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发展”道德教育模式初探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当今学校道德教育工作不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青少年品德发展要求的情况下,本文对构建一种新型的“主体——发展”道德教育模式进行探讨。构建此道德教育模式旨在充分肯定学生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品德的自主发展,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本文论述了“主体——发展”道德教育模式的含义、特点、目标、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探讨了实施“主体——发展”道德教育模式的策略和保障条件,以期为广大的教师选择道德教育模式提供参考。
On this condition that current moral edcation in school can't suit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tion and the moral development of adolescent ,this article attemps to establish the model of "subject--development" moral education .So as to sufficiently affirm the subjective position of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the moral education ,promote students to develop in the morarity in their inative ,and improve the effects of the moral education .It describes the fundation of the practive ,basis of the theory ,character ,object and definition of the model of "subject-development" moral education ,and points out the tactis of practice and the condition of guarantee as well ,hoping to help the teachers choose the model of moral education.
引文
(1) 任者春 蒋万霄.内外互动德育模式.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2) 中国互联网检测中心.中国互联网发展最新数据通报.2000-1-18
    (3) 钟伟.中国教育报.2002.2.24
    (4) 许海新主编.让儿童的道德生命自由成长.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112
    (5) 陈佑清.人作为活动主体的素质结构.教育研究.2002.6.33
    (6) 杨正江.哲学体系重要问题研究[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3.100.
    (7) 姚文俊 刘可钦主编.我要成为最佳的我[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5
    (8) 厉以贤 李明德.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学说探讨.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
    (9) 王逢贤.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研究.1981.7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167
    (1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104
    (12) 张天宝.试论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念.教育研究.2000.8.17)
    (13) 范红霞.刘庆昌.尊重学生需要 改进道德教育.教育研究.2002.6.40
    (14) 马健生.张东娇.道德教育:“化理论为德性”.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3.65
    (15) 檀传宝.德育美学观[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155
    (16) 黄向阳.德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72
    (17)(18) 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南京.南京教育出版社.1993
    (19) 冯建军.主体道德教育与生活.教育研究.2002.5.37
    
    
    (2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36
    (21) 刘次林.自我扩展的德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沪.2000.3.16
    (22) 拙作.一字管理法.班主任.2000.6
    
    
    1、魏贤超.培养主体性道德素质:现代德育理论的重要命题.教育研究.1996.3
    2、任者春 蒋万霄著,内外互动德育教程.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4、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安徽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5、茅于轼著.中国人的道德前景.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
    6、冯忠汉著.德育实论—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化途径.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
    7、魏贤超著.道德心理学与道德教育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95
    8、檀传宝著.德育美学观.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
    9、陈安福编著.德育心理学.重庆出版社.1987
    10、吴先正 张庆远编著.德育纵横谈.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87
    11、常生禾主编.学校德育指南.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1
    12、檀传宝.德育功能简论.中国教育学刊.1999.5
    13、古人伏 朱炜.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冲突与教育.中国教育学刊.1998.2
    14、王啸 鲁洁.德育理论:走向科学化和人性化的整合.中国教育学刊.1999.3
    15、吕型伟.提升人的道德水准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任务.中国教育学刊.2001.1
    16、鲁洁.论德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教育研究.1994.6
    17、刘次林.自我扩展的德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9
    18、陈俊珂.国外中小学德育的发展趋势.中小学管理.2001.7-8
    19、班华.创造性的培养与现代德育教育研究.2001.1.15~19
    20、朱永新 任苏民.中国道德教育:发展趋势与体系创新.教育研究.2000.12.10
    21、燕国材.再论主体教育.中国教育学刊.2001.1.14~17
    22、邱伟光.新世纪与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之再认识.理论.思想.教育.20011.6
    23、苗作斌.重视和做好德育工作.教育发展研究.2000.4.5~8
    24、金志云.自我教育:方法与模式的探讨.扬州大学学报.2000.1.19~22
    25、赵飞.中美学校德育实施途径比较研究.思想.理论.教育.2001.2.16~18
    26、孙峰.现代化进程中道德教育的世纪走向.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2.54~58
    27、杨启亮.中国传统道德精神与21世纪的学校德育.教育研究.1999.12.9
    28、郑传芳 潘玉腾.中外学校道德教育方式的共性和异性.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4.33~39
    29、A.威尔逊.湘学译.美国道德教育危机的教训.国外社会科学.2000.2.50~5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