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日本对东北水田投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代中国东北地区的水田稻作农业是由迁居于此的朝鲜移民试种水稻成功而拉开帷幕的。朝鲜移民是东北水田开发的主力军,在长期的种植水稻的生产实践中,他们加强了与我国人民之间的联系,尤其是水田稻作农业生产为他们最终成为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成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民国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进一步对东北进行侵略,通过满铁、东拓和东劝等企业在东北经营农场,招募朝鲜移民开发水田,利用散居在东北各地的朝鲜移民及主要由他们所从事的水田农业开发来扩大其侵略权益,推行“换位移民”政策,借机投资东北农业并侵占东北土地,妄图达到侵略中国东北的目的。
     本选题以民国时期为中心,考察朝鲜移民开发东北水田、种植水稻以及由此引起的近代东北农业结构的改变,重点分析研究民国时期东北朝鲜移民的水田农业开发与日本资本投资之间的关系,理清日本帝国主义通过满铁、东拓和东劝对东北水田农业进行投资的脉络及与朝鲜移民的关系,分析中日间围绕朝鲜移民水田农业发生的纠纷,总结日本农业投资对东北社会产生的影响。
     对东北朝鲜移民水田开发进行研究,既是对东北农业发展历史的研究,也是对朝鲜移民生存手段的研究,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更加有助于将中国朝鲜族形成之研究引向深入。研究东北朝鲜移民水田开发与日本资本的关系,从而客观深入地分析日本帝国主义在较为隐蔽的战线上,利用东北朝鲜移民妄图达到其侵略东北的目的,进一步揭露日本帝国主义“施惠”朝鲜移民和“开发东北”的侵略本质以及由此给东北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研究近代东北朝鲜移民的水田开发,对现今我国东北的水稻农业发展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分为绪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
     本论分为四章。
     第一章论述朝鲜移民与近代东北水田农业的产生。其中包括朝鲜人移居东北的原因、历程和分布状况;朝鲜移民在东北试种水稻、朝鲜移民水稻技术的特征以及奉系军阀发展水田农业的举措;近代东北传统农业结构的改变等。
     第二章论述日本对东北水田农业的投资。其中包括满铁开发水田、经营农场与朝鲜移民;东拓对东北土地的投资、东拓的“换位移民”与朝鲜移民的水田开发;东劝开发水田与招募朝鲜移民等。
     第三章论述中日间围绕朝鲜移民水田开发的纠纷。主要包括日本利用朝鲜移民开发水田,非法占领土地,扩大日本在东北的势力范围,奉天当局奖励国人学习稻作技能,限制朝鲜移民租佃土地,中日发生关于朝鲜移民土地所有权之争以及在中日纠纷中朝鲜移民的处境等。
     第四章论述日本农业投资对东北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日本农业资本控制朝鲜移民,利用水田蚕食东北土地,加快侵略东北的步伐;日本利用水田挑拨中朝民族关系,制造民族矛盾,导致奉天当局驱逐朝鲜移民;日本利用东北水田控制大米市场等。
     最后为结论部分。
The paddy field rice agriculture in northeast area of China in modem times started with the success of paddy planting experiment by Korean immigrants. The Korean immigrants were the main force of exploiting paddy field in the northeast, in the long producing and practicing period of planting paddy, they strengthened the relation with our people, especially, the producing of paddy field rice agriculture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ir becoming a member of our multiracial family at last. During the Chinese National Period, in order to invade northeastern of China further, the Japanese imperialism ran farms in the northeast by corporations such as South Manchuria Railway Co.Ltd., Toyo Takushoku Co.Ltd. and East Asia DKB Co.Ltd.,etc, recruited Korean immigrants to exploit paddy field, utilized the Korean immigrants living everywhere in the northeast and the paddy field exploitation that Korean immigrants were engaged in to expand its interest of invasion. The Japanese imperialism also carried out "transposition of immigrants" policies, took the opportunity to invest northeastern agriculture and occupied the land in northeast, trying in vain to achieve its aim of aggression.
     This subject focuses on the central of Chinese National Period, investigates how Korean immigrants exploite paddy field in the northeast, plant rice and the transform of the agriculture structure in the northeast in modern times aroused. It focuses on analyzing and discuss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Korean immigrants'paddy field agriculture exploitation in the northeast and the Japanese capital investment in Chinese National Period, and on sorting out the context that the Japanese imperialism invested in the paddy field agriculture in the northeast by South Manchuria Railway Co.Ltd., Toyo Takushoku Co.Ltd, East Asia DKB Co.Ltd. and the relation with the Korean immigrants. It analyzes the dispute around Korean immigrants'paddy field agriculture between Japan and China, and concludes the influence of the society in the northeast that the Japanese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has generated.
     The study on northeastern Korean immigrants'paddy field exploitation is not only study on history of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the northeast, but also study on the means of Korean immigrants'survival. It will be helpful to guide the study on the conformation of Chinese Korean into deep by uniting them together. By study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Korean immigrants'paddy field exploitation in the northeast and the Japanese capital, it can be objectively and deeply analyzed that the Japanese imperialism, in a less hidden front, utilize the Korean immigrants in the northeast trying in vain to achieve its aim of aggression, which further expose the invasive essence of Japanese imperialism's "favor" Korean immigrants and "exploiting northeast" and thus bring the society in the northeast profound influence. The study on the Korean immigrants'paddy field exploitation in the northeast in modern times also makes great practical sens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ddy agriculture in the northeast of our nation nowadays.
     This dissertation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which are introduction, body and conclusion.
     The main body is divided into4chapters.
     Chapter one discusses the generation of the Korean immigrants and the paddy field agriculture in the northeast in modern times. It includes the reasons, the cours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Korean migrate to the northeast; the character of the paddy technique when Korean immigrants try to plant paddy and the measures when the Fengtian clique of warlords develops paddy field agriculture; the transform of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structure in the northeast in modern times,etc.
     Chapter two discusses the Japanese investment in the paddy field agriculture in the northeast. It includes how South Manchuria Railway Co.Ltd. exploits paddy field, runs farms and the Korean immigrants; how Toyo Takushoku Co.Ltd invests in the land in the northeast, the "transposition of immigrants" Toyo Takushoku Co.Ltd carried out and the Korean immigrants'paddy field exploitation; how Toyo Takushoku Co.Ltd exploits paddy field and recruits Korean immigrants,etc.
     Chapter three discusses the dispute around Korean immigrants'paddy field exploitation between Japan and China. It mainly includes how Japan illegally occupies the land, thus Expands Japanese sphere of influence in the northeast by utilizing the paddy field Korean immigrants exploited; how Fengtian clique of warlords encourages Chinese to learn rice technique, imposes restrictions on Korean immigrants leasing land; how the struggle concerning property in land of Korean immigrants between Japan and China take place and the situation of Korean immigrants in the dispute between Japan and China.
     Chapter fou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that Japanese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has generated to the society in the northeast. It mainly includes how Japanese agricultural capital dominates Korean immigrants, utilizes the paddy field to occupy the land in northeast, thus accelerates their steps to invade northeast of China; how Japan utilizes the paddy field to sow dissension among various nationalities between Korea and China, creates the national contradiction, results in the Korean immigrants driven out by the Fengtian clique of warlords; how Japan utilizes the paddy field in the northeast to control the rice market,etc.
     The final is conclusive part.
