002年第4期。
    [29]王保军 朱景文:《论法律服务的全球化》,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
    
    年第1期。
    [30]周福民 洪晴:《中国律师业如何面对WTO》,载《中国律师》2000年第1期。
    [31]徐鼎茂:《上海律师如何面对WTO》,载《中国律师》2001年第5期。
    [32]张玉良:《外国律师在华违法执业“狂潮现象”透析》,载《中国律师》2000年第1期。
    [33]姜晓亮:《法律服务与电子商务》,载《中国律师》2003年第3期。
    [34]刘伟民:《我国法律服务业的产业化发展方向》,载《中国律师》2002年第7期。
    [35]罗胜福:《中国开放法律服务市场之我见》,载.《中国律师》2001年第1期。
    [36]霍宪丹刘亚:《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载.《中国律师》2001年第1期。
    [37]吕立山:《六把钥匙开启国际之门》,载《中国律师》2003年第8期。
    [38]刘禾秋:《关于我国律师事务所新税规的思考》,载《律师沙龙》2003年第7期。
    [39]山东省法学会:《中国律师业产业化发展研究》,载《律师沙龙》2003年第7期。
    [40]山东省法学会课题调研组:《合伙制、公司制律师事务所探索》,载《律师沙龙》2003年第5期。
    [41]陈宜:《法律服务市场:你该净化一下了》,载《中国律师》2000年第10期。
    [42]宋振江:《律师事务所的品牌》,载《中国律师》2003年第3期。
    [43]段书军 顾振哲:《公司律师论纲》,载《中国律师》2003年第3期。
    [44]贺洪涛 徐保民:《法律颐问制度与公司律师制度之比较》,载《中国律师》2003年第7期。
    [45]王刚:《我国公职律师制度发展中的问题与完善》,载《律师沙龙》2003年第8期。
    [46]史宝伦 刘立柱 何志才:《论公职律师制度的启动与发展》,载《律师沙龙》2003年第8期。
    [47]李本森:《建立政府律师制度初探》,载《律师沙龙》2003年第8期。
    [48]胡明:《如何打造律师事务所的品牌》,载《律师沙龙》2003年第2期。
    [49]利安(杨玉林):《“入世”后中美律师业务之比较》,载《中国律师》2001年第5期。
    [50]樊华:《对法律服务市场割据现状与规范化的思考》,载《中国律师》2001年第5期。
    [51]张秀夫:《正确处理规模发展中的几个关系》,载《中国律师》2003年第1期。
    [52]贾午光:《发展中的律师业需要更多规模所》,载《中国律师》2003年第1期。
    [53]刘振宇:《从英国法律服务市场看“入世”后我国律师业》,载《中国律师》2002年第2期。
    [54]金鑫徐绪柏:《公司制律师事务所之构想》,载《中国律师》2003年第3期。
    [55]寇卫东:《加入WTO与律师服务国际化》,载《中国律师》2000年第1期。
    [56]李志强:《世界经济一体化对法律服务的新要求》,载《中国律师》2000年第1期。
    [57]李游:《普通法系中律师资质的形成》,载《中国律师》2000年第12期。
    
    
    [58]晓舟:《中国律师制度创新和管理理念的思考》,载《中国律师》2003年第4期。
    [59]赵小鲁:《律师事务所规模化的几个问题》,载《中国律师》2003年第2期。
    [60]崔蜂:《规模化发展的理性思考》,载《中国律师》2003年第2期。
    [61]杨敏:《股份制律师事务所的产权模式》,载《中国律师》2003年第2期。
    [62]段正坤:《依法监管促进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开放》,载《中国律师》2003年第8期。
    [63]肖骊珠:《优势互补增强自身竞争力》,载《中国律师》2003年第8期。
    [64]张福森:《法律服务的数量与质量应当并重》,载.《中国律师》2003年第9期。
    [65]段正坤:《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几个问题》,载《中国律师》2003年第9期。
    [66]叶新火:《律师兼任法官的社会背景与价值探讨》,载《律师沙龙》2003年第6期。
    [67]江平:《中国律师挑战权力》,载《律师沙龙》2003年第7期。
    [68]黄再再:《美国律师惩戒制度及其借鉴意义》,载《律师沙龙》2003年第6期。
    [69]徐立波徐绪柏:《中国律师业呼唤CEO》,载《律师沙龙》2003年第10期。
    [70]邓高虹:《我国设立有限责任合伙律师事务所的法律思考》,载《律师沙龙》2003年第5期。
    [71]王大勇 贾悦:《中国法律服务市场的规范化建设与律师事业的发展》,载《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6月第3期。
    [72]顾培东:《开放法律服务市场的政策》,《环球法律评论》2001年夏季号。
    [73]《中国需要自己的国际大律师》,中华财会网(www.e521.com)2003-11-25
    [74]《加大律师业对外开放的设想》,中国律师网2003-12-08
    [75]王宇:《今年法律服务三大任务》,载《法制日报》2004-02-27
    [76]陈舒 詹礼愿:《律师的专家责任》,中国律师网2004-03-18
    [77]刘京华:《对中国律师业价值取向的反思》,中国律师网2003-03-06
    [78]张文显:《入世与法学教育改革》,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79]徐鼎茂:《当前制约律师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中国律师网2003-01-04
    [80]赵大程:《肩负起拓展和规范律师业的重任》,中国律师网2004-02-09
    [81]刘武俊:《律师业荣辱关乎法制文明》,中国民商法律网2004-03-16
    [82]施文:《拓展农村法律服务的思考》,中国律师网2004-01-04
    [83]周爱吾:《律师拓展法律服务的方向》,中国律师网2004-03-18
    [84]《中国已履行法律服务市场取消“三个限制”的承诺》,新华网2003-12-08
    [85]李志红:《谁将得到中国法律服务市场》,中国律师网2003-05-22
    
    
    [1]川村明(日)鲍荣振译:《二十一世纪的律师国际化和WTO、OECD的律师服务自由化》,载《中国律师》1997年第8期。
    [2]斯莱德·斯多伦伯格(美):《服务贸易法律服务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普法网2002-09-23
    [3]Journal of World Trade, Vol. 30, No. 1, 1994
    [4]Deepak Nayyar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Uruguay Round on Trade in Services, Journal of World Trade, Vol. 22, No. 5, Oct. 1988
    [5]J Burton Negotiation Patterns for LiSeralizing International Trade in Professional Service, University of Chicago Legal Forum, Vol. 1986
    [6]T NoyelleBusiness Service and the Uruguay Round on Trade. in Services', University of Chicago Legal Forum, Vol. 1986
    [7]European Barriers to Free Establishment Set to Go,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Law Review,London, Jul. 1997 (Anonymous)
    [8]Matthew Montagu-Pollock, International Dilemma, Asian Business, HongKong, Jul. 1991
    [9]UNCTAD, World Bank, Liberalizing Transactions in Services: A Hand Book, United Nation, New York and Geneva, 1994
    [10]Carole Silver GloSalization and the U.S. Market in Legal Services-Shifting Identities Law and Policy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ummer 2000, Vol. 31 No. 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