引文
1权立主编:《中国朝鲜族史研究》,延边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6页。
    2申千湜、金镐逸:《韩国民族史》,第256页。
    3姜龙范:《清季中朝边务交涉与两国对朝鲜移民的政策》,《近代中朝日三国对间岛朝鲜人的政策研究》,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4金春善:《延边地区朝鲜族社会的形成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何廉:《东三省之内地移民研究》,《经济统计季刊》,第1卷第2期,1932年,第239页。
    6赵文林、谢淑君:《中国人口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512页。
    7《吉林通志》,卷31上,《食货志》4, 《屯垦》,536-537页。
    8《谕折汇存》,光绪21年正月3日。
    9辽宁省档案馆馆藏历史档案:JC10-4230号。
    10文定昌:《军国日本朝鲜占领三十六年史》上,汉城大学出版社,1965年,174页。
    11慎镛夏:《对试图再定立“殖民地近代化论”的批判》,《创作和批评》,1997年,第30页。
    12朴庆植:《日本帝国主义的朝鲜支配》上,青木书店,1973年,第90页。
    13《满洲国现势》,1939年版,第385页。
    14《李朝仁祖实录》卷16,仁祖5年5月丁卯。
    15潘哲等编:《清入关史前料选集》第二辑《丙子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488页。
    16昭显世子:《沈阳日记》,大洋书籍,1975年版,60页。
    17金春善:《延边地区朝鲜族社会形成》,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4页。
    18《通文馆志》卷十二。
    19崔宗范:《江北日记》,1872页。
    20金春善:《延边地区朝鲜族社会形成》,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61页。
    21《东三省政略》边务四,延边边务报告,第四章。
    22玉真:《东三省韩侨状况报告》,载《满洲省委文件》,第12卷1号,1927年。
    23江宇:《住满韩侨之情势报告》,载《满洲省委文件》,第12卷2号,1929年。
    24中共满洲省委:《满洲的朝鲜农民问题》,载《满洲通讯》,1928年7期,第14页。
    25昭显世子:《沈阳日记》,大洋书籍,1975年版,第414页。
    26孙春日主编:《中国朝鲜族社会文化发展史》,延边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8页。
    27牛丸润亮:《最近间岛事情》,1927年,第89页。
    28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编:《江北日记》,“江左与地记”。转引自孙春日主编:《中国朝鲜族社会文化发展史》,延边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页。
    29《延吉厅同知呈所管各事宜选具清册》,摘自《延边地区历史档案史料选编(之一)》,11页。
    30朝鲜总督府:《在满朝鲜人之概况》,13-14页,1936年。
    31金哲:《韩国人口及经济》,东京,岩波书店,1965年,28页。
    32[韩]日本拓务大臣官方文书课:《满洲与朝鲜人》,103页,1928年。
    33[韩]玄圭焕:《韩国流移民史》,169页,韩国,语文阁,1959年。
    34此处参考彭怀彬,《论奉天当局对朝鲜移民开发水田的政策》,《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月,第5期;金颖,《近代东北地区水田农业发展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8-34页;衣保中,《近代朝鲜移民与东北地区水田开发史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第19-22页。
    35东北物质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农田水利》,第1页,中国文化服务社,1947年。
    36[日]中村诚助:“南满二於ケル水稻作ノ研究”、载《满州水稻作ノ研究》、满州農学会1943年版、第9页。
    37金颖:《近代东北地区水田农业发展史研究》,第2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38彭怀彬:《论奉天当局对朝鲜移民开发水田的政策》,《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月,第5期,第136页。
    39金颖:《近代东北地区水田农业发展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8-34页:衣保中,《近代朝鲜移民与东北地区水田开发史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第19-22页。
    40朴今海,郑信哲:《略论中国朝鲜族的爱国主义情结》,《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41衣保中:《论清末东北地区的水田开发》,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1期,第95页。
    42管彦波:《试论东北朝鲜族的稻作》,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第2期,第98-99页。
    43权宁朝:《黑龙江省近代水田开发与朝鲜民族》,《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史专题国际学术会议文集》,北京:学苑出版社,1989年版。
    44管彦波:《试论东北朝鲜族的稻作》,《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第2期,第98页。
    45此处参考金颖,《近代东北地区水田农业发展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衣保中,《近代朝鲜移民与东北地区水田开发史研究》,南京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年。
    46管彦波:《试论东北朝鲜族的稻作》,《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年第2期,第99页。
    47衣保中:《朝鲜移民与近代东北地区的水田技术》,《中国农史》,2002年第1期,第37页。
    48禹钟烈:《辽宁朝鲜族史话》,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第31页。
    49金东俊:《珲春朝鲜族的迁入及其历史作用》,《中国朝鲜民族迁入史论文集》,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89年,329-330页。
    50胡天恩主编:《舒兰县水利志》,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年5月,第178-180页。
    51衣保中:《朝鲜移民与近代东北地区的水田技术》,《中国农史》,2002年1期,第40页。
    52潘泳雷译:《南满洲水稻状况》,《农林公报》,第二年第14期。
    53《凤城县志》,民国十年,卷14。
    54《庄河县志》,民国八年,卷11。
    55《吉敦沿线地方水田后不地调查报告书》,昭和四年,3-4页。
    56吉林行政公署档案:11(7-7)-1918。
    57衣保中:《论清末东北地区的水田开发》,《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1期,第96页。
    58徐基述、徐明勋:《黑龙江朝鲜民族》,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第47-49页。
    59吉林省政府档案:11(7-7)-2254。
    60吉林省政府档案:11(7-7)-2254。
    61吉林省政府档案:11(7-7)-2254。
    62《桦川县志》,民国十七年,卷3。
    63《奉天全省官地清丈局兼屯垦局报告书》下卷,《清丈局历年丈放地亩表》。
    64辽宁省档案馆藏:《1930年4月辽宁省全省官地清丈局为查顶达旗摧拨地价所造清单》,转见吉林大学经济系等编《东北垦殖史资料》油印本上辑,第18页。
    65《吉林全省清理田斌报告书》,民国13年版,蒙地自报升科第17-19页、第24-27页。
    66农商部:《农商统计表》,转引自《东北垦殖史资料》上辑。
    67孙绍康:《东省农话》,《农商公报》第53期,1918年12月。
    68毛英萍:《略论民国时期东北的农业经济政策》,《北方文物》,1997年第2期,第88页。
    69金颖:《近代东北地区水稻的栽培与朝鲜移民》,汉城:国学资料院出版社,2004年,第95-96页。
    70《吉长日报》,1914年5月7日。
    71《农商公报》,1927年,第36期。
    72《东省经济月刊》,第3卷,1927年,第5期
    73金颖:《民国时期奉天省地方政府农田水利政策研究》,《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第92页。
    74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档案: 奉天省长公署.JC10-3278。
    75吉林县公署档案:第25230卷。
    76吉林省长公署档案:11(7-7)-1993。
    77潘泳雷译:《南满洲水稻状况》,《农林公报》,第14期
    78吴祖鲲、富萍:《东北近代农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长白学刊》,1998年第3期,第62页。
    79《中国考古学年鉴》,辽宁省,1988年。
    90陈祖规:《中国农业遗产选集》稻(上编),1985年版:应存山:《中国稻种资源》,1993年版,第466页。
    81《新唐书》第219卷,《渤海传》
    2王培新:《唐代渤海国的农牧业》,《农业考古》,1997年第1期,第210页。
    3吴文衔、张泰湘、魏国忠:《黑龙江古代简史》,北方文物杂志社,1987年1月。
    4张芳:《宋元至近代北方的农田水利和水稻种植》,《中国农史》,1992年第1期,第50-58页。
    85李毅纂修:《开原县志》,卷10,1930年版影印本,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1974年版,第953页。
    86刁书仁:《论清代东北流民的流向及对东北的开发》,情史研究,1995年第3期,第30页。
    87《清朝文献通考》卷1.
    88乾隆元年版《盛京通志》卷24.
    89乾隆元年版《盛京通志》卷23.
    90《清高宗实录》卷115
    91《清代通史》,第1704页。
    92刘举、李营:《浅析20世纪初至30年代关内移民与东北经济发展的关系》,《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第89页。
    93马尚斌:《奉系经济》,辽海出版社,2000年版,第119页。
    94陈瀚笙等:《难民的东北流亡》,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1930.第31页。
    95《东北移民问题》,第54页。
    96[日]《满蒙资源要览》,长春:兵用图书株式会社,昭和7年6月.
    97《满蒙全书》(3),农业篇.
    98长顺修、李桂林纂:《吉林通志》(卷33)《食货志·物产》,浙江大学图书馆藏,民国18年重刻本。
    99万福麟监修,张伯英总纂:《黑龙江志稿》(卷16)《物产志·植物》,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以上转见刘克祥,《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东北地区的土地开垦和农业发展》,《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4期。
    100杜修昌:《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史略》,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30页。
    101《中国农业经济发展史略》,第230页。
    102[日]铃木小兵卫:《满洲/农业机构》东京:东京白杨社,1936.
    103衣保中、吴祖馄:《论东北农业近代化》,《社会科学战线》,1997年1期。
    104《海关十年报告(1912~1921)》(第1卷)。转引自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2辑)(1912~1927),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
    105孙春日:《中国朝鲜族移民史》,中华书局,2009年,第369页。
    106金颖:《近代水稻传入东北及其影响研究》,《中国农史》,2010年第3期,第39页。
    107吉林省长公署档案:11(7-7)-2030.
    108[日]满史会编著、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上篇).辽宁省内印书目,1988年版,第10页。
    109日本外务省档案胶卷,P5,Pvml,第4821-4844页,转引自苏崇民:《满铁史》,第14页。
    110[美]雷麦著,蒋学楷、赵康节译:《外人在华投资》,北京:商务印书馆,民国26年(1937年)版,第465页。
    111许兴凯著:《日本帝国主义与东三省》,上海昆仑书店,1930年5月版,第399-400页。
    112[日]满史会编著,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下篇,1988年版,第8页。
    11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70页。
    114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北京:求实出版社,1988年,第229页。
    115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十年史》,1916年,890页。
    116[日]满史会编著,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满洲开发四十年史》,1987
    117[日]《关东局施政三十年史》,昭和十一年九月,第13页。
    118[日]满史会编著,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下卷,1988年版,第419页。
    119东北物质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农田水利》,中国文化服务社,1947年,5页
    120大连满洲文化协会农业调查班:《金州爱川村》,《满蒙》1933年3月号,164页。
    121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十年史》,1916年.698页。
    122“满洲国”通讯社:《满洲开拓年鉴》,1941年,第36页。
    123[日]拓务省官房文书课编印:《拓务要览》,1933年
    124黑龙江省档案馆,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印:《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档案史料选编》,1989年。
    125高乐才:《满铁“附属地”“除队兵”移民述论》,《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19页。
    126黑龙江省档案馆,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印:《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档案史料选编》,1989年。
    127高乐才:《满铁“附属地”“除队兵”移民述论》,《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19-20页。
    128黑龙江省档案馆,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印:《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档案史料选编》,1989年。
    129苏崇民著:《满铁史》,中华书局,1990年12月,第304页。
    130满铁兴业部农务课富槛金雄:《关于独立守备队退役兵从事农业者之调查》,1929年3月。
    131满洲建设勤劳奉仕队实践本部:《满洲开拓》,1941年5月,第105页。
    132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十年史》,1916年,891页。
    133东北物质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农田水利》,中国文化服务社,1947年,5-6页
    134《满蒙年鉴》,1931年版,第22-23页。
    135[日]朝鲜总督府:《关於在外朝鲜人》,《朝鲜统治史料》卷10.第244页。
    136[日]浅田乔二:《日本帝国主义卜旧殖民地地主制》,东京:龙溪书舍1968年版,第221页。
    137朴庆植:《日本帝国主义的朝鲜支配》(上),青木书店1973年,76页。
    138[日]大河内一雄:《消逝的国策会社东洋拓殖》,东京:日本经济新闻社,1982年版,第14页。
    139[日]东洋拓殖株式会社编:《东洋拓殖株式会社三。年志》,东京:东洋拓殖株式会社1939年版,第10页。
    140[日]大和内一雄:《国策会社东洋拓殖的终焉》,东京:绩文堂出版株式会社1991年版,第12页。
    141[日]大和内一雄:《国策会社东洋拓殖的终焉》,东京:绩文堂出版株式会社1991年版,第12-13页。
    142大藏省管理局:《关于日本人在海外活动历史的调查》8,满洲篇上,高丽书林1985年,58页。
    143《东洋拓殖株式会社二十年志》(1928年12月)9页,东洋拓殖会社社史集第二卷,丹精社2001。
    144《东洋拓殖株式会社二十年志》(1928年12月)26页,东洋拓殖会社社史集第二卷,丹精社2001。
    145孙春日:《解放前东北朝鲜族土地关系史研究》(上)169页,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146《满铁调查月报》卷11,第9号,1926年,127页。
    147[日]满铁庶务部调查课:《在满朝鲜人の现状》、1923年、第14页。
    148《申报》1930年8月27日。
    149全国经济调查机关联合会朝鲜支部:《朝鲜经济年报》1939年,38页。
    150农商务省:《韩国土地农产调查报告书》(庆尚道、全罗道),1992年,545-546页。
    151《朝鲜总督府官报》1912年8月13日。
    152文定昌:《军国日本朝鲜占领三十六年史》上,汉城大学出版社1965年,174页。
    153朴庆植:《日本帝国主义的朝鲜支配》上,青木书店1973年,77页。
    154朴庆植:《日本帝国主义的朝鲜支配》上,青木书店1973年,89页。
    155朴庆植:《日本帝国主义的朝鲜支配》上,青木书店1973年,90页。
    156《朝鲜》第2卷第3号,皓星社1908年11月1日。
    157大藏省管理局:《关干日本人在海外活动历史的调查》8,满洲篇上,高丽书林1985年,183页。
    158《朝鲜》第3卷第18号,皓星社1910年6月1日。
    159川瀨俊治:《朝鲜人劳动者和大日本帝国:又一个现代史序说》,ブしーン中心ー,1987年10月,115页。
    160文定昌:《军国日本朝鲜占领三十六年史》上,汉城大学出版社1965年,149页。
    161《东洋拓殖株式会社二十年志》(1928年12月)87-88页,东洋拓殖会社社史集第二卷,丹精社2001。
    162《东洋拓殖株式会社二十年志》(1928年12月)85页,东洋拓殖会社社史集第二卷,丹精社2001。
    163川濑俊治:《朝鲜人劳动者和大日本帝国:又一个现代史序说》,ブしーン中心ー,1987年10月,115页。
    164胡鲜人强制连行真相调查团:《朝鲜入强制连行强制劳动记录》,现代史出版会1974年,608-609页。
    165山胁启造:《近代日本和外国人劳动者》,明石书店1994年,241-242页。
    166朝鲜总督府:《朝鲜总督府施正年报》,1918~1920,36-37页。
    167朴庆植:《日本帝国主义的朝鲜支配》上,青木书店1973年,92页。
    168[日]东亚勧业株式会社:《东亚勧业株式会社拾年史》,1933年,13页。
    169《满洲移民关系资料集成》卷28,不二出版,224页。
    170[日]束亚勧巢株式会社:《东亚勧业株式会社拾年史》,1933年,第170页。
    1711905年辽阳设立关东总督府,后迁至旅顺,1906年9月1日改称关东都督府,分为军政、民政两个部。1919年4月关东都督府撤销,军政分离,代之以关东厅、关东军司令部。
    172[日]东亚勧业株式会社:《束亚勧业株式会社拾年史》,1933年,第23-24页。
    173[日]东亚勧业株式会社:《东亚勧业株式会社拾年史》,1933年,第170页。
    174[日]束亚勧业株式会社:《东亚勧业株式会社拾年史》,1933年,47页。
    175孙春日:《解放前东北朝鲜族土地关系史研究》上,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172页。
    176[日]东亚勧业株式会社:《东亚勧业株式会社拾年史》,1933年,57--58页。
    177《满洲移民关系资料集成》,不二出版,175页。
    178[日]东亚勧业株式会社:《东亚勧业株式会社抬年史》,1933年,60-61页。
    179孙春日:《解放前东北朝鲜族土地关系史研究》上,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171页。
    180[日]东亚勧业株式会社:《东亚勧业株式会社拾年史》,1933年,68页。
    181[日]东亚勧桨株式会社:《东亚勧业株式会社拾年史》,1933年,71页。
    182[日]东亚勧业株式会社:《东亚勧业株式会社拾年史》,1933年,75-82页。
    183大阪经济法科大学间岛史料研究会:《在间岛门木总领亨馆文书》上,大阪经济法科大学亚细亚研究所1999年,386页。
    184大阪经济法科大学间岛史料研究会:《在间岛门木总领亨馆文书》上,大阪经济法科大学亚细亚研究所1999年,385页。
    185[日]东亚勧业株式会社:《束亚勧业株式会社拾年史》,1933年,83-84页。
    186高见成:《鲜满拓植株式会社·满鲜拓植株式会社五年史》,满鲜拓植1941年,67页。
    187《满洲开拓年鉴》,1940年,56页。
    188[日]东亚勧业株式会社:《柬亚勧业株式会社拾年史》,1933年,48页。
    9[日]东亚勧桨株式会社:《东亚勧业株式会社拾年史》,1933年,91页。
    190[日]东亚勧業株式会社:《束亚勧業株式会社拾年史》,1933年,133页。
    191何又春:《奉张统治时期日本对中国东北经济的侵略》,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27页。
    192大藏省管理局:《关于日本人在海外活动历史的调查》8,满洲篇上,高丽书林1985年,58页。
    193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十年史》,1916年,737-738页。
    194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十年史》,1916年,747页。
    195[日]满铁编:《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十年史》下册,日本原书房1974年再版,第1085-1099页。
    196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十年史》,1916年,890页。
    197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十年史》,1916年,891页。
    198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十年史》,1916年894页。
    199《日本向东北移民总归失败》,《黑白半月刊》第2卷第4期,1934年8月。
    200章有义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2辑,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496-501页。1坪约合我国旧制0.53亩余。
    201惠民:《东三省中国农民生活与日俄韩三国农民之比较及其移民东三省之关系》,《中东半月刊》第1卷第1号,1930年8月。
    202[日]满史会编著:《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上卷,东北沦陷十四年史辽宁编写组译,1987年内部发行,第456—457页;瞿明宙:《日本移民急进中的东北农民问题》,《东方杂志》第32卷第19号,1935年10月:靳宝民等:《日本移民侵略的先驱——金州“爱川村”的入植及失败》,《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1町步等于1陌,与1公顷大约相等,约合我国旧制16亩余。
    203纯仁:《在日人指导下辽东半岛之农业》,《中东经济月刊》第7卷第1号,1931年1月;(日)关东局编:《关东局施政三十年史》,1936年印行,第344页。
    204琼斯:《1931年以后的中国东北》,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85页。
    205《东洋拓殖株式会社二十年志》(1928年12月)26页,东洋拓殖会社社史集第二卷,精社2001。
    206孙春日:《中国朝鲜族移民史》,中华书局,第244页。
    207《满铁调查月报》卷11,第9号,1926年,127页。
    208沈茹秋:《延边调查实录》,延边大学出版社1987年,50页。
    209外务省通商局:《作为人口问题基调的满蒙拓植策研究》267页,1927
    210东亚同文会:《对支回顾录》上252-253页,原书房1968。加藤外相训令共分为5个号21条,这就是21条要求。
    211东亚同文会:《对支回顾录》上255页,原书房1968。
    212东亚同文会:《对支回顾录》上261页,原书房1968。
    213日本外务省:《日本外务年表并主要文书:关于南满洲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406-407页,原书房1965。
    214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满蒙全书》卷3,395页,1923。
    215东亚劝业株式会社:《南满洲土地商租权问题》17-18页,1926。
    216孙春日:《解放前东北朝鲜族土地关系史研究》上97页,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217大阪经济法科大学问岛史料研究会:《在间岛日本总领事馆文书》上.458页,大阪经济法科大学亚细亚研究所1999。
    218《间岛关系(开放和调查)》2,521页,《韩国侵略史料集》,高丽书林。
    219大阪经济法科大学问岛史料研究会:《在间岛日本总领事馆文书》上.458页,大阪经济法科大学亚细亚研究所1999。
    220间岛日本总领事馆:《间岛在鲜人状态调查书》161页,1911。
    221大阪经济法科大学问岛史料研究会:《在间岛日本总领事馆文书》上.460页,大阪经济法科大学亚细亚研究所1999。
    222《间岛关系(开放和调查)》2,523页,《韩国侵略史料集》,高丽书林。
    223大藏省管理局:《关于日本人在海外活动历史的调查》8,满洲篇上10页,高丽书林1985。
    224细谷定:《朝鲜民籍要览》239-240页,斯道馆1915。
    225水野直树:《围绕国籍的东亚关系》,古屋哲夫、山室信一《近代日本中的东亚问题》214页,吉川弘文馆2001。当时在朝鲜用日文发行的报纸有仁川《朝鲜新报》,1908年5月30日以“韩民归化的内相训令”介绍该令,日本国内报纸《京都日出新闻》1908年5月31日转载有关报道。
    226水野直树:《围绕国籍的东亚关系》,古屋哲夫、山室信一《近代日本中的东亚问题》216-217页,吉川弘文馆2001。
    227吕秀一:《简论“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东北朝鲜人的国籍政策》,东疆学刊,2006年第3期,第50页。
    228高丽书林:《间岛关系(开放和调查)》(2),韩国侵略史料集,第568-569页。
    229大藏省管理局:《关于日本人在海外活动历史的调查》8,满洲篇上19页,高丽书林1985.
    230东亚同文会:《对支回顾录》上265页,原书房1968。
    231满洲史研究会:《日本帝国主义下的满洲》226页,御茶水书房。
    232刘金质等:《中朝中韩关系文件资料汇编(1919-1949)》,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79页。
    233张丽梅:《日韩合并后日本对朝鲜人迁入中国东北的影响》,北华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第59页。
    234杨昭全、李铁环编:《东北地区朝鲜人革命斗争资料汇编》,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2年,第1053-1054页。
    235日本领事馆警察机构,是日本通过不平等条约而攫取领事裁判权,进而非法设在朝鲜和中国等地日本领事馆内外的警察机构,是日本领事馆有别于美国、英国、法国等其他帝国主义列强在华领事馆的一种“特殊机构”。
    236吴忠亚:《吴禄贞与所谓“间岛”问题》,《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3期,第179页。
    237《外务省警察史》,第五卷,第139页。
    238大阪经济法科大学间岛史料研究会:《在间岛日本总领事馆文书》上-162-163页,大阪经济法科大学亚细亚研究所1999。
    239《外务省警察史》,第27卷,第212页。
    240《外务省警察史》卷7,]48-249页,不二出版。
    241此处重点参考金颖,《近代东北地区水田农业发展史研究》,《东北地方政府水田农业开发政策及水田农业的发展(1915——1931年)》,第55-56页。
    242吉林省档案馆馆藏历史档案:吉林省政府L121 J101-06-0286号。
    243辽宁省档案馆馆藏历史档案:JC10-2668-11号。
    244[日]高桥岭泉:《满铁地方行政史》,1927年,第205页。
    245辽宁省档案馆馆藏历史档案:JC10-2668号。
    246辽宁省档案馆馆藏历史档案:JC10-2668号。
    247[日]日本外务省陆海军省文书MF002008《在满鲜人压迫事件调查报告书》,1931年,第130页。
    248杨昭全、李铁环:《东北地区朝鲜人革命斗争资料汇编》,辽宁民族出版社,1992年版,第183页。
    249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十年史》,1916年,第890页。
    250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奉天省长公署,JC10-2668号。
    251在外朝鲜人事情临时增大号:《南满及间珲朝鲜人事情—附水田事业的现状》,1923年,第115页。
    252辽宁省档案馆馆藏历史档案:《提倡华民耕种水稻办法》JCl0。
    253延边档案馆馆藏历史档案:7-6-755号。
    254辽宁省档案馆馆藏历史档案:JC 10-2668号。
    255奉天水利局编辑:《种稻浅明法》,1922年3月,奉天太古山房。
    256辽宁省档案馆馆藏历史档案,JC10-7585号。
    257《关干日支纷争国际联盟调查委员会的报告附属书》754页,国际联盟协会发行,1932。
    258满铁太平洋问题调查准备会《东北官宪所发排日法令辑》29页,1931年。
    259李勋求:《满洲与朝鲜人》242页,平壤崇实专门学校经济学研究室1932。
    260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603--611页。
    261浅田乔二:《日本帝国主义下民族革命运动:在台湾、朝鲜、满洲展开抗日农民运动的过程》331页,未来社1973。
    262萱原信雄:《土地商租权概论》6页,弘文堂书房1936。
    263浅田乔二:《日本帝国主义下民族革命运动:在台湾、朝鲜、满洲展开抗日农民运动的过程》332页,未来社1973。
    264《商租土地须知》。
    265孙春日:《解放前东北朝鲜族土地关系史研究》上143页,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266《商租土地须知》。
    267满铁太平洋问题调查准备会:《东北官宪所发排日法令辑》1页,1931年。
    268满铁太平洋问题调查准备会:《东北官宪所发排日法令辑》1页,1931年。
    269满铁庶务部调查课:《支那侧妨碍商租手段》3页,1929。
    270辽宁省档案馆馆藏历史档案:JC 10——2668号。
    271大藏省管理局:《关于日本人在海外活动历史的调查》8,满洲篇上10页,高丽书林1985。
    272大阪经济法科大学间岛史料研究会:《在间岛日本总领事馆文书》上321-322页,大阪经济法科大学亚细亚研究所1999。
    273《间岛关系(开放和调查)》2,《韩国侵略史料集》100-101页,高丽书林。
    274《李顿报告书》67页,中央公论11月号别册附录,东京1932。
    275大阪经济法科大学间岛史料研究会:《在间岛日本总领事馆文书》上322页,大阪经济法科大学亚细亚研究所1999。
    276满铁太平洋问题调查准备会:《东北官宪所发排日法令辑》,1931年,第29页。
    277李勋求:《满洲与朝鲜人》,平壤崇实专门学校经济学研究室,1932年,第242页。
    278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外务省记录1-7-7-12。
    279朝鲜总督府:《关于在外朝鲜人》,《朝鲜统治史料》第10卷,第244页。
    280满铁太平洋问题调查准备会:《东北官宪所发排日法令辑》,1931年,第1页。
    28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603-611页。
    282金颖:《近代东北地区水田农业发展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1页。
    283日本满铁庶务部调查课:《支那方面的商租妨害手段》,1929年,第2-5页。
    284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奉天省长公署,JC10-2668号。
    285东亚劝业株式会社:《南满洲土地商租问题》,1926年版,第31页。
    286金颖:《日本对近代东北水田农业的渗透与地方政府的对策》,日本研究,2009年4期,第82页。
    287在外朝鲜人事情临时增大号:《南满及间珲朝鲜人事情—附水田事业的现状》1923年,第115页。
    288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档案:JC10-2668-11号
    289延边档案馆馆藏历史档案:7-6-755号
    290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档案:JC10-7563号
    291[日]东亚勧业株式会社:《南满州二於ケル土地商租问题》、1926年版、第2-3页。
    292满铁太平洋问题调查準备会:《东北官厅所凳排日法令辑》、1931年、第2-3页。
    293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奉天省长公署JC10-7563号。
    294吉林省档案馆馆藏历史档案:吉林省政府实业厅L116J111-020905号。
    295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档案:JC10-2681号。
    296朝鲜总督府警务局:《在满鲜人与支那官宪》,朝鲜总督府行政学会印刷所,1930年,第178-179页。
    297杨昭全、李铁环:《东北地区朝鲜人革命斗争资料汇编》,辽宁民族出版社,1992年,第1042页。
    298金颖:《日本对近代东北水田农业的渗透与地方政府的对策》,日本研究,2009年4期,第83页。
    299辽宁省档案馆:《奉系军阀档案史料汇编》9,江苏古籍出版社、香港地平线出版社,第561页。
    300朝鲜总督府警务局:《在满鲜人与支那官宪》,朝鲜总督府行政学会印刷所,1930年,第267页。
    301辽宁省档案馆馆藏历史档案:IC10-2227号。
    302[日]浅田乔二:《日本帝国主义卜旧殖民地地主制》,龙溪史学1968年版,174页。
    303东亚劝业株式会社:《南满洲土地商租权问题》,第33页
    304国际联盟支那调查外务省准备委员会:《日本与满蒙》,1932年,第82-83页。
    305[日]井上清:《日本帝国主义的形成》,宿久高译,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页。
    306[日]井上清:《日本帝国主义的形成》,宿久高译,人民出版社,]984年版,第18页。
    307[日]臼井胜美:《日本与中国大正时代》,第57页。
    308日本外务省百年史编纂委员会编:《外务省的百年》(上),原书房,1969,第610页。
    309满洲史研究会:《日本帝国主义下的满洲》226页,御茶水书房。
    310东亚同文会:《对支回顾录》上265页,原书房1968。
    311大藏省管理局:《关于日本人在海外活动历史的调查》8,满洲篇上19页,高丽书林,1985年。
    312大阪经济法科大学间岛史料研究会:《在间岛日本总领事馆文书》上332页,大阪经济法科大学亚细亚研究所1999。
    313大阪经济法科大学间岛史料研究会:《在间岛日本总领事馆文书》上333页,大阪经济法科大学亚细亚研究所1999。
    314《申报》1931年1月23日。
    315牛丸润亮、村田懋磨:《最近间岛事情》120-122页,朝鲜及朝鲜人社,1927。
    316天野元之助:《就间岛朝鲜人的问题》,4-5页,中日文化协会,1931年。
    317《满蒙米作和移住鲜农问题》:37页,在外鲜人调查报告,1927。
    318参照大阪经济法科大学间岛史料研究会《在间岛日本总领事馆文书》上189页,大阪经济法科大学亚细亚研究所1999
    319孙春日:《中国朝鲜族移民史》,中华书局,2009年,第263页。
    320[日]东亚勧巢株式会社:《东亚劭业株式会社拾年史》,1933年,第23-24页。
    321朝鲜总督府:《满蒙米作和移住鲜农问题》153页,1927。
    322朝鲜总督府:《满蒙米作和移住鲜农问题》154页,1927.
    323朝鲜总督府:《满蒙米作和移住鲜农问题》151页,1927。
    324大阪经济法科大学间岛史料研究会:《在间岛日本总领事馆文书》上164页,犬阪经济法科大学亚细亚研究所1999。
    325高丽书林:《间岛关系(开放和调查)》2,韩国侵略史料集,539页。
    326高丽书林:《间岛关系(开放和调查)》2,韩国侵略史料集,631-632页。
    327[日]满铁庶务部调查课:《在满朝鲜人/现状》,1923年,第14页。
    328《申报》1930年8月27日。
    329外务省通商局:《作为人口问题基调的满蒙拓植策研究》267页,1927。
    330浅田乔二:《日本帝国主义下民族革命运动:在台湾、朝鲜、满洲展开抗日农民运动的过程》331页,未来社1973。
    331萱原信雄:《土地商租权概论》6页,弘文堂书房1936。
    332南满铁路株式会社:《满蒙全书》卷3,393页,1923年;《中外旧约章条编》第2册107页。
    33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603-611页。
    334《商租土地须知》。
    335东亚劝业株式会社:《南满洲土地商租权问题》17-18页,1926。
    336顾维钧:《关于朝鲜人在东北各省之地位之说帖》,1932年6月8日。1909年《中日图们江满韩定界条约(间岛条约)》第4款规定图们江以北杂居区域内居住的韩民应服从中国法权。
    337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满蒙全书》卷3,395页,]923。
    338大藏省管理局:《关于日本人在海外活动历史的调查》8,满洲篇上10页,高丽书林1985。
    339《间岛关系(开放和调查)》2,《韩国侵略史料集》100-101页,高丽书林。
    340《李顿报告书》:67页,中央公论11月号别册附录,东京1932。
    341东北物质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农田水利》5页,中国文化服务社1947。
    342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十年史》890页,1916。
    343大连满洲文化协会农业调查班:《金州爱川村》,《满蒙》164页,1933年3月号。
    344拓务省官房文书课:《拓务要览》753-754页,1935。
    345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十年史》891页,1916。
    346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2辑,三联书店,1957年版,27页。
    347[日]东亚勧业株式会社:《东亚勧业株式会社拾年史》71、76页,奉天1933。
    348[日]东亚勧业株式会社:《东亚勧业株式会社拾年史》84页,奉天1933。
    349东北物质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农田水利》17-19页,中国文化服务社1947。
    350东北物质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农田水利》5-6页,中国文化服务社1947。
    351[日]柬亚勘业株式会社:《东亚勧巢株式会社拾年史》89-153页,奉天1933。
    352[日]东亚勧桨株式会社:《束亚勧巢株式会社拾年史》113页,奉天1933。
    353朴今海、郑信哲:《略论中国朝鲜族的爱国主义情结》,《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354雷羽:《朝鲜人移居东三省史略》,中东半月刊,2卷(5),1931年。
    355孙春日:《解放前东北朝鲜族土地关系史研究》上220页,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356徐世昌:《东三省经略》,卷一,《边务·延吉篇》,第51页
    357何廉:《东三省之内地移民研究》,《经济统计季刊》第1卷第2期,1932年,第239页。
    358[日]满铁兴震部震务裸:《满洲/水田》、日清印刷所1926年版、第18页。
    359阳州志》卷19,物产:《广宁县志》卷3,物产:《岫岩志略》卷5,物产。
    360《柳条纪略》卷3。
    361《纪域纪略》104页。
    362《龙沙纪略》,饮食;《黑龙江外记》卷8。
    363郭文韬、曹隆恭主编:《中国近代农业科技史》,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89年版,第75页。
    364王树楠、吴廷燮纂:《奉天通志》卷115,东北文史编纂委员会,1982年,第2595页。
    365[日]田中诚之助:《满蒙に於ける朝鲜人》、载《南满及东蒙朝鲜人事情——附水田事业の现状》、在外朝鲜人事情研究会、1922年、第24页。
    366[韩]李勋求:《满洲与朝鲜人》,平壤崇实专门学校经济研究室1932年,第179页。
    367[日]吉林铁路局配卓科:《吉局管内に於ける稻作事情と米の出回状况》、1937年、第27-29页。
    368《满洲乃米》、载《旬报》第83号临时增刊、1930年7月、第143页。
    369《满洲乃米》,载《旬报》第83号临时增刊,1930年7月,第168页。
    370《满蒙年鉴》,1931年版,第22-23页。
    371《奉天通志》,卷113,实业一,农业。
    372金泽主编:《吉林朝鲜族》,第1版,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17页。
    373辽宁省档案馆日本侵华专题档案:转引自辽宁省档案馆:《“九·一八”事变档案史料精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4—105页。
    374[台]“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编,《中日关系史料——束北问题》,1989年,第11页。
    375辽宁省档案馆馆藏历史档案:JC10——7576号。
    376辽宁省档案馆馆藏历史档案:JC10——2671号。
    377辽宁省档案馆馆藏历史档案:JC10——20686号。
    378[日]朝鲜总督府:《关於在外朝鲜人》,载《朝鲜统治史料》卷,10,第244页。
    379延吉道尹公署7-5—183。
    380朝鲜总督府警务局:《高等警察资料·东北朝鲜人与支那官宪·附在满洲的排日运动》(1930)。
    381杨昭全:《中朝关系史论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第345页。
    382东亚劝业株式会社:《南满洲土地商租权问题》,第33页
    383辽宁省档案馆藏:奉天省公署—类档,卷号2681。
    384在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社长室人事课:《东北朝鲜人压迫事情》,1928年,第105—107页。
    385《田中奏折》:《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下卷,第1分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143页。
    386天野元之助:《关于间岛朝鲜人问题》,第41-42页。
    387日本拓务大臣官方文书科:《在满朝鲜人压迫事情》。
    388国际联盟支那调查外务省准备委员会:《日本与满蒙》,1932年,第82-83页。
    389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农产(生产篇)》4721.70,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刊行,1947年,第93页。
    390《申报》记载“现有大批韩人移居满洲,每日有150人之多”。《申报》1911年11月12日。
    391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农产(生产篇)》,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刊行,1948年,第93-95页。
    392王树楠、吴廷燮等纂:《奉天通志》卷113,实业一,农业,东北文史编辑委员会影印,1982年,第2531页。
    393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研究组:《东北经济小丛书——农产(生产篇)》,东北物资调节委员会刊行,1948年,第93-95页。
    394黄世芳修、陈德懿纂:《铁岭县志》卷八,实业,农务,1931年铅印本,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影印,四74年,第735--736页。斐焕星修,白永真纂。《辽阳县志》卷二十七,实业志1928年铅印本,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影印,1974年,第951-953页。王介公修、于云峰纂:《安东县志》卷六1931年铅印本,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影印,1974年,第669-670页。
    395[日]束亚勧业株式会社:《东亚勧业株式会社拾年史》、1933年、第330-335页。
    396李村田编:《中国东北通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564页。
    397[日]吉林铁路局配车科:《吉局管内に於ける稻作事情と米の出回状况》、1937年、第27-29页。
    398日本外务省:《在满朝鲜人概况》。
    399[日]奉天商工公会:《奉天经济三十年史》,1940年,第539页。
    400潘泳雷译:《南满洲水稻状况》,《农林公报》第14期。
    401[日]满铁兴农部农务课:《满洲ノ水田》、1926年、第1页。[日]中村诚助、国立农事试验场熊岳城支场:《南满ニ於ケル水稻作の研究》、《满洲水稻作ノ研究》、满洲农学会、1943年、第7页。
    402海城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海城甚志》,1981年版,第141页。
    403[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兴农部农务课:《满洲の水田》、1921年、第54页。
    404[日]黑洋谦吉:《南满洲に於けるの水稻栽培研究》、载《农事试验场総报》第12号、第10页。
    405[日]萩原昌彦:《满洲の水稻に就いて》(六)、《全满朝鲜人联合会会报》、第10号、第39-40页。
    406[日]满铁兴农部农务课:《满洲の水田》、1926年、第56页。
    407[日]米谷检查场:《满洲产米之特微与其鉴别》,载《奉天农事合作月刊》第2卷第4号,1938年,第9页。
    408[日]米谷检查场:《满洲产米之特微与其鉴别》,载《奉天农事合作月刊》第2卷第4号,1938年,第9页。
    409[日]伊藤栄之祐:《满洲に於ける水稻栽培》、1931年、第61-65页。
    410《吉敦沿线地方水田后不地调查报告书》:昭和四年,第3-4页。
    411《东部吉林省经济事情》:“满铁”昭和三年。
    412衣保中:《朝鲜移民与近代东北地区的水田技术》,中国农史,2002年第1期,43页。
    413满田隆一:《满洲农业研究三十年》,建国印书馆,伪康德十一年十二月版,16页。
    414张之民:《辽宁近代农业概述》,古今农业,1995年第3期,第21页。
    415石津半治:《满洲的水田》,1921年版,43页。
    417章有义:《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2辑,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496页。
    418[日]高见成:《鲜满拓植株式会社·满鲜拓植株式会社五年史》、1941年、第208-209页。
    1、奉天省长公署原始历史档案
    2、江宇.住满韩侨之情势报告.满洲省委文件.[Z]第12卷2号,1929.
    3、开原县公署档案资料
    4、奉天水利局编辑:《种稻浅明法》
    5、吉林省政府实业厅原始历史档案
    6、和龙县公署档案
    7、敦化县政府档案资料
    8、汪清县政府实业科档案资料
    9、汪清县公署档案资料
    10、延吉道道尹公署档案资料
    1、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M].三联书店,1957.
    2、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主编.东北水稻栽培[M].吉林人民出版社,1964.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M].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
    4、王芸生编著.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M].三联书店,1982.
    5、王魁喜著.近代东北史[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6、常城等著.现代东北史[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6.
    7、朴文一、姜孟山等著,《朝鲜简史》,延边教育出版社,1987年
    8、孔经纬著.东北经济史[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9、沈茹秋著.延边调查实录[M].延边大学出版社,1987
    10、常城主编.东北近现代史纲[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11、崔丕.近代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东北师范的出版社.1987年徐基述.黑龙江朝鲜民族[M].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88.
    12、杨昭全著.中朝关系史论文集[M].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
    13、高永一编.中国朝鲜族历史研究参考资料汇编[M].延边大学出版社,1989.
    14、苏崇民著.满铁史[M].中华书局,1990.
    15、韩俊光主编.中国朝鲜族人物传[M].延边人民出版社,1990.
    16、姜孟山主编,《朝鲜通史》,延边大学出版社,1992年
    17、蒋颂贤主编.近代吉林人么革命斗争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
    18、杨昭全,李铁环编.东北地区朝鲜人革命斗争资料汇编[M].辽宁民族出版社,1992.
    19、权立主编.中国朝鲜族史研究[M].延边大学出版社,1993
    20、吉林朝鲜族.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8
    2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M].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22、[美]费正清,(美)费维恺编,刘敬坤等译.剑桥中华民国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23、朴昌昱著.中国朝鲜族历史研究[M].延边大学出版社,1995.
    24、金龟春主编.中朝韩日关系史研究论丛[M].延边大学出版社,1995
    25、《中朝关系通史》编写组[编].中朝关系通史[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
    26、崔厚泽.英明的政策辉煌的历程.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7年
    27、崔圣春主编.延边人民抗日斗争史[M].延边人民出版社,1997.
    28、佟冬主编.中国东北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年
    29、季啸风、沈友益主编:中华民国史史料外编——前日本末次研究所情报资料.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30、[美]马士·宓亨利.远东国际关系史.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
    31、刘贵田等著.中共满洲省委史研究[M].沈阳出版社,2001.
    32、禹钟烈著.辽宁朝鲜族史话[M].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
    33、金颖.近代东北地区水田农业发展史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阎伯纬.历史上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述[J].历史教学.1981,(06)
    2、肖炳龙.满铁对东北经济侵略的作用及其基本特征[J].学习与探索.1987,(02)
    3、张祖国.满铁与日本对我国东北的资本输出[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9,(02)
    4、浅田桥二.满洲移民问题研究的思考[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89,(03)
    5、刘含发.日本向中国东北农业移民史研究评述[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1,(02)
    6、曹幸穗.满铁的中国农村实态调查概述.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J].1991,(04)
    7、王润福.二十年代东北移民高峰成因探源[J].辽宁大学学报.1992,(05)
    8、林华东.联结中朝日的稻米之路[J].古今农业.1993,(04)
    9、丁英顺.试论满铁在朝鲜的铁路经营及影响[J].日本研究.1994,(04)
    10、朱绍文.日本帝国主义“九一八”事变后对我国东北的经济掠夺[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04)
    11、崔艳明.满铁调查与日本全面侵华[J].河北学刊.1994,(06)
    12、庄严.简析日伪时期东北经济特征[J].辽宁大学学报.1994,(06)
    13、马一宏.“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与中国东北殖民贸易论述[J].日本研究.1994,(04)
    14、王元周.日本在中国东北移民的农业经营[J].抗日战争研究.1994,(04)
    15、赵云鹏.满铁、满铁档案资料和满铁史研究[J].档案学通讯.1994,(05)
    16、任松.满铁与日本独霸东北铁路权益[J].龙江社会科学.1995,(02)
    17、吴晓松.东北移民垦殖与近代城市发展[J].城市规划会刊.1995,(02)
    18、安成日.略论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的“经济开发”[J].东北亚论坛.1995,(03)
    19、杨黔云.满铁与东北经济的殖民化[J].曲靖师专学报.1995,(03)
    20、季淑芬.试论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东北的移民[J].北方文物.1995,(03)
    21、王秀华、李莹.试论日本移民中国东北及其影响[J].日本研究.1995,(03)
    22、庄严、赵朗.日本财阀资本对东北经济的渗透与侵略[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5,(05)
    23、张凤鸣.日本移民对中国东北土地的掠夺[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5,(05)
    24、丁晨曦.日本侵华的重要工具—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1996,(02)
    25、楚双志、马平安.关于近代东北移民问题的几点看法[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6,(02)
    26、王祥斌.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推行的鸦片政策[J].北方文物.1996,(03)
    27、衣保中.日本移民与伪满洲国的殖民农业[J].东北亚论坛.1996,(04)
    28、马平安、楚双志.移民与新型关东文化[J].辽宁大学学报.1996,(05)
    29、梁玉多.试析近代黑龙江流域的移民浪潮与经济开发[J].黑龙江社会科学.1996,(05)
    30、刘迎红.民国时期东北北部民族资本商业的分期与影响[J].北方论丛.1997,(01)
    31、马平安.近代朝鲜族移民我国东北线索梳理[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7,(01)
    32、衣保中.廉晓梅.日本移民侵略与东北殖民土地占有关系[J].北方文物.1997,(03)
    33、宋德玲.伪满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黑龙江地区的经济掠夺[J].北方文物.1997,(03)
    34、张根福.试论近代移民对巩固中国边疆的作用[J].史学月刊.1997,(05)
    35、崔艳明.满铁调查与日本侵华战争[J].民国档案.1998,(01)
    36、丁晨曦.论“满铁”对中国“明暗双轨”的经济掠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8,(02)
    37、车哲九.中国朝鲜族的形成及其变化[J].延边大学学报.1998,(03)
    38、苏崇民.满铁设立是日本经略中国大陆的重要开端[J].东北亚论坛.1998,(04)
    39、李令福.清代东北粮食作物的地域分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04)
    40、王杉.民初东北移民社会心态管窥[J].社会科学辑刊.1998,(05)
    41、祁建民.满铁经济调查会:日本统治中国东北的“智囊”[J].学习与探索.1998,(05)
    42、高乐才. “满洲拓殖公社”在日本侵略中的地位和作用[J].东北师大学报.1998,(06)
    43、李淑云. “九一八”事变前的东北铁路建设[J].辽宁大学学报.1999,(03)
    44、郑敏.30-40年代日本对中国农业经济的殖民地化[J].日本学论坛.1999,(03)
    45、高乐才.日本“百万户移民”时期的土地掠夺[J].历史研究.1999,(03)
    46、高乐才.日本“百万户移民”国策评析[J].历史研究.1999,(03)
    47、高乐才.日本“满洲移民”政策的三点透析[J].东北师大学报.1999,(04)
    48、高乐才.日本“满洲移民”战略意图新探[J].世界历史.1999,(05)
    49、王杉.二十年代移民开发东北农业略论[J].史学月刊.1999,(06)
    50、都首峰、孔艳春.试析日俄战后日本对我国延吉地区的侵略[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9,(06)
    51、左学德.日本对满洲农业移民政策的演变[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02)
    52、王晓峰.东北三省近代人口增长浅析[J].东北亚论坛.2000,(04)
    53、孙春日. “九一八”事变后日帝对中朝日三民族移民政策之比较[J].东疆学刊.2000,(04)
    54、田富.论满铁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中的政治作用[J].松辽学刊.2001,(02)
    55、周春英.试论近代关内移民对东北经济发展的影响[J].济南大学学报.2001,(02)
    56、王杉.民初东北乡村移民探析[J].社会科学辑刊.2001,(03)
    57、刘慧宇、卢玉华.从满铁看日本在华经济活动的本质[J].北方文物.2001,(03)
    58、潘德昌.满铁与东北大豆殖民贸易[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学报.2002,(01)
    59、衣保中.论清末东北地区的水田开发[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01)
    60、衣保中.朝鲜移民与近代东北地区水田技术[J].中国农史.2002,(01)
    61、衣保中.论民国时期朝鲜移民大量迁入东北地区的原因[J].东北亚论坛.2002,(02)
    62、关伟、关捷.日本“满洲移民”诸问题探讨[J].抗日战争研究.2002,(02)
    63、王胜今.日本统治朝鲜半岛时期向中国东北移民的研究[J].东北亚论坛.2002,(03)
    64、朱理峰.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移民入侵与土地掠夺[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2,(04)
    65、陈鹏.试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东北的移民侵略[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06)
    66、曲晓范.满铁附属地与近代东北城市空间及社会结构的演变[J].东北城市史研究.2003,(01)
    67、李淑娟.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移民侵略特点之剖析[J].学术交流.2003,(02)
    68、李莹.日本移民侵略与东北殖民地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03)
    69、李红梅、萨殊利.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的设立与日本侵华政策[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3,(04)
    70、宋燕.日俄战后至“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经济侵略及后果[J].东北亚论坛.2003,(05)
    71、周春英.近代东北三省关内移民动态的分析[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02)
    72、衣保中.民国时期吉林省的水田开发政策[J].古今农业.2004,(02)
    73、杨小红.从铁路政策看东北政府的治边思路[J].辽宁大学学报.2004,(03)
    74、宋金玲、刘素范.“九一八”事变后的满铁[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4,(03)
    75、赵兴元.日伪统治与朝民向中国东北的迁徙[J].北华大学学报.2004,(05)
    76、赵英兰.东北朝鲜移民社会经济与文化考察[J].东北亚论坛.2004,(05)
    77、刘举、李莹.浅析20世纪初至30年代关内移民与东北经济发展的关系[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01)
    78、管彦波.试论东北朝鲜族的稻作[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5,(02)
    79、高乐才.近代中国东北移民历史动因探源[J].东北师大学报.2005,(02)
    80、刘晓钟.满铁侵略活动与“九一八”事变[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5,(03)
    82、张宏军.刘英杰.李学成.概论日本对辽宁的统治[J].辽宁大学学报.2005,(04)
    83、尹新华.长图铁路的开通与日本侵华政策的演变[J].长白学刊.2005,(05)
    84、史向辉.评沦陷时期日本对中国东北朝鲜移民的政策[J].北华大学学报.2005,(06)
    85、李淑娟.从集团部落看日伪统治下的东北农民[J].史学月刊.2005,(06)
    86、衣保中、刘洁. “间岛问题”的历史真相及中日交涉的历史经验[J].史学月刊.2005,(07)
    87、张丽梅.日韩合并后日本对朝鲜人迁入中国东北的影响[J].北华大学学报.2006,(01)
    88、孙春日、沈英淑.论我国朝鲜族加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历史过程[J].东疆学刊.2006,(04)
    89、李亚静、高峻.从“九一八”事变看满铁的职能和性质[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10)
    90、舒展.中国朝鲜族的形成与贡献[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7,(03)
    91、于春英.近代移民与牡丹江地区农业开发[J].古今农业.2007,(04)
    92、金颖.论近代辽宁省地区水田农业的发展与朝鲜移民社会的形成[J].满族研究.2007,(04)
    93、严海玉.中国朝鲜族入籍的历史过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04)
    94、刘信君.民国时期吉林省的移民浪潮与农业开发[J].社会科学战线.2007,(04)
    95、王珍仁.论满铁对华的经济掠夺[J].东北史地.2007,(04)
    96、高强.清末东北移民实边政策论述[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7,(05)
    97、于春英.朝鲜移民与近代黑龙江地区水田开发[J].农业考古.2007,(06)
    98、张士尊.清末“韩民越垦”与清朝“移民实边” [J].技术交流.2007,(10)
    99、胡金凤、房君.从朝鲜移民看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的本质[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1)
    100、郭铁桩.论满铁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殖民侵略机构的双重性质[J].辽宁大学学报.2008,(02)
    101、高乐才.论近代中国东北关内移民与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J].东北师大学报.2008,(05)
    102、孙岩、王苗.清末民初朝鲜移民我国东北的原因探析[J].前沿.2008,(09)
    103、孟宪梅.苏艳红.孟昕馨 满铁机构设置及其性质[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9,(01)
    104、武向平.三十年来我国满铁研究现状评述[J].日本问题研究.2009,(02)
    105、孙彤.满铁与日本的中国东北移民[J].外国问题研究.2009,(02)
    106、于春英.伪满时期水稻发展研究[J].社会科学辑刊.2009,(03)
    107、金颖.日本对近代东北水田农业的渗透与地方政府的对策[J].日本研究.2009,(04)
    108、张丽梅.民国时期中国东北关内移民与朝鲜移民活动比较研究[J].历史教学.2009,(08)
    109、王玉芹.满铁与日本向中国东北的移民侵略[J].社会科学战线.2009,(10)
    110、丁晓杰.日本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在伪蒙疆的经营计划及活动论述[J].抗日战争研究.2010,(01)
    111、金颖.民国时期奉天省地方政府农田水利政策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2010,(01)
    112、吴伟、李兆友、姜茂发. “满铁”对华经济掠夺新探[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0,(03)
    113、金颖.近代水稻传入东北及其影响研究[J].中国农史.2010,(03)
    114、王伟、徐祝申.东北地方当局的经济发展对日本侵略的抵制[J].西南大学学报.2010,(06)
    115、孙莹、范立君.民国初期吉林省农业土地开发的原因[J].兰台世界.2010,(07)
    1、玄圭焕著《韩国流民史研究》,语文阁,1967年版
    2、朴永锡著《万宝山事件研究》,亚细亚文化社,1978年版
    3、崔宗范著《江北日记》,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出版社,1994年版
    4、李成律著《东北亚时代的朝鲜族社会》[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4月
    5、秋宪树编《资料韩国独立运动》,延世大学出版社
    1、吴世昌.《在满韩人的社会实态》,《白山学报》9,1970年
    2、洪仲佖.《满洲朝鲜人移民水田开拓小考——为了理解1920年代满洲朝鲜人移民史》,《明知史论》3,韩国明知大学
    3、朴永锡.《试论在日帝统治下中国官府对满洲朝鲜人的迫害实态和国内的反应》,《韩国史研究》14,1976年,韩国史研究会出版
    4、洪仲佖.《论满洲吉林地方朝鲜移民的经济实态》,《白山学报》39,1992年
    5、权赫秀.《192030年代东北朝鲜族农民的经济实态》,《明知史论》5,1993年
    1、朝鲜总督府编《极秘:吉林省东部地方的状况》(出版于1928年)
    2、朝鲜总督府编《在外不逞鲜人及社会主义团体的概况》(出版于1928年)
    3、朝鲜总督府编《在外不逞鲜人的概况》(出版于1928年)
    4、朝鲜总督府编《在外不逞鲜人取缔设施》(出版于1928年)
    5、朝鲜总督府编《极秘:在满鲜人与支那官宪》(出版于1930年)
    6、在满日本大使馆编《在满朝鲜人概况》(出版于1936年)
    7、东亚同文会编对华回忆录[M].商务印书馆,1959.
    8、满铁资料课编《满铁调查月报》
    9、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广岛大学馆藏
    10、满洲移民关系资料集成(第17卷)[M].[日]不二出版社,199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